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显耀大唐-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掉了脑袋?或者是你和诸位兄长像泽王上金那般苦楚,而小妹我像义阳姐姐她们那样三十岁不嫁?所以说,那个老混蛋死得活该,他要是不死才是没有天理了。”

“嗯?貌似你说得有理。”李显听了太平公主那么一番痛骂之后,李显也不由得深以为然,但是他又想了想,其实上官仪来了这么一出,对自己到也未必都是坏事,最起码如果没有废后事件的话,上官仪之子上官庭芝绝不可能跑到日本去发展,而且还在那里主导了日本的革新运动,并且在革新的过程中对守旧家族展开了清洗,他相信经过这么一番清洗,日本国内定然元气大伤,这可是大大有利于自己以后的计划的。除此之外,如果没有上官仪废后事件,估计婉儿便会被当做一般的女孩子进行培养,尽管也会颇通文采,但那个“称量天下”的上官婉儿绝对不会出现于历史的舞台上。

很多因缘际会,有一些人注定毁灭,可是也有一些人注定成就,这是任何人都无法说清楚的问题。

不过李显却并没有再想下去,因为这时候太平公主早已拖着他前往西市买东西。

这是太平公主最几年形成的习惯,其实也是李显引导下形成的习惯,只要不高兴了,便去西市买东西,而且是专门购买奢侈品,当然,购物的钱都是李显为她掏腰包。

好在这西市中几乎九成的奢侈品都是由他的显唐商号在经营,所以他出的钱大都又重新流入自己的店铺之中,至于那些奢侈品,虽然卖起来价格高的惊人,但是对于大批量采购运输这些奢侈品的显唐商号来说,那些小玩意儿的成本其实低得可怜,根本不会放在某王的眼中。

然而最让李显郁闷的是,太平公主每次购物都要他陪着去,而且购买的那些大大小小的玩意儿全都由李显拿着抱着,简直就是太平公主的保镖兼脚夫。

经过了一番痛苦的折磨之后,李显终于在小丫头志得意满之下回到王府,至于那些奢侈品,其实小丫头只挑了几件,剩下的都“打赏”给了李显,而提着大包小包的李显自然不会把这些东西大老远的带进王府,随手便赏赐给了身边的随从们。

所以,随从们最喜欢跟着李显和太平公主去逛西市,因为得到这些赏赐还是小事,最主要的是看着他们的主子跟在小公主后面那一脸的无奈和苦闷,甚至有的时候还在想着,找个机会刺激一下太平公主,令太平公主心情不好的情况下来找李显,那么他们就能更多的欣赏到李显吃瘪的那一幕了。

在这个世界上,就算是党朝天后都不能让李显吃亏,可偏偏这个小公主有着庞大的魔力!

如果李显知道了,一定会把这帮家伙痛打一顿,口中还会大声骂道:“你们这般混蛋,还像是我府中的忠勇侍卫么?竟然乐于看本王的笑话!这才是他娘的以怨报德,不知好歹!”

第207章 婉儿入宫

在小心翼翼的送走了太平公主之后,李显还是抽时间去了趟上官婉儿的府中,不过这一次他所找的人却不是上官婉儿,而是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夫人。

李显选择的时间虽然是在白天,然而却是经过易容之后进入的,这主要是因为对于婉儿进宫随侍武后之事,他还有几句话要进行郑重的交代。

可是这时候上官婉儿的府第已经被重重把守了,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轻易进去的。

所以在李显刚刚来到大门口的时候,便被门口的守卫挡住了:“什么人?也不长眼看看,这可是上官府,岂是寻常人可以进的?”

李显闻言倒也不惧,拱了拱手,笑呵呵的说道:“这位兄弟,在下乃是夫人的一位远房侄子,这一次听说姑母离开掖庭,奉命前来贺喜,呵呵,这里是一张拜帖,这位兄弟只需将其交给夫人,夫人自会明白一切的。”

说完之后,李显便将一张拜帖塞到那守卫手中,与此同时,拜帖中还有一小锭黄金,足有五两。

那守卫一开始只是接到了拜帖,脸上却是冷冷笑道:“这几天我家夫人遇到了好多娘家人前来拜访了,只不过全都被夫人给拒绝了。现在这人啊,眼皮之薄实乃惊人,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咦?呵呵,这位郎君,小人说的不是你,你且稍等,小人马上转告夫人。”

那守卫之所以前倨而后恭,主要就是因为手中摸到了一个物事,通过形状和硬度便能够确认,手中之物定然是一块黄金,大约在五两左右!

