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强兵王在三国-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各县的安排,刘宣也同意糜竺的建议。

重新安排各县的县令,安排心腹执掌,才能达到掌控的效果。

糜竺退下后,史阿又走了进来。

史阿说道:“主公,卑职这些日子安排人打探黄县的消息,得知了一个人的情况,卑职不知道对主公是否有用。”

“谁?”

刘宣问道。

史阿回答道:“太史慈!”

刘宣剑眉一挑,脸上露出惊讶神色,道:“你打听到太史慈的消息了?”

史阿奇怪道:“主公认识太史慈吗?”

对于太史慈的情况,史阿也是安排人打探消息时得知的。刘宣也是第一次来黄县,怎么可能知道太史慈呢?

刘宣说道:“略有耳闻,不曾见面。”

史阿听了后,道:“卑职打探消息时,许多人都提及太史慈。他在东莱郡,有着相当高的名望,而且据说弓马娴熟,武艺出众,是一个武艺出众的人。尤其是此人刚正不阿,他曾经担任东莱郡的官员,却因为长官是非不分,最后被逼无奈离开。据说,太史慈现在避居辽东,只是他的老母仍在黄县。”

刘宣问道:“你打探到了太史慈母亲的住所了吗?”

“打探到了。”

史阿点了点头,他作为刘宣的下属,自当为刘宣分忧。

刘宣道:“走,我们马上去就拜访。”

史阿楞了一下,道:“主公,现在就去吗?”对于太史慈,史阿是为刘宣举荐,可没想到刘宣竟是如此的着急,竟然要现在就去。

刘宣道:“事不宜迟,准备好礼物。”

“是!”

史阿得了命令,便下去准备了。

事实上,史阿的心中也是颇为欢喜。

刘宣如此的重视,这证明刘宣对他也是相当信任的,否则刘宣也不至于现在就去。史阿准备好了礼物后,带上了一队随从,就领着刘宣出府了。

……

黄县城外,官道上。

一辆马车缓缓而来,这一辆马车中,端坐着一个气质卓雅的女子。

这女子,赫然是蔡琰。

在蔡琰的旁边,还端坐着一个丫鬟。

蔡琰道:“云儿,我们从长安来,你说,靖王会接待我们吗?”

云儿是丫鬟的名字,她微笑道:“姑娘,靖王当初在长安时,和姑娘也算是好友。料想,靖王肯定会接待您的。”

蔡琰嗯了声,脸上表情却仍有担忧。

云儿道:“姑娘是不是喜欢靖王呢?”

蔡琰脸上一阵娇羞,道:“死丫头,你找打。”

云儿嘿嘿笑了笑,道:“老爷为您介绍了这么多的贵公子,各个都是不凡的。可是您一个都没看上,现在还带着奴婢来了东莱郡,奴婢知道您心思的。”

蔡琰瞪了丫鬟一眼,却也不再说话。

马车轱辘辘的往前走,蔡琰的心中却仍有一丝的忐忑,但忐忑之中,更多的却是期待。

……

黄县,城外西南方八里处。

这一处地方,有着一处村落,大大小小的住宅约有二十余户人。

其中的中心位置,有着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住宅简陋,只是一排三间屋的土房,外面一拳用栅栏围了起来。这户人家只剩下了一个老妇人。

老妇人的年龄约莫在五十左右,已经是头发灰白。

开春时节,老妇人已经开始准备耕种的良种。

而此时,在村落口,一辆马车缓缓而来,在马车周围还有着一队士兵护持。

这一队人,赫然是刘宣一行人。

刘宣和史阿乘坐马车进入村口,立即引起了村子中人的关注。一户户人家从门口走出来,望着进入村子的马车。

村子中的人,已经很长时间没见到这阵仗了。

当初,都是太史慈在的时候,有人来拜访太史慈。

如今这一回,是找谁呢?

村子中的百姓心中好奇,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看着。

此时,史阿从马车中走出来,来到村口的一户人家问道:“请问,太史慈的家在哪里呢?我家主公乃是北海靖王,特来拜访太史慈。”

史阿知道太史慈住所的位置,具体是哪一家却不清楚。他道明了来意和身份,百姓立即道:“走,俺给你们带路。”

史阿道:“多谢了!”

一行人,又往村落行去。

带路的人一边走,一边高声喊道:“三娘,北海靖王来拜访您了。”

这一声大喊,顷刻间,村子的人都知道了。

北海靖王!

