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怪乎进士科这般受欢迎,皆因考中即授官身,摇身一变成了官老爷。这般诱惑,谁能扛得住?其他科,最好的是明经科,那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才能授一个从九品的官身。与进士科中士便从八品相比,足足高出了两级之多!其余诸科就更不用说了,慢慢熬吧,熬到有人退了,没人顶上,或许你就成了一名从九品的芝麻官了。这个时间说不准,一年,两年,十年者都有之。没有关系,想凭诸科做官,还是很难的。

今时不同往日,这老头听闻这次恩科,当今天子高兴之下,全都赐了进士出身,还重用了算学科的所有中士者,立即授了九品官身,这让老头看到了希望。他决定下科报考明经科,好歹也弄个小官当当,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无奈他租的房子涨价太快,老妻天天怨他不事劳作,连家都不曾安顿好。迫于生计,才不得不出来寻了份工作,恰巧看到福利院招蒙学先生,他自认为一手字还是写得不错的,经义也颇通晓,便前来自荐。周芷若看他老实本分,便让他做了这蒙学先生,每日上下午前来授课,薪金五贯钱一月。

这老头听差了,以为是年薪五贯,也算是比较满意。毕竟蒙学先生工钱都不高,若是学生遵守师道,记得恩师,出人头地之后,逢年过节前来拜见一番,才算是有点收入。不然大多是一月半贯钱,能有一年五贯钱,也算是可以了。

但当老头领了第一月工资的时候,吓傻了眼,以为东家给错了。周芷若把先前他签署的契约拿出来给他一看,这老头才发现是月薪五贯钱。这下他算是死心塌地在福利院当起了蒙学先生,就连科考做官的心思都淡了许多。毕竟一个从九品的芝麻官,一月俸禄也不过是十贯钱,在还是在陆承启改革俸禄之前才有的,现在也只有五贯钱。既然工资堪比一个从九品小官了,除了没甚么地位,与那芝麻官又有什么差别?这老头算是安了心,老老实实做起了蒙学先生来。

只是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老头还是放不下心思,要去做官的念头依然还在,这也不是一两天能扭转的观念。

老头一进门,看见周芷若来了,立即施礼道:“老朽不知东家到来,有所怠慢,还望东家见谅。”这老头眼力不差,早就看出周芷若非富即贵(一个月能请得起五贯钱的蒙学先生,当然是非富即贵了),其淡然的气质,雍容华贵之气,就连老头都能窥得一二。老头见识不广,倒不曾知晓长安城中还有这般人家。

这老头老眼昏花,老半天才瞧见陆承启,他走上前,施礼道:“这位想必也是东家了,老朽……”

陆承启知道他要行礼,连忙拉住他,说道:“老丈无须多礼,我有些话要对你说,请随我来。”那些孩童都舍不得这个与他们极为亲热的邻家大哥哥,好在王彦宸提着蜜饯、果子回转,才哄的这帮孩童转移了注意力。

老头随着陆承启走向庭院深处,陆承启随口问道:“不知老丈,高姓大名?”

老头恭恭敬敬地说道:“免贵姓褚,名葛楠。”

陆承启“哦”了一声,渐渐和他聊了开来,听闻他屡次科举不中,陆承启也是有点讶异,倒也没说什么,只是问道:“我要褚先生私下密谈,只是想告诉先生一个道理,教育为先。孔圣人曾说,‘有教无类’,先生饱读诗书,应该明白这句话吧?”

褚葛楠点了点头,陆承启继续说道:“这些孩童都不易,我不会让他们缺衣少食,可他们心里面的伤,却不是一时半会能修补好的。我希望通过学习经典,能让他们做回一个正常人。先生可明白我的苦衷?”

褚葛楠老眼昏花,这才发现陆承启的紫袍上面,隐隐绣着一条金龙。他倏地想起,当今世上还有谁敢穿紫袍,还要在紫袍上面绣着金龙?除了当今圣上,谁敢这般大胆?褚老头当即吓得差点瘫倒在地,结结巴巴地说道:“老朽不知陛下亲临,不识龙颜,当真罪该万死!”