“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啊,这位郎君可真够大方的,仅仅就是一个传话,就打赏了这么多的财富,像这位郎君这样慷慨的人,可实在是不多见啊。”

那守卫唯恐李显后悔不再用他,立刻拿着拜帖像疯了一般跑进府中。

虽然如此,那守卫却并不相信夫人会请那个所谓的远房侄子进来,毕竟抛开冒名顶替不说,就算是亲侄子到了,以夫人的脾气,都绝不对轻易让他进来。

“唉,虽然这位先生出手慷慨大方,然而这一次却恐怕要失望了,夫人的脾气古怪得很,就算我收了你的好处,也是万万不敢触这霉头的。”

守卫一脸紧张的来到内宅,心中十分忐忑,生怕夫人骂自己不会办事,可是碍于那五两金子,还是硬着头皮将拜帖亲自送到夫人手中。

可是没想到夫人在看了拜帖之后立刻就说:“快,快请进来,不,还是我亲自前去迎接吧,你这厮愣着作甚?还不随着我一道去迎接?”

“哦,是是。”那守卫见夫人不仅允许那人进来,而且还带了个“请”字,而这都已经是大新闻了,没想到夫人竟然说出了更加震撼的话,要亲自出迎!

“这,这,我刚才听到的是真的吗?夫人亲自出迎?这个远房侄子该是何等的身份,竟然值得夫人大驾亲迎?现在的小姐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五品官,然而由于随侍天后,并且奉命专管诏令,可以说是一个权力大得令人恐怖的存在,作为她的母亲,郑夫人就算是遇到当朝宰相,也短端没有出迎的道理,可现在竟然只是对一个普通的远房侄子亲自出门迎接,这样的礼遇实在令人震惊。”

那守卫一边深深地震撼,一边忙不迭的随着郑夫人前往府门外进行迎接。

片刻之后,便见郑夫人带领着守卫家丁一起来到府门外。

却见那神秘的“远房侄子”立刻上前行礼道:“小侄见过姑母,不知姑母一向可好?”

郑夫人渐渐克制住心中的激动,点点头说道:“原来是贤侄到了,呵呵,贤侄大老远的来了,怎的也不说一声?老身有失远迎,还望恕罪,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走,随着老身前往府内说话。”

说完之后,郑夫人亲自带领着那人来到了大厅,并且屏退了所有的侍从,连最贴身的婢女都被赶了出去。

这让那名为郑夫人送拜帖的守卫更加的震惊,如果不是有眼眶撑着,估计眼珠子都已经掉到地上无数次了。

却说郑夫人带着李显来到厅堂之内,屏退了所有的侍从之后,对着李显躬身行礼道:“不知这位先生拜帖中所言的拙夫来信,竟在何处?”

却见那人抹了一把脸说道:“郑夫人,你看我是谁?”

“原来是周王大驾光临,难怪,妾身还以为……”郑夫人虽然话没有说出口,可是意思很明显,还以为是李显将上官庭芝还活着的消息告诉了他人,并让他人代为传送信件。

虽然郑夫人相信李显选中的人一定是心腹,可是内心里却并不愿李显之外的任何人就上官庭芝之事跟她接触,现在见来人竟是李显,心中的不舒服这才彻底消失。

“不知大王此次前来,有何指教?”郑夫人见李显避过上官婉儿,专门来找自己,知道定然是有要事要说,所以主动开口问道。

李显闻言却是拱了拱手说道:“小王来此,一是庆贺婉儿终于迈开了第一步,夫人呕心沥血养育十四载,终于成器,相信婉儿此后只要小心谨慎,努力向上,将来定然成就非凡,上官家族复兴有望;这第二么,自然是将上官典签之来信亲手奉上。”

说完之后,李显便从袖中取出来一封信件,郑重的递到了郑夫人的手中。

郑夫人双手接过信件,却是看也不看,张口问道:“妾身知道今日大王前来寒舍,定然还有要事吩咐,妾身洗耳恭听,还请大王直接吩咐就是。”

李显却是连忙摆手说道:“吩咐不敢当,小王只是提醒夫人,莫要将上官典签之事告诉婉儿。”

“这却为何?妾身正打算要将此事告诉婉儿呢,若是婉儿得知她父亲尚存人世,而且受大王如此大恩,日后定当竭诚以报,毕竟我一家三口承受大王大恩多年,如今婉儿已经到了天后身边主管诏令,正是报恩之时,大王却又为何不让妾身将此事告之婉儿?”

