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瀚海皇图-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我明白了。”林逸青微微一笑,“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能再象最开始那样,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了。我最好再弄一条西洋海船来。”
“您说的非常正确,将军。”林元阳说道,“如果您想要再造一条西洋海船,我仍然可以给您提供帮助。”
“关于这方面,我还没有完全想好,不过,我乐意听听你们的意见。”李昱说着,不经意的看了看林青芸,惹得少女的心再次狂跳起来。
“不早了,改日再来候教,我先告辞了。”李昱起身道。
林元阳和林青芸父女亲自送李昱出门,目送李昱的身影消失在长街上,方才回屋。
“爹,他为什么要问咱们海船的事?难道他听说了咱们……”
“他应该还不知道,咱们林家干这一行,可不是一天两天了。他就算知道了,也说不出什么的。”
李昱心事重重的回到家中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家中已经用过晚饭了,得知他没有吃饭,李夫人命厨下给他做了宵夜,亲自送了过来。
“昱儿,你现在也不知道玉珠姑娘的下落吗?”李夫人问道。
“不知道,我打听过,听说是和她的爷爷一道离开了帝都。”李昱答道,他知道母亲打听玉珠的下落是关心他的终身大事——李斌带回了一个和玉珠一模一样的姑娘,并且爱得死心塌地,她自然希望李昱能和玉珠结为连理,这样兄弟俩就不必象以前那样争得死去活来了。
但李昱的回答语气很是平淡,似乎对玉珠并不是很上心,李夫人心中大石落地。
李庭瑞告诉的那个皇帝有意招李昱为驸马,将爱妃的妹妹高俪国公主许配给李昱的消息,一度令她惊喜不已。
她哪里知道,李昱的心思,其实是在另一位公主的身上。
而他今天去林家“七海商行”打听西洋海船的事,也是为了她的缘故。
只是现在还没有人知道,他的计划是什么。
“昱儿,若是实在找寻不到,也不必太过伤心,一切随缘。”李夫人安慰李昱道,“你现在是镇殿将军(总兵之上),不怕没有好姻缘的。”
李昱红着脸点了点头,在她面前,他不自觉的又找回了小孩子对母亲的那种依恋感觉。
“母亲是不是听说了什么?”
“呵呵,没有没有。瞧你,光顾着说话,快吃饭吧。”
第二天清晨,慕容轻尘前来拜访。此次从征高俪,慕容轻尘和慕容远山也都立了功,分别被授予中书令和副将的职衔。
“过两天朝廷要举行庆功大典,以后咱们便都不得清闲了。”慕容轻尘看到李昱一副闲适的样子,笑着说道,“象远山现在就已经出不来了。”
“远山在武殿供职,职责重大,不似我等。”李昱笑着点了点头,其实他也明白,自己这个殿前将军,以后能自由行动的机会也比以前少了。
父亲李庭瑞此次升为突骑将军,倒是比他们要清闲许多。
“你最近有听说北边的消息吗?”李昱向慕容轻尘问道。
“只听说西土数国联军东来,与戎狄大战,现下胜负不分,但已有好多小国在战火中毁灭了。”慕容轻尘叹息了一声,“我今日正打算向一个佛朗机国商人打听一下,毓秀兄若是有意,不妨一同前去。”
李昱欣然同意,于是二人不带随扈,只是轻骑前往。
二人并辔而行,由西门出了城区,到了郊外,过不多久,在道路的前方不远处,出现了一座清幽的庄园别墅。
李昱和慕容轻尘下了马,庄园的仆人似是知道他们要来,立刻过来牵马,并引领他们进入到了这间古色古香的别墅当中,而当李昱来到会客厅时,立刻被周围摆满了的各式各样的东土瓷器吸引住了。
这间客厅的装饰风格,带有明显的西方宫廷的味道,极尽富丽堂皇,但加上了这么多东土瓷器的衬托,便少了很多浮华之气,多了一丝典雅。
除了这些贵重典雅的瓷器,李昱还注意到客厅里摆放着数件精美的东土玉雕摆件,而在客厅的正中央,是一幅巨大的油画,画面上是一位凝睇微笑的美丽女子,女子身穿典型的东方古典服饰,但人却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这幅画用色清新亮丽,人物勾画细腻入微,表情神态生动传神,让人一见便无法忘怀,显示出绘画者技艺的高超。
