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用的是釜鼎烹煮而已。

唐勋走到陆承启身旁,悄声说道:“陛下,这可是猪肉……”

陆承启笑道:“朕要吃的,就是猪肉!”

三人听了,面面相觑。沈括讶然道:“可是这猪肉,难登大雅之堂啊……”

陆承启正色道:“猪肉又如何难登大雅之堂了?朕知道,你们是见猪脏,觉得猪肉也脏?朕敢保证,要是把羊给圈养起来,也比猪好不到哪里去。”

三人再无话可说,对于猪肉,他们是很难食之下咽的。陆承启就不理解了:“……三位卿家又不是回族人,怎么不吃猪肉?”

沈括一愣,说道:“回族是何族?”

陆承启知道自己说漏嘴了,连忙救场道:“朕是说回鹘人,回鹘人,一时口误……”

苏颂就有些纳闷了:“陛下,臣不曾听闻回鹘人不吃猪肉啊?”

陆承启傻眼了,这也是他历史知识匮乏导致的。回鹘前身是回讫,在反抗突厥的斗争中,回纥人逐渐壮大,形成了以回纥为中心的部落联盟,主要由九个部落组成,史称九姓回纥。他们分别是:回纥、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拔悉蜜、葛逻禄、药罗葛等九个部落。回纥部的首领则世袭产生于“九姓”中的“可汗姓”,即“药罗葛氏”。后因战乱,回鹘人各自逃生,分成三支:一支迁到吐鲁番盆地,他们被称之为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还有一支迁到葱岭以西的楚河一带,即葱岭西回鹘;一支迁到河西走廊称为河西回鹘。再接着演变成只有西州回鹘和黄头回鹘了。

但问题是,这回鹘并不是回族人的前身,正史上,在中原经济发达之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到了蒙古国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才逐渐形成了回族。幸好这时,没人知道这段历史,不然陆承启的身份就昭然若揭了

陆承启装傻道:“原来回鹘人吃猪肉的啊?那是朕记错了,记错了……”明白说多错多的道理,陆承启不再说这个话题,继续打菜。那些食堂里的厨子,见到了陆承启,一个个激动地打菜的手都在抖,陆承启心里吐槽道:“大学那会,食堂大妈的手会抖而已,怎么你们也这么抖,得了帕金森吗!!!”

好不容易把一个大碗装满了饭菜,在“众目睽睽”之下,陆承启开始用午饭了。那水煮肉甫一入口,并无甚么膻味,陆承启一脸惊喜:“原来骟掉的公猪,肉质确实好了许多!”

看着那三人,打了同样的菜,却愁眉苦脸的,陆承启心中就乐呵,嘴上说道:“三位卿家,挑食可是不好的习惯,快吃快吃!”

三人皱着眉,硬着头皮吃了起来,却发现还真的没那么难吃。陆承启心道:“发现猪肉的好处了吧,便宜量多,还不赖!”陆承启个人觉得,猪肉是比牛肉好吃的,毕竟一头猪最多一年可宰杀,一头牛起码得养个两三年,这如何能比?(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四章:火炮装船

沈括一边吃,一边吐字不清地说道:“这……真的……是竹篓?”

唐勋也模糊地说道:“什么竹篓?”

沈括咽下去满口食物后,才说道:“我说的是猪肉,猪肉!”

陆承启笑道:“监察司从女真那边得到秘方,把公猪骟了,肉质便鲜美许多了,不输牛肉。”

三人恍然大悟,原来小皇帝早有预谋!想到刚刚出的丑,三人脸上就有些发烧。有时候一个人的观念,真不是一下子调转过来的。猪肉不好吃,在此刻世人的观念已然根深蒂固,想要调转这样的观念,还是要一段时间才行。

君臣四人,吃着说着,直到午饭时间,把那些前来用餐的工匠学徒惊得满地是牙:“皇上也来吃食堂?”

工匠们面面相觑后,异口同声地说道:“参见陛下,陛下万岁!”

陆承启起身,示意众人不必多礼,说道:“大家自便,朕就不客气了!”