郑夫人满脸的不解,却听得李显叹道:“夫人并非不知,我那母后虽然赏识人才,亦能破格重用,却颇有疑忌之心,当初上官相公得罪母后,不仅自身罪责难逃,亦秧及家人,如今婉儿以惊艳之才,虽受重用,然则母后心中亦不会不加以防范,最起码在短期内会有所防范,因此婉儿自当小心翼翼,更兼婉儿如今年纪尚幼,心中没有城府,一旦得知上官典签之事,便会生出对母后之怨念,再加上对小王报恩之心,定会露出行藏,虽然她自己觉察不到,却也很有可能会被母后察觉,到时候轻则遭受废黜,严重了可能会有性命之忧。若是不知上官典签之事,自能忠心为母后做事,久之自然能够获得信任,彼时婉儿若再得知上官典签之事,便不会遭受母后怀疑。”

郑夫人闻言,顿时感到浑身剧震,深深施礼道:“若非大王今日一言,婉儿几死矣,大王对于婉儿回护之恩,妾身没齿不忘,大王之言妾身明白了,在婉儿未取得天后绝对信任之前,妾身绝不会将拙夫之事说与她知道。”

“夫人言重了,此事既是为了婉儿,又何尝不是为了小王自身?此间事已了,小王亦当告辞了,婉儿进宫随侍母后,为了避嫌,小王亦不便相送,我这里有一些礼物,稍时会派人送来,还请夫人转送。”

李显说完之后,取出来一份礼单,交给了郑夫人,随即转身告辞离去。

郑夫人送李显离开后,取出礼单一看顿时震惊不已,因为上面所列的都是名贵的珍珠玉石、粉黛,还有许多孤本善本书籍、紫毫笔、宣州纸、湖州砚,粗粗算了一下,总价竟有上百万钱!

“这,这,我一家三口本已受了周王这么多大恩,今日竟然又送来了许多贵重物品,这份人情真是重如泰山,我这一家恐怕这一辈也都难以偿还清楚了。”郑夫人的心中感动不已,但是庞大的人情债却压在了头上,让她的心中实在难以承受。

不过等到后来,郑夫人总算也想清楚了:“反正我们欠周王的债也难以还清了,也不在乎多这一笔,只是尽心竭力回报周王便是,其实自从相公被周王所救的那一刻起,我们这一家就已经被刻上了周王部属的记号,除非我和婉儿不肯认相公,否则我们这一辈子就已经注定和周王绑在一起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至于婉儿这丫头,早晚把她许给周王便是,想来以这丫头的才学和容貌,周王亦是难以拒绝吧?”

这时的上官婉儿根本就不知道她已经被自己的母亲暗中卖给了李显,现在经过武后的诠选,终于脱颖而出,得以随侍武后,掌管诏命,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起步,看起来是志得意满,春风得意,然而区只有她自己才明白,自己肩上承担的责任。

“我这一次,不仅仅是为了家族的崛起,更是为了心中那个人,只要能够对他有所帮助,无论多么艰辛的事情,我都会义不容辞。”

第208章 阴谋与生命

大唐仪凤三年,经过了将近十年休养生息的吐蕃再次兴兵来犯,由名将噶尔钦陵统率大军三十万,对吐谷浑发动了疯狂进攻,本来在正常的位情况下,在御吐谷浑边境修筑城池进行防御的唐休璟就算是无法战胜敌军,却也能够抵挡上一阵子,可是没想到这时候竟然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几乎与吐蕃兴兵的同时,突厥部族的阿史德温傅、阿史那奉职在单于都护府突然率部反唐,立阿史那泥熟匐为汗,二十四州突厥酋长响应,聚众数十万人,天下震动。

朝廷在收到突厥反叛的消息后大为震怒,立刻下令单于大都护长史萧嗣业,将军花大智、李景嘉等进行征讨,然而很快便为突厥所败,高宗闻讯,大怒之下将萧嗣业配流桂州,又令将军曹怀舜率兵往恒州守井陉,崔献往绛州守龙门,以备突厥。

如今的突厥数十万部众已然反叛,由于游牧民族的特性,一下子就拥有了近十万的骑兵,对原本的单于都护府所属各地进行抄掠,而最为引人瞩目的是,新成立的突厥汗国统率精锐骑兵南下,连克胜州、怀远等地,企图截断安西四镇驻军的归途,同时截断从长安到安西四镇的补给路险,让安西驻军陷于孤立。

在这样的情势下,凡是有点脑子的都看得出来,突厥之所以敢于反叛,肯定是早已和吐蕃建立了军事同盟,而且他们彼此合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吃掉吐谷浑和安西四镇!

