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征欧洲-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黄励的印象中,可以用“悍不畏死”来形容的军队多了,比如世界大战中那些迎着机枪和火炮勇敢冲锋的英国人和法国人,每一个人都可以用“悍不畏死”形容,但黄励可以确定,“悍”到眼前的马达加斯加人这个级别的还真不多。

英国人和法国人虽然勇敢,但作战还是有一定章法,当指挥官发现进展不利时,指挥官会采用更聪明的战术,或者是加大火力打击的力度,或者是采用夜袭,或者是迂回等手段来改变不利局面,无论如何,纵然是曼京那样的“屠夫”,也不会丝毫不顾及部队的伤亡,用士兵宝贵的生命来交换敌人的子弹,那几乎肯定会引发部队的哗变,纵然是打赢了战斗,也逃不过战后的追责。

而眼前的这些马达加斯加人,他们好像是不知道什么叫“死亡”一样,根本就没有丝毫畏惧,也没有丝毫要调整战术的意思,就是没有任何畏惧的冲、冲、冲,就好像是无穷无尽一般,发誓要用人海战术淹没“勘探队”的临时营地。

黄励不担心部队的作战意志,但必须要考虑到武器的承受程度,纵然是可以更换枪管的轻机枪,也承受不住连续射击的强度。

一般来说,一直自动步枪,连续射击300发,枪管就会发红,如果再继续打,枪管就要报废,“勘探队”的轻机枪虽然可以更换枪管延长使用时间,但护木是没得更换的,在连续机械运动的情况下,枪机部位也是会发热,如果枪油没有清理干净,枪机甚至会冒烟,这会加重出现故障的可能。

战斗进行到现在,不过是刚刚开始半个小时,能明显感觉到,机枪的密度稀疏许多,甚至有零星的步枪射击声响起,这一方面固然有故障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弹鼓的数量跟不上。

20式轻机枪虽然在原来的刘易斯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改进,比起刘易斯机枪要先进不少,但还是有缺陷,主要就是在不能发射弹链上。

在20式轻机枪诞生之初,秦致远提出过把马克沁重机枪的供弹装置移植到20式轻机枪上来的思路,但在兰芳军工专家验证后,这一设想最终没有实现。

无法实现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使用弹链会增加成本,另一方面是重量方面要增加太多,会造成轻机枪的携带不便,这和轻机枪的战术用途有冲突。

所谓的“轻机枪”,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要伴随步兵行动,因此重量是确定具体型号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每增加一公斤的重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就会给士兵们增加超过十公斤的负重,这对于原本就要携带三四十公斤的士兵而言就是噩梦。

所以综合考虑,20式轻机枪并没有改变原有的供弹设计,还是保留了刘易斯机枪的上置弹鼓设计。

但现在看来,这个弹鼓供弹对于火力的持续性而言实在是太要命了,如果是使用弹链供弹,那么射手根本不需要考虑子弹问题,只需要把握好更换枪管的节奏就没问题,但是用弹鼓供弹,首先要把成箱的子弹压到弹鼓里,然后才能供应机枪使用,别看仅仅是多了这么一道程序,但在实际作战中,这就是个很致命的问题。

果然,在面对马达加斯加人持续不断的冲击时,这个隐患终于暴露出来。

哪怕是炮兵们已经竭尽全力的发射炮弹,终于还是没能阻止那些马达加斯加人的不断靠近,在一阵手雷的剧烈爆炸后,马达加斯加人淹没了最外围的那个碉堡。

黄励突然感觉到心在抽抽的疼,刚才真应该问问那几个小伙子的名字,和他们多聊几句的。

第752章 怎么敢

战争总是会有伤亡,这不可避免。

但如果是因为技战术原因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但却最终还是没能避免的伤亡,那就不能原谅。

当看到马达加斯加人淹没最前线的那个碉堡的时候,晓是黄励已经身经百战,还是忍不住自责。

如果不是战前黄励的那番鼓励,或许那个碉堡里的士兵当战事不利时是可以退回来的。

但在战场上,黄励没有太多时间自责,逝者已去已,黄励还要为活着的士兵负责。

“命令,如果那些马达加斯加人太过逼近,碉堡里的士兵可以撤退。”黄励及时下达命令,不想看到悲剧重演。

就在传达命令的这会功夫,又有两个碉堡失陷,这两个碉堡里的防御士兵倒是乖觉,在失陷前,碉堡内的士兵及时撤出,避免了更多伤亡。

其实相对于马达加斯加人的伤亡,“勘探队”这边的伤亡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站在黄励的位置,视线所及处,真的是浮尸遍野层层叠叠,用“铺了一层尸体”来形容已经不合适,应该是“普了好几层”才对,特别是最前线的碉堡前,尸体层层叠叠不计其数,一直延伸到千米之外,仅仅是黄励的视野范围内,能看到的尸体估计就有上万具。