然后低声说道:“快些吃,莫要在这里被万众瞩目了。”

这三人体会不到陆承启的感受,但君命难违,只能加快了吃饭速度。然后三人迅速出了食堂,然后让学徒去马厩牵来三匹马,骑上便往沣河疾驰而去。这可苦了高镐和那群御前侍卫,还要到处找马。而火炮,沈括早已在吃午饭期间,命人送去了沣河。以军器监的效率,早已办妥。

四骑疾如风,一路狂奔到了沣河边上的船坞。这船坞乃是皇庄收购下来的资产,专门为了实验船只而购买的。当然,这船坞也造其他船只,为了盈利嘛!

陆承启是第一次见到新式战船的真正面貌,这种风帆战舰,十分像明朝的宝船。只是大小有些差别而已,没办法,为了节省木料,适应江河湖海的战况,大小当然要控制一下。

陆承启怔怔地看着这庞大的船只,仿佛回到了重生前的珠江出海口,也是如此多的船只,挤在狭小的港口。

“陛下,子母炮已然装船。”沈括低声在陆承启耳边说道。

“哦,朕要上船去看看……”陆承启回过神来,就甩出这么一句。沈括不好阻挠,只是说道:“陛下,这子母炮的性能,臣等尚未完全掌握,若是出了些差池,臣便是千古罪人了啊!”

陆承启倒是很有信心,说道:“怕什么,以大顺的铸铁技术,你们还不放心?就算不放心这个,你们该相信自己的设计吧?”

见到小皇帝如此坚决,三人面面相觑,只好硬着头皮跟着陆承启上了新式战船。就在这时,沣河上的风云突变,乌云密布了起来。唐勋说道:“看来是要下雨了……”

陆承启笑道:“春雨贵如油,你们该高兴才是。再说了,子母炮是在船里面发射,雨水淋不到,怕什么?”

苏颂沉声说道:“陛下或许不知,这火药最怕潮湿、水浸。便是洪祥式步枪,在雨天中也是只有四成击火率。若是陛下要以火器攻伐天下,则必须注意天时。若是雨雪天气,恐怕战事遇挫啊!”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凡事有利有弊,趋利避害乃是关键。朕并非一军之帅,这等事情,还是交给那些将领吧。当然,掌管火器军队的将领,必须是熟知火器性能的。”

说话间,四人便上了新式战船。进入船舱之后,陆承启便一眼看见了那子母炮,静静地呆在船舷边上,炮管露出了炮窗之外。而那四个学徒则充当炮手,已经在等候命令了。

陆承启惊愕地说道:“就在这里发射?”

唐勋心直口快,直接说道:“启禀陛下,当然不会在这里发射,这里可是船坞。要发射的话,还得先把船开远一些……”

唐勋的耿直言语,陆承启不以为杵。毕竟是没心机的人,跟他一个字一个字挑字眼,也不是个事。

等了好一会,陆承启便觉得脚下突然一动,想必是已然起锚,迎风而行了。此刻,天空飘起了小雨,陆承启看着远方烟雨朦胧的,似乎到了江南地界一样。两岸景致往后退去,新式战船估摸行了约有两里地,才在水中停了下来。

沈括询问道:“陛下,现在可以发射了,是不是……”

陆承启果断地说道:“注意莫要误伤无辜便是!”

沈括点了点头,示意不远处的学徒们可以开始了。沈括三人把陆承启挡在这里,虽然明知要是出了事,这点距离是跑不掉的。但他们想着,以身体为陆承启挡住伤害,也就是了。忠君的思想,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四名学徒,装填速度已然非常之快,仅用了二十余息,便装填完毕了。随着点火的声音,陆承启下意识地用丝帕捂住了耳朵。

“轰!!!”

船体猛地一震,陆承启差点立足不稳,紧接着,透过炮窗可以看见,几里外的水面,激起一个巨大的水柱。

不仅是陆承启没预料到这般晃动,就连沈括、唐勋和苏颂也没预料到,唐勋还摔倒在了地上,给陆承启做了个肉盾,陆承启才没有受伤。

“唐卿,你没事吧?”

陆承启爬起来,伸手把唐勋拉起来,关切地问道。

“陛下,臣没事,快去查看船体是否有裂痕……”唐勋丝毫没有察觉,自己的手掌,被蹭破了好大一块皮。

沈括转身出去后,陆承启才瞥见唐勋的手,叹息了一声说道:“唐卿,你太拼了。新式战船不行,大不了再造。可你要是没了,朕找谁说理去?”说罢,亲自为唐勋用丝帕包裹起伤口来。

唐勋感动得热泪盈眶,哽咽在喉,说不出话来。苏颂在一旁看着,也有点眼眶湿润。士为知己者死,更何况是为人臣者,本来就是为君王尽忠的。唐勋突然一跪,说道:“陛下不可如此,臣乃是臣子,如何受得陛下如此?”

