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彀中记-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人在后边鼓动。这样才能做到全盘接收或是部分接受李自成的力量。

等到出去打听消息的人回来后,他才知道自己的老对手左良玉早就被人杀了,至于怎么死的,他却是知道的不详细。而且还知道左良玉的部下也都被朝廷给解散了。现下大江中下游还真是没有多少力量。

至于打败南京小朝廷的队伍,他下边的人也是做了调查,但是了解的情况实在是有限,也就自动被张献忠给忽略了。在他的认识中,大明现下有实力跟他拼上一下的也就是李自成和左良玉了,其余的人马则都是在北边。而且听说连满清鞑子都是莫名其妙的偃旗息鼓了。这天下间现下能跟他对上的机会就没有什么人了。没了对手,那这天下他要是不取,不是对不起自己,对不起跟着自己的这些人吗。

拖拖拉拉知道八月份的时候,他才做出决定,带着人马出川。走的自然是汉中这边。

唐朝诗人李白曾经对蜀道做过一首诗,叫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虽说有些文学上的夸张,但是对于此时的大西军来说,却也是非常的贴切。好在这一路上倒是没有什么力量来阻挡他。但是大军出川,辎重什么的都是要跟上的,这蜀道行军,困难可想而知。走的自然是慢了,且走一走还要等着后边的粮草,速度就更是慢了。

等到九月份的时候,张献忠的大军才全部的到达汉中。虽说离着长安的直线距离很近了,但是中间还是隔着一道秦岭。不过这时候他的先头部队也是开始进入到了大顺军的地盘了。

不过就在这时候,他却接到了成都那边来的消息,说是有人进入四川,去捣他的老巢了。

张献忠一听这个消息,心里就紧跟着一急。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原本以为左良玉没了,这大明没有人敢跟他抗衡了,怎么这突然的就出现了一股力量,能打到成都那边呢。

不过当他和下边的谋士们商量的时候,他的那些谋士,包括他那几个干儿子,都是让他放心,说什么李定国守着四川,应该没有问题。

他回头一想,也是啊,李定国要说起来是他这几个干儿子中,能力相当出众的一个了。不过也是因为他的能力太过出众,暗地里总是遭到其他干儿子的攻击。这样的事,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他不是看不到,但是他也没有办法解决,索性让这些干儿子互相之间斗起来,这样也是利于他掌控这大西军的。要说起来,这千错万错,错就错在他自己没有儿子上。想来想去,他这一点倒是和那李自成仿佛了。

李自成也是没有儿子,不过有个侄子。而他也是没有儿子。真是不知道这是老天爷对他俩的惩罚还是怎么的。现下有了这么大大的家业,确实没有儿子,不得不说,这是领他老张颇为尴尬的一件事。

也正因为他对这李定国了解,他才把最放心的人留在了四川,替他守着后路。

这个时代的人,对于消息的及时传递,实在是不太重视。即便是朝廷,也是因为交通工具的缘故,不能做到像陈峰手下那样及时的传递消息。

张献忠就吃亏在这消息没哟及时获得的短处上。他要是知道进入四川的是什么样的队伍,打死他都不会像现在这般轻松的。

陈政在九月份的时候在大连发出了命令,消息就由信鸽传到了山东半岛的登州,然后就到了济南,再然后就顺着陈家固有的情报传递路线传到了上海县。

打南京小朝廷的时候,胡长风就已经领着他的那个师来到上海县了,只不过没有参加那场战役罢了。说是战役,其实就是舰炮轰了几下,一个营的保安军打了几下排枪。再然后就是水兵和保安军一起进入南京城。

胡长风当时就在外围看着,他并没有动手。何况护卫南京城的所谓左良玉的大军早就没了主心骨。在陈峰的情报局的人的鼓动下,几下子就分崩离析了。这边再加上保安军的强力战力,南京小朝廷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何况保安军此时打的是朝廷的旗号,占着正统的名分,南京城里本就有一批人不愿跟在那新立的皇帝身边。一听到太子还活着,而且已经进了京师,重新接过了崇祯皇帝留下的摊子,他们自然是要配合保安军行事的。

这样的行动,一点也没有什么意思。胡长风便领着人马在铜陵地界训练,等着新任务。他知道自家少爷把他放到这里,绝不是仅仅为了盯着南京这边的人,这边实在是没有什么力量值得他出手。

