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征欧洲-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段之一。

其实日本人心里比谁都清楚,如果北洋政府不向欧洲派出部队,那么日本政府也可以不派,因为两两相较之下,西洋各国还是会支持日本人。

但在北洋政府已经派兵的前提下,日本人就无法隔岸观火,如果日本人不做点什么,等战后坐地分赃的时候,日本政府可能将会一无所获。

幸好自己来到欧洲,能够亲身感受到这支华人部队的战斗力。

当看到华人炮兵万炮齐发的时候,明石元二郎暗自庆幸,如果这支部队回到远东,那么日本军队如果在不明底细的情况下和这支部队在战场上发生碰撞……

想想都肝颤!

连绵不断的炮击似乎永无尽头,但运输炮弹的华人炮兵们还是奔走如飞,操纵火炮的华人士兵们还是动作标准规范,他们似乎不知疲惫,想要使用炮弹把德国人的阵地淹没。

这种强度的炮击之下,明石元二郎感觉德军阵地上已经没有活人,就算是不被大炮轰死,也一定会崩溃吧……

没有人能在这种程度的炮击之下存活!

明石元二郎在心底给防守的德军下了定语,同时面色越来越难看。

先别说华人炮兵们的精确度如何,单单是保持这种工作强度的持续时间,已经令明石元二郎非常不安。

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炮兵,在之前的远东地区,从来没有出现过。

虽然明石元二郎不愿意承认,但明石元二郎也清楚,在炮兵这一项上,日本军队已经落后于华人部队,最起码落后于面前的这支华人部队。

“报告,炮一团完成预定炮击任务!”有军官向联合作战指挥部报告。

“报告,炮二团完成既定炮击任务!”

“报告,炮三团……”

明石元二郎已经麻木,他现在根本不想听到这些部队番号。

“C06地区,再来一次火力覆盖,那里还有动静。”前线随时都有消息传回来。

轰隆隆的炮声再次响起,明石元二郎最初还试图计算炮击的次数,以推测华人炮兵部队的战斗力。

没过一会,明石元二郎就放弃了计算,因为华人炮兵所谓的“再来一次”根本不是论次算,而是按时间计算,所谓的“再来一次”就是再进行半个小时的炮击……

实在是浪费啊!

听着震耳欲聋的炮声,明石元二郎感觉自己的心在滴血,虽然这些炮弹以及打炮的磨损不是有自己买单,不过明石元二郎还是有种撕心裂肺的感觉。

大陆国家,果然都是习惯了铺张浪费的“鬼畜”,他们根本不配占有那么多的天然资源,如果把这些资源给勤俭节约的日本人,日本人一定能引领人类迈向“全球共荣圈”。

明石元二郎心中疯狂吐槽。

再长的炮击也总是会停止,当炮击停止的时候,就是第六师团的步兵即将出发的时候。

负责进攻的是第六师团第十一旅团的第二十三联队和第二十四联队。如果按照明石元二郎的意思,只需要出动一个连队大概3500人左右也就差不多了,但招致了巴斯蒂安和马克西姆的强烈反对。

武元庭不失时机要求派出一个团参与进攻,被明石元二郎坚决反对,于是第十一旅团全体出动,参与这次“行军作战”。

对,就是“行军作战”,在明石元二郎看来,如此密集而又猛烈的炮火攻击之下,根本不可能有德国人幸存下来,日本人与其说是进攻,不如说是散步。

所以就有了“行军作战”这个说法。

连师团长都这么认为,第十一旅团的官兵就不用说,他们虽然没有嘻嘻哈哈,但也是松松垮垮的离开出发阵地,也没排什么阵形,就这么向着德军阵地行军。

没错,就是“行军”,这个词充分显示了日本人的放松和乐观。

日本人可以乐观,巴斯蒂安和马克西姆就傻了眼,这些日本人真的是来作战的?

