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替明-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假若那个孙传庭奈何不得流贼,大明形势危急的话,说不得要冒点风险,让卢象升重新为国戴罪立功了。
而此时在御座上的崇祯皇帝,明白了没有天雄军之后,便知道自己对孙传庭有点强人所难了。可向自己要兵要粮,这不也是对自己强人所难么?
大明的东南西北,那个地方不要兵,那个地方不要粮?每个地方都有非常急迫的要求,朝廷这边早已挪用不过来了,反正什么法子都想了,还是没法应付那么多的钱粮。
要是那该死的叫天军能被招安就好了,此处就能暂时缓缓,还能让他们去打建虏,至少能缓解下抚宁的局势。
可要是叫天军没被招安的话,陕西就危险了。而陕西危险,那就意味着山西、河南、四川危急。这种局面,当会比中原的流贼更为严重。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心底那叫一个愁啊,感觉自己都快愁死了。
为什么别人当皇帝那么容易,那怕是天天不理朝政,整天呆在后宫或者干些木匠活都没事,而自己早起晚归、远女色而勤政,甚至事事操劳却落得如此地步,这皇帝到底该怎么当啊?
想不出办法,发愁又愁不死自己,还得要有个法子。崇祯皇帝正准备把这压力转移到底下这些臣子身上时,忽然外面传来陕西急报。
陕西急报,不用说肯定是三边总督陈奇瑜有关招安叫天军事情的奏报了。这结果如何,崇祯皇帝忽然有点患得患失起来。毕竟招安得成功与否,对于他,对于大明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崇祯皇帝带着这样的心情,在一众臣子的注目之下,终于看完了这封八百里加急奏报。他松了口气,让轮值太监把急报转给底下的几名臣子,同时叹口气道:“还是没招安成啊!”
这一下,顿时吓得底下几名臣子站立不稳。他们这几个人,同样知道这将意味着什么。不过他们也有点奇怪,为什么看起来崇祯皇帝却不紧张呢?
576没钱
就这当口,崇祯皇帝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只听他又说道:“陈爱卿能随机应变,虽是招安不成,却也是功莫大焉!”
周延儒不敢再听,免得心中忍不住去胡乱猜测。他不惜走前几步,快速从轮值太监手中接过急报,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
兵部尚书张凤翼没能第一时间看这急报,不过从崇祯皇帝的神态中已得出结论:叫天军虽然没被招安,但肯定是发生了什么变故,以至于这个西北最大的威胁将不复存在。
忽然,他脑中灵光一闪,该不会是那贼首被老天收了去吧?或者贼人起了内讧,自顾不暇了?想起这个,他顿时陷入了沉思,甚至连急报轮到他看都没发觉。
周延儒在看后,也是松口气,心中暗怪叫天军真是小题大做,既然他们的目的只是想互市,可以向朝廷提出来嘛,何必动刀动枪呢!
他自然不会去想,要是叫天军不展现力量,把朝廷打疼了,绝大部分官员是绝对不可能同意互市要求的。至于反对的理由多了去,比如什么原本就是大明的反贼,不去剿灭他就该吃斋念佛,竟然还敢提互市要求?或许说叫天军想互市是缺物资,要是答应他们了那不是助贼壮大么,断然不可!
可如今相对陕西要沦陷,山西、河南、四川有危险的情况下,叫天军止兵榆林,只提互市这么一点要求,这真是太划算了!
要是眼下建虏也和叫天军一样,只是提出互市的要求而能罢兵息戈的话,自己这个首辅就能当得稳当了!
“陛下,这叫天军既然如此识趣,不若就开恩准他互市?”周延儒刚说到这里,忽然心中一凛,好像自己不该作此出头鸟,看来还是太年轻了。
他急中生智,马上又补充道:“叫天军都能把他们的杀手锏卖给朝廷,其心可嘉。不若千金市骨,一则再有类似,可让其仿效之,避免朝廷多一个劲敌;二则显得朝廷大度,显我泱泱中华之气魄。不知陛下以为然否?”
崇祯皇帝听得点点头,神态轻松地说道:“朕深以为然,虽然未能让叫天军招安并帮朝廷去对付建虏,但其能出杀手锏给朝廷。想他一群草贼便能灭建虏五千余人,而今我朝廷精锐之师有了此等杀器,想必也不会弱,击退建虏可期也!”