这样,在九月三号这天,他接到命令后,马上就领着人上船了。命令是给他的,同时也给了李孟。

虽说是逆流而上,但是他们这次坐的都是快船,十天的功夫,就到了涪陵了。当时防守这里的大西军人马都是惊奇,心道从哪里来的这些人呢。

大西军在这大江之上也是有人有船的,可是那些船相对于陈家的船来说,那就是彻彻底底的小船了。若不是考虑到这江水深度不够,不能容纳大船,李孟还真想把那千吨的大船开进来,现下跟来的都是南洋那边淘汰下来的二三百吨的小船,最大的也就是五百吨的纵帆费舰船,这是北岛禄州城造船厂最开始造的那批船。这样一路上保安军势如破竹,紧跟着就到了乐山。到乐山的时候,五百吨的大船就有些走不动了,只有二三百短的船能沿江进去。不过即便是二三百吨的船,在大西军的那些水师看来,也是大船。

有了陈家船队的配合,胡长风这个师可以说进军异常的顺利,水面上的战斗根本就不用他们出头,船队自然就给解决了。李孟好几年前就开始往这大江上游的四川境内跑了,自然也是熟门熟路。船队逆流而上,顺流而下的是大西军的船队碎屑和死尸。

九月十八日的时候,保安军就已经兵临成都城下了。胡长风也不急着攻城,只是在等,等这大西军在这里的人马都聚集到这成都城里。他可不想一股一股的打下去,自己这边战力这样强,那就一下子把对方给解决了。

张献忠留在这四川的人马也不多,另外他在四川地界也是做了许多恶事,地方上的乡绅们都是怨声载道,眼下看到打着朝廷旗号的人马来了,自然是要帮着保安军这边了。所谓人心向背,就是这个道理了。如果张献忠懂得治理地方,形成所谓的根据地,那他也不会在另一个时空中,被吴三桂和满清大军撵的跑到云贵高原那边了。要知道,当时吴三桂和满清军马可是从汉中进入蜀地的。当然,也有张献忠死的太早,他那些干儿子互相之间争权夺利的原因。

李定国也算是张献忠手下比较能打的一员将领了,看到对方顺着大江就进入成都平原了,本想断对方的粮道。但是后来发现,这招不管用。人家都是沿着大江用船输送给养的,而这大江直通到成都眼前。在江面上,自家的船队是打不过人家的,各种招数也都是用尽了。用船跟人家对打那肯定是不行的了,硬打不行,那就用阴招,什么连江铁索的,放火船的招数都是用上了,甚者派会水的潜进大江凿人家船底的法子都用上了,可是都是不管用。

拦江铁索被人家直接上岸给砸开了,根本不是用那所谓的火盆来烧的老路子。守着那铁索的人马被人打的望风而逃,跑回来的只说对方大炮实在是厉害,用的是开火弹。这边聚在一堆,一炸就是一大片。

用火船对付人家,还没等靠近,就被人家用火炮给轰碎了。晚上偷袭也是如此,而且据有限的几个返回来的人说,人家那船上好像有什么水龙,有些纵火船还真是考上了,并点着了,但是刚点着,就看到那穿上喷出来水龙,直接就把那火船给浇灭了。那人回忆说那水龙能有水桶粗了,多大的火也是给浇灭了。当然他们不知道,对付纵火船,陈家早就在海战中积累了经验了。船上有小型的蒸汽抽水机,还有专门存放的泡沫灭火剂,即便是那纵火船上浇上了桐油,也是会被灭掉的。

最后那派人凿船的招数自然是更不管用了。前面的招数还有人回来,这个招数直接就是音讯全无。李定国自然不知道,陈家的船上,都是配备一定数量的蛙人的。能在海里边当蛙人,水性自然是好的了,而且还都配备了鱼枪,那里是那些半吊子的江上汉子能抗衡的了的。

等到大军到了成都城下,李定国再施展这些招数便没有意义了。没办法,只能是集合人马,在这成都城里便负隅顽抗。他指望着张献忠接到消息后能尽快回师,这样他拖住对方,然后和那回师的主力里应外合,就把这股子朝廷的兵马给吃掉了。可是他哪里想到,就算张献忠回来,对于胡长风来说,那都是小菜一碟。

