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852铁血中华-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李吉在心中默念着这段荀子的《劝学》的内容。

《劝学篇》是韦泽勒令全军文化课的必读内容,即便不懂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也得学习。李吉能够在文化考试中脱颖而出,不是因为他的数学等学科有多好,而是韦泽的文化课程不怎么考四书五经,而是考《荀子》与《道德经》的内容。这恰恰是李吉的长项。

李吉是真的很喜欢这荀子的这篇文章,在韦泽的部队中从军将近一年,李吉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在实践中体会到《劝学篇》的好处。就如方才那段恰如其分的描绘出了李吉所处的现在,如果李吉没有选择加入韦泽的军队,那么他现在就只能满怀恐惧与怨恨的所在家里。怎么可能如此站在热气球上,高高的居于天上。怎么可能在韦泽的军队中接受那么多的教育,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今天的一切,都是因为李吉选择了追随韦泽。李吉觉得荀子说的真好,“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跟着满清十九年了,李吉连个秀才都没考上,现在他已经是少尉了。而且李吉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有更广阔的空间,那些教授四书五经的老学究曾经是李吉羡慕的对象,现在李吉已经觉得他们屁也不算。太平军中不缺乏懂得四书五经的人,可老学究里头,一个懂得造热气球的都没有。

“少尉!下面问咱们数据!”吴文广在李吉背后说道。

“好!”李吉收回了心思。他按照地图上标出的位置,将那些位置上的清军炮兵,骑兵,步兵的大概数量告诉了吴文广。吴文广则用旗语把这些数据传递给地面。再由地面上的参谋人员,根据这些数据大概确定清军的阵地布置情况。

山风越来越大,拴在吊篮边上的绳索逐渐绷的笔直,因为受到气球以及绳索两方面带来的拉力,吊篮开始吱吱呀呀的响了起来。

李吉对此根本不在乎,而吴文广有些怯生生的大声喊道:“少尉,咱们要不要先让下面的人把绳子给拉下去?”

空中风大,大家若不是靠喊,未必能让对方听清楚,可这一喊,有些情绪就未必能表现出来,李吉只能尽量没好气地喊道:“拉下去做什么?我们还得升的更高一些,清妖那边还是有些地方看不清。”

“但是这竹子看着太细了,受不了力,我看再这么拉只怕就敢断了。”吴文广勇敢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李吉放下千里眼,不耐烦地说道:“吊篮太重的话,也升不到高处啊。酒精喷灯里面带的酒精有限,不可能一烧就是几个小时……”

正在说话间,突然刮过一阵猛烈的风,吊篮猛的一震,吊篮里头的两个人身子剧烈晃动,差点被甩出吊篮。热气球外是绳索变成的绳网,巨大的气球被风吹动,绳网受力的绳索都蹦的笔直。竹制的吊篮更是大声的响起来。

这下李吉先觉得事情不对头了。再也顾不上去反驳吴文广的话,李吉向下看了几眼,从十米高的直线距离看下去,李吉忍不住有点微微头晕。他扭过头对吴文广喊道:“快,爬到绳网上去!”

吴文广满脸惊恐,手紧紧抓住吊篮。而此时吊篮上发出的已经不是咯咯吱吱的声音,而是竹子断裂时的噼啪之声。李吉拽住吴文广的手,把他的手从吊篮挪到绳网上。能派上天的都是比较机灵的家伙,吴文广已经明白了李吉的意思。吊篮上的两个人都开始向绳网上攀爬。

此时,更加猛烈的一阵风吹来,吊篮再也承受不住巨大的力量,在空中被扯碎。在空中飞舞的碎片尚未落到地面前,脱离了绳索的束缚巨大的气球,顺着风向着清军的阵地方向飘去。而上面的观察员与信号旗旗手都紧紧的拽着气囊上蜘蛛网般的绳网,跟着气球一起向清军阵地飘去。

江南提督和春大人得知束发粤匪阵中出现一个奇怪玩意的时候,正好是热气球的气囊中充的热气把气囊撑圆的时候。和春提督跟着亲兵出来观看的时候,热气球慢慢的升了起来。

说真的,和春大人对太平军阵地上的那个玩意并不害怕。虽然看不太清楚,那东西怎么看都是人造的物品。气球的气囊看着脏兮兮的,下面的吊篮也瞅着不精致。至于吊篮上的两个人影,摆明是站在吊篮上。