而让人吃惊的是,这幅画虽然看上去年份不长,但上面却没有任何的文字说明,也没有作者的签名。
看着这幅漂亮的油画,李昱禁不住在心里发出一声深深有叹息。
很明显,绘画者应该是一名技艺精湛的油画高手,而且对东土传统文化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因此才会画出如此美妙的东西方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的作品。
而时至后世,越来越多的哈这个哈那个的年轻一族,却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根。
“真对不起,让将军阁下久等了。”
附着一声略带歉意的问候,一名年岁不大的西方白人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了客厅里。
李昱回过神来,转头仔细地打量了一下面前的白人商人,眼前的白人年岁不大,穿着一身黑色的东土袍服,戴着一幅金丝框水晶眼镜,尽管他的衣着看起来很是朴素,但李昱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他身上的行头都是一流巧手的手工制品,价值不菲。
来人脸上带着充满和气的笑容,给人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感觉,不用介绍,李昱就已经能够猜出来,他应该就是来路上慕容轻尘和他说起的那个叫彼埃尔。皮庞,皮庞家族的后起之秀了。
“欢迎将军阁下的光临,希望这里能让您感觉象在家里一样。”彼埃尔。皮庞注意到了李昱脸上的惊讶之情,微笑着说道。
李昱明白了这位皮庞家族的掌舵人为什么要在这里接待自己,不由得为他的煞费苦心暗暗感叹。
这个小小的细节,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皮庞家族这个不太有名的商业家族,得以在中土快速发展壮大的原因。据慕容轻尘的讲述,皮庞家族和慕容家族以前并无来往,而在双方相识不到一年,慕容轻尘的父亲慕容沧海便决定将慕容家的大半家产交给皮庞家族经理,显然是看好这个家族的发展前途。
“我的家里可没有这么多的珍宝。”李昱笑了笑,回答道,“不过,正象您说的,我在这里,的确感觉到了无比熟悉的气息。”
彼埃尔。皮庞听到李昱的回答,眼中闪过一丝惊奇之色,但转瞬即逝,几乎无人能够觉察。
几个人分宾主落座,一位衣饰考究的黑人男仆为客人们端上了饮料,和以往不同的是,他送上来的,不是西方人经常喝的“黑奶”(咖啡),而是清香四溢的东土香茶。
“这间庄园当年是属于一位成国绅士的,后来被我买了下来,我本人酷爱成国的传统文化,因此保留了这里的全部装饰和物品,”彼埃尔。皮庞说着,指了指周围装饰的中土瓷器和玉器,“它们都是这里原来的主人的收藏品,后来我又增加了一些。”
“看得出来,您也是一位收藏家。”李昱含笑答道。
“瓷器是成国人的一项造福于世界的伟大发明,我收藏的这些瓷器有不少就来自于成国干西省的敬德镇。”彼埃尔。皮庞笑着说道,“将军阁下是成国人,您应该对它们比我更熟悉。”
“瓷器是成国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而且是具有极高技术含量的发明。”李昱笑着点了点头,“今天的人们也都很难想象,那时的成国人,竟然能够掌握如此高深的科学知识。”
听到李昱将谈话从瓷器引到了他们都非常感兴趣的科学方面,彼埃尔。皮庞的脸上现出了赞赏之意。
“火药和瓷器一样,也是成国人的伟大发明,它的出现可能会改变东土、西土乃至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李昱叹息道,“它将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
这一次的东征之战,李昱对于火器的理解和感受,可以说远超他在原来时空当中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
