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征欧洲-第3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获得重新崛起的机会,那么现在的威廉三世一定不会像威廉二世那么莽撞。

其实越过德法边境之后,到巴黎基本上是一马平川,非常适合使用装甲部队,按照兰芳参谋部推演的结果,如果德国和法国开战,德国将在48小时内攻陷巴黎,所以福煦迫切的心情真的可以理解。

当福煦把推演结果告诉皮埃尔之后,皮埃尔都已经惊呆了,白兰地撒到裤子上都没有感觉到。

“现在你还有打到柏林的信心吗?”福煦简直是有点痛心疾首,恨不得现在就飞回法国,提着亚历山大·米勒兰的耳朵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不,我不确定——”皮埃尔确实没想到这种可能性,不过稍加思索,皮埃尔就感觉到发自内心的惊恐。

皮埃尔本身也是一名优秀参谋,秦致远和皮埃尔刚认识时,皮埃尔来到秦致远身边从事参谋工作,这种简单点的推演,都不需要去战术室,在脑子里稍微勾勒下就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和德国人签订一个互不侵犯条约?”皮埃尔已经方寸大乱,拿着秦致远递过来的毛巾顺手擦了擦脑门。

天,那是秦致远让皮埃尔擦裤子的。

“那种条约会有用?国联总是全世界都承认的吧?看看国联的决定算什么?如果到了必要的时候,不管签多少条约都是废纸一张,你把他们堆满边境也挡不住德国人的铁骑。”福煦也从来不是循规蹈矩的人,对于条约的约束力不抱任何希望。

“我回去之后就整军备战。”皮埃尔慢慢冷静下来,准备和德国人血拼一场。

“没用的,看看现在的国防军,看看现在的外籍军团,他们还能作战吗?如果还能作战,你为什么要从兰芳雇佣军队?”福煦还是恨铁不成钢。

世界大战刚刚过去还不到三年,法国的军备已经接近废弛,有经验的军人纷纷退役,一大批将领离开军队行列,世界大战中曾经的百万雄狮十不存一,就连外籍军团也都是由一群新兵蛋子组成,这样的军队并没有什么战斗力,即使给他们最先进的武器也没用,至少比不上在兰芳军中正在服役的那些德国人。

“那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办?难道不做任何抵抗直接投降吗?”皮埃尔对福煦的态度也有点小不满。

总督生涯还是让皮埃尔进步不少,至少现在的皮埃尔敢于在福煦面前发表意见,这是个不小的进步,要知道以前的皮埃尔在福煦面前只有唯唯诺诺,从来没有发表意见的勇气。

“改变对德国的态度,让德国人和法国人不再互相敌视,如果我们之间有仇恨,那也是上一代人之间的事,这种仇恨不应该延续下去,至少我们的下一代人不必为此付出代价。”福煦不在乎皮埃尔的态度,和盘托出自己的意见。

或许皮埃尔的这种态度正是福煦想要的,一个只知道唯唯诺诺的法国总统?

想想都令人绝望。

“这很难,虽然看上去我们在普法战争中失去的东西已经找回来了,实际上世界大战给我们造成的最大伤害是继续战斗的勇气,我们现在还占有德国的领土,这很难让德国人不恨我们。”皮埃尔也为难,德法之间的仇恨并不是那么容易化解的,否则仇恨也不会延续至今。

根据《巴黎和约》的规定,法国占领了德国的一部分领土,这些领土将在以后进行全民公投,以决定那些领土的最终归属。作为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法国致力于肢解德国,但并没有成功,现在要说法国人有多恨德国人,那倒也未必,问题是德国人会不会恨法国人,想想普法战争之后法国人对德国人的态度,就能想到现在的德国人是怎样的卧薪尝胆。

“这个问题不需要你来解决,如果你当上法国总统,这应该是威廉三世的工作。”福煦看样子已经笃定皮埃尔会当选。

“威廉三世,他现在甚至还没有坐稳皇位——”皮埃尔不大看得起威廉三世。

秦致远访德期间,德国国防军发生了叛乱,这让威廉三世在国际上成为笑柄。皮埃尔当然很乐意看威廉三世的笑话,甚至有点罔顾事实。

“威廉三世就算是皇位不稳,至少比亚历山大·米勒兰那个猪头要好得多。”提到米勒兰,福煦马上就破口大骂。

福煦有恨亚历山大·米勒兰的理由,在法国和拉芳解除盟友关系之后,法国国内一度出现了指责福煦的声音,就因为朱莉嫁给了秦致远,而福煦现在又在兰芳定居,这让福煦非常恼火。