能看得出来,马达加斯加人已经是强弩之末,跟随大部队冲锋的马达加斯加人越来越少,正在冲锋的马达加斯加人也不再是满脸狂热一往无前,他们目露惊惧面带骇然,行动间跌跌撞撞已经不复矫健,冲锋的动作更是越来越迟疑,速度也是越来越慢。

“弟兄们顶住,这帮孙子要不行了——”黄励在营地围墙上来回奔走鼓舞士气,鼓励士兵们坚持住,只要能撑过去,胜利终究会属于“勘探队”。

其实战斗进行到现在已经打了近两个小时,不仅是武器出现问题,士兵们也都疲惫不堪,很多机枪已经无法继续使用,机枪手们都已经拎起步枪在坚持作战,好在M…2步枪的火力持续性也不错,比栓动步枪强得多,所以打到现在这个份上,防线还能勉强维持,并没有要崩溃的迹象。

撑不住的还是马达加斯加人,随着几声悠长的号角声,马达加斯加人终于停止了送死一般的冲锋,偃旗息鼓踉跄而去。

就在马达加斯加人退走的一瞬间,战场上有那么一瞬间的宁静,好像是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样,不敢相信前一刻还视死如归的马达加斯人会退走。

当撤退行为被确定之后,“勘探队”的防线上先是响起震天的欢呼声,然后又陷入死寂一般的沉默。

毫无疑问,这根本不是战斗,这是屠杀,不折不扣的屠杀。

黄励这边的守军大概只有500多人,在战斗之前,士兵们可能设想过要对付五千名马达加斯加人,或者是一万名,又或者是两万名,但恐怕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过,他们居然是击毙了两万名马达加斯加人,而且是使用近似枪决的方式集体屠杀了两万名马达加斯加人。

这是两万名活生生的人,不是两万只鸡,或者是两万头猪,当士兵们在作战的时候,士兵们可能不去想这意味着什么,但当战斗结束,看到满地的尸体,看到尸横遍野的惨状,士兵们才会想起来他们刚才到底干了什么。

“勘探队”的士兵们终究不是那些杀人如麻的屠夫。

所以当马达加斯加人撤走的时候,虽然马达加斯加人是背对着“勘探队”士兵们的方向,但没有人开枪,就这么目送马达加斯加人离开。

哪怕只是看看,也能感受到马达加斯加人那种撕心裂肺的痛。

进攻的马达加斯加人现在也才醒过味来,几乎所有的马达加斯加人都是抹着眼泪走的,甚至在撤退的过程中,当那些马达加斯加人发现受伤的同伴,或者是阵亡的亲人时,这些马达加斯加人也会哭天抢地,哪怕是他们已经疲惫不堪,哪怕是那些阵亡尸体并不完整,那些马达加斯加人也会尽量收拢那些或者是被打成两截,或者是已经四分五裂的尸体。

再远些地方,就在马达加斯加人的出发阵地,很明显能看到十几名身穿长袍的马达加斯加人正跪在地上哭泣,这些人或许是这些部落的首领,或者是长老之类的人物。他们一边哭一边指着“勘探队”临时营地的方向指天画地的比划,估计是在发誓或者是在诅咒,因为距离比较远,黄励听不清楚那些人在哭喊什么,还是能感觉到那些人的悲怆。

“迫击炮,三发急袭!”黄励肯定不会留下这些隐患,所谓擒贼先擒王,如果早点把这些人消灭掉,估计这些马达加斯加人也不会如此舍生忘死。

“嗵、嗵、嗵——”急促的炮弹发射声再次响起,这一次的声音就不再轻快,炮弹从空中划过发出的尖啸声更像是悲鸣。

兰芳炮兵的素质确实不错,一阵橘红色的火团闪过,远处的那处山坡上被烟尘淹没,看不清楚效果如何,只能看到烟尘中有一席长袍飘飘荡荡的飞起来,在空中一阵狂舞之后无力的又坠落在烟尘中。