虽然不知道束发粤匪造出来的这个东西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和春提督完全能够确定,这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

只是和春提督位高权重,见多识广,他能够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和春提督手下的清军可没有和春提督的素质,他们对能够飞在天上的家伙完全理解不能。所以清军们一个个目瞪口呆,远远的看着天上漂浮着的那个东西。

在士气遭到沉重打击之前,和春提督当机立断,他命令手下要为炮兵驱邪的游击赶紧“做法”。清军的军中这种做法的玩意属于常备物资,和春现在携带的火炮口径都不大,若是数百上千斤的大炮,清军一般还会给大炮封个什么大将军的名号,战前披红挂彩。有香烛贡品之类的玩意。

此时的清军本就觉得炮战失败是束发粤匪弄了什么邪法,见到天空中的热气球,他们更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军中没有带和尚道士,这却难不住中国人,按照中国唯物主义的文化传统,大家自然而然的采用了儒家“天人合一”的理论。将“天人合一”的理论庸俗化解释,就成了谁的官大,谁更受到上天眷顾,那么这个人的祈祷就更容易被上天听到,并且给与响应。

和春提督他作为这里地位最高的一个人,当然是最适合负责祈求上天的人。偏偏和春提督并不信这个。某种意义上,和春提督与太平天国上层是一样的。他深知自己能够有今天的地位,那是踩在多少人的失败之上的。而这些人的失败,并非败给了虚无缥缈的鬼神,而是败给了实实在在的活人。亲自经历过血肉横飞的战场,和春提督哪里还会真的信鬼神宿命之说。

然而,正因为如此,和春提督非常清楚这种可笑的鬼神之说对于下层的必要性。虽然和春提督没有学过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但是所谓的“唯心”“唯物”此类名词,都只是用来解释人类面对的现实而造出来的词汇而已。人类都在面对不可抗拒的未知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选择了比较唯心的模式。因为唯心的模式无外乎“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唯心世界中就能够让人觉得这些困难可以轻松解决。即便这种感觉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但是总能充当一下精神上的麻醉剂。

所以对面的太平军没有发动进攻的迹象,和春提督亲自主持了一个简单的驱邪仪式。

然而这仪式进行到一半,对面那个漂浮在天空中的家伙突然向清军这边飘过来。和春提督把整个过程大概看在眼中,他对空中的那个玩意更加不怕了。那个动作固然奇怪,却摆明了是什么被拽断的样子。若是真的是被人驱动的,不可能有这么糟糕的表现。既然有了如此糟糕的表现,那就该说明束发粤匪在天上漂浮的玩意要出事了。

而事情果然如同和春提督所料想的发展,和春提督的驱邪仪式刚进行完,天上的按个玩意冒出了黑烟,很快就一边燃烧,一边坠落下去。

清军上下虽然不知道发生了生么,然而他们立刻兴奋的欢呼起来,仿佛打了一个天大的胜仗一般。而参与了和春提督主持的驱邪仪式的清军军官士兵们更是无比兴奋。不管是不是真的相信从来没有展现出有修行的和春提督的驱邪仪式起了作用,清军上下都是士气大振。副都统忠泰单膝跪地,兴奋的对和春说道:“提督,认为在这样的局面下,束发粤匪邪术被破,定然是士气低落。只要清军出兵,马上就是一场大胜。末将愿意带兵攻打束发粤匪!”

第66章 破军之将(十三)

热气球吊篮被拽坏,接着气球被烧毁,这对于十四军的打击并没有江南提督和春想象的那么大。

没有人用什么鬼神作祟来解释此事,载人升空的热气球都有了,十四军里头也没有什么信鬼神的,信韦泽就行了。更不用说这次事故的原因实在是再清楚不过,其实原本就有人担心吊篮的强度不够,不过热气球刚开始制造,很多技术要点都没有解决,能够承载的重量实在非常有限,大家不得不在降低吊篮重量。

幸好两位气球操作员反应敏捷,他们爬上了气囊绳网,算是躲过一劫。当时吊篮距离地面十米高,从这个高度摔下来,任谁都是变作肉饼的下场。风吹动气球,带着两位观察员向清军阵地飘去,这让大伙吓了一跳。气球毫无防护,上面再趴两个人,这么飘到清军那边,定然是死路一条。

