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篡隋-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便见两仪殿中:
秦冲威严地高坐正中龙座。左边是魏征、李君羡、秦琼、裴仁基、裴行俨等瓦岗旧人,右边则是李靖、弗林安、褚遂良、凌敬、薛氏兄弟、
苏定方等。
“嗯。”
秦冲微一点头:“敬德,辛苦了,一旁坐下吧。”
“诺。”
尉迟恭便在右边打了个空位坐下。
“世民。”
秦冲这才一脸复杂地看着李世民,慨然道:“好久不见了。”
李世民正静静地打量着秦冲这个一手覆灭了李唐的对手,忽觉得有些眼熟,正诧异间,忽听秦冲这么一招呼,立时醒悟过来,大惊道:
“你
、你是秦兄?”
两旁的赵军众文武相视一笑,秦冲当年太原的那段风流往事,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呵呵,”
秦冲笑着点点头:“不错。不过。秦冲只是化名,我便是刘武周。当年隐瞒之处。实有不便,还请见谅
李世民苦笑一声:“我说当年秦兄为何不辞而别,原来如此。不过。往事已矣,如今,你我份属敌国,世民想问一下,秦兄,不,陛下打算
如何处置我?”
秦冲微微一笑:“联正打算册封秀妍为淑妃,如此说来,世民也不是外人。联曾经答应过秀妍,不诛李唐皇室一人,就一定会信守诺言。”
“好。”李世民愣了愣,神情复杂道:“如此一来,秀妍和陛下也算有情人终成眷属,我这个二哥也放心了日不过,陛下真的打算放过我们陇西李氏
吗,不后悔?”
“哈哈
秦冲大笑:“偌大一个李唐都覆灭在联手,如今,陇西李氏已国破军灭,联难道还担心什么?”言下之意:若是你陇西李氏有本事再反,那
联也有本事再灭你们一次。
李世民愣了愣。忽然也大笑起来:“陛下果然豪气盖世,看来。我陇西李氏输得不冤。罢了,命中无有莫强求,以后能安稳地安个富家翁,
倒也不错。”
不杀李唐皇室,李世民想来。就只有将他们一家软禁起来了,虽然没了以往的风光,但至少应该衣食无忧。
“宴家翁?”
秦冲摇摇头,意味深长道:“不,陇西李氏的其他人可以,但你不行。世民。你文韬武略。无不盖世。难道,你甘心就这样一辈子碌碌
为
的渡过吗?”
李世民微吃一惊:“难不成陛下还敢用我?”
“为何不敢!?”
秦冲昂然道:“联不仅要一统九州。更要创立一个文可流芳百代、武可威服万夷的盛世王朝,成为千古一帝。而要成为千古一帝,先就要
有千古一帝的胸怀。联相信世民的才华,更相信世民的为人,只要世民立誓不反叛,联就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想想吧,和联以及在座的诸位
英豪,一起为后世子孙开创一个辉煌的盛世王朝,那将是何等快意之事啊!”
赵军众文武直听得热血沸腾,为秦冲的雄心壮志激动不矣:太好了。遇明主,逢乱世,大丈夫建功立业,正当时也!
李世民也愣住了,而且,只觉的自己那颗本已冷却的雄心又开始熊熊燃烧起来:是的。如果我李世民此生没有当皇帝的命。那么成为一位
名垂青史的名臣良将,那也不错,不是吗!?
“好!”
李世民也是杀伐果断的盖世英雄,当即慨然道:“若陛下还敢用我,那我李世民一定无怨无悔为大赵效力,共创一辉煌盛世,此生若敢反叛
,必天诛地灭!”
赵军众文武相视一眼,无不为秦冲宽广的心胸所折服。
“好!”
秦冲大笑:“世民果然痛快。这样吧。你先稍待数日,待联整顿了十几降卒后,军的大都督就是你“谢陛下。”
李世民目光炯然,一扫先前的颓丧。他也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既然看开了,就不再为失去了注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留恋。
“姿吧。”
秦冲高兴地一摆手,说实在的,前世。他就很佩服李世民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绝代天骄,所以,若能不杀。并收为已用,还是一件很让他欣
慰的事情。
“诺。”
李世民慨然应命,便在一旁坐了下来。
这时,秦冲看向了罗士信和程咬金二人,这两位却是一脸的惊讶。
本来,他们以为李世民难逃一死,毕竟其身为李唐皇室,而且,用兵之能太强了。留着他必是心腹大患,结果,秦冲不仅赦免了李世民,还
要重用他。
如此心胸,真是大出二人的意料之外。
秦冲笑吟吟道:“罗将军,程将军。久闻两位勇名,不如今日是否愿降?”
