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承启倒是有些意外,愣了一下,假装不知情的模样说道:“哦,你们高丽国犯了什么过错了吗,怎么来请求宽恕了呢?”

崔介安已经见识过陆承启的表演功力了,在这个时代,睁着眼睛说瞎话的,陆承启算是高手中的高手,腹黑中的腹黑。崔介安已经有了一定的免疫力。对于陆承启的厚脸皮,崔介安的方式是,单刀直入,绝不拖泥带水:“陛下应该知晓,我高丽转投辽国,奉辽国为宗主国一事的吧?如若不然,陛下为何下令,封锁与我国的贸易呢?”

陆承启“恍然大悟”地说道:“原来是这件事情,朕这一阵子忙于政事,倒是忘了。这么说来,是你们高丽国的不是啊!”

崔介安赶紧打蛇随棍上,说道:“正因为如此,我王才派小臣前来,对陛下述说苦衷……”

陆承启叹了口气,说道:“这就是你们高丽的不对了,明明知道朕与那辽国不共戴天,为何还要转投辽国?难道我大顺没有能力保住你高丽国?”

崔介安突然痛哭流涕,说道:“陛下,您是不知道,那辽国有多凶残啊!每每犯境打草谷,我高丽国民众苦不堪言,我王怜惜百姓,不得已才转奉辽国为宗主国的。但我高丽对大顺绝无敌意,此心天地可鉴啊!”

陆承启通过监察司的暗报,已经得知现在高丽国已经出现了一些失去了大顺这个经济大国,技术大国的弊端,虽然不甚明显,只是停留在高丽贵族之间,可那也让很多高丽贵族有些受不了了。没有了大顺的香料,茶叶,象牙和丝织品等大宗货物,高丽贵族的生活,和平常人家的生活已经没了什么两样,根本体现不出他们的优越性来。而一些隐藏的弊端,则是大量依附两国贸易的高丽商人,已经破产,或者不得不开始转行从事其他买卖,对高丽朝廷也颇有怨言。原先一片繁荣的高丽国经济,突然间萧条了起来。这样的变化,让王徽有点心惊胆战,不得不赶紧遣使过来,向大顺赔罪,希望能重新开通两国贸易。

有了高丽国的第一手资料,陆承启就立足于不败之地了。他假装认真思索,心中却道:“这些高丽棒子,做戏倒是一流的。不叫你们心疼一阵子,你们不知道我的厉害!对了,我怎么把这个借口给忘了?”

陆承启灵光一闪,连忙做出阴沉的脸色,怒道:“崔大人,你当朕是傻子吗?高丽、辽国与大顺,在幽云地区之中,呈三角态势。若是放开了边贸,那契丹人通过这个商路,突然袭击我大顺怎么办?幽云十六州乃我大顺中原门户,岂能因小失大?朕虽不通兵略,却还是有这等眼光的。你再做这样无礼的要求,朕定叫人撵你出去,今生不得踏入大顺境内!”

崔介安没料到陆承启的反应这么大,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得呐呐地说道:“陛下,我高丽绝无此心,绝无此心啊!”

陆承启黑着脸,说道:“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朕对你们高丽,失望透顶,如何没有防备之心?任你说破天,朕也不可能答应再开边贸的,你死了这条心吧!”

崔介安哭着哀求道:“陛下,我高丽愿派世子前来大顺,以鉴我高丽绝无侵犯大顺之心,也不会帮助辽国侵犯大顺边境!”

陆承启冷哼一声,说道:“区区一个世子,如何比得上我大顺数百万边民性命?”

崔介安不料陆承启态度如此坚决,一时间没了主意,想到高丽国王王徽的谆谆叮嘱,他不由得有些恐慌。高丽国内他的政敌也不少,眼红他的人也不少,要是这次完不成任务,回到高丽之后,他的日子可不好过了。

“不过,”陆承启突然话锋一转,让原本已经绝望的崔介安好似捉到了一根救命稻草,闻言立即抬起头来,眼巴巴地看着陆承启,让陆承启觉得非常好笑。“朕也不是不讲道理之人,只要你们高丽国把浿西道一带的军队,退后至你们所谓的西京附近,朕倒是可以考虑重开边贸。”

崔介安脱口而出:“不可能!”

“嗯?”陆承启直视崔介安,把崔介安看得直发毛,心里说道:“这小皇帝实在精明过人,我高丽军队要是退至西京,那高丽腹地则无险可守。要是大顺名正言顺地把浿西道全都化入自己版图之中,我高丽岂不是每日活在大顺的刀锋下面?此计绝对不行!”