用胡长风的话来说,那就是大炮一响,你们全都的给我趴下,管你几万人马,那都是炮灰。

第三百三十二章 投降

李定国从逃回来的溃兵中得知这朝廷的兵马火炮比较厉害,而且一些溃兵还说这支朝廷的兵马不单是这火炮厉害,而且那火铳也是打的格外快。

若是一般的军将,听到这样的消息,多半是要归结于那些逃兵为自己找借口了。但是李定国却是不同,能从张献忠的诸多干儿子中脱颖而出,说明他本身还是有些本事的。

对于火器的使用,这个时代的明军,其实已经有了初步的规模。从欧洲的白人那里学来了先进的火炮技术,然后经过工匠们的琢磨,最后变成自己的技术。华夏匠人几千年来不断涌现出许多优秀人物,可都因为社会地位的底下,而被掩埋在历史的洪流当中。这些匠人仿造出了西洋大炮,很快便被应用到明军中了。崇祯初年山东登州府的那支军队,就是这个时代明军火器部队的一个代表。

奈何技术在先进,可是使用他的人却是总出问题。最后随着山东兵变,山东的这支明军火器部队也跟着三顺王投了鞑子。当然所谓的三顺王是他们投了鞑子后,满清鞑子封的。

而其他明军部队,对于火器的使用,也不见得比山东登州那边的兵马差。三眼铳、虎尊炮、短铳等都是在军中能看到的。张献忠攻伐各地,也是招揽了不少这方面的工匠。正因为这样,这李定国对火器的使用也是有一定见地的。

听到逃回来的溃兵这样的说,李定国自燃是要好好想一想了。不过他虽然重视了这支军队,但是他做梦也想不到,对方的火器竟然厉害到那样一个程度。

九月二十五日这天,他站在城头上等着对方攻城。想象中对方蚁附攻城的场面却是没见到,反倒是看到对方的人马离着城门老远,仿佛是在等着什么。

李定国自忖自己这边好歹有三万多的人马,而对方才一万人,且自己是守城,对方是攻城,即便对方有炮,那也要费上一些劲的。

可是他刚想到这,就听到对面轰隆隆的响了起来。他正纳闷的功夫,就看到隔着他有三十米的城墙上轰的一声巨响,守卫在那里的军兵立刻都被炸趴下了。

开花弹,这是番人才会有的开花弹。难道朝廷从番人那里弄到了这开花弹的方子?李定国并和张献忠的其他干儿子不同,对于这火器还是很重视的,也从一些书籍中知道了番人有所谓的开花弹的事情。其实,这个时代,也就是荷兰人才刚刚研制出开花弹,但大明的军将和那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人,马上就知道了。可见此时大明的朝廷中还是有许多头脑清晰,能够接受新鲜思想的人的。

与此相对比,倒是满清后来占据了华夏的江山,把人们的头脑给禁锢住了。对于这种新的技术,新的事物,丝毫的不愿接受。最可笑的是自诩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竟然丝毫不把英国使节马尔噶尼给他的狮子号战列舰的模型当回事。最后到了末期,太平军的将士把吴三桂造反时候的大炮挖出来还一样能用来打绿营兵。可见满清对华夏思想的禁锢有多严重。

当然,这一切对于已经有些发懵的李定国来说是丝毫不知的。他现下是真的了解了那些溃兵所说的对方火炮厉害的程度了。

正发懵的时候,就听到城下有人在喊话了。声音特别的大,李定国明明看到那人离着他们很远,但是这声音却是听得很清楚。他只能理解为对方嗓门大了,他当然不知道对方手里拿着一个扩音喇叭,那喇叭用的电池就放在一个小推车上。

“城里的人听清楚了,刚才仅仅是试射。想必尔等已经知道了天军的手段。现在我家大帅奉劝你们开成投降,这样也会让城内的百姓少受波及。若是尔等顽固不化,那我家大帅将不会吝惜手里的炮弹,直到把你们打服为止。”

听到这样的声音,城里的兵卒们都是把目光投向了李定国。有一些人没有见识过保安军的炮火,所以不把对方的威胁当回事,但是有一些人可是被炸过,被打过的,他们绝对不想再回味那种恐怖的滋味。看向李定国的目光中自然是多了许多渴望。