马克西姆忍不住向秦致远提出疑问。

“这个……”秦致远也哭笑不得,随即把问题抛给明石元二郎。

“请放心,我们大日本皇军绝对不会掉以轻心,特别是在面对德国人的时候,只是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请恕我直言,我不认为阵地上还有德国人防守,贵部的炮兵实在是太给力了。”明石元二郎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意思很明显,我的仗我做主,怎么打我说了算。

既然这样秦致远也就不再废话。

日本人的矛盾不仅是体现在性格上,也体现在学习态度上。想当初,德国陆军可是日本人的老师,日本人在德国人面前那真是比小鸡崽还要乖,现在眼看德国人被淹没在漫天的炮火中,马上就变成落井下石。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说的就是日本人这样的,他们对待曾经的老师华人翻脸无情,面对德国人也一样。

嗯,秦致远马上想起另一个时空中的美国,如果说日本人有一天也会这么对待美国人,那真是一点都不令人感觉意外。

说实话,秦致远也是没安好心,既没有安排步炮协同,也没有安排坦克部队掩护,就这么给日本人挖了个大坑。

日本人没有丝毫防备,就这么欢天喜地的跳下去,简直有点迫不及待。

德国人可不会管进攻他们的是什么人,只要出现在战场上,那就只有一种人——敌人!

于是当日本人进入交叉火力的死亡地带之后,随着德军阵地上一颗红色信号弹升起,至少有四五十条火蛇向着没做任何防备的日本人横扫过去。

这一刻,德国人的机枪打的格外欢快。

没理由不欢快,自从索姆河战役之后,德国人就从来没有遇到这么排着队赶来送死的部队,真是满口笑纳。

但对于日本人来说,所有的自信就都变成了苦涩。

包括已经被惊呆的明石元二郎。

当发现德军阵地上有信号弹升起的时候,明石元二郎面上闪过一丝惊愕,然后就是狂喜:好啊,德国人居然没有死绝,那么又可以多点军功……

理想却给了明石元二郎重重当头一棒,当大片大片的日本人被德军的重机枪犹如割麦子一般扫到之后,明石元二郎脸上的狂喜又变成恐惧。

这么短短一会功夫,变脸的速度这么快,明石元二郎实在是很有学习川剧的天赋。

但当所有的大言不惭都变成打脸之后,明石元二郎最担心的不是在枪林弹雨中挣扎的第十一旅团士兵还能剩下几个,而是自己刚才的大言不惭是不是会引起秦致远和巴斯蒂安他们的嘲笑。

嗯嗯,这自尊心也是爆棚的。

“看来,这一次进攻又指望不上了。”巴斯蒂安幽幽叹道。

“很稀奇吗?我原本就没有抱什么希望,所以我的失望也不太大。”马克西姆跟上补刀。

“司令员先生,刚才您就应该让我们去,至少我们不会一枪不发……”武元庭落井下石。

真的是一枪不发,日本人在巴黎接收的装备,然后直接转场到费尔昂塔德努瓦,估计这些士兵还没有认认真真打上一次靶,就被明石元二郎送上黄泉路。

真是可惜了那些崭新的M1916式步枪!

第308章 天晴了

最终的结果确实是令明石元二郎感到耻辱。

第十一旅团全军共计近7000名士兵,或者返回出发阵地的,最多不超过一千人,剩下的除了那些当场战死的,其余的……

几乎没有其余的。

德国人没有丝毫的怜悯,哪怕是日本人已经退走,德国人依旧用子弹把阵地前犁了好几遍,仿佛是要发泄刚才被狂轰滥炸的郁闷。

幸好秦致远之前使用轰炸机打掉了一部分德国人的炮兵阵地,刚才德国人并没有使用炮兵,否则的话,估计连一千人都剩不下。

于是又辛苦了武元庭手下的安南人,他过了好半天才派人去和德国人联系,经过德国人同意之后,派出五百名没有装备任何武器的士兵前去收尸。

虽然是处于敌对状态,但这种行为还是允许的。德国人生怕阵地前的尸体因为天气过热腐烂而导致出现瘟疫,法国人更怕,因为这是法国的土地。

于是打完之后双方各自派部队收尸,这就成了不成文的默契。

“收尸”这个活也是安南人为数不多的任务之一,这种工作,法军部队肯定不会去做,华人部队也不会,哪怕是华人部队主动要做,安南人也不会让华人去收尸,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做小弟,就要有点做小弟的样子。

直到这些日本人的尸体收回来,其他人才能感受到德国人有多么痛恨这些曾经的学生,对于这些忘恩负义欺师灭祖的无耻之徒,德国人简直是恨之入骨,收回来的尸体几乎没有完整的,不是缺了胳膊,就是少了腿,实在是可怜。

