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征欧洲-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这哥俩关系也不错。

第425章 兵发莫斯科

对俄罗斯的攻击准备从去年冬天就已经开始,但等外籍军团出发,已经是1919年的四月底。

其实俄罗斯的内战也有东线和西线之分,西线是邓尼金和尤登尼奇他们率领的军队,而东线则是高尔察克率领的临时政府军队。

为了和俄罗斯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加以区分,高尔察克率领的军队我们暂时称他们为“白军”。

和原本的历史稍有不同,为了等待秦致远的最后决定,高尔察克的部队到现在还没有发起攻击,俄罗斯的布尔什维克也在积蓄力量,他们都在等待着秦致远的决定。

等待着外籍军团是否会加入这场战争。

这将会是一支能够改变战场力量对比的实力。

四月底,在法国的外籍军团从兰斯和卡皮等驻地出发,经由德国进驻波兰的卢布林,准备开始对莫斯科发动进攻。

与此同时,兰芳的北征军团第一梯队也开始登船,在法国远东舰队和英国远东舰队的护航下,分批北上,准备进攻海参崴及库页岛。

说实话,鉴于兰芳和日本的恶劣关系,如果没有英法舰队的护航,秦致远还真不敢让运载部队的邮轮通过台湾海峡以及对马海峡。

天晓得日本人会不会重演一次“地中海事件”,万一日本人坚决要为第六师团报仇雪恨,秦致远可不想拿战士们的生命以身犯险。

其实现在的海参崴,基本上就处于无防护状态。

因为临时政府的隔断,莫斯科的布尔什维克对海参崴没有管辖能力,而临时政府又已经放弃了包括海参崴和库页岛在内的远东地区,北征军团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接收。

相对于北征军团,外籍军团面临的压力就大得多。

外籍军团前进的方向是卢布林,从这里出发,距离莫斯科大约1100公里。

就在外籍军团前往卢布林的时候,原本驻扎在波兰的安东·伊万诺维奇·邓尼金先期发起进攻,已经攻下基辅,从这里往莫斯科方向进攻,地形平坦,一马平川,最利于外籍军团的坦克部队发挥实力。

进入俄罗斯的外籍军团一共十万人,他们被分为四个师,从基辅出发,沿库尔斯克、图拉,直接攻击莫斯科。

顺便说一句,外籍军团是攻击莫斯科的主力部队,邓尼金和高尔察克只负责配合攻击,这是原计划的一部分。

没办法,在刚刚过去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军队的表现实在太差,秦致远不相信俄罗斯军队的战斗力,克里蒙梭也不相信,就连高尔察克和邓尼金也不相信。

否则,高尔察克和邓尼金他们不会等待外籍军团,早早就会开始进攻莫斯科。

攻占莫斯科,这在攻击俄罗斯的战斗中可以看成是一个标志,如果攻占莫斯科,那也就意外着俄罗斯已经失败,对于俄罗斯人心理上的打击无与伦比。

所以不管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都会以攻占莫斯科为最终目的,秦致远也一样。

外籍军团第三师,这是外籍军团的先头部队,部队主体由华人和德国人组成。

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协约国的军事物资多得没有地方处理,于是外籍军团的装备得到充足供应,火炮和重机枪的比例甚至比以前更加丧心病狂。

现在的外籍军团,120毫米口径火炮已经装备到团一级,重机枪装备到排一级,每个班拥有两挺刘易斯机枪,火力密度在全世界都能排的上号。

第三师是外籍军团的线头部队,第七团又是第三师的线头部队,具体到整个阵线的最前端,是第七团一营第一连。

连长陈永福是河北沧州人,和秦致远算是老乡。这也算是个老资格,只可惜当初跟了秦云鹏,后来转到秦致远手下,又在兰斯战役中犯过几次错误,所以混到现在也才是个连长。

官职虽然仅仅是个连长,军衔也仅仅只是上尉,但如果说到作战,陈永福的经验非常丰富,从1917年春季攻势开始,陈永福几乎参加了外籍军团的所有战役,这是个标准的职业军人。

“听说你也是犯了错被发配下来的?”指挥车里,陈永福瘫在沙发上问郑经。

因为外籍军团的物资够多,所以装甲车已经配备到连一级,身为连长,陈永福自然能征用一辆当做指挥车。

郑经也就是隐姓埋名的郑大凌,当天郑大力虽然没有真正枪决他,但也结结实实揍了一顿,然后就给直接扔到外籍军团,能混出头算是命好,混不出头那就活该。

听到陈永福的问话,郑经抬了抬眼睛,并没有回答,或许是陈永福话里的“又”触动了他,否则,估计连反应都没有。

“靠,天天盼,夜夜盼,就给盼来这么个闷口葫芦,你他娘的就不会吱一声?”陈永福实在看不过去郑经那幅死样子,上去就是一脚。

一脚!

