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这货不是马超-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点了点头:“之前我在想步兵将领的人选……”

“最好不要落在属下三人头上。”杜畿一脸认真,“我们已经焦头烂额了。”

三个人都是苦笑。

“是,而且属下也自认为不适合率领大队人马。”韩暨坦承不足。

“得,我一句话没说完,你们就都推辞了。”我叹了口气,转向很少参加重大会议的皇甫固,“坚寿兄,我看你最近清闲得很,就帮兄弟操份心吧?”

自以为只是打酱油凑人数的皇甫固微微一怔:“什么?”

“河南的步卒大概会有一万五千左右,我想,就分立三个营吧,”我朝大厅中点了点名,“坚寿兄为第一营,伯平你带第二营……黄叔,劳烦你带第三营。”我向角落里坐着的黄东示意,又补充道,“均为上尉衔吧,各级将士依次参照吧。你们三位,有没有意见?”步兵的地位和待遇当然要比骑兵略低一些了。

黄东和程武恍然若醒,两三步从角落里跳了出来:“敢不尽心竭力!”

“固……”皇甫固虽然一同出列,但弯腰下拜之后却迟迟没有表态,“固不敢当……”

“坚寿兄不要有心理压力,你可是做过两千石的,区这区几千步兵,想来也不难调教吧。”我笑着鼓励他。

他微微抬了抬上身,嚅嚅道:“家父……家父……”

我有些沉默地看了他几秒,沉声道:“是我考虑欠佳了。这样吧,兄长若是想去豫州与皇甫伯父团聚,我派陈到护送你去。”

“我绝无此意!”皇甫固大惊之下,身子大幅下躬。

“若是确定留下,那就帮我带几个兵吧,坚寿老兄。”我轻轻敲了敲案几,笑道,“至于你担心伯父的事情,也未必会有那么糟糕。”

“是。”他又一礼,“多谢主公信任。”

“彦方先生刚才急得都要拍案而起了,我们就说两句正事吧,”我看了一眼老脸微红的王烈,“先生说得很对,现在天下局势有些不太好。我之前刚刚想要招降山东郡国,那边他们就联合表明态度,甚至直接来了一道将我斥为‘丧心病狂’的讨贼檄文……”我伸出两根指头,将白绢夹了起来,“不过这都是表面上的东西。上面写的几十名州郡长官,除了孙坚,都不过是纸老虎,真正能对我们形成威胁的,也就袁绍、曹操、孙坚、刘表……哦,还有刘协,其中,当然以袁绍、曹操最为强大。”

听众们都认真地点头。

“袁绍现在正在对付吕布,而且吕布恐怕也支持不了太久,所以……留给我们准备的时间也不会太久。”我开始进入正题,“我们这边能够上阵的士兵只有区区两万,虽然已经下令各郡自行征募,但时间太短,兵甲不足,更是未加训练,严重缺乏作战经验。而袁曹联军这边蓄谋已久,不仅兵精粮足府库充盈,更兼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人才济济……说实话,这是两个很难对付的敌人。”

“要对付他们,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环顾大厅众人,缓缓说出两个字,“离间!”

16体弱口吃工程师

“公子这个思路不错,”贾诩对我先捧再摔,“不过你能告诉我怎么实施吗?”

我脸上紧绷的肌肉立刻垮了下来,再装不下去了:“……那你说。”

“离间,首先要了解双方的性格特点,”他装模作样地捋了捋胡子,“你和袁绍、曹操都有过接触,不如你来说一说?”

“哦,”我微一思索,开口答道,“袁绍嘛,有些世家子弟的通病:重视面子,贪慕虚荣,看似虚心纳谏、宽厚待下,其实不然,他这个人,有时候耳根偏软,有时候却比较顽固。哦,据说他偏爱幼子袁尚,我们或许可以从他的三个儿子入手?”

贾诩没有对我的建议表态,只眯着眼睛示意我继续:“曹操呢?”

“曹操?”我搓了搓下巴,“这个人相对复杂一些,文武兼备,比起袁绍来,应该说各方面能力都略胜一筹,气度胸襟、智谋决断等等,性格嘛,大抵有些猜忌多疑,也常有反复,但必要时当机立断、心狠手辣,当世不做第二人想。哦!”我最后补充道,“他很好色!尤好年轻人妻!”

