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戍-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人并不作答,半晌,马岱张口道:“大司马自然在汉中,大将军也在,正是他们命我二人问责与你,你若还是汉臣,就退回荆州去,如果你是反叛。。。那就来”
徐戍心中不悦,难道蒋琬被费祎说动,临时变卦了不成?难道说,这一切都是yīn谋,连蒋琬也想把自己整下去么?(未完待续)
第269章西羌狼烟再起
寒风萧瑟,空气却似乎凝滞一般,连群山中的林木似乎都在聚精会神的等待着形势发展,两边都是汉军,这样的画面似乎定格不动。。。一动不动。。。
就在双方严重对峙,即将事态升级之时,徐戍淡漠的说:“多谢而为提醒了,我这就返回,但是军中招的人马较多,我还需要在川中停留些时日,cāo练人马”
张翼、马岱这两人都是当年诸葛亮麾下得力战将,很多时候,其实与徐戍属于同一阵营,然而,两人都深知自己不可能是徐戍的对手,费祎派自己前来的初衷也只是要试探一下徐戍究竟敢不敢越过雷池,现在徐戍既然先行退却,二人没有相逼的理由和胆量
“既然如此,徐都督,请便,不过还希望徐都督早些返回荆州得好”,张翼冷静的笑道
就这样,在关统等众将不太理解的情况下,徐戍毅然挥军撤退,他心里明白,费祎的突然出手,而且是在汉中出手,大大出乎自己的意料,自己必须重审时度势,其中最大的症结莫过于蒋琬对此事的不闻不问,任由费祎动手,现在张翼、马岱既然占据了先机抢在了前头,自己再要硬来就显得没有意义,反而会显得自己是要造反
但是,徐戍岂是如此就服输的人?撤军没到三十里,徐戍立即派遣王训率领一万人马赶往剑阁镇守,一般意义上的剑阁,是用于阻挡来自yīn平、武都方向的魏军防止他们利用地形地势绕过汉中直接插入成都平原,然而如今的形势下只要守住剑阁,还可以起到隔断汉中与成都的联系,尤其是两地兵马的调动
命令一下,关统等人再次兴奋起来,王训虽然内心还有些担心,毕竟自己去了剑阁,直面汉中数万虎步军其中还有刚刚扩建至一万人的武当飞军,其战力可想而知,然而有徐戍在,王训依旧放心的下
依照自己的计划,徐戍挥军东进,穿越东广汉郡再次返回巴西郡的宣汉驻守静观局势变化同时放出上百探子细作,去打听汉中的情况,可是这才行进到安汉,变收到了来自各方的惊人消息
西羌人再次叛乱
“卫将军,这次封须再次笼络西羌各族,竟有八万之中,无非是想乘着大汉内乱之时进来插一杠子好从中取利,这次,到了彻底收拾他们的时候了”,关统愤愤然,因为早些年和徐戍一起对西羌用过兵,但是每次都是局部作战,从未打到沫燕城以西地带,如今再次遇到机会属他叫的最凶
众将纷纷情愿,建议徐戍尽起这五万精锐人马横扫西羌诸部,彻底免去后患面对众人的激烈反响,徐戍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他先命人发书送往汉中与成都,要求朝廷出兵讨逆,自己则停止进军,在涪水河西岸,依山傍水的安营扎寨,等待各方回应
一连数日,自己的书信如同石沉大海,与自己料想的不同,刘禅非但没有增兵汶山郡,反倒顺利的将马忠所部安插到成都边上的雒城驻扎,又分调大将前将军袁綝、镇军将军胡济,各领一万禁军,投入到成都的东面门户:都县、广都县
消息传到徐戍耳中,引起了众将愤慨,赵广顿足而叹,道:“外敌入侵,朝廷不思抵御外寇,反倒加紧对我们包围防守,真是气煞人也”
赵统冷笑道:“有谯周、黄皓这等人在,不派兵直接攻打我们,那就算好的了,还指望他们守家卫国么”
徐戍沉思无言,继续等待,此时,封须拉拢先零、烧当、勒姐、当煎、当阗、封养、牢姐、彡姐、卑浦、乌吾、钟存、巩唐、且冻、傅难等足足二十多个部落,包含了北羌、匈奴的零散部分,先是集中兵力攻击了位于夜射坪的汉军大营,守将卢廷只有三千兵马,实在抵挡不住,退往理县而去,在封须的带领下,联军分别攻袭汶山郡的广柔与蚕陵二县,仅仅半个时辰就破城二入,烧杀抢掠肆无忌惮,一时间汶山震动,百姓们惶恐不安,有甚者直接内迁涌入蜀郡,声势浩大