“陛下圣明!”周延儒一拱低头,大声赞道。
花花轿子人抬人,不管是已经看完急报的兵部尚书,还是其他未能轮到的臣子,见首辅如此,也纷纷跟着不甘示落地赞道:“陛下圣明!”
过一阵子,所有人看完急报,开始正式议事时,一个问题突然被他们发现,且好像难以逾越。
那就是叫天军虽然可以卖出他们的杀手锏,但朝廷买不起啊!
认识到这个事实,文华殿内的君臣不由得面面相觑。大明朝国穷民富的现况,不说民富,光是这国穷在此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周延儒是首辅,不得不先开口表态道:“陛下,要不然,先买他一门轰天神炮,一杆燧发枪,而后再令兵仗局仿制?”
崇祯皇帝听得很是羞愧,这还是泱泱大国么?人家叫天军能卖,自己这边怕也开不了这个口啊!
还没等他表态,一边的兵部尚书张凤翼马上开口反对道:“陛下,万万不可。”
他也是迫不得已和首辅对上,要是剿匪不利,对虏战事不利,因为他是兵部尚书,要负责任的。反正他不管朝廷的银子,要是能多买些杀器,战场上的胜算就多一点,兵部尚书的位置就能稳固一点。
张凤翼这一开口,不管是崇祯皇帝还是周延儒都转头看向他。
“陛下,您想下,要是朝廷真是只买一门轰天神炮,一杆燧发枪,这太失朝廷体面。不但是叫天军,只要听闻的贼人都会耻笑朝廷。”
张凤翼既然反对了,就不等首辅有插嘴的机会,马上就接着再道:“且还有一不利,万一要是触怒叫天军的话,人家不卖给朝廷,卖给那些流贼怕也不会只有这点数目。还会让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明白朝廷的虚实,万一再闹出什么事来,实在是承受不起啊,陛下!”
周延儒自己也觉得有点脸红,要是崇祯皇帝说自己出的主意自己去办,那这脸往那搁?
可他又是大明首辅,算是大明的当家人,知道库房中都能跑老鼠,那还有钱去购买叫天军的大杀器。
不过他想多了,崇祯皇帝也是要面子的人,虽然他知道没钱,可这么丢脸面的事情却是万万做不得的。
因此,他沉吟片刻后,抬头看向张凤翼道:“张卿,你有何看法?”
“陛下,臣以为,可仿效之前向濠镜澳之西夷购买红夷大炮的先例。”张凤翼缓缓地奏道,仿佛在考虑着什么,说到后来,顿了顿,用一种略带诱惑地声音再说道,“甚至可以要求叫天军提供炮手随轰天神炮而来,为我大明作战。”
在明国向葡萄牙购买红夷大炮的时候,就有雇佣葡萄牙人作为炮手北上,待遇非常优厚。
崇祯皇帝听得喜上眉梢,不过转眼那笑容又没了。他不得不提醒张凤翼道:“张卿,这些都需要银钱,这些银钱从何而来啊?”
谁知张凤翼早已有想法,因此马上就回答道:“陛下,叫天军不是想互市么,那咱朝廷就再给出优惠好了。即叫天军的商人可往朝廷内地经商,朝廷不收一文钱,以此换朝廷所需。”
按照大明朝的开国律法,商业是要收税的,为三十税一;可到了明末,那些有背景的商人,也就是所谓的官商,基本上都是逃税,根本就收不上税银。就拿浙江这个产茶大省来说,一年竟然只有几十两银子的茶叶税。不管什么理由,都说不过去吧?
而那些没有背景的商人,地方上收税就很厉害,根本不管什么三十税一不税一的。不过这些税不会入国库,都是入了地方官吏的腰包。
崇祯皇帝听到张凤翼的这个主意,想起朝廷能不花一分钱,就能换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顿时就喜出望外。
不过刚一欢喜,他那激动的神情又马上没了。
577好不好
他盯着张凤翼,担心地问道:“可这种事情,叫天军不可能会答应吧?”
想想也是,只是名下的商人能来大明内地经商,就算他叫天军能征收再多的税,也没有直接要钱来得快啊!
在崇祯皇帝的意识中,这商人最为狡猾,叫天军就是再厉害,又能从他们身上征收到多少一点税?
