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2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宫内,明楼里。

辽国皇帝耶律洪基,正大发雷霆:“什么?大顺要伐我大辽?”

“回禀陛下,大顺已经发了《讨辽檄文》,三十万禁军,正往大同府方向而来。”

“岂有此理,反了他!我大辽不去惹他就好了,他居然敢讨伐我大辽?传朕军令,集结宫帐军,朕要御驾亲征!”耶律洪基脑袋一热,就要拔出腰间宝刀,却被左右死死拦住。

“陛下,不可啊!”

耶律洪基怒道:“有何不可,人家都欺辱到头上来了!”

“陛下,我大辽勇士诸多,又有各族勇士护在左右,如何怕他大顺?不如让王公他们集结兵马,先与大顺打上一场,观摩一下大顺此次是认真的,还是讨回颜面的……”耶律乙辛也慌了神,他原本只想着卖马而已,现在是利用耶律洪基挑起了战事,可他没料到大顺的反应会这么激烈啊!

耶律乙辛和耶律洪基是同一条船上的蚂蚱,虽然他一心只为谋取私利,但如果耶律洪基皇位不稳的话,他哪里还有今时今日的地位?

于是乎,他连忙出了一条如今最为正确的主意,让私兵众多的贵族,先去抵御大顺军队,好折一下禁军的锐气。同时也能削弱契丹贵族的私兵,一举两得。

“嗯,这个主意不错!”耶律洪基到底是一个皇帝,冷静下来后,很快便想通了。对于辽国来说,真正有威胁的不是大顺,而是这些私兵众多的王公贵族。一旦他们的兵力达到一定规模,野心就会生出来了。谁不想过一把做皇帝的瘾?只是没有那实力罢了。

像先前的耶律重元,想做皇帝都想疯了,才处心积虑造反。要不是耶律洪基“洪福齐天”,恐怕这皇位还真得拱手让人。

“传朕旨意,让各封国(辽国内王公和大贵族都封国了,如同周朝的诸侯一样)集结兵力,准备和大顺决一死战!”耶律洪基兴奋地说道,他到底是个契丹人,哪怕学了孔孟典著,骨子里也是嗜血的。

第九百三十三章:明教造反

太原府,吕梁山上。

“方小哥,有消息了!”

王昰一脸兴奋地冲进青瓦屋,冲着正在练刀的方腊,大声喊道。

方腊脸上现出一丝不豫的神色,但只是一闪而过。

“王大哥,有何消息啊?”

“朝廷出兵北伐辽国了!”

王昰如同一只发情的公牛,急不可耐的模样:“我们起事吧!”

“明教总坛那里,传来消息没?”

方腊倒是越来越沉稳,他现在本钱不多,不敢再冒险了。以现在大顺朝廷的势力,再加上民心大部分都还是向着朝廷的,他们麾下这点人手,确实不够看。或许能占山为王,但要说造反,那是痴人说梦了。如果没有福建路那边牵制一二,恐怕朝廷的矛头直指他们。

虽说朝廷调走了三十万禁军,这还只是战兵的人数,辅兵也带走了十万多人。可这些年来禁军一再扩军,总数已经达到了八十万之多。不过调走了区区四十万,尚有四十万在京兆府各地驻扎着。

吕梁山上肯跟他们造反的,不过万把人,这还是他们暗中与太原府贪官沆瀣一气,里应外合捣的鬼,才有了这么多“信徒”。万把人,对于整个大顺来说,根本不够看啊!

而且明教的信徒只有在太原府才多些人,要是出了太原府,全都是政治清明的地带,根本没有百姓听他们忽悠。

要想在太平盛世造反,实在是太难了。

有这个功夫,还不如出海当海盗好一些,起码打不过还能跑不是?

只是现在朝廷水师在海上游曵的次数也多了,很多海盗都被绳之于法,已经没人敢再去做这杀头的买卖了。明教总坛在福建路,原先是“海盗”的鼻祖,很多经费都是从做“海盗”抢掠来的。现在断了经费来源,便是山高皇帝远的福建路,也难以为继了。

