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征欧洲-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法国更是以断交为威胁,如果日本人敢退出国联,那么法国人就和日本人断绝一切关系。

说实话,日本对于法国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日本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对于法国产品的需求不大,同时因为盛产生丝和茶叶,日本在和法国的贸易中年年都处于出超地位,这让法国人很难接受。

如今因为秦致远的关系,日本的生丝已经有了替代品,茶叶也同样有替代品,法国并不惧怕和日本断绝关系。

老雷诺和秦致远联手建设“尼龙”工厂,老雷诺肯定向法国政府作了汇报,因为就在前几天,老雷诺刚在马赛郊外购买了一片土地,用于建设尼龙工厂,这些事情逃不过法国政府的耳目,不如光明正大的承认,这会让法国政府更加有底气拒绝日本人。

而与此同时,日本人并不知道他们的生丝产业已经面临灭顶之灾。

日本人认为,西方列强需要日本的产品,那么西方列强就不会因为兰芳和自己翻脸。

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悲剧,于是在国联的日本代表就真的就收拾了东西,准备返回日本。

只可惜,日本人没有看到他们愿意看到的局面,包括英国人在内,整个国联居然没有人挽留日本人,这令日本代表感觉备受耻辱,于是立即返回自己的住处,马上和国内联系,以获得“战术指导”。

这个“战术指导”,就是个比较委婉的说法,实际上的意思就是“搬兵求援”。

日本国内现在还在混乱中,根本没有余力应付国联的事情,但在这个敏感的时刻,日本人肯定不敢任性,因为那样会让全世界集体抛弃日本人。

于是当第二天会议重新开始的时候,日本代表又返回的会场,继续履行常务理事国的权利。

好吧,相对于国家利益来说,个人荣辱真的不算是什么事。

第467章 家

九月份,驻外的各军代表纷纷赶回兰芳,准备参加秦致远的登基仪式。

同时,很多重要宾客也纷纷登船,准备前往兰芳见证一位新国王的诞生。

兰芳政府已经做好了接待准备,作为兰芳国家宾馆存在的“观海楼”已经修缮一新,准备接待各国重要宾客,同时为前线将士准备的度假村也建设完毕,这里以后也会成为国家宾馆的一部分。

相对于其他国家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兰芳的建筑很有特色。

还在科西嘉的时候,华人就利用木材修建木屋,这种能够快速组装的房屋广受好评,并且随着华人返回兰芳,在兰芳大行其道。

目前的兰芳木屋,室内有卧室、客厅、书房、厨房、卫生间等等各种不同的组成部分,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订制,并且可以任意增减房屋,甚至能选择复式结构,以适应不同家庭的需求。

兰芳的木屋也刷涂料,颜色和科西嘉的木屋有所不同,基本上是红色的屋顶,青色的墙壁,这更符合华人的审美观点,“青砖红瓦”嘛。

在赶走荷兰殖民政府之后,兰芳政府对椰城重新进行了规划,那些破破烂烂的棚户区全部被推平,“脏乱臭”的垃圾堆也被清走,终日萦绕着苍蝇蚊子的臭水沟也重新进行了清理,道路进行了拓宽绿化,更多的街心公园和广场出现在城市中,整座城市已经焕然一新。

如果以前的椰城市民现在返回椰城,一定会对椰城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不可思议,单就市政基础建设而言,椰城的现代化程度已经超过了巴黎、伦敦、纽约这种世界级的大城市,在城市建设这方面已经领先于全世界。

好吧,华人的城市管理水平,其实一直都领先于全世界……

好吧,只要拿钱砸,哪怕是沙漠也能变成迪拜……

椰城就是黄博涵等人生生用钱砸出来的。

黄博涵成为首相之后,把其家产中的一小半拿出来购买了兰芳政府为了建设椰城而推出的国债,兰芳政府就是用这笔钱把椰城生生砸成世界一流城市。

不要说面子工程要不得,其实在这一点上,全世界所有政府都一样,只要兜里有点闲钱,都要把国家的首都建设成全国最好的城市,兰芳政府只不过是太极端了点,把椰城建成了世界最好的城市。

当然了,出色的城市管理也有着极其出色的效果,很多加入兰芳国籍的高级工程师和高水平技术工人,就是为了在椰城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椰城的房子确实漂亮,但从来不出售,只用于奖励那些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

比如这次赶回兰芳参加秦致远加冕典礼的前线军人,他们就是对兰芳有特殊贡献的人。

在这一张超过一千人的大名单中,有郑经和陈永福的名字。

奥卡河战役之后,郑经和陈永福又参与了进攻莫斯科的战斗,之后随外籍军团返回北疆区,这一次郑经和陈永福又作为士兵代表,前来椰城参加秦致远的加冕仪式。

同时,郑经和陈永福也一起接受了陆军部的奖励,一套位于椰城市区的房子。

房子!

