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逐鹿者-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无忧的生活在一块了,永远也都不会有分别之苦。”

一听朱元璋确实没有要杀自己而平定江南的意思,但要说是让这些不稳定的张卒继续存在这江南也是不可能的,只不过他自身难保也是顾不得其他的了,见好就收之下连忙搭了一个台阶下去道:“既然吴王能够这般体恤我江南士兵,我张士诚也万万没有违抗的道理。不但是这江南所处的军民张某会去劝降,就是现在分守各地的张士信与着李伯升丞相我也会帮忙劝降,避免江南处于一片战火之中。”

得了这句保证朱元璋也就安心了下来,只不过他一听到张士信这人又是想到张士诚那另外的两个兄弟来:“呵呵,士信此人在那常州大败以来,肯定是恨我入骨吧!别急着否认,如若本王两个兄弟也是战败被俘,在敌营中生死不知之间肯定也是会心忧无比的,这张士德与着张九四兄弟两人现在还安然在这金陵之中,吃喝之间本王也是没有亏待过他们。”

一听张士德与张九四两人还安然活在世上,这两兄弟被朱元璋俘虏之后就是了无音讯,还以为是朱元璋为了立威都给斩杀了,所以张士诚与着张士信两兄弟从始至终才是如此仇视朱元璋的原因。这两个兄弟能够失而复得,张士诚在安心之下也是放开了许多,对向元璋之时也是没有了芥蒂,就如同两个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叙旧一般,两人说话之间也是有说有笑起来。

朱元璋眼见着张士诚虽是满脸笑意,但他脸上还是有一丝隐藏不住的忧虑,元璋知道他是在顾虑什么,无非就是那些兵士们的人身安全而已,毕竟他身为姑苏的昔日旧主要是把那些军民哄骗了出来,自己再是对那些兵士来个快刀斩乱麻杀光了他们。不但是张士诚的名声有损,就是朱元璋自己都是难免落下一个嗜杀的名头。

至于这些兵士处于江南不稳定的因素,朱元璋早有过考虑,所以一见着张士诚露出忧愁之色便是笑道:“士诚还不必为那些兵卒忧虑,本王说到做到肯定是不会杀害他们的。但要是任由这些人安然处于江南只怕张兄你也是不信,所以说本王有一个好主意与你探讨一番。”

说着元璋便从那厚重的袍服内掏出一卷短小的卷轴来,把着卷口打开露出一张略微有些古旧黄意的花卷,朱元璋对着张士诚笑了笑把着这画轴就在这监牢的地面上扑了开来。在这展开绵长的画卷之中,张士诚才是清晰看出这是一卷标注详细的地图,从着南洋至北方塞外这天下之中的每一州每一县都是详细标注了上去。

眼望着朱元璋随身携带的详细地图,想着吴国上下正在讨论军国大事之时,自己只怕还不知是在哪个小妾的床榻上寻欢作乐了,想到这张士诚那略微有些苍白的脸上也不禁微微一红。果然成功都是有各自道理的,张士诚见着这幅军事地图上不断标注着的江南各处的形势,可不是与着自己所在各县布置的兵力一样么。自己家里的局势已经被别人摸得明明白白,嫣有不败的道理?

想着此处张士诚也是释然了许多,面对朱元璋时心中也没有了那多股的不服气,自己终究也就只是一个花花公子而已,能够聚拢团结一些部下还行,但是要是统御一国文武、统御十几二十万的兵士那就是万万不能的。这不光光是才能气魄的问题,自己的行为习惯也是占了大部分的因素。

朱元璋把着他随身携带的秘密地图在张士诚的面前徐徐展开,所为的不过就是让他死心而已。所发出的讯息也莫不是:自己已经把着江南各处形势都给探查清楚了,甚至有些地方的情况比你都还要清楚,我们两人之间对待军国大事的态度想比的已经很明显了。复辟的事情你还是不要想了,以后就安安分分的做一个富家翁吧。

坐在地图边侧,抬眼看时见着张士诚一脸灰败之色但是很快便是恢复如初了,朱元璋知道他是明白自己发出去的讯息了,为了两人的面子也就不再去点明出来。

脸上略带着笑意,朱元璋用着他那糙厚的手指指向地图东北方一角说:“这些兵士都是我汉人组成,要是白白损耗在江南等地岂不可惜?以本王看来,把着这些前朝兵士都给送迎到这些目无尊上的番王小国去开疆拓土才是正理,汉人总比那些异族人要可靠的多,所以说本王是绝对不会无端杀害这些兵卒的,甚至江南等地牢狱之中犯了死罪的囚犯也是能够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与其白费二十多年的粮食无端死在那刑场之上,为何就是不能做个热血男儿在异族战场上浴血拼杀……”

