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到天已放亮,陈荀最先醒来。他是风水大师,知道黄昏、日出之时,望气是最为准确的。只见那山后,斜斜升起一道五彩金辉,东面天际间,出现鱼肚白色,云层下抹上一层淡红色彩,逐渐与天空分清界线,忽而淡红的云朵,漫天飞舞,忽而向东,忽而向西……

再过片刻时分,黄员外和家丁也醒了过来,在野外,不可能都睡得很死的。而那绯红的云层与昏暗的苍穹混成一片,猛然间,云际间又射出一道炫目的金光,宛若一条金龙起舞,一会儿又吐出另一条,二条,三条……

一瞬间幻成金龙满天,绚丽夺目,这时,天际间仿佛飘下一阵清雅的神乐,一团火红的球猛然跃出东山,迎着朝霞,迎着天风,满面含笑,顿使人间洒满了初升太阳的欢笑……此等奇景,真把陈荀、黄员外等人看得痴了!陈荀叹道:“我曾登泰山观日出东海,不想在粤地五岭之上,亦有此种奇景!可知这粤地,当真是藏龙伏虎,他日前程无可限量!”

众人感慨良多,直到日头当空,他们才回过神来。陈荀叹道:“堪舆家相地,何以名叫风水?盖看地首金龙,龙即山脉之气,气之来导以水,气之限上以水,葬者乘生气也,无风则气聚,有风则气散,因此阴宅地理首重视水藏风,故称风水。水固有吉凶之分,风则更为阴宅之大忌,纵有真龙的穴,一经风吹,轻则招损,重则龙穴顿化为弃地,尤注意西北风属金,锋利无比,坐南朝北更需立凉坐暖,坐东朝西亦需注意西北风,宜选石砂为屏盖为佳。所以相地不能偏重形势而忽略理气,由是知古时堪舆大家,将揭风水两字为标题,盖有深浅又存于其间,然而龙、穴、砂,水、白,并称阴宅最大关键。看这粤地,发祖少微贵结轴,分金天厩属珠玑。紫微太乙双环抱,天马贵人两护依。英州实乃贵地,只是气数未到,未曾催官显贵罢了。”

黄员外恭恭敬敬地求教道:“那大师可有办法?”

陈荀叹息一声,说道:“若不显露两手,你怕是都相信我。罢了,相识是缘,我也出手帮英州调理一番风水罢。只是催发效力不显,要日后有风水大师肯再出手,必定能催官显贵。”

黄员外连声道谢,其实他也在打自己的小九九。英州的风水好了,他也就跟着受用。到时候再厚着脸皮让陈荀出手,帮他调理一下阳宅的风水,那么黄家下一代做官就可以期待了。

这时候的人都相信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的论调,所以黄员外笃信风水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风水也不是万能的,要是不努力,再好的风水一样会败,不然怎么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呢?因为水会改变河道,黄河就是最好的例子。(未完待续。)

第七百三十九章:神仙中人(上)

黄员外得到了陈荀许诺的“好处”之后,办事效率更高了,刚刚回到英州城,便召集了家丁、乡民,一同上山采石。

虽然不知道陈荀为何要采这些奇形怪状,又无人问津的怪石,但朝廷要的东西,自然是有它的好处的,黄员外也不敢多问。有了陈荀亲手采集的样板石头,一个乡民说道:“这类石头,在英山上有大把……”

陈荀一愣,他也只是见过英州的石头,却不知道产地在哪。现在知道了英山上有类似的,去看看也没什么吃亏的。但他显然低估了英山上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产量,山上、山沟、水中均有,怪不得乡民说英山上的怪石众多。

特别是英州的含光、真阳两县的英石颜色有微青、灰黑、绿和白色几种,端的奇特异常。此外,英东的青塘、白沙、大镇等镇,英中的沙口、云岭、波罗、九龙、明迳、岩背、西牛等镇均出产英石。这些英石,有淡青、灰黑、浅绿、黝黑、白色等数种,以黑者为贵。英石正背面明显,正面多洼孔、石眼,玲珑宛转,精巧多姿,而背面较平滑。英石质坚而脆,叩之有共鸣声,黄员外曾问陈荀,这英石有什么讲究。陈荀也不隐瞒:“英石大者可置园圃,小者可置几案,亦可点盆,亦可掇小景。但在风水师眼中,其为不可多得的风水石……”

黄员外不解地问道:“这风水石不是泰山石吗?怎么这些英石也是了?”