方腊知道,如果没有福建路明教的牵制,他们一旦举事,肯定就是“轰轰烈烈”而已。换句话说,就是自寻死路。

王昰也是纳闷:“这么大的事件,福建路总坛那里,应该早就传来信息了啊?”王昰也不蠢,虽然是个不第秀才,可在吕梁山上这几年,他已经锻炼得像一只狐狸这么狡猾了。

“这样罢,你写一封信,让人送去福建路总坛光明顶,让总坛伺机起事,我们在吕梁山上为他们牵制一部分朝廷的兵力,为他们摇旗呐喊,以壮声威。不仅我们两地,淮南西路、两浙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山东东路等地,也要一同起事,朝廷疲于奔命,或许才能一举成功!”方腊的野心也是不小,表面上镇定自如,其实内心早就激昂澎湃了。

“应当如此!”王昰大喜过望,连忙回去修书几封,让人送去福建路、淮南西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山东东路等地,联系其余明教分坛、总坛,相商揭竿而起的事宜。

信写好之后,由心腹快马加鞭,送达各地。

太原府,晋阳城中的一处民宅里。

“吕梁山有动静了?”一个脸色正派的青年男子,真正把玩着自己的铁爪,低声问道。

“下来一个送信的!”底下的人恭敬地答道。

那铁爪男点了点头:“很好,给我盯紧他!顺藤摸瓜,看看其余明教教徒窝藏在什么地方!福建路山多,我们派去的暗探,至今仍未找到‘光明顶’的所在。若是这一次能顺利找到‘光明顶’,一定要将这些祸害一锅端了!”

“是!”底下的人正要转身离去。

“慢着!”那铁爪男突然叫住了他,“太原府、福建路的贪官们,没有动静吧?”

“他们正拢着钱库睡觉呢,哪里有甚么动静?”底下的人冷笑道,“也是不知死活,居然敢顶风作案!”

铁爪男倒是不意外:“千里来做官,只为吃喝穿。他们若是不贪,那才说不过去!没有动静就好啊,就怕他们收了钱,还要和明教搅和在一块,那样对朝廷实在不利!”

“明教也不过是暂时与他们虚以委蛇罢了,真个要是起事了,第一个就要拿他们开刀,好宣扬‘替天行道’,吸纳更多愚夫愚妇。”底下的人也看得很清楚。

“如果不是陛下看得准,或许还真的让他们成事了!”铁爪男把玩着那泛着寒光的铁爪,幽幽地说道,“想想洪祥初年那会,多少贪官污吏?遍地都是!百姓苦不堪言,若非根基尚在,明教声势再浩大一些,恐怕朝廷真的就岌岌可危了。外有辽国虎视眈眈,内有明教觊觎江山。幸亏陛下快刀斩乱麻,硬生生将贪官污吏打倒在地。如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头,你那会估计才十几岁罢,怎么记得这般清晰?”底下那人不解地说道。

“怎么记不清楚?若非贪官横行乡里,我家就不会家破人亡!若非家破人亡,我又何至于被人拐走,远离他乡?”铁爪男说到这,固定在手上的铁爪,猛地一挥,在空气里划拉出一阵破空的声音。

“所以头才这么痛恨贪官?”底下的人有些明白了。

“不错,我确实痛恨这些贪官污吏,简直丧尽天良!为陛下,为娘娘,我都要将贪官一个个送上西天……”铁爪男平复了一下心情,冷冷地说道。

“那为何不先把他们捉起来,扔进大狱?”底下那人有点不明白了。

铁爪男瞥了他一眼,冷冷地说道:“这样岂不是打草惊蛇了?恐怕你还不知道,我们监察司内,出了叛徒吧?”

“叛徒?”那人惊骇莫名,“监察司内会有叛徒?”

“哼,钻进钱眼的人,什么事做不出来?”铁爪男冷冷地说道,“这叛徒与贪官沆瀣一气,一个鼻孔出气,甚至还敢卖国!先前早就探知契丹人会南下,可这情报却硬生生在太原府停留了一个多月,朝廷上下一无所知。若非是这样,几地榷场,又何至于被契丹人一锅端了?即便是诱使契丹人入了云内州城,全歼了两万余人,还是损失惨重!如此血债,陛下早就愠怒异常了。若非为大局着想,恐怕陛下早就把此人彻底揪了出来……”

“那如今的明教……”

铁爪男冷笑道:“也是和那叛徒有关!没有他,明教怎么会发展得这般迅猛?”

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腊、王虎

“匪夷所思,真的匪夷所思……”

底下那人不敢置信,监察司内都会出现叛徒,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啊!

“行了,你只需要知道这点就好了。具体怎么样,自会有人处理的。对了,追命、冷血那边怎么样了?”铁爪男活动了一下手上安装的铁爪,又活动了一下手腕,发出金铁碰撞的铿锵声。

“应该是着手调查光明顶,还没有消息传来。”底下那人说道。

“顺藤摸瓜就是!”

