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征欧洲-第3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爱因斯坦虽然加入了兰芳国籍,但爱因斯坦内心深处对于德国肯定还是有眷顾的,毕竟爱因斯坦是德国人,因为某种原因,爱因斯坦可以加入其它国家的国籍,不过对于德国,爱因斯坦肯定还有感情。

威廉三世说这话是有立场的,毕竟小胡子正是在威廉三世的纵容下,才能一步步将纳粹党“发扬光大”,威廉三世看似是在为小胡子辩护,这同时也是在为威廉三世自己辩护。

“好吧,对于德国的内政,我无意干涉,我只能说,希望您能擦亮双眼,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收回权力。”秦致远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在表明态度之后,秦致远转向爱因斯坦笑语晏晏:“教授,不带我参观一下你的实验室吗?”

爱因斯坦加入兰芳国籍之后,兰芳政府给爱因斯坦和尼古拉·特斯拉同样的待遇,这让爱因斯坦非常感激。

秦致远让爱因斯坦带秦致远参观一下,也是有让威廉三世知难而退的意思。

现在的德国经济困难,类似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在德国也无法享受优渥的生活,兰芳给爱因斯坦的待遇,是威廉三世拿不出来的,所以秦致远想让威廉三世看看兰芳是怎么对待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的,这会让威廉三世黯然接受这一切。

爱因斯坦估计是没有领会秦致远的意思,就算是爱因斯坦领会,爱因斯坦估计也不会那么做,那也太暴发户了点:“陛下,我的实验室里只有冷冰冰的机器,估计您没有什么兴趣,不如我带两位陛下参观一下我们的图书馆,这绝对是我们帝国大学的骄傲。”

爱因斯坦说的没错,丰富的物质生活并不能给人带来多少优越感,充实的精神文明更会让人感到满足。

“非常乐意。”或许是真的已经放下了,威廉三世又恢复了那个风度翩翩的威廉三世。

“这是我们物理学院的图书馆,总占地面积六万平方米,总馆面积两万五千平方米,有两千个阅览座位,藏书有四百万册——”爱因斯坦带着骄傲的表情开始介绍图书馆,语气中充满自豪。

“等等,我记得物理系只有不到三百名学生,有必要建设这么大一个图书馆?”秦致远对帝国大学的规模不陌生,倒也没觉得浪费,只是有点好奇。

“陛下,那是八月份之前的数据,暑假开学后,帝国大学物理系已经有一千一百名学生,以后还会逐年增长,现在估计您感觉作为有点多,不过最多再过两年,这里的座位就会很抢手,估计门前的草坪上都会坐满人。”爱因斯坦有点揶揄的意思,秦致远倒是没有多尴尬,相反笑得还很开心。

学生多是好事,秦致远花再多钱都愿意。

第973章 兰芳版的种族歧视

对于秦致远来说,兰芳帝国大学的规模越大越好,规模越大,就证明帝国大学能为兰芳提供的人才就越多,这是好事。

对于爱因斯坦来说,兰芳帝国大学的规模同样是越大越好,爱因斯坦还有一层身份是帝国大学的教授嘛,桃李满天下肯定是爱因斯坦的希望。

不过这对于威廉三世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兰芳越是强大,德国和兰芳之间的差距也就越大,这会导致德国在和兰芳的合作中处于从属地位,威廉三世虽然和秦致远私交不错,但威廉三世也不希望自己的国家落后兰芳太多。

“其实今年八月份就有一批学生毕业,不过只有八个人,还都是随同教授们来到兰芳的学生助手,这些人已经被安排在学院任教,他们也会协助导师完成科研工作,预计到明年帝国大学才能为兰芳真正提供人才。”爱因斯坦言语间有点愧疚,不过并没有多少,很快就被自豪代替。

秦致远之所以要成立兰芳帝国大学,本来就是要为兰芳的建设提供人才,到今年兰芳帝国大学成立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也到了要开花结果的时候,估计到明年这个时候,秦致远就要来参加兰芳帝国大学的第一次毕业典礼。

“呵呵,不着急,教书育人是一件很需要耐心的事,我不嫌慢,你们也不用着急,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是正理。”秦致远不给爱因斯坦压力,既然信任爱因斯坦,秦致远就要为爱因斯坦创造最好的工作环境。

“多谢陛下,能在您麾下工作,是我的幸运。”爱因斯坦单手抚胸半鞠躬,风度还是很不错。

爱因斯坦这话是在捧秦致远,同时也是说给威廉三世听。

果然,就在爱因斯坦说完,威廉三世的表情有那么一瞬间确实是有点不好看,不过威廉三世很快就恢复平静:“四百万册藏书——真令人难以置信,柏林图书馆估计都没有这么多藏书,这样的图书馆在兰芳多吗?”