陈荀赞许地看了黄员外几眼,解释道:“非也,泰山石只是风水石其中一类罢了,在风水师眼中,只要是质地坚硬之石,皆可为风水石。而风水石中,以玉石为上。至于英石,其质地坚硬,又属金,只要暗合宅主五行,以此布下风水局,当可事半功倍,气运加于一身。至于泰山石,其气场稳如泰山,可镇一宅,亦是不可多得。”

黄员外恍然大悟,原来这风水石还有这么多讲究。“这般说来,这英石也是不过是用以观赏,园林用石罢了。”黄员外有点失望,要是这英石市场广阔的话,他还想着包下这个英山,专门出售英石,怕也是能富甲一方。

陈荀不答话,而是随手挑起了一块英石,说道:“这英石也分阳石、阴石。阳石裸露在外,质地坚硬,色泽青苍,形体瘦削,表面多折皱,扣之声脆,分为直纹石、横纹石、大花石、小花石、叠石和雨点石,是瘦和皱的典型,宜作成假山与盆景,镇阳宅为宜。至于阴石深埋地下,质地松润,色泽青黛,有的间有白纹,形体漏透,造型雄奇,扣之声微,是漏和透的典型,宜独立成景,或放置阴宅之中。这几日来,我遍观英州城之风水,心中有了些计较。”

黄员外大喜过望:“不知大师准备如何布置风水局?”

陈荀却把注意力一直放在挑着英石的乡民身上,口中说道:“不急不急,待我再计较计较……”

黄员外不敢催促,只能陪着陈荀挑石头。说来也是怪事,陈荀都不用出手,便能断定这些英石是阳石还是阴石,丝毫不爽,端的是神仙手段,让黄员外惊叹不已。挑石的乡民也把陈荀奉为神仙中人,怎么看一眼就能断定这是裸露在外的石头,还是深埋在地的石头呢?

黄员外悄声请教陈荀,想知道其中奥秘。陈荀神秘一笑,说道:“此事说穿了不值一提,但确实是风水师之手段,谓之‘望气术’。楚汉争霸时,西楚霸王项羽麾下谋士范增亚父,怀疑汉高祖乃是帝王之资,便使人望其气,后谓霸王曰:‘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宜及早除之’。《左传》哀公六年,亦曾有记载天上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史记》载,有精通望气术者说秦始皇:‘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其后秦始皇东游,以厌之。《史记·孝武本纪》还载:‘入海求蓬莱者,言蓬莱不远,而不能至者,殆不见其气。上乃遣望气佐候其气云’。气色光明则发兴,气色暗淡则败落。气呈红色则巨富,气呈黑色则有祸,气呈紫色则大贵。今我使望气术,不过一眼,便能断定英石为阳或阴。”

黄员外明白了,原来陈荀用的是风水师的手段。但他却不知道,这望气术可不是这么好练的,除了高明的风水大师可以望见穴气外,那些自诩能望气的,都是江湖骗子、神棍一类。

一个风水先生,判断阴阳宅吉凶,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晨昏日出日落之时,观察宅舍顶上岚态状况。缠绵于绿水青山的山巅峰腹之间的气,必是生气旺气,此种地方一般可以立穴建造。而寸草不毛之地的大气升腾,则为凶气死气,此种地方当然诸事不宜,除非存心谋害他人全家。

善于“望气”之人,必有气功做基础,练功时瞄准目标的远处,半阖双目入静,似看而非看,目注而达心,久而久之,自然可以看到一种冉冉升腾,薄轻飘渺的岚雾,这就是大自然的环境之气和阴阳宅内气相沟通的气,也称之为晕。初修习“望气术”,最好选择水泽之地,因这种地方水汽充足,岚气变化比较明显易望。春天是修炼望气功法的最佳时期,因春天三阳开泰,阳气上升,晚上子时,明月当空之际,可以很清楚的看见大地升腾之气。

习“望气术”,要坚持不懈,练习多年,才能“感同身受”,只一眼便能断吉凶。风水师是靠眼力吃饭的,练习“望气术”能锻炼眼力,但也耗时费力。所以这时的风水师,一般学成要十余年才能出师,要是没有师父领你进门,恐怕你一辈子在门槛外徘徊,都不得登堂入室。