不得不说,华人确实有“家庭情节”,很多致富后的华人第一件事不是考虑继续投资以累积财富,而是会选择买房置地先把家安下来,这充分反映了华人重视家庭的传统。

这是个好习惯。

听到自己已经在椰城拥有一套房子的消息后,郑经还好一点,陈永福已经要乐疯了。

从军多年,陈永福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他能在椰城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这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

于是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陈永福第一时间选择去看看自己的“家”。

家!

看看这个字吧,有房子有猪才叫“家”。

好吧,现在陈永福的房子已经有了,不过估计陈永福养不了猪,因为椰城市区内不准养猪,陈永福如果想养,恐怕只能在自己的农场里养。

不过即使是没有猪,那也没什么好遗憾的,陈永福准备养条狗,养条在俄罗斯见过的那种高加索犬。

这玩意,长大了可比猪大多了。

“你说,和刘双喜当邻居是什么感觉?应该没人敢去咱们小区偷东西吧……”走在马路上的陈永福很兴奋,嘴里在不停地念叨。

陈永福已经打听清楚了,他前面那一户就是刘双喜的家。

提起刘双喜,这位的大名已经传遍了整个兰芳军队,甚至已经被写入兰芳军史。

在世界大战期间的费尔昂塔德努瓦战役中,刘双喜亲手俘获了当时的德国威廉皇储,后来的德国皇帝威廉三世。

这个成就估计是空前绝后,以后旁人再也无法达成。

兰芳陆军部在分配房子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军人的军衔,尽可能一个小区里的军人军衔都差不多,这样一来,居民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而没有等级差别,也使得等级森严的兰芳军人之间没了隔阂。

比如陈永福,他旁边就是郑经的家,前面是刘双喜,后面是卡尔冯……

卡尔冯已经向兰芳提交了入籍申请,不出意料,这份申请很快就被批准,而作为奥卡河战役的参与者,卡尔冯获得了服务优异军功章,成功的成为归化军人的代表。

服务优异军功章,是兰芳目前已经出台的一系列军功章之一,大概相当于另一个时空中PLA的一等功。

服务优异军功章之上还有服务卓著,之下是服务优秀,然后是服务出色,这构成了兰芳的基础军功系统。

同时兰芳还有辅助军功章,那都是为某次战役单独设立的,更类似于纪念章,比如现在的陈永福,他就拥有费尔昂塔德努瓦战役之后的所有战役军功章。

相对来说,郑经的军功章就少一些,不过郑经也不在意这个,甚至明明是听到了陈永福说话,郑经也没有反应,就像是根本没听到一样,继续默不作声的往前走。

陈永福已经习惯了郑经的不回应,自顾自继续念叨:“要是有人敢去咱们小区偷东西,那可就好看了,分分钟把他打得没人型,打得他娘都认不出他来。”

陈永福是绝对的暴力分子,性格冲动脾气暴躁,如果不是因为这个脾气,陈永福现在的军衔绝对不是上尉。

呃……刘双喜那个变态还是军士长,别跟刘双喜比,就算刘双喜是列兵,刘双喜也有随时觐见秦致远的权利。

刘双喜可是“服务卓著军功章”的获得者,在目前的整个兰芳,获得“服务卓著军功章”的军人不到百人,其中仍在服役的不足半数,这些人都有随时觐见秦致远的权利,算是秦致远安插在全国的各种眼线。