当然了,这些声音并没有造成多大风波,福煦在法国人中间还是很有威望的,《每日新闻》只发表了一篇社论,在国会上公然指责福煦的国会议员就被迫辞职。

“秦,你怎么看这个问题?”皮埃尔终于想起来秦致远。

当了半天透明人的秦致远已经魂游天外,还要皮埃尔再问一次,秦致远才明白皮埃尔问的问题。

“我只能说德国比你们预想的状况要好,早在英国人和我们以及美国人达成一致之前,英国人就和德国人有过接触,现在从英国流入德国的资金已经超过五十亿金马克,从美国流入德国的更多,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德国不会一直沉沦,因此如果法国继续对德国持敌对态度,那么一旦德国人重新崛起,法国肯定会是德国最大的敌人。”秦致远实话实说,根本不看皮埃尔越来越难看的表情。

“这群婊子养的——”皮埃尔马上就爆粗口。

秦致远不以为意,撇撇嘴继续说:“如果你们想缓和同德国之间的矛盾,那么我可以从中间牵线搭桥,问题是——你现在并没有决定的权利——”

秦致远说的没错,就算皮埃尔当上议会议长,皮埃尔也没有决定的权利,法国终究是个民选政府,只要大多数国民不认可,法国政府就无法做出和德国和解的决定。

从这一点上,君主立宪制确实是有好处,至少国王独断专行一点也很正常。

“等回到法国之后我会努力的——”皮埃尔并没有多说,这表示皮埃尔也没有多少信心。

“那你要做好准备,阻力一定非比寻常。”秦致远并不怎么看好。

通过《每日新闻》,秦致远已经做过好几次调查,大多数法国人并不想和德国搞好关系,当被问到如果再次遇到法国人入侵时怎么办时,很多法国人选择坚决把德国人打回去,但当被问到你愿不愿意为国征战时,仅仅只有不到一成的受访者愿意魏国出征。

不到一成!

这是个很危险的数字,考虑到适龄军人的数量,如果情况没有变化,等到德国再次组织起战争时,法国大概只能组织起不到五十万人的部队,这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要知道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组织起了超过五百万人的部队。

“哪怕结果是失败,有些事也总是要做的。”皮埃尔不气馁,已经做好了接受挑战的准备。

“那好吧,我会配合你,如果需要我的帮助,请不要客气。”秦致远还是一贯的支持,不管皮埃尔想做什么,秦致远都不会改变态度。

“非常感谢——”皮埃尔向秦致远伸出手。

秦致远没有客气,紧紧握住皮埃尔递来的友谊。

说完德国的问题,皮埃尔终于提及这一次兰芳之行的来意,叙利亚人在对伊拉克人的作战中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亚历山大·米勒兰这才想起兰芳外籍军团的战斗力,皮埃尔这一次来兰芳,是应亚历山大·米勒兰的要求,来和秦致远商量,从兰芳雇佣一支军队进入叙利亚和伊拉克人作战。

“皮埃尔,我得说,你可真给我出了个大难题。”秦致远马上就发愁。

说实话,秦致远不想去趟这潭浑水,秦致远知道叙利亚人打不过伊拉克人,高鸿仕每天都会把叙伊边境的战报递交给秦致远,现在的伊拉克军中,已经有了兄弟联盟的背景,如果兰芳再派出一支军队,那可就好看了,难道要兰芳人去打兰芳人?

但如果直接拒绝的话也不太好,皮埃尔人都已经来了,如果一点成绩也没有,估计皮埃尔也无法向米勒兰交差。

第869章 真期待

政治家是没有立场的,不管是亚历山大·米勒兰还是皮埃尔·福煦,他们都没有立场。

从私人感情上说,皮埃尔·福煦对秦致远有一定的倾向性,不过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在皮埃尔心中,法国的国家利益才是最高准则,在秦致远的所作所为并没有损害法国利益的时候,皮埃尔可以和秦致远保持友谊,但如果秦致远做出什么触犯了法国根本利益的事,皮埃尔也会和秦致远翻脸。