望气术不单单指“望”,有经验的风水先生还常常配合以“闻”,阴阳宅不论新老年代,由于其山峦、砂水其内、外部结构和主人的阴阳五行命造等多种原因,自然而然形成了独有的场气,除了用肉眼可视之外,也可以闻到这种场气的各种不同气味。

望气时,只需静坐所要看的阳宅主厅或者阴宅之前,双眼微闭,嘴巴紧闭,呼吸放慢,鼻吸鼻呼,排除各种人为的气味干扰,几分钟即可以闻到属于宅子的气味。凡属清香扑鼻,使人心旷神怡,有令人精神大振之感,或眼前呈金黄色、紫红色者,为大吉之宅,必主富贵发达、兴旺久远;凡气味清新而香淡,眼前涌现淡黄色者,为吉宅,必主平安久居,丁财兴旺;若气味带咸、涩、酸,使人有坐立不安者,必主此宅有人长病久卧,丁损财破,久居不迁,人丁冷退败绝;凡气味带腐臭难闻,如闻死鸡烂蛇之恶味,令人有呕吐之感,眼前又出现一片黑色者,必主其宅有绝症不治之人,或死伤牢狱之灾近在咫尺。

当然,像陈荀这样常年累月修习“望气术”的,只要凭着双眼就能断祸福吉凶了。

风水之术,神奇至此!(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章:神仙中人(下)

知道了陈荀是有“真才实学”的,黄员外心就放下了一半。至于另一半还是悬着的,他还想让陈荀帮自己家宅看看风水呢!要是能顺带把阴宅也点了,那就真的是富贵三代了。

黄员外也知道富不过三代的俗语,但至于怎么来的,他却不怎么清楚。其实人们常说,祖坟冒青烟,表示一个人的运道好到了极点。坟山风水一增运,神仙也挡不住。但往往这运道是有期限的,因为龙脉在风水师眼中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时时都在变化,要不怎么说三年寻龙,十年点穴?点到穴了,风光大葬好先人骸骨,才算是定了龙脉。但龙脉再定,也最多能发百年,百年不恰好就是三代?

于是乎,一连十余日,黄员外都鞍前马后,跟着陈荀到处转。

陈荀则借着办差事的空隙,仔仔细细地把英州城的风水梳理了一遍,发现确实有点问题,但还是在可以人力调理的范畴之内。只是要彻底转凶为吉,还是需要大气力的,彻底改造风水不可。要知道这时候的风水师地位很高,特别是一些著名大风水师,地位堪比地方的官员,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往往能够影响一方百姓。

比如说某个大风水师经过一个村庄、城镇,觉得那里的风水不好,随便的提点了几句,那个村庄、城镇的百姓,肯定自发的组织起来,齐心协力按照那个大风水师的指点,热火朝天的改造村庄、城镇的风水形态……

只要那个大风水师的实力受到大家的认同,那么不管是一村风水,还是一镇风水,甚至一城的风水,当地的百姓都热衷于胁从改造。不仅是地方百姓,连帝王将相也是这样。帝京国都、宫廷皇陵、王府官衙,无一不是在风水师的参与下才建设起来的。

可是在后世,风水师的地位一落千丈,不要说城市、城镇风水了,就是小小的村落风水,也没人请风水堪舆指点了。再厉害高明的风水师,也无非是负责某个大商场、大楼盘、大广场的立基朝向工作罢了,至于改造城市,那有城市规划设计所,关风水师什么事?

风水轮流转啊,真是风水轮流转。

陈荀可没有本事推算千年,就是调理好眼下这英州城,都算他本事高明了。而他还要在不大动干戈的前提下,调理英州城的风水,确实有些难为他了。就好像一个学生文章写得很好,你却限定了写作范围,这难免考究功力。

陈荀每日“游山玩水”,看似清闲无比,黄员外又不好意思催促,说不定人家大师在勘定风水,你要是打乱了他的思路,他不出手相助了,这跟谁说理去?黄员外这半个月来,就好似伺候祖宗一样,好吃好喝供养着。陈荀却不怎么在意,只是“一如既往”地挑石头,逛英州城,晚上则在房间里鼓搞他的事情,弄得神秘兮兮的。

眼看着英石已经挑好,陈荀却还是不动声色,黄员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昏头转向,却又不敢挑明,憋得十分辛苦。

黄员外也注意到了,陈荀挑的石头,并非一味是阳石,还有一些阴石。汉人都知道阴阳调和的问题,估计这些阴石,是要埋入地底,用来做根基的。至于阳石,才是真正布置风水局的关键。可石头挑好了,陈荀也让皇庄给了工钱,乡民们都散去了,都要启程返京了,陈荀还是只字不提英州城一事。

