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彀中记-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四月四,他刚刚得到了那李自成打进北京城的消息后,便立刻召集文武大臣,开始针对这件事进行谋划。

因为皇太极死了的时候,鞑子们对这皇位进行了争斗,不过他们倒是知道妥协,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意见,让皇太极的儿子福临来当皇帝,而多尔衮则成为了摄政王。各派势力暂时的达到了一个平衡。

多尔衮此时能够召集的文臣除了老早就做了汉奸的范文程外,还有新近投降过来的洪承畴。能对大明有了解,且能拿主意的也就这两个人了。至于武将,他的两个兄弟,阿济格和多铎那都是能打能冲的厉害角色。

“消息已经确定了,范先生,你看我们是抓住这次机会,还是在等一等?”多尔衮此时说话的语气非常谦虚,丝毫看不出身为摄政王的霸气。

“王爷是担心那李自成的兵马吧,嘿嘿,我这里也有上中下三策,这下策吗,自然还是如现在这般,继续带在这东北苦寒之地,这样我等就不用再坐在这里了。中策吗,王爷已经做过了,可惜,那李自成并没有领王爷的情,那上策就是冒险一搏了。不过在老夫看来,咱们要是真的出兵,却并不见的就是冒险。大明兵马是个什么样,王爷应该知道的。至于这李自成的兵马,倒是要洪大人来说说了。不过咱们就算进关了,也要换个方式的,可不能像以往那样滥杀了。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王爷若是想问鼎中原,这一点是一定要注意的。那李自成现下虽然占了北京城,但他不一定得了这人心。嘿嘿,人心可不专指那些苦哈哈,还有那些缙绅。老夫言尽于此,一切都看王爷的定夺了。”范文程说话的时候不时的撵着自己的胡子,眼中却是一点也没有老人的迷茫,反而是透出了精光。

“洪大人,你对那李自成的兵马了解,你来说说他们现下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这个吗,呵呵,要说卑职在大明的时候,对这李贼的兵马还真是未放在眼里。当年可是差一点就剿灭了他们的。但是之后,卑职就是不知道了。王爷也知道,卑职从崇祯十四年开始就一直在这北地,对于关内贼兵了解的并不多。”洪承畴虽然投降了满清,但是他知道自己算是新人,即便被这多尔衮赏识,但也是要小心翼翼的。

“哎,前年底,去年初,阿巴泰带领的那十万兵马,去了大明后就没有多少人回来,先皇也是因为这事一股火上来了,这才归的西。听正红旗那些回来的人说,应该是那李自成的兵马,在山东地界,和咱们的人撞上了。当年我也是领过人马出过关的,大明的兵马那就不说了,那时候这李自成的人马还躲在山沟里呢,真是没有想到,短短几年功夫,就强悍的如此地步。阿巴泰领着可是好到十万人呢,才跑回来三四百人,而且个个精神萎靡。只说那闯贼的炮火犀利,可是却是不知道能犀利到什么程度。现下真要是面对他们,这心里还真是没有多少底啊。”多尔衮见问也没有问出什么,便说出了自己心里的焦虑。此时他倒是在这些人面前丝毫没有掩饰。

“怕什么,老二,要我说,正红旗那些人就是在朝鲜养怀了身子,连打仗怕是也不会了。这一出去,遇到稍微硬一点的,就立刻怂了。再说,阿巴泰那也是个废人,如果不然,先皇也不会一直圈着他,到后来才想起用他。你瞅瞅他带出的那些都是什么角色。蒙古那边的那些牧民就不说了,科尔沁的精锐骑兵可是没有派出多少的,汉军旗那边也全是当炮灰的。稍微能上点台面的也就正红旗那帮崽子了,可惜,那次却是偏偏没能露脸,反倒是丢人丢到了家。要是咱们两黄旗和两百旗出去,我敢保证老二,那什么鸟闯王的人马,都是土鸡瓦狗。”阿济格的性子就是直来直去,这是一个标准的武人,他鄙视软弱的同时,也是迷信自己的武力。

“行了行了,你就知道打,有些事情,不是用打仗可以解决的。你什么时候能动动脑子。”多尔衮一看自己的哥哥又开始了胡说,便有些不高兴。别看他是弟弟,可是他们哥三个,却还是以他为首的。他这一说,阿济格倒是老实了许多,又坐了回去,不再言语了。