罗上信和程咬金相视一眼,却有些踌躇。
秦冲的贤名和心胸,让二人大为意动,他二人也不是愚忠之人。否则,当年也不会先降王世充,后降李唐了,但如今末得师门之命,让
人
颇有些迟拜
这下。秦琼等瓦岗旧人急了。
“陛下”
秦琼长身而起,恳切道:“让末将劝劝罗、程两位贤弟如何?”
秦冲微笑着集点头,显得不慌不忙。胸有成竹。
李唐已经完了,连李世民都降了。他就不信这罗士信、程咬金会无动于衷,至于这二人顾虑什么,他自然清楚,秦琼愿出面相劝,那真是再
好不过了。
“两位贤弟”
秦琼当即走到罗、程二人面前,有些焦急地低声道:“李唐大势已去。你们还犹豫什么?难不成还要为其陪葬?”
“二哥,这倒不是,不过”
罗士信、程咬金相视苦笑,却不怎么好说出口。
秦琼也明白了,微一皱眉,正色道:“两位贤弟,你们好糊涂啊,连军师都已降赵,不再听凭师门摆布,你二人难道不明白吗?是时候为自
己考虑一下了。”
罗士信、程咬金一愣,都看了眼魏征。
魏征冲二人点点头,深遂的目光闪动着,大有深意。
罗士信、程咬金一向极尊重魏征。心中也是一横:罢了,秦二哥说得对,是该为自己考虑一下了。自己毕竟是有血有肉的人,不能总
师门的瞎摆布。
当下,二人相视一眼,纷纷拜倒道:“愿降。”
“好!”
秦冲大喜:“我赵国又添两位英雄。真是可喜可贺,快快请坐。”
谢陛下。”
罗士信、程咬金高兴地站起身,便随秦琼也坐到了瓦岗旧人这一边。
“药师。”
秦冲忽然看向李靖。
“陛下。”
李靖赶紧起身应命。
秦冲淡淡地道:“河西降军的整编要尽快完成,众将也俱各留用,不过,安修仁此人,弄权欺上,背主叛国,实不可留,诛其三族,算是以
做天下吧。”
“诺。”
李靖毫不迟疑,当即领命。
李世民却是心中一慎,安修仁长袖善舞,素为河西军众将所钦服,此人若一死,河西军群龙无,以后恐怕想反叛也不行了,这一招真是够
狠的啊。一想起自己妻兄长孙无忌及众多部下也都被斩杀,李世民便知道,虽然秦冲相信自己,但对剪其羽翼依然毫不手软,这也算是一定程
度的防备于末然,让双方都能放心。
好个刘武周!既有千古一帝的豁达心胸,又有千古一帝应有的狠辣手腕,厉害啊!李世民心中苦笑,自此死心塌地,一生末敢再有反意。
殿中众人听言也是各有所思。一直起来,秦冲对叛主之徒都是狠辣无比,不禁让一群人自警起来,暗自告戒自己,勿要居高自傲、恃宠
骄
,以免遭祸。
“来。”
秦冲满面春风地举起酒杯:“诸位爱卿,为我赵国日益昌盛干一杯。”
“谢陛下。”
一群人纷纷举杯。
当晚,秦冲与众臣又是一阵痛饮,直到夜深,方才大醉而散。
一日后,南方传来消息,李孝恭、庞玉偷袭阳平关失败,被得到预警的蜀军乱箭射死于斜谷之中。全军覆没。
三日后。李唐降卒整编完毕。汰其老弱后。一部分补充了各卫战损兵力,剩下正好四万人,编成了左虎贲卫,由李世民任大都督,罗士
程咬金附之。
五日后。秦冲下令,派遗李世民领左虎贲卫西进,收取陇西、河西的同时,亦委以了威慑吐番、经营西域之重任,与此同时,秦冲大开永丰
仓,调上百万石粮米西进,救济陇西、河西各大旱之地。
如此一来,在天下大势。军事压迫。粮草诱惑之下,陇西、河西诸郡民心所向,纷纷易帜,不过旬月。传技而定。
与此同时,关中诸郡县,在六大世家的策应下,见李唐已灭,也纷纷而降,秦冲当即派出大军,迅进驻四方。一来剿灭不服,二来清剿流
匪,以靖地方。
不过一月,关中也是大定。
正文第二百四十章郑国覆灭(上)
更新时间:2011…8…264:56:54本章字数:12203
平唐覆灭的同时,郑国也老到了末路六十一月十七,不顾漫天大雪,徐茂公挥师近二十万西进,直扑洛阳东大门偃师。
