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强宋-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惊恐的宋兵寻声望去,视野之中,蓦然瞧见无数的敌军,如幽灵一般从黑暗中,正汹汹如决堤的怒涛般涌向自家这边。
是辽人,是辽人趁机发动了进攻!
已然心惊胆战之极的幸存者们,他们的仅存的意志,在一瞬间就彻底瓦解。
再若顽抗,只有死路一条
军心瓦解的这班幸存的熙河军轰然而散,跑得动的立马丢盔弃甲,望着来时所路逃去,受伤者还有那些绝望者,则干脆跪伏于地,准备向敌人缴械投降。
已室八斤一马当先,纵马第一个杀上废墟,马槊刺出,将一名企图逃窜的敌卒当胸贯穿。
身后,数千步骑相续涌至,压抑了许久的怒火,今日终于得以爆发,几千汹汹之士,将积蓄的怒意尽数的倾泄向了那些狼狈的敌人
铁蹄辗压,刀锋划过,无情的斩杀向那些溃逃的敌人。(未完待续……)
第两百一十一章 雪满弓刀(六)
“怎会这样?”
惊异的姚平仲,看着散乱的军心,看着突袭而至的敌军,情知无法抗衡,只得下令全军向西撤退,与后路父亲率领的步军主力会合。
撤退的号令一下,原本就军心涣散的熙河军,顿时如捅破的马蜂窝一般,轰然而散,向着西面狂奔。
己室八斤一马当先,挥舞着大刀,引领着他的铁骑,如同出笼的野兽,一头扎进了败退的敌群。
手中的兵刃无情的斩向这些撤逃的宋军,铁骑辗过那些落马的敌人,将他们踏为肉泥。
惨嚎声,痛哭声遍传四野,已室八斤大杀四方,直追出二十余里方才收兵。
此时回望向后的战场,己室八斤才看清楚,到处是血和尸体,鲜血浸透脚下每一寸土地,形成了大片令人作呕的暗红色泥沼。
血地延着东去的大道,向南北平铺扩展开来,无数残缺不全的肢体、碎裂的头颅散散在上面,仿佛大红地毯上点缀的刺绣。
得胜的辽军士气高昂,挥舞着浴血的兵器,在战场上欢笑大叫。
“万胜!万胜!”
……
熙河军大营。
此时的姚古,尚全身披挂,驻马于营中,目光冷峻的远望着东北面方向。
沿营栅的一线,两万多熙河军士卒皆全副武装,神情肃然的林列,一副如临大敌的气势。
姚古和他的大军,已经这般驻立了大半夜。
按照童贯的方略,熙河军前路兵马尽数而起,恐怕也是有万人上下,就这般去追杀一路为王禀所败的辽人兵马,难免有些胜之不武。可是在大宋朝廷之中,这样的功绩资历却是必须要要的,将来就是晋升的资本。
好说歹说,到时候某将参与北伐某某之战,大胜而归,也总能做一块遮羞布。
便是因此。姚古将前路大军中的大部分都快马加鞭的赶过去,杀辽人一个措手不及。
而姚古本人,则自将剩下的两万五千多大军,缓慢行军,严阵以待。
只是,夜风之中,姚古和他的麾下将士,苦等了几个时辰,如今天色已渐明。却仍不见辽捷报传来,姚古那自信从容的脸上,隐约已闪烁出焦虑不安之色。
“也许辽人只是突围而走,小姚相公难免追杀一阵,姚相公不必心急。”旁边的亲将看出了姚古的心事,便出言宽慰道。
姚古微微点头,他得承认很有这个可能,姚古按定心神。自信依旧,就这么昂首远望着前方。继续耐心等待着捷报传来。
不知不觉,天色已是大亮,东升的旭日,照亮了整个大营,却反让姚古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过不得多时,塔楼上的哨兵大叫道:“是小姚相公的旗号。小姚相公他们回来啦。”
姚古眼眸一亮,忽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那一直紧绷着的脸,也终于是泛起了一丝笑意。
姚古心情大好,策马徐徐望东北方向去。率领一众将领,前去迎接姚平仲的所部。
姚古立于营门处,轻捋着胡须,远远笑望着南面。
目之所及,但见尘土大作,一队兵马正匆匆的向着大营这边奔来。
来者确实是自家的兵马,但随着兵马的接近,姚古本是得意的脸上,却渐渐掠起了疑色。
要知他派出去的可是近一万上下兵马,但归来的这支军队,数量却仅只有不到三四千人而已。
“难道,尚在后马在后不成?”姚古的脑海里,一个声音这样解释。
但片刻之后,姚古脸上的疑色非但未消,却反而变得凝重起来。
因为他看得清楚,回来的兵马不但数量少,而且旗帜破败,形容不整,俨然是一副落荒而逃的败军之相。
见得此状,不仅仅是姚古,等待的熙河军将士,无不是神色渐变。
纵是姚古,那原本自信的脸上,也陡然间涌现丝丝的惊异。
须臾间,兵马奔至近前,诸将灰头土脸的来至近前,每近一步,都让姚古有种心惊胆战的不祥预感。
一身浴血的姚平仲,翻身下马,黯然上前,伏地道:“末将无能,兵败而回,请相公责罚。”
周遭败退而来的将领,皆也单膝跪伏于前,一个个神色黯然惭愧,请求姚古治罪。
此刻,姚古心中是何等的惊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眼见着败归的诸将,姚古只能强按住震荡的心神,沉着脸厉声喝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尔等如何竟会败归?”