崔介安摇了摇头,说道:“陛下太过强人所难,这个办法,恕小臣没有权力决定,小臣也相信,我王也绝不会答应这个条件的。”

陆承启知道高丽棒子对土地的极度渴望,小国寡民的他们,日夜都想成为辽国或大顺一样的国家。可惜高丽先天发育不全,这个想法也只是妄想而已。偷偷夺来的土地,哪一次不是乖乖地拱手奉还?要是有人要贪图他们的土地,则好似夺走他们的心头肉一般,他们可是绝不会答应的。

陆承启也是看中了这一点,牢牢地控制住高丽人的死穴,提出土地要求,让高丽自己知难而退。冷哼一声,陆承启怒道:“既然你们毫无诚意,此事不谈也罢。朕政事繁多,没空与你在此耗着。要是你们想通了,就直接去找内阁舍人刘庚刘卿谈罢!”

陆承启佯作怒气冲冲地,大踏步走出了崇政殿,他身后的小内侍赶紧说道:“皇上起驾,众人回避!”亦步亦趋地跟了出去,只留下一脸迷茫的崔介安,他现在已经没了主意,只能派人回一趟高丽,禀告高丽国王王徽,让王徽做决定了。

第一百三十四章:悬挂的地图

出了崇政殿,陆承启心中忍不住得意地想着:“哼,这些个高丽棒子,打得倒是一手好算盘。既不想得罪契丹人,又想在我大顺这里讨得好处。殊不知,墙头草是最先死的一个!我就是要用经济制裁的手段,好好教训这些高丽棒子,让你们知道,中原大国不是你们这些小聪明小手段能耍得了的!”

来到垂拱殿之后,陆承启立即宣见了刚刚回到文德殿里面的内阁舍人刘庚。刘庚听闻陆承启的宣召,立即随着宣读口谕的小黄门穿过长廊,来到垂拱殿之中。

“臣刘庚,拜见陛下!”

陆承启正抬头看着他特意派人精心描绘的大顺版图,这个版图,大顺被画在了东边,周围的辽国、高丽、女真、于阗、西州回鹘,黄头回鹘、黑汗、花剌子模、天竺、蒲甘、交趾(安南)、日本、塞尔柱突厥、高棉、注辇国、吕宋、大秦(拜占庭帝国)、黑衣大食、基辅罗斯(俄罗斯前身)、室韦、渤海、西伯利亚等国或地区都有清楚的标识。或许这还不是很精确的亚洲地图,可已经能够看得出来,大顺并不是人们想象中那样,位居天下正中。相反,大顺还颇为靠近海边,世界之大,远超大顺臣子的想象。

有幸进入垂拱殿的,都是大顺朝的高官重臣,对这幅偌大的地图,一开始是震惊莫名,渐渐的习以为常,把自己小视天下的自傲收了起来。同时也明白了,他们口中或不屑,或畏惧的辽国,其国土版图相比之大顺也不遑多让,甚至犹有过之。

只有真正的认清了世界的形势,这些原本眼高过顶的大顺诸臣,才明白世界之大,他们的渺小。才不会狂妄自大,或者偏安一隅,没有了居安思危的危机感。

现在时机尚未成熟,陆承启并没有把这一幅惊世骇俗的地图给散布出去。大顺国内,不知道还有多少倭人、高丽棒子、契丹人的细作,要是被他们知道了这幅地图,恐怕会引起诸国的恐惧。

唯有等大顺的军力超越了周边的国家,陆承启才会放心地让这副地图流传出去。陆承启在这方面是很有信心的,拥有独一无二的黑、火药技术的他,拥有射程达千米步枪的他,即将拥有强大火炮的他,并不觉得大顺永远是一个军力孱弱的中原皇朝。相反,自黑、火药被他用作军事上之后,周边的国家的军力是下降的,而大顺的军力是冉冉上升的。对于这一点,陆承启深信不疑。只要把新练兵法普及下去,把监督做到位,把商业发展起来,他的这个中兴之主的名头就跑不掉了。

殿堂下面的刘庚已经对这副地图了然于胸了,他也明白为何陆承启如此忧心忡忡。拥有这幅地图的任何一位君主,都不可能无动于衷,更何况周边还有着一个比自己更强大的国家,而这个国家还是敌对国家。

陆承启转过身来,问道:“契丹人怎么说?”

刘庚恭恭敬敬地说道:“启禀陛下,那契丹使者咬死了我国才是挑起战端的罪魁祸首,扬言不开启边贸,便不进行赔付。”

“哦?”