明石元二郎此时也顾不上大放厥词,急匆匆的回营安抚部队,估计顺便还要召集军中将领商议一下接下来该怎么办。

战场上的变故实在是太令明石元二郎措手不及,日本人上岸还不到48小时,两个步兵旅团已经折损过半,而且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折损,是那种近似被全歼的折损,这实在是令人无法接受。

日本人打得这么惨,秦致远也没想到,当过了最初的幸灾乐祸之后,秦致远也开始犯愁。

身为军事主官,麾下部队出现这么大的伤亡,秦致远肯定是要撰写报告的,而这个报告该怎么写,实在是令秦致远无计可施。

把责任推给明石元二郎不听劝阻一意孤行?

那表明秦致远对部队丧失了掌控能力,肯定会在大佬们的印象里减分。

那就把责任归咎于日军部队的战斗力不高上?

好像也不合适,因为明知道日本人战斗力不高,还让日本人上战场,这本身就是军事主官的失职。

好像不管怎么看,都是秦致远没有尽到责任。

还好马克西姆一直都在场,秦致远干脆把撰写报告的任务交给马克西姆,就凭马克西姆跟着福煦当了半辈子的参谋长,想必这个报告能写的花团锦簇皆大欢喜。

法国人就不搞形式主义?

骗鬼去吧,看看巴黎街头随处可见的雕像,这就是最大的形式主义。

纵然是能顺利把陆军部糊弄过去,也还是有秦致远要发愁的事。

毕竟目前的费尔昂塔德努瓦地区是由秦致远负责的,不管死多少人利奥泰都能接受,前提是秦致远能在战场上获得利奥泰要的是战果;如果损失惨重还没有丝毫进展,那么利奥泰肯定不会让秦致远好过。

于是问题的关键又重新集中在如何把德国人赶出兰斯地区上。

这个事倒是也急不得,如果天气不转晴,秦致远是不会主动进攻的。

天气不转晴,就代表坦克部队无法出动,秦致远可不会向明石元二郎一样,驱赶着自己的士兵,像是赶牲口那样的去送死。

秦致远和福煦他们最大的不同,就是秦致远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不仅仅是在商业层面,在军队层面也是一样。否则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华人死心塌地的跟着秦致远加入法国国籍。

在等待天气转晴的这段时间里,秦致远数次接到利奥泰的电报,内容并不是责怪秦致远“草菅人命”,而是催促秦致远发起进攻。

话说利奥泰才不把日本人的死伤放在心上,作为殖民地军人的代表,利奥泰看待日本人和看待摩洛哥人并没有太大差别。

都仅仅只是工具而已。

打了这么长时间交道,利奥泰也算是了解秦致远的秉性,这次没等秦致远开口讨价还价,主动送了一批坦克和自行火炮过来,数目足以让陈康健和郑大力乐翻天,让明石元二郎差点妒火攻心而死。

整整200辆坦克,以及120门155毫米口径自行火炮。

碰到如此善解人意的上级,秦致远也无话可说,于是向利奥泰承诺,等天气放晴,马上发起进攻。

老天爷很给利奥泰面子,仅仅只过了三天,坦克手和炮兵还没有熟悉那些新武器,天气就放晴,终于到了可以发起进攻的时间。

最近这几天,明石元二郎老实多了,他没有了初到贵境的自大和拘谨,也没有了一鸣惊人建功立业的想法,老老实实的指挥第六师团的士兵参与抗洪救灾工作。

别以为20世纪初就没有抗洪救灾,如果雨下的太大,塞纳河一样会溃坝,那些小河流更不用说,这段时间以来,费尔昂塔德努瓦已经变成一个泽国,如果不抢修道路,会大大拖延进攻时间。

法国人对于抢修道路还是有一套的,在大量石子的支持下,使用大型建筑机械修筑道路,和以前的效率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日本人的任务不仅是抗洪救灾和抢修道路,搬运物资,转送伤员什么的,只要是辅助工作都要去做。

这让明石元二郎他们对于这支华人部队又有了更多的了解,但随着了解的更加深入,明石元二郎反而又释然了。

这支长着华人面孔、说着流利法语、干着技术兵种工作的部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华人,他们中间很多人已经和他们的首领一样加入法国国籍,现在都是法国人。

这才对嘛,如果是单纯的华人,怎么可能有如此成就?

