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说自己是看书看来的,难不成陆承启要跟他们说,自己是生而知之的圣人?他心中虚得很,万一被人看出破绽来,他这个皇位就坐不稳了。没办法,谁叫他的底气不是很足呢,要是其他的事情也就罢了,可是科学这个东西,是万万不能触碰到底线的。常言道,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是疯子,一个疯子做了皇帝,要底下的人怎么想?

幸好这三人从未想过眼前的小皇帝会说谎,反而觉得,这西洋诸国的“科技实力”,确实有点深不可测。像什么无色琉璃就不说了,人家“早就”研制出来了,小皇帝还说,那甚么“埃及”,有山一样高的金字塔,巨大的神庙,就连大顺的冶铁技术,也先是人家“发现”的。唐勋他们不是正史上清代那迂腐的书生,知道天地之大,超乎想像,那西洋诸国,他们也是知道的。

沈括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那欧罗巴诸国如此犀利,要是与我中原为敌,岂不是陡增一个强敌?”

苏颂也点了点头,说道:“陛下御笔书写的诸多技术,我等研制多日,发现确有其事,复杂繁琐,非天才不能尽悟。若欧罗巴人人如此,那我中原,岂能抵挡?”

陆承启笑道:“诸卿莫要忧心此事,欧罗巴虽强,但只是一方面强盛罢了。那罗马国,现在已经分崩离析,有何惧哉?”

这三人不同意了,唐勋劝谏道:“陛下亦曾言,居安思危。欧罗巴现如今困顿,岂能困顿一世?”

陆承启倒是不曾想到,他们居然反过来这么说自己,心中大慰:“诚然,欧罗巴如今,处于一个名为‘文艺复兴’的特殊时期,他们也是出海贸易,方才使得城郭兴起,百姓安居乐业……”其实陆承启说差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应该是在十四世纪,现在不过是萌芽罢了。但这对欧洲历史的浅薄,并不妨碍他滔滔不绝地介绍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人,还说得津津有味。只可惜这等抬高别人,贬低自己的做法,让龙案下的三人听得极为尴尬。要知道,中原历来以正统大国著称,前朝的皇帝还被称为天可汗,哪里接受得了有许多国家比中原皇朝还厉害?

沈括第一个说道:“陛下,既然欧罗巴如此犀利,我等岂能不奋起直追?”

陆承启知道他们已经落入圈套了,故意叹了口气说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欧罗巴在一些领域超过中原,也是常情。诸卿有如此雄心壮志,朕心甚慰。只是急切间难以追上,诸卿莫要过于沉迷,免得弄坏了身子。朕爱惜人才,可不想你们年纪轻轻,就老态龙钟了……”

唐勋笑道:“有监察司在旁督促,我等想废寝忘食亦难。”

陆承启叹了口气,话题一转,忧心忡忡地说道:“前些时日,有人跟朕禀告,说转运使司马光在任上,竟写了本《资治通鉴》,虽未曾完本,可也看得出是一部史书大作,让大顺及前朝诸事,得以斧正,免得众说纷纭,实乃好事。常言道,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可在朕看来,盛世却还是要著典,没有一两部流传千古的书籍,怎能算得上是盛世?”

沈括头脑灵活,闻弦而知雅意:“陛下的意思是,要著典?”

陆承启点了点头:“是啊,先秦有诸子百家,现在儒学派别,层出不穷,周敦颐的濂学、邵雍的象数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司马光的朔学,哪个都是熠熠生辉,各有所长。如此盛事,不输先秦。若能将之印刊成书,流传百世,岂非幸事?”

苏颂动心了,立言是每个儒家子弟都梦寐以求的事,但他也有点不解,说道:“陛下欲编书,大可下旨于集英殿修撰、右文殿修撰、秘阁修撰、史馆修撰、同修撰、实录院修撰、著书郎、编修官、秘书省校书郎等,便能编修典籍,刊印成书。”

陆承启摇了摇头,说道:“朕欲编之书,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兵法之言,甚至土木工程,营造法式等技艺,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千百年来的战乱,不知道毁了多少绝技,飞行三日不下的木鸢,可以连发的诸葛弩,不动自行的木牛流马……只存于史书之中,恐怕没有多少人会制造了,想必再过千百年,后人见不到实物,心中肯定会猜测,这些物事只不过是古人臆想,当不得真。再加上世人敝帚自珍,或许再过百年,我等辛辛苦苦造出来的火枪、火炮、战船,亦成了绝响。日后子孙,又拿甚么去抵挡敌人刀锋,传承华夏文明?”