卢廷一日七封急奏上报汶山太守,太守何仪一边发兵增援,一边向成都求援,增援自然是不奏效的,旋即便被西羌联军击溃,成都却出人意料的派出两番使臣前往议和,还许诺割让夜射坪地区并送上十万金银作为退兵的条件,封须心系大仇,先是夺过金银,接着斩杀成都使臣,继续攻袭汶山郡各县
成都立刻慌了,面对如此情况,汉中竟然还是没有动静,连日的等待正如同煎熬一般,思量许久,眼前的西羌,一步步逼近成都,到了青城关终于遇到汉军向宠的防守抵御,西羌人马进攻成都不得,只能向南北两个方向继续攻袭汶山
卢廷挺不住,心知朝廷无能,索xìng退兵到了汉嘉郡,一时间整个汶山郡近乎成了西羌的地盘,而朝廷方面只是严守成都,而且将大军压在成都以东来对付徐戍所部
得知如此消息,徐戍终于安奈不住心头怒火,他猛然推翻桌子,怒道:“国难当头,御外为先,谁都不上,那就我上”
面对徐戍的决定,关统连忙道:“我们去攻打西羌,反倒是我们腹背受敌了,倘若。。。”
徐戍冷冷道:“没有倘若,这一趟我去西羌,无论谁,胆敢与我动兵或者挡我去路,我必攻之我若不去,最对不起的,是丞相在天英灵”
听完这话,众将纷纷站了出来,感动拜服
迅的做出计划,徐戍起兵再次西进,先到牛鞞县补给粮草,当然了,县令自然不敢不给,将全县周围的粮草全部供应出来
翌日一早,大军榻上征程,对于前往汶山讨逆的路途,分为两条,一是从成都旁边的青城山直接穿过,二是绕道北侧的绵竹,但是为题也很多,从成都走肯定会引起刘禅的强烈反应,然而,绵竹县内的鹿头山有一关名为‘绵竹关’,此关扼守川陕古道,从那里走的话,也必然有重兵把守
徐戍思量清楚,下令绕道绵竹,这一次,即使有人守御也得强过(未完待续)
第270章进逼绵竹关
第270章进逼绵竹关
与时下的局势一样,川中的气候显得十分寒冷。。。
出征三十里,沿途一直受到张翼、马岱所部的严密盯防,徐戍大军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他们既不敢放松jǐng惕,更不敢与徐戍硬来,只得分批派出人马沿路在侧翼跟着。
徐戍麾下的将领自然对这很不满意,从他们跟随徐戍作战而言,还从没有如此的被动过,由于长期被徐戍的战争思想所渲染,大家已经很不习惯自己的行动为他人所知,而被敌人看透一举一动向来就是兵家大忌。
对此,徐戍并没有过激的举动,他只是率军前进,只要没有在实质上阻止到自己,为了西征羌族叛乱,徐戍是不会轻举妄动的,然而,事与愿违的是,没到五十里地,朝廷派来的一路车马拦在了徐戍大军眼前。
赵统看见对方打着‘钦’字旗号,而且周围多有宫中伞盖,看得出来,这是宫里派出来的钦命官,虽说这区区一百多人根本不在话下,赵统还是不敢贸然造次,这就跑回中军队伍里找徐戍。
“哦?是想来劝说我的么?”,徐戍横眉类目,纵马赶上前队,先是下令原地驻军歇息,又搭起了临时的行军帐篷接待来客。
出人意料的是,来者竟然是郤正,这位可以称得上徐戍的导师的人物,徐戍从内心里尊敬他,也就自然以礼相待。
进入大帐,徐戍叫众人出去帐外守候,自己与郤正单独谈话,再一次看见郤正,徐戍有着说不出的温暖,这位温文尔雅的儒士,实在让人无法生起厌恶的念头。
“令先,我们好久不见啦!!你看你,仿佛又瘦了。。。”,徐戍笑道。
“正是因为徐都督你,我整日寝食难安,才显得消瘦吧,呵呵”。
郤正颇具暗示xìng的敏感回答,顿时提高了徐戍的戒备心,他缓缓侧目,语气转冷,道:“令先。。。难不成是来劝我退回荆州的。。。”。
“不。。。”。
“那。。。难不成,是让我进京认罪述职么?”。
“按照朝廷派我来的意思,的确如此。。。”。
徐戍猛然回头,脸色怒色明显,“那。。。令先就请回吧。。。”。
“茂公,你何以不愿回京?”。
