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开封一秀才-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

开封城外,杀声震天。

早在几天前,洪承畴就从磁州城外带走了几千人的主力,绕道大名府,打到了开封城。

这一次,洪承畴居然选择了破釜沉舟,调来了大名府和广平府的卫所军队,合兵一万多人,直取开封城。

这是连孙传庭都没有想到的,洪承畴居然也有拼命的时候?

没错,洪承畴确实是要拼命了。

事实上,不想拼命也不行,他已经收到了朝廷催战的命令。朱由检说了,再不拼命就要他的命,他现在是不得不拼了。

当然了,洪承畴之所以会这么无所顾忌,也是因为此次朝廷再次增兵2万,不日就要到达的原因。

他带兵多年,自然不会枯等朝廷的援兵,而是计算好了援军到达的时间,率先攻取开封城。

如此一来,就算他的人马稍微少了些,暂时打不下来也没事,再等上两日便有援军抵达,还怕打不下开封城么?

洪承畴不知道的是,一直采取守城作战方式的李修文,会突然发了狠,已经先行击溃了他留在磁州城外的人马。

“轰——”

六口佛郎机炮喷射着火舌,不断轰击着前方的开封城,似是要将满腔的怒火都给宣泄出来一般。

洪承畴亲自上阵督战,一个个冲锋的命令从他口中发出,经传令兵传达向了各个阵营。这个时候,没有人敢畏缩不前,众将士都让这位洪督师的手腕给震慑住了。

就连洪承畴的亲兵,心里都不禁在怀疑,部堂大人是不是已经疯了?

洪承畴手上没有天子剑,居然直接就斩杀了好几名将领,然后不顾一切地打到了开封城,这根本就不符合他的一贯作风。

孙传庭站在城楼上的观战台中,看着城下密密麻麻,不断进攻的敌军士兵,心里也同样生出了这样的想法。

在陕西围剿李自成时,都没见洪承畴这么拼命过,现在这种打法不是疯了又是怎么回事?

李修文据守磁州城,早就调走了那五门佛郎机炮,神机营也全都被他带到了磁州城,如今的城里,根本就没有火器可用。

守城时,若是没有大炮,是很难抵御敌人大量的攻城战术的。原先的地方卫所里倒是有几门炮,只是长期没有使用,都不知道还能不能响。

就算能用,孙传庭也不敢拉来用啊。别到时火炮一开,一个炸膛把自己的士兵给炸死了,那这乌龙就搞大了。

孙传庭指挥作战的经验毕竟丰富,即使缺少远程火器,只靠弓弩、弓箭和狼牙棒等物,也硬是顶住了敌军猛烈的进攻。

攻城战持续了有三个时辰,明军伤亡无数,却依然不肯罢休。就在此时,开封城的城门处又被一炮打中,城门倒是没破,旁边的城墙却塌了个大洞,可同时容纳两人进出。

洪承畴心下一喜,立即下令让本部人马进攻。

“杀——”

明军士气大振,洪承畴本部精兵尽出,攻向了瓮城的城门。

孙传庭传令,让一名千户带领本部人马掩杀,坚决不能将敌人放进城来。

明军好不容易攻入瓮城,很快又让人给杀了出来,两方人马在瓮城的城门处你争我夺,展开了一场拉锯战。

留在开封城里的兵力终究不多,洪承畴先前便利用卫所的官兵来攻城,已经损耗了对方不少兵力,单单守住城墙还行,可城门破了,就不太好守了。

又过了大概两个时辰,守门的那名千户战死,所部也几乎死伤殆尽,明军终于彻底占据了瓮城。

“砰——”

“砰——”

“砰——”

明军左右分成两排,抬着攻城的巨木不断撞击着里面的那道城门。

“轰隆——”

终于,前方的城门不堪重击,直直地向后倒了下去,伴随着一声巨响传出。

开封城,破了!

明军见状,发出了欢呼声,之后便是进攻的喊杀声。

洪承畴大喜过望,再也不甘心坐镇后方,亲自率人杀向了城门。

第319章 守株待兔

左良玉在蜀中击败了张献忠后,继续乘胜追击,打算生擒张献忠,立个大大的功劳再说。不成想,张献忠竟在此时派人来求见他了。

张献忠的目的很简单,无非就是让他放自己一马罢了。

左良玉身为朝廷的将领,平贼大将军,怎么可能会答应这样的请求?