二十日,克偃师,俘荆王王行本;二十三日,克含嘉城,俘鲁王王道询;二十六日。克回洛仓,俘魏王王弘烈。由此,扫平了洛阳东线。进逼洛阳城下。
与此同时。
罗艺也冒雪向东,十八日克新安,俘宋王王泰镇,二十二日攻克慈涧。俘齐王王世挥。二十六日克青堡城。扫平了洛阳东线,与徐茂公会师在洛阳城下。
当即,二路赵军合计二十余万。声势浩大,将只剩不到五万兵马的洛阳团团包围。
一时间,洛阳一日三惊,人心惶惶。
十一月二十八。
赵军合围洛阳城当日,傍晚。郑国紫薇宫,大政殿。
太子王玄应端坐正中,两旁则是一些文武大臣段达、单雄信、祖君彦、卢君业、刘斌以及诸王中硕果仅存的楚王王世伟、卫王集道诚等,只寥寥十数人。
比起当日文臣满殿的盛况,显得有些悲凉而冷静。
“诸卿”
王玄应有些疲惫地开了口:“赵军二十余万兵临城下,声势十分浩大。洛阳一日三惊。有累卵之危。不知诸卿可有何对策?”
殿中一片寂静。
近一个月来,因见得郑国大势已去,治下诸郡纷纷投降徐茂公和
。
如今,偌大一个郑国,竟只剩下洛阳孤城一座,拥兵不到五万,更兼粮仓尽失,如此窘迫的情况,任谁都失去了信心,而力挽狂澜,简直是不可能之事。
“怎么”
王玄应有些失望道:“难道诸卿都束手无策吗?”有些削瘦的面孔更见苍白。
“太子殿下”
段达见忽然沉吟道:“如今。单凭我郑国的力量,已是难以回天,或许,唯有借助外力方能有一线希望。”
“外办?”
王玄应眼睛一亮。连忙道:“敢问太尉大人。欲向谁求援?”
段达苦笑道:“如今,遍数天平群雄,李唐已自身难保,杜伏威、沈法兴、林士弘等鞭长莫及,雷大鹏胆小怕事,或许,只有向江南的萧铣求援上途了。”
萧铣!?
众中诸人都不禁心中一动。
萧铣者,兰陵人,后梁皇族后裔,素有雄心,于公元引7年举兵,迅席卷两湖,定都江陵,国号为梁,目下,拥兵四十万,在江南一带可谓声威赫赫。
目前,离郑国最近的强援,就是这梁国了,梁军若从襄阳北上,数日内使可兵临洛阳南大门一南阳,威胁赵军侧翼。
“太尉大人”
卢君业却迟疑道:“我郑国和梁国素无交情,那萧锐肯冒着得罪刘武周的风险,兵来援吗?”
“是啊。”
殿中众人也是没底,如今,那刘武周几乎雄霸北方,拥兵上百万,声势之盛,尤胜当年的绿林盟主李密。很像想像萧铣会为了郑国结下这样一个强仇。
段达苦笑道:“事到如今,也只有向那萧锐说以唇亡齿寒之理,尽力一试了。”
“好吧。”
王玄应也只能点头,反正也没别的办法,就死马当活马医道,当即道:“那本太子马上就派秘史潜出洛阳,至江陵向萧锐请援。希望天不灭我郑国吧。”
众人听了相视一眼:是啊,如今也只能向老天祈求,天佑郑国了。
“对了,雄信”
王玄应不放心地看向单雄信。一脸切切道:“在梁国没有消息之前。就有劳雄信竭力死守洛阳。勿使有失了。”
单雄信奋然起身道:“请太子殿下放心,末将深受陛下大恩,无以为报,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
王玄应心中略松口气:“既如此。诸卿就散了吧。”
“诺。”
一群人网要散去,忽然。门外有禁军急报:“太子殿下。赵军用箭射来一封陛下的书信,请您过目。”
“哟”
殿中诸人各自大吃一惊,一时都停住了。
“快拿来我看。”
王玄应急忙接过书信,拆开一看,不禁一脸呆滞,半晌无言。
“殿下”
段达赶紧道:“陛下在信中说了什么?”
王玄应一脸黯然:“父皇在信中说。郑国大势已去,让我等举城而降。如此,或可有一条活路,否则。一旦城破,届时,恐怕就只有玉石俱焚一条路了。”“什么!?”