此等战事,无非就是出兵不够慎重,到了宋人这里,也是极少发生这样的状况,西军作战,近几十年来都有暮气渐深的情况,但也就是这等暮气渐深的气象,也使得宋军作战从无大亏,步步为营,绝不轻易追敌,敌军想要决战,西军上下绝对不惧,若是不战,大宋也有这个资本耗下去。
此番损失了数千儿郎是小,可是这北伐以来积蓄的气势却是尽数的挥霍了个干净。
神策军岳飞所在,本来就是替环庆军和熙河军看护后路,可是雷远文派了兵马前来求兵,到了童贯这里却是吃了一个大大的闭门羹,相对于杨凌而言,岳飞那一战胜得更有几分侥幸。
童贯如此,三军将士本来就有几分诟病的成分在内,如今再度出了一手浑招出来,令得将士所在,难免有些牢骚声发了出来,这仗到了童宣帅手中,怎么都打得不像个模样了。
童贯此刻正在中军大帐之中,刘延庆也在此间,大帐宽敞舒适,一缕缕香薰飘得满帐都是,童贯坐在帅案之上,“此战姚平仲冒进轻敌,却是着了辽人的道儿,以某看来,这北伐之事,却是不能靠姚家父子!”
刘延庆听到此处,怎么还不能明白童贯的意思,老种小种,像来都是与童贯离心离德,而姚古父子总归是老种一系,只有环庆军是彻彻底底的自家心腹,“宣帅说的是,俺们环庆军也算能打得,姚家父子贪功冒进,有负宣帅重托,这北进职责,还是要更为稳妥一些!”
童贯道,“眼下却是不能再节外生枝了,依照之前所属,到了高粱河与老种所部摆好阵势再说,某怎么说也是大军统帅,到时候这北伐大功,断断不会让老种拿捏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阅读。)(未完待续……)
第两百一十二章 雪满弓刀(七)
此番挫动,对于第二路大军来说,委实有些不小的打击,一个轻敌冒进便是将所有的过错背到了姚古父子身上。
说来这等事情,其实跟他们关系也不太大,姚平仲在前路大军崩溃只如山倒的局面之下,还能稍稍收敛一些军心,做出了一些抵抗,也将已室八斤迫不得已藏在手中的底牌亮了出来。
此时此刻,帅帐之内,刘延庆依旧是整日慢腾腾的行军,童贯一直到了高粱河说甚也不往前,就这般领着王禀的胜捷军驻在大军开外数十里之处。
刘延庆,姚古却是要领军继续而前,童贯到了这个时候,能够委身前行至此,已经是不知道多么新奇的事情了。
在夜色当中,杨凌带着几名亲卫,立马高处,看着脚下自己统领兵马所部星星点点的营火。
现在杨凌麾下,也许是在这无比辽阔的燕地征战的时间久了,作战扎营风格,都有点像是北地军马了。
营盘不再像宋军那样严整,坚固得如一个龟壳,不到开拔的时候,敌人进不来。自己也出不大去。营地当中,密密麻麻的都是箭楼。
反而在营地当巾,留出了足够的让骑兵出动反击的通路,哨探也放得极远。哪怕在夜间,控制的战场也相当户大,为自己全军的反应,留出了足够的时间。
杨凌大军在破了大石林牙之后,也挺进得相当快,在熟悉地势的本地投效豪强的率领下。
短短两天时间,就已经和老种小种向南放出的哨探接触,而高粱河对面的萧干虽说主力已经尽数转移,可是就是在空营里面还是留有一些明面功夫的。
甚至有的时候,这些辽人远拦子也跑到渡河边上。和宋军小股哨探进行对射一轮的兴趣都没有。
殿后职责到了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好做的了,刘延庆,姚古最多不过三日便是能抵达方略所在之处,与老种相公成为掎角之势,两路兵马所距距离骑兵不过一个时辰便是可以抵达。步军也不过半日光景。
战事到了这个时候,才算是真正的掀开了起来,起码宋人已经将主力部队摆开了,阵势已成,对于姚古之前败阵,也没有人再去计较,这仗要打的时日还长,去计较那些作甚!
