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东吴吃软饭-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工们陆续离开了,吴夫人安慰道:“仁,你切勿往心里去,周瑜那人固执得很,当年策儿也是知道他的性情,才会在临终前托付,若非如此,只怕他就连权儿也不认同!”

孙仁不语,吴夫人也只得离开。

杨林上前来,说道:“主公,让不才送你回去吧。”

孙仁点头,杨林便亲自护送孙仁回木下宫,两名婢女知道孙仁与杨林关系亲密,便远远的跟随。

从朝堂到木下宫,孙仁半句话都没有说,直到回到木下宫。

孙仁命两名婢女在门外等候,非通传不得入内,在寝室中,就只得杨林一人陪着。

只有在杨林的面前,孙仁才会显露出真性情,只见她的眼眶湿润,泪水竟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周瑜他,欺人太甚了……”

孙仁抽泣着,而杨林却没有立即抚慰她,只是任由她哭着。

早在周瑜提议要开棺验尸的时候,孙仁就感到头脑木然,若不是杨林出来解围,只怕孙仁会当场昏倒。

后来,周瑜当着朝臣们的面撕破了脸皮,以军队威逼,要孙仁让位之时,孙仁就有一些想哭了,但是身为东吴主公,却不能如此做,孙仁强忍住泪水,撑到了回到木下宫中。

在杨林的面前,孙仁再也不用掩饰什么,她将心中的苦痛都哭了出来。

哭过之后,孙仁心中稍安,道:“杨林,你怎能放周瑜离开呢?他手握重兵,就算不能杀了他,将他拘谨,令他不能发号司令也好吧?”

杨林劝王宝放走周瑜之时,孙仁原本想反对的,但是她当时并无此心情,而且孙仁也相信,杨林的所作所为,定然有他的道理,于是也没有干涉杨林的做法。

杨林解释道:“主公,不才这么做,你尚且不明白,又何况周将军呢?不才曾说过,周将军敢在朝堂上当面顶撞于你,自然是考虑过各种失态的,依不才所料,周将军将自己身死置之度外,正是为了给军队攻城一个理由!无论他身死与否,军士都会以‘孙仁篡夺主公之位,枉杀忠良’为借口攻城的,不才放他回去,正是为了令他再无借口。”

孙仁想了一想,认为杨林所说非虚。

所谓两害取其轻,如若杀了或者拘谨周瑜,会给城外军队攻城的理由,并且也会失掉民心;如若放周瑜回去,他自然能指挥若定,但攻城的理由,却有些牵强了。

杨林又道:“依不才所见,周将军会以女子不能当政为理由攻城,但此种借口却站不住脚,自古以来,女子当政者多,不亚于男子。孙将军以此理由攻城,百姓们不会认同的。”

虽然杨林这么说,仁公主却依然非常担心。

“可是杨林,无论他的理由如何,他手里面有重兵,和护卫军相比,周瑜手中的军队骁勇善战,并且数量是护卫军的好几倍,他若率兵攻城,应当如何抵挡才是?”

孙仁在哭过之后,脸上仍有泪痕,不过她却顾不得自己的面容。

杨林道:“主公,请放心,周将军既然说以三日为限,那么三日未到,他是不会率军攻城的,我们只要在这三日之内做好筹谋便是,有不才在,周将军休想令一兵一卒踏入柴桑城半步!”

杨林说得异常坚决,孙仁终于心安。

不知从何时开始,孙仁对杨林的信任,已然超过了所有人,只要杨林说能够成事的,就定然不会出错。

孙仁对于杨林如何御敌很好奇,便问:“杨林,你快告诉我,你要如何抵挡周瑜的军队?”

杨林笑道:“主公,之前不才听闻周将军来,本是满怀期待的,想周将军经世之才,定会成为不才期望之对手,但事与愿违,周将军此人,却是一位性子急躁之人,虽文武双全,却难以成大事,不才要对付这样的人,实在不用动一兵一卒。”

“真的!?”

孙仁喜出望外,不动一兵一卒便能退兵,那么对于柴桑城的百姓,定是好事一桩。

“杨林,你快将你的方法说来听听。”

孙仁迫不及待,杨林也不卖关子了,说道:“主公稍安勿躁,请容不才详述,不才以为,战事当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凡事若能少动干戈,就不需命士兵们去送死了。周将军虽将兵数万,手下强将不少,但在柴桑城中,定有他的留恋之处!”