陆承启颇为意外,他没想到契丹人居然会死缠在这个问题上。的确,在这个异时空里面,没有澶渊之盟,顺辽两国的关系也不像签署了澶渊之盟的宋辽关系那样,而是常年都处于战争之中。战乱时刻,哪里会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所以,契丹人生活清苦,不得不每年南下犯边,打草谷,以获得生活必需品,如香料、茶叶和丝织品等。

仔细思索了一番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的利弊之后,陆承启认为此举倒是可行的。便开口说道:“这个条件倒是可以答应下来,只不过不能太快答应了,不然契丹人就会得寸进尺。你们要死守底线,要钱百万贯,允许他们用牛羊马来换。再者,争取一年以上的停战时间,越多越好。”

刘庚应承了下来,陆承启再仔细问了一番契丹人的其他条件,刘庚细细回忆了一番,说没有之后,陆承启才让他退下去处理别的事情了。

陆承启喃喃地自言自语道:“开设榷场,契丹人也扛不住了么?是了,他们得不到茶叶,极其缺乏维生素,怪不得每年都南下来打草谷。只是开了榷场之后,大顺的防备思想,肯定会一降再降的。这该如何是好?”

陆承启的担忧不是没道理的,正史上宋辽战争二十多年,宋军并没有退化,反而在战争里面打了不少胜仗。相反,签署了澶渊之盟的宋真宗是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接受求和的结果。对宋朝而言,一方面幽云十六州的大部分土地未能收回,另一方面要输金纳绢以求辽朝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需索,以金钱换取和平使北宋不再居安思危。对辽国而言,却是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占了大便宜,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从此,宋辽两国都陷入了和平而忘记了危难,以至于辽国和北宋都被崛起的女真灭亡了。

开设榷场虽好,但要仔细思虑利弊,以史为鉴。陆承启能保证他在生之年,大顺军队不退化。可他保证不了,他百年之后大顺军队还能保持这样的战斗力。有时候,有一个强大的对手,反而是激励你前进的动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正当陆承启难以取舍的时候,小黄门大声说道:“皇后驾到!”陆承启这才醒悟过来,又要被老婆骂了,因为他又忘记了吃饭时间。

果不其然,皇后周芷若满脸不悦地踏进了垂拱殿,开口就说道:“陛下,你是否忘了些什么重要的事情?”

陆承启满脸讨好地笑道:“梓童,朕国事繁忙,这不一不小心,就忘了饭点,是朕不对,朕对你失信了,朕道歉,诚恳地道歉,行吗?”

周芷若听得陆承启低声下气,后面的小宫女也差点忍俊不禁的模样,想要生气也生气不起来了,只是劝道:“陛下,臣妾说过,国事每日都有,哪里处理得完?你的龙体才是大顺最关键的,若是你出了什么事,大顺皇家五代一脉单传,你也对不起九泉下的列祖列宗啊!”

陆承启满脸诚恳地认错,好不容易哄好了周芷若,与她一同前往御膳房,共用午膳。这午膳极为简单,三菜一汤,食材之鲜美,却是世所罕见。毕竟是皇家,哪怕陆承启节俭,也阻止不了御膳房用材奢侈的问题。

用过午膳之后,监察司传来报告,说皇家大学已经把第一条长达百丈的驰道已经铺设完毕,实验过了,等着陆承启去查阅。

陆承启接到报告之后,对周芷若告了一声罪,正想换了常服,起身前往皇家大学时,被周芷若拦住,嘟起可爱的小嘴,说道:“陛下,臣妾也要去看看你说的那个神乎其神的驰道嘛……”

看着这般可爱的小萝莉,陆承启忍不住吞了一口唾沫,心道:“我的乖乖,这小妮子撒起娇来真的是要了亲命!”最是受不了这套的陆承启,一个不忍心就答应了她。

周芷若这些时日,早就对陆承启的性格了如指掌,稍稍用出这一招,便把他制得服服帖帖的。陆承启欲哭无泪,自言自语地说道:“朕怎么会这么容易就被梓童诓上了呢,这不科学啊……”

周芷若听了,露出一个迷人的笑容,那个充满胜利了喜悦的剪刀手,还是从陆承启这里学去的。

第一百三十五章:不完美的驰道

(谢谢书友qs妖道、xgyguu的打赏!)