陆承启摇了摇头,说道:“君臣之论,只在朝堂之上。此刻,你我是在交流心得罢了。你是专业人士,朕是旁观者,此间以你们为主……”

话音未落,沈括便重新回到船舱,脸上看不出悲喜之色。

陆承启问道:“沈卿,船体没有损坏吧?”(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五章:威力太大

沈括苦笑着说道:“陛下,战船结实着,毫发无损……”

陆承启就纳了闷了:“那沈卿为何脸上不见喜色?”要知道,新式战船可是沈括的全部心血,没理由子母炮可以装船,沈括会不高兴的。陆承启洞察人心,还是有自己的一套,怎么说都是做过销售的,跟人打交道多了,这种技能自然而然就掌握了。

果不其然,沈括摇了摇头,说道:“陛下,臣还是小觑了子母炮的威力……”

陆承启心头一惊,难道自己的猜测是真的?

只听沈括继续说道:“龙骨技术,确实可以保证船体结实耐用,若是保养得当,用上五十年不成问题。只是要装上这子母炮后,恐怕只能用十余年左右了……”

陆承启沉声说道:“这是为何?”

沈括解释道:“回禀陛下,新式战船用的龙骨也好,船体也罢,皆是榫卯装拼而成。这样的结构,不怕风大浪高,就怕这种晃动。臣估算过了,要是有四门子母炮的话,一次齐射,便能把战船给横移出两丈远……”

陆承启有点意料不到,子母炮乃是佛朗机炮,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威力?这般看来,不是子母炮威力太小,反而是威力太大,新式战船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威力。“三位卿家,可有解决之法?”秉着能用绝不浪费的原则,陆承启有点痛心地看着六个炮窗,如此说道。

三人面面相觑,由唐勋说道:“陛下,如此一来只能降低子母炮的威力了……”

确实只有这一条路能走了,陆承启苦笑道:“那如果整个船体都是铁铸的呢?”

三人愣住了,这小皇帝真的什么都敢想啊!莫说整个船体是铁铸的,就是龙骨用铁铸,都很困难。没办法,以现在的冶铁技术,造铁的大船根本不现实嘛!再说了,铁能在水上漂着?

沈括愣愣地问道:“陛下,这铁能造船?”

陆承启也是一愣,说道:“怎么不行了?只要船吃水线一下的部分排开的水所受到的重力足以与船自身的重力平衡,船就不会沉了……”

三人面面相觑,陆承启有点慌了:“你们不知道这个?”

三人齐刷刷地摇了摇头,陆承启连忙转移话题道:“朕也是看西方的杂书看到的,也不知道对不对,你们有时间试验一下……现在关键的事,是如何解决火炮装船的问题……”

苏颂一直没有说话,现在总算开口了:“陛下,不如这般,把子母炮造小一号?”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应当这般,装船火炮小一号,其余子母炮,还是要这般威力的。装船火炮的威力还是要有的,个中平衡,就要你们来掌控了。”

沈括点了点头,子母炮是他的灵光一闪,才有的设计。至于威力,他们都还没摸清。要掌握威力的平衡,谈何容易?倒是唐勋脑子转得快,突然说道:“陛下,大可不必如此。只要将装药量放少一些,不就行了?”

一言惊醒梦中人,陆承启都没想到,原来还有这一招。确实,黑、火药的威力,是要看火药的配比与重量的,想要威力小一些,装药量少一点不就行了?

陆承启抚掌道:“唐卿就是脑子转得快,不错,这个办法好!若是遇到陆战,还能从船上把子母炮推下来,一举两得!不过,这个装药量你们要实验多次,弄出来才行。禁军训练里,就靠你们制定出来的标准了……”

三人点了点头,沈括试探性地说道:“陛下,这子母炮都装过船了,也发射过了,是不是该回去了?”三人都知道,陆承启是遭过刺杀的。不仅三个人知道,几乎全天下都知道此事。没办法,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皇上这样高高在上,几乎不能直视的人,还能遭到刺杀。这桩事件,都够充当大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好几年的。