“主公从何得知?”主管风化教育的王烈一脸正气地质疑我。

我摆摆手:“不要在意这些细节。文和先生,你说呢?”

“公子看人向来有自己的眼光,大体上也十分准确,”贾诩总算肯定了我,“诩这就继续派人前往河北两州,为离间做些准备。”

“先生要怎么做?”我问。

“先取得详细情报,再制造一些人为意外,进而煽风点火,最后坐山观虎。”他耸了耸肩,“不一定能成功,所以这里的练兵还不能停。”

我点了点头:“我当然知道。”

“另外……他们既然传檄天下声讨我们,我们也不能坐视不理吧?”他又道。

“哦,”我笑着转向了王烈,“那就劳烦彦方先生斟酌一篇文章如何?”

王烈凝神问道:“请主公给个方向?”

“唔,”我搓了搓下巴,“不用太过针对他们这篇檄文,不过我们可以骂一骂袁绍和曹操……哦,不妨再宣讲一番我们招才纳士的政策。”

“老夫知道了,明日给主公看初稿吧。”他点头接下了这件在我看来颇为费脑的任务。

“辛苦先生了。”我勉励了他一句,然后若有所思,忍不住发起了牢骚,“为什么到今天为止,除了华歆之外,我连一个主动投奔的文武贤才都没看到?”

程昱耸了耸肩:“可能他们还在路上。”

贾诩示意让我去看下首的韩暨和卫觊,笑着反问:“你想要多少?”

“好吧,算我没说。”我撇了撇嘴,正想宣布散会,却又想起来一件事情,“对了,文和先生,你在搜集情报之后,能不能给我一份袁绍、曹操主要部属的情报信息?”

“这是自然。”贾诩点头。

“那就散会吧。”我一拂案几,率先站了起来。

众人纷纷站起,躬身告退。

我走到侧墙的地图下,看着偌大的一片天下有些出神。

冀州距离洛阳……也很近啊。

“主公?”程武的声音从一旁传来。

“你还没走?”我扭头看他,奇道,“还有什么事情?”

“是……有关主公那位从弟的事情。”他有些不好意思。

“从弟?”我更是奇怪,“小岱?”

“呃,是马钧。”他略有局促。

“喔……他怎么了?”我揉了揉鼻子。

“我就说实话吧,”他开门见山,“他体质偏弱,从小也没习过武,而且……还带有一些口吃,跟同袍们的关系也是一般……可能不太适合从军。”

我一怔,而后搓着下巴思考着将马钧调到哪里合适。

“若是属下冒犯,请主公见谅。”程武大概是见我不吭声,急忙又道。

“没事,”我摆了摆手,“你既然说了他不是从军,那我也不勉强这小子了。你让他下午一个人来见我吧?”毕竟是自己人,我觉得有必要当面谈一下。

程武如释重负地点了点头:“知道了。”

我拍了拍他宽厚的肩膀:“给我带好步军。”

他的眼神瞬时就变得不可动摇:“主公放心!”

我无声地笑了笑。



“今天……这会还挺长的?”蔡琰打量着我的脸色,试探性地询问。

“唔,”我一把将小玥儿抱起,笑着回答,“我已经成为全天下杀之而后快的狗贼了,当然要研究一下对策。”

“啊?”她讶然,一边的另外几位姐妹都关切地凑了过来。

“我已经和袁绍、曹操成为祸乱大汉的三大贼子,山东州郡一共有超过三十位两千石大员共同宣布要讨伐我们,老子从起兵开始到占据洛阳从来没有杀过一个大汉士兵,却和河北的两个混蛋一个待遇,你说我惨不惨?!”我一边逗弄着女儿,一边抱怨。

小玥儿嘟着嘴在半空中挣扎,似乎想脱离我的双手。

“那不……又成了讨伐董卓了?”貂蝉轻轻说了一句。

“哦,那还真有些像。”贾羽也点头。

“当年号召义军讨伐董卓的两大巨头,如今自己却成了董卓,哇哈哈!”我没心没肺地大笑。

蔡琰横了我一样:“你还不是一样!”

我顿时不吭声了。

马玥挥着小手嚷道:“我要骑大马!”

“谁给这孩子惯下的臭毛病!”我一边愤怒地骂着,一边乖乖趴了下来。

女儿的动作十分灵活,轻车熟路、三下五除二地骑了上来。

于是……我就在地毯上狂飙突进起来。

“呃,姐夫?”坐在门口放哨的贾穆把脑袋探了进来。

我立刻朝他招手:“你过来!”