对,外籍军团并不禁止体罚,相反很多军官还有鼓励的倾向,他们认为,这是快速拉近官兵之间关系的有效方式。

郑经名义上是第一连的副连长,算是陈永福的搭档,陈永福当然也希望和郑经搞好关系,不过从巴黎到基辅这一路,陈永福已经死了心。

果然,对于陈永福的暴力行为,郑经没有任何反应,甚至连大腿上的灰尘都懒得拍打,只是默默地离陈永福远一点。

“操……”如果不是顾忌着举头三尺有神明,陈永福真想破口大骂一顿老天爷。

咣咣咣……

装甲车门处传来大力的拍打声,听声音不像是用手,倒像是用石头或者是枪托之类的东西。

“先生,前面就是柳比莫夫卡,我们要宿营了。”装甲车外传来一个粗犷的声音。

陈永福大力推开车门,跳下去就是一顿拳打脚踢:“该死的卡尔冯,跟你说过多少次,不许破坏公共财物,怎么就一点公德心都没有?你那点可怜的薪水够不够赔偿……”

行军队伍中传出各种各样的欢呼声和怪叫声,夹杂着陈永福的怒骂声和卡尔冯的求饶声,很有生活气息。

卡尔冯是第一排的排长,这是位来自德国的老兵,有七年的从军经验,他的本名叫卡尔·冯·邓洛普,按说名字中间有个“冯”表示卡尔冯出身贵族家庭,但在外籍军团可没人在乎这一点,这从士兵们的嘲笑和起哄声中就能听出来。

“先生,你这是体罚行为,我要向军团长先生投诉你……”卡尔冯不甘示弱,虽然抱住脑袋随便打,嘴里却不肯认输。

华人战士和德国战士的关系很奇特,或许是曾经作为对手是的表现让他们彼此感到敬佩,因此在外籍军团重建之后,当这些德国人加入外籍军团,华人和德国人很快就融合到一起,关系融洽程度令人诧异。

“嘿……你还敢告状?老子一定要教训你……”陈永福不依不饶。

别看陈永福连打带骂,实际上他和卡尔冯的关系极好,卡尔冯是第一连少有的会说法语的人,因为有外籍军团战俘营的经历,居然还会说几句汉语,这是陈永福在部队中难得的可以交流的对象。

没办法,整个第一连,只有陈永福和郑经两个人是华人,郑经又是个闷口葫芦,可以想象,陈永福有多么希望有个交流对象。

就在两人正在嬉闹,一群士兵围着看热闹的时候,天空中突然传来熟悉的呼啸声。

“炮袭……”马上就有人撕心裂肺的喊。

在场都是老兵,最少都经历过一两年的战争,自然知道怎么去应对炮袭。

当听到炮弹在空中呼啸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很有默契的蹲下身体张大嘴巴,剩下的就看上帝的安排。

“擦……”陈永福忽然想起装甲车内的郑经,马上跳起来向着装甲车冲去。

“陈,小心……”卡尔冯提醒。

第一连的队伍中,只有两辆装甲车,然后还有五辆卡车,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如果俄罗斯人要炮击,装甲车肯定是第一目标,然后是卡车,最后才是步兵们。

所以就在呼啸声刚刚响起的时候,卡车上的士兵们已经纷纷跳下卡车逃命,而所有的车辆也开始按照“S”型机动,避免被炮弹直接击中。

还好,那些俄罗斯人手中没有重炮。

“快走,你他娘的在这里等死不成?”装甲车内,陈永福拽住郑经的衣领就往外拽,走到车门口的时候,干脆一脚把郑经踹下去。

郑经还是没有反应,在地上打了两个滚,坐在地上抱着膝盖看着炮弹爆炸后激起的火焰和烟尘发呆。

“别坐着,蹲下……”陈永福这下没有踹,大概是因为踹倒了会受到更严重的伤害。

此时,陈永福和郑经周围已经是一片火海。

炮弹从空中划过,发出撕心裂肺的尖啸声,然后就是震耳欲聋的爆炸。

每一次爆炸响起,都伴随着黑红相间的火焰和硝烟,地面会剧烈颤抖,人就像站在鼓面上一样脚下没根,然后空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噼里啪啦”的落下来,有爆炸的炮弹激起的泥土,也有倒霉蛋的残肢断臂。

真像地狱!