“陛下,想必那叫天军也知道朝廷的难处,他若是强要,那就一拍两散的结局。只要他肯答应这交换条件,那具体细节就可以适当补偿。”
张凤翼这回答也算是耍无赖了,不过底气却是不足。因此说话间,语气并不强烈。
崇祯皇帝听了,微微点头,然后转头看向首辅周延儒道:“首辅对此,可有何看法?”
那叫天军的几样特色商品,如果贩运到江南去,这其中的利润,就算周延儒没有经商,也知道会非常高。
因此,他皱着眉头沉吟了会后,才抬头回答崇祯皇帝道:“陛下,此法能解朝廷无银之困,却是良策。然则江南乃是朝廷钱赋重地,若是被叫天军商人染指,怕是不妥。”
他是江苏宜兴人,能坐到首辅位置,自然少不了江南利益集团的帮忙。如今行事决策,不可能不替背后那些人考虑。
崇祯皇帝一听,也觉得有道理。毕竟这叫天军到底是敌是友,也不好说,多少总要防着点的。
他不知道,在这急报上面,三边总督陈奇瑜没把叫天军所说的两年期限写上。否则的话,崇祯皇帝肯定不会分不清是敌是友。
不过他的识人本事到底也还是有限,就比如说眼下周延儒说得这番话,他认为首辅是老臣谋国之言,却看不出背后的根本。
而浸润官场多年的张凤翼,却一听就听出了周延儒的真正担心。不过他也不会傻到去揭穿,没那必要。
这事差不多就达成了一致,在第二天中午时分,一份圣旨带着朝廷的意思,用最快的八百里加急传往三边总督府。
不过陈奇瑜并不在固原的总督府,而是就近歇在了延安府。他在往京师发急报的时候,心中就已确信,结果不会差。
没想到的是,朝廷的回旨竟然比他想象的还要快,且对他来说,得到的结果也更好。
在这次回复的圣旨中,夸奖他随机应变,为朝廷争取到了最大的好处,得到了宝贵的缓冲时间,更是争取到了叫天军最为厉害的杀手锏。陈奇瑜不但不再戴罪立功,而且还明令嘉奖,且如果这一次的事情办成,荫一子为世袭锦衣卫千户。
朝廷的意思,依旧让他全权处理和叫天军的事宜。只要能让叫天军同意不用现银的法子,一切都好商量。
陈奇瑜是见过胡广,当面谈过,对于这年轻贼首的想法,略微有点把握,因此心中多少有点把握。
既然成功的可能性不小,他自然雷厉风行。这一次,不等罗世勋去交涉回来,自己就已迫不及待地上路再往榆林。
这边的胡广正好在开会,听到罗世勋又来,也不避开部下,直接就让他进去问情况。
罗世勋在一众叫天军将领的注视下,微微有点紧张。毕竟这些对手都很厉害,双方交过手,都不是善茬。
他额头微微冒着汗,抱拳恭敬地向胡广禀告道:“我家总督大人已得朝廷回旨,同意贵部互市的要求。目前正往榆林而来,商谈具体互市的细节。其中……”
陈奇瑜为了能给崇祯皇帝和朝堂诸公一个雷厉风行、有能力快速解决叫天军事情的印象,并不顾什么谈判技巧,也没想要为朝廷争取最大利益的想法,让罗世勋简单地提了朝廷的条件,使得叫天军能提前准备好条件,不用扯皮,最快速度地达成协议。
“……朝廷的要求和条件大概是这样,我家总督大人说了,贵方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只要在朝廷允许的范围内,我家总督大人肯定会答应。”罗世勋说到这里,实在觉得脸上流着的汗有点痒,忍不住伸手去擦了擦。
没料到,他边上忽然猛地响起“啪”地一声,一个粗狂的声音怒吼道:“首长,朝廷简直欺人太甚,打吧!”
罗世勋的手一哆嗦,根本没擦到汗。他不用转头,也能听出来这是和他打交道最多的刘大能。
说实话,就他自己来说,也觉得朝廷这答复有点赖皮,实在摆不上台面。因此,说话时,原本就心虚着,才会被刘大能吓一跳。
而胡广听了罗世勋的话后,心中那是大喜,没想到朝廷给出的答复,竟然是出乎意料的好。不过没想到,刘大能竟然在这时发飙了。
他当即不动声色,抬头看去时,发现胡汉三、程老鼠等人也都怒形于色,只是还没来及说话。
胡广一见,心中忽然一动,当即沉下脸喝道:“胡闹,我有没有教过你们,将不因事动怒,泰山崩而不色动,如此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打赢任何战事?”