陆承启愕然,随机看到自己服饰,也释然了。他连忙扶起褚葛楠,说道:“老夫子不必如此,朕还需要你替朕好好教育这些孩童。”

褚葛楠这才想起,陆承启既然是当今圣上,那周芷若不就是……突然,他悟了,怪不得他一直思索题牌匾的周延华是谁,好似又在哪里听过,现在想来,那不就是当今国丈吗!他恨不得拍自己的脑袋瓜子,为何这般后知后觉。

陆承启苦笑道:“朕本来不想表露身份,既然是你自己看出来的,那就无妨了。只是不得随意张扬出去,这个福利院是朕一手督办的,你知道就行了,不得说出去。朕只想为大顺百姓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褚葛楠喃喃地说道:“陛下是好皇帝啊……”

陆承启哭笑不得,不得不摆出皇帝的架子,对褚葛楠命令了一番。褚葛楠还乐滋滋地一个劲应是,末了还跟着陆承启后面,大赞什么“尧舜禹汤”,陆承启还道他是韦小宝前身。

好在快要上早课了,这些孩童都很自觉地进入教室,奶声奶气,却又非常认真地跟着褚葛楠念起之乎者也来,听得陆承启和周芷若一阵莞尔。

他们又驻足观察了一会,才双双并肩走回皇宫。期间,陆承启突然说道:“单单一个福利院还是不够,我还想办一个施药局,无钱医病者可去;还想办一个养济院,贫而无依者,老弱病残者可进……只是,还是要辛苦娘子你了……”

待走到坊间的时候,周芷若才突然小声地说道:“相公,你这般喜欢小孩子,我们生一个好不好?”说罢,她好似顽童一般跳开了,丢下银铃般的笑声。

看着周芷若那淡扫娥眉眼含春,脸若桃花白若雪,陆承启也不禁一阵心动,那瞬间他还真的被电到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诸市

(翻查史料不容易啊,求个收藏推荐!)

“不可以化身禽兽啊,她还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小萝莉!”陆承启一再提醒自己,免得坏了自己的原则。更何况来日方长,何必急在一时?

陆承启微笑着,走上前去,拦住了正在看首饰的周芷若,一副亲呢状,害得周芷若原本白皙的脸庞,倏地红润了起来,挣脱了陆承启作怪的大手,嗔道:“你这人,还是在大街上,这般作弄,叫我如何见人?”

陆承启也知道,大顺虽说民风开放,比之明清更是没什么礼防。可当街亲呢,却也不是常见。好在周芷若早已十五而笄,即是行过及笄之礼了,将头发绾成一个髻,然后用一块黑布将发髻包住,随即以簪插定发髻。发式不同,可以看出一个女子是否订婚。

这间小店是专门卖首饰的,店主人乃是一个中年男子,见他们衣饰华贵,得知是大户人家,见他们的模样,又似小夫妻,自然不去煞那个风景。

周芷若却羞得没脸见人,也没问价钱,拿起了首饰便跑了出去。御前侍卫可不敢跟丢了,连忙有人追了上去。而陆承启却是身无分文,满脸尴尬地看着首饰行的老板,哂笑道:“掌柜的,你且等等,我去叫人付钱……”

他知道王彦宸是在外面的,尚未走出首饰行的店门,就大声叫道:“王彦宸,进来!”

王彦宸听闻陆承启叫唤,连忙走进了首饰行,问道:“公子,有什么吩咐?”

陆承启尴尬地说道:“掌柜的,刚刚那件首饰多少钱?”

首饰行的老板有点惊讶,用得起带刀护卫的,绝对是官绅人家,而且不是大官不敢这般张扬。他原本还想抬高点价格,好赚多一些,现在已经没了那心思。做生意的人,眼睛都很毒,看得出什么人能得罪什么人不能得罪。

只听首饰行老板老老实实地说道:“先前那位小娘子拿走那件簪子,乃是银混金打造的,金银值价三贯钱,工匠和小店加收一贯钱,盛惠四贯钱。”

陆承启点了点头,对王彦宸说道:“给掌柜的五贯钱,本公子觉得那簪子匠心独具,特地赏那工匠一贯钱,掌柜的不介意吧?”

有钱赚,谁介意这个?原本首饰行老板只打算再赚百文钱而已,却不料陆承启实在大方,一开口就赏了一贯钱,实在太出意料之外。他恭恭敬敬地把陆承启送出店门,还陪笑道希望陆承启下次再次光临。这可是活的财神爷啊,怎么能不欢迎?

出了店门,王彦宸才苦笑道:“公子,你再不带钱银出来,小的俸禄都不够你花了。小的还有一大帮子要养活,公子,你看是不是得加一下俸禄?”