拗不过缠人的周芷若,陆承启只能自认“倒霉”。两人换了常服之后,由拱辰门悄悄地出了皇宫。拱辰门是大顺皇宫靠近后苑的门,顺初,太祖为了表明勤俭爱民和对农事的重视,在皇宫中设观稼殿和亲蚕宫。在后苑的观稼殿,皇帝每年于殿前种稻,秋后收割。皇后作为一国之母,每年春天在亲蚕宫举行亲蚕仪式,并完成整个养蚕过程。

其后,因皇宫之中亲耕不容易被百姓看到,所以文宗决定,以后亲耕都设置在城郊皇庄之中,让更多的百姓看到,皇帝是如何重视农桑的。

自福宁殿长廊而出,过迎阳门、临华门,出拱辰门,便算是出了大顺皇宫。只不过宫墙外面尚有一处延福宫,乃是帝、后游玩之所。起初规模并不大,后经扩建修缮,已渐成长安城最大园林,与城外上林苑遥相对应。

自延福宫东门而出,便算是到了闹市之内。一静一闹之间,不过隔着一道宫墙,颇有大隐隐于市的意味。

出得皇宫的周芷若才算变成了那个十六七岁的小女孩,见到任何新奇的事物,都要惊叹一番,跑将过去,翻看半日。陆承启心急火燎想要看到最新研制出来的驰道,多次催促,才算是让周芷若恋恋不舍地放下来,说道:“这些我全都要了!”

喜得那些挑担货郎,一个个都以为来了大金主,喜滋滋地奔前跑后,为周芷若服务。唯独御前侍卫长王彦宸,捂紧了干瘪的荷包,欲哭无泪。

见周芷若走得实在太慢了,陆承启不得不让已经幽怨万分的王彦宸,自掏荷包去雇了一辆马车,轱辘轱辘地朝城外驰去。

城防司也没有阻拦,自从取消了入城税和人头税之后,城防司的职责就变成了保卫京畿,保卫皇家设下的建筑等。饷银虽然有所提高,但没有了灰色收入,这些城防司的士卒们,一个个都提不起精神,懒得管入城、出城之人了。也是长安城的犯罪率不高,不然的话,天天宵禁,他们可就有事情要做了。

由于要照顾不惯乘车的周芷若,陆承启吩咐车夫赶得慢一些,也好让那些在皇宫之中软了筋骨的御前侍卫们,锻炼一下身体,跟着马车慢跑一下。

王彦宸那是欲哭无泪,不仅要掏荷包,还要卖命奔跑,有时候他真的想撂担子不干这份差事了。奈何陆承启待他实在不错,逢年过节都记得他,赏赐了不少东西,才让王彦宸继续做了下去,痛并快乐着。

其实,陆承启不曾忘了要给回他钱银,都是王彦宸打肿脸充胖子,用刚刚学来的文绉绉的语气说道:“为天子分忧,乃是臣子的福分!”

陆承启也就半信半疑,没有当回事了。只是逢年过节的时候,赏赐给他的钱银,要比别人多了些。哪怕是一部尚书看了,都艳羡不已,以为王彦宸深得圣眷。其实那都是用平时节省出来的俸禄换来的风光,其中艰辛,有谁知道?

马车一路疾驰,看着已经长得郁郁青青的麦苗,陆承启不由心情大好。此际正值盛夏时节,蝉鸣悦耳,熏风袭来,翻起滚滚热浪。好在此刻穿的是凉衫,不然这样的天气,穿一件锦袍实在太热了。

周芷若此际也是穿着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衫,在腰间飘带上系着一个名贵的“玉环绶”,扮作一个富家女的模样。其实这也是周芷若女孩时的装扮,此刻穿着起来,显得落落大方,一股书香门第的韵味扑鼻而来。

看着田野阡陌之中的忙碌农户,皆穿着“短褐”(一种既短又粗的布衣),或赶着耕牛,或推着小车。偶有一两个牧童,骑在牛背之上,吹奏起横笛,好一幅乡间农家乐画卷!

约半个时辰,总算走到了郊外的皇家大学门前,此际二十余御前侍卫已经累得瘫倒在地,腿肚子直打颤了。陆承启不去理会他们,向守卫皇家大学的禁军出示了令牌之后,便与周芷若携手进入了皇家大学之中。

没有来过皇家大学的周芷若,只在《大顺民报》上听过它的名号,对与皇家大学的一切,都感到非常新鲜。

陆承启在前来迎接的杨道奇的带领下,直接来到实验场之上。只见一条颇似后世铁轨的驰道,出现在眼前。

陆承启惊喜地走近了这条驰道,伸手去触碰在热辣太阳下面,晒得微微有些发烫的铁轨,欣喜地问道:“这是谁想出来的?”

