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显耀大唐-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击,吐蕃反而会人人拼命,如此一来我军即便战胜,也定然会遭受惨重损失,甚至会被吐蕃尾随追击,来个反败为胜,因此,此时追击,实不可取也。”
高舍鸡听了李显所说的话,顿时点了点头,佩服的说道:“大王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末将实在是佩服,其实此事都不用末将说,大王屡次打败吐蕃第一名将噶尔钦陵,十余年来大小战数十次,从无败绩,这已经说明了一切,呵呵,大王如此战绩,绝对能够震烁千古,便是后汉之耿弇、蜀汉之赵子龙、北齐之高长恭、本朝之卫国公、英国公,亦是足以相媲美。”
李显闻言顿时哈哈大笑,拍了拍高舍鸡的肩膀,然后说道:“真没想到你这厮,跟了本王这么多年,别的本事不怎么见长,竟然学会拍马屁了,你也不要刻意抬高本王,本王虽然侥幸取得了几场胜利,却如何能够与那些先贤相比?算了,此事不必再提了,我等且安心准备撤兵事宜吧。”
第243章 大胜!
就在噶尔钦陵父子退兵之后,李显统率大军缓缓前进,收复了之前被吐蕃占领的所有城池,与此同时他也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安西四镇的吐蕃残余力量和各部族纷纷投降,安西四镇全部光复!
不过这一点对于李显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惊喜,毕竟吐蕃主力被赶跑了,留下的将士根本都不足一万人,而且还都是老弱病残,根本无法面对得胜之后的大唐雄师,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投降自然是首选之路。
虽然如此,这对于大唐来说也的确算是一个好消息,毕竟在经过一年多的沦陷之后,安西四镇又重新回到了大唐的怀抱,这无论是对于经济还是政治,影响都是十分深远的,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虽然这样的功劳被左卫将军,陇右道大总管,兼镇抚大使,检校安西都护府都督黑齿常之轻易得到,不过鉴于黑齿常之是大唐名将,就算没有王方翼在乌海大破麴莽布支一事,凭他的才能最终也能取得胜利,再加上本人性情又是十分刚直,所以李显倒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舒服。
而随后不久,各路大军得胜的消息也不断的传来。
首先是唐休璟成功挫败了突厥对凉州的进犯,并且取得了斩首五千余级的战绩,迫使突厥大军退走,然而由于凉州地理位置重要,并不敢乘胜追击,只是安心在那里进行镇守,这也导致这场战争他所立的功劳在诸路大军之中竟然是最少的。
然而唐休璟却也没在意这些,其实对于唐休璟来说,这一站只要能够打败吐蕃和突厥的联手,保住大唐西部边境,无论是谁立功劳都无所谓,更何况他也知道,如果自己立的功劳够多够大的时候,一定会引起武后的嫉恨,虽然他并不在乎这些,可毕竟会给李显带来不小的麻烦,反而不如这样不显山不露水的,虽然所立功劳不大,可是毕竟也有胜绩,怎么也会获得一定的封赏,而这样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反而意义更加重大。
而除了李显和黑齿常之这两路大军之外,河东道行军大总管,兼镇抚大使,检校单于都护府大都督裴行俭和右武卫员外将军,河东道行军副总管程务挺所统率的这一支大军也同样取得了耀眼的战绩!