陆承启毫不停步,笑骂道:“你这滑头,挖空心思想涨俸禄啊?本公子告诉你,门都没有!回头本公子自然会把你垫付的钱银一一补上,你就别再喊穷了。”

王彦宸小伎俩得逞,志得意满地陪着陆承启逛了起来。走了许久,陆承启才发现,自己的娘子跟丢了,不由得皱了皱眉头:“王彦宸,你是不是故意带本公子绕路啊,怎么走了这么久,还见不到我娘子?”

王彦宸立即喊冤起来:“公子啊,你可不能冤枉好人啊,小的绝对没有这个心思。可能是夫人走得太快,走在了前面罢了,只要再追上去一点,肯定能看见的。”

陆承启点了点头,眼见越来越近坊市,人也渐多了起来,他心情也有些畅快。只可惜现在局势未稳,不然他可能就会巡视大江南北了;哪里会局限于一个小小的长安城之中?

原先太祖规划长安城的时候,把坊市和民居分隔开来,并严令坊市不得靠近民居,特别是瓦市勾栏,酒楼妓馆歌馆等。

及到先皇时期,商业渐渐发展起来,坊市界限也被悄然打破,现在已经没人遵守太祖时期定下的规矩了。陆承启也是心里知道,嘴上从来不说,默认了这一现状。

坊市前面是诸市,有药市、花市、珠子市、米市、肉市、菜市、鲜鱼行、鱼行、猪行、布市、蟹行、花团(鲜花市)、青果团(卖鲜果的)、柑子团(卖柑子的)、书房(书店)等,热闹非常,比之后世菜市场亦不遑多让。

再前面一点,还有瓦市勾栏,酒楼、妓馆、歌馆、作坊等,还有一些专门赁物之人,就是专门租借东西的,“专任饮食请客宴席之事。凡合用之物,一切赁至,不劳余力。虽广席盛设,亦可咄嗟办也”。这也是一门生存之道。

这些坊市的繁荣,可是实打实的。先前京兆府一个月的商税,就能收上来两百多万贯钱,这还是长安城商业没怎么繁荣的时候。长安城的商税,占了京兆府的大半,起码得收上来百多万贯钱。要是现如今一个月,恐怕长安城的商税便有两百多万贯钱了。

其实现在大顺朝的税收,全靠商税和船舶司收上来的关税,一个月便能有七八百万贯钱,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陆承启相信,哪怕是南宋一亿六千万贯钱的记录,大顺朝也能很快打破掉。如果把一月七八百万贯钱换算成一年来算,也接近了九千万贯钱。南宋江南之地便有这般高的税收,没理由大顺朝这般广袤的领土,还不及南宋的!

陆承启大力支持商业发展,开征商税,减免农赋,一定程度上舒缓了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可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要想真正根治,还得把浪费在有限土地上面的闲钱给起出来,投放到无限的商业当中。这样就能彻底解决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可同时也会产生新的矛盾,那就是资产阶级和统治阶级的矛盾……

陆承启一时间想了很多,总觉得好似捉住了什么,却好像有什么都没捉住。

眼前这些坊市,也仅仅是北市而已,还有南市、东市、西市……陆承启对于这等现象,心中乐得好似灌了蜜一样。如果没有他大力倡导商税,准许按时诚信纳税商人考取科举,这商业也没有这般繁荣。

陆承启也知道,这仅仅是长安城而已,大顺朝还有许多地方,还是很贫穷的。

正当陆承启胡思乱想之际,突然撞到了一个人,他连说对不起,才发现前面站满了人,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陆承启心中一“咯噔”:“该不会是芷若出事了吧?”

他连忙分开人群,奋力挤进去,才发现前面是一个小门店,前面写着“皇家银行”四个金光大字。陆承启这才恍然,原来这些人都在排队换取银币、金币。

第一百一十二章:皇家银行

(每日都要求些收藏推荐才有动力写下去啊……)

前来兑换银币的人,大都对陆承启怒目而视。但看见陆承启衣着华丽,有些人机智地不说话,在一旁看戏。可也有一些不明所以,正义感爆棚的人斥责道:“想换银币,到后面排队去。看你样子斯斯文文,应该是一个读书人罢,难道连那么大的字都不识得吗?”