杨凌所部也是将岳飞召回,一直遮护住全军后路的兵马陆陆续续的返回。到了这个时候,神策军将士士卒加起来也足足有七千余,耶律大石轻骑来袭,说到底不过是占了杨凌神策军遮护所在之处过于宽泛,兵力来不及集中的优势。
到了这个时候,杨凌的殿后职责也算是得以交卸,便是只有把兵马安顿好。
……
杨凌有些疲倦的盯着不住摇头的韩世忠,低声问道:“还抓不住辽人的主力?”
韩世忠咳了一声。又重重的摇头:“野外转战,本来就是燕地骑兵最擅长的事情。他们要想避战。俺们也轻易摸不着他们的影子!俺在西军,当日在横山左近,想摸西奴的野战主力,也是千难万难。小杨将主,这条路不成!”
“大军一路而前,到了这个时候却是出不得一点半点的差错。萧干就这样骤然率领大军在高粱河来回逡巡,如此就将主动权彻彻底底的握在了他们的手中,等到辽人率先发难之时,就一定有了必胜的把握!”
杨凌紧紧的握住了拳头,“偏生我们兵马辎重太多。除胜捷军,白梃军,神策军外,尽为步卒,不敢轻易渡河,委实让人有些揪心!”
韩世忠瞧见杨凌脸色难看,又嘀咕了一句:“罗候也领一路渡了高粱河,率轻骑出去哨探,还没有回来,他和辽人交道打得不少,说不定有点心得,看他那里,有没有好消息传来”
安慰的话说了一半,韩世忠忍不住又咧嘴大煞风景的加上一句:“俺瞧着,他那路也不成!”
到了这个时候,杨凌还不是只有派遣少量轻骑渡过高粱河观望形势,可是即便是这样,也是冒了巨大的风险,每个人都是配备了双马,一应装备都是齐全得不能再齐全了,不过罗候放出去了三四支哨骑,也不能放得实在是太远,毕竟两军交战之处,过了高粱河已经算是大大的异想天开了!
杨凌转过身来,“让罗候他们先行回返罢,辽人的心思也不是我们能够把控得住的,这个时候,只得以不变应万变,我看着这形势,萧干不就是在寻求破绽而已!”
到了这等程度上的会战,往往青史留名的统帅都是不会静静的等待着机会的来临,而是知己知彼,自家创造出一个扭转战局的机会出来,这等将帅往往才是战场之上的英杰。
“汤怀,随某出去走走!”
杨凌所在便是骑上了一匹战马,身后数十人影从,到了一处小山丘之上,远远的高粱河水哗啦啦的流淌,之后便是雄高的燕京城,直欲将胸中的愤懑之气一扫而光。
在小丘的另外一边,这个时候也传来了马蹄疾响,转眼之间,就看着罗候带领数十轻骑也驰上了小丘上面,他和背后人马,人人都是满面风尘仆仆之色。
这趟哨探,不知道放出去多远,罗候前番也参加了几场战事,身上伤势还没大好,但是他仿佛真如铁打一般的,照样生龙活虎的在军中奔走。
这种远处哨探的活计,他以自己和辽人打交道多,北面情势也熟悉一些,也非得揽到身上。杨凌想让他休息都不成,干脆懒得管他了。
汤怀朝着翻身下马的罗候歪歪嘴,朝着杨凌那里一指,罗候看了杨凌背影一眼,同样也面沉如水,大步就走到杨凌身后站定。
杨凌并不回身,却仿佛知道站在身后的是罗候一般,低声问道:“如何?”