李定国这个时候已经认识到了对方的厉害,但是想让他就这样投降,却不是他能接受的。他的认识虽然照比其他人更前进一些,但是还是不能脱离固有思维的限制的。

于是他匆匆下城,开始组织城破后的巷战。他知道对方这炮火,怕是一道城墙是拦不住了,但是一旦当对方进入到城里,和自己这边的人混在一起,那对方的大炮便失去了用武之地。到时候谁胜谁负,那可就不知道了。所谓名将,并不是光有头脑,一样要有胆量和魄力。在李定国看来,此时他们和对方之间应该是五五开的胜率,大家各占一半,就看到时候谁能咬牙坚持住,谁能挺到最后了。

可是他这想法马上就被血淋淋的事实给砸的粉碎。他下城后刚组织了一会儿,对方就把炮弹砸到了城里。保安军的炮兵把射击诸元设定的很准,炮弹就打在城墙里外这些地方,这样也尽量减少了平民的损伤。

这下子城上值守的兵卒彻底崩溃了,紧接着在城门被炸开后,兵卒们在对方还没有冲上来的时候,就都撒丫子往城里跑了。

李定国虽然抽刀杀了几个,但是实在是不管用。他的威胁要远远小于对面保安军释放的炮弹。毕竟,他只能杀一个人,但是那些炮弹,却是一瞬间能把一圈的人都给撂倒。

再然后对方就开始冲城。也没有看到什么云梯,就是直接从被炸开了的那处城门处进来了。虽然没有排什么队形,但是士兵之间还是能看出来相互配合的。而且人家根本就不给守城这边的人一点机会。城上刚想往下边扔滚木沸水什么的,还没站直了身子呢,就被人家一枪撂倒了,那滚木和沸水沸水什么的反倒是倒到了自己身上,旁边围着的人也是跟着受伤。而且面对保安军的西城墙上没有几处没有被炸的,也就没有几个军卒能起来抵的了。

等保安军进了城,那些试图在城门口阻击抑或是在瓮城里阻击的也是被人家一顿排枪打的不敢在往前冲了。而且对方好像还能扔出一种类似震天雷一般的东西,扔到人群里,一响那就是要炸倒一圈人的。

李定国听到这样的报告,心里边立刻凉透了。他知道,大势已经无法挽回了。所谓兵败如山倒,这个时候,他要还是能把这军心给拽回来,那他就是神仙了。

等到他想组织人手从其他几个城门突围出去的时候,大局已经被定下来了。保安军都没有用更多的人,一个城门口就放了一个营,再加上从西门突进去的也上了城墙绕城包围。李定国和他剩余的两万人马彻底的成了瓮中之鳖。

看到大势已去,李定国只好让人过去投降。他知道,再反抗也是徒劳。想要在这城里进行所谓的巷战,怕是不行的了。人家就算跟你打,你也打不过人家。李定国这一点看的可是清楚,他亲眼看见他的一个比较武勇的手下领着人往上冲的时候所遇到的打击。离着还有五六十米呢,对方就把火铳打了过来,自己这边有的弓箭手还想跟人家对攻,哪里想到还没等拉弓,就被人家打倒在地了。

当李定国准备被人家绑了去砍头的时候,却发现对方根本没有把他当回事。好像在对方眼里,他这样一个大将,和那些小兵没什么区别。这对李定国来说,简直比杀了他还让他难受。他大声的跟那些受降的军兵吵吵着,希望能够得到对方的重视,可是对方过来一个老兵,直接用那火铳的后柄把他打晕了。直到后来,他参加了保安军后,才知道打他的人就是他的班长,不过这都是后话。

胡长风攻下了成都,自然是要做一番安民的举动的,又把朝廷原来的官员找了出来,若是死了,就把那些地方上的乡绅找来,或是把城里的缙绅找出来,让他们帮着管理地方。当然,这些人都是暂时的,京师那边李岩自然要派人过来。而且这派过来的人,是要亲近李岩这边的。