刘大能一听,稍微一愣,马上回过神来,当即道歉道:“是,首长,末将错了。”
罗世勋的脸色有点白,看到胡广转头看向他,连忙陪着小心连声说道:“首……首长大人,我家总督大人说了,有什么您尽管提,能答应的一定会答应,反正是万事好商量,好商量!”
胡广听了,面无表情地点点头道:“好,我知道了,你先回吧,就说我等你家陈大人过来,只要诚意足,还是可以商量的。”
罗世勋听了松口气,连忙告退,慌忙得跑了。
等他一走,刘大能按捺不住,再次第一个向胡广说道:“首长,这朝廷也太欺负人了,不给现银,竟然来赊账的事都做出来了……”
胡广听了,伸手一摆,阻止了他继续说下去,然后转头扫视一圈在场的叫天军将领,微笑着问道:“你们的意思呢,是不是也觉得和刘团长一样的想法?”
胡汉三等人一见,顿时心生异样。他们是了解胡广的,见他这么说,就知道恐怕是自己想错了。再转移目光看看胡广身侧一直不说好的胡宽,见他一脸淡定的样子,就更加肯定了这个猜测。
578协议
“首长,这些东西太深了,我们不懂,您看着办吧。”胡汉三最终代表其他将领的意思,略微无奈地开口说道。
原本以为是简单的类似赊账的事情,但首长那么一问,这里肯定有很多道道,想不明白便不想了。
胡广也不在考他们,直接点头略作解释道:“就目前来说,我们叫天军在关内的真正影响范围,其实只有陕北这一块,南到延安府,东到保德、绥德一线。虽然有过诸多努力,但其他地方的影响力受制于交通等要素,毕竟还是有限。”
他说到这里,缓缓地扫视在座的将领,认真地再说道:“这次的互市,明国允许我们去关内通商,这对于我们叫天军来说是个好机会,一个扩大影响,扩大知名度,把叫天军的一切传播到尽可能远的好机会。这有利于让我们的理念先一步影响明国其他地方,我们叫天军在将来能降低夺取天下的难度……”
胡广在描述这个的时候,脑中闪过后世的例子,革命的种子洒遍九州大地,革命锦旗所指,各地百姓群起响应。
说起来,明国各地的百姓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稍微有点天灾人祸就是破家的下场。苛政猛于虎,官吏的贪欲填不满,人命贱如狗,甚至连狗都不如,比起后世,或者更为凶残。
虽然是比后世早了几百年,但胡广相信道理是相同的。人在活不下去的时候,看到一丝能活得不错的希望,便会牢牢去抓住。不说为了别人奉献自己的生命,至少会为了自己能活命而去革了别人的命。
之前的时候,胡广也一直在为这方面努力、布局。比如叫天军的俘虏政策,情报人员的布局等等,都是为了向各地的百姓传递叫天军的信息。
但明末这个时候,交通还是不方便。大部分百姓就其一生,也只是生活在方圆几十里的地方而已。只有商人,才有走南闯北的机会。
而如今,朝廷竟然送来了这么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胡广也怎么可能不高兴呢!
他稍微解释了下朝廷的“赊账”会带来的好处后,便结束了这次会议,马上开始梳理和三边总督陈奇瑜即将开始的谈判。
几天后,胡广便正式和到达的陈奇瑜进行了来回拉锯的谈判。得益于他事先知道明末人对于朝廷这种“赊账”做法的认识不深,因此运用谈判技巧,又是恐吓又是威胁,最后加上蜜枣的方式基本上达成了一致。
双方的主要诉求有以下几个,在朝廷方面,要求叫天军供应尽可能多的轰天神炮、轰天神雷、燧发枪,并雇佣叫天军的人去帮他们打建虏。另外有关于水泥和无色琉璃等物资,也要求尽可能的便宜。
胡广最终的答复是,轰天神炮、轰天神雷、燧发枪这些最为厉害的军火可以给,但第一次交易时,轰天神炮最多给十门,每门配五个轰天神雷,燧发枪可以给五十枝。
不过叫天军人数太少,目前没有人力能派去抚宁。至于这些火器的使用,朝廷可以派人来学,叫天军愿意教。
但前提条件是朝廷必须答应叫天军的条件,即赊账可以,但叫天军派出的商队必须要保证安全,如果有事必须追责。要是叫天军的商队有犯错,可以遣返回榆林,由叫天军严惩,明国无权对其进行处置。
另外富饶的江南你不给我去做生意,那其他地方总要开放吧?否则就陕西这穷地方,那还不如不做这个生意呢!