事情往后的发展还算是差强人意,气球烧毁,气球操作员随着气球缓缓落地,两人虽然被吓得不轻,却没有受伤。这让高级将领们都松了口气,有亲自经历此时的人员在,总参谋部就能够更好的对此事进行研究,制定出更好的方案来。

而清军接下来的表现就更有趣了,一支两千多人的清军直扑太平军而来。这让副军帅蔡玉斌与作战部副参谋长居俊峰觉得这气球烧毁也未必完全是坏事。

清军全军大概有七千之众,太平军这边有两千人。两千歼灭七千人,难度未免太大。韦泽带领十四军的三千部队前去进攻清军试图迂回到太平军背后的三千清军,目的就是对这三千人实施歼灭,以不断削弱清军的兵力优势。

留下来牵制清军的两千部队,并没有想到清军居然会先派两千人过来作战。尤其是清军在炮战中一败涂地之后,清军还敢主动发动进攻。这就不能不让太平军感到尤其意外。到了这个时候,十四军能做出的选择只剩了一个,那就是在战场上彻底歼灭这支清军。

“这也算是能向总参谋长交代了吧。”蔡玉斌一脸苦笑,自我解嘲地说道。

副参谋长居俊峰苦笑道:“交代什么?你觉得总参谋长会觉得烧了个气球是多大的事情么?倒是咱们在军史记录里头,肯定是要记上一笔。第一个在战场上烧毁了气球,可没有不记下来的道理。”

“这下咱们是真出名了啊!哈哈!”蔡玉斌干脆大笑起来。

居俊峰一愣,他本以为蔡玉斌想的是找军史部门的人说说,看看能不能在这件事上有所遮掩。没想到蔡玉斌竟然根本没有掩盖的打算,就这么认了。蔡玉斌认了,居俊峰倒也松了口气。韦泽在总参谋部反复讲,军史必须记录实话,若是记录的都是瞎话,那干脆别叫军史,叫军事评书部门算了。

想在军史部门给失败做掩饰,至少居俊峰还没想出具体怎么办才好。以居俊峰自己已经认命,现在蔡玉斌也认命了,大家至少不用在这等事情上有什么冲突。

清军的军阵距离十四军阵地有两里左右,清军两千部队都是步兵,他们先停在距离太平军一里地的距离上,整顿了一下队形,清军开始向着太平军的阵地继续前进。

江南提督和春大人远远的看着即将发生的战斗,他知道这是清军今天最后一次进攻。先是早上走了十几里地,然后炮战后又往回撤退。这来来回回的消耗了不少的气力。束发粤匪们原本就在这片交战地附近扎营,到现在始终没有剧烈运动,他们的体力应该比清军保持的好很多。若不是束发粤匪烧了一个能在空中漂浮的玩意后,清军士气大振。和春提督是准备让清军现在休息一下,吃点东西。

不过军队放出去了,就不可能收回来。这不是昨天诱敌部队,可以见到束发粤匪之后扭头就跑。若是在阵前这么作战,整个战线就会崩溃。束发粤匪们衔尾追杀,清军立刻就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就在此时,亲兵却引了一人来见和春。现在是五月,天气刚开始热而已,而军队在山区一带作战,山区并不算热,只见那人满身是汗,仿佛是从水里头捞出来的一样。没等和春发问,那人咕咚给和春跪下,带着哭腔说道:“提督,我乃是音德布总兵的亲兵。我等遭到伏击,全军覆没!”

“什么?”和春愣住了。

“我们遭到粤匪伏击,全军覆没。我家大人名我给提督送信,小人是好不容易跑出来的。”说完,这名亲兵从怀里掏出一个竹筒,递给了和春。

亲兵接过竹筒,打开之后从中抽出了一张纸。打开之后之间上面写了字,这才把纸递给了和春。和春皱了皱眉,他行伍出身,写字不是他的长项。可总兵音德布虽然是蒙古正蓝旗人。却擅长草书,喜以草法作清平如意。

让和春看楷书写的东西,和春还能读明白,可草书真的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而且据这名逃出来的亲兵所说,总兵音德布乃是在危急时刻写的这份东西,心情激动之下,更是情绪饱满,或者说字写的尽情挥洒。所以和春看着那酣畅淋漓的文字,硬是没看明白那是写了什么内容。