铁爪男不在意地说道,“以他们的本事,调查一个光明顶不是问题。他们身上还有陛下的调兵旨意,只要安排妥当,一举歼灭明教也不是问题的。至于太原府,就由我来罢!”

“追命、冷血都是身经百战,肯定不会出什么乱子。属下是怕……”

“怕什么?你怎么像个娘们,痛痛快快说出来不就好了?”

底下那人连忙说道:“如果歼灭了明教,那岂不是惊动了贪官?”

“这有何难,兵分两路就是。那些蛀米大虫,难道还要造反不成?”铁爪男不为所动地说道。

“好像也是这个道理!”

铁爪男挥了挥手:“你下去再盯紧一些吕梁山,看看里面有什么动静,埋下的暗子,有什么消息传回来没有。”

底下那人退下后,铁爪男才猛地起身,喃喃自语地说道:“铁手啊,铁手,这一次你又要痛饮贪官鲜血了……”

……

一个多月后,福建路的官道上,一匹快马在急速奔驰着。

顺辽互市十余年,大顺境内早就不缺良马了。

“驾!!!”

马上那人疾驰而过后,两旁的山上突然探出两个戴着花草编织的帽子,细看下才知道是两个人。

“是他吗?”

“应该是了,看,他转入山中去了!”

“好,派人去联络追命、冷血!”

……

福建路,一座不具名的山顶上,突兀地出现了好几排房屋。

房屋前面,燃着熊熊烈火。白日也点火,显得很是诡异。

“教主,这是太原府吕梁山分坛传来的消息!”

一个鹰钩鼻的男子,接过了书信,打开后一看,然后怒道:“真是个不知好歹的东西,居然敢命令起本座来了?”

“教主,那王昰实在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不如我们派人取而代之了吧?”一个属下冷冷地说道。

“哼,本座倒是不介意他这么狂妄,要是他们能将光明带往中原每一个角落,本座还求之不得。只可惜昏君在位,奸臣当道,贪官横行,黑暗一直笼罩着中原啊!”那教主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

“你说贪官有,我们不反对。但是你说圣上是昏君,那我们可就不同意了。”

一个声音突兀地传来,所有明教的教徒都立即绷紧了神经:“谁?藏头藏尾的,不是好汉!”

突然,两道快如闪电的身影自下而上,猛地欺进那教主身旁,一人扣住了他一边脉门,那教主登时动弹不得。明教内不乏武功好手,可谁能想得到,他们的教主被一招制敌呢?

一把明晃晃的匕首挂在了那教主的脖子上:“看你的模样是个聪明人,你现在应该让你的教徒放下兵刃,对吧?”

那教主凛然不惧:“你们是冷血、追命?”

“哦,看来你知道我们的名字啊?”

“久仰大名!”那教主一副镇定地模样,“你们到了,朝廷的大军想必也就不远了。都放下兵刃吧,无谓伤人命了。只可惜我的宏图大业,不能成了……”

“呸,你还有资格说这个?假惺惺的模样,要是真的体恤百姓,就不会妄动刀兵。想想看,你们明教自前朝以来,双手染了多少鲜血?刽子手也有脸面说这个,也不怕臊!”冷血不屑地说道。

“放开教主,不然我们跟你拼了!”

“放开教主!”

“放开教主!”

……

追命冷冷地扫视了一下周围,说道:“看来你手下对你还算忠心啊,不过可惜了……”话音未落,就听到了一阵甲胄的声音。

“是金衣捕快吧?”那教主突然说道。

“没错,金衣捕快。知道了金衣捕快的实力,我劝你们还是束手就擒吧。陛下仁慈,最多就是监禁你们一生而已。”冷血面无表情地说道。

“罢了,成王败寇,也无谓抵抗了。本座投降,你们千万别伤人命……噗……”

追命突然给了他一拳,恨恨地说道:“还说不伤人命,说,你把我们监察司的弟兄,都怎么样了?”

“哈哈哈,早就葬身狼腹了……”那教主仰天大笑,笑声竟然有些凄凉,“输给陆承启,我心不甘,心不甘啊!”

“把他带走,省的聒噪!对了,忘记告诉你了,吕梁山上的明教,包括淮南西路、山东东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两浙路的明教,都让我们一锅端了。光明顶,只是最后的小菜而已!”