所以,武后和麾下谋士进行了一番秘议之后,决定拜安西都护府长史唐休璟为凉州都督,令其率安西都护府大军驰援凉州,与此同时,又接受刘仁轨的举荐,任命中书令、赵国公李敬玄为洮河道大总管,兼镇抚大使,检校鄯州都督,以工部尚书刘审礼和安西都护府司马王孝杰为副总管,率领十八万大军前去吐谷浑抵御吐蕃。

消息传来之后,李敬玄大惊失色,因为他根本不懂军事,让他派兵作战,简直就是让他去送死,即便是侥幸不死,也最终难免会大败而回,而这败仗之责就足以令他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李敬玄第一时间便断定:这一定是一场阴谋,明着让自己打仗,实际上却是要害自己,而至于其中的主谋,毫无疑虑的便是刘仁轨和武后!

李敬玄虽然在表面上是武后的心腹,却早已暗中向太子李贤效忠,本来这一个秘密武后党人根本就不知道,可是没想到后来李贤上表开武举,在得到同意之后武后竟然任命李敬玄主掌诠选,眼看着薛仁贵等人从中获取了极大的好处,收拢了军界的许多人才,李贤终于忍不住眼红耳热,让李敬玄分给了他几个,可是没想到竟然就这样令李敬玄暴露了。

武后早就对李敬玄经常不听自己的话一事心存不满了,现在才终于发现,原来这个老东西竟然悄悄投靠了太子,但是却在表面上还以后党面目出现,并且沾了自己的莫大的便宜!

武后的便宜岂是好占的?所以,她在得知消息之后开始处心积虑的要对付李敬玄,只是李敬玄这人为人倒也算刚正,一时之间倒是很难抓住他的错误。

而刘仁轨和李敬玄的矛盾则是由来已久,这主要是因为李敬玄主掌吏部多年,朝中官吏多出其门下,与此同时还与当时大族赵郡李氏联宗,前后三任妻子又都是山东士族,因此在朝中的势力极大,因此刘仁轨上书高宗,希望可以将李敬玄调离吏部,恰好这封奏疏传到了武后那里,武后为了拉拢李敬玄,便把这封奏疏交给了当时还以后党面目出现的李敬玄看,李敬玄自此之后处处针对刘仁轨,仪凤元年,在武后的帮助下,李敬玄接替刘仁轨担任中书令,成为了宰相中的第一人,而刘仁轨则被赶去河西防御吐蕃,在此之后,刘仁轨向朝廷多次建议添兵驻防,并且多次请求粮草,然而每次都被李敬玄给拒绝,现在吐蕃来袭,刘仁轨为了报复李敬玄,便上书高宗,想要防范吐蕃的进攻,非李敬玄不可。

武后本来就想要找借口对付李敬玄,现在终于找到了机会,自然是毫不犹豫的大笔一挥,下令李敬玄率军出征。

“可恶,武后和刘仁轨为了对付我,竟然如此的处心积虑,明明知道我不懂军事,却偏偏要要我出征,这不仅仅是要害我,更置国家大事于不顾,岂不令人心寒?”

李敬玄叹了一口气,便决定去找高宗,说明这一切。

李敬玄的运气倒还不错,正好赶上高宗身体略有好转之时,所以竟然顺利地见到了高宗。

“陛下,微臣李敬玄请安。”

“免了”,高宗虚抬了抬手,淡淡笑道:“李爱卿见朕,恐怕不仅仅是要请安吧?不知还有何事呀?”

李敬玄闻言顿时顿首说道:“臣启陛下,前些日子吐蕃率大军进犯,微臣蒙刘相举荐,被拜为洮河道大总管,兼镇抚大使,检校鄯州都督,然则老臣老矣,更兼不动行伍,唯恐误了国家大事,肯定陛下收回成命,另谴高明,如此则微臣幸甚,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却没想到高宗闻言之后竟然微微冷笑,随即大声喝道:“好你个李敬玄,如今外敌进犯,朝廷正在用人之际,你不说为天下计义无反顾,竟然让朕收回成命,另谴高明!哼,你身为当朝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难道就是这样报国恩的吗?吐蕃之事,便是刘爱卿需要朕,朕都会亲自前往,毫不退缩,更何况是你李敬玄!此事断断不许,你速速回去准备出征吧,朕乏了。”