这一日,陈荀昨晚钦差,已经逗留在英州城整整二十日了,也到了返京之期。黄员外不死心,跟在州牧身后,送别陈荀。期望陈荀能记起他应承的事情,出手帮英州调理一下风水。这件事,州牧肯定是不上心的,毕竟他又不是英州人士,不过在这做几年官,又不知道调到哪里去了。唯有黄员外很是上心,这不仅关乎英州的人丁和财气,还涉及到他自家的风水。毕竟一城的气运,他也居在其中的。

陈荀和州牧寒暄几句后,准备乘上马车就走了。黄员外一狠心一跺脚,叫住了陈荀:“钦差,请留步,能否借一步说话?”

陈荀一愣,旋即明白了过来,招呼他到身前,附耳对他说道:“你家阳宅,我已然出手调理了,日后修葺,最好不用乱动格局。”

黄员外有点不信,但转念想了想,陈荀确实有几个晚上,在他家后院、前院和主宅中鼓弄了好久,难道就是那时候布下的风水局?黄员外大喜过望,正待感谢的时候,却听到陈荀继续说道:“黄员外也不用高兴得这般早,你家宅院中的风水局,并非一时一刻能生效,还需配合英州风水大局才能成。只要英州风水大格局一成,则汝家必出大富大贵之人。”

黄员外神奇古怪,他没料到陈荀居然会留下这一手。

陈荀不理他,自顾自地说道:“我在英州仅能逗留二十日,岂能一出手就调理好全城风水?便是郭璞祖师复生,我尊师到来,亦无此等本事。我思量多日,勘定英州风水,才略有心得。奈何时日尚短,不甚全面,实乃惭愧。我将风水格局布于纸上,已然留在卧室之中,黄员外回去一看便知。至于黄员外请哪位大师来做此事,我就不多加干涉了。时日不早,我还要赶路,告辞了!”

陈荀离去后,黄员外还愣在原地,苦笑不已。他原本以为陈荀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却不料人家早就做好了准备,连后手都留下了。只是他不想想,能耐大的风水师,都被朝廷征辟去了,民间大多是一些徒有虚名之人,焉能有本事布下风水大阵?

他浑浑噩噩回到家中,第一时间便去看了陈荀先前住的卧室,确实发现一张图谱在上面,简易地画了画英州城的山水,还多了好多个“不存在”的建筑。至于里面有什么玄奥之处,黄员外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看不出来。

也是,风水大师留下的东西,岂是谁都能看出什么端倪的?

这张图谱上还有一首诗,黄员外不由地轻声念了出来:“发祖少微贵洁轴,分金天厩属珠玑。紫微太乙双环抱,天马贵人两护依。福地原来葬福人,若非积善莫相系。山川神祗常看守,不易轻易现其形。”他记得,这是陈荀在大庾山山脚下念的那首诗,至于里面有什么玄机,他就不知道了。

“唉,留下一个哑谜,白高兴一场了……”

过了不久,黄员外就把此事忘了。直到几十年过后,他的儿子当家时,遇到了一个自朝廷归隐的风水大师,才破解了谜题,英州的英石,一跃成为了与灵璧石、太湖石、昆石齐名的四大园林名石之一,而英州也从此人才辈出,文人武将层出不穷,陈荀风水大师的名头,也就此传了下来,被誉为神仙中人……(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一章:没有不透风的墙

春分后的长安城,一如既往地显露出浓浓的生机。街头巷尾的热闹,在长安是随处可见的。

春雨淅沥沥地下着,刚刚种下的作物,有了春雨的滋润,也都抽出了新芽。

这一切,都显得极为美好。

但在皇宫里的陆承启,却并不这么认为。自从经历了作秀一样的亲耕后,他便把重心,全都转移到了前不久才发生的明教事件当中。陆承启原本以为,在这个时空中,并不会有什么明教,但明显他猜错了,有些事情不是他以为没有就不存在了,就好像风水一样。而明教自前朝传入中原,自然会生根发芽。虽然被统治者不喜,但它在民间还是有生存的土壤的。毕竟乡间愚夫愚妇还是不少,听信明教那一套的大有人在。