“怎么?”他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

“给玥儿当大马吧!”我不由分说,一把将他按倒在地,直接把女儿放在了他的背上。

“我刚才是要向你禀报,”贾穆一边热身一边不忘工作地向我汇报,“你老家那个兄弟要见你啊!”

“哦,双儿,你去看一下,让马钧进来吧。”我稍稍运起内劲,将身上因为激烈运动而产生的汗水全部蒸发出去,“小娥,你倒点水,我就在这里见他。”

“哦。“双儿抿着小嘴朝门口走了过去。

“我能起来了吗姐夫?”贾穆仰起头来问我,“我可要保护你的安全啊。”

“哪来的这么多废话!”我瞪了他一眼,“好好一边爬着,再过半年,你就是舅舅了,到时候你还得满地学狗爬!是不是啊羽儿?”

贾羽抿嘴轻笑起来。

“属下拜拜拜见主公!”马钧快步趋进,纳头就是一揖。

“你我都是自家兄弟,在私下里不须这些礼仪,坐吧。”我朝对面一指。

“是。”他拎着袍摆小心坐下。

“这两个月在军中过得如何?”

他挠了挠后脑勺,期期艾艾地回答:“小小小弟……还不太适应。”

“嗯,”我从小娥手里接过茶碗,递给了他,“我想了想,你这小身子板,也不太适合冲锋打仗,干脆做些文职工作吧?”

马钧连忙拱手:“一切听听听兄长安排。”

“你在老家,肯定上过学吧?”我随口问道,“哪方面的书看得多一些专一些?”

他低头回答:“不敢敢言专,经史都都都有涉猎。”

我其实最想听到的答案是“我刚刚会研制炸弹”或者“我无师自通学会批量造飞机”啊兄弟!

“这样吧,”我又想了想,“贾先生刚接了司隶校尉,眼下各类事项繁杂,正缺人手,你就去他那里做事吧?先学,再做,好不好?”

“谢谢谢兄长!”他双手交叠,又给我一揖。

17不忍多看的阵容

五月十三日,午后。

王烈将草拟稿件摆在了我的案头。

老先生的字体别具一格,工整大方有如雕版,同时不失力度,尽管只是草稿,但全文上下却没有一字涂改,三张草纸也不见一滴墨点。

每当看到这些大叔们的书法作品,我都忍不住感慨,你说为什么这些人写出来的字各个都比我强那么多?!为什么我写了四十年字依然如同狗爬?!

“彦方先生写的文章,我虽然没有完全看懂,但通读下来,感觉意思都表达得淋漓尽致了,你们两位也看看吧?”在满腹经纶的大师面前,我根本没资格装文化人:这全篇至少有三个人物、五个典故我根本没听说过……所以我直接把草纸递给了一旁的程昱。

贾诩则另外递来一摞纸张:“这是你要的袁曹方面的相关资料。”

“你的速度也不慢啊。”我笑着接过。

“对了,”王烈却又开口,“主公资兼文武,一手诗词功夫更是独步天下,不妨在这篇文章之后再附上一片诗赋,岂不妙哉?”

“哦,彦方兄真是好提议!”正在看正文的程昱头也不抬地表示赞同。

我明显感觉到脸上两侧的肌肉在不由自主地用力跳动着:“这个不太好吧?彦方先生这篇文章本是一气呵成之作,我这边若是画蛇添足岂不坏事?”

但是这边三位老先生毫无退让之意,连贾诩也毫不犹豫地与他们统一了战线。

“我先考虑考虑吧。”我只能选择妥协,咬着笔杆苦思冥想起来。

或是讨伐逆贼……或是招揽人才?

讨伐逆贼的诗词我库存不多,而且大多都是打着皇帝平定叛贼的旗号,以我现在的身份也用不上。

招揽人才么?我皱着眉头狠狠在笔杆上咬了一口,抡起大笔重重蘸墨。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不好意思啊,曹操!

我在心中对这位敌人抱了个歉,将曹操的得意之作一字不改地默写了出来:“彦方先生,你看这首诗的格局适不适合?”