威廉三世毕竟是帝王,当明白有些事情已经无法逆转的时候,威廉三世会下意识尽可能寻找有利于德国的选择,文化和教育很明显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每一个学院都有,椰城国家图书馆里的藏书更多,已经超过一千万册,当然这里很多基础图书都是重复的,为了方面人们借阅,那些基础图书每一本都有上百册,而且还有不同语言的版本,不过就丰富程度来说,在整个东方,一个学校分院的图书馆能达到这种规模非常罕见,在欧洲也不多见。”爱因斯坦还是给欧洲人留了点面子,这年头的欧洲人并不怎么爱学习,爱因斯坦这话有往欧洲人脸上贴金的嫌疑。

“已经很不错了,我想我们可以进行合作,在图书方面的交流,以及教育——”威廉三世说话的时候眼睛有点往上翻,这是个思考的动作:“秦,我想,我们可以加强教育方面的交流,比如留学生,我们可以互派留学生,加强两国之间的交流,同时还能加深我们两国之间的友谊,你认为这个提议怎么样?”

“当然可以,这个提议很不错,我们马上就可以进行。”秦致远欣然同意。

其实德国在教育这方面比兰芳要先进得多,德国的教育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形成体系,德国第一所新制大学,也就是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创建于一百多年前的1810年,这还不是德国最有名的大学,德国最有名的慕尼黑大学创办于1472年,这还不是最悠久的,最悠久的海德堡大学创办于1386年。

相对于兰芳唯一的帝国大学,德国的大学更多,分类也更细致,底蕴也更足,兰芳帝国大学是胜在师资力量雄厚,设备先进,资金充沛上,如果兰芳和德国能加强教育方面的交流,这对兰芳和德国都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

“我能感觉到,最多十年,兰芳的教育将会达到一个非常先进的水平,这将会是你们兰芳腾飞的基础。”威廉三世是真羡慕,说这话的时候根本就不加掩饰。

德国是尝过全民教育的好处的,世界大战前,德国正是因为在国内实施了全民教育,所以国民素质才得以大幅提升,以至于在短短几十年内,德国的工业实力甚至超过英国,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兰芳现在的工业实力还不是世界第一,但在威廉三世看来,拥有近乎无限人力资源支撑的兰芳,已经具备成为世界第一的潜力,这是德国现在无法企及的。

这话没错,就算是没有世界大战,德国没有受到制裁,兰芳的潜力也比德国大,最起码华人的人口基数大,这是任何国家都无法企及的优势。

“陛下很重视教育,这是所有兰芳人的幸运,希望陛下能够放宽入学标准,让更多人有机会到兰芳帝国大学来学习,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为建设兰芳更好的贡献力量。”爱因斯坦也是有目的的,说话的时候表情有点小心翼翼。

“入学标准——现在已经够宽了吧。”秦致远一头雾水。

兰芳目前还没有高考这一说,虽然兰芳有高级中学,不过上高级中学的人并不多,很多适龄青年在初级中学毕业后就确定了以后的职业方向,进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成为军人、工人、教师、医生等等,只有少数资质较好的,才会被推荐上高中,接受更高层面的教育。

这种情况在未来肯定是要改变的,不过在目前这个阶段,这是一个必须的过程,兰芳并没有足够的实力进行全民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最少要等二十年以后才会普及。

没有高考的情况下,上大学也是全靠推荐,要知道兰芳成立才不过五年,兰芳的学生即使是接受系统教育,如果按照高考的标准,也没有几个人有资格上大学,所以兰芳帝国大学的条件虽然很好,但入学标准并不苛刻。