杨林已然说明,孙仁自然一听就懂,周瑜留恋之处,自然就是家中妻小,周瑜的妻子小乔可是天底下闻名遐迩的美女,周瑜会留恋自己的妻子,也是无可厚非的。

“照你这么说,是要以周瑜的妻小作为人质,逼他退兵?”

孙仁如此询问,杨林却摇摇头,道:“主公,你错了,若将周将军的全家老小作为人质,只会令周将军奋死一搏,那么柴桑城可就危矣!不才刚才曾说过,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如楚霸王一般,以高祖的全家老小为人质相威胁,实在是不可取的做法,两军交战,若真如此做,只怕会失了民心。”

既是周瑜老小,却不能将他们作为人质,孙仁有一些听不懂了。

“杨林,你这么说,我实在疑惑,周瑜的妻小,若不能当作人质,那拿来还有什么用处?”

仁公主疑惑不解,杨林却道:“主公切勿着急,容不才逐一道来,周将军的妻小,在不才看来,定皆是通情达理之人,依不才所见,主公当邀请他们来行宫里作客,大家喝茶、赋诗、畅谈古今,岂不是更好?”

说着,杨林将嘴凑向了孙仁耳边,将自己的计划向孙仁和盘托出……

第四十九章茶会

茶虽进入江东已久,但其用途,却是官宦人家或商人用来待客之物,或是诗会上用来助兴。

孙权大宴群臣,用的是酒,而特意举行以茶为主题的茶会,邀请臣工们的女眷参加,一起品茶聊天、吃糕点的活动,这倒是第一次。

女眷们不喜乱性之酒,对于清凉可口的茶水,倒也颇为喜爱,因此,孙仁主公举行的茶会,来者络绎不绝。

按杨林给孙仁的建议,此次的茶会,邀请的柴桑城内臣工们的女眷参与,无论丈夫立场如何,都受邀来到行宫。

茶会举行的地点,为行宫的正殿,女眷们带着婢女济济一堂,使正殿脂粉气渐浓。

女眷中最引人瞩目的,自然就是昔日小霸王孙策的遗孀大乔,以及东吴最高军事统帅周瑜的妻子小乔,两姐妹光彩照人,为茶会增色不少。

虽说茶会的原则是不邀请男子,但是有一位男子却出现在茶会之中,此人正是门下书佐杨林,杨林来这儿的目的,自然是为诸位女眷们讲故事的,身为江东有名的说书先生,杨林的故事,不会令女眷们失望。

今日的故事,名叫《还珠公主》!

杨林端坐正中,侃侃而谈:“有一位叫做乾隆的皇帝,平日里最喜好微服私访,只要看中了漂亮的姑娘,无论出生,都会纳入**,这一日,乾隆皇帝来到江南,突遇暴雨,无处躲雨,便在一大户人家屋檐下躲雨,于是便偶遇了大户人家的小姐雨荷。”

杨林的故事开篇虽然平淡,但后来的情节,却越来越精彩。

女眷们平日里无甚玩耍之事,最喜好的就是谣言和听故事,不得不说,杨林所讲的故事很合女眷们的胃口,女眷们听得如痴如醉。

当听到小燕子负伤入宫的时候,众女眷都为小燕子的生死捏了一把汗;当听到小燕子错封为还珠公主的时候,众女眷又不免摇头;当听到紫薇竟原谅了李代桃僵的小燕子的时候,众女眷又为紫薇的豁达表示赞许;当听到紫薇为皇帝挡刀,命悬一线的时候,众女眷心惊胆战;当听到真相大白,皇帝原谅众人,有**终成眷属的时候,众女眷顿时豁然开朗。

杨林的故事讲完之后,女眷们依旧回味无穷,仍无法从故事中抽身出来。

就算是身为东吴主公的孙仁,对杨林所讲的情情爱爱的故事也听得入迷,良久,才说道:“杨林,你这个故事真好,正合孤的心意!”

听了孙仁的这句话,众女眷才缓过神来,女眷们喝茶的喝茶、吃糕点的吃糕点,神智总算是回到现实中来了。

在女眷中,地位最高的自然就是孙策的遗孀大乔,虽已寡居多年,但大乔风韵不减当年,仍是柴桑城中年轻男子的追慕对象。

大乔道:“妾身这些年来,还从未听过如此奇妙之故事,杨先生所讲的《还珠公主》,当真有趣得紧,今日的茶会,真没有白来!”