众人一阵目瞪口呆,既为王世充写出这样的信而感到惊讶,但冷静一想,似乎又理所当然,如今,王世充已沦为阶下之囚,很多事已由不得自己做主。
“不能降!”
单雄信大怒而起:“郑国,乃是陛下辛辛苦苦,戎马一生才创下来的基业,怎能就这样轻易地放弃?而且。陛下一定是受到了赵国的胁迫。绝非本意。”
“对,不能降。”
“只要梁国肯来援,咱们郑国就还有希望。”
殿中诸人几乎也一致反对投降。这并不奇怪,他们都是郑国的既得利益者,自然不肯轻易放弃。如果投降了,不旦生死不由自主,更难有如今的风光。
王玄应心中高兴。
他当然也不想投,今,郑国再不堪。但他可是事实卜的皇帝,如果投降瓒,叼刊郑国皇族,他最好的下场就是被软禁至死。这让王玄应绝无法接受。
“可是”
王玄应一脸为难地看着手中的书信:“父皇之命,如之奈何?”
是啊!
殿中众人都为难起来,不管怎么说,王世充也是郑国的开国之君,威望崇高,这封信无论是不是王世充的本意,他们都不能置之不理。一时都为难起来。
“殿下”
还是段达有办法,沉吟道:“不遵父命,是为不孝,但若是献国而降。又是不忠,实难两全。如今惟一的办法,便是殿下即帝位,尊陛下为太上皇。”
好主真!
众人眼睛一亮,若王世充成了太上皇,赵军便不能利用他干预郑国国政了,当即纷纷道:
“太尉大人所言甚是,国不可一日无君,既然陛下不在,理当太子登基。
“请太子哥哥登基,臣弟竭力拥护。”
单雄信犹豫了一下,他受王世充知遇之恩,觉得把其赶下帝位似乎不妥,但是,如今保住郑国的基业才是对王世充最好的报答,便也轻叹着点了点头。
王玄应装模作样的为难了一番。这才似乎很勉强道:“既如此,那本太子便勉强挑起重担吧,绝不让父皇辛苦创下的基业就此断送。”
“呼”
殿中众人松了口气。段达高兴道:“既如此,臣等马上安排殿下的即位大位。不过,如今事急从权,只能一应就简了,臣想三日后就举行,还请殿下担统”
“无碍的。”
王玄妄一脸假惺惶的毫不在有
接着,一群人商量了一下即位大典的细节后,这才散去。
与此同时。
洛阳南城,赵军主营,帅帐。
帐中,徐茂公端坐正中,王伏宝、侯君集、罗艺等数十位大将分坐两旁,真个是人才济济,群英茶萃。
“诸公”
徐茂公一脸客气道:“承蒙陛下信赖,与罗都督会师后,依然让徐某担当主帅。徐某才疏学浅,担此重任,实不胜惶恐。日后,还望诸位将军多多指教。”
徐茂公话虽然客气,但那意思也是当仁不让。
的确,领军攻灭郑国这等名扬青史的好机会,徐茂公自不会拒绝。当然,为了防止罗艺、侯君集等老资格的将领心中不爽,表面上还是要谦虚一点的。
听了这话,王伏宝脸上并无异常。他为人豁达,素来不爱争权夺利。而且,他对徐茂公的才能也是自愧不如。
侯君集却是微一撇嘴,似有些轻蔑。但是,对徐茂公的才能,他也是不得不服气一二。
罗艺也是会做人的,虽然对徐茂公这样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当主帅有些不爽,但面上微微一笑道:“徐都督将军了,既然陛下信任你,那我等就绝无话说。”
各卫主将都没话说,底下各将自不敢炸刺,一时间,帐中倒显得一片和睦。
徐茂公松了口气,笑道:“如此。谢过诸位将军抬爱了。如今。我二十五万大军会师洛阳城下,但洛阳仍世间雄城,如何攻克,徐某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都督”
张亮当即道:“如今天气严寒。滴水成冰。攻城困难极大,尤其还是像洛阳这样的坚城,所以,末将认为,当以围困为好。如今,洛口仓、回洛仓都已落入我手,洛阳必定缺粮,料不过数月,必然粮尽,届时,必可一鼓而克。”
“有道理。”
“是啊,我也认为此计甚好。”
一时间,赞同张亮者甚多,显然,天气的严寒让很多人作难,而且。洛阳之雄险,也绝非偃师、含嘉、新安等小城可以相比的,更让不少人望而生畏。
“我觉得不妥。”
寻相却不干了,昂然道:“我军如今气势正盛,正宜一鼓作气攻克洛阳,岂能惧难而逡巡不前?夜长梦多之理。诸公想必都明白,岂忘了昔年李密之败乎?”