“确实不算苛刻,不过这是针对兰芳人来说——或者说是针对纯粹的华人来说,对于那些归化的兰芳人而言,他们根本就不会得到机会。”爱因斯坦有点无奈。

秦致远的本意当然是好的,不过所有的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偏差,这不可避免。

兰芳虽然在宪法中规定了人人平等,不过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华人和非华人还是有差别的,这在兰芳帝国大学招收学生上体现的很明显。

“怎么可能?我们的要求是一视同仁,在招收标准上不允许出现歧视,不管是华裔还是徳裔,只要符合标准,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兰芳帝国大学是所有兰芳人的帝国大学,而不是某一个群体的帝国大学。”秦致远不太了解情况,马上就命人去找帝国大学校长米歇尔。

“陛下您的初衷是好的,但现实是——就拿我们物理学院来说,一千一百名学生,华裔学生大概是八百人,其他的三百人绝大部分都是法裔、或者是徳裔,而占据兰芳人口比例较大的高丽裔居然只有区区四个人,人口群体超过两百万人的日裔则是一个都没有,这肯定是出了什么问题,据我所知,有几名日裔学生的表现很不错,他们甚至有一般研究员的水准,这样的人不应该被排除在帝国大学之外,他们同样应该获得机会。”爱因斯坦本人就是种族主义的受害者,所以坚决反对种族主义。

秦致远只是微微点头,并没有发表意见。

秦致远还以为爱因斯坦是在为徳裔鸣不平,但没想到爱因斯坦却是为了日裔,这让秦致远有点头疼。

怎么说呢,虽然现在的日本人看上去已经驯服,但是秦致远从内心深处从来没有放松过对日本人的警惕,日本这个民族在弱势的时候表现的确实是很顺服,但只要有机会,日本人肯定会变成养不熟的白眼狼。

当然了,这些话没必要和爱因斯坦明说,爱因斯坦虽然在科研方面的天赋极高,但社会经验也没有多丰富,这里面的弯弯绕绕,爱因斯坦不一定能理解。

或者说爱因斯坦能理解,但爱因斯坦之所以加入兰芳国籍就是因为受到德国纳粹的迫害,所以爱因斯坦在这种事上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

米歇尔正在做实验,被海曼找来的时候甚至还穿着白大褂,听到秦致远提出的问题,米歇尔一脸迷茫:“学生——那不是我们的工作范围,招生工作是由教育部负责的,我们没有权利招收学生——”

啧,这个弯子绕得真大。

既然问题牵涉到教育部,那么就超出了现场处理的范围,秦致远又命海曼给科技部长波特莱姆打电话。

兰芳目前还没有单独的教育部,教育部和科技部是一体的,以后肯定会分拆,或者是把科技和教育部改成单独的教育部,而科技部终将会成为历史。

这也是特定阶段的特殊产物,兰芳立国的时候比较强调科技进步,以拉近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

现在科技部分已经迎头赶上,全民教育成为重中之重,也是时候改一改了。

第974章 日本人也是能够驯服的

巧合的是,波特莱姆也在帝国大学。

秦致远和威廉三世同时来到帝国大学,不管是来干什么的,都已经惊动了波特莱姆。

事实上秦致远来兰芳帝国大学是临时起意,如果秦致远早就有这个行程规划,那么波特莱姆肯定是要随侍左右的。

没过太长时间,波特莱姆就赶到教育学院的餐厅,正好赶上和秦致远、威廉三世、米歇尔以及爱因斯坦等人共进午餐。

兰芳人的阶级意识还是很明显的,帝国大学的教授们平时就餐有专门的餐厅,秦致远也没有搞什么与民同乐和学生打成一片,就餐的地方是在教授餐厅的单独包厢内。

兰芳社会还是有华人社会的习惯,习惯于在饭桌上交流,听完秦致远的问题,波特莱姆也是一脸懵逼:“陛下,推荐学生进入帝国大学学习的权力是掌握在各个高级中学的校长手中,教育部只负责审查推荐上来的名单是不是合适,并不负责查缺补遗,如果陛下感觉这样的流程并不合适,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