真像是这些马达加斯加人最后的疯狂。

“军医,马上救治伤员。”黄励不去关注远处的山坡,更关注刚才被马达加斯加人淹没的碉堡。

其实都不用黄励吩咐,马达加斯加人刚开始撤退,四名早已严阵以待的军医就带着几名抬着担架的男护士向着碉堡的方向冲过去,试图寻找伤员进行救治。

没用多长时间,军医抹着眼泪从碉堡中出来,垂头丧气的护士抬着的担架上都已经蒙上了白布。

“真特么的——”黄励的心再次抽痛,一拳打在围墙的垛口上,明显擦破了皮。

“战士们都战斗到了最后一刻,碉堡里有手雷爆炸的痕迹,估计是有战士在最后一刻拉响了手中的手雷——惨,太惨了——咱们的战士们身上有被撕咬的痕迹,估计是在肉搏的时候——”女军医上来向黄励汇报,没说几句就哭成泪人。

“尸体在哪儿?”黄励的眼圈也发红,声音有点闷,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偏偏就是掉不下来。

营地大门内,六副担架一字排开,上面都覆着白布,一只血肉模糊的手从白布底下露出来,看上去真凄凉。

“集合所有的弟兄们,向这几名兄弟告别。”身为军事主官,黄励要抓住一切机会鼓舞士气,眼前就是鼓舞士气的好机会。

吴青也带着几个人从营地另一端跑过来,还好,吴青那边没有担架,看样子是没有伤亡。

很快,除了必要的哨兵,所有人都集中在临时营地的校场内。

“找几套干净的军装过来。”黄励没有说什么激励的话,准备用事实证明一切。

很快,这几名士兵所在连的连长捧着几套干净的军装过来,吴青接过来,黄励俯身撩开一张盖在担架上的白布,这是一名很年轻的士兵,看上去最多不过20岁,他的面孔还很稚嫩,但现在却已经沾满血污,哪怕是现在已经死去多时,他的眼睛还是没有闭上,执着的望向天空,空洞而没有神彩,就像是凝固的照片,找不到任何焦点。

士兵身上的衣服已经被扒光,身上伤痕累累,浑身上下几乎找不到一寸完好无损的皮肤,甚至脖子上还有被人撕咬的痕迹,而且看伤口的痕迹,这不是肉搏时造成的伤口,而是在这名士兵死后,还有人不依不饶的不肯放过他。

真是凶残!

黄励不顾形象的跪在尸体旁,先是帮士兵合上双眼,然后用湿毛巾一点一点的擦拭士兵脸上的血污,连最小的血污也不放过,就像是擦拭自己最心爱的瓷器一样细心。

风无声无息的挂起来,卷起地上的尘土和落叶,打着旋的飞上天空又缓缓落下来,营门口的旗帜被风吹动时发出“咧咧”的声音,电线也发出呜呜的风声,空气中的血腥味道令人作呕,在校场上列队的士兵们就像是雕塑一样凝固。

终于有人发出抽泣声,这是女军医和女护士,她们总是多愁善感的。

“该死的,我早就说过,这样不行,看看吧——”远处突然传来一阵争执声。

黄励抬头顺着声音望去,是刚才战斗的时候被关起来的马格南。

“让他带着他的人去外面打扫战场,把所有的尸体都集中焚烧掉然后掩埋,掩埋深度不准少于十米,少一米我就把他扔进去。”黄励不管马格南,手里还是不停手。

几名士兵飞快的跑过去,听上去马格南并不想听从那几名士兵的命令,但在几声呵斥和枪托击中肉体的声音以及惊叫声传来后,所有的一切都归于沉寂。

有些人,必须要对他们展示武力,他们才能认清现实,那些马达加斯加人是这样,马格南也是这样。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被强制劳动的马格南从黄励身边经过的时候,黄励很明显能感觉到马格南视线中的怨毒。

当然会怨,但当马格南走出营地大门,看到面前的场景时,马格南真的是呆若木鸡。

怨毒?

别搞笑了,怎么敢!