这段时间,到处的人都在说北海靖王的事情。北海靖王来拜访太史慈,这可真的是大事儿啊!

一时间,村子中奔走相告。

太史慈的母亲很快就听到了消息,她放下手中的活计,连忙打开门等待着。

不多时,马车到了门口。

带路的人道:“三娘,靖王殿下来了。”

慈母微微颔首,她目光落在马车上。只见马车的门帘卷起,一个器宇轩昂的青年走了下来。慈母见到刘宣时,心中都赞叹好一个俊朗青年。

慈母道:“老妇人见过靖王殿下。”

刘宣走到慈母身前,托起了太史慈的母亲:“老夫人免礼。”刘宣手一挥,麾下的人就把一件件礼物送进去。

慈母道:“让殿下破费了。”

刘宣说道:“应该的。”

寒暄了几句话,刘宣让士兵在外面等着,和史阿一起进入了院子内。

在院子中落座后,刘宣也不拐弯抹角,说道:“老夫人,本王此来的目的,便是请太史壮士入仕为官。本王未来东莱郡之前,东莱郡被黄巾贼占据,一片混乱。如今,东莱郡平定了下来,是该他发挥能力的时候了。”

第294章 一封信

太史慈的母亲却是皱起了眉头,一时间犹豫不定。

对于刘宣,她也有所了解。刘宣带兵来到了黄县,驱逐了黄巾贼,稳定了政局,减除了赋税……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值得称道的事情。

按理说,这是一件好事儿,刘宣也是一个仁义之主。

可是,太史慈自有想法。

万一她的决定和儿子决定不相符呢?

打心底,太史慈的母亲是希望太史慈为刘宣效力的。一方面能让太史慈一展所长,另一方面也能让太史慈洗脱之前的身份。

只是,慈母不愿意为儿子做主。

刘宣把太史慈母亲的神态看在眼中,他看了后,心中就明白了过来,便说道:“老夫人,子义不论是品德,亦或是才华,都是上上之选,难道老夫人还希望子义流离在外吗?”

一句话,击中了慈母的内心。

膝下就这么一个儿子,她自然是不愿意看着儿子避居辽东的。

种种情绪,在心头浮现。

她仿佛看到了过年时节,儿子悄悄回了黄县,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回到家中匆匆见了她一面,留下些钱财就离开了。

那一幕,至今在慈母的心中烙印着。

太史慈的母亲不愿意再见到这样的场景,她更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出人头地。

心思转动,慈母很快就已经有了决定。

太史慈母亲道:“殿下,子义并不在东莱郡。”

刘宣道:“本王知道。”

慈母道:“殿下既然知道,为何还要来拜访老身呢?”

刘宣笑了笑道:“老夫人深明大义,如果是老夫人肯劝说子义,那么让子义回东莱郡,恐怕就更加的容易了。本王如果直接派人拜见子义,亦或是派人书信给他,终究是难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毕竟,子义不曾回到东莱郡,不曾知道东莱郡的情况。”

慈母点了点头道:“殿下既然这么说了,老身就书信一封,交由殿下,再由殿下转交给小儿即可。”

刘宣闻言,躬身向慈母行礼道谢。

这一礼,令慈母连忙起身退避,道:“殿下万万不可。”

刘宣说道:“本王这一礼,第一是感谢老夫人如此的深明大义,第二是替东莱百姓感谢老夫人,第三是本王感谢老夫人培养了这么优秀的人才。”

三句话,慈母心中更是感动。

靖王当为明主。

慈母通过简单的交谈,已经是相信了刘宣:“靖王稍等,老身这就准备书信。”

不多时,慈母拿了笔墨出来,直接开始撰写。

刘宣在一旁看了眼,眉头一挑。太史慈母亲笔下的字清秀隽雅,一看就不是普通人能写出来的。由此观之,太史慈的母亲至少曾经也是大家闺秀,是出身书香门第,否则不可能有这样的功底和书法。

慈母下笔极快,很快就全部书写好了。

墨迹干涸,他直接把书信撞在信中,递交给了刘宣。

慈母说道:“殿下,我儿虽然在辽东避居,但他具体在哪里住下,老身却是不知道的。所以这件事还得靠殿下自己去打听了。”

刘宣仔细的收起书信,道:“老夫人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相当好了。”

慈母道:“殿下日理万机,老身就不挽留殿下用饭了。”

刘宣起身道:“老夫人,本王告辞了。如果是有需要的地方,直接到城内府衙报上本王的名字即可。”

“是!老身记下了。”

慈母点了点头,直接就应了下来。

“老夫人保重身体,告辞。”

刘宣拱手,便带着史阿等人退出了院子。

慈母主动出门送人,眼看着刘宣进入了马车,往村口行去,慈母才转身往院子内行去。她看了眼刘宣送来的礼物,都是些贵重物品。

“咚!咚!”