罗候在杨凌背后,行了一礼:“小杨将主,某等无能,绕道越过高粱河哨探二十余里,仍然没有现辽人主力形迹。只能找到一些他们曾经驻扎过的蛛丝马迹,辽人一味避战。但是俺们准备退回高粱河的时候,却又现辽人远拦子轻骑数十远远追慑,却不上来交战。天色已晚。我等不敢与辽人主力浪战,只有退回来!”(未完待续……)
第两百一十三章 雪满弓刀(八)
“小杨将主,辽人轻骑习于野外转战,来去如风。不能抓到其主力形迹。固然是我等无能。但是这个方略,也行不通,俺们想抓着他们主力,先行交战,难比登天!小杨将主,还要拿出其他方略出来”
“老子能拿出什么其他方略出来!老子的所作所为,已经远远过了人们最高的指望,现在还想指望老子什么?老子毕竟是人,又不是超人!”杨凌在心里怒吼一声,但是脸上容色,却半点波动神色都没有。
转回头看着罗候,居然还能微笑了一下:“你和弟兄们都下去歇息罢,此间军务,我自有安排!”罗候却不退下,只是笔直的站在那里,想说什么,他的性子却是再才严不过,再加上少年老成,却没问出来。
到了这步田地,杨凌却是有些庸人自扰了,这北伐大战如何打,打得如何,其实跟他来说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了,偏生还将自家的利弊帮放出去哨探,已经是到了仁至义尽的地步,不管怎么说,这场战事最终的走向都是在大宋头顶上那几位掰腕子的诸公手中掌控。
此时北宋,虽然号称是养兵百万,可是值得一战的不过就是西军兵马二十万出头,可就是这样一支人马,还要被各种错综复杂的分化来,打压去,真正能卖出一把子气力,还有多少人?
厮时大宋,秦皇汉武之风不在,安能御贼寇于国门之外,即便是收复了这幽云十六州又如何,宋室衰亡,不在地理,而在人心。人心丧乱,重文抑武才是根本所在。
当道君王,又对掌军诸如老种小种等猜忌于心,此等人物,安能不惧功高震主?
仗打到现在,又还有多少人是一门心思的扑在收复这燕京之上。杨凌在这一刻几乎是看得了然通透,眼下已经入冬,一批批军粮辎重不断的从大宋国土之上转运而来,将士们都必须换上袄子,一路上人吃马嚼,在这个时代,也只有大宋这个庞大的国度,能经得起这般钱财之上的用度。
而自家这个时候偏生又得的是殿后差遣,便宜行事的差遣。这个便宜行事的理解有很多种,但是现在西军上下十几万军汉猬集到了一起,难不成神策军还真的就去做那等出头鸟的事情?
这北伐大功还没有彻彻底底的捞到手的光景,衮衮诸公却是已经瓜分得一干二净,早就没有杨凌所在什么事了,耶律大石来犯已经算得上一个插曲。
只是让杨凌没有想到的是,耶律大石竟然敢以此犯险,大石林牙是何等人物。杨凌岂能不知晓,一挨到了老种。小种军营便是向上奏报,将整个大营的警惕性做到最高!
而辽人所属,耶律大石什么时候才会只身逃亡大漠,赤手空拳闯出一番事业来,而更北面的女真人,说不得对大宋已经起了觊觎之心。这形势,倒还是越来越乱,杨凌一时之间还理不清楚。
“小杨将主,老种相公请了!”
杨凌这才从沉思之中醒转了过来,老种。这老狐狸又有什么花招?
杨凌所在神策军驻地就是驻扎在小种的秦凤军之后,比起径源军和秦凤军那种恨不得把自家人都锁死在大营里头的做法,杨凌的驻地就随意了很多。
一路上策马小跑,转眼之间,一行人就走入大帐,亲卫在外伺候,站得密密麻麻的警戒,无关人等别想靠近。大帐当中大家分宾主坐下。
老种客气一阵,还是勉为其难的坐了上方,才一落座,他就按着几案,目光炯炯的看着堂下诸将::“刘延庆那边,有什么新的消息传来?”
