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征欧洲-第3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据统计,胡佛通过这个救助计划,募集了超过2。5亿美元的资金。

2。5亿美元,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如果说募集这些钱全靠胡佛的个人魅力那纯属扯淡,胡佛的这个计划是迎合了某些利益集团的需求,所以才能有这个规模。

胡佛通过这个救助行为,在欧洲和美国都获得了巨大声望,胡佛本人也因此顺利入阁,成为美国的领导人之一。现在美国人旧事重提,想必又从中发现了新的商机,否则查尔斯不会这么好心。

政治家背后都是有财团支持的,查尔斯也一样,如果这是一个商业行为,那很好理解,但如果是政治行为,美国人的目的就很令人费解。

甚至可以用阴险来形容。

如果抛开美国和兰芳不谈,在对待德国的问题上,英国和法国之间有着巨大的分歧,这个分歧基本上是属于无法调和那种。

美国人肯定是要站在英国人一边的,但因为世界大战的破坏,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思想严重泛滥,美国政府想要再想世界大战中给予英国支持并不容易。而兰芳虽然也主张对德国宽容,但因为兰芳和法国的盟友关系,兰芳还是比较克制,选择和法国政府共进退。

这个前提下,英国人想要复兴德国的想法并不容易实现。

查尔斯现在向秦致远提出这个援助德国的计划,背后的动机的确是险恶。

好吧,秦致远是隐约记得的,好像就在原本的华盛顿海军会议上,美国人破坏了英日同盟。现在情况和曾经的华盛顿海军会议不同,日本已经成为兰芳的附庸,兰芳和法国的同盟关系是英国人最大的阴影,所以破坏兰芳和法国的盟友关系,应该是查尔斯此行的主要目的。

搞明白了查尔斯的目的,秦致远在接下来和查尔斯的交流中就游刃有余。

秦致远确实是想要复兴德国,但前提是需要取得法国人的谅解和配合,秦致远不会干出那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那样并不符合兰芳的利益。

所以秦致远直截了当的表明兰芳的态度。

对此,查尔斯并没有感觉意外:“法国人的动机并不纯粹,他们想要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这不符合我们所有人的利益,虽然兰芳和法国是盟友,但我还是要说,一个四分五裂的欧洲更有利于世界的发展。”

看看,这就是和坦诚的人打交道的好处,他们总是会一针见血,省去了很多绕弯子的麻烦。

“那是对于你们,并不是我们。对于我们兰芳来说,如果法国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而我们和法国拥有良好的关系,那对我们并没有影响。”秦致远开始扔烟雾弹。

“真让我失望,我本来以为我们能进行一场开诚布公的谈话,现在看来,是我有点太乐观了。其实在很多方面,兰芳和美国具有同样的国情,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我们有同样的诉求,这一点请陛下不要忙着否认,您是如此睿智,仅仅几年时间内,您就建立起如此庞大的国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这在全世界都是史无前例的。兰芳目前在北非和马达加斯加都有动作,千万别说都是出于维护盟友利益考虑,那会影响您在我心中的完美形象。”大法官排起马屁来也是得心应手。

如果换个人,秦致远没准就顺水推舟了,但说话的人是查尔斯,又是一个美国人,秦致远不得不多留一个心眼。

“仅仅是私人原因,您知道,联合石油是我的摇钱树,皮埃尔则是我的大舅哥,所以不管是北非还是马达加斯加,军队的存在都是因为私人原因。”秦致远不否认军队的存在,联合石油的安保部队确实是庞大,马达加斯加的雇佣军也是秃子头上的虱子。

“那么兄弟联盟呢?那又是怎么回事?”对于秦致远的话,查尔斯不置可否。

兄弟联盟,果然还是有人注意到了这个组织。

和虚伪的英国人不一样,美国人在这个时期还是很有锐气的,如果是位英国人当面向秦致远提出这个问题,秦致远可以堂而皇之的回答“没这回事”,但面对一个坦诚的美国人,这种回答并不足以蒙混过关。

查尔斯的态度很明显,不管你说什么,也不管我有没有证据,我就是知道你们之间有联系。也不能说一点证据也没有,兄弟联盟通过联合石油向兰芳购买坦克,有一部分资金过了花旗银行的账,查尔斯肯定是掌握了一些信息,所以才会如此笃定。