敲门声,在房间外响起。

“老嫂子,是我啊!”

忽然,一声略显沙哑的声音传来。

慈母走上前去打开门,却见一个年岁和她相仿的女人走来。看到了这女人,太史慈的母亲下巴微微上扬:“三妹子,有什么事儿吗?”

眼前的女人名叫陈氏,是慈母村中的邻居。

之前,因为太史慈曾得罪了官员避居辽东,这女人就风言风语,冷嘲热讽的。

如今看到刘宣来了,就急吼吼又来了。

“他娘,恭喜了啊。俺可是听说靖王来了,专程为了子义来的。”

忽然,又有一个中年妇女走了过来。

这女人和慈母的关系倒是不错,平日里也多有帮衬。她看了一旁的女人一眼,道:“他婶啊,子义可以戴罪之身,你来子义家中,要小心遭到牵连哟。”

冷言冷语,令陈氏颇为尴尬。

换做是往常,她早就一句话顶回去了,看靖王亲自带着礼物来拜访。现在不赶忙打探一下,修复一下关系,那真的是就很难办了。

陈氏微笑道:“哪有的事儿,子义这没出息,怎么可能牵连人呢?”

不多时,村子中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来了。

一个个围在一起,询问着太史慈母亲关于刘宣拜访的事情。这一下,慈母脸上甭提多有荣光了。她笑吟吟的把众人迎进了院子内。

“子义他娘,靖王来到底做什么了?是不是给子义封官了?”

人群中,终于有人按捺不住询问了主题。

这年头,当官才是最实在的。

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一旦太史慈真的在刘宣麾下效力。那他们这些穷亲戚七大姑八大姨,也跟着能沾点光了。

慈母微微一笑,显得很淡然:“殿下来拜访老身,其实没别的意思,就是来看望老身,没有别的意思。”

虽说慈母知书达理,但在村子中,她也不是省油的灯,知道该怎么做。

有好事儿,自然的拿捏一下。

果然,陈氏就率先稳不住了,道:“子义他娘,我们都是明白人。你这样说,就是欺骗我们了。靖王来了,肯定是有事儿的。”

慈母慨叹一声,道:“殿下来的目的,是他听说了子义避居辽东。他担任派人去请子义,却不能成功。所以,殿下专程来请老身写一封书信给子义,然后再派人去邀请子义。”

哗!

顷刻间,众人都是一阵议论。

一个个女人脸上的表情分外的精彩,都是欣羡的看着慈母。

刘宣直接派人去请太史慈,和刘宣先找慈母写了一封信再去请太史慈,这之间虽然多了一道程序,但其中蕴含的诚意却是截然不同的。

太史慈肯定要做官了!

太史家要发达了。

一个个村中的女子各有所思,都是心中思虑着。

第295章 再见蔡琰

回城路上,马车中。

史阿道:“主公,卑职回了县城后,就派人去辽东搜寻太史慈。有了他的消息,就派人邀请他回到东莱郡。”

刘宣却是沉吟,一言不发。

史阿见状,脸上的表情略显疑惑。

没回答!

刘宣没有表态,显然是不认同这样的安排。

史阿一直跟在刘宣的身边,也知道刘宣的脾性。如果刘宣认可了他的提议,肯定会直接同意的,但现在刘宣一言不发,明显是还有想法的。

史阿就安静了下来,静等刘宣说话。

不多时,刘宣道:“这一趟,我会亲自去请太史慈。”

“啊!”