师爷连忙接过总兵音德布的“遗书”,辨别一下之后师爷说道:“这的确是音德布总兵的字。”

“哦!”和春应了一声。他突然有点理解总兵音德布最后的遗书要用草书的原因了。这家伙在当时已经没办法用印,为了不让人认为这东西是别人伪造的,所以用上最擅长的草书来写,等于是特殊的印章。

虽然字体与众不同,但是内容倒是相当的传统。总兵音德布为自己兵败告罪,说等他发现敌军的时候,敌军已经杀到眼前,清军遭到突袭,抵抗不能,随即被围。在这样的局面下,总兵音德布准备殉国啦。希望和春提督能把他的遗书交给皇帝咸丰陛下。

刚弄明白了遗书里面写了什么,和春就听到自己所部对面的太平军方向响起了猛烈的枪炮声!

第67章 破军之将(十四)

总参谋部旗下的战史部门是如此记载1854年5月14日的战斗,“……在我军热气球坠落之后,下午13:24分左右(以总参谋部作战处(当时为作战部)副部长居俊峰怀表为准),和春派遣约两千部队向我军发动进攻,经过半小时战斗,和春在战场上丢下超过1500名的死伤者……”

而炮兵部队的战斗记述如下,“……此次与和春部队作战,炮兵部采用了标准葡萄弹规格,每颗弹丸的重量为二两(100克左右)。这种较大的弹丸很方便在战后回收弹丸,再次重复使用。清军(当时称清妖)与我军使用火炮时都使用了散弹,但是双方区别比较大,清军更喜欢使用大量比较细小的弹粒,在增加气密性的同时,也能够扩大一些射击范围。我军对葡萄弹包装采取了诸多气密措施,而较大的弹丸明显可以对敌人的有生力量实施更加有效的杀伤。在战斗清点中,接近四成的清军都伤亡在我军葡萄弹轰击之下……”

至于十四军的军史里头是这么写的,“……和春部比较狡猾,作战时候相对能够坚守其战略设想。不过在面对看似是机会的突发情况时,和春就会产生动摇,贸然改变其战略设想。当何春部没有与我军近距离接战前,他们就跟小鸡一样不易捕捉,等他们与我们开始战斗的时候,我军开始如同杀鸡一样的轻松消灭敌人……”

这些记载都是太平军一边的态度,至于江南提督和春大人对这场战斗的感受其实并不算久。副都统忠泰带领两千清军与束发粤匪接阵之后,只过了不到十分钟,忠泰就派人向和春求援。和春提督在这十分钟内,完全被对面束发粤匪猛烈的火力给骇住了。

和春确定对面的太平军横列顶多有300人,这300就算是三段击,也不过是900人。和春见过的最大的排枪连环射击是个1200人的规模,那是跟着向荣的时候见过的。那次向荣提督展现出老将的真正功力,轻松击溃了对面的敌人。

太平军射击的枪声比清军1200人的连环射击要迅猛的多。那像是暴雨,像是冰雹,像是雷霆。而且井然有序。

然而,江南提督和春大人还没来得及好好“欣赏”一下这人类制造的暴风,不到一小时前带兵进攻的束发粤匪的副都统忠泰已经跪伏在和春脚下,哭的跟泪人一样。“大人,束发粤匪火器犀利,我军……我军全军覆没。”

说全军覆没未免有些夸张,2000人出去,至少也回来了300多。总参谋部的医疗部门,还记载了一百多个中了葡萄弹后受伤,三天内死亡的病例。这说明,顶多被打死了一千五百人。

然而和春提督数学不太好,也不善于搞统计。亲眼看到2000清军顷刻覆灭,和春提督已经不再怀疑音德布三千部队被全歼的消息。12000部队转眼就被干掉了五千多人,和春提督不再恋战,他果断下命撤军。

5月15日,和春提督带领七千余兵马撤到了六安附近。寿州军分区的一个军五千人的部队在城外从北向南的威压和春提督的七千兵马,韦泽带领的四千部队由北向南的威压和春提督的七千兵马。原本就没有准备再战的和春提督提说这两个消息,慌忙带兵向西撤退。

