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开封一秀才-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薛国观有把柄在自己的手上,倒是不需要贿赂的。
温体仁倒台之时,李修文便给朱绍烨写了密信,遣人亲自送往开封,告诉对方宣武卫的事情一捅出来,就上疏朝廷请复三卫。
如今该打点的,自己这边都已经打点好了。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就是不知道,朱绍烨那边的情况如何?
经历过丧子之痛,周王朱恭枵会同意这件事么?
李修文不知道。他给朱绍烨的建议是瞒着周王,秘密进行此事。
人家毕竟是父子,他是不好多说的。如何决定,还是得朱绍烨自己来拿主意。
虽说周王身体不好,王府诸事通常都交由朱绍烨来打理。但要恢复三卫屯田,毕竟是件大事,朱绍烨不一定敢瞒着他父王行事。
第203章 请复三卫
周王请复三卫的奏疏,很快就送到了京城。
温体仁倒台后,孔贞32运进为内阁首辅大学士,他看到这个请求后,想也不想便给出了票拟——不允。
朱由检看到这份折子,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若是依照以往,他是不会同意这样的事情的。
先前的唐王朱聿键,就是上疏请求勤王,想以此来掌握兵权,就让他给驳了回去。也因此,朱聿键擅自招兵买马,让他给废为庶人,关到了凤阳高墙里。
可对待周王朱恭枵,就不能像对待朱聿键那般了。
在朱由检看来,周王一直以来的表现,还算是非常不错的。
首先,前世子朱绍炯意图谋反,朱恭枵就曾大义灭亲,帮朝廷平息过一次祸端。
其次,在春节时,周王府就曾往京师送来了厚礼,正赶上自己缺军饷的时刻,只要是能换钱的东西,朱由检都是不会拒绝的。
此次河南发生蝗灾,周王府又是积极捐钱捐粮的,让开封府的灾情得以控制,基本没受到什么影响。
鉴于朱恭枵的表现,朱由检是不能轻易就驳回他的请求的。再说了,朱恭枵若是想谋反,应该在去年就起兵了,那时候岂不是更有把握些?何必要先把自己儿子给赔进来?
藩王不能掌兵,这本来就是防止他们叛乱的。朱由检不相信,周王有谋反之心。
人家奏疏上不是写了吗,言辞还十分恳切。地方卫所糜烂,乱军又在河南一带闹得很凶,他出于担心,才想要恢复三卫,用以自保。
要说这周王也实在胆小,区区乱军就把他吓破了胆儿。人家还没打到开封呢,他这就急眼儿了。
仔细想想,又不能全怪周王。宣武卫作为开封府驻军,兵员缺失严重,兵备慌驰,若是自己住在开封,听到这样的事情也会恐慌的。
这要是乱军打来了,卫所官兵根本就抵挡不住!
朱由检左右为难,既不想开这个先例,又不愿寒了周王的心。思来想去,决定明日早朝时,再商议此事,看看那些臣子们有什么看法。
周王上疏请复三卫的事情,李修文自然也是知晓的,事情原本就是他在背后推动的。
他早就收到了朱绍烨的密信,对方果然听从了自己的建议,是瞒着朱恭枵写的这份折子。
朱绍烨如此有魄力,更加让李修文坚定了拥护他的信心。
周王一旦复了三卫,军饷是必不可少的。虽然知道周王府有些财力,李修文还是觉得,自己也要做些准备,若王府财力不足,自己多少也是要支持些的。
自从三座大楼开业以来,李修文就很少关心过账目。不过从几位“女掌柜”的算账时的表情来看,想来赚的应该不少。
她们倒是时常想向李修文汇报账目来着,李修文却不太愿意听这些事儿,能赚就好。
每回董小宛一脸兴奋,准备向他说起这个月入账了多少银两时,他总是闭着眼睛,半躺在藤椅上轻轻地点着头。然后对方说完后,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李修文已经睡着了,不住地点头是在打盹。
整得人家小姑娘郁闷不已,这位大老爷对自己可真是放心,就不怕自己做假账么?