史阿惊呼一声,脸上露出敬业的表情,没想到刘宣会冒出这样的一句话。

亲自去辽东,那可是危险的地方。

史阿道:“主公,辽东是公孙度的地盘。公孙度此人,可是一个相当强势的人。您如果去了辽东,一方面东莱郡和北海国没人主持,另一方面也可能遇到危险。只是招揽太史慈而已,况且还有太史慈母亲的书信,卑职相信派人前往,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刘宣脑中考虑的,却不单单是太史慈。

如果只是太史慈一个人,如同史阿的分析,有了太史慈母亲的书信,再加上刘宣亲自派人去请,太史慈应该会从辽东回来。

但是,刘宣考虑的还有辽东的人才。

自黄巾战乱,董卓东出洛阳后,天下渐成乱局。

反倒是,辽东公孙度得了董卓的任命,短短时间就荡平了乱局,使得辽东处于相对安定的状况,也成了许多士人的选择。

譬如,有着管宁、邴原和华歆的三龙,还有王烈等名士。

这些人都是有着才华的。

如果刘宣能把这些人纳入囊中,那么东莱郡乃至于北海国必定会引得无数儒士贤达汇聚,使得东莱郡和北海国的发展足够好。

这些话,刘宣却是不会告诉史阿的。

刘宣笑了笑道:“太史慈是大将之才,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尤其是目前的东莱郡和北海国,也就徐晃和管亥能主持大局。相对来说,将才太少了。正所谓千金买马骨,我亲自前往辽东请太史慈,才能展现出诚意。只要公孙度,本王和他无冤无仇,他何必要对付本王呢?再者说了,辽东苦寒之地,粮食相对短缺。本王到了辽东,还可以和他洽谈。他需要粮食,本王需要的是战马。”

史阿听了后,便拱手道:“殿下英明!”

一行人赶回来,刚到府门外停下,就有侍从走到史阿身旁,禀报道:“将军,长安来了一个蔡琰姑娘,说是来找殿下的。”

“知道了!”

史阿剑眉一挑,眼中有着一抹惊讶。

蔡琰来了!

史阿是从长安就追随刘宣的,知道刘宣和蔡琰的关系。尤其是当初刘宣从长安离开时,蔡琰曾亲自送别,可见双方关系不一般。

在这样的情况下,史阿更是不敢怠慢。

说不定,蔡琰就是未来的主母之一。

史阿来到刘宣的身旁,低声道:“主公,蔡琰姑娘从长安来了,现在正在府上。”

“哦,带路。”

刘宣一摆手,就带着一行人进入府内。

刘宣到大厅看了眼,发现大厅没有人,便径直朝着后院走去。他来到了貂蝉的院子中,赫然发现了貂蝉、董菡陪着蔡琰聊天。

三人见到刘宣来了,都起身见礼道:“殿下!”

刘宣颔首道:“都做吧!”

貂蝉说道:“夫君和昭姬妹妹许久不见,夫君和昭姬妹妹叙旧吧,妾身和菡妹离开了。”

董菡也是欠身道:“告辞!”

刘宣微微颔首,目送貂蝉和董菡离去。

院子中,只剩下刘宣和蔡琰了。两人四目相对,一时间,蔡琰的目光更是飘动游离,脸上的表情不自觉的多了一抹娇羞神色。

刘宣说道:“昭姬姑娘怎么来东莱郡了呢?”

一句话,刘宣刚说出口,嘴巴就后悔了。

这话问出来,不是傻了吗?

不等蔡琰说话,刘宣又补充道:“昭姬姑娘能来东莱郡,我很高兴。”

这话说出,刘宣总觉得有点怪怪的。

蔡琰却是渐渐平静了下来,脸上挂着淡淡笑容,道:“殿下,我已经走投无路了,这一回,您可要收留我,否则我就真要流落街头了。”

话语中带着三分打趣,交谈的气氛也轻松了许多。

刘宣道:“何事使得昭姬姑娘如此狼狈?”

蔡琰道:“殿下能不用姑娘二字吗?听着怪生分的。”

“好,恭敬不如从命。”刘宣笑道:“昭姬说说是怎么要流落街头的?”

蔡琰的脸上却又是有着一抹犹疑,道:“爹爹给我选了朝中几家大人的公子,打算让我见一见,然后准备成婚。我不愿意就逃了出来,所以现在已经是无家可归了。如果殿下不收留我,恐怕真的要流落街头了。”

刘宣道:“无妨,你来了东莱郡,在东莱郡住下就是。想住多长时间,就住多长时间。”

蔡琰道:“多谢殿下。”

刘宣说道:“你我之间,无需多礼。如果是伯喈先生到了黄县,我自当为你想办法解决。所以,昭姬尽管住下就是。一切,有我!”

“嗯!”