第753章 新锐

仅仅是一个“勘探护卫队”,在两个小时的战斗中,1200名士兵顶住了五万人的围攻,并且击毙了其中的37000人,这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

噤若寒蝉的不仅仅是马格南,“马南泰尼纳大屠杀”发生之后的一个星期内,全世界都知道了在马南泰尼纳发生了什么,于是兰芳遭到了新一轮的舆论围攻。

西方人是标准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屠杀印第安人,可以寡廉鲜耻的贩卖黑奴,并且为此寻找各种必要的且正当的借口为此辩护,如果是东方人想要干这种事,那么就一定会遭到他们的口诛笔伐。

在这一轮舆论风波中,兰芳官方没有任何回应,《每日新闻》倒是整理出从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后的西方种种黑历史,连篇累牍的在全球范围内刊发,甚至为此加印赠刊免费赠送都无所谓。

这个舆论风波也反映出一个问题,西方社会终于开始正视兰芳陆军的战斗力。

其实早在世界大战中,以华人为主组成的外籍军团就已经表现出这种战斗力,但说实话并没有真正受到西方国家的重视。哪怕是外籍军团在战后摇身一变成了兰芳陆军,西方国家还是不太重视兰芳陆军的战斗力。

有一点必须要点名,兰芳虽然和民国是两个国家,但兰芳传承的还是华人传统文化,而华人的传统儒家文化中不管是“王道教法”还是“忠义礼智信”都是在宣传“与人为善”,从来就没有关于培养攻击性这方面的思想。

这就像是一个七岁幼童,虽然手中持有可以毁天灭地的利器,但还是不会有人认为那是个威胁,因为拥有力量是一回事,合理的使用力量又是一回事。

“马南泰尼纳大屠杀”至少证实了一件事,当兰芳陆军在面临威胁的时候,兰芳陆军可以和西方人表现的一样心狠手辣,没有丝毫的怜悯和底线,兰芳陆军拥有现代武器,而且很擅长利用,当需要的时候,兰芳陆军会表现出决绝和不留余地,甚至可以用“毫无人性”来形容。

对于西方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今天兰芳陆军可以在马南泰尼纳屠杀马达加斯加人,那么明天或者是后天又或者是某一天,当兰芳陆军面对西方人的时候,兰芳陆军也丝毫不会手软。

这个才是最关键的,兰芳陆军拥有这个能力。

世界大战之后,很多人认为兰芳陆军是全世界最强的陆军,其实这一点一直以来都有争议,因为兰芳陆军在很多时候表现的不够冷酷,但在“马南泰尼纳大屠杀”之后,兰芳陆军已经坐实了“世界第一陆军”的名头,再也没有人敢与之争锋。

想争锋?

很好,先派1200人屠杀37000人试试,如果执行命令的部队能不手软,杀完之后还能站得住,那就算是拥有了和兰芳陆军争锋的资格。

当然了,西方人还擅长一件事,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他们或许无法证明他的陆军比兰芳陆军强大,但至少他们可以证明,他们的嘴炮比兰芳人强大。

所以正在伦敦访问的秦致远就遭了秧,在伦敦的秦致远只要一出门,道路两旁总是有无数抗议的市民举着类似“杀人狂”、“屠夫”之类的牌子抗议秦致远。

还算不错,至少在秦致远看来还不错。

那些抗议的人至少没有举写着诸如“东亚病夫”、“黄皮猴子”之类的牌子,这让秦致远很是欣慰。

威名果然是杀出来的!

英国可是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强国,虽然这个名头现在看上去有点名不副实,在美国的对比下有点光环逊色,但至少英国人是这么认为的。

面对自我感觉良好的英国人,秦致远还是足够重视,因此秦致远这一次访英的代表团足足有160多人,涵盖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等各个领域,想和英国人做一次全方位的交流。

面对快速崛起的兰芳,英国人也不敢大意,英国人把接待兰芳代表团的规格提到最高,不管是秦致远想要干什么,哪怕是晚饭后溜溜弯,身边都有英王乔治五世,或者是首相劳合·乔治作陪。

说起来劳合·乔治也算是悲催,世界大战期间,劳合·乔治在占据最危险的时候被推上英国首相的宝座,但在领导英国获得胜利后,劳合·乔治并没有获得和功劳相匹配的声望,反而因为战后各方利益调和的不均衡,劳合·乔治饱受诟病,在现在英国参众两院中,不乏要求劳合·乔治下台的声音。