对于此,胡广给出的解释是,如果不这么做,恐怕叫天军的商人就不愿意到不安全的明国去做生意,这样叫天军就收不到税,那军火卖给明国就亏大了,亏本生意绝对不能做。
至于水泥,在胡广的描述后,也成为了半军需物资,至少在抚宁一线,修筑军事防线时,用上水泥的效果那是没得说的。
为了显示叫天军的诚意,只要朝廷来榆林自取,那就按最便宜的价格算。对应的,叫天军的商人在明国可以购买任何物资,明国不得干涉。否则的话,我叫天军把杀手锏都卖给你了,你好意思来干涉?
如果合作愉快,那第二次的军火生意可以继续,等以后叫天军有空了,甚至出兵辽东,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了,如果朝廷仿制叫天军的杀手锏,这是侵权行为,是要赔钱的。至少胡广事先把这事提了出来,给明国的三边总督陈奇瑜科普了侵权的概念,说叫天军就是有这个规矩,至于朝廷最后仿制不仿制,暂时也管不了。
最后,为了让两边能更好的及时沟通,最好能互派使者。朝廷派人到榆林,叫天军派人到京师。
陈奇瑜在私下得到了一个最便宜的水泥、玻璃价格后,基本上没有和胡广进行一条条地争辩。经过他那进士水平的文笔润色,再次把双方的协议,用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京师。
在这份急报上,算有一笔非常详细的账目,也就是叫天军卖给朝廷多少军火物资,优惠打折后算成叫天军要收的商人税银,得要商人做多大的生意,多少次的买卖才成。
从急报上很容易看出,朝廷是赚大了。只是有一条,互派使者这个,朝堂上争论比较大。因为如此一来,就等于承认了叫天军是独立的一国。对于本国一个反贼做出这等成就,不少人是嫉妒的。
不过这样的例子也不是没有,在叫天军的势力范围内,以前西夏也是从宋反叛独立出去的,不过西夏和宋朝是打居多。当然了,西夏也没有叫天军大方,能把杀手锏都拿出来卖。
京师的朝堂上,经过几天争论后,最终达成默契。这互派使节就免了,理由是不需要什么沟通。叫天军有关商人的要求,我大明都能答应;至于你叫天军的东西,我大明也就这几样看得入眼,先就这样了。
朝廷上下,包括崇祯皇帝还藏了一份小心思,等自己缓过来,有实力了后搞不好就拿你的杀手锏来灭掉你这个反贼。
579回
榆林和京师经过两次沟通后,最终达成了协议,此时已到了崇祯三年十月底了。
西伯利亚的寒风呼呼地吹,草原上的温度已经到了零度左右。胡广看到榆林这里告一段落,便准备回草原去了。
在议事厅内,胡宽犹豫再三,最终还是问即将出门的胡广道:“二弟,要是朝廷真派人过来学炮兵技术,那该怎么办?”
“哦,我忘记说了。”胡广一听,一拍自己的脑袋,事情太多,忙忘了,“根据安贵的情报,朝廷正在选人,估计要个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派人过来。你让他们从拼音识字、简体字小学语数等一步步来,学不会,通不过就不教下一步。”
一听这话,胡宽便明白过来了。二弟这还是要藏私,这下自己就放心了。
胡广看到大哥没有说话,他就先开口道:“说起安贵,我想起来了,他的弟弟妹妹对做生意很有兴趣。有安贵在,特别是他妹子,和康全安走得也近,很可靠。因此有关我们叫天军对外销售的事情,我准备让他们两个来牵头,另外再调一些头脑灵活的人协助,你看怎么样?”
说起这个,也算是叫天军的短板了。各行各业的人才奇缺,自己培训的那些眼下还不能用,只有那些先前有一定基础的,比如安贵弟弟妹妹这些,多少能对付着用用先了。
因此,胡宽自然也不会有意见,点点头道:“这些事情,你来安排就是,反正按照你的习惯,肯定会有一个对应的监督委员会来督查,误不了什么事情。”
胡广听了一笑,而后脸色端正了一点,稍微有点认真地说道:“大哥,这一块你也要看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