裴行俭在奉命率军前去讨伐突厥的时候,对高宗提出建议,如今突厥重兵驻守,想要正面击败并不容易,正好现在波斯王卑路斯死了,其子泥涅师由于之前被作为人质一直留在长安,不如由朝廷下一道诏书,派遣使者送泥涅师回波斯继承王位,然后他再想办法招募兵士,从背后袭击突厥,就能轻易捉住造反的首领,平定突厥的叛乱。
高宗闻言很是高兴,就下令让裴行俭带上诏书护送波斯王,并任波斯都督府安抚大使,武后又乘机上书,请求拜程务挺为河东道行军大总管,从正面牵制突厥的军队,高宗没有理由拒绝,只好同意,但是只同意授予河东道行军总管之职,大总管一职仍由裴行俭兼任,又让裴行俭都督河东道诸军事,拥有调兵之权。
裴行俭在受命之后,只带了上百随从,便护着泥涅师一路向西而去,由于他是以大的使者的身份前去,再加上带的兵也不多,更兼都是绕道而行,这一路上倒也没有遇到什么阻力,轻松的绕到了突厥的背后。
其实突厥的阿史那奉职和镇守安西四镇的吐蕃将领麴莽布支却是知道裴行俭这一支队伍的行程的,不过一方面由于主要集中力量对付程务挺,另一方面见裴行俭人数既少,走的也都是商旅之道,根本没有多大的威胁,所以并不怎么放在心上。
后来裴行俭一行到了西州,又从当地招募了千余才智出众之士继续向西走,并且制造舆论说:“天气太过炎热,无法继续前行,待得挨到秋高气爽之时再行出发也不迟。”
阿史那奉职在得到这个情报后,对此并不以为意,失去了对裴行俭的防备。
后来麴莽布支率军征讨乌海,战败,安西四镇的吐蕃守军虽然也都在,然而却是人心惶惶,根本顾不得裴行俭这一行人,裴行俭知道安西四镇自有黑齿常之来收拾残局,自己根本不用去管,然而却从中争取了当地一些酋长的支持,他邀约大唐与突厥边境的一些心向大唐的酋长,以打猎的名义召集了万余人,来到阿史那奉职营外,从背后袭击了阿史那奉职的营寨,将阿史那奉职生擒,又将阿史那奉职的令箭传递出去,令各部酋长前来为阿史那奉职祈命,并且乘机将这些酋长们关押起来,之后又命人通知阿史那泥熟匐。
阿史那泥熟匐听说阿史那奉职被擒,也不敢再行抵抗,当即率众投降,并且下令阿史德温傅也一道投降。
裴行俭竟然就这样,以这种近乎匪夷所思的手段平定了突厥的叛乱,立下了天大的功劳,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唐军大胜的消息一个有一个传递到了宫中,高宗闻讯顿时大为高兴,连病情都减轻了许多,哈哈大笑着说道:“先是显儿的大军连续数次勇挫噶尔钦陵,斗阵、尾随、导引内讧、烧粮,一场场精妙的演出,一个个奇谋妙策,令噶尔钦陵老儿吃足了苦头,损兵折将,辛苦筹谋十年,终于成为画饼,朕听了之后真的是倍觉舒爽,估计之后的十年二十年,吐蕃再也不敢图谋我大唐矣!还有裴行俭,这等奇谋妙策实在不输显儿,竟然没有耗费我大唐的兵力粮草,就这样生擒叛贼,平定了突厥叛乱,这等才能,的确是文武双全啊。”
“呵呵,陛下英明神武,德佩天下,故此才受到上天眷顾,屡战屡胜,这是我大唐之福啊。”武后着实的追捧了高宗几句,心中却是极为的不爽,他派去的两位亲信大将,虽然也立了不少功劳,成功完成预期的任务,可是杀敌俘敌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甚至都有些拿不出手,心中自然恼恨不已,暗暗说道:“裴行俭,你这老儿当初在我立后之时就心中不满,今日又夺我大功,我定然不会让你成功。”
第244章 武后的谋算
却说武后对于裴行俭的恼恨其实也不是一两年了,当年武后谋划废王立武,裴行俭时任长安令,就对此深为忧虑,认为国家的忧患从此开始,并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密谋阻止此事,却被武后亲信、大理寺的袁公瑜向午后之母杨老夫人告发,武后闻讯大怒,唆使高宗将其降职为西州都督府长史。
后来裴行俭在西州多立功劳,积功升任安西都护,西域各国大都仰慕其德而纷纷归附大唐,因为立下如此大功,高宗这才不顾武后劝阻,强行将裴行俭召入朝中,拜为吏部侍郎,与李敬玄、马载等人长期主持选拔官员,在此期间裴行俭创长名榜、铨注等法规,还规定了州刺史县令的升降、衡量资历高低的制度,因为善于选拔人才,与李敬玄并称裴李,或与马载并称裴马。
但是因为武后的嫉恨,裴行俭的职位多年未获得提升,直到这一次西疆兵变,高宗想要让裴行俭取代李敬玄的地位,这才不顾武后的反对,任命裴行俭出兵作战,平定突厥叛乱。
现在裴行俭没有辜负高宗的期望,果然取得了大胜,而且是如此罕见的大胜,高宗自然是心中甚慰,大笑不止。
武后则是心中极怒,但是在高宗面前却没有表现出来,不过在返回宫中之后,心中的怒意立刻就爆发了。
“传裴炎来见我。”武后知道裴炎深受高宗信任,同时这裴炎还是她暗中培养的亲信,再加上裴炎与裴行俭虽是本家,却是暗中有矛盾,所以,要想对付裴行俭,裴炎绝对是最佳的人选。
片刻之后,裴炎来到了武后的宫中,只听得裴炎恭声见礼道:“微臣裴炎见过天后,不知天后相召,所为何事?”