所以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相对于全世界,个人的力量当然渺小,但国家的能量还是足够大。

“兄弟联盟只是一个意外——”秦致远没有多解释,随口说一句就埋头对付餐盘内的食物,这个动作看上去确实是有点沮丧。

有时候话不能说完,应该适当留白,才能给人足够的想象空间。秦致远只需要提个引子,剩下的查尔斯就能补全,当然了那些补全部分的真实性有待考证。

果然,秦致远说完之后,查尔斯用狐疑的目光看了秦致远足有半分钟,然后才缓慢开口:“权力总是会使人迷失,太多这样的例子了。”

这话说的有点不恭敬,秦致远抬起头,似笑非笑的看着查尔斯。

身为一国之主,居移气,养移体,秦致远的目光还是很锐利的。

查尔斯被秦致远盯的有点不自在,缩脖子耸肩摊手脸上挂着歉意:“仅仅是有感而发,请您别介意。”

前面那一串动作,代表的意思是下意识自我保护,秦致远可是特工出身,肢体语言是必须了解的一部分。

“权力的滋味当然是美妙的,否则人们也不会趋之若鹜,华人世界有句话叫‘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兰芳就在这个过程中,身为国家领导人,我们都要为国民负责,都要让国家发展,失误当然不可避免,但如果因为有可能失误就什么都不做,那就是因噎废食。”秦致远这话说得有点艰难,实在是想把成语翻译成英语并不容易,很多时候一个单词使用不当,意思就相差万里。

“没错,我们都在路上。”虽然听的有点一知半解,但查尔斯还是对秦致远的话表示赞成,举杯向秦致远致意。

聊天聊到这个份上,基本上该说的话都已经说过了,沟通也达到了一定程度,晚宴也就到了该要结束的时候,千万别指望一顿饭就解决所有问题,那只能是痴心妄想。

送走查尔斯,秦致远转头就给利奥泰打电话,彼此的关系已经到了一定程度,也不需要多寒暄,秦致远上来直接提醒利奥泰要小心美国人。

“确实是有点麻烦,美国人这次的野心不小,查尔斯过来开会,哈定却在欧洲访问,现在还在英国,接下来还要去法国,我们都要多加小心。”利奥泰的第六感还是敏锐,从美国总统和国务卿的行程上,还是能看出不少东西。

“我现在最担心的是你们那个该死的国会,那里面可有不少人看我不顺眼。”秦致远并不讳言对法国国会的讨厌,哪怕正在通话的利奥泰就是法国人。

“我和你一样讨厌,否则我也不会来到印度支那。”利奥泰和国会议员们的矛盾是属于无法调和那种,身位军人的利奥泰不信任那些利益至上的政治家,那些政治家也同样不信任习惯于抛开政府行事的利奥泰:“只要他们不是傻子,他们就不会受到美国人的蛊惑,当然了,总有那么些狗娘养的会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我们总得做点什么。”

不可否认,这个年代的军人中有绅士,就像是福煦那样的,但同样也少不了恶棍。

“或许我们什么都不用做,有些人总是要吃过亏才会知道怕疼,这样其实也挺好,把所有的隐患都暴露出来,然后一并解决,那会让我们之间的盟友关系更加牢固。”秦致远想要放长线钓大鱼。

今年以来,法国已经出现过几次针对兰芳的不利举动,有些甚至造成了严重影响,已经真正威胁到兰芳和法国之间的关系。俗话说,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这种事想要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啊!

“说到底你还是为了你那个好基友。”利奥泰对德国人的态度没多少松动。

“别说的那么难听,对于我来说,你也是好基友。”秦致远不否认。

第828章 决裂

秦致远和威廉三世的关系现在是人尽皆知。

和拥有法国、民国两个盟友国家的兰芳不同,威廉三世登基之后,秦致远可是唯一访问过德国的国王,而算上这一次,刚刚登基不到三年的威廉三世已经两次来到兰芳,先别说两国的关系怎么样,秦致远和威廉三世的私交可见一斑。