站在秦致远的立场上也一样。

秦致远可以支持皮埃尔成为法国总统,但前提是皮埃尔当上法国总统之后要继续维护秦致远的利益,否则的话秦致远宁愿把皮埃尔弄到兰芳,就像是样威廉二世一样的养着。

说到威廉二世,这老头在兰芳的日子过得真是悲喜交加。

从待遇和处境上讲,威廉二世的生活环境比大正天皇好得多,至少威廉二世有相当程度的自由,当然是在兰陵岛的范围内,只要威廉二世不离开兰陵岛,威廉二世可以随心所欲的做任何事,哪怕是给威廉三世添个弟弟也没问题。

有必要提一句,威廉二世现在有一位固定的“红颜知己”,是一位年轻漂亮的日裔兰芳人,上次威廉三世来的时候也见过的。这当然令威廉三世有点尴尬,不过考虑到德国的现状,威廉三世还是向秦致远表示了感谢。

威廉二世当初可是主张“黄祸论”的,现在却找了一个黄种人做红颜知己,真讽刺!

威廉二世也没办法,威廉二世虽然曾经是德国皇帝,但因为威廉三世的要求和秦致远的控制,威廉二世身边一个西方人都没有,所有的内侍和卫兵都是兰芳人,这是秦致远监控威廉二世的手段之一,威廉二世虽然不满,但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接受这个现状。

其实相对于大正天皇,威廉二世的生活环境已经好多了。

就在上个月,居住在距离兰陵岛不到一百公里的一个无名小岛上的大正天皇一家人都出现了严重的腹泻,大正天皇最小的女儿因病去世,大正天皇本人也送了半条命,大正的儿子裕仁也已经病入膏肓。

茅十八给出的病因是水土不服,但谁都知道这是个笑话,要是水土不服,大正天皇一家人早就“不服”了,还用等到现在?

日本皇室的遭遇是秦致远向日本人释放出的强烈信号:你们就折腾吧,你们折腾的越厉害,你们的天皇翘得就越快。

十一月底,经过秦致远和皮埃尔的多次磋商,兰芳和法国终于达成协议,兰芳将会向叙利亚派出一部分军官,帮助叙利亚训练军队。也仅此而已,兰芳军官不会直接上战场,而且这些军官也会秘密前往叙利亚,并不会大张旗鼓。

法国解除了兰芳的盟友关系,这对兰芳人民的感情也是伤害,秦致远虽然是国王,拥有在兰芳的一切权利,但也要考虑到国民的接受程度,如果现在兰芳还会大张旗鼓的帮助法国,这不是兰芳宽宏大量,而是兰芳任由法国予取予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国确实对兰芳有过很大帮助,但这并不能成为兰芳在对法事务上不设立场的理由,兰芳帮助法国只有一个原因,那对兰芳的国家利益有利。

兰芳派出教官当然是对兰芳有利的,亚历山大·米勒兰为了达成这一目的,还是付出了不少代价,其中就包括不再评价金兰湾的租借合同。

关于金兰湾的合同,这一度成为巴斯蒂安和利奥泰勾结兰芳的证据,只可惜公然抨击的国会议员下场就和抨击福煦的那位一样,巴斯蒂安和利奥泰可不是已经不再职位上的福煦,这两人是法国军方现在的中流砥柱,想要动摇巴斯蒂安和利奥泰的地位可不容易,这两人的地位都是在战争中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纵然是如此,兰芳租借金兰湾这件事还是成了一部分法国人喉咙上的那根刺,想想法国远东舰队在窝在广州湾,而远东最好的军港却被军方拱手相让,这让很多法国人痛心疾首。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疾首”的,兰芳没有租借金兰湾之前,金兰湾只是一个丝毫不起眼的小码头,根本没人注意这里,兰芳租借了金兰湾之后,在金兰湾开始大兴土木,前后累积投入的资金已经超过数十亿兰芳元,那些现在想来摘桃子的法国人,也不想想秦致远什么时候吃过亏,这个桃子可不是那么好摘得。