他知道,如果不是大成军主将张成钰在发现军中火器不足以对抗全员装备火器的东瀛军,及时的上报朝廷增加火器的配备,以及孙海涵这个火器专家在短时间内搞出的大量火炮,大成军不会顺利的以较小的伤亡代价在半年时间里收复高俪国的半璧江山,东瀛军也不会知难而退。
“其实可以从这一次的东征之战,看出东土三国的军备短长。”慕容轻尘说道,“高俪、东瀛和我大成其实是各有所长的。高俪军最强的是弓箭。高俪的角弓和片箭不同于大成和东瀛,角弓弹性好,射程远,片箭箭身短小,轻巧,飞得远。高俪人力大无比、擅长使用弓和箭,他们的主要战绩,多为以弓箭取得。高俪军也有火器,但多为从我大成传入之旧式铳炮,是以此战不敌东瀛军。”
“东瀛军最强的是火铳,即大成所称之火枪,东瀛称为铁炮者。仿自佛朗机,质则更胜之,高俪军弓矢发射后数十步就坠地,而东瀛军火枪却能隔远杀伤,近距离则能贯穿击伤三四人。据高俪兵将言,在东瀛军第一次攻陷柳京时,火枪在城下发射,竟能越过城墙射进城内,射入城楼柱子达数寸。”
“东瀛军的骑兵数量很少,基本是步卒(足轻),而每军的‘铁炮足轻’即装备了火枪的主力,人数约占全军的三分之一,而且由藤原吉田开创的三段式射击已经普及,东瀛军轮流射击能保证密集的火力。我大成是大炮厉害,骑兵厉害,所以东瀛军大量利用工事,野外作战就掘地三尺挖战壕,城市里巷战则利用房屋墙壁,凿洞、隔门板射击。优质的火枪加上久经锤炼的战术,造就了东瀛军很强的战斗力。”
“我大成最强的则是大炮。”
“高俪战场上,对东瀛军威胁最大的是大将军炮、虎蹲炮和各类佛郎机炮。大将军炮是重炮,最重达三四千斤以上,威力巨大,能洞穿墙壁,是攻城第一利器。是后装的中炮,发射时内装火药,发射铁珠铁弹,有效射程能达一千五百尺。虎蹲炮是轻炮,便于机动作战,每次发射几十到上百粒弹丸,杀伤力大。此外我大成胜在火炮多装于战车之上,两匹马拉一辆战车,不但能攻城,还可以用于野战。据高俪民人言,我军攻柳京时,十里之外的丰山城东瀛军大由一通部数千人马前来增援小路行武,结果被我军震天动地的炮声吓得不战而退。监军汪磊大人上报朝廷时说,‘东土制瀛长技,全恃火器。’非为虚言。”
“其实我大成引入西方火器时间很早,此战结束后,圣上曾有言于武殿韦明宇将军:‘利器之入东土三百年矣,使当时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挟此傲我?’韦将军答:‘非无人留心之故,乃火器过于凌厉,匹夫持之,能胜甲士,是以天下偃武之后,武皇帝大收民间火器销毁铸钱,军中之火器入库封存,不令流传民间,是以承平日久,无人识用也。’圣上默然。”
第270章 废弓用枪
“是啊,对待火器的态度,成国和西方国家完全不同。”彼埃尔。皮庞点了点头,“西方的许多国家同样出现过关于类似的争论,比如是否以火枪取代弓箭来使用,但最后的结果,和成国完全不同。”
“噢?您能说得详细一些吗?”李昱好奇的问道。
彼埃尔。皮庞告诉李昱,早期西方的火枪命中率低,射程短,射击速率慢而且使用起来极不灵便,杀伤力实际上还不如同时代的长弓和十字弓。但是,火枪的使用比较简便,步兵经过短时间的训练便可很快掌握,相反,要有效地使用十字弓,就得经过几个月时间的练习,而要真正精通则需数年时间的刻苦训练。
然而在本世纪,佛朗机和罗玛、英格雷这些欧洲主要军事强国都基本完成了火枪取代弓弩的转变。普遍的解释是“火枪的使用比较简便”。
“要想了解这个小小事实的全部真相,其实应该去问问做出这些决定的当事人的想法。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或者又曰‘存在即为合理’,本世纪的指挥官和统治者们决定用火枪取代弓弩,自然有其自己的考量。但这个取代过程长达百年,其中战乱不断,参战国往往对于火枪和弓弩各有侧重,可以用实战来检验各种兵器的优劣。比如以特雷战争之初,佛朗机虽然拥有欧洲最强的炮兵,并且在历史上首创了使用野战炮兵和以野战炮兵决定胜负的先例,其单兵射击武器却是crossbow(十字弓,即为弩)。在同以火绳枪为主力的西班牙军队几番较量后,很快走上了火枪取代弓弩的道路,毫无疑问是对实战经验分析的结果。”