武后淡淡说道:“非为他事,而是为了你那位本家。裴爱卿,你那位本家裴行俭如今可谓是得意非凡,取得了一场辉耀千古的战绩,呵呵,本宫恐怕从今以后,人们谈起河东裴氏最显耀者,首先想起来的一定会是裴行俭,而不是你裴侍郎。”
武后这一句话确实是击中了裴炎的软肋,只见裴炎面色一变,沉声说道:“裴行俭这厮只不过是运气使然,若非没有程务挺将军与突厥大军对峙,他如何能够钻了空子,取得这场大功劳?只不过突厥阿史那奉职等人因为畏于裴行俭之权势,遽然而降,未必出于真心,万万不可饶其性命,待得行俭将其人押至京师之后,请天后务必下旨将其斩杀,如此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武后自然也是闻弦歌而知雅意,听裴炎这么一番话,自然知道了对方的用意,顿时呵呵笑道:“裴侍郎果然是一针见血,直击要害,爱卿且放心就是,本宫知道该如何做了。”
说完之后,武后就摆了摆手,让裴炎退下了。
过了一会,武后又命韦团儿去请明崇俨。
片刻之后,明崇俨来到了宫中,见武后一副疲惫的样子,连忙上前为其按摩,然后温柔的问道:“因为何事而烦恼?莫非是因为裴行俭抢走了程务挺的功劳?”
武后却是轻轻抚了抚明崇俨的头,笑着说道:“这点小事还不值得本宫烦恼,有一个裴炎就足以解决了,我现在最苦恼的是,战争都已经打完了,显儿眼看就要班师了,可是太子之事还没有解决,若是等显儿回来了,这兄弟两个再抱成一团儿,你我之间筹谋如此长时间,满腔心血岂不是白费了?”
明崇俨闻言淡淡笑道:“此事你且放心就是,你只需下达一篇诏书,言道噶尔钦陵虽然退走,然则主力犹在,为避免其再度偷袭,需要周王派兵驻守数月,如此一来周王自然无法推脱,而太子之事其实目前我等已然做足了前戏了,网都张开了,只需一声令下便可收网,呵呵,前些日子我在宫中散播谣言,说此子非你亲子,乃是韩国夫人所生,太子已然心生疑虑,心中恐惧不已,整日在宫中借酒消愁,花天酒地,早已不配为太子。”
“嗯?莫非是这厮有意韬晦,因此才装作胡混,背地里却是暗暗做好了筹划?”武后闻言犹然不信,对着明崇俨说道。
却见明崇俨呵呵笑道:“在一开始,太子确实存在着韬晦的想法,可是现在早已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了,除此之外,我还听说,太子竟然有断袖之癖,与一个叫做赵道生的奴才做出那等事来,唉,太子本身并无天子之相,为人轻浮,能有今日也是意料之中。”
说到最后,明崇俨的口中竟然是一声长叹,但是这种叹息却没有一丝的惆怅,反而有些幸灾乐祸的韵味。
武后闻言顿时轻哼了一声,然后说道:“没想到太子这厮竟然如此浅薄,着实的令人失望,不过你最好能够拿到真实的证据,这样我们才能以太子德行有亏将其废黜,不过皇帝心软,即便如此,恐怕你我也难以遂愿,因此,我等最好还是能够找到他谋反的罪行,这样的话,就算是皇帝也都保不住他了。”
明崇俨闻言沉思了片刻,然后开口说道:“此事倒也不难办,我立刻着手命部署,相信过不了多少时日,太子谋反之证据便会被握在手中,你且放心就是,不出两个月,太子必然会黯然离开东宫。”
“好,如此,本宫就把太子之事托付给你了,人家如此倾心的托付给你,你可要当做一件大事来办,莫要推脱,否则的话,我,我,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自处……”说到这里,武后的脸上竟然浮现了一丝的娇媚。
“呵呵,你的事情我哪一次不是当做头等大事来做?”明崇俨收到了武后递来的信号,顿时心中起了一片涟漪,双手情不自禁的在峰峦间游走,连呼吸都变得沉重了起来,于是整座宫殿都变得十分暧昧起来,一场只属于男人和女人的战争在悄然上演……
第245章 明崇俨的秘密
而几乎与此同时,在李显的军营中,突然有一天来了一个神秘的黑衣人,这个黑衣人拿着李显的信物,通过层层守卫,直接来到了李显的大帐中。
“无尘?”看到那个黑衣人,虽然其脸庞被遮蔽着,然而从对方的身手和那一双眼睛,李显立刻就判断出了对方的身份,立刻挥手屏退了左右,然后惊讶地说道:“如今京中事务扑朔迷离,暗流汹涌,你放着你隐堂事务不顾,竟然来到了此处,莫非是有不得不来的理由?”