唐勋声音都有些颤抖了:“陛下是想将大顺科技,集于一典?”

陆承启点了点头,叹声说道:“朕时常在想,倘若大顺的技术,留下文字,图谱,那后人即便再困顿,亦能有重新奋作之日。”

着书立言,那可是千古文人梦想,古往今来,莫不是如此,君不见后世什么名人之类的,找枪手写了几篇狗屁文章,就堂而皇之的出书立传,附庸风雅,相对,还是古代的知识分子,脸皮不够厚,很有自知之明,最多是在心里想想,不敢付诸实施,免得沦为笑柄。

苏颂到底沉稳,勉强按捺心动的感觉,犹豫说道:“陛下,恕臣直言,这样做,怕有不妥。”

陆承启皱眉道:“能有何不妥?”

苏颂叹声道:“世间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兵法,乃至土木工程、营造式法,何止千万?若编于一本书籍之中,实为强人所难。”

陆承启笑道:“名为一本书,其实可按名目分为多册,一册又能分为数十册。如此算下来,其实乃是数百本,数千本书。朕思来想去,既然欧罗巴有‘文艺复兴’,中原岂能没有?著书编典,朕意已决。且诸卿皆为大顺肱骨之臣,朕欲将此重任,交托尔等,不知你们意下如何?”(未完待续。)

第七百二十二章:不仅有字,还要有图

唐勋、沈括和苏颂各望一眼,皆心中狂震,脸上掠过一抹红潮。沈括先是看看唐勋,又看看苏颂,然后有几分激动说道:“敢问陛下,那此书的署名……”

陆承启笑道:“谁编辑的,自然就留下谁的名字。这套书籍,内容繁浩,非一人之力能完成。朕估计,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须有人指点,你们方能编修得完。便是如此,朕估计也得花二十余年……”

这不是陆承启乱说的,他是有依据的。被誉为东方百科全书的《永乐大典》,历时三十年,才堪堪完成,后来抄录一遍,也要花费六年时间。幸亏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不然的话,这么多字得花费多少年的时间啊!

陆承启见他们跃跃欲试,调侃道:“一旦成书,你们便算是名流千古了。朕也绝不敝帚自珍,刊印成书后,卖与天下。如果,哪个巧匠,愿意献出自己的独门绝技,那么也可以于书上标出其姓名来,说不定几百年后,随着此典的流传,被人供奉为祖师爷呢。”陆承启不是说笑的,先秦时公输班就是很好的例子,技艺名满天下,后世匠师,不管手艺是不是一脉相承得来,都视之为开山鼻祖,如果那些匠人学徒,是在书本传承手艺的,就好比文人书生在书里汲取知识,将孔子、孟子等人奉为先贤的道理差不多,也会将三个佐丞奉为恩师之流,要是再过千百年,其他手艺传承断了,就剩下这本图谱传下,那么称之为祖师爷,也不是没有可能。

苏颂沉吟了一番,疑惑地问道:“敢问陛下,这镔铁之术,也要一并记录在册,刊印成书,行销天下吗?”

陆承启摇了摇头,说道:“那怎么行,这可是大顺克敌制胜的法宝,不仅是这炼钢术,甚至铅活字印刷、医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等等,咱们都要‘敝帚自珍’,严禁技术流出。这套书籍,要分成宫内版和民间版。民间版,就是编着个简单点的,舟船制造流程,兵械打造技术,宅第建筑,天文,地志,阴阳,医卜……等等的基本方法,等等,抽取其中具有代表性,又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技艺,汇成了图谱,印刷几百上千本,分发给作坊里的匠人学徒,让他们学习研究。然后还刊印成书,让诸国皆习中原之术。至于宫廷版,则修撰我大顺最高科技,包括炼钢术、造船术、火药、指南针、铅活字印刷术、造纸术等等,一共止刊印三套,严禁任何人手抄,分别置于朕之御书房、皇家大学藏书阁以及军器监,唯有朕的旨意,皇家大学副校长的批文、军器监监正的批文,方能借阅。还要遣人专职管理,以免蛀虫、潮湿……”

陆承启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堆,唐勋等总算听明白一件事,原来这小皇帝也不是这么大方的,想尽办法“敝帚自珍”。也是,大顺的优势就在科技上面,要是辽国也有火器,那大顺干脆投降算了,根本不用打。陆承启要把这套书籍分成两个版本,严禁宫廷版外流,也是一件好事。唐勋他们这两年来虽然忙着“发明”各种东西,但也是有所听闻的,监察司那边,不知道暗中处决了多少敌国探子。