更何况利奥泰很清楚从兰芳每个月开往德国的货轮有多少,也知道威廉三世是秦致远长子的教父,各种关系一综合,不难理解兰芳对德国的态度。

利奥泰的担心也并不是空穴来风,针对兰芳的舆论倾向并不是一上来就疾风骤雨,而是循序渐进的润物无声。

首先是一家叫做《自由人》的小报对联合石油的规模进行了报到,报道中揭露,联合石油在北非三国拥有近两万安保部队,还都是参加过世界大战的精兵强将,这几乎比法国在北非三国拥有的作战力量总和还要多。然后是联合石油拥有的权势,联合石油总经理克里斯所说的每句话,在北非三国里的作用等同于法国派驻在当地的总督,比那几个徒有其名的国王来的好使得多。而联合石油不声不响的拥有如此强大的实力,但在法国却没人敢揭露,可见联合石油在法国本土的影响力。

《自由人》其实发行量并不大,也没有多大影响力,主编不知道是吃错了什么药,才会把矛头对准联合石油。

联合石油可是老雷诺的命根子,如果按照老雷诺的想法,当天就要让《自由人》关门大吉。

秦致远却不想这么做,秦致远还想看后续发展,不能一上来就把人一棒子打死,那样会吓到别人的。

《自由人》并没有什么后台,否则也不会创办十几年一直是半死不活,这样的小报社在法国这个号称民主自由的国家遍地都是。说实话,《自由人》的这篇报道也没有引起什么轩然大波,法国现在最大的报纸是《每日新闻》和《费加罗报》,这两家报纸才是法国舆论界的风向标,只要这两家报纸不加入,任何新闻都不会成为焦点。

如果没有外力介入,这件事转瞬就会销声匿迹,和以往针对联合石油的那些诋毁一样。

结果事与愿违,第三天,《自由人》报社的主编和那篇报道的署名记者失踪,《自由人》报社也被神秘人收购,紧接着,《自由人》就宣布无限期停刊,然后第二天,主编和署名记者的尸体在塞纳河中被发现。

如果说仅仅是收购只是正常的商业行为,那么主编和署名记者的尸体马上就给法国的记者和主编们打了一针兴奋剂,这立刻就激起了法国报界的同仇敌忾,《费加罗报》迅速介入,连篇累牍的介绍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虽然没什么猜测之词,也没有把矛头对准联合石油,但只要仔细看那些报道,并不难联想到联合石油身上。

事情到了这个程度,就连《每日新闻》也不得不发声,力证这件事和联合石油无关。

但这种事,既然是有某些有心人在推动,又怎么可能掩盖得住,《费加罗报》没有证据证明这件事和联合石油有关系,《每日新闻》同样也没有证据证明这件事和联合石油没关系。巴黎警方虽然宣布立即启动刑事调查,但以巴黎警方的效率,想要得出结论恐怕要到猴年马月,在铺天盖地的报道中,纵然是《每日新闻》的实力强大,好汉也架不住群狼。

新闻都是有时效性的,任何一则新闻,哪怕是内容再劲爆,过上一段时间,热度也会渐渐退却。就在《自由人报》事件的热度渐渐退却的时候,关于马达加斯加的新闻又在酝酿。

相比《自由人报》事件,马达加斯加的新闻内容更令人惊悚。

法国人一向认为法国是个自由平等的民主国家,但就是在20世纪,就在法国的统治下,居然还有贩卖“黑奴”行为,这真是让人无法接受。

不仅仅是贩卖,马达加斯加的原住民还面临着被屠杀、被奴役的命运。作为法国领土的一部分,马达加斯加人也是“正经”的法国居民,但就在三色旗飘洋的国土上,那些马达加斯加人从自己的房子里被赶出来,他们的土地被人以最低廉的价格“买”走,他们的房子被烧毁,如果不同意被南美的种植园“雇佣”,她们就会被扔进贫民窟,贫民窟里管理混乱,疾病横行,暴力、凶杀、乃至毒品,时时刻刻的威胁着贫民窟里人们的安全。

当几张反映马达加斯加贫民窟的照片登上《费加罗报》头版头条的时候,整个法国都沸腾了,人们无法相信这一切。在无数次的追问之后,人们惊愕的发现,在马达加斯加,在法国人的领土上,拥有执法权的居然是来自兰芳的雇佣兵!

这,这简直是荒唐!