为了调查此事,监察司派出真正的精英,潜入了山东东路以及淮南东路,暗中调查明教和那个什么方十三。只要摸清了他们活动的轨迹,就能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只是这些明教教徒如同地下老鼠一样,太会躲藏了。监察司最精锐的监察士调查了十几日,竟一无所获。每每监察司司长许景淳进宫,都要被他骂得狗血淋头。许景淳也无力反驳,这确实是他的疏忽,这些邪教教徒竟然在朝廷的眼皮底下活动,他这个情报头子却一无所知。莫说小皇帝脸上无光,就是他的脸面都有点挂不住。

许景淳发了狠,要不是考虑到大局,小皇帝还要拿他做出气筒,他都想亲自去淮南东路了。便是如此,他已经通过飞鸽传书,密令大顺境内的监察司,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彻底摸清明教的底细。

一个单纯靠愚民来笼络教徒的邪教,又怎么抵挡得住国家机器?只要认真起来,配合报纸引导舆论,莫说在州府大县之中明教再无生存土壤,便是在偏远的乡村,也不一定能站得住脚跟。

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断了明教的根基,不可谓不狠辣。陆承启就是这般,你若是以为他心慈手软,那就大错特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爷爷传下来的教训。陆承启作为当今的最高统治者,怎么会掉以轻心?其实这也是中国人的特性,攘外必先安内嘛!不然的话,就会和商纣王、杨广一样了。商纣王征东夷,给了周文王机会;杨广三征高丽,给了十八路反王、三十六路烟尘机会。没有解决这个隐患,就贸然倾全国之兵攻打辽国或者交趾,岂不是挖个坑给自己跳?

陆承启的忧心可以理解,眼见大顺发展蒸蒸日上,江南一事已经稳步发展,一旦江南容纳不了这么大的市场,向外扩张几乎成了定局。这不是陆承启能决定的,是发展进程决定的。就好比一个池子里的水满了,一定会溢出来那样。要是陆承启强自压制住市场的扩张,那以汉人的尿性,肯定自己人开始内斗。这是陆承启最不愿意看到的,也不会让它这么发展的。

攘外必先安内,这没什么好说的,是陆承启既定的目标。而这个重任,就落到许景淳的身上了。

这一日,春雨仍在飘洒着,一只淋得湿漉漉的鸽子,自远处飞到了长安城监察司所在的院子里。许景淳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个消息,命人取下装在紧闭竹筒中那密封好的蜡丸,才让鸽子回笼,自有专人照顾这信鸽。

进入书房,许景淳便捏碎了蜡丸,取出了一张薄如蝉翼的纸张。

“这……”

许景淳不看还好,一看吓得魂不附体,连忙下令道:“快,备马,本官要去皇宫面圣!”

他的手下前来马后,便见他一骑绝尘而去。隐在一旁看的乐荃,嘴上喃喃地说道:“到底是甚么事,他这般紧张?”

他虽然是许景淳的副手,但很多事情都是许景淳一手操办的,他连知情权都没有。怪不得乐荃心有不忿,但规矩就是规矩,不遵守不行啊!

却说许景淳赶到了皇宫,陆承启还在批阅奏折,听到许景淳求见,陆承启先是一愣,随即心道:“难道这个家伙知道我想骂人,他便自己送上门来了?”

让高镐去宣许景淳觐见,陆承启却不动声色,仍然自顾自地批阅着奏折。“臣许景淳,参见陛下!”

“许卿啊,你是皮痒了,又想朕骂你了是吧?”陆承启头也不抬,调侃他说道。

许景淳正色道:“陛下斥责,是爱护臣下,臣感激不尽。今日臣求见陛下,是淮南东路传来了消息,已经摸清那方十三的底细了。”

“哦?”

陆承启放下手中的奏折,手一摊开,说道:“暗报呢,朕要亲眼看看。”

许景淳不敢怠慢,连忙把那张小纸条递了上去。“这方十三,原名方腊,是歙州人,是睦州青溪县万年镇碣村保正方有常第十三子。这方有常乃是漆园园主,家财万贯。膝下儿女众多,方腊又是庶出,并不受方有常待见。方腊自小对武艺很有天赋,曾拜名师,学得一手刀法。两年前因生事误伤了人,至今逃窜在外。臣估计就是这时,他便入了明教。”

陆承启表面不动声色,其实内心早就惊涛骇浪。别人不知道这方腊到底有多厉害,陆承启可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的。宋江、方腊这两人,在正史上给北宋的打击是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