第426章 夷为平地

陈永福和郑经遇袭的时候,陈康健率领部队已经抵达海参崴。

陈康健率领装甲第一师三天前从杜耐登陆,从陆路向海参崴方向包抄进攻。

整个登陆过程没有受到任何阻碍,俄罗斯军队在杜耐海边仅有几个预防性质的哨所,也全部都已经人去楼空。

装甲第一师顺利登陆,然后沿大卡缅…罗曼诺夫卡…阿尔乔姆迂回攻击海参崴。

从杜耐到海参崴,海面距离虽然近,从陆上绕行就远得多,距离大概是100公里左右。

这一路上山峦层峦叠嶂,人迹罕至,道路崎岖难行,陈康健不得不派工兵团前出,开辟一条可供装甲第一师坦克部队和汽车部队前进的通道。

结果这一走就是三天。

好在装甲第一师这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否则的话,拉扯的时间会更长。

雷诺FT…17的质量还是可以的,这一路上,跋山涉水上百公里,只有十余辆坦克抛锚,大多数坦克都顺利抵达海参崴。

俄罗斯人对于海参崴非常重视,他们在海参崴陆地方向修筑有坚固的堡垒群,这些堡垒绵延十余里,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不折不扣的远东第一要塞。

好在陈康健早有心理准备。

就在北征军团即将出发的这几个月里,兰芳已经搜集到了足够的资料,对于海参崴的陆地防御设置有了初步的了解,陈康健有足够的信心攻下海参崴。

虽然这一路上都没有遇到俄军的狙击,但并不代表海参崴没有,装甲第一师有大量的坦克,如果在平原上,俄军几乎没有任何优势,那么因为海参崴这里有足够坚固的防御阵地,所以这里肯定会有俄罗斯军人防守。

高尔察克确实下达了撤走守军的命令,但并不是所有的俄罗斯军队都会听从高尔察克的命令,肯定会有人为了俄罗斯军人的荣耀拼死一搏。

当部队到达距离海参崴只有3公里的时候,陈康健命令部队展开,呈战斗队形向海参崴发起进攻。

其实经过欧洲战场两年多的磨练,装甲第一师可以说是目前全世界步坦协同最熟练的部队,随着陈康健的一声令下,装甲第一师立即以连为单位展开,向海参崴发动进攻。

海参崴三面环海,城市位于穆拉夫维耶夫阿穆尔半岛上,陆地面积最窄处大概十公里左右,因为半岛上多山脉,很多地方装甲部队无法展开,可供利用的攻击战线大概宽三公里左右。

为了攻击效率最大化,陈康健第一次进攻就拿出一个团,一共12个连队,120辆坦克,配合2600名步兵发起进攻。

几乎每一辆坦克,都有二十余名士兵伴随进攻。

坦克和步兵互相辅助,步兵为坦克扫平障碍,坦克则为步兵提供掩护,并且负责攻坚。

几乎每一个小队,都配备有爆破手、攻击手、机枪手、医护兵以及携带火焰喷射器的士兵。

爆破手主要负责扫平障碍,最重要的任务是破坏海参崴碉堡群前宽达十二米深达五米的反坦克战壕,同事在遇到守军的坚固堡垒时,爆破手也要负责爆破。

攻击手则是主攻部队,他们装备散弹枪、手榴弹、手枪等近战武器,负责和携带火焰喷射器的士兵协作扫清守军的堡垒,为后续部队打开通道。

机枪手则是身兼两职,他们既要压制守军的火力,也要在攻克堡垒之后就地设置防御阵地,防备俄罗斯人有可能的反扑。

步步为营,小心谨慎,就是陈康健在发动进攻前特别强调的。

于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之下,部队的前进速度并不快,各分队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协调,一起向前推进。

真的是推进,当上百辆坦克吐着黑烟“扎扎扎”的前压的时候,看上去确实很有威慑力。

在第一道反坦克战壕前,攻击部队就遇到了麻烦。

俄罗斯经营海参崴已经很多年,这里的防线全部都是永固工事,就连反坦克战壕也一样。

俄罗斯人开挖的反坦克战壕,战壕的底部包括两侧在内,全部都是混杂着钢筋的水泥,爆破手空有炸药,却没有用武之地,哪怕是两个炸药包一起上,也最多只是能炸出一个小豁口,根本无法达到预定效果。