没错,法国和兰芳关系很好,法国和兰芳是盟友,世界大战中兰芳人曾经帮助过法国人。但这绝对不代表着,兰芳人能在法国人的土地上耀武扬威。

至于那些屠杀、那些“买卖”,法国人到现在还难以置信,这类野蛮愚昧的事情会发生在法国的土地上。

在这一波风潮中,《费加罗报》看似是站在了兰芳的立场上,立即摆事实讲道理证明兰芳的雇佣军出现在马达加斯加并不是私人行为,而是受法国驻马达加斯加总督的雇佣。

所有看到这篇报道的法国人都会问,法国驻马达加斯加总督是谁?

法国在海外拥有无数殖民地,总督数量也多得惊人,并不是每一位法国人都如数家珍,很多人甚至在此前没有听说过马达加斯加。

于是马达加斯加总督的名字很快就在法国家喻户晓,是皮埃尔·福煦。当看到“福煦”这个姓氏的时候,相当一部分法国人陷入沉默,他们无法忘记世界大战中那位老人带给法国的坚强和勇气,无法忘记在当初前线士兵们暴乱时那位老人是怎么样的力挽狂澜,正是因为这个姓氏的闪光,法国人才得以继续战斗。

但很快,又有一个事实传遍法国,福煦元帅的女儿嫁给了秦致远,皮埃尔·福煦是兰芳国王秦致远的大舅哥。

当把所有的点和线联系到一起时,很多法国人真正不寒而栗。

法国到底怎么了?

兰芳人到底想干什么?

这是很多法国人都会扪心自问的两个问题。

就在法国人开始反思的时候,美国总统哈定访问法国。

虽然美国人现在还没有在全世界建立霸权,但美国已经是毫无争议的头号国家,对于美国总统的到访,法国人还是表现积极,或许那帮阔佬能把法国带出深渊,就像是世界大战中一样。

世界大战中外籍军团的表现虽然惊艳,但外籍军团的总人数从来没有超过三十万,而美国在欧洲当时足有上百万士兵,所以从人数对比上,不难看出美国对欧洲的重要性。世界大战后,法国的经济一直处于低迷中,曾经法国人认为,打败德国,法国就能得到一切,但当世界大战结束三年后,法国人再次失望,除了伤痛和残垣断壁,法国人什么都没得到。

没错,法国确实从德国获得了赔款,但那些赔款转手又都交给了美国人,偿还在战争期间欠下的贷款,而德国的经济也并不景气,那些赔款支付的并不顺利,所以法国人并没有得到设想中的红利。

在这个背景下,哈定的到访给了法国人一个希望。

哈定确实是带来了好消息,如果法国人愿意,美国人可以和法国签订关于经济的一揽子协议,美国人也会加大在法国的投资,尽量把法国人从经济深渊中拉出来,让法国人民重新过上世界大战前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这个承诺马上就赢得了法国人的好感,只有失去的才是最好的,经历过世界大战的痛苦,法国人格外怀念战前的富足。

但就在哈定总统向媒体介绍完美国的“拯救计划”之后,哈定总统提出了一个建议,如果法国人真的想要这一切,那么法国就应该保持一个独立国家的立场。

独立?

谁敢说法国不是独立的呢?

有些人知道答案,但是不敢说,有些人不知道答案,他们迫切想知道。

七月初,卢浮宫拆除了中国馆,因为那里面已经没有了来自中国的文物。

其实大概四年前卢浮宫里就没有了中国文物,中国馆也被改成了宴会餐厅,但为什么时至今日才要拆除,又是在这么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法国政府的选择很耐人寻味。

于是法国人又知道了一个事实,世界大战中兰芳人确实是帮助了法国人,然后兰芳人搬走了卢浮宫中国馆内的所有文物。

这可是法国之前数代人上百年的努力,现在只能靠照片去回味。

这成为压垮兰芳和法国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七月中,法国政府单方面宣布放弃和兰芳的盟友关系,法国和兰芳还是会保持正常邦交,但在兰芳处于战争状态时,法国不会再出于盟友立场宣战。