杨道奇笑道:“这是唐大人想出来的,这样的驰道,出乎老朽的预料。陛下所学,果然博大精深。器物一道,老朽算是服了!”

饶是陆承启脸皮厚似城墙,此际也忍不住红了一下。这些都是他突发奇想的事情,能收到效果就不错了,或许他有些想法,根本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对此,他也是忐忑不安,深怕耗费了大量钱银,却造不出什么东西出来。

他连忙岔过话题,说道:“马车呢,赶紧牵来,让朕看看这驰道有多厉害!”

沈括和苏颂闻言,立即叫学子把马车牵引到类似后世火车站月台那样的木板铺就的夯土层上,赶着马车,顺着预先做好的木板凹槽,一下子就来到了驰道上面。那马一来到驰道上面,好似打了鸡血一般,兴奋了起来,马蹄翻飞,沿着驰道的轨迹,一路疾驰。陆承启让开了三丈远,还是觉得有一股劲风扑面而来。

待得马车沿着驰道转了一个大弯,目不转睛注视着马车的陆承启,突然间紧皱起眉头来。原来那马车在转弯的时候,速度太快了,马车在巨大惯性的力量之下,差点飞出驰道去。

百来丈长的驰道,疾驰的马车飞奔之下,不过眨眼时间便已经去到了终点。再一次踏上坚实的木板之上,那匹骏马显得有些意犹未尽,“稀溜溜”地摇晃了一下脑袋,不安地在木板上走了几步。马车上的车夫紧紧勒住缰绳,才算是控制住这匹跑嗨了的骏马。

见陆承启一脸紧皱眉头的模样,沈括、苏颂和唐勋的心脏都不由地“扑通”乱跳起来。沈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直接问道:“陛下,可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就在这时,回过神来的周芷若拉着陆承启的手惊喜地叫道:“咦,这是什么新奇的玩意?”

第一百三十六章:语出惊人

沈括这才发现有一位美丽的女性在场,不由地轻声问苏颂道:“子容,这是谁啊?”

沈括从未见过大顺皇后周芷若的真容,皆是因为周芷若自己的事情也很多,除了管理皇庄之外,还有陆承启交给她的福利院等要亲自处理。而沈括后进官场,不认识周芷若也是正常的。

而苏颂因为早先一步进入官场,也有幸参加了陆承启的大婚之礼,见到了周芷若真容。怕沈括冲撞了周芷若,立即轻轻地说道:“你莫要鲁莽,这是皇后娘娘凤驾。”

沈括才明白过来,能和陆承启如此亲密的,非正室原配莫属。陆承启又没有进行选妃,礼部诸官都以开枝散叶为由,多次请求陆承启纳妃,陆承启不受,称选妃劳民伤财,不可取也。起居官注曰:“帝屡拒选妃,颇有太宗遗风。”

所以现在陆承启除了一位皇后,其余的皇帝标配的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都还没有着落。更不用说其余的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婕妤、美人、才人、宝林、御女、采女、六尚各司等了。

唐勋也是见过周芷若的,连忙说道:“回皇后娘娘,这是驰道。原为秦朝所设,今日复建也。奈何尚有不甚完备之处,惊吓了皇后娘娘凤驾,实是罪该万死。”

周芷若莞尔一笑,说道:“你这官,怎么也像那些老夫子一样,说话文绉绉的,一点都不好玩。皇上说了,他最恨这种人了,深怕别人听得懂他说的东西一样。”

唐勋被周芷若这么一呛,登时语结,不知道说些什么了。好在苏颂在官场多年,连忙圆场道:“皇后娘娘莫怪,其实我等也是没什么礼节的,但怕第一次惊吓了娘娘,才这般说话。”

周芷若掩嘴笑道:“还是这般好,要不然我(皇后下制令时,自称“予”,在便殿见群臣时,则称“吾”,很多时候都用“我”)也怕你们太过正经了。快给我说说看,这驰道为什么能跑这般快?”

苏颂当即把驰道的原理说了一遍,周芷若听得似懂非懂。末了,周芷若又问道:“现在这个夫子说的,驰道还是不甚完美,为的是哪般?我看这驰道很好啊,比寻常马车快多了。这马车也是特制的吧,好像能装下什么东西一样。”周芷若化身“问题”少女,一个又一个问题不断地抛出来,弄得三个人疲于应答。

还是陆承启看出了端倪,说道:“这驰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