想想看,监察司遍布天下,敌国探子都能潜入大顺。要是这套书籍刊印出来,估计不到十日,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的桌案上已经呈着了。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分成民间版和宫廷版,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而且老成的苏颂还想到一个可能性,小皇帝编修这套书籍是一个阳谋。要知道,汉人的技术很花哨的,耗费又极大。原本辽国、高丽出产就不丰了,要是跟进的话,不出几年,国力就被拖累下来。特别是营造宫殿,更是可能掏空辽国国库,让辽国百姓陷入水深火热。到那时,辽国上下肯定矛盾重重,只要大顺在暗中发力,就能搅动辽国局势。再坐山观虎斗,两败俱伤之后,辽国大片土地,就要落入大顺手中了。

苏颂这不是瞎猜,而是有依据的。大顺除了太祖、文宗……哦不,是圣宗皇帝,还有谁魄力如此大,在大顺一穷二白的时候,都敢向辽国亮剑?唯有洪祥帝陆承启。所以世人说其是中兴之主,肖其先祖,也是有所依据的。

苏颂敢保证,陆承启心中肯定也有这个计划。或许唐勋、沈括也看出来了,就是不说而已,那他又何必多嘴?

正思量间,沈括开口说道:“陛下适才说还要有图谱,这铅活字又如何印刷图谱?”

陆承启白了他一眼:“图谱那页,不能用木雕版印刷吗?”

“陛下捷思,是臣愚钝了……”沈括恍然大悟,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道。

陆承启隐隐觉得,这是在给他拍马屁。但沈括这个大科学家的马屁,陆承启也不是不受用,和颜悦色地说道:“沈卿啊,不是朕说的,做事要动脑,做人才要诚恳。很多东西,动动脑子就能作到了。”

沈括说道:“陛下说得极是,臣受教了……”

唐勋又想到一件事:“陛下将此事交与我们,那皇家大学、军器监怎生是好?”

陆承启笑道:“皇家大学、军器监已然可以自行运转无碍,又何必你们时时监督?这百科全书,将天下园林建筑、陶瓷舟船、丝绸锦绢、丹青笔墨,造纸印刷,耕田播种,镏金镀银……这些工艺全部汇集起来,编着成书,耗费时日之多,超乎想象,唐卿焉有空闲时间,去理会这等世俗之事?”

唐勋默然,良久方才说道:“陛下所言,臣深以为然……”

苏颂又问道:“既然此事已定,陛下要将此书定甚么名字?”

陆承启立即说道:“就叫《洪祥大典》,你们怎么看?”

“好名字!”三人都奉承起来,陆承启心知肚明,这是拾人牙慧,只是他们不知道后世还有一个《永乐大典》和《四裤全输》,哦不,是《四库全书》罢了。

“此事言之尚早,不过三位卿家可以回去着手准备了,待廷议一过,立即着手编撰。一万年太久,朕只争朝夕啊!”陆承启不无感慨地说道,因为他知道,距离蒙古人崛起,时日不多了。汉人要是挺得过这关,就可以迈入一个新的阶段,把西方国家抛得远远的;要是迈不过,不过又是另一个汉人屈辱时罢了,而且是经历三个屈辱的阶段:元朝、清朝、清末……

“我决不让历史重演!”

挥退了三人后,陆承启握紧了拳头,拳面上的青筋猛涨了起来。(未完待续。)

第七百二十三章:吕梁山上

“呸,这日子过得,都淡出鸟来了!”

吕梁山上,一个三五大粗的汉子,恨恨地说道。心中气不过,操起身旁的一根水火棍,舞将起来。只见棍风呼呼,重影叠叠,飞沙走石,好不厉害。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少顷,这大汉发泄了一通闷气后,才收了棍势,呼出一口浊气。

“好!”

身后传来一声喝彩,那大汉回头一看,皱眉道:“方腊,你不去找王昰,来这作甚?”