远在汉中的张献忠绝对想不到李定国竟然连这点时间都坚持不住,而且还被人家连窝端了,连跑都没有跑出来。他此刻正为着如何能把李自成那些部下收拢过来而费脑筋呢。

本来李自成这边群龙无首,正乱着呢。这张献忠慢慢悠悠的过来后,李自成剩余的人马中就有想靠到张献忠那边的。可是陈峰手下的那些人又怎么会让他们得逞。于是整个大顺军一下子四分五裂开来。各个小团体纷纷出头,互相之间都是不服气,都认为自己能够继承闯王的衣钵。没有办法,谁叫大顺军的高层都死得一个不剩了呢。仅剩下的几个小帅,此时却是显得弥足珍贵了。

张献忠此时也是派人暗中联络大顺军这边的小帅,好处都是许了许多,有的甚至都吹到天上了,就为了把对方拉到自己这边。其实张献忠要是领着大军直接过去,也不是不可以,只是那样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这样一股子兵马,此刻没有外忧,内部正想着争权夺利呢。你要是突然把外力加上,说不准他们就能立刻抱成一团。那样的话,就不好玩了。即便最后能收服他们,也是要耗费许多人马的。

为了达到最大利益,张献忠耐下心来,慢慢的和这些小帅们磨了起来。到九月末的时候,他已经基本上要把一部分争取过来的时候,却突然接到后院出事的消息。

也就在这个时候,黄河上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一股子人马,乘着大船,直接就兵临长安城下。这两件事情倒是赶得巧,不过却是让张献忠一下子陷入了选择当中,是回四川救援呢,还是在这里马上把李自成的兵马并过来,和这未知的人马打上一仗呢,这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三百三十三章 我所图(一)

十月初一鬼节这天,松江府城外的坟地里,只见许多人围在其中一处坟地,外边的人却是看不到里边具体的情况。

穷人和贵人,不但是在活着的人身上有体现,在这死人身上也是有体现的。这松江府城外的坟地便也是如此。有钱人家的坟地都是靠着左边的,而没有钱的则都是归拢在右边,里边还有许多无主的坟,都是那样孤零零的摆在那里。若是哪一天发了洪水,这些坟被水冲了,那就撤撤底底的没有人管了。现下这般局面,家族里边的人好懒在给自家人上坟的时候还会在那孤坟上押上一块坟头纸。

刚才那围了一圈人的所在自然是在左边的坟地里了。能这么多人出来,显然是某个大家族且比较富贵的出来给自家先人烧纸的了。不过在这松江县内,能有这样阵势的,也就是那么几家了。前朝的徐阁老家,还有那董家等等。

不过这些人却都和这两大家没什么关系,用松江府城里的人说话,这是新的海龙王陈家的人。

所谓海龙王,那是因为陈家的船多,在海上也是吃的开。松江府的大豪们有几个没有派人出过海的,在海上自然是要知道谁是老大的。若是不知道,那就等着赔本吧。连船带人,那就都得交给人家。这还算是好的,有的不懂规矩,反过来还要耍一耍自家本事的,则是连着自家在陆上的人都跟了遭殃。半夜被人家攻破家门,全家都杀了或是劫掠走了的,这些年也不是没有。

这陈家据那些常年在海上跑的船家说先前也只是几条船,后来就是越来越多。而且那船的样式也渐渐的由大明的传统福船样式变成了西洋大船样式。有知道底细的回来说这陈家闹了半天和海上的郑家是亲戚。这个条件一摆出来,那就难怪了。

后来陈家在松江府的老宅以及上海县那边的庄园被朝廷抄了之后,大家都以为陈家这下子算是完了呢。心道再有钱也是斗不过朝廷的。可是哪里想到才一年多一点的功夫,朝廷就又恢复了陈家的名誉和家产。而知道底细的人这次又是吃了一惊,因为那曾经打着朝廷旗号抄了陈家的周阁老竟然被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人给灭了全家。周阁老这些年搜集了那么多的值钱家当自然也是被人家给吞了。末了还有人看到那周阁老的头竟然摆到了那陈家已故去的老爷坟头上。

江南地界的大豪们,对于这样的事情都是要提前知道的,然后提前做好应对。他们这些大家族,看着光鲜,但是主事的人头脑却是要活泛,要知道应变。不然,这家族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被别人跟吞了。

知道了这陈家如此厉害后,原来跟陈家做生意的自然是要靠的更近,而那些当初看陈家失了势的,半道远离陈家的,那次事情之后,也是连忙的派人过来接洽。好话那肯定是说了一大堆,但这只是次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