不过人家带了礼物过来拜见,他也没好意思直接就将那人给杀了,只收下了礼物,便下了逐客令,准备带人继续追击张献忠。

只是张献忠派来的这人有些本事,并没有依言离开,而是对他说道:“左将军何必拒人于千里之外?在下有一言相告,还请将军容我说完。”

“说吧说吧,俺听着。”

左良玉催促道:“说完了就赶紧走,别误了俺的大事。”

只听那人说道:“左将军可知道,你会被朝廷所器重,盖因有张献忠在。倘若张献忠被你生擒,左将军认为,自己还能有好日子过么?将军纵容部下劫掠百姓,所到之处无不民怨沸腾,朝廷如何不知?”

左良玉闻言一愣,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么个理儿。

一旦张献忠被自己给抓了,到时这边的民乱平息,洪承畴那边又击败了李修文的话,这民乱可就真的平定了。

到时候,难保朝廷不会和自己秋后算账。

不成不成,俺还是放张献忠一马吧,不然下一个倒霉的,可不就是俺么?

想到了这一层后,左良玉决定养寇自重,便答应了张献忠的请求,放了他一马。

打发走了那人后,他立即遣人回去向远在襄阳的杨阁部禀报,说是自己因为水土不服,进入蜀中后不久就病倒了,现在正卧病在床,根本就起不来。虽有心为朝廷效力,生擒了那张献忠,可实在是无力再去追击了。

就这样,张献忠得以保住一条性命,带着手下的残兵败将在蜀中继续作乱。

————

————

孙传庭亲自带人赶到城门时,城门已经让明军给攻破了。

敌军大批涌入,双方在城门里展开了混战。

正在此时,王府侍卫长领着八百名侍卫赶来增援,才算是堪堪抵御住了大量进攻的明军。

城墙上的进攻还在继续,孙传庭没有办法调来所有兵力把守城门,不然城门守住了,城墙怕是又要让敌军给攀上来了。

明军总兵王廷臣一马当先,率人冲入了城门。

眼看胜利在望,明军的将士们英勇冲锋,原先那些怯战的念头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

然而就在此时,根本就没有人知道,在他们的后方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敌军,人数足有万余,从城外来了一场反包围。

洪承畴冲在全军的最后,自然最先发现了这一状况,可惜已经晚了。

李修文派回来的援军赶到,对攻城的明军进行了包饺子。宣武卫都司林虎率领三千多轻骑先行赶到,此刻已经加入了战团,对洪承畴的后方发起了进攻。

洪承畴心中惊骇不已,连忙领着本部兵马进行抵御,如此一来,城门口的压力立马减轻了不少。

孙传庭察觉到这一情况,已经意识到城外应该是出了状况了。他让一名千户带人据守城门,自己则重新登上了城楼的观战台。

果然,他在观战台上向外望去,远远地便能看到城外的战况,是李修文派来的援兵赶到了。而在更远处,更是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步兵,人数足有六七千。

孙传庭暗暗松了口气,好在没有出现意外。

不然,自己可就真成了罪人了。

援兵及时赶到,不但能守住开封城,还能彻底击溃洪承畴的人马,开封之围便可解了。孙传庭当机立断,下令转守为攻,杀出了城外。

“援军已到,杀——”

开封城里,传出了震天的喊杀之声。

这一次占据上风的,不再是明军,而是城里的军队。王廷臣见状,立即拨马回转,冲破层层防线,撤出了城去。

没办法,敌军全军出动,单单靠他那点儿人,再待在里边可就真出不来了。

洪承畴慌而不乱,知道此时大势已去,立即传令撤兵。

林虎带着骑兵刚刚赶到,后方的步兵根本就没有结下阵营,终究还是让洪承畴和几名将领突围了出去。

不过这也无妨了,突围出去的只是少数人马,早在攻城时,明军便死伤无数了,没法突围出去的也还有很多。

这一回,洪承畴确实是大败而归了。

洪承畴领着两千多的残兵败将,仓惶逃向了大名府的方向。他还不知道,李修文如今也已经进军大名府了。

魏县,此刻正上演着一场遭遇战。

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两位“长腿将军”率领本部人马走在后方。他们号称一万兵马,实际上只有半数,不足六千人。