好在装甲第一师还有舟桥车,马上就有舟桥车开上来,现场铺设临时桥梁,以供坦克部队通过。

俄罗斯人很明显没有想到装甲第一师居然装备有“舟桥车”这种神器,在第一个临时桥梁铺设好之后,俄罗斯人马上开始了狙击。

咚咚咚咚……

几乎就是一瞬间,刚才还一片死寂的碉堡群就像是被点燃了的烟花,整个碉堡群前后都喷出无数条火舌,足足有上百挺重机枪同时开火,用金属风暴形容有点太稀疏,无数的弹头简直就像是一道金属墙壁一样,向着装甲第一师的坦克部队砸过去。

叮叮铛铛……

弹头打在坦克的车身上“叮当”作响,时不时擦出一溜溜火花,到处都是跳蛋,到处都是弹头激起的尘土和碎石,进攻部队被死死压制,别说前进,想抬头观察一下都很困难。

“前进,继续前进……”

“冲过去,冲过浮桥……”

“步兵注意隐蔽,跟紧点……”

前线指挥官知道被动挨打不是办法,必须冲过浮桥分散守军的火力,才能找到机会各个击破,于是几乎是一时间,一线阵地上此起彼伏的全都是“前进”的声音。

那就前进!

坦克喷出大股浓烟,就像是步履蹒跚的老牛,顶着疯狂砸在车体上的子弹往前冲。

步兵紧紧跟上,这时候如果暴露在机枪射界里,被打成马蜂窝都算是幸运。

当十几辆坦克冲过浮桥之后,坦克部队散开迂回,守军的火力终于弱了下来。

并不是守军被击毙,而是守军主动放弃了这个碉堡群,当面对“刀枪不入”的坦克部队时,缺乏反制手段的守军并没有多少反抗能力。

俄罗斯人一直和德军在西线战斗,当俄罗斯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时,德国人的A7V还没有来得及装备部队,因此坦克对于俄罗斯守军来说是陌生的。

俄罗斯守军对坦克缺乏了解,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反制手段。

于是撤退似乎成了更好的选择。

因为就在刚才这不到十分钟时间,装甲第一师坦克部队的伴随步兵就已经出现上百名战斗减员。

而这个碉堡群,仅仅是守军十余个碉堡群中的一个。

冲过反坦克战壕的坦克部队就是脱缰的野马,坦克手们表现出了近乎残暴的肆虐,他们驾驶着坦克横冲直撞,不管是铁丝网还是拒马,统统碾碎……

对,就是碾碎,就是那种摧枯拉朽横扫一切的碾压。

就在北征军团登船之前,兰芳对所有的战士进行了民族主义教育,江东六十四屯惨案、海兰泡大屠杀、一次又一次的大清洗……

当仇恨上升到民族层次上,是毫无理性可言的。

当初的俄罗斯人进攻西伯利亚,他们一路前行一路屠杀,杀光了西伯利亚所有的土著,让这片土地上只剩下俄罗斯人,所以西伯利亚就成了俄罗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现在,兰芳对北征军团也进行类似教育,正所谓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很快,坦克部队就攻击到碉堡前。

这时候是攻击手和携带火焰喷射器的步兵的高光时刻。

北征军团在出发之前进行过类似演练,就是为了攻击俄罗斯人防守的碉堡。

每到一个碉堡前,火焰兵先用火焰喷射器攻击碉堡的射击孔,然后攻击手上去从射击孔里往里塞上两三个手雷,这样一个碉堡就算是清理完毕,步兵们根本就不进入碉堡,根本就不存在白刃战、肉搏战什么的。

