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兵败如山倒,安沛城的守军,自领军大将一死后,那些亡命之徒也丧命在禁军的火器、刀枪、箭弩下之后,士气已经消耗殆尽。随着禁军怒吼着:“缴械不杀!”,交趾守军很快便丢下了兵刃,放弃了抵抗。

此役,最为勇猛的,当属卢胖子了。他以一杆马槊,愣是将几百交趾守军挡在了城门前,连城门的边都挨着,想要关闭城门也是无从谈起。战到最后,卢胖子都记不清自己的马槊饮过多少交趾士卒的鲜血。当他威风凛凛地手持马槊,刺入一个交趾士卒的小腹后,再微微一抖,将人甩了出去,冷眼扫了一番前面的敌人,冷声说道:“还有谁?”

交趾士卒面面相觑。卢尘洹战神般地挡在城门处,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交趾士卒付出了几十人的性命,却近不得身,士气已然受到打击。

就在此时,城门外响起了禁军那震天般的喊杀声,伴随着喊杀声的禁军,鱼贯而入,几乎不费力气,便拿下了城门。再步步为营,以刀盾手做前排,巷战过去,不到半日,便彻底掌控了安沛城。

“将军,你没事罢?”

二十余亲兵,死伤了十多个。卢胖子虽然知道打仗是要死人的,但战事结束后却看不到熟悉的面孔,心中还是很堵。这些亲兵,大多都跟了他三四年时间,最老的都差不多跟了十年了。说死就死了,卢胖子坚硬的心下面,也淌下了英雄的泪。

“或许我不该压着他们,不然他们都当上都虞候,甚至是步军都头了……何至于现在还是一个小小十将?”

卢胖子自哀自怨,大顺的抚恤是根据官职来定的,都虞候和十将,差别也是很大。

“把他们都收敛了?”

卢胖子鼻子有点酸,但控制住了眼泪。

“都收敛了,架起了柴火……”

一旁的亲兵,眼眶都是红的。朝夕相处的同袍,一场战事后,就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饶是见惯了生死,这些亲兵还是不能自已。

“烧了之后,好好装起来,我们要带他们回中原!”卢胖子甩掉了仁慈的心肠,话锋一转:“那些降军,都处置好了?”

卢胖子话中的处置,其实就是缴械缴粮的意思。他们这几万人孤军深入,没有足够的粮草,怎么在交趾活下去?陆承启又下旨,不能加害交趾百姓,谁敢抗旨不尊?交趾百姓动不得,唯有在缴获上面动脑筋了。

“安南的刀枪,一砍就断。若不是许多弟兄的朴刀都卷了口,本将还不想要哩!也罢,将他们圈在一块,休息一番便撤走罢。安沛府不过是个开胃菜,接下来还有天长路、国威路、海东路、建昌路、快、黄江路、龙兴路、北江路、长安路、洪路、清化路、演州路要去。对了,对安南百姓的宣扬一定要做好,我们可是‘师出有名’的正义之师!”

休整了半日之后,禁军便离开了安沛府。

安沛府的降军里面,除了军官被处决了之外,其余士卒,大多都留全的性命。古代打仗其实靠的不是士卒的多寡,而是军官有没有指挥到位。一个主帅再厉害,也不过能统领几个将领;几个将领再厉害,也不过统领十几个裨将;十几个裨将下面,大概有几百个校尉之类的。把这些校尉、裨将、将领都宰了,这支军队就成了一盘散沙了。人数再多,战斗力也会被大幅度削弱,不足为患。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就是这个道理。一旦军官都死光了,这些交趾士卒,还能翻了天不成?

卢胖子很放心地离开了安沛府,向山罗府进发。

当李日尊接到安沛府被袭击的加急军情后,卢尘洹已经沿途拿下了苏里府、通然府,一连下了三城。

“贼子敢尔!!!”

李日尊狠狠地将军情捏成了一团纸,砸向了地下。

“陛下喜怒,陛下息怒!不过区区几万汉军,只要我交趾大军集结,当可一举将其合围……”下边的文武百官,纷纷劝道。确实,若大顺调来二十万大军,恐怕李日尊与之对敌的勇气都没,直接开城投降,愿为藩属国。

可大顺只来了区区五万人,李日尊要是发狠,用五个交趾士卒对上一个禁军,就可以彻底消灭这五万人。只可惜打仗并非下棋,能兑子的。禁军知道自己机动性强,岂能放弃自己的优势,和你在平原上决一死战?脑袋秀逗了才这么做!