这时候江面上,除了船上十余个长安水师虎翼军士卒之外,几乎没有护卫。这种情况下,要是有人知道小皇帝在船上,拼死靠近刺杀,那这个罪过就大发了。陆承启没有子翤,连个近亲血缘都没有,要是他挂掉了,大顺就彻底乱套了。

陆承启也意兴阑珊,还以为他们弄出了好几门子母炮,没想到就一门。那种毁天灭地的齐射还是看不到,陆承启也没有兴趣再呆了,说道:“也罢,先回去吧。沈卿、唐卿、苏卿,这子母炮你们要上点心啊。与辽国三年条约只剩一年多了,上次偷袭滦河行宫,让辽国元气大伤,可也没伤得很深。如此一来,顺辽之间,恩怨就更深了,唉……”

三人对视一眼,明白了就算是小皇帝,也是有一堆烦心事的。不仅要操心国内的事,还要操心国外的事。怪不得小皇帝要撤掉宰相,成立内阁了。内阁分掉相权,要不然把政事全都托付给宰辅的话,权柄太大,就连皇帝都要忌惮三分,这怎么能行?

新式战船在风雨中,航速极快。就是苦了操帆手,在细雨中还要控着风帆,浑身都湿透了。

陆承启远眺着远方,看着属于自己,更属于全汉人的江山,一时间思绪良多。

火器和工厂的出现,标志着初步的工业革命。可现在连蒸汽机都没有,更别提内燃机了。“我真的要把中国,提前带入那个年代吗?”陆承启的思绪翻飞,想起了后世各种雾霾,陆承启内心有点犹豫。来到这个时代,看到了后世看不到的蓝天白云,真的舍不得这种新鲜的空气。可是没办法啊,汉人乃是农耕民族,个体不强,要靠团结和智慧,才能继续生存。不同于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可是彪悍地游猎民族,天生会挽弓,会骑马的。要是拼身体,汉人是绝对拼不过的。或许能靠意志,打得过一两场战事。一旦生活安稳了,不管是汉人,还是游牧民族,都贪图享乐,不思进取,那便是“内无法家拂士,外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了……

就这般想着想着,不知不觉间,新式战船已然回到了船坞里面。

而高镐和一干御前侍卫,此刻已经在船坞的屋檐下等着他了。见他一下船,高镐连忙把一把油纸伞撑开,屁颠屁颠地跑来,为他撑伞。(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六章:倒春寒

刚刚在船舱里还没觉得,可一出船舱,陆承启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了。怎么这一下雨,就变得这么冷了呢?

高镐也在旁边碎碎念:“这怎么一下子就变天了呢?”

沈括看了看天,说道:“陛下,要不要添件衣裳,这想必是倒春寒了……”

“倒春寒?”陆承启有点纳闷,这个他听过,在后世也经常遇到。可都快到三月份了,还倒春寒,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难道是厄尔尼诺现象?不对,这个时候厄尔尼诺还没出生,应该改成沈括现象,苏颂现象,或者直接叫大顺现象好了……”陆承启心中邪恶地想道,要是有可能,就把那些西方的发现都归功于中国人,抢完他们的发现发明,让他们啃泥巴去!

高镐听了“倒春寒”三个字,不由地打了个寒颤。谁能料到,仅仅半天时间,就变了个天。要是再降个几度,岂不是要冻死人?“陛下,现在回宫么?”高镐牙齿都打颤了,咬着牙齿说道。

陆承启点了点头,毕竟此间已无其他要事,回去就回去吧。“回宫吧,朕也有些乏了……”

高镐为难了,又下雨的,又没有马车,只有马匹,难道要冒着风雨骑着马回去?“可是陛下,没有马车啊?”

陆承启皱了皱眉,说道:“这点小雨算得了什么?骑马就骑马,难道你怕朕不会骑马?”还真别说,陆承启前段时间迷上了马球,骑术锻炼了起来,还真不弱于大顺的普通骑兵了。

高镐还没反应过来,陆承启就走出油纸伞的范围,冒着雨走向了马厩。高镐赶紧跟了上去,自己都被雨水打湿了。他忧心忡忡地看了看乌漆漆的天空,喃喃地说道:“这雨怎么下了这么久,还不停啊……”

陆承启说道:“这种雨,停不了啊!”他是有经验的,这种斜风细雨,可以下一整天。

御前侍卫们冒着雨,紧跟在后面。高镐连忙牵来马,服侍陆承启上了马后,自己才爬上马背。一行十几人,鲜衣怒马,直往长安城而去。沣河离长安城尚有十余里,毕竟是在沣河上游。

一路疾驰,陆承启只觉得寒风呼呼直灌入衣服内,心中便有些后悔了:“我装什么大头鬼啊,这么冷,还特么下雨!!!万一要是感冒了,这政务就该交给别人了……”

陆承启隐隐觉得有些不对,毕竟刚刚例朝那里,才刚刚驳回了一波阴谋。要是他在这个关节上病了的话,说不定还会把幕后黑手逼出来。只是他都能想得到,难道这些老奸巨猾的文官想不到吗?