堂下将领对望一眼,最后还是小种缓缓开口:“刘延庆估摸翌日即可扎营,本来神策军这里胜迹传回汴梁,而前头姚古所部却是为童贯所累,朝野当中,应当对宣帅多有指摘,宫中传来消息,官家也深厌宣帅,十数万精锐,举国支撑竟然如此结局……可是宣帅一系毕竟根基深厚,先是小蔡相公,然后是王黼相公返回汴梁,朝中风声又是一变,也有人开始为宣帅分说了……还有传言,官家已经下诏,痛斥宣帅一番之后,还是优容了下来……现在汴梁朝中,还是如前一般,谁也说不清楚这风头到底朝哪里刮…………”
这番话说起来大家都扬着脸听着,大帐之内静悄悄的,等小种说完,人人都面面相觑。
老种笑了笑,不紧不慢的道,“姚古那里说到底也是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亏,所幸对北伐大体无伤,童贯那里吃了如此大的一个闷亏,蔡京老公相即便是使了如此大的气力,童贯还是圣眷未失!”
西军将领人人脸色难看,甚而有些愤愤不平起来,只不过没人敢说!
老种如何不知道他们的心思,便是宽慰道:“朝中政争风云变幻,不是我们能够看透的,俺们西军只要好好的管好自家这块地便是了,这北伐除了朝中正在争斗的两派,还有人对我们这些武臣忌惮……西军不用说了,百余年来自成体系,躲也躲不掉。就是小杨将主一手拉出的这么一支强军,也自然要被人提防的……”
神策军打到现在,也没有人敢于小视,毕竟铁打的功劳在那里,当兵的哪一个不佩服厮杀之间博取功名的好汉,杨凌能在此众人也是心服口服,只不过看老种这模样,不过就是想让杨凌多看多听,依照现在的形势看来,不会轻易让他下这趟浑水。
“今日遣诸位而来,也没甚大不了的,也不过就是嘱托一二。”老种依旧是不紧不慢的说道。
“老种相公说的是哪里话,有什么吩咐只管开口,俺们奉命便是。”
老种叹了一口气,“这北伐战事,依照某看来不是那么简单,萧干素枭雄,麾下精甲四万,铁骑也在两万上下,不是一口能吃得下来的,尔等行事莫过孟浪,一切以大局为重!”
老种看了看外间有些阴沉的天空道,“要下雪了,一到雪天,某这腿就痛得钻心一般……”(未完待续……)
第两百一十四章 雪满弓刀(九)
北伐大业,到了这个程度,形势愈发的变得有些让人难以明朗起来,这个时候萧干究竟是身在何处都捉摸不定,自从袭了熙河军一闷棍之后便是消失得无隐无踪了,现如今整个大宋是以举国之力来支撑这场战事,纵然是十数万强军,外加数万河北敢战士以及数之不尽的民夫人吃马嚼,可是大宋立国百年以来的继积蓄,打得起。
可是反观辽国便是不这样了,这个苟延残喘的大辽,在教科书上和南明一样都未曾列朝列代的北辽(只承认到天祚帝耶律延禧这里),其辖区到现在也仅仅只是剩下燕京一道左近城郊,是无论如何也坚持不下数个月的鏖战的。
甚而连四军大王萧干都生出了异心,虽然现在还没有做出自立为帝的举动,可是谁也不会相信这位奚族四军大王真的就会为大辽殉国到底。
这一点优势不管是老种小种,甚或者是那位已经缩到后头的童贯都晓得这一点,只要稳稳的在高粱河持重对峙下去,定然能够功成!
老种如此交待下去也不为过,毕竟不管是哪一场战事都是有些风险的,此战一但仓惶打起来,万一给萧干翻了盘,那么关系到的还有朝廷的各种形势,政局变幻,关系重大,一但处置不慎,就是一党一党的人马往下换。
老种相公只是望了在座诸将一眼这才重重的道,“官家已经昭谕……”说完之后,老种相公站起身来,朝南遥遥一拱手!
众位将士也是全都站起了身来,朝南行礼,老种看了看杨凌那不太标准的姿势。骤然抽了抽脸颊,平日里挺俊俏的一个小后生,行起来礼来却是怎么看怎么别扭!
老种相公正了正神色道,“北伐大军统帅,河北河东两路宣抚使,统军不力。战事迁延不下……”
后面说的啥,杨凌是一句也听不下去了,说的无非就是第二路大军行军不力,故意拖沓,时至今日依旧未能正常到达指定位置,有负朝廷重托云云……
不管说的是啥,反正里面的意思就是很清楚了,官家意思无外乎就是有些斥责童贯了,而敌人坏了就是自家好了。在座众将恨不得拍手称快,浮一大白……
等老种一说完,众将便是躬下身子齐齐道,“臣等惶恐,有负圣恩……”
童贯所处并非已经在燕京城数十里开外,二十回转开拔到了涿州城下,到了这个时候,北伐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