李日尊发了火之后,也渐渐恢复了理智。他已经确定了,汉军确实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只是那汉军骑兵太过狡猾,往往大张旗鼓,却一碰即退,根本不与你纠缠。你要是追上去,往往讨不到好果子吃。来回合围了不下十次,没有一次成功的。现在交趾兵力空虚的后方,已经被汉军渗透了,若是汉军完成一个由北向南,再由南向北的大合围,那李朝的统治根基会轰然崩塌。李朝边远地方,大多还是酋长制度。说是朝廷封的州牧,其实就是一族酋长。万一这些酋长被汉军所蛊惑了,交趾岂不是叛军如云?

“好计谋啊,好计谋啊!”李日尊有些无奈,若是调集大军去围剿汉军步兵,则汉军骑军肯定拼死阻挠,最不济也会在后面袭扰。还有几十艘大战船不知开往了何处,李日尊心中非常担忧。

“不管了,先将那股汉军步卒截下再说!”李日尊没有发现,他的用词,从坑杀到截下,已经转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弯。这说明他的内心已经有些怕了,再这么打下去,交趾肯定会被拖垮的。(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三章:恐慌

李日尊态度的转变,很大的根源也是源于交趾百姓的恐慌。

哪怕防止传播汉军“入侵”的消息,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流言传播的速度,快得让人咂舌。

交趾民间已经把几万汉军,说成了几十万汉军。甚至越传越神,说汉军善使妖法,能几百步外取人性命,类似剑仙传说,千里外取敌首级。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屠尽满城百姓。甚至有些汉军,还生吃人肉……

如此总总传闻,异常骇人,几能止小儿夜啼。传闻也传到了李日尊的耳中,他向来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只是这么大的消息,民间不可能完全压制得住。虽然竭力派人出去辟谣,但收效甚微。

除却升龙城,一些城池已经出现了出逃城池的百姓了。这些百姓大多是拖家带口,逃到山中,逃到密林之内,以期躲过来袭的汉军。

这样的恐慌的情绪,也影响了城内的守军。每日都在担心汉军什么时候来,已经变得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了。

交趾士卒如此高度紧绷的神经,没有出现疯子,已经是奇迹了。

大顺,就好像飘在交趾头上的乌云,光打雷,却不下雨。

升龙城内,修葺完毕的龙德宫中。

“陛下,汉军真的欺人太甚,不若我们召集大军,将其一举拿下?这样被汉军逐步蚕食,交趾危矣!”

到底是李朝里面的文官,所得到的消息比普通百姓多了不知多少。李日尊也早就知道,大顺禁军所到之处,对百姓秋毫无犯,甚至喊出了“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的口号。但这只是对百姓而言的,被攻破的各地州城里,粮仓里堆积起来的官粮、军粮往往背劫掠一空。禁军自己带不了的,都分发给了当地百姓。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汉军没有攻破的州城百姓,都道汉军是魔鬼,要吃人;被攻破的州城百姓,都说汉军是万家生佛,甚至很多人主动提出做汉军的辅兵,只求一口饱饭吃。

交趾百姓,其实生活挺苦的。李朝常年征战,税赋征得太重,百姓根本没有活路。除了一些家中有闲钱的读书人和当兵的能吃饱饭之外,其余平民百姓,鲜少能真正吃饱饭的。一年辛苦劳作,还得去山上挖野菜,才能果腹。

这些想做辅兵的交趾人,也是饿怕了,一个个骨瘦如柴,怪不得被汉人叫做“猴子”,营养极其不良啊!也难怪他们会做“越奸”(李朝自称大越),皆因跟着禁军有饱饭吃,谁还管皇帝是谁做?

打了那么多年仗,每一年都说只要打下某某城池,就能有饱饭吃了。交趾青年,大多是这样被诱惑参军的。李朝统治者的谎言,欺骗了他们多时。参军的确实能吃饱饭了,但是没参军的,生活却更加窘迫。

在战场上死去的士卒,家中连一个铜板的抚恤都没有。别看现在李朝气势汹汹,要对占城、真腊动刀动枪的,其实早就外强中干,透支的是未来。李日尊最怕的就是出现这种状况,被人打进交趾境内,那他用来愚民的谎言,就有被拆穿的风险。

“不成,不能再这般下去了!”