大乔心有所感,说出了女眷们的心里话。

身为东吴臣工的妻妾,女眷们虽然名里风光,但日子却并不容易,平日里要在旁人面前树立表率,言行举止皆受约束,尤其是军中将领的妻室,更是苦不堪言,守着诺大的宅子,空虚寂寞难以言表。

因此,杨林的故事,仿佛是打开了众女眷的心扉一般,众女眷在茶会上畅所欲言。

诸葛瑾的夫人说道:“自古男儿多**,在外欠下了一身的**债,最后却需子孙来还,不过若非如此,也不会有杨先生所讲的故事了。”

杨林笑道:“故事而已,众位夫人无需指桑骂槐,虽男子**是常性,但众夫人的夫婿,不才却以为并非**之人,而是保家卫国的男儿汉!”

杨林为臣工们说好话,众夫人却不以为然,顾雍的夫人说道:“杨先生所言差矣,自古男子,哪有对妻子忠心不二的?就像我那口子,十几年来,很少在我房里过夜,在外面沾花惹草,见一个纳一个,现已纳了七房妾室,还不嫌多!”

顾夫人打开了话茬,众位女眷感同身受。

试问一下,在座的女眷们虽都是正妻,但多数人却被丈夫冷落,家中妾室成群,自己却独守空房。

此次的茶会,逐渐成了女眷们的埋怨会,女眷们你一句、我一句,都说着自己丈夫的坏话。

众女眷之中,唯有小乔缄口不言,因为自她嫁给周瑜以来,周瑜对她甚好,而因为周瑜忙于军务,是以从未纳妾,小乔唯一心有不满的,便是周瑜一年到头都在军中,与自己相处之日甚少。

孙仁见女眷们已经吵得不可开交了,便道:“诸位请稍安勿躁,东吴之基业,还需靠列位臣工守护,诸位身为眷属,不可只说他们的坏话。”

主公的话令女眷们安静下来,杨林见时机已成熟,便问道:“众位夫人可知道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

女眷们尽皆点头,如此有名的故事,她们怎么会不知道?千古名曲《凤求凰》,不正是司马相如为卓文君写的吗?

而卓文君也是少有的才女,她的作品虽及不上司马相如那样脍炙人口,但流传下来的经典诗作也是有的。

“皑如天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躞蝶御沟上,河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聚不须啼。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摆摆。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一名女眷默背卓文君的《白头吟》,这首赋是她最喜欢的,道出了为人妻、为人妇的女子的心声。

杨林则朗声说道:“众位夫人,卓文君虽才华横溢,却怎奈身为女子,致使一生悲苦,她十七岁便丧夫,是个**,虽与司马相如相恋,却为世俗所不容,其父更是将她赶出家门,令她与司马相如一贫如洗,直到多年后,其父才再次接纳她。

原以为卓文君会就此与司马相如相伴一生,但不想司马相如得志之后,却移情别恋,自古男人皆薄幸,司马相如也是如此,诸位可知道卓文君所写的《怨郎诗》?”

杨林有此一问,但众位女眷皆摇头。

于是杨林便娓娓道出了《怨郎诗》的典故,虚实混杂,令女眷们不知道是真是假,却也全部认可。

第五十章女权

“司马相如给卓文君送出了一封写着十三个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十百千万。卓文君兰质蕙心,自然能够领会,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自然表示司马相如对自己‘无意’,于是卓文君便满怀悲愤,回了一封《怨郎诗》。

诗是这么写的: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字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念,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九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众位女眷听得心神恍惚,尤其是《怨郎诗》最后的那句“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更是令众位女眷心中不是滋味,世道允许男人三妻四妾,却只许女子从一而终,世道允许男人休妻别恋,却只许女子用情专一,世道的不公平,令天下女子寒心。

就连孙仁本人,在听了杨林的故事后都心有感触,自己的才干并不逊于孙策、孙权两位兄长,但只是因为身为女子,致使自己长久不能掌权,而且不仅如此,自己还需为了江东的基业,不得不嫁给一位行将入土的老头,说不定一生就此尽毁。

男女并不平等,这是世人的共识,就算是女子也不得不默认,但是,当杨林将这些事说出来的时候,众位女眷的心中,却少有的燃起了怒意。

之妻愤然说道:“司马相如尚且如此,可见全天下的男子都一样,我等身为官宦妻室,尚且过得不快活,更不用说那些贫家女子了,她们或是被卖、或是嫁于粗鲁丈夫,其命运何等悲惨,可想而知。”

之妻疑惑道:“可是,世道如此,单单是我们这些女眷,又如何能够改变?”