“选择长弓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它是冷兵器时代威力最大的单兵射击兵器(或者至少也是其中之一)。以弓箭手脊柱变形为代价,长弓实现了近似于强弩的射程,5倍于强弩的射速,在加上传说中长弓手‘连射三箭,分走高中低弹道,同时击中同一目标的’达标精度。在欧洲战争舞台上,长弓的威名压过了其他三种主要单兵射击兵器,即crossbow,arbalest和positebow。其中crossbow(十字弓)以腰腿力开弓,更重型的arbalest则使用了类似于弩炮的绞盘…棘轮开弓器。实际上很多时候crossbow,arbalest可以通用,这可能跟绞盘…棘轮开弓器可以拆卸有关,力量不够的人用绞盘慢慢开弓,力量足够的人直接用腰力开弓。positebow(复合弓)可以突兰人的大型复合弓为代表,现代研究表明其与戎狄复合弓有近似的形制和威力,实际上这两者具有亲缘关系。”
“至于东方的弓弩,如果我们不去看因为那些令人吃惊,自相矛盾,并且由于各种不同度量而模糊的古书数据,仅仅从能量的角度分析。那么不妨近似认为使用腰腿力,并以人类最大腰/腿力为上限的神臂弓,撅张弩,腰引弩等等,跟同样使用腰力的crossbow处于同样的水平,可能会略弱于装备了绞盘…棘轮开弓器的arbalest。同时从戎狄复合弓与突兰复合弓相同的形制和威力不妨认为东方复合弓的威力也与突兰复合弓在同一个水平。更进一步,从东方复合弓与单兵弩长期共存与西方crossbow,arbalest,positebow势均力敌的事实不妨推论东西方的弓弩水平在那个时代达到了类似的水平。在古典时代,东方的弓弩无疑优于西方,不过随着贸易和技术的交流,西方有了长足的进步。除了突兰复合弓和戎狄复合弓的血缘关系以外,crossbow也有可能在技术上受到了亚伯弩的影响,而后者从形制上看无疑是传自东方。”
“以特雷战争结束时,欧洲大陆主要国家都已经使用火绳枪作为主要射击武器。而在英格雷,长弓退出舞台的步伐要慢的多。在‘北方战争’中,约科郡的苏塞克斯伯爵召集的2000军队中仅有60名火枪手。而到了为对抗塞班尼的庞大海军舰队的入侵而召集的军队中,许多北方郡的士兵都完全由长枪手和火枪手编成。只有南方两个郡的军队当中,长弓手数目超过了火枪手。”
“最终,英格雷国会通过了‘终止使用长弓法令’,要求‘在未来征召的军队当中,长弓不再被认为是一件合格的武器。这个标准适用于任何地区的任何人。所有射击部队都必须装备火绳枪或者滑膛枪’。这不仅仅是长弓的末日,也基本上意味着西方冷兵器时代的结束和热兵器时代的开始。”
“作为威震西方大陆三百年的英格雷民族骄傲,支持长弓反对改革的保守派自然不少。但在文艺复兴的大背景下,保守派和改革派双方在公开场合和出版物中进行了大量争鸣和辩论。改革派要想淘汰长弓,不但要以理服人,而且要用浅显的道理让并不那么懂军事的国会明白自己的观点方能取胜。而上面的‘终止长弓使用法令’,就是这场大辩论的最终结果。而其中最精彩的一个桥段,莫如长弓派代表人物约翰。史密斯爵士与其对手汉弗莱。巴瑞克爵士之间的经典之战。这是至今为止我看到过的最精彩的辩论之一,特别是看到汉弗莱。巴瑞克爵士的逐条反驳的时候不禁拍案叫绝。其中我们可以看到本世纪末的军事家们,对于火枪和弓弩两者之间优劣的代表性观点。”
“首先是约翰。史密斯爵士的长弓六大优势:一,受过训练的弓箭手比火绳枪兵瞄得更准。显然,火绳枪兵只能在非常近的距离上保证射击精确度,当距离超过100码时,火枪的射击就变成了乱射;而优秀的弓箭手能在150至200码的距离上准确命中。”
“二,长弓的结构比火枪简单,结构复杂的火枪更容易发生故障;火枪容易发生堵塞,并因堵塞导致损坏,只有熟练的铸枪工匠能修复。雨天会让火药受潮,大风会吹熄火柴,或是把火星吹到火药包或子弹带上。
“三,在激烈的战斗中,除最为老练和坚定的部队外,普遍存在错误使用武器的情况。一个人在匆忙中会忘记夯实火药与弹丸。史密斯爵士曾亲眼见到,士兵将枪口下垂时,由于没有夯实,子弹从枪口滑落的情形。‘这就是为什么一大排的火枪兵一次齐射只能放倒几个人的原因。’”
“四,火枪兵只能站两排,弓箭手最多可以站成六排,后排的士兵能以抛射的方式射击。”