韦泽在六安宣布自己留在六安负责收尾工作,寿州军区的部队与十四军两个军在后面追赶的同时包围和春提督,逼着和春提督向准备好歼灭阵地的姚李镇方向运动。

将部队派出去之后,韦泽立刻动员起六安地方上的行政部门。在和春前来进攻六安的时候,这帮人可是被吓坏了。现在见到和春望风而逃的模样,这帮人的心也都放到了肚子里头。

韦泽在会议上宣布,“大家立刻到六安各地乡下,请乡绅们出来帮忙打扫战场。”

“打扫战场?”行政部门的人都很是不解。

“对,大伙领着这帮地主士绅一起去打扫战场。”韦泽用不容反驳的语气说道。

现在能够在行政部门里头混的有两种人,第一种自然是韦泽部队里头提供的行政干部,另外一种则是地方上进行科考之后的公务员。无论是哪一种,都不是傻瓜。韦泽让六安地方上的地主士绅前来“打扫战场”,打扫战场时候能看到的是什么?自然是遍地的尸体。此次根据韦泽所说,清军在两个战场上一共被杀死了五千多人,每个战场上都有近三千死者。这摆明了是韦泽要向地主士绅们示威。

六安州税务局副局长李永清乃是地方上考试上来的公务员,他立刻赞道:“齐王让这些家伙看看反抗天国的清妖下场,见到这些清妖如此不堪一击,这些人只要没被猪油蒙了心,总不至于看错了形势。齐王这么做真的是菩萨心肠啊!”

公务员们看向李永清的目光都不怎么带有好意,重要么是认为李永清“你也配姓赵”而导致的厌恶之情,要么是觉得自己竟然没想到这么给力的话,竟然让这李永清先说出而引发的嫉妒之情。

李永清根本不在乎大家的视线,他说道:“齐王,属下觉得现在这天气越来越热,若是准备的时间太久,尸体臭了的话反倒不好。我等不若先把各地有异心的地主士绅先给弄来,让他们好好看看。也顺道抬抬尸体什么的。不知齐王可否认同属下的看法。”

韦泽连连点头,“这法子不错。大家在基层工作,总是知道哪家地主士绅对咱们有敌意。而且我把话说头里,我让他们来看,是因为我真的不想杀他们。若是这些人知道我军多厉害之后不敢公开敌对,只是在背后玩阴的,我军可能还更不好受。当然,若是那帮人玩阴的,被我们抓住,气愤之下杀满门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情。所以说,我觉得大家很多都是咱们六安人,对着乡里乡亲的,总得让他们知道不要办错事么!”

说这话说的时候,韦泽态度温和。不过他心里面倒是颇有恶意的想。会不会有人听到了韦泽会对玩阴的家伙实施杀满门的手段之后,估计玩出些什么把戏呢?

而韦泽的话无疑是给政府体系的公务员们确定了方向,这帮人商量之后极端时间拿出了一份《关于发动地主士绅为清军收尸》的红头文件,韦泽审批通过,于是政府系统的人员立刻奔赴六安各地,开始把地主士绅往六安的两个战场送。

对太平天国政权并不支持的士绅们很快被弄来“打扫战场”。所有士绅都是第一次见到一次死几千人的战场,被枪打的死尸还算是好些,在炮击中阵亡的死尸看上去就很是有些惨不忍睹。脑袋砸崩,手臂大腿被打飞,胸口出现一个直径十几公分的贯穿大洞。

根据在旁边监视的公务员们提交的报告,士绅们被武装士兵们从家里头给强行带出来的时候,脸上普遍还有些敢怒不敢言的味道。参观了战场,亲自参与打扫了铺满战场的尸首之后,大部分士绅已经吐得昏天黑地。即便有些看着够坚强,对太平军并没有真正服气的士绅,至少在精神上也都蔫了。有些胆小的被吓的魂都飞了,天还没黑就几乎磕头如捣蒜的请求离开战场。

韦泽自然没有让他们走人,先被弄来的大部分都是潜在的敌对份子,后面的地主士绅也绝非支持太平天国政权。六安当地的这地方上也算是有头有脸的家伙看完了战场,亲自参与了火化近六千清军尸体之后,被聚集到了六安城。

没有任何地主士绅还敢在韦泽的文武部下面前大声说话,到了5月20日凌晨,这帮地主士绅被叫了起来,在部队的“护送下”前往六安城西的姚李镇。到了中午时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