“二哥,辽南金州卫那边可是报了关于那些贼人的事情的,就算咱们要出关,那些贼人可是不容小瞧的。还有啊,前些日子,咱们派到北边抓野人的部下回来报告说,前年才被咱们打的投了咱们的好几个部落,现下都跟着一伙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汉人做上了生意,而且隐约的好像又要脱离咱们的控制的模样。这一南一北,很是让人生疑啊?”相对于阿济格的鲁莽,多尔衮的弟弟多铎却是显得冷静沉稳的多。

多铎说到这里,便不再说了。他只是把情况反映给自己的兄长,大局自然有兄长来定夺。

多尔衮一时间陷入了沉思,他对于如何取舍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就在他沉思的时候,边上的一众人等也是个个不出声的在那里坐着,眼观鼻,鼻观心。

当多尔衮把目光投向范文程的时候,他忽的抬起来头,好像下定了决心一样,肃穆的对众人说道:“我意已决,这是个机会,若是把握不住,便是辜负了先皇这么多年的谋划了。老三,你说的那一南一北的贼人,都是纤芥之疾。此时正是谋取这中原的大好时机,若是抓不住,以后等到那李自成安稳好了,怕是便没有了这样的机会了。老三,老大,持我令牌,联系各旗旗主,咱们要好好谋划。”

“嗻!”多尔衮的两个弟兄出了屋子。

边上做的范文程则是一脸的荣光,作为谋主,他倒很是欣慰。对于自己侍奉的主子如此的果敢,他自觉没有明珠暗投。在华夏的土地上,所谓军师,所谓文士,大抵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好像在乎家国天下的真是没有几个,反倒是各个为了能让自己的才名得到光大,不惜都到各色人等旗下,只要这人有才气,有魄力,符合所谓的英主条件,他们这些人就会投献。即便这些人是异族,即便这些人是要对华夏子民进行屠戮的,他们也在所不惜。

这样的人,在两晋之后就有,在五代十国的时候就更多。到了蒙元荼毒华夏的时候,已经是见怪不怪了。至于此时,范文成自觉和其他的人比起来的话,自己这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崇祯十七年三月末的时候,朝鲜国王因为下边的大臣与在朝的倭国商人交恶,而严办了几个倭国不法商人。这件事成了在朝倭国商人集体暴动的导火索。四月初一的时候,倭国商人不知道从哪里聚集来那么多的武士,把汉城围住了。王宫里的朝鲜国王李悰吓得连忙让人向驻守在这里的满清兵马求救。可是哪里想到那些倭国武士竟是一点也不怕这些满清兵马。双方在城外展开了对战,结果竟然是满清兵马败退。紧接着倭国武士就杀进了汉城。城门是被大炮轰开的,倭国武士进城后,结果可想而知。不光那些满清兵马都别杀了,就连朝鲜王室也是被屠戮的一个不剩。不过奇怪的是,倭国的武士并没有怎么大肆的屠城,那些平民百姓倒是因此而活了下来。

和这汉城同时出事的是更北边的平壤,也是被这些倭国的武士包围,然后满清驻扎在这里的兵马被屠戮。这些倭国武士倒是懂得封锁消息,也因此,直到倭国的武士打到鸭绿江边上,满清那边才知道朝鲜出事了。

ps:感谢翊山的打赏和支持。别的我就不说了,努力写书。

第三百零九章 配角以及更小的配角

其实就在闯王李自成把北京城拿下的那会儿,朝鲜这边,陈政早先布置的人手就开始行动了。

保安军大多数都调配到了山东,但是在北岛上还是留了一支人马的。一共一万人,要是按照现下的编制看,就是一个师,五个团。统帅这支人马的是最早就跟了陈政的番人教习,德意志人肯特。陈政对这番人足够的信任,也换来了这番人足够的忠诚。这些年一直在岛上负责训练这新成立的保安军,看着自己训练的手下一个个的都充实到各处去了,肯特和那些最开始都跟了陈政的番人心里边都觉得有些不得劲。学生都能担当大任,老师应该也可以。到了此时,陈政才算把他们拿出来,同时告诉他们这次的行动的重要性,这些番人中还真是以德意志人居多。他们在家乡就干的是雇佣兵的活,现下有了这大活了,本能的就觉着兴奋。