“王虎大哥,小弟醉心武学,见猎心喜,忍不住多看了几眼,王虎大哥不怪罪吧?”说话这人,名叫方腊,歙州人。这人世代家传的漆园主,守着漆树就能衣食无忧。但方腊自小喜好武学,也有勃勃雄心,竟在十六岁那年受了歙州弥勒教的蛊惑,入了教。现时方腊,年仅十七,却也能使一柄单刀,挥舞得水泄不入,人鬼难近。

这大汉,则是大顺朝廷通缉要犯,“晋阳凶虎”王虎。先前他受了蛊惑,也存了夺王家基业的心思,以养子身份,率领王家私兵,妄图抵抗朝廷大军。殊不料禁军一到,他却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徒惹笑柄。后来惧怕朝廷秋后算账,便与野心勃勃的王昰,一同遁入吕梁山中,改头换面,避过了朝廷的海捕文书。他们不甘心失败,憋了劲要和朝廷过不去,便都入了摩尼教,用些“邪术”,蛊惑了不少愚夫愚妇,竟拉起一支不俗的队伍来。只是现在大顺承平日久,百姓安居乐业,供养神佛还可以,要是起来造反,却是困难。

王虎先前过惯奢靡的生活了,如今在吕梁山上,仅靠信众的“香火钱”,过得极为清淡,也怪不得他心中怨气这么多。武人不吃肉,哪里来营养保持气力?幸亏方腊带着一干弥勒教的信众,给摩尼教捐了不少香火钱,才算改善了一下生活。

其实摩尼教和弥勒教,都是源出一个教派,为大食国传入的拜火教,又被意译为“明教”,教义被简明地归纳为“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八个字。教众中有农民、秀才、吏员、兵卒、绿林好汉、江洋大盗、武林俊彦等。教徒白衣乌帽,秘密结社,共同尊奉明使为教内尊神。当时因为处于秘密结社状态,为了避人耳目,免遭官府的查禁,于是教名也有了多种别称,除江浙、晋阳等地称摩尼教、福建称明教外,淮南称“二桧子”,江东称“四果”,江西称“金刚禅”,福建又称“揭谛斋”、末尼教、明尊教等。

这明教尊张角为教祖,敬摩尼(或译作“牟尼”)为光明之神,并崇拜日月。教徒服色尚白,提倡素食、戒酒、裸葬;讲究团结互助,称为一家,认为世上光明力量终必战胜黑暗力量。

摩尼教在初入华时其实并不顺利,他们设法假托佛教之名传道。前朝时,吐火罗国王曾献一慕阇于中国,获皇室接待。不过,该教并未在中华设寺院,甚至前朝皇帝看到了摩尼教的危害,不久以摩尼教“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为由,下令中国人严禁参与。

摩尼教传入中原的同时,亦于之后不久地传入回纥,更被后者定为国教。后前朝起义不断,因回纥自恃助中原平乱有功,摩尼教徒藉回纥的支持,得以在中原传教。前朝皇帝敕准回纥摩尼教徒在长安建摩尼寺──大云光明寺。其后,又应回纥之请,于荆州、洪州、越州等州建寺。后再于河南、太原建摩尼寺二所,并派专员保护。自此以后,摩尼教寺满布中国境内。摩尼教教士随******教使者来华,他们得到前朝皇帝礼遇,在中国迅速传播。

后来,回纥被黠戛斯击败,国势衰落,前朝对回纥和摩尼教的态度立即改变。回纥国势衰落,前朝皇室突改前态,下令禁江淮诸镇的摩尼寺。会昌法难时,摩尼教亦难逃其劫,史载:“会昌三年四月中旬,敕天下杀摩尼师,剃发令着袈裟,作沙门形而杀之。”此难中,朝廷下令没收摩尼教资产与书像等物,由于一些摩尼教信徒没有反抗,致令长安摩尼死者达七十二人。

摩尼教先于祆教、景教被禁,而史书的记载亦较详细,可见该教在前期时声势颇大。当时,摩尼教流行的地区以西北、华北地区为主,在闽浙沿海地区,因与波斯等国有海路交往,摩尼教也有一定势力。经会昌一劫,摩尼教再不能在社会公开传教,转而在民间秘密流传,并渐与其他宗教结合,经久不衰。自此,明教与下层的斗争结合起来,成为造反朝廷的主力。往往每次农民动乱,都可以找到明教从中挑拨的蛛丝马迹。

至于野心勃勃的王昰肯接见方腊,那是因为他现在困顿至极。晋阳城百姓虽然容易糊弄,但也是穷苦之家,没有多少钱粮。要想成事,则必须要联系“盟友”才行。歙州一带,弥勒教教众甚多,王昰动了心思,才“诚恳意切”地接纳方腊,“共商大事”。

王虎得了王昰的授意,也不敢随意得罪方腊,而是皱了皱眉说道:“你这小子,也懂武技?”