那教主听了这个消息,登时怒火攻心,蓦地喷出一口鲜血,两眼一黑,晕了过去。

“这么不受打击啊?还没告诉他一个好消息哩。”追命有点惊愕地说道。

冷血冷冷地说道:“不就是捉了王昰,走了方腊、王虎么,这是什么好消息?”

“当然是好消息啊,听说方腊、王虎都跑去回鹘了。借助回鹘举国之力,倒是能给朝廷添加不少压力的。毕竟回鹘举国信奉摩尼教嘛,接受两个摩尼教教徒,再正当不过了。”追命眨巴着眼睛,无辜地推敲道。

“你这是唯恐天下不乱!要是陛下知道了,肯定要向回鹘问罪的。现在朝廷正和辽国打仗,你这再出了乱子,陛下怎生忙得过来?”冷血恨不得给他一脚。

追命轻功最好,一闪就避开了,这一脚踢在了那教主身上:“陛下怎么做是陛下的事,我们只是据实禀报而已。难道你想犯欺君之罪?”

“哼!”

冷血不去理他,把那教主交由金衣捕快后,才拍了拍手,径直下了山。

“喂喂喂,你去哪?”

“回京城!”

“回京城做什么啊?”

“帮无情!”

声音越来越远,听得追命一阵无奈,狠狠地咒骂道:“呸,又是一个有异性,无人性的家伙……”

第九百三十五章:铲除叛徒

京兆府,长安城内。

四月的天气,青石板街上那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有大诗人韩愈感慨,“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长安的春,是极为诱人的。就好像一枚青玉,稍稍透出些绿意,却比满绿更为让人心动。不只是霸陵飘拂的柳丝,不只是青阳门里的胡姬酒家,不只是曲江岸边的杂花生树,不只是酒楼茶肆、勾栏瓦舍里的歌舞升平,长安的春意下,还透露着一股肃杀的气息。

在这一间民宅前,不知为何,被城防司团团围住了。

只见门前那两只气派的石狮子,威严地看着一干手持刀枪、劲弩的官兵,似乎要将他们吓退一样。

朱门紧闭,两个铜环上的瑞兽,怒目而视。

“乐业丞,你的事已经败露了,你是自己出来,还是我们打进去?”

一个劲装女子,纤手按在刀柄之上,冷冷地说道。

民宅内没有动静,静悄悄的,似乎连一个人都没有。

这劲装女子知道,民宅内的人,不过是负隅顽抗罢了。他还想着拖得一时是一时,可能还会有人给他翻案呢?

“别装了,吕梁山上的王昰,已经招供了。”

劲装女子不屑地说道。

“所以你们就来了?”民宅内突然传出一个声音,阴沉沉的,听得让人极为不舒服。

“你的案子太大了,陛下震怒不已,亲自下旨捉拿,你说呢?还是老实跟我们走吧,交待完毕,或许还能从轻发落!”劲装女子冷冷地说道,“别想着逃,你的府邸早就被团团围住,任你插翅也难飞!”

“我想不会是从监察司调人罢?也是,监察司里面,超过三分一是我的心腹。稍有风吹草动,我怎能不知?唯有的可能,就是城防司、禁军和金衣捕快了。好大的手笔,好大的阵仗啊!”朱门突然“吱呀”的一声,开启了。

一个身穿白衣的中年男子,静静地伫立在门后面。

“我知道陛下宅心仁厚,是不会为难我的家奴、家眷的,对不对?”这中年男子丝毫没有局促,反而异常镇定地说道。

“那就要看你的家奴、家眷有没有犯事了!”劲装女子冷冷地说道。

中年男子深吸了一口气:“他们什么都不知道,无情,你还是放过他们吧。”

“放不放过,是陛下说了算,律法说了算,监察司的规矩说了算。”这名劲装女子,正是监察司的无情。她冷冷地看着这名白衣中年男子,不屑地说道,“乐荃,你别想装蒜了,陛下早就怀疑你了。你要是聪明的话,就不要反抗!”

说罢,她做了个手势,立即有人上前去,绑住了前监察司业丞,乐荃。

“无情,你是知道的,我的武艺不看入目,为何要这么大的阵仗?”乐荃被绑,一点都不害怕,反而还侃侃而谈。

“进屋搜!”