除了这一万人的保安军外,陈家自然还雇佣了许多倭国的武士。现下倭国各地已经是乱的不得了。天皇已经没有了,原来的大名们也就想想去争那征夷大将军或是关白什么的,现下天皇和许多公卿都在那一把火中被烧死了,这空出的位置,登时让许多人的心思都不平静了。一时间,许多大名都在找人确定自己的血统,打破头要证明自己具有天皇的血脉。这样一来,各路大明的打斗就更是激烈。战争带来的破坏远远比建设要厉害的多。没了生计的倭国武士和农民,只得靠着陈家的指引来活路了。这些年陆续的有许多农民出海了,但是没有人知道他们到了哪里。武士自然也是在被雇佣之列,也是出去了就不见得回来。不过这总好过在这战乱时代的倭国生活吧。高级武士抑或是大名们根本就不把他们这些低贱的人当人看,那只有走了。而且那些大名们还公开的抓捕对方土地上的农民和武士,贩卖给陈家。

这样一来,陈家很容易凑够了三万人的倭国武士。统带的时候,也是层层监督,陈政还是担心这些矬子闹事的。不过这些武士还是很遵守约定的,只要钱到位了,那真是不顾命的往上冲。

这次在朝鲜的行动,倒是没有遇到多大的抵抗。唯一遇到的阻力,就是满清驻扎在汉城的那半个牛录的骑兵了。可是肯特在发起进攻的时候,根本就不给这些骑兵正面冲锋的机会,他从孙子兵法里早就学过了,兵者,诡道也的含义了。现下想起来,欧洲人那边打仗的时候还搞什么礼仪,还不许杀死对方的指挥官,真真是脑袋坏掉了,战争本来的目的就是要打败对方,为了这个目的,是可以不择手段的。难道自己这边明显的实力不如人家,还要搞明面上的硬碰硬吗。华夏人真是太聪明了,还好这些华夏人没有打到欧洲,如果打过去,欧洲人肯定是不行的。肯特已经被华夏几千年来积留下的文明精髓所征服,他却是没有看到那些糟粕。

倭国的武士应对冲不起来的满清骑兵,那还是很轻松的。满清的兵马打起仗来敢拼死往前冲,倭国的武士更是不怕死。别看他们个子矮,但是却是不惜命。一个打不过你,那就两三个一起上。半个牛录,一共才多少人,那都能数的过来,而进攻汉城这边的保安军有三个团,六千人,倭国武士则是一万五千人。一个小小的汉城,要真是让这些武士屠起城来,大概都不用一天的时间。

而且肯特对于纪律一向看的很重,只准武士们把满清兵马和朝鲜皇宫里的人给屠了,还有那些官员。陈家商行在这里已经很长时间了,对于汉城里边居住的各大官员的府邸那是非常熟悉的,倭国武士在那些早就准备好的暗哨的指引下,一队队的进入到这些官员们的家里,男的那是肯定要杀掉的,女的则是被圈禁起来,等着下一步的发落。肯特在结束汉城的攻略后,还是把一些女子留给了这些倭国的武士头头的,这也算是一种恩赐了吧,目的是使他们更好的打仗。

其他的平民百姓都是不准动的。不是陈政可怜这些人,而是以后要用人的地方实在是太多。特别是开矿和修路,来自倭国的农民和朝鲜的农夫,那都是上好的劳动力,可比南洋的土著好多了。南洋的土著们实在太懒,也因此陈政才打算用倭国的武士去净化那里的土地的。

陈家的保安军再登陆朝鲜后,直接针对的就是满清驻扎兵马的地方,目的自然是怕消息走漏了。至于其他的地方,则是派出小股的部队去打扫。比如在南边的釜山等地,自然也是有倭国武士去清理的。之后就是陈家人马进驻了,主要是商业上的管理者,兼带着倭国武士。他们马上的把各地朝鲜的民夫都搜集到一起,因为陈政早就决定要在朝鲜修建铁路了。这些年,以倭国商人名义在这朝鲜地方上行事,早就暗中把各地的情况绘制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开工了。

朝鲜半岛上的行动非常的迅速,四月初一那天,汉城,平壤和釜山,三处的倭国武士是同时发难的,不到半天功夫,朝鲜国王和他的一干大臣就都尘归尘土归土了。那些满清驻扎在朝鲜的兵马也是一样。四月三日一早上,保安军和倭国武士就乘船在平壤会和了,不过这个时候倭国的武士已经减少的一万,那两万人马都是散布在朝鲜各地,配合陈家货栈的人在做那些基础维护工作。打下来一个地方容易,占领并有效的治理则是难了很多的。