王烈看我挥毫泼墨,一蹴而就,惊讶得几乎合不拢嘴,急忙迈着小碎步跑到跟前,瞪大了老花眼凑了上来,离我较近的贾诩也侧着身子伸长了脖子用力来看。

“这个……主公……你这笔字……真是、真是……”王烈第一个反应依然是对我的字体表示无比遗憾,而后立刻就沉入了内容之中。

一遍读完,老头子竟然从案几上将这张纸抓起,迎着午后的阳光大声诵读了出来。

“哟,主公这诗写得很是大气呵!”一旁看完正文内容的程昱抬头赞道。

毫无喜悦之色我只摆了摆手:“还可以吧彦方先生?”

王烈还沉浸在诗意之中,一时竟然难以自拔。

“与文章最后一部分堪称相得益彰。”贾诩也表示这诗的水平还不至于老王拖后腿。

“那就好。”我看了看仍在四处踱步、品位意境的老王,摇了摇头,决定不再在此浪费时间,低下头开始阅读贾诩搜集的情报。

贾诩做得比较仔细,袁绍和曹操的资料分别整理成册,虽然现在袁绍势强,但我还是不由自主地先看曹操一方。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永寿元年(155)生……”

第一篇写的全是曹操的生平大事、家族背景、成长经历,甚至包括了早年做洛阳北都尉诛杀不法之徒的事情,以及他和几个妻妾的琐事……不过没有我所熟知的曹操威逼许劭点评自己一事。

看到最左一行,我忍不住一乐。

这是贾诩的评价:“此乃非常之人,必要警惕!”

而后是他两位较为年长的子侄。

“曹昂,操长子,字子修,熹平六年(177)生,刘氏所生,丁氏所养,性宽厚仁孝,为太原太守……”

“曹平,操兄子,字安民,熹平五年(176)生,为云中太守……”

太原是并州治所,也是一州中心,而云中郡临近北境,是个不起眼的小郡。

之后还简略写了曹操的其他几位子女:曹丕、曹植等。

接下是按郡排列的各位太守名册及基本情况。

“上党太守,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永寿三年(157)生,以烈气闻,曹操视若手足……”

“雁门太守,夏侯渊,字妙才,沛国谯人,惇从弟,妻操弟妹。延熹三年(159)生,以义而名,尝为操坐狱……”

我一边看文,一边抬头看地图,上党郡和雁门郡是除了并州治所太原郡之外最大的两郡,一北一南,都是今年曹操反叛之后任命的。

“西河太守,曹仁,字子孝,操从弟。建宁元年(169)生,好弓马,不治行检……”

前一任太守李肃被曹操击败还没几天,这边曹仁已经上任了啊。

“上郡太守,魏种,字伯承,操在兖州举为孝廉,操之心腹……”

我依稀还记得,曹操自吹自擂“就算你们都投降袁绍,我的魏种也忠心耿耿绝不背叛”,但偏偏这货二话不说怒抽老曹一脸直接归降袁绍,袁绍被灭后又厚着脸皮回归了曹操阵营,虽然曹操很大度地没有杀他,但从之后的记载中再也找不到他活动的任何踪迹。

“定襄太守,韩馥,字文节……”

我心头微微一震,韩馥……他怎么跑到曹操手下去了?

“五原太守,路昭,陈留人,……”

不认识,酱油党吗?

“朔方太守,吕虔,字子恪,任城人,有胆略……”

吕虔?由于职位关系,我在这一段特意多看了几眼,但也没发现什么不同之处。

“操以声名不佳,少文士相附,有名者仅数人,皆不似多谋善断之人。”

一看第一个人,我瞬间怀疑自己瞎了……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少有才辩,与孔融善,性刚毅傲慢,好侮慢权贵……”

这为传说中不世出的大天才、狂士、著名大喷子、超级暴露癖爱好者,为毛会跑到曹操帐下?!

第二个人同样让我吃惊:

“孙乾字公佑,北海人,郑玄荐之州郡,由是闻名,重礼明节……”

这尼玛不是刘备的跟班吗?!

不过我一看这两人的籍贯,便明白这应该是曹操做青州刺史时收罗到手的人物吧?

“阮瑀字元瑜,陈留人,少师蔡伯喈,好诗句文章……”

“路粹字文蔚,陈留人,少师蔡伯喈,好诗句文章……”

蔡邕的两个小徒弟啊……你干脆写个同上不就得了?