他们刚刚出了广平府,进入魏县境内,就遇上了贺人龙和杨振的人马,人数不过八千。

按理说,两方兵力相差不多,正面作战还是能打上很久的。哪知才刚交战不足半个时辰,这两位总兵就下令撤兵了。

贺人龙可不舍得轻易就放过他们,大吼一声就带人追了上去,杨振忙下令本部兵马跟上。

另一边,李修文率领神机营八千多人,在濮阳遭遇了明军的前军。

李修文手底下的将士们,所用的都是最先进的鸟铳,而明军部分士兵配备的是三眼铳,两方交上了火,还没进入三眼铳的射击距离,明军就死伤了无数士兵。

这不是摆明了是在欺负人么?

明军的两位总兵觉得,这场战争实在是太不公平了,这不是把我们的人都当成了靶子来打么?

他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因此,两方交火不久,他们决定撤兵,不和李修文打了。

惹不起,我躲得起!

李修文见状,便让李东率领本部骑兵乘胜追击,其他各营将士则就地安营扎寨,生火造饭起来。

神机营的人也不是铁打的,一路急行军下来,就是他们这样的精锐也有些扛不住了。

李修文知道,只要孙传庭能撑到林虎带人赶回,洪承畴在腹背受敌之下,就一定会大败而归。

对方如果从开封府境内撤出,除了大名府外,似乎也没有别的甚么好去处了。

李修文便让贺人龙和杨振行军魏县,为自己守住了外围,自己则在此守株待兔,静待洪承畴自投罗网。

第320章 自投罗网

杨嗣昌气坏了,这个左良玉平时就不听从调遣,完全按着自己的想法作战,我行我素,骄横跋扈。

这也就罢了,这回居然还让张献忠给跑了!

可左良玉报过来的理由又很合理,水土不服嘛,染病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杨嗣昌心中隐隐有些怀疑,会不会是左良玉被收买了,有意放走张献忠的?

可仔细想想,似乎又不太可能。若是生擒了张献忠,那就是大功一件,赏赐是绝对少不了的了。张献忠不过是一个流寇的首领罢了,如今还吃了败仗,老婆孩子都给弄丢了,只顾着自己逃命,又有甚么东西能买通他的?

杨嗣昌无奈,只得亲自出马,进军蜀中,追张献忠去了。

没有了左良玉在身后紧追不舍后,张献忠没有了后顾之忧,很快又收集散兵,壮大了声势。之后,还赶去和罗汝才等几大造反势力会合。

而此时,罗汝才等人早就想渡过长江天堑,深入蜀中了,只是蜀中官军所阻,根本就没法得逞。尤其是土司秦良玉,本部的那数千白杆兵战力太强,罗汝才遇上了她后,都没敢真正交手,就带着人跑路了,连自己的帅旗都在撤兵中丢了。好几位首领也被秦良玉活捉,相继投降了。

张献忠赶到后,罗汝才总算有了些底气。两人一合计,决定集中兵力击退官军,然后借助蜀地的复杂地形,流动作战,也好发展壮大。

果然,在张献忠的带领下,几路人马大展神威,击退了蜀中的官兵,深入蜀中,开始大肆劫掠了起来,把杨嗣昌给远远地甩在了长江对岸。

————

————

洪承畴很狼狈,或许这辈子打了这么多年的仗,都没有如此狼狈过。眼看就要攻破城池,结果后方居然杀出了援兵,致使他大败而归,手底下只剩下了两千来人。

一路行来,居然没有碰上朝廷的援军,洪承畴心中一阵不安,难道出了意外?

正在这时,派出去的斥候兵赶回来了。只见那士兵远远地在马上就喊道:“部堂大人,前方发现敌军,前方发现敌军!”

洪承畴愣住了,大名府怎么会多出一股敌军?

不过现在不是细想的时候,他连忙下令撤军,打算退到滑县安营扎寨,再想办法绕过去。此时的他还不知道,磁州城也发生过了大战,他在磁州城外的兵马已经全都没了。

洪承畴一路急行军,退到了滑县休整。

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带早已被李修文布下了天罗地网,就等着他自投罗网呢。营盘还没来得及扎好,敌军就已经围上来了。

洪承畴派出去的斥候兵纷纷回报,前方发现敌军正往这边赶来,请他速做决断。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洪承畴哪里还不明白,自己已经落入了敌人的陷阱之中?如今三面皆是敌军,自己还能往哪儿跑?