也就在十一月份的时候,吉拉尔丁和维吉妮娅终于来到东京。

兰芳驻日总司令杨楷亲自到码头迎接两位负有皇命的“钦差大臣”,除了对吉拉尔丁的年龄感到一丝诧异之外,并没有其他太多想法。

虽然兰芳年轻的高官很多,甚至包括国王陛下本人在内都很年轻,但吉拉尔丁的年龄还是让杨楷感到有点意外,意外的还包括吉拉尔丁和维吉妮娅的性别。

按照杨楷对情报工作的理解,要处理类似日本国内的这种反抗势力,来的应该是孔武有力的壮汉,就像是陈康健那种,或者是老辣沉稳的中年人,就像是管宜修那种,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是两个还未成年的小丫头。

好吧,童子军们的营养还是很不错的,从身体发育上说,吉拉尔丁和维吉妮娅已经接近成年人,不过杨楷虽然和维吉妮娅不熟,但是却是认得吉拉尔丁的,也正因为知根知底,所以杨楷不会怠慢吉拉尔丁这个“大魔王”。

没错,在童子军内部,吉拉尔丁就是被称为“大魔王”,这和吉拉尔丁的另一个绰号“公主”一样有名。

来到东京之前,吉拉尔丁看过一些东京的资料,或许是因为资料的时间有点滞后,和现实的东京还是有点出入。

比如在码头上,吉拉尔丁就看到了一个高度超过二十米的巨型秦致远雕像,这引起了吉拉尔丁的好奇。

因为受到西方城市理念的影响,兰芳国内有不少秦致远的雕像,基本上都是和真人大小差不多,并没有这么大的,所以第一次见到如此规模的雕像,吉拉尔丁相当好奇。

“这是为了让东京人时刻都能感受到陛下的威严而设立的,这样的雕像在日本有很多,这个还不是最大的,北海道有一个超过三十米的,那个才是真的大。”杨楷要尽地主之谊为吉拉尔丁解释。

“这个想法很不错,要让陛下的雕像和画像遍布日本的每一个角落,要让日本人时时刻刻感受到陛下的存在,让这些日本人时刻都明白到底是谁在决定他们的命运。”吉拉尔丁很赞成这种意识形态的东西。

“我们还曾经推行过像章,不过效果并不好,现在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接受。”杨楷略有点尴尬,不过还算是能正视现实。

“不接受?什么意思?”吉拉尔丁马上声音冷峻。

“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在胸前佩戴陛下的像章,有些人认为这会在国际上留下笑柄,不利于陛下的形象,还有人担心,有人会对像章做某些不恭敬的事,总之就是反对。”杨楷不掖着藏着,反正这以后都是吉拉尔丁的工作范围。

“都是些什么人这么认为?”吉拉尔丁的手已经不自觉的按住腰间的枪柄。

这是一支临行前秦致远送给吉拉尔丁的手枪,就是秦致远在卡皮得到的那一支纪念版手枪,这支手枪跟随秦致远的时间甚至还在吉拉尔丁之前,对秦致远有特殊意义。

当明白这支枪对秦致远的意义之后,吉拉尔丁什么都没说,从上船之后就把枪一直带在身边,哪怕是睡觉的时候也要放在枕边,须臾不离。

“为了让我们的政策能够顺利实施,我们有一个临时国会,在推行某些政策之前,我们会拿到国会上去商议,国会成员大部分是在东京工作的兰芳人,也有一部分日本人,僧侣、教授什么的。”杨楷没怎么在意,转身为吉拉尔丁拉开车门。

“国会不同意?那就解散国会!”吉拉尔丁上车的时候丢下一句话。

解散!

杨楷脸上没有表情,心里却乐开了花。

秦致远收回总督的权力之后,兰芳各地相继成立以政府为主的相关职能部门,军方慢慢退居次要地位,日本虽然还不是兰芳的正式领土,但也是这么实行的。

说实话,杨楷对于这项规定并不怎么满意,不过考虑到帝国的现实,杨楷还是平静接受。不过接受归接受,这并不代表杨楷心甘情愿,在这个日本国会成立之前,日本的一切都是兰芳驻日司令部说了算,那时候驻日司令的权力甚至比以前的日本天皇还要大,这让杨楷虽然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有点失落。

国会这种东西吧,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但也不是万用灵药,起码在推行某些决定的时候,很有些人会说三道四的拖后腿。

因为效率不高,杨楷现在很不待见这个国会,以至于都不怎么去参加会议,现在吉拉尔丁是这个态度,这可真让杨楷乐开了花,有些人不是整天把“民主”挂在嘴边上吗?现在就让你们尝尝来自兰芳童子军的民主方式。

真是期待啊!