张士诚眼见着朱元璋兴奋地满脸通红的指着地图上的朝鲜和扶桑唾沫横飞的演讲着,虽然他也认为这里是安置这些江南士卒的好去处,但是一想着元初时那百万蒙古大军远征扶桑时惨烈的场景,他就是不寒而栗。毕竟是做过江南多年的诸侯,这些兵士也是为着自己无怨无悔的冲杀过,要是白白让着他们去异国送死,张士诚在良心上也是过不去的。

眼瞧着朱元璋的脸色,乘着他说累了准备四处找水喝时,为了那些兵士安全的张士诚针对异国征战的弊端开口说:“吴王!这异国征战好是好,开疆拓土对于整个汉族来说也是大快人心的事情,只是这死伤却是未免有些大了!”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方才说得也有些口干,一见张士诚小心翼翼的辩解,朱元璋先叫了一旁亲卫拿水过来才是哈哈大笑道:“士诚你就放心吧,江南士卒也都是汉人,本王又怎会无顾让他们去送死,在这异族战场上最多占据一两个港口之后就是再威慑那些异族兵士就好了,而且这前头征战也都是我吴国吴卒先去,之后镇守的事情才是让这些江南的兵士去的……。

恩…这样吧,就让这些百姓自己选择,本王给他们两个选择,一处便是要这些青壮兵士去修缮这江南等地的道路,不过不是白干,本王或多或少的也是会给他们一些工钱的,在工地上饭食管饱,这方面他们不用担心;至于这另一处便是异国征战了,到了异国也是可以劫掠的,但必须要有一个度,官长管制时他们也都必须要令行禁止,不然兵法也会绝不会留情,至于抢夺来的东西自然是归他们,饷银也会另外拨付。”

朱元璋把着事情剖析的非常清楚,并且已经最大限度的给了那些百姓们一些选择,张士诚是知道这已经是他吴王退出的最大一步了,要是再有所求未免也有些不识抬举了。

想罢,张士诚一甩前襟潇洒飘逸地站起身来对着朱元璋鞠了一礼,道:“士诚便是为那些穷苦百姓谢过吴王了,这已经有了两个选择,江南的百姓们想必也不会有何怨言,既如此,明日张某便是出牢去劝说一番。”

得了确切回复朱元璋也是满脸笑意,连忙把着张士诚给搀扶了起来,对于这异国出兵和对江南各路修缮的事情展开了探讨。其实在于之前朱元璋心中也就是想把这些兵士赶到海外异国去,等着在吴军军营之中被“教育”得差不多了才是把他们送往到江南来,这样一来不但是能够消除这些隐患还是能够四处散播这吴军的好处,把着这吴国治民的理念四处传播出去,毕竟相比自己来说,还是让着这些江南人劝解江南人更有说服力一些。

但就在展开军事地图时见着整个江南这么大的区域,要是没有一条好路不管是行军还是那些百姓通行都会带来巨大的麻烦,要想富先修路这就是朱元璋从着后世带来秉行的理念,他也是一直在施行下去,只要一有机会肯定是要先去修路的。而这些闲散的士卒恰好也是一些劳动力,至于修路的钱财么,这些江南世家舒服了百余年,身为江南士绅为着整个江南做一些公益事业那还不是应该的么,不然那还是要把那些金银都给带进棺材里去?

秉着这个理念,朱元璋很是自然的把着这个巨大的麻烦抛给了那些江南世家,要是他们不同意,自己这把屠刀在宰杀了方国珍之后也确实是会怕它再生锈了,正好用着他们来祭刀。

想着想着,朱元璋自己也是忍不住的发笑了,见着张士诚满脸的疑惑,元璋笑意更甚的道:“要是士诚想要劝解士信与李伯升投降,那正好再施一项反奸之计……”

随着张士诚原本有些紧锁的眉头越解越开,在这监牢之内两人的笑语也就没有间断过,一项关于浙西的密谋之计也在这不经意的谈笑之间渐渐形成,在不断探讨之中再是慢慢完善了……