波特莱姆和秦致远的关系很好,朱莉的大姐娜塔莉就嫁给了波特莱姆,所以波特莱姆和秦致远算是连襟,当然波特莱姆也没有多少夫凭妻贵的意思,回答的公事公办中规中矩。

波特莱姆的意思很明白,不管在推荐入学这个问题上有没有“种族歧视”,这都是程序决定的,而不是某个人的主观臆断,所以这个锅,我们科技部也不背——

“咱们目前有多少日裔学生?”秦致远不问流程只要结果。

“八月份之前是大概十五万人,现在大约是二十三万,其中高级中学部分大概是四万人。”波特莱姆的业务还算精通,这些数字张口就来。

日裔学生的这个高中部分比例有点高,这也和日本以前的国民教育普及的比较好有关,说实话,在兰芳成立之前,日本的国民教育和民国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日本是把国民教育当成是国家基本政策对待的,而民国——民国的头等大事是先统一国家。

“这里面难道就没有一个有资格进入帝国大学的?”秦致远不得不问,四万人连一个都找不到,这实在是说不过去,更何况这是爱因斯坦提出的问题,秦致远于情与理都要给出答案。

“按照兰芳的法律来看,符合规定的确实是一个也没有。”波特莱姆老老实实摊手承认,一脸的坦荡荡。

秦致远和威廉三世他们都没有说话,等待波特莱姆的下文。

“兰芳法律规定,所有的归化人,在加入兰芳国籍之后,必须经过三年的考察期,然后才能取得真正的兰芳公民资格,同时科技部在去年下发了一项规定,只有真正的兰芳公民,才具备得到高中部的推荐资格,所以这些日裔现在都还没有资格获得推荐。”波特莱姆也很机灵的,说到这里时看到爱因斯坦的脸色不大好看,于是马上就加了一句:“如果那些日裔想要进入帝国大学,现在可以通过国际通道申请。”

兰芳帝国大学和很多其他国家的高等学府都是有合作的,比如法国的巴黎大学,比如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等等,交换生当然也有,所以兰芳帝国大学也有国际部,不过这个国际部也不是想进就进的,这也需要一定的资格。

“就算是那些日裔通过国际部进入帝国大学,他们也无法加入实验室是不是?”爱因斯坦还没绕过弯来,科学家的无国界属性马上发作。

“确实是这样,实验室里有太多兰芳的核心机密,严重牵涉到兰芳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所以只有真正的兰芳公民才有进入实验室的资格。”波特莱姆不犹豫,马上再一次确定红线。

因为爱因斯坦他们这些科学家的特殊性,他们的实验室往往都是建在帝国大学内,和帝国大学是一体的,而这些科学家研究的项目,无一不是目前全世界的高精尖,兰芳政府肯定要重视保密工作,否则不管是任何形式的泄露,都会给兰芳政府造成极大损失,所以才有了这个奇葩的规定。

也不算是奇葩,应该用严苛形容更合适,也不仅仅是兰芳,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一样,就连把“民主、自由”挂在嘴边上的美国人也一样。

不,美国人更严苛,《排华法案》实施的时候,华人甚至连入学的资格都没有,社会地位甚至都不如美国黑人。

“国家利益,好吧——但科学家没有国界的。”既然知道了有关于这方面的规定,爱因斯坦也就不再苛求,只要不是针对某个种族的“种族歧视”就好,如果没有这件事,爱因斯坦并不怎么关心日本人的死活。

管得着吗!

“但科技成果却是有国界的。”波特莱姆不得不强调一句。

二十一世纪的很多人总是喜欢用“无国界”这句话来表明自己的大公无私海纳百川,什么“音乐是无国界的”、“艺术是无国界的”、“精神是无国界的”等等,这全都是断章取义,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所有的东西都是有国界的,连人本身都有国籍,还有什么是无国界的?

如果按照那些人的说法,音乐就不会有“东方古典”和“西方现代”的区别,西方国家从东方掠走的那些文物就会合法化,至于精神的“无国界”,这就是个笑话,连社会主义都必须要有中国特色,就别再拿什么“无国界”来自欺欺人了。

爱因斯坦没办法反驳波特莱姆的话,毕竟秦致远也不是圣人,兰芳帝国大学是兰芳政府使用国家收入建设的,理应为兰芳人民服务,爱因斯坦现在也是兰芳人,如果爱因斯坦反对波特莱姆的话,那么说句不好听的,爱因斯坦是在“卖国”。

那算是什么奸?