李日尊虽然知道这几股汉军是心腹之患,可他却没有什么好办法。

“交趾可用大军,皆在升龙城与宣光州城了,哪里还来大军?”

左威卫范彞很是疑惑地问道。

先前说话的人,是文明殿大学士裴嘉祐,摇头晃脑地说道:“我大越有二十四路,四府十三州三寨,其总兵力两两相加,可达三十余万,岂曰无军乎?”

范彞冷笑一声:“二十四路,朝廷真正控制的,只有十二路罢?其余十二路,四府十三州三寨都有州牧、酋长,他们早就抱着隔岸观火的念头,要看朝廷笑话。要让他们出兵,等同与虎谋皮!”

“话可不能这么说,这十二路,四府十三州三寨皆为大越国土罢?怎么大越有难,其如何能袖手旁观!岂不闻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唇亡齿寒,假道灭虢,尤历历在目也!”

听着裴嘉祐在掉书包,范彞不屑地说道:“汉人兵锋之利,这些州牧、酋长岂会真心抵抗?汉军早就将伐越露布四处散布,但凡出城相迎者,皆视为大顺友朋也,若能助大顺伐越,日后绝不吝赏赐。若顽抗到底,则玉石俱焚。如此威逼利诱,这些州牧,岂会真心待我大越?”

在场的文武百官听了范彞这话,都点了点头。不得不说,大顺这一招攻心计,确实用得非常老到。利用李朝和地方少数民族的矛盾,逐步化敌为友,开始针对李朝了。如果长久以往,李朝原本就不牢固的统治根基肯定会被动摇。

虽然这时候没有“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癫狂之语,可谁不想掌统大权,生杀全在自己一念之间?

人性之有大欲,因时而动,无关乎忠奸。就好比一个人的欲望,是随着时间流逝而改变的。年幼时,或许很想要一枚糖果,及到青年了,或许就想要媳妇、屋宅了;到了中年,希望能娶妾,儿女众多;到了晚年,就想着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只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岂能事事如意?

你是个人,就有欲望;越是身处高位,欲望也就越大。身为一州州牧,平日里绝不敢奢望去做皇帝。可现在似乎看到了一丝机会,他们难保不会动心啊!

人性,这就是人性!

李日尊身为皇帝,对人性的揣摩不算很到位,可这么显浅的问题,他还是看得出来的。

“那依左威卫之见,朕要如何是好?”

战争期间,李日尊到底还是偏向相信武将的话多一些。像裴嘉祐这样的穷酸,除了会掉书包,说一些之乎者也之外,所提的建议,大抵不过是文人的空想,想当然尔,没有什么可行性。倒是武将提出的建议,却往往能点醒李日尊。

“我大越虽然不弱,可对比起大顺来,还是差了些……”(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四章:求和

范彞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居然在瞎说什么大实话啊!

须知,在李朝里面,所有的人都想着大越的军事实力已经比拟辽国了。前几次入侵大顺的顺利,让李朝高层变得忘乎所以。大顺这些年在辽国的铁骑下,节节败退。现在连大越都打不过,岂不是证明了大越和辽国差不多么?

有了这种思想之后,李日尊变得飘飘然起来了,连续谋划着进攻占城,进攻真腊。只要国土面积达到大顺的一半,那大顺也要被大越打得俯首称臣。到了那时候,成王败寇,谁还记得交趾曾经是中原的藩属国?

愿望是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当大顺抽出手来给李朝来那么一下的时候,李日尊就觉得痛彻心扉,无法接受了。

首先,李朝的战神——李常杰死在了钦州城下,十万“征讨”大军,回来了三千人。嗯,你没看错,民夫全都留在了大顺,成了名副其实的大顺子民。说他们是不幸好,还是幸运好?在大顺,他们得劳作,但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田地。比起在交趾,生活变得有盼头了。也不用担心什么时候交巨额农税,什么时候又被抽去做徭役了。

然后,升龙城在子母炮的轰击下,土崩瓦解,李日尊带着家眷仓皇出逃。事后才知道,大顺才来了几千人!