步兵们配合熟练,很快就清理大部分一线碉堡,然后攻击到这个碉堡群中间的主堡。

这是一个类似欧洲城堡样式的巨型堡垒,棱形外墙,交叉射击孔,几乎不存在火力死角。

这时是坦克发力的时候,十余辆坦克不急着进攻,而是在距离主堡差不多三百米的地方一字排开,使用各种炮弹向主堡狂轰滥炸。

没错,就是狂轰滥炸。

北征军团投入的地面部队是装甲第一师,但同时,步兵三师和步兵四师负责为装甲第一师运送物资,所以不用顾忌炮弹够不够用,足够打到坦克炮融化。

再坚固的堡垒,也坑不住狂轰滥炸,尤其是当坦克已经逐渐增加到50多辆的时候,很快,主堡就被轰开一个缺口,小半个主堡垮塌,脆弱的“心脏”部位终于露出来。

对于室内战,北征军团的士兵更是行家里手,他们抵达欧洲的第一仗就是室内战。

这一次的配置就是攻击手加机枪手。

机枪手操作的全部都是刘易斯机枪,这种机枪和马克沁比起来更加轻便,97发弹鼓也能保证足够的火力延续,尤其是经过战士们的改装,这些机枪去掉了枪柄,进一步减小了长度,更有利于室内使用。

每进入一个房间之前,必定是手榴弹开道,然后机枪手突入,扫射每一个活动物体。

去掉枪柄的刘易斯精度大大下降,但在距离仅仅是十几米甚至几米的室内,精度变得不重要,密度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伴随着步兵突入,手榴弹的爆炸声、机枪的射击声、各种语言的怒骂声、夹杂着哀嚎声和求饶声,令人不寒而栗。

但最终,所有的声音都会归于沉寂。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战斗已经结束的时候。

轰……

主堡爆发出开战以来最剧烈的爆炸。

等在主堡外随时准备接替进攻的两个小队全部被震死,一百米范围内的士兵几乎全部阵亡,三百米范围内的士兵听力严重受损,五百米范围内的士兵出现不同程度的晕眩、恶心,他们都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才能继续投入战斗。

等硝烟散尽,尘埃落定,主堡已经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直径为十余米的大坑。

仅仅是最后一次爆炸,陈康健的士兵伤亡超过400人,其中冲进主堡战斗的三个小队全部阵亡,连尸体都找不到。

消息传到陈康健那里,陈康健面色阴沉,下达了自外籍军团成立以来最残酷的命令:“联络轰炸机部队和炮兵部队,我要把海参崴夷为平地,从此寸草不生!”

第427章 我没有兄弟

陈康健下令强攻的时候,陈永福也在准备反击。

炮弹如雨点般的落下来,不断有橘红色的火焰爆开。

虽然已经是四月底,但大地上的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在某些背阳的地方,仍有大块大块的积雪被炸开,形成一个个不规则的弹坑,就像是大地的伤痕,又像是裸露的大嘴,就这么肆无忌惮的嘲笑着彼此厮杀的人类。

“连长,想办法做点什么,咱们不能这么被动挨打……”卡尔冯在抱头鼠窜,终于找到一块大石,躲在后面狂喊。

“机枪手,把机枪架起来准备反击……”

“迫击炮,炮击跑准备火力压制……”

“特么的,过来几个跟老子一起干掉老毛子的火炮……”

此时的第一连已经处于混乱中,好几个声音都在同时发布命令,以至于那些士兵们无所适从,他们不知道应该听谁的。

其实都是老兵,这种时候,遵从最本能的反应发起反击也就是了,但因为没有统一的指挥,所以看上去群龙无首。

“都他娘的闭嘴……”陈永福气沉丹田大吼一声,在枪炮声响成一片的战场上居然无比清晰的传递到每一名士兵的耳中,然后陈永福侧耳倾听,只用了十几秒就有了决定:“老毛子没有几个人,他们只有两挺机枪和两门迫击炮,反击反击……”

当然要反击,这种时候最忌讳令出多门,有一个声音就足够了。

身为连长,陈永福当仁不让:“一排原地组织防御,二排从左侧迂回,准备包抄敌人后路,三排担任预备队,立即抢救伤员,随时准备填补。乔,乔……组织你的迫击炮立即回击,别管往哪打,发出你的声音就够了……”

乔,是第一连的机炮排排长,他手下有四挺重机枪,同时有四门迫击炮。

“老板,要打掉老毛子的炮兵阵地,就在那个小树林后面……”卡尔冯及时提供情报。

虽然只是步兵,但毕竟有积年行伍的经验,听声辩位不说如炮兵那些“科学家”一样专业,起码的判断是有的。

“谁带队突击?特么的,老子亲自去……”陈永福决定亲自执行这个任务,没办法,刚才的命令已经包括了他的所有部下。

就在陈永福刚刚脱掉自己的上衣,准备光着膀子去搏命,身边传来郑经的声音:“我去……”

“你?你先给老子能站起来再说吧!”陈永福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