这是和李修文的家世有关的,李家本就是一方富商。自打来到大明朝以来,他就没缺过钱,对金钱的数目方面,自然就没太大的概念。
这时期若是有银行,李修文应该能很装逼地说上一句:“钱对我来说,只是银行里的一串数字。”
对于两位夫人管帐,李修文自然是十分放心的。至于董小宛嘛,也没啥好怀疑的,毕竟还有陈圆圆和李香君俩人,帮着她一起盘账呢。
若说她们三人都合起伙来,成心要骗自己的话,只能说是自己眼光不行,当时就看错了人,那也就没啥好说的了。
来到别院里,悠扬的琴音从陈圆圆的房中传来,竟是那首《春江花月夜》。
先前,李修文闲来无事,曾随手弹奏起过这首曲子。陈圆圆见艺心喜,非要让自己教会她弹奏这曲子。结果自己教完了陈圆圆,董小宛和李香君也来凑热闹,又让自己也教会她们俩人。
李修文性子本就随和,她们几人在京城待了大半年,如今在李修文面前倒不像之前那么拘束了。
院子里,董小宛一人独自坐在藤椅上,拿着把扇子正在出神,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让董小宛打理酒楼的生意,是因为李修文知道她喜爱厨艺。平日里,她时不时地就会做些点心吃食,请自己和夫人们品尝。
前几日,李修文还吃到她研究的一道菜。
当时见到董小宛送来的那道菜时,他可真是唬了一跳。以他的见识,怎么会看不出那是虎皮肉。他先前还真不知道,这虎皮肉竟是出自董小宛的手艺。
在悠扬的琴声中,李修文走到近前,才发现董小宛手里拿着的扇子,可不正是自己在江南时用的那把么?
那把扇子上,有一句词是李修文亲自题上去的,纳兰容若的词。李修文记不清全句,只写了个残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当时只是一时兴起,才写了这么一句。结果在江南时,让董小宛看到了,见对方似乎很是喜欢,李修文便随手送给她了。
“咳咳——”
李修文都走到面前了,见她还在发呆,只好出声提醒道:“小宛姑娘,小宛姑娘。”
“啊?喔!”
董小宛回过神来,抬头见是他过来了,脸色先是一喜,很快又低下了头,支支吾吾地问道:“公子若是有事,让人过来传唤一声便是了,怎么亲自过来了?”
李修文注意到,对方见到自己似乎有些脸红,却装作没看到,一本正经地说道:“我过来是想问问,四海楼开业到现在的入账情况。”
董小宛见他过来是为了这事,念头一转之下,便明白他可能是要用钱了,平时他可是不关心这些事情的。她此时脸上的红晕已经稍稍褪去,抬起头来故意问道:“前些日子,小宛不是向公子汇报过了吗?”
“呵呵——”
李修文干笑了两声。他如何不知道,对方这是在刻意挤兑自己。在美女面前说着事情都能睡着,这种事情也只有自己才能做得出来。
太不把人家放在眼里了!
见他一脸窘迫的神情,董小宛倒是没有继续让他难堪,嫣然一笑道:“公子且稍候,我这就去取账本来。”
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李修文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当初只是一时出于好心,才为董小宛赎身,并没有考虑太多。
这小丫头对自己有些情意,李修文又如何看不出来?可自己已有妻室,又何必再去招惹她呢?
董小宛这样的女子,若只是给自己做个妾室,着实有些委屈了。
第204章 相持不下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李修文直到今天才发现,四海楼这几23个月来,平均每个月竟能为自己带来三万多两的利润。也就是说,照着目前这种生意火爆的情况,一年赚个三十多万两没太大的问题。
要知道,四海楼只是一家酒楼,现在生意可能会比女人花好些,却是远远比不上赌坊这样的产业的。
按照李修文的猜测,赌坊利润估计得是酒楼的好几倍。也就是说,这三座大楼每个月合起来能赚到的钱,应该有十万两以上。
神机营目前有一万多人,每个月的军饷也才三万多两,这可是京营兵马的开销,养精锐要花的钱,总归是要多些的。若按照地方卫所的标准来算的话,是绝对要不了这么多钱的。
当然了,李修文贩私盐赚了那么多钱,全都贴进去了。这主要不在军饷上,而是因为初期要改良军备,配备新式鸟铳这样的火器,开销才会大了些。
照着这种捞钱的势头,等这三座大楼经营上几年的话,每年一百多万两,五年下来就有五百万两了,我的天!