而在大明本土,山东半岛这边,也是在四月十一这天,有大股的兵马向登州港那边汇聚。

在山东这边的兵马行动上就没有朝鲜那边那么随便了。这台戏要想唱好,陈政知道,自己还只是个配角,必须等到主角们都上场了,演的差不多的时候,自己才能上。若果提前上场,那可就要演砸了。

所以他的行动完全是看着那李自成的行动而设定的。四月十号,吴三桂这个第三主角发表了讨闯檄文后,陈政就让下边的人开始行动了。他估摸着李自成会马上起兵对付吴三桂,山海关下应该有一场大战。然而让他失望的是,这李自成全然不见了当初的果敢,慢慢腾腾的,直到十三号才开始向山海关进兵。好在陈政安排的保安军出了山东后还有基地可以呆着,要不然,还真就的在海上漂两天。

六万人马,陈政留了一万人继续驻守在山东地界,并交给李岩全权统领。剩余五万,有三个团的人马坐船先去了天津卫。就在陈峰的手下和那天津巡抚商议的时候,就已经暗中登陆了。待到商议完成,三个团的人马早就在赵云龙的率领下来到了天津城下。那巡抚冯恺章看到这种情况,也只得好好配合了。在那联络人员的忽悠下,像他这样忠君的人还是很容易相信这些兵马的来历的。另外太子印信也在那里,由不得他不相信。

剩余的四万四千人,有两万人则是在这登州港坐船向旅顺进发。他们将沿着辽东半岛,径直向沈阳进军。大军所用物资,倒是早就存放在了旅顺那边了。至于剩下的两万四千人,则是还要等着,等着主角们的演出开始了,他们才能上场。

情报局相关的人员此时也没有闲着,各处的消息每日里都是及时的送到陈政这边。张定远已经带着两万人去了旅顺,剩下的就是魏二虎了。陈政每天要和魏二虎对这些情报进行分析,当然这其中也有李岩和其他人,最后做出决定。不过大的方向已经确定了,剩下的就是一些细小的环节了。

四月十三日,就在李自成带着他的大顺军马出征,向山海关挺进的功夫,天津巡抚冯恺章却是利用自己的身份四下里联系京畿附近原来投降了那李自成的各路总兵、文武大臣。让他做这件事的自然是陈峰,这事有风险,这个时候任谁都不会觉得大明王朝还有机会了,现下串联他们再度反正,还真是要冒着被举报的风险。好在闯王李自成不再京师里了,连带着他那军师牛金星、宋献策都是跟着大军出发了,这次远征可谓主力尽出。京师虽然还有大顺军马好到五十万了,往外传的则是一百万,其实更多的是辅兵和投降过来的前明军马,都是不堪一用的。这些人,如果看你得势了,会立刻倒向你,如果你失事了,他们也会立刻投降你的敌人。墙头草一样的乌合之众,李自成打了那么多的仗,又怎么会用他们。所以还是用自己最精锐的人马,直接摧毁那吴三桂的关宁军,这样是最直接,最保险的做法。

冯恺章也不是个缺心眼的人,他联系的大抵都是原来跟他有旧的,且这人的性子他还算清楚的。即便如此,他也是小心翼翼。这种事情绝对是掉脑袋的,他本身还算是忠于大明的,现下能看到这复国的希望,他自然是不想死的了。

其实他心里也清楚,关键是看这出了兵的李自成和那在山海关的吴三桂到底拼成个什么样子。不单是他,就是其他人也是在观望。就好像一场赌博,明面上的实力大家都清楚,自然是那李自成比较强了。可是打仗这种事却是实在不好说的。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实在是太多了。即便这李闯王从西安一路进军大明的京师是如此的顺利,众人也是不敢保证他这次对上大明最厉害的关宁军就能赢。

怀着这样的心思,那些被冯恺章串联起来的自然也是存了两边下注的想法了。如果李自成赢了,那没说的,这边他们就要拿这冯恺章做进献。如果李自成输了,那他们也可以马上掉转枪口,跟着这冯大人去把京师拿下来。