众女眷看向杨林,想从杨林的口中得知答案,杨林也并不隐瞒,径直说道:“不知各位夫人,可知道‘女权’一词?”

众女眷摇头,她们从小到大,可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词汇。

杨林又道:“所谓的女权,便是女子之权,此超脱于男女之别,讲求平等,女子纵然只能嫁一位夫君,但男子也只能娶一房妻室,如若三妻四妾,便是有违法制,将受到严惩。”

杨林只说了一个大概,众位女眷们都直喊不可思议。

大乔道:“哪里会有如此好事?倘若真是如此,那妾身等女流之辈,岂不是做梦也笑醒了?”

杨林顺势说道:“自古以来,虽女子地位不如男,但也并非所有女子,都活在男人的阴影之下,当年吕太后权倾朝野,侄子皆封为王,可惜吕太后过于贪恋权力,致使民怨沸腾,最终被周勃所灭,亲族皆不能存,而后的窦太后,精明强干,任人唯贤,是文帝、景帝、武帝不可多得的助力。

诸位夫人,女权其实就在我等眼前,只要更进一步,便能创造男女平等的太平盛世,今前任主公孙权新丧,仁公主暂代主公之位,便是女权的证明,主公励精图治,定能力保东吴社稷!”

在杨林的循循诱导下,孙仁便成为了众位女眷心目中女权的代表,也就是说,只要孙仁在位一天,便能够保证众位女眷与男人们平起平坐。

“不过,主公之位,却也岌岌可危。”

突然间,杨林将话锋一转。

众位女眷的心情,也随着杨林的话锋起伏。

“主公临危受命,统御江东,但军中诸将,却颇为不服,尤其是周将军,周将军明里说是对前任主公的死因不肯认可,但事实上,他只是并不赞同主公以女子身份登上主公之位,周将军不想屈居于女子之下,宁肯臣服于一名昏庸的男主,也不愿受女子差遣。”

杨林将话题说到了周瑜身上,众位女眷的目光,便直直的盯向了小乔。

小乔身为周瑜妻室,从不过问军中之事,无论周瑜忠心也好、造反也罢,她也只能认命。

但是在听到了杨林所说的“女权”之后,小乔稍稍的觉得,自己应当有自己的主见,尤其是在女子的尊严方面,小乔不会向男子相让半步。

参加茶会的,还有几名将领的妻室,她们的丈夫,正驻军在柴桑城外,随时都可能攻城。

杨林趁热打铁道:“诸位夫人,主公身为女子,定然是站在女眷们一边的,但你们的丈夫却未必如此,在你们的丈夫看来,女子如衣服,一旦破损了,便弃之不顾,试想一下,众位女眷难道有谁能永葆青春?他日,当你们青春不再,年老色衰之时,你们的夫君,又会是在哪位狐狸精的枕边?”

杨林的话充满了磁性,有几位柔弱的女眷,都已潸然泪下。

小乔也不禁动容,道:“妾身自嫁予周郎以来,向来恪守本分,从不过问夫君公事,可何曾想,夫君所做之事,竟是陷万千女子于水火,妾身虽知夫君行为不当,但事已至此,妾身又能如何呢?”

杨林笑道:“夫人不必自责,男人之所以敢看清你们,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你们的力量,天下女子之多,才能也不亚于须眉男子,若是奋力一击,定会令男子刮目相看。男子齐家治国平天下,女子也可以;男子血洒沙场,女子也可以——并非不可为,实乃不为也!”

杨林的话,久久的在女眷们耳边萦绕,女眷们只觉得耳边嗡嗡作响,心中则不免澎湃。

按照杨林所说,女子也是能干大事的,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成功,是因为没有人去做,一旦女子在男子们面前展现出了力量,一定能令所有的男子震惊。

大乔询问道:“杨先生,照你这么说,妾身们应当如何去做?”