李修文觉得,自己最多能如此经营五年时间。
当然了,往后必然会出现很多人模仿,市场会慢慢被抢占的。
可即使如此,平均一年一百万两,这可是大明朝四分之一的税收了。
倒不是说他捞钱捞得太恐怖,而是大明朝的税赋体制,早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官员层层克扣不说,各地藩王、士绅和地主们,都在侵占百姓屯田。
有能力交税的人,都想尽了办法去逃税、避税。而没能力交税的平民老百姓们,在粮食歉收时,就是真的交不出来了。即使是在好的年景,他们交完了税后,真的能勉强温饱就很不错了。
富人逃税,穷人担负沉重的税收,怎么可能不亡国?
这些事情,李修文了解一些,却无力去改变。这会触动到太多人的利益,通过改革的方法,是很难做到的。
即便是当朝天子,崇祯皇帝朱由检知道这些,也改变不了现状。
一想到自己可能要年入百万,李修文就特别激动:“原来我这么有钱?!!”
他迫不及待地要证实自己的猜想,径直就向王冰房间的方向走去。“女人花”应该比“四海楼”收入要少些,赌场才是大头,只要知道了“聚宝盆”的利润,就差不多了。
董小宛见他一脸兴奋的神情,不由得有些莞尔。可李修文转眼就匆匆离去,又让她有些不满,看着他的背影自语道:“你来找我,就只为这事儿么?”
“唉——”
身后传来一声叹息,董小宛回过头来,才发现母亲不知何时已经过来了。
董白氏走上前来,抚着她的秀发说道:“我的傻闺女,你喜欢他,怎么不告诉他?”
董小宛平时都很坚强,可见到自己的母亲,就忍不住想心中的委屈。泪水不知何时溢满了眼眶,声音有些哽咽道:“娘,他知道的,他明白女儿的心意。或许……或许他是看不上我吧。”
董白氏听了这话,不由得一阵心疼。她将女儿搂进了怀里,红着眼眶收道:“青莲,咱们娘儿俩总这么住在这儿,也不太方便,要不……要不咱们搬出去住吧?”
李修文性子随和,就是对待家里的丫鬟们,也是闻声细语的。董白氏偶尔还能看到,他和两位夫人十分恩爱的画面,又如何不知,这是个不可多得的佳婿?
问题是,婚姻之事总要讲个门当户对的。即使是李修文要纳妾,应该也不会选择自己的女儿吧?
董家就是当年风光之时,也是远远比不上李修文如今的地位的,何况如今家道中落,女儿又因为自己而出去卖艺?
乐籍出身的女子,又如何能高攀得上李修文?
想到这个,她又自责不已,是自己害了女儿一辈子啊!
“娘,我不要,只要能时常看见他,女儿就满足了。”董小宛摇着头,伸出手拭去了眼角的泪水。
“傻孩子,你这么没名没分地住在李家,将来可如何嫁人?”
董白氏温声劝道:“听娘的话,咱们搬出去,能嫁个普通人家也好啊。李大人好是好,可咱们配不上……”
“娘,求您别说了。”董小宛固执地打断道。
“唉——”
董白氏再次长叹了一声,她了解自家闺女的性子,便也没有再劝。
翌日早朝,朱由检将周王请复三卫的事情提了出来,大部分的朝臣表示反对,少部分的人则是支持的态度。
七卿之中,四人反对,三人持支持态度。
薛国观表现得最是积极,在七卿表达完了意见后,他立马出列赞成此事,还有理有据地讲了好几条支持复三卫的原因。
随后,有一部分的官员出声赞成,更多的官员出声反驳,剩下的人,则是观望的态度。不赞成也不反对,保持中立的立场。
其实,在大部分人的心中,这只是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三卫能有多少兵马,和自己有多大关系?就算让周王恢复了三卫,对朝廷又能有多大的影响?
于是,赞成的人和反对的人僵持不下,展开了好一阵的辩论。双方开始还有理有据,到最后纯属斗嘴扯皮。
朱由检见他们争得面红耳赤,却争不出个结果来,只好出声制止,将此事暂且搁置,改议其他的事情。
散朝后,朱由检下意识地就想喊温体仁留下,才恍觉温体仁早已不在朝中。想了想,让曹化淳出去拦下了薛国观。
薛国观心里那个郁闷啊,帮李修文办事,必须要尽心尽力也就罢了,还得应付皇帝。
果然,朱由检喊他留下,就是为了问周王的事。薛国观只好侃侃而谈,主要说的好处,就是这多出来的兵马,不需要朝廷出钱,还能协助朝廷平乱,何乐而不为?