陆承启抬头一看,原来皇家银行旁边贴出的告示,明确要求排成三队兑换银币。陆承启说道:“对不住,本公子还以为有甚么好玩的,原来不是。打搅各位了,本公子这就走。”

后面的人让开一条道,陆承启才算挤出人群。看着这些为银币疯狂的人,他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就好像民国时期提着一麻袋钱换银元的场景一般。

时隔近一个月,朝廷发行的官铸银币仍然兑换得热火朝天,每日都供不应求。好在是限量兑换,不然铸币再快也不够这些人换的。

其实前来排队这些人,都是大户人家的家丁,对于这个现象,皇家银行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你凭着户籍,皇家银行就会给你兑钱,每人每日仅能兑换三枚银币。

当然,皇家银行作为一个营利性的银行,不可能做亏本生意的。打个比方,若今天市面上约八百五十文兑换一贯钱,那么皇家银行要加收百分之三,也就是说起码要八百七十五文钱才能兑换一个银币。

这样一来,哪怕兑得再多,皇家银行也算是有钱赚的。而兑钱热潮还在持续,皆因银币与铜币的数量不对等,银贵而铜贱,所以哪怕皇家银行加高百分之三的兑换比例,前来兑换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而在市面上,一个银币足能兑换九百个铜钱。因为限量兑换的缘故,再加上银价本身的价值,大顺朝新铸的银币又分量十足,才形成了居高不下的币值。

哪怕你手中有许多铜币,也不一定能换的回银币。达官贵族私底下的交易,更是一个银币兑换到了一千文钱以上。

而奇怪的现象则是,市面上流通的银币不多,原本长安城、江宁府、江陵府、松江府、兴元府、应天府等钱荒之处,却奇迹般地解决了钱荒的老大难问题。

达官贵人储藏起来的铜币,一夜之间便流通了开来,换成了许多布匹、衣裳等硬通货。陆承启早就得到监察司的暗报,对于这些情况了如指掌。

果然是,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只要有利益的驱动,这些达官贵人无需督促,他们就会自动地把储藏起来的铜币换成了银币,再把银币藏起来。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有危机意识,对于钱财他们多半不会让外人知道,藏起来是最好的办法。实在不行,那就换成良田,靠着收佃农的佃租过日子。在他们看来,年景好的时候钱财不如良田,荒年则是钱财不如粮食。其实古时候,很多人祸比天灾更甚。要不怎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呢!

皇家银行从来不会做亏本的事情,兑换的比例也是一日三变。有些人自皇家银行开门前便开始排队,却被告知兑换比例又换了,他们苦恼没带够铜钱,只能兑换两枚,懊恼地离开了柜台。

是以,这些家丁都学精了,都足足带够十几贯钱来,把自己都累得够呛,就为了能正常换到三枚银币。别看一枚铜币不重,若是足兑一贯千文,十余贯钱也是沉甸甸的了。

陆承启对这种情况早有预料,特地让商务部在皇家银行里面开展了一个业务,叫汇票。其实,大顺朝早有钱庄、银号的出现了,就是开展这个业务。说白了,这个业务就是先把铜钱存入钱庄或银号之中,到了另一个地方,找到这家钱庄或银号,通过验证庄票,提取现钱。这个业务已经很接近后世的存取业务了,或许稍有不足,但相差无几。

外地经商的商人,大多喜欢这样存取钱银。因为不论银两,金叶还是铜钱,带在身上,不仅沉甸甸的,还容易被贼人窥视。

大顺朝的治安虽不差,但靠近穷山恶水的地方,总有剪径贼人出没。商人为了安全起见,还是把钱银存放在钱庄或银号里面,让钱庄或银号收取一点钱银,换得庄票(亦称会票),贴身收好。等到要置办货物的时候,才把庄票拿出来比对,钱庄返还存放的钱银。

这些庄票信用卓著,在市面流通,等同现钱,可以说是信用货币的前身。而皇家银行的汇票,也是这个性质的。

现在大顺朝里面有两家实力较大的钱庄、银号,一家是宝隆源钱庄,一家是正通银号。这两家钱庄,几乎遍布大顺朝,就连西北苦寒之地,也有分号。陆承启知道,皇家银行的出现,以国家的税收为信用发行货币等业务,肯定也会对他们这些钱庄产生冲击,很早就派商务部官员请他们的掌柜前来洽谈。也把一部分的银币兑换业务给他们自己去弄,只是他们没有皇家银行这般浮动利率,做来做去也赚不了几个钱。

陆承启静静地看着这些疯狂兑换的人们,感觉有点惭愧。若不是他是学金融出身的,恐怕也想不出这个主意来缓解钱荒。古代经济也不是这般好掌控的,若没有一点经济常识,肯定会陷入铸钱再铸钱,钱却越用越少的恶性循环局面。等到铜币流通不足的时候,那经济就开始崩溃了。

这皇帝也是不好当啊,要是少一点知识,少一点阅历,都会被这些貌似忠良的重臣们给蒙骗了。陆承启为什么要建立监察司,不就是为了给自己增加耳目吗!