来者的确就是张无尘,他摘下了面罩,露出了一张冷峻刚毅的脸,然后对着李显低声说道:“大王,是悟能师弟托我传送紧急军情。”
“哦?莫非是我托他做的事情有了眉目了?”李显闻言顿时精神一振,见张无尘从怀中取出密信,连忙接了过来。
李显取过书信一看,这才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始末,不由得心中唏嘘不已。
原来当初悟能从他哪里得到任务之后,当即便买了一套假发,假扮成游方道士,“误打误撞”的来到了明崇俨居住的道政坊附近,并且在某一天明崇俨经过的时候突然将其拦住,口出惊人之语,说明崇俨一年之内当有血光之灾,这一场劫难若是能够躲过,便会逢凶化吉,成就非凡,若是躲不过,恐怕这惊艳的一生就要结束了。
明崇俨也颇懂得相术气运之学,他见对方一副得道高人的样子,又一口说出了自己心中最大的隐秘,自然是心中震惊,连忙求教躲避劫难之法,却不料悟能说他道术甚浅,难测天机,不懂躲避劫难之法,于是明崇俨反认为对方实诚,心中颇为喜悦,便极力的拉拢悟能,又问起对方师承,却听得对方说自己只是乡间一座普通道观的小道士,明崇俨立刻便动了惜才爱才的心思,苦苦劝说悟能加入自己的道派,悟能本来不答应,可经不住对方的再三苦劝,最终却也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加入了明崇俨的道派。
直到此时,悟能才知道,原来明崇俨竟然是一个道门的掌教,而这个道门所尊奉的人竟然是李弘!
当然,这个李弘并非是前太子李弘,而是太上老君在人间的化名,在道教的多部经典中,都在宣称太上老君在人间以李弘为化名,称天子,治理天下,万民同乐,由此可见,这个道门的掌教信奉李弘,其中所暗含的野心自是不言而喻。
而更加令人奇怪的是,悟能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发现这个道门非常不一般,因为这个道门的前任掌教竟然是大唐有名的相士李淳风,而明崇俨则是李淳风的弟子!
后来因为悟能为人聪明伶俐,武艺又颇不凡,越来越受到明崇俨的重用,这期间更是获得了更多的秘辛。
原来当初袁天罡见到刚出生之后的武后,为武后相面,认为武后将来作为女主掌管天下,大杀李唐宗室,定然祸乱天下,深深为之忧虑,后来对李淳风说起此情,李淳风却是不以为然,他暗暗推断大唐国运,发现大唐虽然遭受一场杀戮劫运,却很快能够中兴,然而由于皇帝孱弱,又将陷入一场祸乱,于是便想到借助辅佐李唐宗室中兴来加强他这个教派的地位,进而在皇帝孱弱之时一举掌控朝政,到时候再以李弘的名义夺取这天下,窃取大唐权柄。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李淳风当初在见到李显之后,这才发现李显竟然就是大唐中兴的天命之人,这才力劝李绩帮助李显,以便结下与李显的善缘。
到了后来李淳风才发现了一个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自己的寿数已经到了尽头,恐怕无法完成这样的宏图伟业,于是这才行险,派他的大弟子郭行真到宫中,蛊惑武后行厌胜之术,企图直接控制高宗,操纵朝政,然则这个密谋却被高宗的贴身宦官王伏胜,结果王伏胜告到了御前,杀了郭行真,连武后都差点被废掉,结果被武后一番哭闹,反客为主,不仅王伏胜被杀,连上官仪都被杀了。
这样一来,最后获利的只是武后,所谓厌胜也只是以失败而告终。
李淳风承认自己轻看了高宗,更轻看了武后,最后郁郁而终,叮嘱另一亲传弟子明崇俨务必完成自己的心愿,同时告诫他务必小心武后,最后更是神秘的表示,自己终将会回来的,到了那时,自己一定会握有整个大唐天下!