第一百八十九章人心各异

杭州府,这是古代另一座可以媲美天堂的城市。早间雪花在空中零散落下,而这原本温婉的江南城市现在也是迎来了喧闹,这座城池内到处驻满了从姑苏保卫战时逃散而来的溃卒。

虽然身上盔甲穿戴不齐,张字旌旗也都破损不堪,整一个溃兵散勇的模样,但这些兵士经过了失败虽然有些丧气却并没有气垒,城中在各自队官的带领下他们都在竭力完成着自己该做的任务。巡视街道时他们的脚步声还是那么的整齐而又康强有力,这是一支真正的精锐之师,就算失败也都没有丧失了他们的士气,而统御这些精兵强将的将军却是——张士信。

虽然到处布满了兵士,但整座杭州城还算是稳定的,在严苛的卫兵巡视下这些溃败的张卒也都没敢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只是原本热闹的各街市也都暂时停业了,空荡荡的街道上未免也有了些萧瑟之感,反而在城中的府衙之内却是嘈杂无比,各种喊叫打骂的声音远远传来……

衙内,张士信原本有些白皙的脸颊因连年征战也是晒得有些黝黑,那光洁无比的下巴也是长满了络腮胡子,已经经历了许多事情的他褪去了青涩,成熟之中也是透露出了些许沧桑。此时,张士信手扶额头坐在首位无奈的望着下方各自嚎叫的将军们,他也是没有想到才起了一个关于朱元璋的头他们就是会激动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这其中却以张士诚的儿子张宣最为激动,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但这时也是最为躁动、叛逆的时候。一听闻是朱元璋送信前来劝和的,看也不看这之后的条件后果,张宣立马跳了出来严词道:“朱元璋一定是有什么阴谋诡计,要我等与他一齐攻伐方国珍做他的梦去吧,要是庆元完了我们整个江南也都是要完了,这倾巢之下焉会有完卵的道理?”

“对!我等还有五万精卒,加上建德处李丞相的三万兵士与着方国珍的十万大军,近二十万的大军在江浙集结,还是能有与朱元璋的一战之力!”这时又有一个将军令激动得脸色通红的大声道。

“对……”

……

张士信见着下方那站立一群面对吴军强势兵峰却是浑然不怕的将领们,有着他们的存在能够为张家浴血奋战,士信也真的是很欣慰,虽然他也想要聚集大军与吴军拼了,可是现在一众五万兵士的性命都压在他身上,也容不得张士信不做认真考虑。特别是在接到张士诚送来的亲笔书信之后,知道了这江南大势已趋向吴国,就是剩下的这几万兵士已经无力回天了。而且二弟也确实是要降了,再让这些兵士去送死也没有了什么意义。

得知了士德、九四在金陵还平安无事,张士信对于朱元璋的芥蒂也是减轻了许多,他也并不反对投降,但是在投降之前还是要交上一份完美的降状才行。与着朱元璋想的一样,张士信的目光也是转向了正处于邕江的方国珍,他正处于自己与李伯升的重围之下,现在两方又是盟友态势想必方军也没有什么防备,在韩汉忠南下之前只要解决他,这天下还有谁敢说我张士信不通兵书之说?

几年来,一直都是被韩汉忠驱使着比张兵少得多的吴卒压着打,虽然勉强守住了江南各城但也很是让他憋屈,特别还是这江南民间还传闻着他张士信不会兵法的传闻。听到这谣言张士信真的是脸都憋红了,虽然有心反驳但也没有得过一次大胜仗来证明他的机会。

现在张士诚降了,这韩汉忠也是变成了友军将领这气也是不能再往他身上撒去,但张士信知道他要是错过了这次可能就再没有了统兵的机会,毕竟谁都不会放任自己的兵权交给一个敌军将领,特别是那人还是敌帅的亲兄弟。

所以说,现在张士信考虑的已经不是那投不投降朱元璋的事情了,现在这江南的最后一役是他唯一证明自己的机会,他不想顶着一个不通兵法的名头活一辈子。面对着这些将士们的吵闹,张士信也是没有这个耐心与着他们讲下去,只是把着手中的信一扬大声道:“大王的亲笔书信在此,他已决定投降吴国,这军中也任命某为大帅,所以我的命令便是军令,尔等要是不从小心军法从事!”说完,张士信把信往桌上猛的一拍,便头也不回地朝着后堂走去。