李日尊觉得自己被侮辱了,召集了二十万大军准备合围的时候,大顺禁军神不知,鬼不觉地到了宣光州城,不仅破了城,还在城外袭击了回援的交趾骑军。

现在升龙城外,也还游弋着一支大顺的有灵骑兵,神出鬼没,时不时就来那么一下子,让李日尊燥怒不已。

湳定江上,交趾水师更是损失惨重,却没有摸到敌军战船一根汗毛。

更有一支大顺军队,深入交趾腹地,搅了个天翻地覆……

如此林林总总,已经让李日尊焦头烂额,不知道怎么处理才好了。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李日尊才真正认识到交趾和大顺的实力差距。大顺只需要腾出几万兵马来,就能让交趾手忙脚乱,竭尽全力还是制止不住禁军在交趾腹地为所欲为。而交趾却已经拿出了全部实力,就好像一个健硕的大人和一个营养不良的小孩子搏斗一样,大人都还没用力,小孩都倒下了。

李日尊并非不能接受失败,交趾本身就是在进行着一场豪赌。可他不能忍受的是,大顺居然视他为无物,居然仅仅派出了几万禁军?要是大顺派出几十万大军,哪怕是十几万大军就算了,他还有借口:“不是朕不努力啊,是敌人太强大了……”现在连借口都没了,他拿什么面目面对交趾百姓啊?这不是在硬生生打脸吗!

好在李日尊也是个能忍的人,被范彞这么揭穿,他也不恼,反而是满口叹气起来:“左威卫可是有什么好的计谋?说出来与朕听听罢!”

其实范彞说是武将,其实和右威卫陈改的实力相差无几,比之李常杰更是不如。连他们两人都折戟沉沙了,李常杰身死,陈改重伤,范彞再逞强,也不过是自寻死路罢了。范彞虽是武将,但不代表他就鲁莽,也不代表着他不会审时度势。

“陛下,我认为大顺不过是觉得脸面上有些挂不住。只消我大越备齐贡品,前往大顺京都长安,向大顺皇帝认输,愿世代为藩国,永不背叛。中原历来好颜面,定然能成功……”

范彞说得再冠冕堂皇,都脱离不了一个本质,那就是要李日尊议和。

李日尊听了范彞的话,就好像吞了一只苍蝇那么恶心。他历来自视甚高,居然要他向大顺俯首称臣?野心甚大的李日尊,哪里拉得下脸啊!

“不成,绝对不成!”

文明殿大学士裴嘉祐当即表示“强烈抗议”:“我大越立朝至今,已逾五十年。国内承平,百姓生活安康。若非他大顺欺人太甚,悍然挑动战争,我大越岂会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罪魁祸首,那是大顺。我大越乃是遭受了无妄之灾,却要向大顺俯首称臣,哪有这样的道理?”

满朝文武听了这话,都佩服起裴嘉祐的厚颜无耻来,连黑的都能说成白。明明是交趾贪心不足,想要在大顺身上攫取更多的利益,现在却说得大义凛然,似乎大顺自卫反击好似犯了十恶不赦,天规天条一样,而交趾侵入大顺烧杀抢掠就是天经地义。神一样的逻辑,让龙德宫内李朝文武百官觉得自愧不如,怪不得人家是大学士。

“大学士,你也是读过书之人,这次确实是我大越不占理啊,眼瞅着要大祸临头了,你还不肯放低一些身段么?”

“大学士,既然你这般说,想来这出使大顺的重任,就要落在你头上了。”

“陛下,我附议!”

“附议!”

……

裴嘉祐不曾想到,自己一时“激愤”,想要拍一拍李日尊的马屁,却把自己带进了沟里,连忙摆手说道:“我年岁已高,如何能跋山涉水?陛下,这使者另遣其人为好。对了,左威卫提出议和之事,不若就遣范彞为使罢!”

殿中文武百官,都掩嘴偷笑。裴嘉祐这样“奸臣”的嘴脸,他们还是第一次瞧见。

李日尊权衡了良久,心中还是难以下定决心。一来,他还妄想着将这几万禁军尽数杀了,好让大顺知道他这个大越也不是好惹的。二来,他最担忧的是大顺将他的江山都吞没了,他这个皇帝就做不成了。嗯,李日尊的预计还真的挺准的,大顺天子陆承启本来就是打算这么做的。三来,大越好不容易摆脱了中原的控制,至今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就再次被中原皇朝控制,李日尊哪里甘心?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李日尊习惯了掌控至高无上的权力,怎么能忍受得了有人桎梏着他?更别说这人是他最为厌恶的汉人了。

“罢了,此事再议吧!”