众人听得心中一恺:李密当年。可就是因为长期钝兵在洛阳城下。这才为王世充找到破绽击破的。如今,轮到咱们,可不能重蹈覆辙。
“寻将军说得对。”
有人当即赞同道:“李密之败当可为戒,我看还是一鼓作气攻下洛阳的好。”
张亮不服气地反驳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年,王世充麾下大将如云,兵力雄厚,自然不可小觑。如今,王世充被俘,郑军士气低落,兵微将寡,还有何惧之有?”
“行了。”
眼看着争吵越来越激烈,渐有些火气。徐茂公赶紧道:“诸将的意图。徐某都已知晓,不要再争吵了,且听徐某一言如何?”
帐中这才平静下来,一群人都看着徐茂公,看他如何定夺。
徐茂公不慌不忙道:“天气严寒。洛阳城坚,这两大困难都是显而易见的,若是强攻,想攻下洛阳,徐某以为,至少要一两个月以及五至十万人的伤亡,代价不可谓不大。
不过,若是围城。又难免夜长梦多。我军兵力雄厚,而且战力出众。更兼名将如云,倒是不怕郑军耍什么花招,唯一可虑的,就是郑军会向其它诸侯求援,那变数就大了。”
诸将吃了一惊,王伏宝道:“徐兄弟。那以为会有人出兵来援郑国?”
“不可不防。”
徐茂公沉吟道:“若我是王玄应,就会向梁国求援。那萧铣拥兵四十万,势力不而且,梁国紧邻郑国,一旦从襄阳北上,数日内便可威胁我军侧翼。”“哟”
众将又倒吸口凉气。
“哼!”
侯君集却冷笑道:“徐兄弟是不是太危言耸听了?我大赵如今雄踞北方,拥兵百万,国势何等强大,料那萧铣也不敢为一个素无瓜葛的郑国与我为敌?”
“侯兄所言甚是”
徐茂公微微一笑:“虽然萧锐末必敢开罪我赵国,但是,万一其考虑到唇亡齿寒之理,如当日王世充救唐一样也来救郑,我军仓促无备。必吃大亏,所以,徐某以为,即便有一分的可能,也要做十分的准备。不知侯兄以为如何?”
“这”
侯君集有些没辞了。
王伏宝赶紧打圆场道:“徐兄弟所言有理,的确是该谨慎点好。那么,说了半天,不知道徐兄弟到底对洛阳是如何打算的?”
徐茂公这才不慌不忙道:“徐某以为,当做两手准备。先,当派一得力将领挥军南下,抚守重镇南阳,万一萧锐当真派出援军,也可阻于其南阳城下。其次,正如徐某所说,强攻不足取,围城又有变数。所以,徐某以为,便哪当日取虎牢、洛口仓一样,当以智取为上。”
智取!?
众将有些愕然:智取了虎牢。智取了洛口仓,难道,这徐茂公还有本事智取洛阳不成?那也太神了。
罗艺忍不住道:“素闻徐兄弟足智多谋,那么,不知此计又有何妙计来取洛阳如此坚城?”
“呵时”
徐茂公微微一愣,这才一副胸有成竹状道:“若想攻克雄城,最佳之策莫过于里应外合。徐某分析,洛阳之中。一多瓦岗旧人,二多旧隋之臣,其中,必有对王世充不满者,亦或者见郑大势已去,欲投明主者,所以,在攻破洛口仓之后,本将即命大量细作潜至城中,与暗桩相配合,开始策反。
结果,十余日来所获甚大,共井有郑尚书左承宇文儒童、尚食直长宇文温、散骑常侍崔德谋、殿中监豆卢达,以及瓦岗旧人房彦藻、鲁儒等数十愿降。
这数十人在洛阳城中,掌握私兵不下万人,军队也有五千,足以与我里应外合,攻克洛阳了。目下,徐某已与其约好献城,只好近日动手了。”
“太好了!”
众将一听,真是又惊又喜,只觉的这徐茂公真是神人也,网攻破洛口仓,竟然便已暗中定下取洛阳之策,若是能成,那灭国之功便足以让其名垂青史。
王伏宝、侯君集、罗艺也相视骇然。徐茂公的运筹帷幄,神机妙算。让他们想起了另一个,靖。真是不得不服。
“都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