这时在堂中这些张军所有将领们都是惊呆了,方才还是吴国的死对头恨不得杀了朱元璋,而现在却都是归附了吴廷,这以后吃饭喝水都是要看那些吴将的脸色。一众人原本辱骂的话语还没有说出来就是憋在了喉咙里,一时呛得众人咳嗽不已。

那张宣才不管众人的神色,他只是快步上前拿起了那桌子上的信件,摊平一瞧只见上头也确实是他父王的亲笔字迹。他没有兵权、也没有那个能力能去违抗心目中那道山岳,一见这命令已下虽然憋得脸上的青春痘都是通红起来,反复看过几遍确认无疑后也是叹了口气垂头丧气的朝着外头走去。

一见这少主的神色,众将也是明白这消息是真实的了,之后在这堂前接连响起了叹气的声音,也没人再是大声说话,都纷纷退了出去。

张士信在堂后许久听不到了堂前的喧闹,知道那些将军已经是退出了堂去。这些逃散到杭州的精兵不但是精挑细选,就是那统兵的将军也是百里挑一给挑出来的。不但是要勇武,更为重要的那便是忠心,只有对张家的忠心。

实在是那些世家们对于江南的渗透得实在是太厉害了,不但是姑苏政界,就是这只管浴血杀敌的军中也都是有许多的世家弟子,而且还有许多人把持着统兵将军的位置。因为他们有钱,这高额饷银的大部分还是要他们来垫付的,所以张士诚也是很无奈,没有那魄力也没有办法把这些人都给剔除出去,这也就造成了发布命令时张军军中却是有不同声响传出的原因。

不管是迫于政治需要还是为了自身的安全,张士诚也是只有创建一支属于自己也完全忠于自己的军队,才是能够保证他自身的安全。几年来跟着那些世家不断争斗甚至是把他们都给赶出了姑苏,但也是消除不了这些人对于张军的影响,到现在这种情景足以证明张士诚的先见之明。

而之前左拼右凑的也是只弄出了这七万兵卒,张士诚一直把他们当宝贝一样对待,在粮饷充足从不短缺之下这些兵士也是争气地练成了一支铁血强军,就是面对着那些如狼似虎的吴军士卒战斗力也是不逞多让。

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军队,张士诚自然是宝贝得紧,就是那已经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李伯升都不会给他碰一下,全部都是安心的交给了自己的心腹也是亲大哥的张士信。而在这姑苏城即将被攻破之际,张士诚也是没有顾忌自身的安全,反而是先把这些铁军给送了出去,伺机寻求以后东山再起的机会。

张士信也是知道这层意思,所以他带领着这七万的兵卒一路向南行进不断躲过吴军的围追堵截,到了这杭州府时全军也只剩下了五万余人。对于这些兵士,张士信还是很相信的,将领们都是忠于张士诚的,现在得知了大王已经投降朱元璋并把着统帅的大权也给了自己,他们也都会完全听命于自己。张士信相信自己一声军令不说要去攻伐方国珍,就是现在掉头去攻打李伯升他们也绝对不会迟疑一下。

心中肯定这些兵士的忠心,张士信现在却最是要考虑李伯升的想法,毕竟这人一直兼职为兵马大元帅,对于姑苏甚至整个江南各军都是有很强的统御能力。要是他不想听从大王的命令甚至是暗中得到了那些江南世家的资助,坚持要与朱元璋抗争到底,那士信也是拿他毫无办法。李伯升要再是与方国珍混在了一块,那现在的局势就要变得复杂无比了,就凭他这五万兵士面对那十多万的盟军肯定是非常吃力的。到最后也是只能拖延,等到韩汉忠的到来,到那时大帅的位置就会被他抢去,就算是打赢了胜仗那天下人记住的也是他韩汉忠,与自己张士信又有何干!有人说起来,那也只是一个无名下属小将罢了。

所以在张士信心中已经暗暗决定在吴军到来之前快速解决掉方国珍,只有这样他才是能最大限度的证明自己的能力。

……

建德府内,颌下一把黑白相间的髯须身子还算健壮的五十岁的老将李伯升在收到了那姑苏城中的来信后,他这一个上午就是站在窗口不断望向虚空之中的北方,吹着徐徐凉风飘洒起他的胡须也不知他在想着什么。这时在他身旁却是站立着一位中等身材却是全身隐秘在黑衣之中的亲信,在他低垂但又略有兴奋的神色之中似在等候着什么命令。