撤入卫辉府?

那是李修文的地盘啊!

洪承畴无奈,只好下令向北面突围,不过他心中很明白,想要突围出去,似乎已经不太容易了。

滑县城外十里,两方人马展开了激战。

李修文自然知道,洪承畴想要突围,这一回,连佛郎机炮都带来了三门,势要擒下洪承畴,不论死活!

“咚咚咚——”

“轰——”

“砰——”

“杀——”

擂鼓声、炮声,铳声,喊杀声在这个战场上喧嚣着,两位主将在磁州城外耗了一个多月,终于在今天展开了正面交战。

最终,洪承畴以留下一半人马的代价,突围了出去。可还没来得及庆幸,他又遇上了李修文安排在后方的杨振所部。

又是一场突围战展开,洪承畴损兵折将,最终被杨振活捉,带到了李修文的面前。

“这不是洪大人吗?久闻大名,一直不得一见,今日总算是见到了。”李修文笑着奉承了他一句。

“哼,乱臣贼子,也配与老夫说话?”洪承畴冷哼道。

李修文摇了摇头,对左右吩咐道:“去,给洪大人松绑。”

洪承畴对此却不太领取,目光看着他道:“李修文,你别指望老夫会如孙传庭一般归顺于你!”

李修文依然保持微笑,说道:“我倒是想放洪大人回去,只是如此一来,怕是洪大人也回不去朝廷了。”

“你甚么意思?”

“洪大人应该还不知道吧?磁州城的明军已经溃败,曹变蛟也被我生擒,其余将领皆已战死,也就是说,你除了开封城一战大败以外,留在磁州城外的人马也已经全军覆没了。你如今又被我生擒,你认为自己还能回到大明朝廷么?”

李修文很有把握劝降洪承畴,因为这人可不像孙传庭那样固执。

在历史上,他在兵败松锦后,被清兵擒获,确实是向皇太极投降了。之后,还继续为清廷效力多年。

当然,洪承畴的名声是不太好的,毕竟是变节之人,怎么可能不受人唾骂?

虽然此人德行有亏,李修文却不会否认他领兵作战的能力,洪承畴确实是一位帅才。松锦大败,虽有他指挥失误的地方,可归根结底,还是大明朝廷本身出了问题。

号称13万大军增援锦州,实际上又有多少呢?可战之人又是多少?

在大明朝的末年,又有多少位将领是不吃空饷的?

文官把持朝政,武将地位不高,又多有克扣军饷的情况,想让将士们为国效力,打仗时和敌人拼命,显然是在扯淡!

不懂军事的皇帝和大臣们,只顾着在朝廷里催战,为何?

因为不早点儿开打,就要多耗许多军饷,国库没钱了,撑不住持久战了。

泱泱大国,号称二十万边军和清军作战,以及平定地方乱军,居然会无饷可发,这难道不是个笑话?

二十万的精兵都养不起,大明朝能不亡么?

实际上,大明朝的税收设定其实是不高的,即使是如今战争时增收军饷,也依然不高。事实上,无论是对比宋朝还是清朝,大明朝的税赋都是极低的。

可为何会闹到人吃人的地步?

除了天灾以外,还和朝廷的制度有关。

大明朝与士大夫共天下,养了许多有功名的读书人。立国之初还没甚么问题,可到了如今,读书人越来越多,士大夫的势力越来越大,已经发展到了朋党为患的地步。

这年头的文官们,谁没有点儿门生故吏,乡党朋党?

这些人很多都是只会空谈之辈,不懂军事还喜欢指手画脚,弹劾完这个将领又弹劾那个,总之就是天天整人,窝里斗。

这也就罢了,克扣完了军队的军饷还不够,在地方上还疯狂地兼并土地,把自耕农都变成了佃户。致使每逢灾年,这些佃户就成了流民,一有人领头,就为了填饱肚子而造反。

士大夫阶层的土地能够免税,这就导致了税赋都摊派到了平头老百姓的头上,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把土地“投献”到了他们的名下,导致自耕农越来越少,朝廷也就收不上来多少税了。加上官员们层层克扣,实际上到国库这儿,已经没多少钱了。

这也就难怪,朝廷在加征军饷后,老百姓会活不下去,选择造反了。

大明朝轻税,是为了“藏富于民”,可真正的老百姓没有富,富的却是士大夫阶层,他们才是这个“民”。

李修文清楚大明朝的弊端,因此就不会去对洪承畴这样的人过多苛求,只要有能力,能为自己打仗就好了。

在这个年头,还希望人找德才兼备的人来为自己效力,显然是很难的。

人都是自私的,大明朝如今气数已尽,又有多少官员是真正大公无私,真正在为国效力的呢?

