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越南1954-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为民拿起笔在地图上一连标注了十几个地方,一脸诚恳地说:“曹老先生,晚辈以为安全是第一位的,同时要考虑到有无足够的土地,所以晚辈会想方设法把乡亲们从南往北安置到金鸥半岛至迪石至河仙一线。
全部在沿海,可开荒种地,可下海捕鱼,从南至北连成一片,各个安置村庄可相互照应。此外,晚辈会筹集足够资金重点发展富国岛,并把其作为新侬区的大本营。”
张英贵少将仔细研究了一会地图,不禁笑道:“沿海村庄作为屏障,重点发展富国岛。进可攻、退可守,若坚守不住亦可撤,磅逊港(西哈努克港)近在咫尺,可撤往柬埔寨,沿海路或陆路去泰国亦非难事,李先生用心良苦啊!”
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至少接下来几年内不能瞎说,不然真会死人的。
李为民不想太早暴露意图,连连摇头道:“乱世求生,何谈攻守?张将军,为数十万乡亲计,这个玩笑万万不能开。”
南部一千多万越南人,华侨才多少?
再说强龙不压地头蛇,现在的侬人如丧家之犬,能找到个安身之地,能在乱世中活下去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表现得野心勃勃,那就是自取灭亡。
张英贵醍醐灌顶般地反应过来,尴尬不已地说:“李先生所言极是,张某信口开河,让李先生见笑了。”
“张将军说哪里话,您是职业军人,您当然会从军事角度看问题。”
李为民摆了摆手,抬头看了一眼东厢房,继续道:“三十多万人撤离不易,安置更不易。对面正在细算,晚辈大概估算一下,想让三十多万乡亲初步安顿下来,至少需要投入6亿越币。按照现在的黑市汇率,至少需要3000万美元。黄将军、张将军,各位侬区前辈,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接下来一段时间,晚辈需要想方设法争取政府安置资金,需要多方募集善款,西堤肯定是要搞大规模募款活动的,国外也要搞,尤其香港、大马、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印尼等同胞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同时更需要各位前辈鼎力相助。”
人家是在为侬人,不是为他自己。
黄亚生磕了磕烟灰,沉吟道:“侬区这些年只征粮不征税,军饷和各项开支几乎全依赖法国人。公账上没多少钱,就算有也是杯水车薪。不过黄某这些年多少有一些积蓄,回头让贱内拿出来。另外我再去找找远征军司令部,为他们效力这么多年,死那么多人,他们必须给我一个说法。”
“黄将军,让您为难了。”
“不为难,这全是我应该做的。”
他们话音刚落,曹老爷子扶着拐杖道:“粮横竖带不走,老朽全拿出来给乡亲们路上吃。另外再捐黄金三百两,越币三万元。”
许老太爷更慷慨,黄金五百两,越币五万元,粮食全捐。同时让黄亚生派人去他家杀牛,把他家十二头耕牛全杀了,风干制成腊肉留着乡亲们路上吃。
李为民感动不已,接过话茬道:“各位前辈,除了政府资金和善款,晚辈打算让东亚银行参与进来。等乡亲们安全抵达各安置点之后,由银行给乡亲们发放低息贷款,确保每家每户都能熬过最困难的时期,绝不能饿死一个人。
另外各安置点的教育、医疗都要考虑到,侬区教师和医生肯定不够,我会想方设法动员义安中学、明道小学、南侨中学、福德中学等西堤华校的教师,以及义安医院、六邑医院等西堤医院的医生护士,去各安置点开设学校和诊所。
更重要的是,我会动员西堤华商投资搞实业,在各安置点开办工厂。到时候愿意种地的种地,愿意进厂做工的做工,孩子有书念,大人有钱赚,生病有地方医治。可以想象,用不了三五年,乡亲们在南方一样能活的有滋有味儿。”
别人说这话一定是吹牛,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但眼前这位不是别人,而是西堤华侨巨富李冠云的公子,“造船大王”吴达远的女婿,潮州帮长马国宣的外甥!有潮州帮和福建帮做后盾,这些并非难以实现,因为他们已经发展起一个异常繁荣的堤岸。
众人越聊越激动,越想越放心,意犹未尽走出房间时天色已大亮。
黄亚生、张英贵回到指挥部与黄独清等大佬商量了一番,一致作出一个决定,命令陈润威等二十八名少校以下军官向李大少爷报到,从今往后听李大少爷指挥。
…………………………………………………………
ps:收藏,怨念!