至于顾虑,有啥好顾虑的?一个小小的藩王,有了三卫兵马就能对抗朝廷不成?
朱由检实际上担心的是,此例一开,往后再有同样的事情发生,应该如何应对?
总不能全都答应吧?
那样,就会危急社稷,后患无穷了!
薛国观没办法回答他的这个问题,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第205章 巧遇太子
对于周王恢复三卫兵马的请求,百官争执不下,朱由检也在犹豫。李修?33??收到消息后,觉得自己应该要出来推动此事了。
如今神机营练兵已经小有成果,李修文便以此为理由,进宫面圣去了。
来到乾清宫外,李修文见到迎面出来一位少年,约莫八九岁的年纪,跟在他身后两步的是王承恩。
能出现在宫中的少年,想来不是太子就是皇子了。
王承恩见到是他,忙出声提醒道:“李大人,还不快向太子见礼。”
李修文这才反应过来,忙下跪行礼道:“臣李修文,见过太子殿下!”
太子朱慈烺自然认不得他,只是点了点头,用稚嫩的声音说道:“免礼吧。”
“谢殿下!”
李修文起身后,才发现朱慈烺脚步不停,已经向前走远了。他若有所思地看着这位太子离去的背影,随后才整了整衣衫,求见朱由检去了。
朱慈烺走出了很远,忽然想起刚才那人年纪轻轻,却穿着一身蟒袍,想来应该是父皇宠信的臣子。他扭头对王承恩问道:“大伴识得那个李修文?”
王承恩闻言笑道:“回殿下,这李修文原先只是个锦衣卫的百户,因为办事牢靠,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升到了锦衣卫同知的位置,还兼着神机营提督的差事呢。”
朱慈烺听了这话,显得十分惊讶,说道:“那咱们回去后,大伴可得好好给我说说,这李修文都办成了什么事儿。”
他说完后,加快了脚步,往自己寝宫的方向赶回。
乾清宫。
见到朱由检后,李修文向他禀报了最近练兵的事情,提出自己打算进行一场军演,请圣上亲自检阅的请求。
朱由检本来对此兴趣不大,毕竟在他看来,李修文并不是军事方面的人才,进行火器演练还浪费钱。可见到李修文信心满满,说神机营如今焕然一新,又生出了去看看的想法。
朱由检想了想,才说道:“既如此,演武之日便定于三日后,朕倒想看看,神机营如今的军容如何。”
定下了军演的事情,李修文还没达成目的,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了。这事情十分棘手,若是一个不慎,让朱由检怀疑自己和周王府勾结,图谋不轨的话,搞不好小命都得搭上。
虽说自己一直以来都很小心,真要被查也不一定能查到什么证据。可谋逆之事,历代帝王向来是宁杀错不放过。
在这种事情上必须小心翼翼,丝毫大意不得。
朱由检见他汇报完了事情,却不离开,疑惑地问道:“爱卿还有何事要禀报?”
李修文不甘心就此离开,却又不敢轻易提出周王三卫的事情,只好告退道:“臣并无其他事情要禀报,这就回去准备演武一事。”
朱由检见他如此回答,心中不免有些奇怪,问道:“那你方才为何出神?”
李修文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臣是开封人士,只是听说了乱军进入河南一事,心中有些担忧罢了。”
朱由检心中一动,说道:“朕听闻你在家乡时,曾和周王世子有些交情,此次可听说周王上疏请复三卫一事?”
李修文答道:“臣对此事也知晓一些。”
朱由检心中闪过一丝疑虑,接着问道:“那你如何看待此事?”
“这个……”
李修文心中一凛,说道:“臣以为,此事未尝不可。”
“哦?”