说完之后,高宗便下令身边内侍将李敬玄赶出后宫。

李敬玄苦着一张脸,唉声叹气了半天,却是无可奈何,只好走出后宫,可是他这一路失魂落魄,浑然已是做梦一般。

“唉,没想到我李敬玄竟然如此倒霉,话还没说完,就被陛下一顿斥责,莫非是天要亡我乎?凭我这两下子,对战吐蕃名将噶尔钦陵,而且是以十八万对战三十万,如何会有胜算?我恐怕刘仁轨这老儿和武后那毒妇,正眼巴巴的看着我战败之后遭受处置的笑话呢。难道我竟然就这样成为他们的笑料?”

李敬玄一路唉声叹气,神思不宁,竟然险些撞到了人。

“对不住,对不住。”李敬玄连连道歉,说完之后就欲再度往前走去。

这时候却听得一人说道:“原来竟是李相!不知李相今日何故如此心神不宁?可是为了吐蕃征战之事?”

李敬玄闻言一怔,顺着声音看去,这才发现对面那竟然是周王李显,顿时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流着泪说道:“大王,下官不懂军事,如何能够对敌作战?这摆明了是遭到奸人陷害,这倒也罢了,关键是这会让我大唐十余万将士无辜流血,下官心中不忍,故此还请大王能救那些将士一救,下官代表那些将士深深感谢大王恩德,除此之外,日后下官亦定然结草衔环,不忘大王恩德。”

李显闻言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此事非说话之所,李相且前往东宫,找太子商议此事,小王亦会随后便到,此次定然竭尽全力,以助李相。”

“多谢大王,大王之恩,如同再造,下官日后定当涌泉相报。”李敬玄顿时像是有了主心骨一般,对着李显拱了拱手,然后急匆匆的前往东宫而去。

在李敬玄离开之后,李显一个人呆呆的站在那里,深深叹了一口气。

其实李显对李敬玄也没有什么好感,因为他比武后、高宗和李贤都更加了解此人,这李敬玄虽然看起来很是正派,而且也颇有才干,所选拔的人才都是人尽其才,绝对是称职的,然而太过于贪恋权力,甚至为了手中的权力首鼠两端,脚踏两只船,一边宣称效忠天后,一边暗中投靠太子,然则李显却知道,他其实对谁都没有诚意,在乎的只是手中的权力,刚才虽然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前线的将士着想,实际上却是生怕担负战败的责任。

不过李显最在意的,却反而是李敬玄最不在意的,这便是那十八万将士的性命。这可都是大唐的子民,经受了长期战争的考验,一个个都是铁血男儿,若是就这么被一个不知兵的领头人给葬送了,实在是大唐的莫大损失!

刘仁轨和武后为了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可以置这十八万将士的生命于不顾,李显却做不到这一点。

“这些将士们在前线拼死拼活,可是你们却为了一个小小的阴谋而置他们的性命于不顾,难道十八万忠勇的将士,竟然还比不上那一点点权利的争夺吗?你们可以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死去,但是我们,做不到!所以,这一次就算是冒着得罪母后,甚至得罪父皇的危险,我也要全力阻止此事!”李显紧紧握着拳头,默默的说道。

第209章 为了同一个目标

永安宫,东宫明德殿。

“啊?你,你说甚?连父皇都这样说?唉,这事情怎的发展到了这一步?”皇太子李贤在听李敬玄说完之后不由得吃惊不已,轻轻叹道:“此事很是明显,绝对是刘仁轨那厮的阴谋,哼,平日里本宫看那厮一本正经的样子,还以为是个直臣,却没想到竟然也是如此小肚鸡肠,挟私报复,哪里还有甚正直无私的风骨?可是这么简单的道理连本宫都知道,父皇怎的也看不出来?真是老……”

李贤本来想说高宗老糊涂了,可是刚说了一个字,就意识到不对,连忙住口不说,可是话中的意思在场的哪个都是清楚明白。

但是所有人全都毫无例外的装聋作哑,好像刚才李贤什么都没说一般。

李贤见大家都是这样的表现,心中略感安慰,但是他却也是满脸的尴尬,过了一会才缓缓说道:“可是圣旨以下,父皇又如此态度,本宫就算是求情,恐怕也没什么用,反而会惹得父皇不高兴,万一因此而让父皇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