为了下周能有个好推荐,再次求忘了收藏的大大收藏一下。还有推荐票,留着浪费,并且不用花钱,往死里砸吧,牧闲感激不尽o(n_n)o
第三十四章遭遇战
要在吴廷琰从法国回来上任之前赶回西贡,不能在芒街久留。
与侬区头头脑脑一达成共识,李为民就在陈润威等侬族军官和一个排战士护卫下,由陆路马不停蹄赶往海防。
之所以这么安排有好几原因,一是跟吴廷瑈说过此行是为了做美国国际开发署和经济技术使团官员的工作,帮他三哥争取美国人支持。如果不与美国人见一面,将来被他知道不太好。
二是想沿计划中的撤离路线实地走走,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设补给点,哪些桥梁和道路容易被越盟游击队破坏。在这个什么坏事都会发生的地方,不考虑周全点真不行。
再就是要利用最后一点时间动员海防华侨撤离,在北部做生意的潮人不多,该通知的五帮会馆已通知过,能走的早走了。找不到人帮忙,这些事只能亲力亲为。
侬区势力范围主要在芒街至谅山(东兴至友谊关)一线的中越边境,不是侬人就是逃过来的**溃兵和难民,同文同种,外部压力又那么大,可谓铁板一块,不会说客家话或国语的越盟很难渗透进来。
河桧距侬区不远,尚且安全。
越往南越盟游击队活动越频繁,驻守在同甘、安乐一线的法越军队,只能控制公路线上的几个据点,公路两侧的农村几乎全是越盟的解放区。
黄长官和张长官交待得很清楚,事关几十万乡亲生死存亡,所有人战死李先生都不能出任何意外。
一进入同甘地界,陈润威精神便高度紧张,让陈排长安排几个兄弟在前面探路,自己则同情报处韩参谋端着冲锋枪,一左一右坐在李为民两侧,准备随时为他挡子弹。
前面的吉普车上,一个二等兵全神贯注地扶着机枪。后面卡车上,二十多个兄弟高度警惕,草木皆兵,如临大敌。
从来没见过越盟游击队,李为民非但没一丝害怕,反而有些期待,想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厉害。腰里别着一把手枪,手里抓着一杆卡宾枪,脚下还有几颗手雷,兴奋不已想大干一场。
林嘉生哪里见过这场面,忐忑不安地说:“少爷,要不……要不也给我一把枪。”
“你会打枪吗?”
“会,来时才哥在船上教过。”
“好吧,这把给你。”李为民拔出手枪往他手里一塞,又端着卡宾枪观察起路边的动静。
到底是富家大少爷,不知道战争有多么可怕,就在陈润威暗暗大发感慨之时,前面传了一声清脆的枪响。
怕什么来什么,不等他开口,陈排长便当机立断命令道:“敌袭,全部下车,准备战斗!”
这时候,前面枪声更密集了。
陈润威和韩参谋飞快地李为民二人拉下吉普车,探头看了看,用不容置疑地语气说:“李先生,跟在我身后,千万别露头。”
“嘭……!”
随着两声手雷爆炸的闷响,在前面开路的几个兄弟出现在陈排长视线里,他们一边还击一边相互掩护交替后撤,离得太远,看不清敌人,只能隐约看见几个黑色人影。
“机枪掩护,迫击炮准备!”
“是!”
哒哒哒……哒哒哒……
前面吉普车上的重机枪和刚在路边架起来的两挺轻机枪,顿时喷出三道火舌,一连来了好几个点射。
紧接着,迫击炮也响了。
两门60毫米口径迫击炮,将一枚枚炮弹倾泻到敌军所在的草丛里,把一片片草皮炸得满天飞。
与此同时,一班的几个兄弟躬身冲上前去,接应撤回来的自己人,其中一个腹部中弹,被拖到车边时鲜血留淌了一地。
在河桧吃饭还跟他开过玩笑,现在或许连命都保不住,李为民怒火中烧,起身一连扣动几下扳机。
韩参谋急忙拉下,死死揪住他道:“那帮混蛋不在射程内,打不到他们,别浪费子弹!”