“五,火枪比长弓重得多,更容易使士兵在行军时疲惫;且连续射击半小时以后准确度会下降。”
“六,最重要的——这是个老论点但十分有效——就是射击的速度。长弓兵在一分钟内能射出六支箭,火绳枪兵需要两到三分钟才能射出一发子弹——在所有操作都谨慎无误的情况下。”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和第六条是长弓的主要优势,即精度和射速。对此,巴瑞克爵士在第一条反驳中指出长弓手需要艰苦训练才能达到理论上的精度,而本世纪末期的长弓手普遍达不到这个技术。这个实际上是用火枪手易于训练的优点来抵挡。对此当时英格雷名将罗格。威廉姆斯爵士给予了更明确的说明,这位将军说他‘宁可带领500名训练良好火枪手而不是1500名长弓手上战场’,因为‘现在的长弓手水平参差不齐,5000人中里面大约只会有1500人能够有足够的力量准确的发射’。第二条第三条非常精彩,可以说巴瑞克爵士将对手的观点完全驳倒。第四条则是巴瑞克爵士一定程度上的诡辩。”
“最重要的是第五条,因为它揭示了一个被许多人忽视的地方:长弓手(实际上包括所有的弓弩手)的能量来源是自身体力,人的体力有很大局限性,不但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且在战场上的持续战斗能力也不足。而火枪的能量来源是火药的化学能,不但对于射手体力要求和能量消耗都小的多,而且有更大的上升空间。巴瑞克爵士第六条中关于将眼光放长远的说法是有其道理的。这点上罗格。威廉姆斯爵士也指出在经过三个月的冬季战役(或者比较寒冷的秋季或春季)之后,‘十个长弓手当中没有一个能够保持住他们力量的来源,他们甚至无法对近在咫尺的敌人给予足够的伤害’。而火枪手们却依然能够进行有效的射击。”
“据我所知,实际上这个力量来源也是弓弩威力的主要限制。以腰力开弓的东方弩和西方的十字弓,最大的张力都以人类腰腿力量为限制。要想更大的威力可以使用绞盘…棘轮,代价是开弓时间延长或者开弓者人数增加。另外一方面,在进行一定射击的体力消耗后,射手们的体力下降就会影响接下来的战斗(不论肉搏或者射击)。总之人力一定时间里面能做的功有其限制,要想在一方面获得好处,其他方面就要付出代价。就算少数猛将能力开强弓,但对于整个军队的意义并不大。”
听到这里,李昱禁不住连连点头。
对于这一点,他是有亲身的体验的。
“所以,巴瑞克接下来逐条进行了反驳:一,弓箭手在长距离射击上不再有准确性——他们的技艺被削弱了。”
“二,如果恶劣的天气对火器是有害的,那么对于弓箭也好不到哪去。雨会让弓弦变得松弛,且在雨中长途行军后,箭羽会剥落。”
“三,弓箭手在战争中一样会紧张。巴瑞克曾亲眼见到,他们在激动时不会把弓拉到头,而且不经瞄准就胡乱射击,以尽可能地在每一分钟里多射出几支箭。”
“四,弓箭手超过两排时,后排的人实际上根本无法瞄准,只能冒险向空中射箭。”
“长弓兵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远比火绳枪兵高。‘如果他不能像在家中一样,每天吃饱三餐、晚上睡在暖床上,他的动作就会僵硬而虚弱,无法把弓开满以进行长距离射击。’”
“六,随着火器的改进和不断的操练,老兵们能够在两三年后大幅提高射速。现在他们能在一小时内射出四十发子弹,而且还能保持这个频率。”
“就这样,军事强国英格雷通过了‘终止使用长弓法令’。”
“了解了本世纪末英格雷人的想法以后,我还想增加一个观点,即上个世纪开始的西方冶炼技术革新对于铠甲技术和长弓命运的影响。我先用几个战例说明一下长弓杀伤效果与铠甲发展之间的关系。具体战役的过程将被略过,只关注长弓对不同时期铠甲的杀伤效果。”
“首先是福尔科克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斯柯兰军队指挥官为威廉。瓦兰斯,兵力为500骑兵,8000长矛手和1500弓箭手。英格雷军队指挥官为艾德瓦一世国王,兵力为2250骑兵(重骑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