蔡琰娇羞回答了一声,心中一下踏实了下来。

在来的路上,她心中左思右想,思来想去都不踏实。如今听了刘宣的话,才算是真正的心安了,不再疑惑了。

刘宣陪着蔡琰在府上逛了一会儿,然后让貂蝉等人陪着蔡琰。

然后,刘宣便让史阿把贾诩和郭嘉请到了书房。

涉及到太史慈的事情,刘宣得和左右军师商议一番才行。

众人落座,刘宣简单说了太史慈的情况,便开口说道:“东莱郡的局势慢慢稳定了下来,尤其是我们军队开始接管各县,东莱郡便会拨乱反正。但是,东莱郡乃至于北海,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严重缺乏。所以,我打算亲自走一趟辽东,请太史慈出仕。”

贾诩说道:“如果是单纯的请太史慈,老夫不赞同。只是,主公是否有另外的打算呢?”

郭嘉也是微微颔首,赞同贾诩的说法。

他跟随刘宣的时间也有几年了,对刘宣的脾性相当的了解,知道刘宣不是莽撞冲动的人。既然要去辽东,肯定还有另外的事情。

第296章 北向辽东

刘宣道:“此去辽东,有三件事要做。”

郭嘉问道:“哪三件事呢?”

刘宣回答道:“第一,和辽东公孙度结盟,我可以为辽东提供粮食,而公孙度则为我提供战马。冀州、幽州、并州等地都能拿到战马,但这些都不是我们的渠道。董卓掌控的西凉也能得到战马,也不属于我们的范围。”

“要让这些人为我们准备战马,那是相当的不现实。”

“唯一的机会,那就是找公孙度结盟。”

刘宣继续道:“和公孙度结盟也有好处,那就是公孙度对我们没威胁,而且有了结盟的幌子,能有利于我在辽东办事。”

贾诩捋着颌下的胡须道:“如果这么来看,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刘宣竖起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又道:“第二,招揽人才。辽东除了太史慈之外,有龙腹之称的邴原,有龙尾之称的管宁,这两人都是北海人,还有名士王烈,此人也是青州人。这些人都是青州的,要招揽他们,我们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旦他们动了,那么客居辽东的人才,也会跟着闻风而动的。”

郭嘉道:“这么做的确是有好处,但却会得罪公孙度。”

刘宣说道:“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只要得到的利益足够,一切都不是问题。”

郭嘉微微颔首,赞同刘宣的说法。

刘宣又道:“第三,谋划辽东。借着和辽东结盟的机会,在辽东安插探子,为以后谋划辽东做出准备。”

“我们如今是在青州,虽说青州东临大海,不会腹背受敌。”

“但是青州一地,却是四战之地。这样的地方,不论是袁绍,亦或是曹操,甚至是徐州陶谦,都会垂涎三尺。”

“这一地理位置,四周都是敌人。”

刘宣的眼中闪烁着精光,道:“只要我们能够拿下辽东,那么就相当于有了一柄利剑从辽东插入幽州,这可是绝佳的机会。”

“一旦成功了,逐鹿天下就容易了。”

“所以,辽东之行是值得的。”

刘宣目光落在郭嘉和贾诩身上,道:“基于以上的原因,我决定前往辽东。”

贾诩说道:“主公说了这么多,老夫也赞同前往。”

郭嘉笑眯眯的道:“辽东这么有趣的地方,怎么能少得了我呢?这次我要前往。”

刘宣看着郭嘉,摇头道:“辽东苦寒之地,兄长还是别去了。”

“不行!”

郭嘉坚决的摇头,他留在黄县,又是一堆的政务,还不如跟着刘宣去辽东,能见识见识辽东之地,这样的地方也能多开开眼界。

贾诩微笑道:“主公,奉孝去一趟也好。一方面,可以增长阅历;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主公出谋划策。主公去辽东,身边也需要一个谋士。”

刘宣说道:“如此,就得辛苦文和先生留下。”

“无妨,老夫一把年纪了,也不能和主公一道前往。”

贾诩笑了笑,他这把老骨头,肯定不可能和刘宣一起去辽东的。

如今冀州有袁绍,幽州有公孙瓒和刘虞,在这样的情况下,走陆路肯定是行不通的。唯一的办法,那就是走水路,让贾诩去颠簸一番,他是受不了的。

刘宣得到了贾诩和郭嘉的同意,就派人把糜竺、管亥和周仓喊来了,让三人留守东莱郡,一应事情都听从贾诩的安排。

安排妥当了事情后,刘宣便回了后院。

刘宣即将离开,自是要抽出些时间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