此时,在李伯升手上拿着两封书信,左手一封是来自姑苏大王的信件,要求他全力配合张士信攻伐方国珍。这样按部就班下来虽然攻打方国珍有很大的胜算,一旦掺和上了张士信,这建德府的两万兵士却都不是他能有所指挥的了,毕竟这张士信是亲王,他比着自己更有大义去统御这些步卒。

虽然李伯升心中知道张士诚已经是倒了,这底下的张军也都早已树倒猢狲散了,现在的情况这就要另投新主了。而他以往为丞相时做的决策又多是针对吴国的,杀死了许多的吴卒,他怕呲仇必报的朱元璋秋后算账,手中不握有一些士兵怎能让他心安?

至于紧攥在右手中的信件则是由那些江南世家们发来的,这些世家在东启城中粮草烧毁后朱元璋不理不睬的态度之中也是终于反应过来了。世家之中也不缺乏聪明机智的人,他们是知道吴王一旦平定了江南一定会对他们下手的。

但这大势已经是偏向吴国了,自江南的张士诚战败之后,细数这天下还能有谁能与强盛的朱元璋一战?汉国败了、元军败了,甚至是这天下诸侯一起组成的百万联盟军面对着这看似弱少的吴军也都是战败了。现下姑苏被破,就只剩下一个方国珍那又是能翻出个什么样的风浪来?

面对着越发强劲的吴国大军,这些江南世家终于是怕了,源源不断从着北方押运来的粮食已经填充进了江南,百姓们已经不再需要他们所发出的救济粮食,相比于知根知底的世家的统治这些平凡的百姓们在心中恨意的驱使下却都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新驻江南的吴王。而朱元璋要消灭他们的态势已经越发明显,军队已经在四处集结,原本那些几乎能够光明正大交易的违禁生意也大都被吴卒给查封了。

没了生意,没了钱财,他们也就没了那超然的地位。想到要在朱元璋高压的统治下做那些“顺民”,不但是原来那些生意不能做,甚至还要听从吴王的命令不断分割家族中的财产,把着这些民脂民膏都调拨还给江南百姓们。想到这,那些世家们便从心底发出一声怒吼:不!这些都是祖宗们世代积累下来的基业,凭什么分给那些什么都不知的百姓、只会为自己赚钱的奴仆?要是都给了他们,以后自己吃什么,子孙后代吃什么?

虽然心中不满,但是面对着朱元璋所部那些虎视眈眈的大军他们却是毫无办法。除了那死心随着沈万三投奔吴王的世家外,一众江南世家在唇亡齿寒之下还是由着钱宇暗中率领着结盟起来,虽然零散的一家、两家世族可能是完全不被放在吴王的眼里,可是江南这些大半的世家们组合起来就不是一个小势利了。

不说其中的那些从小培养的谋略之士和江南之中他们爬满的根须脉络,就说这聚攒起来的钱财就不是一个小数目,随随便便弄出来的钱粮就是能够支持住几十万大军连番征战的了。虽然他们有钱,但绝对的硬伤却是没兵,他们在把目光遥望江南时除了那方国珍可以选择之外,还是把着一封招揽书发送到了建德的李伯升手中。

身居张家朝廷高官多年的李伯升与着这些世家们打得交道也不在少数,对于双方早已是熟悉无比。这李伯升是有着大志向也是有大能力的人,不然有些性子柔弱的张士诚第一次面对吴国大军遭临大败后,再面对那些江南世家咄咄逼人的态势时也不会如此的强硬,因为他知道他有着忠心的李伯升,有这兵马大元帅的存在这些世家就是没有能力、也不怕他们发生大叛变。这没有兵权的叛乱,在乱世之中手攥大军的当权者看在眼里也还真是没有发怵过。

自天下大变以来李伯升从一个队官做起便是一直跟着张家四处征战。在南征北战之中,张家在江南所建立的强盛诸侯威势与着横跨江浙各地的宽大疆域也都是有着他的汗马功劳。可是这张士诚在朱元璋的强势打压下,不管左突右闯大兵却都是突围不出这江南地方。往北攻伐时怕后方被朱元璋与着方国珍联合偷袭,不管是向西向南扩充疆域那也是只有打败这同样地处江南的两大势利才行,因为他不管向着哪一方攻袭总是要防备着另外一方的偷袭。

面对着这几乎无解的局势,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