第870章 王道教化

吉拉尔丁不是说说而已,在东京安顿下来之后,吉拉尔丁马上去找了国会议长。

国会所在地就在以前的“皇居”内,当初把地址定在这里的时候,曾经遭到部分国会议员们的反对,这些议员还幻想着大正天皇有朝一日能返回东京,因此并不愿意占用“皇居”。

当时因为国会还没有成立,东京还处于军管状态,兰芳驻日司令部一纸公文发下来,国会议员们顿时噤若寒蝉。

那也是兰芳驻日司令部最后的辉煌,国会成立之后,日本正式解除军管状态,从驻日司令部的权力日渐缩小。

如果是秦浩歌就任驻日司令部司令时期,想要见日本的某个人根本不用登门拜访,直接一个电话过去,对方马上会颠颠过来听命,现在情况有所不同,吉拉尔丁想要见国会议长,还要吉拉尔丁到“皇居”才行。

让吉拉尔丁感到稍许安慰的是,国会议长是兰芳人并不是日本人,这让吉拉尔丁感情上还算能够接受。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兰芳人都对日本持有强硬态度,这位叫郭新知的议长就主张对日本采取怀柔政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日本朝野做出让步也可以接受。

在解释“像章”这个事的时候,郭新知很明显是有点不以为然:“像章这件事我们有过仔细考虑,最终结果是暂缓推行,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真看不出来,这位年纪不过五十,戴着眼镜蓄着长须身穿西装的议长大人居然还是位饱学鸿儒,张口就是子曰。

只可惜吉拉尔丁虽然汉语学得不错,但终究还没到能理解《论语》的程度,跟吉拉尔丁这样说话,等于是对牛弹琴。

“什么意思?有话好好说,我没上过学,不要跟我掉书袋。”吉拉尔丁马上就皱起眉头,对这位议长大人观感不佳。

“意思是说:仁是什么呢?仁首先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这样一来再就眼下的事实选择例子一步步去做,可以说是实践仁道的方法了。”郭新知也有点尴尬,虽然来上这么一句子曰确实有助于提高逼格,但这么被人揭穿也是挺尴尬的。

“谁告诉你我们要施行仁政的?”吉拉尔丁反问。

“施行仁政的好处多了去了,如果我们要稳定住日本的局面,一味的暴政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仁政才能让日本——”郭新知马上就开始滔滔不绝,有长篇大论的趋势。

“等等——你认为我们之前在日本实施的是暴政?”吉拉尔丁敏锐的抓住郭新知话里的漏洞。

“呃——不——”郭新知马上就否认,不顾看脸上的表情还是有点固执。

“你之前是做什么工作的?”吉拉尔丁感到好奇,在吉拉尔丁的认识中,兰芳不大可能出现这样的人物。

“教授,我之前是京师大学堂的教授——”郭新知马上就表情傲然,终于说到他最擅长的领域。

“很好——”令郭新知意外的是,吉拉尔丁并没有表现出对教授的尊敬,丢下一句“很好”转身就走,这让郭新知很是有点一头雾水。

离开皇居之后的吉拉尔丁直接回到兰芳驻日司令部找到杨楷,杨楷刚结束了一场会议,是一个为了统一思想配合吉拉尔丁工作的动员会。

见到杨楷之后,吉拉尔丁开门见山:“那个郭新知并不适合做议长,他更应该去学校里研究学问,他是怎么当上议长的?”

“郭新知本来就是一位教授,这位老夫子有点传统文人的天真,他本来是到东京大学教授汉语言的,议会成立的时候进入议会,然后被推举为议长。郭新知天真的有点愚蠢,曾经他是把皇居改造成国民议会的坚决反对者之一,理由居然是不能破坏日本人的信仰。”杨楷提起郭新知也是一肚子怨气,看来郭新知没少给杨楷找麻烦。

东京大学就是以前的东京帝国大学,秦浩歌主政日本时期,强制性把东京帝国大学中的“帝国”两个字去掉,结果就变成东京大学。

东京大学是东京地区仅存的高等学府,这本来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有着很强大的机械、医学学院,但在秦浩歌的改造下,东京大学变成了一所彻头彻温的文科院校,除了文学和艺术,东京大学关闭了其他所有学院,那些学院中的教授也被要求到兰芳大学任教,充实进来的全部都是兰芳人。

郭新知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来到东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