“绿荫小区……就这里了!”陈永福按图索骥,终于顺利找到地方。

门口没有警卫,甚至连个保安都没有,只有两个袖子上套着红箍的大妈在门口聊天,这是小区的义务工作者,整个兰芳所有的小区都有。

俩大妈仅仅是看了眼陈永福和郑经,就继续热烈的聊家常,对陈永福和郑经根本就不管不问。

不用问,哪怕是离着陈永福和郑经一里地,都能闻到陈永福和郑经身上的那股“硝烟味”,俩大妈家里也有军人,对于军人气质太熟悉了,瞟一眼就知道这是来看房子的军人。

这几天,经常有从前线返回来的军人来小区看房子。

进到小区内,陈永福和郑经终于明白这里为什么叫“绿荫小区”,整个小区内种植了很多小树,道路两侧甚至是住户的院子内都有,虽然现在还不甚茂盛,但可以想象,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小树终究都会长成参天大树,到时候“绿荫小区”还真的就会绿树成荫。

陈永福和郑经现在已经拿到新房钥匙,按照钥匙上的门牌号,直接去找自己的家。

小区里的房子都一样,一水的两层小别墅,虽然看上去占地面积不大,但室内设施齐全,楼上楼下加起来有三个卧室,足够一家人使用。

房子的外墙都已经进行了粉刷,红色的屋顶,青色的外墙,窗户上也镶了玻璃,窗明几净,只需要搬张床进去,拉上窗帘就能入住。

陈永福的房子在三排20号,郑经的房子在三排19号,站在门前,郑经和陈永福都有点发呆。

这……这以后就是自己的家吗?

俩人都在问自己。

“这是你们的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刚才还在门口聊天的俩大妈神不知鬼不觉的出想在陈永福和郑经身后。

“对!”陈永福回答的很简洁。

“有几个入驻事项要注意啊,门前屋后的这些树,都归你们自己管理,你们要负责把它们养活、长大,该浇水的浇水,该施肥的施肥,如果死了你们要负责补种……”一个大妈交代入驻事项。

“好好好……”陈永福一连串的好好好,这会别管大妈说什么陈永福都是好。

“每天的垃圾不能随便乱扔,看到小区门口的垃圾箱没有,每天的垃圾都要倒到垃圾箱里,有人负责清理……要注意防火,咱们这都是木质房屋,虽然做了一定防火处理,但还是要咱们自己上心……左邻右舍有事要尽量帮助,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有问题及时沟通……”大妈一连串的交代。

好吧,这些大妈在上岗之前,都已经经过专业培训,要不,这些个套话她们还真说不出来。

这些规定可不是说说而已,如果住户违反的规定,屡教不改的话,小区居民可以要求那人搬离小区,那可就丢人了!

“是是是……好好好……”所有的回答都由陈永福完成,郑经不说话,只是在大妈的视线溜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微微点头。

俩大妈顺利完成工作,摇着蒲扇继续去门口聊天,陈永福和郑经各回各家。

郑经刚进门,就听到陈永福的家里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声。

郑经摇头苦笑,反手关上门,去楼上楼下每个房间里都看了看,然后选择了楼梯旁边的储物间,把那里当做自己的卧室。

在整栋房子里,这个房间是最黑最小的。

第468章 黑化

还在陆军部的时候,郑经就旁侧敲击的打听到,郑大力的住所在蓬莱岛上。

虽然知道了自己哥哥的住处,郑经却不准备去找郑大力。

能说什么呢?

感激?唾弃?痛恨?幡然悔悟?

或许每种情绪都有一点,但都没有浓烈到促使郑经动身的程度。

第二天郑经找陈永福换了房子,因为陈永福的房子在第三排的最边上,住在那里相对清净。

然后郑经简单弄了几件家具,就开始了深入检出的生活。

郑经谁都不想见,特别是那些知道郑经以前身份的人。

但郑经不去找麻烦,并不代表麻烦不来找郑经,九月中的某一天,一名自称叫高鸿仕的少将突然找到郑经。

老实说,兰芳目前的将军并不多,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不到20个,几乎都是军中主将,但郑经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位高将军。

不过看排场,郑经还是能够确定,这位“高将军”的确是将军无疑。

高鸿仕来拜访郑经的时候,坐着一辆“斗牛犬”越野车,前后还各有一辆斗牛犬乘坐着卫兵。

卫兵还好说,很多人都有,“斗牛犬”越野车可不好弄,这种越野车现在非常抢手,用供不应求都不足以形容稀少程度,据郑经所知,整个北疆区现在也只有陈康健的司令部有三五辆,几乎全都是军中主将的座驾,椰城虽然有地利,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