第829章 要做好准备

秦致远曾经设想过会出现这个局面,但没想到一切都来得那么快。

当哈定访问法国的时候,秦致远曾经想做点什么挽回大局,但风暴来的太过猛烈,秦致远也是措手不及。

当法国宣布终止和兰芳的盟友关系之后,利奥泰来拜访秦致远的时候,难得的带了瓶酒。

“你还真是势利,咱们刚刚终止盟友关系,我来拜访你就要排队,我们以前的友谊呢?”利奥泰对自己遭到的怠慢表示不满。

“还能见你就不错了,如果不是看在老朋友的份上,我现在应该喊卫兵把你乱棍打出去。”秦致远不客气,脸色不怎么好看。

“我很抱歉——”利奥泰嘴里说着抱歉,脸上的表情却是茫然,或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在为了什么表示歉意。

“不是你的错,是我大意了。”秦致远难得承认自己的失误。

确实是大意了,一直以来,秦致远都是站在“先知”的角度对待所有的一切,到这个时代已经整整五年,从身无分文到富甲天下,从一无所有到高高在上,这一切都太顺利,以至于秦致远放松了自己的警惕,自认为已经掌控了一切,所以才会栽这个跟头。

也算不上“栽”,没准这也是件好事。

“也不是你大意了,而是兰芳的发展令某些人感到不安,他们感觉受到了威胁,自然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的选项。”威廉三世推门而入。

“噗——你不是去看你儿子了吗?”秦致远感觉有点头疼。

利奥泰对德国人的态度虽然有所松动,但内心深处对德国人的仇恨一点也没减少,所以让利奥泰和威廉三世见面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安哲很好,塞西莉亚替我表达父爱,我还是来安慰下某个比较可怜的家伙吧。”威廉三世语调轻松,施施然坐在利奥泰对面。

利奥泰表情阴沉,看向威廉三世的目光凶狠,偶尔看向秦致远,利奥泰的目光带着狐疑。

“兰芳——要和德国结盟了吗?”利奥泰的语速有点慢,眼睛微微眯起来,表示利奥泰的心情实在是不佳。

“结盟?不不不,那会让德国处于舆论漩涡中——当然了,如果国王陛下有这个想法,我本人非常乐意,相信内阁会全票通过,马克思阁下和里宾特洛甫先生能乐疯。我们不像某些国家,如果德国人决定和某人做朋友,我们会做一辈子,绝对不会背叛。”威廉三世丝毫不惧利奥泰的阴沉,说出话来针锋相对。

这有点奚落的味道,利奥泰却无法反驳。

马克思不是那位思想家,而是现任德国首相,拥有亲王头衔。里宾特洛甫曾经是德国驻兰芳大使,现在已经调回德国,担任威廉三世的外交部长。

说起德国对朋友的忠诚,这毫无疑问,就像是德国“黑背”一样忠实可靠。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表现就算是再不堪,德国人也没有抛弃他们,在自己兵力吃紧的情况下,还不忘派出宝贵的军队帮助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维持阵线。只可惜德国人的运气不怎么样,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表现实在是太差,德国人才会落败。

德国人的运气一向都不怎么样,如果历史没有改变,再过上二十年,德国人会选择意大利人和日本人做盟友,这两个国家一个是软蛋,一个是疯子,德国人还是不免重蹈覆辙。

不过现在威廉三世有了更好选择,秦致远的横空出世,兰芳的突然崛起,这给了德国另一种选择。

一个有可能完全不同的选择。

“兰芳以后不会和任何人结盟,兰芳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同样兰芳也不需要承担任何义务。”秦致远斩钉截铁,不留任何余地。

听上去真像是被伤透了心。

“那可真遗憾!”威廉三世还是笑吟吟,没有丝毫的失落。

“一群短视的家伙,我能说什么呢——”利奥泰的语气中充满失落,甚至有点萧索的味道。

法国和兰芳解除盟友关系,会让这个星球上很多人弹冠相庆,估计安德鲁·伯纳尔·劳今天晚上能睡个安稳觉。

“放心吧,这件事不会影响咱们之间的友情,我可以给你一个承诺,只要你还在法属印度支那总督的位置上,所有的一切都不会改变。”秦致远这是在安慰利奥泰。

英国人和美国人之所以会弹冠相庆,那是因为兰芳和法国的盟友关系让他们感受到了切身威胁,看看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被兰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