徐戍愤然道:“回京?你不知道我回去了会有什么结果?!多年来我三番四次回京,可有一次是顺利的出来的?而今我攻下北荆州,扩军二十万,只怕朝廷是想杀我吧!”。
郤正反笑,道:“茂公啊,其实朝廷之所以派我来,就是考虑到我与你的关系颇好,但是,我此次过来,并非劝你回京”。
徐戍一怔,面容冷静下来,郤正继续说道:“茂公你要西讨叛逆,我岂能不支持你?哎,只是如今朝野上下竟然不顾外侮坚持内斗,我实在看不下去,特来教你一法”。
徐戍大喜,连忙发问,郤正笑道:“所为名不正,则言不顺,你去汶山,必然受到阻拦,因为一旦你靠近成都,那就是非常大的威胁,所以,既然要去,就要造足声势”。
仔细听他说完,徐戍大喜过望,再三拜谢,送走了郤正,旋即下令制作大面二百面大旗,上书“征讨西羌”字样,同时沿途散播西羌践踏、劫掠汶山郡,致使百姓惨遭荼毒的消息,一时间民间呼声陡然高涨,对朝廷无作为的不满,和对徐戍动兵的期盼,充斥着两川各地。
接下来的路上,时常有聚集成群的百姓、文士沿途观望,无不欢心声援徐戍,对此,各地官府虽然想要阻止百姓连成一片造成对政权的影响,但是畏惧徐戍的兵威,全都不敢加以阻拦,至于朝廷发下来的命令,也大多无法执行,一时间,天下人只知朝廷不让徐戍讨伐西羌,而不知徐戍与朝廷的恶劣政治关系。
行军进入鹿头山,直逼绵竹关,这正是史上蜀汉灭亡的终结点,当年诸葛瞻父子,本应依据山险而固守,武略不足的诸葛瞻却不等姜维大军前来前后夹击邓艾,便擅自下关搦战,气盛易怒,死拼硬打,终究丢了这蜀汉的最后屏障,终至覆国,留下千古遗憾。
遥望四下群山,果然奇险雄壮,到了跟前在发现,此处有董厥的三千人马驻守,似是专门为阻止徐戍进入成都平原而来。
徐戍派关统上前叫关放行,董厥只是仗兵固守不予理睬,三番四次终于无果,徐戍手执汉臂弓,连带书信射进关上,jǐng告董厥,如果不放行,则将以‘勾结西羌叛逆’之命攻打绵竹关,董厥受制于朝廷的死命令,不敢开门,反倒传信去请张翼、马岱前来援助。
得到消息,二人这就纠集一万人马,兵分两路从徐戍的后方追袭而来,徐戍两面受敌,倒不是担心打不过二人,只是一旦事情闹大,成都就有理由顷兵来攻,到哪时也不一定就会输,只是会耽误了平定西羌的时机,思量再三,徐戍下令攻打绵竹关,虽然这绵竹关难打,但哪怕耗费个一两千人,只要能在张翼赶来前速速通过就行。
号令刚刚吹响,战略军当仁不让的成了攻关先锋,可就在发起进攻的时候,关上数声锣响,关门大开,自内奔出一路人马,为首之人,年方十五岁模样,稚嫩的面庞带着坚韧不拔的表情,见了徐戍,他便下马参拜。
“卫将军,我乃绵竹关守关校尉,董厥将军阻却将军去路,我等开不下去,特地囚禁了他,给将军开门放行!”。
听了他铿锵有力的话语,徐戍颇感意外,心中也颇为欢喜,关统等将领纷纷凑上前来看一看这个大胆的小校尉。
“你叫什么?哪里出身?”,徐戍微笑发问。
“回卫将军,我名叫罗宪,字令则”。
徐戍一怔,急忙问道:“你是广汉太守罗蒙之子?!”。
罗宪反倒吃惊起来,心想堂堂一个荆州都督,怎么会知道自己的出身门第呢?惊诧之余,更是对徐戍佩服的五体投地,然而徐戍也在内心发笑,原来眼前这个愣头青,就是历史上镇守巴东郡的罗宪。
“好,罗宪,我要你跟着我去征讨西羌,你可愿意?”。
罗宪大喜过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顿时跪地拜服,激动万分。
第271章六万羌兵魂葬汶江
初二,川中大地迎来了第一场雪,银装素裹,飞霜如雾。。。
由于徐戍早就料到会在川中周旋很久,而自身又不可能得到朝廷的军备补充,于是,从荆州带来的冬装就派上了用场,大雪一来,将士们反倒觉得无比温暖,徐戍未雨绸缪的远瞻性让人佩服不已。
等张翼、马岱纠集各处兵马杀奔绵竹关的时候,早已人去关空,现在如果穿过绵竹关追杀徐戍,无异于自寻死路,二人不敢怠慢,一边上奏朝廷,一边进驻绵竹关,徐戍虽然进得去,恐怕就出不来了!