这位“高将军”一次出行就能动用三辆,也算是位高权重。

如果郑经知道高鸿仕现在的身份,那么郑经就不会惊讶。

保密局现在已经升格为“国家安全局”,而高鸿仕就是“国家安全局”的局长。

国家安全局在兰芳的权力非常大,不管是政治、经济、民生的各个方面,只要国家安全局认为会危及国家安全的,国家安全局就可以进行监控。

而且在必要时候,国家安全局有权力不通过警务系统,对当事人直接进行控制甚至是逮捕,因为国家安全局本身的定位就是暴力机关。

当见到高鸿仕的时候,郑经的疑惑非但没有消除,反而更甚。

其实高鸿仕年纪也不大,他今年只有22岁,比秦致远还小一岁。但常年充当秦致远的侍从,高鸿仕的气质已经足够沉稳,再也不是那个遇到不公正待遇时会大喊大叫的毛头小子。

和郑经比起来,高鸿仕的身高相若,但和郑经的黑暗属性不同,高鸿仕的气质要更加沉稳,也更加凶狠,有那种躲在暗处想要择人而噬的意思,看上去令人不寒而栗。

说实话,在目前的兰芳,所有人最不喜欢打交道的就是国家安全局,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和这个部门扯上关系,那就没什么好事。

见到郑经的高鸿仕神态自若,就像是待在自己家里一样放松,高鸿仕站在客厅里先是看了郑经足足三分钟,然后才轻声开口:“听说你一直都有记日记的习惯,我能看看吗?”

客厅里没有沙发,甚至连椅子都没有,这充分表明主人的孤僻,他根本就没有招待客人的意识。

高鸿仕对郑经还是比较满意的,就在高鸿仕刚才紧盯着郑经的三分钟里,郑经的目光没有躲闪,也没有生气,双眼直视空洞的看向高鸿仕,看是视线没有焦点,实际上不管是高鸿仕还是跟随高鸿仕进到屋内的四名卫兵都在郑经的视线中。

而且高鸿仕注意到,郑经的右手一直都在工装裤宽大的裤兜内,很明显,看裤兜的宽松程度,装一把手枪没有任何问题。

听到高鸿仕的要求,郑经的表情没有变化,再看看屋内一直保持戒备的几名卫兵,郑经微微叹了一声,转身走向楼梯旁的储物间。

“我来……”一名卫兵拦住郑经,直接走进储物间。

郑经不以为意,心情反而放松下来,反正事已至此,听天由命吧。

郑经的日记本就在卧室的书桌上,那卧室小的只能发下一张单人床和一个小书桌,再没有多余的空间,郑经在那个狭小的空间内反而感觉自在。

“听说你这段时间的表现不错,怎么样?现在的感觉如何?”高鸿仕的声音还是不大。

声音大不大和地位没有关系,声音大了也不一定有权威,实际上地位越高的人,待人接物的态度越是和风细雨,他们已经不需要用提高音量这种方式提高自己的底气。

郑经作为兰芳第一次“罢工”的组织者,在国家安全局已经是挂上号的,再加上和郑大力的关系,郑经就是国家安全局的重点监控对象,对于郑经的表现,高红丝肯定是心知肚明。

高鸿仕还是想从郑经嘴里听到郑经对自己的评价,那样的评价往往才是最真实的,也是郑经心态的真实反映。

对高鸿仕的询问,郑经只是牵了牵嘴角,并没有回答。

郑经不想说话,既然形势比人强,那就任由高鸿仕自己判断,郑经决定一言不发。

如果高鸿仕对郑经有恶意,那么郑经说得越多,错的也就越多。

如果高鸿仕对郑经没有恶意,那么哪怕是郑经一句话不说,也不会影响高鸿仕对郑经的评价。

对于这一点,郑经非常清楚。

战争确实是最能磨练人的,如果把现在的郑经换成是罢工前的郑经,那么郑经肯定不会去搞什么“罢工”,能踏踏实实的获得简简单单的幸福就是最大的幸福。

看到郑经不回答,高鸿仕不仅没有生气,眼中的兴趣更加浓厚,也多了一丝欣赏。

就在高鸿仕还想说点什么的时候,卫兵从郑经卧室里拿出郑经的日记。

这本日记看上去很厚,侧面有一大半有点发黄,显然是经常翻看,还有一小半是洁白的,估计还没有使用。

打开扉页,是手写的俄语,高鸿仕不认识,如果认识的话,高鸿仕就会知道,这上面写的是“送给亲爱的瓦西里——来自莫斯科共青团奥斯特洛夫的祝福。”