无情无视了他,而是冷笑着走进了这座外表看起来不咋样的府邸。

进去了之后,才发现是别有洞天。宅院是两间民宅打通了的,就好像一座小花园一样,里面的布置极为讲究。亭台楼阁,假山曲水,好不奢华。

“钦差,这府邸里面,似乎还有机关!”

一名有经验的金衣捕快,看了一眼屋子的结构,再四处敲击了几下,立马向无情禀报道。

无情持有陆承启的令牌,自然就是钦差了。不然以她的职位,哪里调得动这么多兵马?

“开关在哪?”无情问道。

“应该是在书房!”那金衣捕快不愧是查了多年案子的老手,一眼就断定了出来。书房是古代文人待得最多的地方,除了睡觉以外,文人呆在书房比任何地方都要多。

“打开看看!”无情知道,任何秘密都不能放过。

那金衣捕快领命而去,一番鼓搞后,很快就找到了开关。

“咔嚓!”

一阵机关松动后,书房里的书架突然一分为二,露出一个隔间来。

“进去看看!”

“这……这全是监察司的密档!”一个金衣捕快掌灯进去后,惊叫了起来。原来这隔间里面,居然全是监察司的密档,里面记载了各地州府官员的秘密,甚至连皇帝陆承启的都有。

“混账!”无情进去一翻看,气得浑身颤抖,“这天杀的乐荃,居然敢窥探天子私密!”

“钦差!钦差!”一个金衣捕快突然跑了过来,“假山……”

“假山怎么了?”无情怒目瞪了他一眼,吓得那人说话都开始结巴了。

“假山……假山里面有密道,我们也搜……搜不到乐荃的家眷!”

无情是个极为聪慧的女人,哪里不明白中计了?“调虎离山!”无情猛地飞扑出去,拉住乐荃的手:“人呢,去哪了?”

“哈哈,你们一辈子都别想找到!”乐荃丝毫不惧,反而哈哈大笑道。

“不对,他的声音不对!”无情突然发现,这人的脸上的肤色和脖子上的肤色相去甚远。她猛地揉了揉乐荃的脸,发现居然有些松卷。“嘶啦”一声,她猛地一揭,一张人皮面具就被揭了下来。

“你是赵帆!说,乐荃去哪里了?”赵帆是监察司是四大监察使之一,没想到他居然会在这里。

“早就跑得远了,你们是追不到了。”赵帆哈哈大笑道。

“砰!!!”无情恼怒地一拳打在他的脸上,登时像开了个酱铺一样,红的白的黄的一起出来了。

突然,外间传来一个声音道:“那可不一定……”

只见府邸中,一个人突然拉着五六个人进来了。当头一人,正是蓬头垢面的乐荃,身后则是他的家眷,包括两个妾侍和三个儿女。都用一条绳索绑了起来,怎么都逃不掉。

无情喜出望外:“冷血!”

“嘿,我恰好赶回了长安,在延平门外看着他们行踪诡秘,出于好奇上去查探,不到半刻,就被我识破伪装了。乐业丞,好久不见了啊!”冷血笑眯眯地说道,“你也算识得时务,乖乖束手就擒了。不然的话,恐怕你连你的儿子都保不住!”

乐荃这时候倒也硬气:“要杀就杀,你放过我儿子就行!”

说罢,他身后的家眷都低声抽泣了起来。

“哭?被你们害死的边境百姓都没机会哭了!”无情一阵厌恶地说道。

乐荃平静地说道:“一切都是我做的,与他们无关。什么都冲我来好了,我愿意认罪……”

“嘿嘿,哪有这么容易?不招供出同党来,你认罪又如何?对吧,赵监察使?”冷血对着赵帆露出一个人畜无害的笑脸来。

赵帆冷哼一声,没有搭话。

“都带走,先关押在天牢,派多几个人看守着。要是丢了要犯,你们没有脑袋赔!”冷血一本正经地说道。

城防司和金衣捕快押解着这几十号人离开之后,冷血才深情地望着无情,微笑道:“我回来了……”

无情的冷漠脸蛋上,突然浮现了一抹红晕,微不可闻地“嗯”了一声……

第九百三十六章:顺辽大战

长安城内的监察司发生了“地震”,远征的禁军却一无所知,甚至连朝堂上下,也只是风闻而已。

监察司的消息,文官们并不关注。他们关心的只是北伐的禁军,是战胜还是战败。

一个多月过去了,一点消息都没有,真是奇了怪了。

其实都知道,他们是心急了些。

毕竟禁军有一大半是步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