开赴汶川的道路十分艰难,加上风雪交加,有的走路不慎的士兵甚至跌下悬崖,葬身蜀道之中,徐戍一道命令下来,但凡遇难的士卒,一律冠上‘护国功勋’名号,各自家属加抚恤金五十两,国仇家恨,再加上徐戍深入军心的做法,让将士们充满了赶紧,恨不能西羌人就在眼前,好让自己生吞活剥了去。
得知徐戍大军逼近汶江,苦等多年的封须险些流下激动的泪水来,他沿途纠集人马,派勒姐、当煎所部一万人为一路,先零、烧当所部八千为一路,牢姐、彡姐所部六千为一路,卑浦、乌吾所部七千为一路等等,自率其余部落主力攻击五万人,共计九路人马,自河西四面八方向汶江移动,意图趁徐戍大军立足不稳,打他个出其不意掩其不备。
各路探子火速飞报而来。刚刚抵达汶江东岸的徐戍不禁哈哈大笑。道:“正愁怎么一个个收拾他们,这下子好了,聚在一起来送死,哈哈哈,省了老子东奔西走!”。
在众将期盼的目光中,徐戍下令关统、戈均、赵统、赵广各率一万兵马,顺着汶江南下,到不为人知的地带西渡,包抄敌军之后,由于量戎已经赶到。徐戍则带领量戎与罗宪,率战略军一万人打造声势,准备渡河与西羌决一死战。
既然摆开了阵势,封须自然不会怯懦。简直是求之不得,西羌人从不喜欢拐弯抹角,正面拼杀才是他们所崇尚的至上武力。
初八,汶江两岸囤积人马无数,正直冬季,河床近乎干涸,江面虽然有四五百米宽,但是人马全都可以直接趟河而过,大寨林立,炊烟四起。旗帜最多的自当是汉军人马,因为关统等部队不曾携带,全都留在了汶江东岸迷惑敌人。
是夜,封须盘算周密,派出大将柯茶带领两路人马共计一万二千人北上袭取蚕陵,意图趁封须牵制徐戍的时候,偷袭汉军后方重地北川县,徐戍自然不会派兵过去阻截,一旦暴露自己的人马只有一万,那就危险了。于是八路探子派出去监视,随时通报敌情。
饶是如此,汶江处在寒冬,虽然水很浅,却足以冻坏战士和战马。双方谁都没有冒然出击,而是互相静观局势发展。封须自然是愿意等待的,因为他有人马偷袭北川去了,只是徐戍的中军大帐,气氛每日愈发凝重。
大军僵持足足八天,各自没有动兵的念头,倒是汶江的水出了奇似的,越来越浅,好似干旱了一般,浅浅的河床上凝结了薄薄的冰层,晶莹透亮。
跑到江边,看见徐戍,量戎叹道:“大哥,这么拖下去,恐怕对我们不利啊。。。”。
徐戍丝毫不畏江风刺骨,哂笑道:“不碍事的,让这汶江之水,多蓄上一蓄吧,你盯紧了北川的消息,哪日北川被袭,就是封须发起总攻的时候”。
“可是。。。大哥,这汶江干涸了,哪儿来的水啊?”。
徐戍回头笑道:“你觉得这汶江怎么干涸的这么快呢?”。
量戎苦思冥想,挠头笑道:“大哥取笑我了,这是自然学识,我一个粗人,哪里懂得那些去”。
见量戎不明其中奥妙,徐戍微微发笑,转而朗声大笑,对着这浩瀚汶川大地,发出桀骜狂啸,似是昊天撼动,天河倾泻一般,壮哉壮哉。。。
十二日,这已经是关统一军辛苦劳作的第三天,这三天,将士们轮番搬运泥土石块,填在汶江之中,直到今天,这才收工,只见上游来的江水越来越多,就快漫过自己填满的堤岸,谁也想不到这河水越来越多,没有徐戍发来的命令,关统只得继续堆高,防止河水倾泻下去坏了大事。
望着越发高涨的河水,反观另一侧干涸的河床,关统长叹道:“若不是封须一意挑起战事,也不会葬送西羌数万男儿啊。。。”。
十三日晌午,大雪刚停,北川被柯茶大军攻占,汉军守将马浮以身殉国,五百将士全部阵亡,消息传来,封须和徐戍两方全都绷紧了神经,封须传令各处大寨,纠集人马准备渡河发起总攻。
另一方面,徐戍传令南边的关统时刻准备,自己率军开拔东进,做出一副要驰援北川的模样。
傍晚刚刚来临,数万西羌主力,共计七路人马,在封须的带领下,列阵一千二百米,浩浩荡荡的冲下汶江河床,追袭正在撤兵的汉军主力,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徐戍大胆的只留一万人在身边。
西羌勇士涌入河床,刚要踏上河对岸,只听黑夜中传来阵阵轰鸣,大有地动山摇之势,顿时寒意更甚,转眼之间,巨浪滔天的汶江水扑面而来,西羌人哪里来得及反应?更加来不及躲避,一时间,冰冷刺骨的江水灌入干涸的河床,冲倒了无数勇士,伴着连天的惨叫声与封须的咒骂声,数万西羌人马全部被淹没其中,数万条生灵转瞬覆灭,只有还未下河的与已经上岸的八千多人马得以幸免,其余六万西羌勇士,全部葬身汶江,或被淹死,或被冻死,更多的则是在逃命之时互相践踏而死。。。
死亡,在这一刻,得到了真正的诠释。。。
封须得以脱身,率领残部准备逃跑,突然间,左路赵统、右路赵广、中路戈均,三万人马从天而降的截住后路。
戈均纵马长啸,“封须,这一仗,可服气吗?!”。
啊!!!!啊!!!!!