明末崇祯虽有大志,却才疏浅陋。尽心国事,明代还是亡了。究根结底,还是他不明白自己统治的这个国家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锦衣卫等厂卫都不能给他提供信息,他只能听底下大臣的忽悠,大臣们忽悠完皇帝,就连自己都被忽悠得相信了。所以崇祯把能治理国家,能打仗的大臣都杀掉了,大明便亡了。熊廷弼、孙元化、薛国观等,都是有些能耐的大臣,崇祯都把他们干掉了。崇祯又非常自大,国事战事一把揽,识人不明,用人不当,错了的话都是臣子的错,他这个皇帝没有错。他下过的罪己诏,有哪一次真正反省过自己?

陆承启绝不会学这等皇帝,明明身无长处,却自以为天下第一。想要用人,却不信任别人。决心诛杀奸邪,却不知道自己的身边有着最大的奸邪。陆承启敢说,若崇祯不是这般“勤政”,或许大明还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熬过小冰河时期,大明还有得救。

陆承启一时间感慨,没有耳目,不信任大臣,皇帝也真的是一个孤家寡人了。

就在他胡思乱想之际,王彦宸突然说道:“公子,夫人在那!”

第一百一十三章:初见

(求收藏推荐,谢谢各位书友了!)

闻言,陆承启才算回过神来,抬眼望去,却见前面传来打斗声,不时有人喝彩。陆承启心焦,以为周芷若出了什么事,连忙说道:“王彦宸,快上去瞧瞧,莫让芷若受了伤!”

王彦宸得令,立即大喝着,带着几名御前侍卫挤开人群,冲了上去。陆承启也不甘落后跟了上去,这些时日他从未丢下过健身,此刻也有了些许膀子肉,不再是以前那般柔弱了。

跑到不远处,陆承启才被王彦宸拦住了脚步。原来场中一名身影矫健的女子,正在对几名长相猥琐的男子拳打脚踢。陆承启不识武术,却也看得出这名女子功力非凡,这几名长相猥琐的男子,根本就不是她的对手。

若是识货之人,肯定能瞧得出来,这名女子马步扎实,拳腿有力,一招一式如同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偏生又非常符合情理,乃是极高的搏击之术。

只见那女子出招狠辣,双掌如刀如剑,如枪如戟,一双妙腿动如脱兔,那些个男子根本挥拳挥不到她的身上。

陆承启没有去理会打斗场面,忙着在找他的周芷若。他的视力尚算可以,很快便看见了周芷若躲在两个御前侍卫后面,未见有什么损伤。陆承启这才心中稍定,暗道幸好。

周芷若此刻也看见了陆承启,报以一个让陆承启安心的微笑,陆承启这才放下心来,亦是微笑地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围观的人群中又爆出一阵喝彩声,陆承启的注意力被吸引回打斗中。只见那女子飞起莲腿,直接把一名男子踹飞,跌入青石板上,似乎折了手臂,哀嚎不已。

现在圈子里只剩下三名男子,见这弱女子这般厉害,悍勇之气都没了,越打越缩手缩脚。他们只习过三脚猫的功夫,哪里有甚么真本事,再加上现在已经没有了气势,想要打败这个女子,更是难上加难。

这女子使出一招简简单单的“貂蝉拜月”,便已经逼得那三名男子还不了手,再一招“西子捧心;东施效颦”,晃花了他们的眼睛。最后一招“洛神微步”,接上“天女织锦”,“嫦娥窃药”,便又把一名男子击飞出去,老半天起不了身来。

围观的人群又发出一阵哄笑声,那女子更是来劲了,“麻姑献寿、昭君出塞、文君当垆、文姬归汉、木兰弯弓、班姬赋诗、曹令割鼻、蛮腰芊芊、萍姬针神、绿珠坠楼、飞燕回旋……”一套美女拳法完整使将出来后,剩余两名男子恰好被击倒在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