李日尊还是幻想着他的大军能给力点,出其不意地给来犯的汉军一个迎头痛击。虽然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但梦想还是要有的,不是吗?(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五章:议增兵,满朝皆惊(上)

交趾战事陷入了胶着之中。

交趾大军,只是先前被禁军一连串的打击被打得晕头转向,不懂反击罢了。若交趾大军真的那么菜的话,那交趾怎么会把占城,甚至是国土比他大,经济比他好的真腊都打得毫无脾气?

在回过神来后,交趾大军步步为营,再也不顾折克行率领的骑兵在后面拼命地骚扰,分出十万兵马来,开始增援南部各州,誓要将禁军那两万余步兵合围。

你骑兵厉害是吧,水师也厉害是吧,怎么合围都捉不到你是吧?我不和你的骑兵玩,我打你的步兵!

现在李日尊就好似一个红了眼的赌徒,开始疯狂地下注了,试图在气势上面压倒禁军。但这支禁军早已经过血与火的磨练,再加上武器装备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李日尊妄想只用十万大军,就想剿灭两万余禁军,确实有些异想天开了。

就在李日尊孤注一掷的时候,远在长安的陆承启,也接到了卢胖子的奏报。

陆承启看了之后,笑骂一声:“这胖子,不是自以为很厉害的么,怎么要起援兵来了?”

原先陆承启还真道卢胖子是一个不需要多少士兵就能创造奇迹的副将。但看来他是想多了,毕竟交趾也是个国家,对比起大顺来说是小了点,但对于其他小国来说,交趾还是很厉害的。区区几万兵马就想灭亡交趾,确实有些困难了。

好在最近禁军募兵也多,又整合了厢军,禁军总数,已然去到了八十多万。

八十多万兵马,有四十万是战兵,其余都是辅兵。要全都是战兵的话,哪怕以大顺的财力,都捉襟见肘。

陆承启募兵这么多,都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且不说交趾猖狂,就是那辽国,也快要恢复元气了。有备无患,总是不错的。远在白山黑水的女真人,似乎也有点崛起的迹象,要是大顺没有精兵,怎么能从中攫取到利益?

陆承启心想:“卢胖子要我再派兵去增援,到底派出去多少好呢?拱卫京师,起码要二十万兵马。现在禁军尚有七十多万兵马在长安城外驻扎着,每天耗费钱粮无算,却没有什么贡献。不如调出二十万出去,把交趾灭了再说。”

这些个禁军,已经超过半数装备了洪祥式步枪了。火力之强大,举世罕见。陆承启对这样的强军,异常有信心。只要不是遇到暴雨天气,洪祥式步枪点不着火的话,这支禁军就是无敌的。

“不过听说越、南那边的雨季就要来了,火枪兵还是派少一点去为好。带多些弓弩,料那交趾也抵挡不住。”陆承启早就知道,大顺的弩箭已经发展到巅峰,特别是有神臂弩这样的大杀器在,已经不输于洪祥式步枪了。在特定的天气中,比如下雨、下雪等天气中,比洪祥式步枪稳定多了。

但神臂弩的造价,和一杆洪祥式步枪也不相上下,而且上弦很难,非有一石之力的士卒不能上弦击发。而且弩箭肯定比铅弹要重,这样一来辎重也就多了,行军速度就要减慢。本来轻骑自长安经广南西路,再到交趾,不过二十日时间。要是这一支禁军出发的话,恐怕一个月能到,就是奇迹了。

陆承启打定了主意后,密令枢密使姜瑜进垂拱殿,安排后勤事宜,准备出征。

翌日,正巧是大顺的例朝。

待得陆承启听完文武百官山呼万岁之后,缓缓说道:“众卿平身!有事快奏,无事退朝。”

其实以大顺现在的行政制度,就算是不上例朝,那些事务也能处理的。但若是要讨论一件抉择不下的大事,还是召集文武百官开个廷议为好。见廷下没有官员出来奏报,陆承启朗声说道:“既然众卿无要事启奏,那朕便告诉众卿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见下面众臣开始议论了,陆承启对身旁的高镐使了个眼色,高镐立时会意,连忙喝道:“大庆殿内,严禁喧哗。”

这时,御史中丞李然端着朝笏出列道:“敢问陛下,这两个消息是关乎何事?”

“兵事!”

陆承启语不惊人死不休,淡淡两个字,就把廷下文武百官吓得亡魂皆出:“难道辽国南侵了?”

见到这些个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