如果有脱离远东那个古老帝国的可能,谁还愿意保留民国国籍?

自以为非常了解华人的明石元二郎得出这么个结论。

对于秦致远来说,明石元二郎想什么并不值得关注,还是那句话,日本人现阶段并不是秦致远的敌人,德国人才是。

八月中旬,英国人基本上已经取得第三次伊普尔战役的胜利,意大利人开始了第十二次伊松佐战役,秦致远也在兰斯地区重新发动进攻。

这次进攻,在打击德国人的同时,也给日本人好好的上了一课。

靠待在东亚欺负华人找存在感的日本人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现代战争。

战斗开始阶段,还是连续不断的炮击,就是恨不得把所有炮弹全部都打光的那种。但伴随着炮击同时进行的,是坦克部队的前出,同时还有少量的伴随步兵,基本上每两辆坦克一个排那种规模。

陈康健麾下的一部分坦克完成了通讯设备的改装,及时加入到战争中,新装备应用最大的好处是坦克车长们通话的时候再也不用冒险从炮塔上伸出脑袋,安全性大大增加。

同时伴随步兵想要和坦克手沟通也不用再用铁棒敲炮塔,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步话机,通话就能瞬间完成。

这个“小小”的步话机大概80公斤左右,平时两名士兵抬着走,战时一名士兵也能背起来,就是有点吃力过一会就要换人。

这已经是个翻天覆地的进步,战场通信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前线步兵和后方炮兵首次完成无缝对接,可以直接指挥后方步兵打击敌方阵地,可以说有这划时代的意义。

这一次的战斗,陈康健使用了100辆左右的坦克,他现在可不会干那种“看你人少我就让着你”的混蛋事,只要是战斗就恨不得把手里的宝全部都押出去。

100辆坦克,加上一个团的伴随步兵,对德国人的震慑效果极其出众,以至于当坦克部队踩着炸点冲上德军阵地时,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抵抗。

胡蒂尔又不傻,看到秦致远拿出看家法宝,立即主动放弃阵地。

胡蒂尔也不是明石元二郎那样的二货,绝对不会拿德军士兵的生命去和铁疙瘩硬抗。

看上去好像一切正常,华人部队进攻,德国人避其锋芒暂时后退伺机反攻,标准的“弹性防御”套路。

但从华人部队占领德军阵地之后,剧本就开始变得不正常。

华人们再次停下脚步,就地修筑防御阵地,准备迎接德国人的反击。

整整一天,德国人的反击没有如约而至,到了晚上,两眼泛着幽幽绿光的德国人终于蜂拥而至。

胡蒂尔也在进步,在和秦致远交手的过程中,胡蒂尔的步兵被秦致远麾下的炮兵炸的惨不忍睹,炮兵阵地被轰炸机部队几乎包了圆,胡蒂尔不得不小心翼翼的使用所剩无几的炮兵,避免再次被轰炸机部队盯上。

此时的飞机还无法做到全天候战斗,天气因素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只要是晚上,轰炸机部队就无法出动。

因此胡蒂尔才会选择晚上反攻,规避秦致远麾下炮兵和轰炸机的打击。

看上去,胡蒂尔似乎是找到了对付秦致远的方法。

第309章 断言

所谓的“名将”,并不是“一招鲜吃遍天”那种。

只有懂得根据不同的战场形态拟订不同对策,无论如何总是能达到战术目的的那些人,才有资格被称为“名将”。

简单说,就是随机应变。

听上去似乎并不困难,但只有真正的实施起来,才知道会有多少困难等着你。

眼高手低,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身……

类似的说法多了去了。

纵然是胡蒂尔现在还称不上“名将”,他也有了成为名将的潜质。

夜战,一直以来都是个大难题。虽然有着诸多好处,诸如:战役发起的突然性、减少敌方武器优势、对于地形更加熟悉的一方等等,但主动选择夜战的人并不多,如果到了要打夜战的程度,更多情况下,是一种被迫无奈的选择。

胡蒂尔也是被迫无奈。

外籍军团拥有太多的坦克,德军却没有与之相抗衡的武器,光明正大的对垒肯定不占优势,胡蒂尔必须竭尽所能减少外籍军团的优势,才能保住兰斯附近的阵地。

为了使夜战更具优势,胡蒂尔派出了他手中所有的“暴风部队”,对外籍军团的阵地进行渗透,这又诱发了“暴风部队”和外籍军团侦察兵之间的激战,虽然规模没有正面战场大,但惨烈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了夺回失去的阵地,德军悍不畏死前赴后继,几乎是踩着炮弹的炸点向外籍军团的阵地发起攻击,一波又一波的几乎永无间歇。