经过冯恺章这样的一番联系,除了他自己,竟然还有好几个大明的文臣武将同意了他那复国的想法。他自己手下能汇集起五千兵马,而那些人则也能汇集到三万人马。已经和这冯恺章联系了的赵云龙一听倒是觉得惊奇,他还真是没有想到还能有这些人马跟着他作战。不过在那冯恺章的一番解释后,他就释然了,闹了半天这些人都是墙头草啊。好说,只要不跟着乱就行。赵云龙对于自家少爷教给自己的任务还是很有信心来完成的。那年在山东地界,他可是就带着不到一万的正规保安军就能把鞑子的十万人马打的屁滚尿流的,现下自己手里有六千保安军,火炮和子弹也是足够,那就什么也不怕了。

不过就在这个当口,陈政却突然派人送来消息,让他先不要向北京城进军。赵云龙觉着凭着自家现下的实力,打进北京城应该不在话下的。别看城里头有五十万的人马,可是没有一支人马敢拉出来跟他这三个团的保安军对阵的。到时候把火炮架到北京城下,都不用步兵往上冲,直接一顿炮火,那些人准保的乖乖投降。

但是他哪里知道,这个世界上,他手里的武器虽然是最厉害的,但是有一种更加微小的生物比他手里的武器还厉害。

就在四月十三当天,陈政在阅读从北京城里发来的消息后,突然做出了这个决定。这则消息是陈峰手下的人发过来的。对于李自成离开后的京师各处情况做了介绍,但同时也多了一笔,简单的说了下京师中现下有疫病流行,死的人都是一个模样,脸色发黑。

这个时代,对于这样的疫病,普通的郎中肯定是没有办法的,再说值此社稷动荡的时候,人们的注意力根本就不会放到这疫病上。也只有陈峰的手下会按照工作要求把见到的各种情况写到文报上。而看到这文报的陈政,则是马上想到了一个病例---黑死病。曾经让整个欧洲都颤抖的黑死病,曾经让整个欧洲都陷入了绝望。远远比成吉思汗的铁骑还要让人绝望的黑死病。而这种病的传播媒介,就是平常不起眼的老鼠。

于是,关于崇祯十七年,西元一六四四年这场关于东亚地域未来发展的大戏,它的两个配角,此时也纷纷登场。只是主角们并没有注意这两个配角,反倒是第一配角的陈政,突然发现,他自己并不是隐藏在黑暗当中那个黄雀,还有一种更加微小的生物可以作为黄雀。

第三百一十章 应对

对于传染病,陈政可是要比这个时代任何一个人知道他们的危害。在他生活的那个时空,科技已经非常发达了,可是面对未知的传染病,人类仍旧是束手无策。许多人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而死去,即便有药物,也仅仅是起到延缓做用。

对于黑死病,经历过**袭扰的陈政自然知道许多,这倒是要感谢当年他读初中的时候学校的传染病知识普及教育。他知道这种病是由老鼠以及老鼠身上的跳蚤传播到人身上的。老鼠和跳蚤就是传染源。针对传染源,只要控制住,那就没有问题了。于是他刚忙让通讯兵告诉远在天津的赵云龙,各团各营立刻清理防区附近的老鼠,同时停止向京师的进发,让那天津巡抚配合他们严密控制从北京过来的人。做到及时隔离,及时防范。青岛这边的服装厂则是加班加点的生产处口罩,手套什么的。对于进行隔离的人,要派人时刻观察这些人的表现。对于任何死人,都要进行活化处理。深埋的话,有时候是不好用的。只有烧了,这才能把老鼠和跳蚤的传播途径彻底的封死。

另外刚刚成立的化工厂还在陈政的命令下生产了许多氯气。没错,陈政就打算用氯气来杀死老鼠了。只不过这边的生产能力和北岛比还是差了许多,远水解不了近渴。但即便如此,也是比没有的强。喷洒氯气对于人本身来说可能会有伤害,但带上防护服和防毒面具,应该可以把这种伤害减少到最小,但是如果让老鼠活着的话,那死的就不是一个人那么简单了。除了这些紧急措施外,陈政还让陈家下属的商行在各处的药店收集砒霜以及类似的有毒药品。这些东西都将用来对付老鼠以及老鼠身上的跳蚤。

赵云龙接到陈政的命令的时候还是一愣,心说怎么少爷又临时改了计划了。可是再一看陈政给他发来的详细命令,他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好在他带领的这三个团人马从到了这天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