洪承畴沉默了,李修文突然出现在大名府,就已经让他察觉到事情不对了。

虽然磁州城大败,这样的事情有些让他不敢相信,可也只有如此,才能解释眼下的事实。再一个,李修文也没必要在这样的事情上扯谎。

洪承畴知道,自己这一回败了,是真的败了,彻底地败了!

第321章 挥师北上

大捷的消息传遍了河1南,李修文获得了“常胜将军”的名号。普天之下,再无一人可与他比肩。

洪承畴没了退路,在认真思考了几天后,也选择投靠李修文了。

自此,李修文麾下精兵良将云集,成为名副其实的河1南之主。

孙传庭亲自带人出城,迎接这位“常胜将军”。

事实上,李修文能打赢洪承畴,和他的计策是分不开的,只是知道这事的人不多罢了,他对此也不太在意。

李修文的优待,已经让他受宠若惊了,现在也该是他回报的时候了。

长子孙世瑞这次也随他一块儿出城相应,就站在他的身后。

早在京师国子监读书时,孙世瑞就已经不止一次地听过李修文的名头。此次能得以顺利脱身,全靠李修文的探子接应,才让他逃出了京城。

对于父亲投靠李修文的决定,孙世瑞是没有甚么意见的。事实上,孙家目前也轮不到他来说话。

孙世瑞不是个书呆子,也明白知恩图报的道理,并没有将李修文当作乱臣贼子来看待。再一个,他也知道,自己的父亲并不是一个贪图荣华富贵的人,如此选择定然有他的道理。

远方一队轻骑先头赶到,李修文在亲兵队伍的簇拥下,缓缓朝着这边而来。他此时身着一袭玄色蟒袍,端坐在马背上,看上去英气逼人。

孙传庭等人连忙迎了上去,恭喜这位年轻的将军凯旋归来。

李修文翻身下马,看着眼前的孙传庭、李岩、马明达、赵雄等人,眼神一一与众人对视,才笑道:“此次能击退明军,全赖孙大人的计策,我这常胜将军的名头,名不副实!”

“将军过谦了!”众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众人上马的上马,上车的上车,朝着将军府去了。

早在回来之前,李修文就给自己的下属们传了信,让他们赶回来商谈大事。这大事,自然便是今后的发展路线。

回到将军府,李修文来不及和家人见上一面,就带着一干人去了议事大厅。

结果,李修文坐下来的第一句话,就震惊了所有人。

“休整些日子,咱们就挥师北上,直取京师!”

李修文这一回的决定,让所有人都有些发愣。

打京城?

这可不是说说就能够做到的。虽说如今的朝廷没甚么可战之兵,可一旦进军京城,各地的援兵皆会选择回援。

毕竟,那可是大明朝的帝都啊!

“好,挥师北上,直取京师!”

最先出声赞同的,不是别人,而是这次也被李修文叫回来的红娘子张云英。

众人看着她,脸上都是一副苦笑的表情,别说是打京城了,就是李修文让你陪着他去跳海,怕是你都不会反对吧?

到了如今,在场的人都能看得出来,这位白莲教主和李修文之间,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只要是李修文的意思,就没见她说过一个“不”字。

“咳咳咳……”

李修文尴尬地轻咳了几声,正色道:“诸位,本将军并非冒进之人,只是如今那张献忠正在蜀中作乱,杨嗣昌领着朝廷的大部分兵力正在围剿。我已与他达成了联盟,他是绝对不会将朝廷的人马引到河1南来的。”

“因此,如今朝廷兵力空虚,京师只有三大营的人马据守,号称十万之师……”

顿了顿,李修文看着众人笑道:“你们应该知道,这十万之师只是唬人的把戏罢了,可能连四成的兵员都没有,可战之兵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