幸好劳合·乔治还拥有英王乔治五世的信任,所以至少现在看上去,劳合·乔治首相的位置没有问题,不过可以预见,等到一年后英国再次开始大选,劳合·乔治肯定无法当选。

秦致远倒不会因为劳合·乔治的政治巅峰期眼看就行将就木就对劳合·乔治另眼相看,在和劳合·乔治打交道的过程中,秦致远还是对劳合·乔治保持了足够的尊重,这一点比很多世界大战时期的英国将领强得多,至少秦致远没有和黑格一样把“狗崽子”挂在嘴边上。

劳合·乔治很明显对秦致远的尊重感到受用,所以这几天劳合·乔治和秦致远的私交进展很快,虽然英国和兰芳之间的各种合作谈判还没有谈出什么结果,但这并不影响秦致远和劳合·乔治之间的关系。

所以劳合·乔治和秦致远现在说起话来就比较随便,少了点政治家的拐弯抹角,多了点朋友间的坦诚。

“兰芳陆军这一下可是出足了风头,难道你们的海军就没有意见吗?你是怎么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端着酒杯的劳合·乔治饶有兴致。

听听,这都多明显的请教意味在里面,看来劳合·乔治确实是对军方的问题感到困惑。

劳合·乔治是政治家,考虑问题的方式和军人不一样,他们不会站在海军或者是陆军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而是习惯于站在全局上考虑问题,这样一来,不管是在处理海军或者是陆军的问题上,肯定会让军中将领感觉到怠慢。

秦致远不一样,秦致远自己就是陆军出身,考虑问题更多的会站在陆军角度,而兰芳的海军,从一堆潜艇和驱逐舰发展到现在拥有三艘战列舰、六艘水上飞机母舰的庞大海军,兰芳海军还没有力气提出更多要求,就算是吧现有的装备消化完成,估计都需要好几年。

兰芳从日本获得的“长门”和“陆奥”两艘战列舰,现在已经更名为“海参崴号”和“兰芳号”,“海参崴号”是海参崴舰队的旗舰,而“兰芳号”则是金兰湾舰队的旗舰。这两艘装备了406毫米舰炮,排水量45000吨的战舰是目前全世界最强大的两艘战列舰,比美国最大的“马里兰号”战列舰要大出一个等级,和英国最大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差不多。

“不需要平衡,他们之间的关系由军部协调,有官司也打不到我这里。”秦致远想得开,撒手不管把得罪人的事全部都交给秦致胜,自己充当一个仲裁者。

秦致远和劳合·乔治说话的地方是白金汉宫的花园,这是秦致远和朱莉访英期间的住处。

到了伦敦秦致远才发现,巴黎的空气污染程度还算是好的,伦敦这里才是真正的严重。

在巴黎,阳光晴好的时候如果有点微风,偶尔还能看到天空的颜色,虽然总是灰蒙蒙的,但总比伦敦终年不见天日强得多。在秦致远看来,生活在伦敦就好像是生活在仙境,尼玛不说伸手不见五指,汽车大白天开车都是要开大灯的,速度也总是提不起来,先不说伦敦狭窄弯曲的街道,就算是把街道都拓宽十倍,估计汽车都跑不到30码。

这也有好处,至少减少了很多车祸的发生。

所以秦致远呆在伦敦最喜欢呆的地方就是白金汉宫的花园,这里的花园有一个玻璃罩子,可以阻挡受污染空气的侵入,秦德也就在这里还能表现的欢快一点。

今天的秦致远比较悲催,英国王后邀请朱莉去喝下午茶,秦德就交给秦致远带,所以哪怕是有劳合·乔治来访,秦致远也要抱着秦德接待。

劳合·乔治倒是没感觉什么失礼,刚见面的时候还逗弄了一下秦德。

只可惜秦德对满脸榆树皮的老头子不感兴趣,连敷衍一下的兴趣都欠奉,这让劳合·乔治感觉挺没面子。

劳合·乔治也算是见多识广,肯定不会和一个小孩一般见识,因此这并不影响劳合·乔治和秦致远之间的交流。

“你们的海军已经有了两艘世界上最强大的战舰,在法国还有一艘在建,明年就能下水,兰芳最新的两艘已经开始铺设龙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劳合·乔治话里的含义有点丰富。

兰芳立国没多久,就开始和法国联合研制“军团级”战列舰,现在两年已经过去了,现在也终于到了要收获的时候。

兰芳的“军团级”战列舰计划建造四艘,两艘配备给金兰湾舰队,两艘给海参崴舰队,一艘给宁北港舰队,如果这四艘“军团级”战列舰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