我往后慢慢翻着,心中默想:颍川帮的领军人物荀彧不在,荀攸、戏志才、郭嘉等人自然也不可能在曹操帐下啊……

“将军:曹洪,字子廉,操从弟,建宁二年(169)生,善刀马,勇冠三军……”

曹洪……在前期他给我的印象是曹操的一位护卫。

“陷阵都尉,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身材矮小,以勇猛闻……”

乐进啊,我搓着下巴想着是不是可以考虑把他挖来和李典配成攻城炮二人组……

“另有将领车胄、史涣、徐翕、毛晖、杜松……”

这就是曹操全部的阵容了?

我忍不住一笑……

好像……还不如我啊!

18袁军阵容一章半

袁绍这一沓子明显要比曹操厚一倍。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元嘉元年(151)生……”

这第一张纸,写得密密麻麻,光这一项内容就远超过曹操,其显赫的家族背景、祖辈与父辈如何名动天下、为父母服丧六年、拒征召以显清高、养死士结交党人、与何进谋诛宦官、当盟主讨伐董卓、据渤海袭杀朱儁……无一不是细细列出。

最左一列仍然是贾诩的评语:“名族高门世家,似志大而才疏,或多谋而无断,虽势强而无力。”

“长子谭,字显思,为常山太守。建宁二年(169)生,聪慧多智,貌威严有雄图,勇武善战,绍善而不爱……”

“次子熙,字显奕,为涿郡太守。熹平元年(172)生,性喜经文,温良恭厚,谦逊有君子风……”

“三子尚,字显甫,为渤海太守。熹平四年(175)生,貌美似绍,绍因而爱之,骄傲懈慢……”

“幼子买,绍庶子,为妾所生,中平五年(188)生,体弱多病。”

“谭、熙、尚三子,均为刘氏所生,刘氏为汉室女,性妒,偏爱三子尚,尤不喜庶子买。”

我算了算这四个人的年岁,不由觉得有些吃惊:每个人都只差了三岁,还真辛苦了他们的亲生母亲刘氏啊!

“为什么袁尚和袁买之间差了十多岁?”我随口问了一句。

贾诩一怔:“这其实也正常啊。”

“我家老大和老二也差了十二岁,主公你有什么意见?”程昱捋须笑道。

“没有没有!我就随便一问!”我连连摆手。

“说起来……”王烈微微蹙眉,缓缓说道,“袁绍因为连续为父母服丧,前后时间长达六年之久,所以……”老先生还是没好意思说细节。

“哦,懂了懂了!”在这一方面我还是很有悟性的,当即连连点头,心中对袁绍却忽然有了一些好感,“袁本初在孝道一项做得还不错!”

我将第二页翻过,依然是按郡排列的长官名单。

“中山太守:高干,字元才,年二十余,陈留人,绍甥,父躬,尝为蜀郡太守。干兼文武,有胆识勇略,好慕贤士,通善兵事,治民尚可……”

“河间相:高览,字文奂,年近三十,河东人。勇武过人,善使大刀,暴躁粗鄙,不通文墨,不堪治民……”

“赵国相:张郃,字儁乂,年约三十,河间啵ㄒ簟懊啊保┤恕;平硎庇δ疾尉怨ξ街荽淌泛ゾ韭怼>ū裕砭剑颖泵囚鹨濉⒀樟肌⑽某蟆F湎惭氖拢乩穹缪拧蚩晌谩!

“清河相:淳于琼,字仲简,颍川人,时之宿将。中平时,大将军何进置西园八校尉,琼为右校尉,与蹇硕、袁绍、曹操同列,有令名。少时喜兵书、好武事,及年长后附袁绍,绍甚礼重,为众将之首。然绍重其名而不听。贪酒易醉不惹事……”

看到此处,我忍不住会心一笑。

“钜鹿太守:逢纪,字元图,南阳人,年近四十。少与许攸为友,相同附绍。聪达多智、公私分明、尽忠竭义……”

“安平太守:周昂,字景明,会稽人。兄喁(音“拥”),九江太守,亦与绍善。年三十余,沉稳持重,以善守城称,能治民……”

这几位太守,除了最后的周昂,似乎还都有两把刷子。

而后我又往后继续翻阅。

“别驾、监军,沮授,字公与,广平人,年六十,河北名士……”

我心中一跳:沮授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