封须怒极,挥军掩杀而来,戈均三路人马三面夹攻,逢人便砍,杀得两眼通红,血肉模糊,戈均更是亲手将封须活捉,二赵也分别擒住了好几个部落头领,等关统大军赶来之时,战事早已结束。
这一次,封须还没能与徐戍交手便已经输了,他自己也无法形容内心的愤恨。
第272章国难临头
第272章
国难临头
依照原地计划,关统率领各路大军,北上从蚕陵东渡汶江,渡河之时能见到无数死去的西羌人马,惨象环生,关统放声大笑,继续东进。.
北川县城外,徐戍比关统早到一步,将县城团团围住。
关统跑进大帐,道:“卫将军,为什么不发兵攻城?!我们还等什么?!”。
是啊!是啊!我们攻城吧!宰了柯茶!
众将的呼声越来越高,吵得徐戍心烦,他徐徐起身,笑道:“好了好了,能够劝降是最好的,传我将令,各营各寨,敢有妄自出动者,杀无赦!”。
将令一处,大家都不敢再说,只能干等了。
一连三天,柯茶终于按耐不住,开城之后,自缚出降,徐戍自然欢喜,就令他的一万多人马全部缴械出城,柯茶只知徐戍要放自己,感激万分,当面发誓再也不会反叛。
帐外寒风凛冽,大帐内却温暖的紧。
封须为首的七八名头领纷纷被捆着,跪在地上,两侧众将怒目而视,只等徐戍发落。
看见面无表情的封须,徐戍大步上前,蹲在他面前,笑道:“封须啊封须,你早该像你父亲那样,也就不会有今天的祸事”。
封须恼恨无比,怒道:“像他那样懦弱之人,不配当我们封养部的头领!”。
徐戍冷笑,道:“所以,你就要侵犯我大汉之土,杀我大汉子民?!”。
“弱肉强食,我为什么杀不得?!更重要的是,我一定要杀了你,才甘心,你夺走了我的女人,我也要夺走你的女人,我玩够了,然后就让我的将士们玩!!哈哈哈哈”。
关统听不下去,上前就是一脚,重重的踹在封须的脸上,将他踹翻,口吐鲜血。
“娘的!让你口无遮拦!”,关统大骂起来。
戈均蹙眉道:“卫将军,封须此人罪大恶极,我们当将他处以凌迟剐刑!我来亲自动手!”。
徐戍挥手示意不必,回到座位上,笑道:“想抢我的女人,呵呵,行啊,赵统何在?”。
“末将在!”。
“朵儿夫人可曾到?”。
“回卫将军,夫人是从剑阁绕道而来,今早刚到这里”。
“带过来”。
“遵命!”。
不一会儿,连朵儿泪流满面的走了出来,封须看见,顿时泪如雨下,“朵儿!我的朵儿!你可是为了我而流泪?!”。
连朵儿走到徐戍身边,却被徐戍用力一搂,坐在了徐戍的大腿上。
“我,哭的是西羌数万生灵,而不是你这个畜生!!!夫君!你要怎么处置他,我不过问”。
擦干朵儿脸上的泪水,徐戍示意朵儿离去,直到她在亲卫的护送下走出大帐,他这才回头微笑,道:“如何?!被你喜欢的女子唾弃?!”。
“无耻狗贼!!!”,封须歇斯底里的骂道。
徐戍冷眼相看,“关统安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