“这个问题不要讨论了——”秦致远终止这种没有意义的讨论,把精力用在正事上才是正经:“波特莱姆你回去后研究一下改进的方法,如果某个日裔学生的忠诚性可以得到保证,同时又具备一定潜力,那么就可以吸收到帝国大学中来,哪怕是刚进入大学无法加入实验室,也可以先跟随普通班级上课,等到条件具备的时候再加入也不迟。”

秦致远这是要引入“政审”制度,为了人才也是不拘一格了。

其实这个“政审”并不是东方特有,西方国家要求更严格,特别是军校,美国就有“政审”这个项目,要求同样是近乎严苛的“根红苗正”,如果个人档案上有任何污点,那么在美国同样是无法接受高等教育,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也是一样。

其实秦致远对于日本人的看法还是有偏见,日本人虽然有点偏激,认定了某件事轻易不会改弦更张,但如果日本人忠诚的对象是兰芳,日本人同样是绝对忠诚。

看看曾经的二战,二战中就有美国的日裔加入美军部队参加对日作战,人家下手同样是狠,枪口都不会抬高一寸的。

兰芳在日本已经进行了很多次大清洗,可以说有反兰芳倾向的日本人现在已经所剩无几,而现在能够获得兰芳国籍的日本人,基本上都是死心塌地要跟着兰芳走,抛弃了自己祖宗的日本人,这些日本人其实是可以信任的。

“好的,我马上就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研究,争取在明年新生入学时拿出一个切实行之有效的办法。”波特莱姆答应的很干脆,波特莱姆可没有秦致远的“仇日心理”,只要是秦致远发话,波特莱姆执行起来没有心理障碍。

“现在我们谈谈教育部的问题,有没有必要把教育部和科技部分开,甚至是把科技部变成教育部下属的一个分支,你们对这个问题怎么看?”秦致远想要从事实上确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很有必要,教育部应该是一个单独的部门,教育工作对于兰芳的意义毋庸置疑,应该成立一个单独的部门专门为教育服务。”波特莱姆反应快,马上给出自己的建议。

“没错,应该是这样。”爱因斯坦也赞成。

“教育部本来就应该是单独的吧——”威廉三世还不大明白兰芳的政治机构,这也可以理解,威廉三世是德国人嘛。

其实秦致远不应该和波特莱姆、爱因斯坦他们讨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是和陆徵祥、黄博涵他们讨论,不过这也算是征求意见,程序上虽然不合法,但有它的合理性。

也不对,这不用和黄博涵讨论,只要和陆徵祥就足够了,黄博涵领导的国会不负责这事,国会的责任是确定首相人选,政府部门的设立是首相府的工作内容。

“那么波特莱姆你打一份报告,申请把教育部和科技部分开,或者是以后科技部的工作以教育为主,然后递交给子欣。”秦致远准备进行一定的调整,兰芳的国家建设也应该进入一个新阶段。

第975章 神药

一直以来,秦致远都把工作重心放在军队建设上,对于政府工作,秦致远并不怎么干涉。

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秦致远信任陆徵祥和黄博涵,另一方面也是秦致远有意放权。

权力是不能过于集中的,如果大权独揽什么事都想做到最好,那么最可能的结果就是什么事都做不好,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是秦致远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兰芳不仅是秦致远的兰芳,也是陆徵祥和黄博涵他们的兰芳,想要充分调动陆徵祥和黄博涵他们的积极性,就要让陆徵祥和黄博涵他们掌握一部分权力,参与到兰芳的国家建设中,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平衡。

“士大夫共天下”这个还是很有道理的。

好吧,以上都是瞎扯淡,秦致远不管政务的根本原因是想偷懒,秦致远可不想被繁重的政务束缚住,有那个时间,秦致远不如和孩子们共享天伦之乐,反正陆徵祥也没孩子,就让陆徵祥为了兰芳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吧。

陆徵祥毕竟还是有局限性的,直到和陆徵祥交流后,秦致远才明白兰芳政府机构的现状。

相对于二十一世纪常见的国家部委,兰芳的政府机构还是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