杨林娓娓说道:“众位夫人,为了实现男女平等之世,定要抱定前赴后继的决心,牺牲自我,为来者开路,这才是众位夫人应做之事!”

第五十一章人墙

柴桑城外,大军驻扎。

周瑜与军中诸将,对东吴忠心耿耿,领兵在外,只为了抵御外敌,保卫东吴百姓免遭战乱之灾。

但是柴桑城中却风云突变,主公孙权竟莫名遇刺,而下一任主公人选,竟是孙权的妹妹孙仁,一届女流之辈!

对此,军中诸将颇有不服,尤其是周瑜,因为新任主公的人选并没有征求他的意见,因此周瑜愤愤不平。

周瑜率军回柴桑奔丧,为的是一探究竟,可是却查不到什么可靠的线索,凶手至今逍遥在外,而孙仁的主公之位已然坐稳了。

性情急躁的周瑜不能忍受被忽视,于是才在朝堂上对孙仁通牒,要孙仁给自己一个交代。

周瑜所说的期限是三天,而今日,正是第三天!

可是柴桑城方面,至今没有就孙权之死以及新主上位之事给出交代,如果他们今天依旧没有派人来给个说法的话,周瑜就会立即下令军士攻城!

现柴桑城的守军,只有由王宝所率领的护卫军而已,护卫军只是为了保卫柴桑城和行宫的军队,而东吴的精锐部队,这是由周瑜所率领的水军、步军。

周瑜的军队终日操练不息,有丰富的作战经验,骁勇善战,而周瑜的手下,也猛将如云,反观护卫军,只是一支负责守城的杂牌军队,军中更无强将。

两军在人数上也不成比例,单单是周瑜带来的驻扎在柴桑城外的军队,就数倍于城内的护卫军,如果周瑜下令军士们攻城的话,护卫军根本就无从抵挡。

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场强弱悬殊的对战,周瑜心想,以仁公主的性格,定然会开城投降的,但是他等了三日,却不见孙仁方面的任何回应。

如此一来,就只有攻城一条路了,周瑜是大丈夫,言出必行,既然仁公主不识抬举,那么自己也不必客气。

看看时辰,距离说好的三日期限还有不到两个时辰了,周瑜朗声对军士们说道:“士兵们,我东吴的生死存亡,在此一刻,主公死得不明不白,凶手尚未负诛,他们就已然推选出新的主公了,而且还是一名女子,我东吴的大好男儿,岂能屈居女子之下?为了不让我东吴毁于女主之手,今日,我等要赴死一战,我等的血,将能换回东吴的未来!”

在周瑜的动员之下,军士们士气高昂,就等着周将军一声令下,军士们便开始攻城。

周瑜抬起头来看了一眼,柴桑城方面的守卫如旧,城头上不见增设士兵,而城门依旧开启,他们难道不打算抵御了吗?或是说,这是仁公主的计策,要令自己的军队起疑心?

时辰已到,虽然周瑜对于柴桑城的防卫部署感到怀疑,但是他依旧下令军士攻城,只听得周瑜一声令下,数万士兵就一拥而上,声势排山倒海。

民众们吓坏了,听到了攻城的声音,就立即躲得远远的,而柴桑城的护卫军,却半个也看不到。

周瑜一马当先,冲在队伍的最前列,柴桑城城门大开,周瑜率领士兵径直冲入城门。

一切顺利,周瑜以为自己的军队能在半个时辰之内拿下柴桑城,但是当他的白马踏入到柴桑城的那一刻起,就再也迈不过去了。

因为挡在军队面前的,并非是柴桑城的护卫军,而是手无寸铁的百姓,而且这些百姓还不是男丁,而是女子!

也就是说,上千名女子挡在了周瑜的军队前,她们形成了人墙,致使军队无法前进。

周瑜治军严谨,军士们从不误杀百姓,尤其挡在面前的还是女流之辈。

周瑜命军士们停止前进,朗声道:“孙仁无道,趁兄长新死,窃取主公之位,公瑾身为三军统帅,除奸臣、立新主,还请诸位父老乡亲让开一条道,让公瑾为东吴除害!”

如果只是愚昧无知的百姓,只要吓吓,她们就会知难而退了,但是不知怎的,挡在身前的这群女子,却毫无退缩之意,周瑜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