一路打着寒颤,总算是回到了皇宫。

“这回装过头了……”陆承启控制不住身体的反应,打了两个喷嚏。高镐紧张了:“陛下着凉了,来人啊,快传御医!”

小皇帝病了,这可急坏了一皇宫的内侍宫女。陆承启被高镐扶回仁明殿后,便自己觉得有些不对劲了,浑身开始颤抖,便是高镐让人燃起了火盆,也还是禁不住心中那股寒意。

这个年头,随便一个感冒,遇到庸医的话,还是会死人的。即便是皇帝,御医也不敢用猛药,很多病情就这么耽搁了,皇帝落下病根,那就有些麻烦了。“难道我真的是流年不利,还是锻炼还不够?”

皇后周芷若得了消息,连忙从景福殿赶了回来,一进殿,见到躺在床上的陆承启,还有把脉的刘御医,就有些慌乱了:“陛下,你这是怎么了?”

刘御医此时已然对陆承启的病情了然于胸,把陆承启的手放回被窝后,起身恭谨地说道:“回禀皇后娘娘,陛下乃是邪寒入体,并无大碍。臣开副汤药,喝两剂便可痊愈。”当然,还有话刘御医没有说出来,陆承启这是送医及时,才没有大碍。要是缓个半天的话,那就麻烦了。

“陛下今后要注意些了,如此天寒地冻的,就不要外出吹风。先前的失魂症,似乎还有些病根没断掉……”刘御医斟酌了好长时间,才开口说了这句话。

陆承启明白他要说什么,不就是先前落水,落下病根了,身体孱弱了些。可他也有锻炼啊,怎么就不管用呢?

刘御医继续说道:“……这体内有阴有阳,阴阳调和,无灾无病;阴阳失调,则百病缠身。陛下元气看似补起来了,其实离常人,还是差了好多。若再操劳过度,以臣的医术,也是措手无策的……”

陆承启心中一惊,刘御医的医德他还是信得过的,既然他都这么说了,肯定是有凭有据的。

“朕记住了……”

周芷若心疼地看着病怏怏的陆承启,问道:“刘御医,就不能治根吗?”

刘御医说道:“病情七分靠治,三分靠养。陛下这病,说起来也不算是病,就是比常人虚了一些。对了,这几日陛下修养声息,皇后就不要与陛下同房了……”

周芷若还是未经人事,听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倒是陆承启连忙说道:“朕记下了……”

刘御医也知道,陆承启很早就“失贞”了。皇家中人,十五岁便有御选宫女侍寝,还有人在旁教导。这种启蒙教育,可是比后世强得多了。没办法,皇家的特权,一般人是羡慕不来的。

只不过陆承启是看过某岛国爱情动作片的,这点阵仗,还吓不到他。他不过是不了解这个情况罢了,要是他明白,肯定会把那宫女找来。好歹丢了第一次,也要知道给了谁不是?

刘御医再三嘱咐陆承启要多些修养,便退下了。而高镐则端来煎好的汤药,说道:“陛下,该喝药了……”

周芷若说道:“你出去吧,我来就行了!”

高镐不敢违抗,放下汤药后便退下了。

周芷若端起碗来,隔着老远,陆承启就能闻到一股药味。他知道,中药是调理全身的,并不是西医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是那股苦味,非常人能忍受受得了。更何况这是最原生态的中药材,皇家用的还是最好的,那苦味就更别提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七章:敌暗我明

忍着恶心的感觉,陆承启把这碗汤药一饮而尽。在皇宫中,不存在有什么烫伤的事件,内侍宫女们都会先试一下温度,才敢端上来的。

见到陆承启作呕,周芷若赶紧把准备好蜜饯送上,陆承启摆了摆手,低着头,很久才说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朕若是这点苦楚都受不住,如何治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