他话音刚落,撤回来的一个兄弟便气喘吁吁地汇报道:“排长,他们人不多,火力不猛,不太像打埋伏。”
保护好客人是第一位的,陈排长不敢轻易出击,一边观察着周围地形,一边问:“不多是多少?”
“二十多个,十几条枪,几个人推着脚踏车,一看见我们就扔下车开火。”
狭路相逢勇者胜,如果不歼灭眼前之敌,他们必然会招来更多敌人。再说一个兄弟重伤,命能不能保住都不知道,侬区之所以能够坚持到今天,完全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打出来的。
陈润威与韩参谋对视了一眼,咬牙切齿地命令道:“陈排长,一班保护李先生,二班、三班左右包抄,其他人跟我上!”
“是!”
警卫排是侬区精锐中的精锐,三十几个战士在机枪和炮火掩护下,迅速消失在公路两侧的草丛里。陈润威更是身先士卒,带着十几个兄弟沿右侧水渠往前冲。李为民热血沸腾,刚想跟上去却又被韩参谋给拉住了,只能躲在车边干着急。
炮弹不能砸到自己人头上,炮击停了,枪声越来越密集,像炒黄豆般不绝于耳,时不时夹杂着一两声爆炸。
等了大约十几分钟,枪声渐渐平息,一阵轻风吹来,带着一股硝烟的味道。
当李为民和林嘉生在韩参谋等人的保护下赶到时,陈润威正在审问一个又瘦又黑的俘虏,他腿部中弹,血从伤口汩汩直流,一脸痛苦地咆哮着,骂陈润威是法帝走狗,是反动唐山佬。
审也审不出什么,陈润威冷哼一声,对着他脑袋就是一枪。林嘉生倒吸了一口凉气,急忙背过身去不敢再看。
“李先生,他们跑掉几个,此地不能久留,我们立即出发。”
“伤亡大不大?”
陈润威点上根香烟,看着正往卡车上抬的兄弟,面无表情地说:“两个挂彩,一个阵亡,不过他们损失更大。”
战场一片狼藉,被打死炸死的起码有二十个,其中包括几个年轻女人和几个半大孩子。直到这一刻,李为民才真正意识到战争的残酷,
自行车和自行车上的战利品全被扔上卡车,一台小汽油发电机,一部电影放映机,一面叠得整整齐齐的白布荧幕以及电线和一些铁盒子装的电影胶片。
从缴获的证件上看,这是一支隶属于越盟中央新闻通讯部的电影放映队,打算去附近解放区放映《木化大捷》和《高北谅战役》这两部无声电影,以及有声纪录片《第一届竞赛模范英雄大会》。
护送他们的游击队显然没什么战斗经验,一看见身穿法**服的部队就慌了神,不知道隐蔽反而先开火。但必须承认他们很英勇,在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依然能坚持这么久,甚至给警卫排造成一死三伤。
李为民看了一下阵亡的士兵,安慰了一下受伤的兄弟,回到吉普车上低声道:“嘉生,立即给家里发报,让他们火速联系桑德森教授,就说我在同甘遭到越盟游击队袭击,有兄弟受伤,急需医疗支援;另外给香港发电,我要拍一部纪录片,请刘经理帮我请全香港最好的电影导演、电影编剧、摄影师、灯光师和化妆师。”
………………………………………
ps:码字不息,求票不止,对手强劲,不求不行!
好不容易有一个推荐位,如果没一个过得去的成绩,真对不起编辑,牧闲再次厚颜求各种支持。
你们的支持,就是码字的动力,拜托了。
第三十五章兰斯代尔来了!
北边那么乱,让别人去不就行了,非要以身涉险!
接到航运公司紧急打来的电话,刘家昌吓出一身冷汗,得知李大少爷安然无恙,才稍稍松下口气。
他所在位置距海防尚有近两百公里,护送他的人又一死三伤,刘家昌一刻不敢耽误,立即找到刚好在堤岸考察的桑德森教授。
政府研究署的人绝不能出事,否则没法向远在美国的卫斯理-费舍教授及他的华盛顿高官朋友们交代。
桑德森教授搞清楚情况,立即向美国驻越南大使希思求助,在电话里再三重申李是密西根农业与应用科学大学政府研究署顾问,是密西根州农业委员会(相当于大学的校委会)雇员,合众国政府有责任有义务确保他在越南的安全。
生怕大使不重视,把支持吴廷琰的几位国会议员和主教大人都搬出来了。
希思大使不想得罪那么多高官,更不想得罪教会,当即拨通法国远征军司令部电话,以美国政府名义请法国空军派一架直升机前往救援,同时出动最近的地面部队去接应。
早在奠边府战役之前,法国在印度支那的军费就有60%来自美国援助。换言之,没有美国的支持,法国远征军一天都支撑不下去。
大使亲自打电话,法军司令只能立即与海防方面联系,命令当地法军立即组织救援。
当一架直升机掀起漫天尘土降落在马路上,几个法**医弯着腰跑过来时,陈润威才真正意识李大少爷是个大人物,否则法国人绝不会为几个侬族伤员出动直升机。
“感谢上帝,你还活着!”