“略懂一二!”方腊年岁虽小,但心眼不少,也明白王昰的刻意逢迎,是不安好心的。他虽是歙州弥勒教的代表,可因为太小了,并不受到重视,王昰更是一心要占他们的便宜。方腊心中愤懑,想要证明一下自己。恰好见到王虎在舞枪弄棒,立时拟定了一个主意。

王虎外表粗犷,但也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货色。只是方腊的外表太有欺骗性了,心中有些不屑:“算了,还是让别个兄弟来吧,我不愿弄伤了方小哥……”

方腊“诚恳”地说道:“我是真心向王虎大哥求教,望王虎大哥莫要推却。”

说罢,他“倏地”伸出一脚,恰好踢中武器架上的一柄单刀的护锷。只见那柄刀在空中翻舞了几十圈后,方腊猛地一蹿,在寒光之中,正正握住了刀柄。这一手看似简单,却要眼力、身体协调性一致,才能艺高人胆大地耍出花样来。王虎一见,心中颇为惊讶:“方小哥深藏不露啊!”(未完待续。)

第七百二十四章:你来我往

方腊皮笑肉不笑地说道:“还望王虎大哥赐教!”

王虎正愁没人泄愤,但他还是有点顾虑,说白了他就是依附王昰才能活下去的,这万一把方腊打坏了,搅和了王昰的正事,那他的罪过就大发了。想到这,他摆了摆手,说道:“我不和你打!”

方腊皱了皱眉,正待说什么的时候,王昰的声音自后面响起来了:“啊,方小哥,是王虎得罪你了吗,怎么刀兵相见啊?王虎,还不向人家方小哥陪个不是?”

王昰怕方腊出点什么事,把这个大金主给弄跑了,连忙喝令王虎对方腊赔不是。王虎眉头一皱,虽然他现在落魄了,可先前也是风光无二的王家养子,镇守“一方”的人物。这王昰不过是个不第秀才,凭什么对他这么呼来喝去?要是平日里就算了,他为了吃饭,不与王昰一般计较。现在外面风声小了,再改头换面,做个武师、镖头什么的,也能混口饭吃。他早已萌生去意,哪里听得了先前落魄之人对自己言语上的不敬?立时横目瞟向了王昰,王昰没料到王虎根本不为所动,脸色也阴沉下来了。

方腊笑道:“王大哥,我不过是见王虎大哥棍法精深,想向他求教罢了,谁想王虎大哥不肯赐教……”

王昰顺着台阶下来了:“原来如此,我怪错王虎了。方小哥啊,这刀枪无眼,伤了谁都不好,咱们还是坐下来,喝杯茶谈正事吧?”

方腊摇了摇头,说道:“我本武痴,王虎大哥不赐教,我也无心谈事了……”

王昰听了这话,说声稍待,便走到王虎身旁,低声说道:“王虎啊,你我能否成事,就看这次了。方腊在歙州,是极有威势的,要是得到他们相助,便算是成了一半。再不济,我们也能在后面摇旗呐喊,败了也能安然无恙。如此好事,要确保万无一失!你等会与他交手,许败不许胜,懂了吗?”

王虎哪里是这么好骗的,冷笑一声,没有说话。王昰大感头疼,不得已许下承诺:“事成之后,你我荣华富贵,享受不尽。到时候,我为王,你为诸侯,岂不快哉?”

“我的棍下,可没有什么情面可讲。行了,我知道了,你不用多说。”王虎轻轻把王昰孱弱的身子一推,王昰趔趔趄趄地差点没跌倒,心中咒骂一声:“这厮真是胆肥了!”

只见王虎一舞水火棍,晃出几道棍影后,蓦地停住,遥指方腊,淡淡地说道:“方小哥,冒犯了!”

方腊眼中精光一闪,自他习武有成后,还未曾与人真正动过手。那些家丁,也不过是草包饭桶,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又怕他受伤,一个个都学会了演戏,还没有打到他们,他们就自己倒在地上了。这样的场面,精明的方腊哪里不知道,是在敷衍他?什么武功盖世,都是屁话,哪里能当真?后来入了弥勒教,也差不多是这个模样,让方腊好生无趣,今日乍见高手,他见猎心喜,所以才出口讨教。

王虎心中有气,也不客气,竟拿出真本事来。架势摆定,真是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方腊眼力不错,见王虎如此,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