在此之后,明崇俨继承了李淳风的掌教之位,并且利用这个教派的大量资源成功打入武后身边,成为了高宗和武后身边的红人,尤其取得了武后的信任,并且成为了武后的地下情人,这时候的明崇俨其实已经改变了李淳风的策略,准备首先在武后身边混好,待得武后气运消失了再转而投靠李显,不过事先能够顺手结点善缘,笼络笼络李显,那也是乐得其成。
“哼,真没想到这明崇俨背后竟然还有一个如此秘密的组织,而且这个组织的创建者还抱着如此疯狂的野心,哼哼,乘着我大唐最衰弱之时控制皇帝,掌控朝政,这可真是好算计!”李显看了悟能的来信之后,不由得心中震惊,随即嘿嘿冷笑不已。
“大王,不知我们该如何处置此事?”这件事情李显并没有隐瞒张无尘,而是在看完之后就把信给他看了一遍,张无尘见信的末尾向李显询问处置的方法,自己想了想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便开口问李显。
只见李显嘿嘿冷笑道:“休说此人野心勃勃,图谋我大唐,仅仅因为此人与我那母亲干的那些好事,令我父皇及我等兄弟蒙羞,就足以该死了,此事还能怎么做?那明崇俨一定要死,不过此事还需着落到我那太子兄长身上,我等到时候只需帮上一个小忙便可。”
“嗯?大王此话何意?”张无尘闻言顿时一脸的不解,不由开口问道。
第246章 刺杀明崇俨(一)
“呵呵,明崇俨这厮多次诋毁太子,早已引起了太子的嫉恨,只要我等再多做引导,稍微透露一些内幕,相信太子一定会对那厮起杀心,不过明崇俨这厮武艺高强,唯恐太子的人杀不死他,所以,我等只需再暗助一臂之力,必能置那厮于死地,而将来查案者,也定然会认为此事乃是太子所为!”
“是,大王果然是妙计!”张无尘闻言顿时满脸佩服,待得李显回信之后,拿着李显的书信,又带着李显送来的干粮,然后立刻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
“真没想到,婉儿悲惨的命运,竟然是源自于李淳风的野心,虽然以上官仪的性情,找死是必然之势,然而若是没有此事,婉儿可能还会有几年幸福的生活,不过今日我杀了明崇俨这厮,也算是为婉儿报一点小仇!”
李显眯着眼睛,望了望深深的夜空,心中略微有些遗憾,也不知道这个明崇俨的武艺有多高明,自己竟然再也无缘跟他交手。
却说张无尘骑着快马一路跑到了长安,然后立刻约见了悟能,将李显的书信给他看了看,然后郑重说道:“悟能师弟,既然大王已作出了决定,我等自然要全力予以配合,据说这明崇俨是个高手,寻常刺客恐怕伤他不得,到时候我会派遣高手前来,希望师弟能够照拂一二。”
“师兄且放心就是,小弟一定竭尽全力,定然会除掉奸贼。”悟能对着张无尘行了个礼,然后迅速离开。
却说太子李贤在李显离开之后,日子愈发过得不得意,首先是不知道谁悄悄在宫中散布流言,说他并非武后亲生,乃是武后的姐姐韩国夫人与高宗所生,所以武后从小待他就不亲,把他扔到了韩国夫人宫中,这也是他与韩国夫人母子亲善,却与诸皇子公主关系素来不睦的主要原因所在。
这样的流言到了最后,连李贤自己几乎都相信了,后来则是陷于恐惧之中,无奈之下只好学他的曾祖父高祖李渊,行韬晦的策略,日夜饮酒,宠幸宫女,但是他却没有李渊的定力,竟然假戏真做,真的迷恋起这种日子来。
然而就在这时,他忽然听到了一个消息,被他的母后所宠信的术士明崇俨曾经说自己并没有富贵之相,不堪大任,反而是他的弟弟李贤貌似太宗,而最小的弟弟李旭轮也生有贵相,并且污蔑自己和宫人赵道生有苟且之事,而且还着手暗暗调查。
除此之外,母后武氏不仅数次亲自写信责备李贤,还于昨日派人给他送了《少阳正范》、《孝子传》等书,告诫他如何当好一个儿子,如何做一个太子,这让他感到深深的忧虑,尤其是他和赵道生的事情,只要真让调查就一定会调查清楚,事情假不了,如果到了那时,李贤的太子之位绝对会被没事还想找点事的武后给找借口废掉。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先派人宰了明崇俨,断去母后一臂,给她一个教训,看她还知不知道收敛。”李贤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