刚把伤员七手八脚抬上飞机,一张熟悉的面孔突然出现在眼前。
usom使团的外交官肖恩,一起从美国坐飞机回越南的。李为民倍感意外,在震耳欲聋的飞机引擎声中,扯着嗓子喊道:“肖恩先生,您怎么来了?”
“奉命来拯救你!难以置信,你居然出现在这个鬼地方,不知道周围全是越盟吗?”
李为民把一个士兵推上直升机,让他上去照顾伤员,然后才转过身来故作轻松地笑道:“我想跟他们谈谈,告诉他们胡志明和武元甲是错的。”
地面部队马上就到,并且会把他们一路护送到海防,安全上没什么好担心的,肖恩一边示意飞机起飞,一边忍不住笑问道:“结果呢?”
“结果他们向我开枪,不愿意听忠告。”
“伙计,留着你的忠告吧。他们不是误入歧途的羔羊,他们已经彻底疯狂了,上帝也搭救不了他们。”
“也许吧,真是一场噩梦,肖恩先生,请允许我向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别这么客气,我们是朋友。”
直升机走了,由两辆装甲车、四辆载满德国雇佣兵的卡车以及三辆吉普车构成的援兵到了,在一个法军少校指挥下车队再次出发,浩浩荡荡往海防驶去。
连年战乱,为躲避战火,北越人一再迁移,海防郊外自发建成了许多难民营。
一辆辆插有国际红十字会和天主教会旗帜的卡车迎面而来,成千上万难民潮水般地涌上去,把路堵的水泄不通,把车围得严严实实,以至于协助押运人道主义物资的法军不得不鸣枪警告。
到了这里,法军的任务完成了。
肖恩跟一路护送的指挥官道完别,回到车上善意提醒道:“李,作为朋友,我必须给你一个忠告,这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安全。这个省368个村庄,只有靠近市区的16个村庄白天是安全的。这里的十几万难民,很大一部分也是从附近村庄逃过来的。
另外这里(难民营)的情况很不好,粮食紧缺,卫生设施严重不足,并且非常拥挤,天知道会不会爆发传染性疾病”
农村包围城市,这是人家的战略。
李为民暗叹了一口气,若有所思地说:“肖恩先生,要不是亲眼所见,不是亲身经历,我真不相信局势糟糕到如此地步。”
“比你想象中更糟糕,stem去广平省考察,不得不要求法军派一个营护送。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像你这么幸运,就在昨天,那里死了一个记者,美国记者!”
“我们的法国朋友难道视而不见?”
“别提他们了,他们现在就知道抱怨。”
肖恩冷哼了一声,绘声绘色地说:“昨天晚宴上,这里的最高指挥官竟然直言不讳地声称:你们美国人在物质上帮助我们,但在精神上却反对我们。你们一方面尽量利用我们的‘拳头’,并且把这看作是你们反g计划中所必需的。另一方面,你们进行破坏行动,甚至损害我们的利益。”
他点上香烟猛吸了一口,又补充道:“他们对我们一直保持高度猜疑,所以采取一切手段阻止美军与他们的远征军协同作战。”
李为民感觉很是好笑,禁不住问:“肖恩先生,难道华盛顿有参战打算?”
“别开玩笑了,我们刚从朝鲜半岛撤出来。相信除了我们和五角大楼那帮疯子,全美几乎没人知道越南,没人知道这个鬼地方。”
“疯子?”