朱由检眼中闪过一抹寒意,脸上却不动声色,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李修文心中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他知道,自己的态度已经引起了朱由检的警惕。
既然开了口,就没有收回来的道理,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说道:“臣觉得,乱军进入河南,周王想要恢复三卫,用以自保乃是人之常情。臣也知道,陛下心中有所顾虑。可三卫兵马不过一万多人的编制,威胁不到朝廷的根基。再者,周王若心怀不轨,当时世子谋反就是最好的时机。若是如此,臣也就活不到今日了。”
说完了这番话后,不待朱由检反应,李修文已经“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说道:“求陛下恕罪,臣赞成此事,还怀了些私心。”
朱由检看了他半响,才出声道:“你是开封人士,若是周王恢复了三卫,你对家里也安心是不是?”
李修文“如实”承认道:“确实如此。”
“你先起来吧。”
朱由检见李修文如此坦诚,便也没再为难于他,继续说道:“你所说的不无道理,可你想过没有,此例一开,往后其他藩王再提出如此请求,朕当如何应对?”
“臣愚钝,一时倒是没想到此事。”李修文谦虚地说道。
“唔……你先回去吧。”朱由检话落,便埋头继续批阅奏疏了。
待得李修文离开后,朱由检重新抬起头来,对曹化淳问道:“大伴如何看待此事?”
曹化淳早就答应了李修文,要赞成此事。只是先前朱由检一直没问过他,他自然就不好随意提起这事。
如今皇帝问了,他便答道:“老奴觉得,李大人说的也不无道理。”
朱由检自然知道,从皇商一事后,他们俩人有些来往。他继续问道:“是你的看法,还是李修文的看法?”
这话就有些诛心了,曹化淳立马“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说道:“是老奴自己的看法。”
经历了温体仁的事情后,朱由检对曹化淳已经有些不满了,自然对他有些不满。可毕竟是从小到大服侍自己的人,他也不忍过于苛责,便说道:“起来吧。”
李修文出了皇宫,一时又有些迷茫了。他早就从薛国观的口中,得知了朱由检的这个说法。谎称不知,是为了消除这位帝王对自己的戒心。
其实在他看来,朱由检所说的不能开此先例,纯属笑话!说白了,朱由检是不愿意让藩王掌兵,找的这么个借口罢了。
正德年间,宁王就曾恢复过三卫兵马,还真的起兵造反了,没成功。宁王之后,也没见其他藩王提出此事不是?
何来不能开此先例一说?
可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朱由检收了周王的厚礼,加上赈灾一事,自然又不好拒绝人家的请求。
如今该做的已经做了,此事能不能成,其实全在朱由检的决定了。
第206章 军事演习
南三所,这一带有端敬殿、端本宫,为太子出阁后的居所,原殿名为“?24??芳殿”。
听着王承恩讲李修文的那些事迹,朱慈烺不由得对其生出了几分好感。
其实,李修文也没真正办过几次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要说具有传奇性,能够拿来当故事讲的,还要数开封时策反王府八百侍卫的事情。
王承恩自己没现场去看过,很多事情都是听说来的,加上他对李修文印象不错,自然就说的神了点。
王承恩正说得兴奋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道脆生生的声音:“哼,王承恩又在骗人,你就可劲儿的忽悠皇兄吧!”
朱慈烺抬头望去,就见门口闪出一个小女孩,正是自己的妹妹——坤兴公主朱媺娖。
他笑了笑,说道:“皇妹,你怎么来了?”
王承恩也看到了这位小公主,忙上前行礼道:“奴婢见过公主殿下。”
坤兴公主闺名为朱媺娖,和朱慈烺一母同胞,比朱慈烺小了一岁。若是李修文见到他,再听到这个封号,肯定能想到赫赫有名的长平公主,某部电视剧里的女主角。
长平公主,是到清朝时才改的封号。
朱媺娖走了进来,她刚才一直在外边偷听,觉得王承恩有些言过其实。心里有些不屑,此时便撇撇嘴道:“我才不信那个什么……李修文,能靠一张嘴皮子,说动王府八百侍卫乖乖投降呢!他要真有那么厉害,怎么不去打鞑子,一张嘴皮子把鞑子给说得乖乖投降,父皇不就安心了?”
“那倒也是,你不说我还真没想到这个。”
朱慈烺深以为然地点头道。他虽比妹妹年长一岁,可毕竟年幼,从来都是别人说什么,他就听信什么,很少有自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