外籍军团再次败下阵来。

德军不仅使用了高爆弹,同时还使用了毒气弹,而且是芥子气。

毒气弹从1915年在第二次伊普尔战役中第一次使用以来,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从最早的氯气开始,快速进化到芥子气。

芥子气是一种糜烂性毒剂,通过皮肤或呼吸道侵入肌体,直接损伤组织细胞,对皮肤、粘膜具有糜烂刺激作用,会导致皮肤烧伤,出现红肿、水疱、溃烂;呼吸道粘膜发炎坏死,出现剧烈咳嗽和浓痰,甚至阻碍呼吸;眼睛出现眼结膜炎,导致红肿甚至失明等等。

最关键的是,芥子毒气几乎没有特效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受害者将会受到终生痛苦。

芥子毒气虽然被称作“毒气之王”,还是有办法可以防御的,外籍军团并没有因此遭到重大伤亡,更大的困难来自照明弹。

战前,秦致远准备了一批照明弹,但数量并不多,不足以支持整个晚上的战斗,于是在夜战进行了4个小时之后,秦致远命令部队撤出战场。

这一天的战斗,外籍军团有三千多人负伤,一千多人阵亡,法军部队的伤亡人数还要更多一些。

与之相对的,是以将近两万人伤亡为代价的德军。

对于胡蒂尔来说,唯一的好消息是他再次赶走了占领阵地的外籍军团,为部队重新树立了信心。

也没树立多少,胡蒂尔率领的第18集团军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七万人伤亡,胡蒂尔被迫更换了伤亡惨重的11个师,其中有两个师被直接取消番号,这差不多是全军覆没才有的待遇。

虽然伤亡惨重,但胡蒂尔并没有受到德军总参谋部的斥责。大概是鲁登道夫看完战报,发现如果把胡蒂尔换成自己也没有什么办法对付秦致远,所以才不忍加以苛责。

胡蒂尔已经做得够好了。

做得更好的秦致远却受到了陆军部的斥责,利奥泰简直是疯了,短短一个上午就能发三封电报过来,询问秦致远当时的进度。

这令秦致远颇为不耐烦,于是秦致远罕有的对马克西姆发了顿牢骚。

“催催催……整天就知道催!这帮待在巴黎的老爷们是要疯了,他们也不想想,如果可以把德国人一举赶出兰斯,难道我还会故意拖延不成?我也想回到巴黎的城堡里睡大觉,士兵们也想休假,可是如果不能获得兵力上的优势,我们拿什么把德国人赶出兰斯?德国人又不是猪……”秦致远牢骚满腹,像极了一名即将达到临界点的老兵。

其实秦致远的意思很简单,他想说的是:你行你上啊!

“就是就是,秦爷您说得太对了!”拍马屁能拍得这么无耻的,也就是陈康健了。

“我的部队伤亡很大,我需要人手补充。”刘子正也在抱怨,昨天夜里是他的部队在防守阵地,一个晚上减员上千实在是令刘子正无法接受。

外籍军团的数千伤亡,大部分是应对毒气弹经验不足的安南人,华人虽然战斗在第一线,但因为可能会和德国人直接接触,承受的毒气攻击并不多。

当然了,这个不多也只是相对而言。

科西嘉岛又有一批新兵训练完成,正在送过来的路上,陈康健、刘子正、葛立夫、甚至包括郑大力在内,虽然嘴上不说,其实都在盘算自己能分到多少。

手里有多少兵,直接关系到在系统内部的话语权和地位,由不得刘子正他们不争。

就算是刘子正他们顾忌到面子不想争,他们的部下也不答应,“黄袍加身”就是这个道理。

谁都希望自己的地位能水涨船高。

马克西姆和巴斯蒂安相对无言,他们能理解秦致远的不爽,换谁都一样,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不舒服。其实在马克西姆和巴斯蒂安看来,秦致远做得已经够好了,换谁过来,都不可能打成现在这样的局面。

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秦致远率领的第17集团军从人数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