“这不是什么秘密,他们制定了一个什么‘秃鹫计划’,打算采用包括战术原子弹在内的武器,把越盟占据的地区炸回石器时代。坐在带空调的办公室里制定作战计划,却不知道这里就是石器时代,我实在想象不出越盟有什么具备轰炸价值的目标。”
“他们应该过来实地看看。”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肖恩笑了笑,用毛茸茸的胳膊搂着他肩膀,神秘兮兮地问:“伙计,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我消息灵通,你瞒不了我,我知道你和教授到底想做什么。事实上持同样想法的不光你们,兰斯代尔,爱德华-g-兰斯代尔听说过没有,他已经到了西贡。”
一个享有盛名的传奇式人物,曾协助雷蒙-马格赛赛总统平息了菲律宾共c党领导的民抗军暴乱,以反游击专家而著称。
后世有两本极为畅销的小说以他为原型,格莱姆-格林写的《沉静的美国人》,威廉-莱德勒与尤金-柏迪克合著的《丑恶的美国人》,人们都认为他就是前一本书中的“皮利”和后一本书中的“希兰达利上校”。
李为民不仅听说过,而且看过他本人写的自传,轻描淡写地说:“如雷贯耳,不过越南不是菲律宾,我想他会遇到一系列全新的挑战。”
肖恩似笑非笑地问:“你对他没信心?”
“我对他有信心,但对我们的法国朋友和西贡那些实权人物没信心。”
“确实如此,对了,你还没说你的打算。”
“我来实地了解一下局势,顺便探望一下生活在这个城市的老朋友,然后就回西贡。鉴于时间比较紧,机场又非常忙,如果您能帮我搞一架运输机,我和我那些希望尽快离开这个鬼地方的朋友们会不胜感激。”
河内机场跑道上的运输机几乎全是美国支援的,由于法国空军缺少地勤人员,美国海军和空军还派来一批人员负责维护保养。
肖恩消息不是一点两点灵通,知道眼前这位msu顾问其实是一位千万富翁,况且对他而言管法国人借一架运输机并非难事,毫不犹豫答应道:“没问题,我给远征军司令部打电话,不过要记住你欠我一个人情。”
“到西贡请你吃饭。”
“一言为定。”肖恩会心的笑了笑,接着问:“你打算什么时候走?”
海防他不熟,但陈润威等侬族军官熟,再说华人圈就那么大,一天时间应该足够了,李为民盘算了一番,低声道:“后天下午吧,后天下午三点我准时去机场。”
第三十六章潜伏计划(泣血求推荐票)
移居越南的潮人,绝大多数原来是潮汕地区的贫苦民众。
他们在越南艰苦创业,很希望自己的子孙能获得文化科学知识,能传承中华和乡邦文化,永远不要忘记故国故乡。因此,潮人很热心在居住地创办华文学校,发展华文教育。
早在1913年,堤岸潮人就集资创办义安学校,渐渐发展成现在的义安中学。此外又先后创办明道小学、南侨中学等华文学校。
由于西堤义安中学和华侨中学重视对学生进行进步思想教育,教学质量高,校风良好,办学声誉高,到这两所华校就读的不仅有堤岸、西贡和南方各省的华人子女,泰国、柬埔寨、老寮(老挝)不少华人子女也慕名就读。
李家几代积极参与各校创办,慷慨捐赠。
李冠云去法国之后,李为民便自动成为义安中学、华侨中学、明道小学等十六所华校的校董。
潮人办学不仅限于西堤,在蓄臻、芹苴、薄寮、坚江、金瓯、茶荣、朱笃和中部的会安等地生活的潮州人,在也先后创办华文学校。
比如会安市潮籍侨领、实业家许渭滨,在该市带头捐资创办培英小学和树人中学;蓄臻市潮人创办蓄臻中学、中华公学和新中学校;芹苴市潮人创办兴中学校,薄寮市潮人创办新华中学,迪石市潮人创办明德学校,朱洋市潮人社团创办培青学校,并且全是越南南方比较为闻名的中学和小学。
据李为民所知,迄今为止越南潮人创办的华文学校达到100多所。
一些潮人比较少的地方,则与其他各帮华人共同创办。比如居住在河内的潮人,与福建帮共同创办河内中华中学。岘港市潮人与广府帮和海南帮华人,合作创办岘港市树人中学。
芹苴市丐冷镇、迪石市迪吹镇和坚江省周城县叻港华人区,虽然当地所居住的华人大多是潮人,但为了增进当地华人团结,与当地所有华人共同创办。
海防是越南北部第二大城市,自然少不了潮人参与创办的学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