瓦西里,这是郑经在俄罗斯的名字,可想而知,当时的郑经对于俄罗斯有多么的向往。

第一页日记还停留在1917年的12月份,高鸿仕从中发现了“十月革命”这几个字。

“……十月革命终于成功了,这是无产阶级的伟大胜利,这是无产者在全世界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在整个革命的过程中,无产者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他们可以改天换地……”

继续翻看日记,时间到了1918年的六月份,日记中第一次出现了“兰芳”这两个字。

“……昨天奥斯特洛夫同志告诉我,我要返回民国的时候终于到了,我要尽可能找机会去兰芳,去兰芳发展布尔什维克事业,让更多的无产者起来反抗万恶的资产阶级……”

继续往下翻,时间到了1919年的3月份,日记中出现了“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拥有兰芳最多的工人,遗憾的是,油田的工人对于布尔什维克的兴趣不大,他们已经被万恶的资产阶级收买了,腐化堕落成资产阶级的帮凶,不过这没关系,等到革命成功,这些人都将是可以争取的对象,现在就先让他们得意一段时间,时间终究会证明,谁才是这个世界的统治者……”

接下来是1919年的三月份,“罢工”的字样出现。

“……虽然准备工作还没有完备,但高远同志已经等不及了,来自莫斯科的催促愈发紧迫,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哪怕是准备不足,也要马上发动罢工,否则莫斯科就将遭到外籍军团的反动军队的进攻,这是所有的无产者都无法容忍的,我想,是我们发出声音的时候了,虽然现在看上去时机并不好……”

接下来的日记有一段时间的空白,等到再次开始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五月初。

从这里开始,日记本地字迹和之前的几乎判若两人。

之前的字迹,全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文字中透露出慷慨激昂,书写也比较规范。

但到了五月份,日记变得潦草,时间记录的也不甚详细,最上面仅仅只有一个“1919。5”,没有日期,也没有天气情况。

“……我不知道这是怎么了,我无法理解我所看到的一切,今天的那些死者,我很确定,他们都是无产者,他们的身上没有任何财物,衣不遮体,面黄肌瘦,但他们也同样遭到屠杀……布尔什维克难道不是无产者的政权吗?布尔什维克难道不应该维护普通人的利益吗?为什么要屠杀?为什么连老人和孩子都不放过……”

接下来的日记,文字渐渐开始黑化,字里行间透露出颓废和迷茫的信息,显示出作者极端的矛盾。

“……我坐在街边,看着一队布尔什维克的士兵高举双手被契科夫他们押走,那些士兵的表情是惶恐不安的,他们恐怕不知道他们要被送往何处,如果知道他们即将被枪决,不知道他们还会不会如此驯服……杀吧,全都该杀……这里,没有一个人不该死……”

“……终于要再一次进入莫斯科了,我不知道现在的莫斯科是什么样,但我可以肯定,我绝对不会再去朝拜弗拉基米尔的雕像,我应该去撒泡尿……老陈和卡尔冯聊得兴高彩烈,我知道他们在高兴什么,因为接下来又要发财了……我的手指上带满了宝石戒指,怀里有镶了宝石和黄金的怀表,我很清楚,如果我卖掉这一切,那么我从现在开始将会衣食无忧,但为什么我的心情如此空虚,为什么我感觉不到任何欣喜之意……”

高鸿仕看了整整三个小时,知道看完最后一页后,高鸿仕对着郑经轻笑:“你对国家安全局有兴趣吗?”

国安……

这是干嘛的?

第469章 幸福

对于国家安全局,郑经是陌生的。

郑经知道俄罗斯有“契卡”,知道兰芳军部有“内务部”,也知道外籍军团有“宪兵部”,对于“国家安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