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赵云-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高的雒阳城墙,那是唐周曾经想要来读书的地方。可惜家里的嫡长子都没有机会,遑论一个庶子呢?

到了京城以后,他才发现,所谓的黄巾众,与城门口鲜衣怒马的城门校尉所带的兵丁来说,简直就是乌合之众。

唐周决议不再跟着黄巾一条道走到黑,毕竟没有比较的时候,还觉得黄巾就是天下的救世主。

二月十五遮天,他亲自见到了雒阳令赵温,把黄巾的所有细节全部都说了出来。

面对这样的事情,灵帝绝对不姑息,马上派人前往一河之隔的河内山阳抓捕正在那里行动的马元义。

同时下令,天下彻查黄巾道众,地方官有先斩后奏的权利。

张角尽管病了,却并没有慌张,宣布所有的方哪怕没到邺城的,马上起义。

一时间,天下震动。(未完待续。)

第三章你打黄巾我收俘

张角在中原传播太平道的时候,简直就是处于各地官府的眼皮底下。本来刘宏就对赚钱的速度不满意,这下简直就是递上来的刀子。

当然,灵帝即便要秋后算账,也得等到把黄巾剿灭以后,毕竟他的位子最为重要。

残阳如血,曹操带领他的西征军,终于踏上了坚实的一步。

他和其他军武世家的人在光和六年腊月,竟然是冬天草原上最艰难的季节,突入西域。

两个半月的时间,出玉门关往东南而行,灭掉了鄯善。

耿家的人,不会忘了他们的先祖耿恭在金蒲城与疏勒城创造的奇迹,一直对当年西域诸部没有救援的事情耿耿于怀,如今有机会,自然是身先士卒。

在出兵方向上,曹操与耿纪及其他的军武世家人曾有过分歧。

军武世家的人认为,应该从北面的山国进攻,那边的戈壁沙漠稍微要少一点。从北面一路沿着弧线西行,就能最终到达此次的目的地疏勒。

可是曹操和他的谋士程昱则不这么看,山国、车师、焉耆、龟兹、姑墨、温宿、尉头、疏勒,一路上大大小小八个西域小国,得打多少战?

而且那些国家别看并不大,彼此之间合纵连横,能在匈奴与鲜卑的铁蹄下存活,岂是一个联合了得?自然兵士的战斗力不弱,世代征战,对于初生的西征军不利。

南边的国家依次是鄯善、且末、小宛、精绝、戎卢、拘弥、渠勒、于寘、皮山、乌秅、无雷、莎车,看上去国家不少,实际上不过是一些大大小小的部落,战争比较少。

尽管南边的国家偶尔也会出现灭国的事情,相对北方就平和得多。

只要在南方循序渐进,不断收容降军,力量壮大不说,力量薄弱的西征军压力较小。

主要是有程昱这个忠厚长者居中调度,竟然没有费多大功夫,就让他们改变了想法。

要打仗,肯定必须是师出有名。此次汉军的名义就是鄯善国包庇了在大汉搅风搅雨的佛门。关键在他们国家,本身也就两三个大汉中等县的样子,居然真有三十多个寺庙。

“仲德兄,你不觉得朱崖侯是把我们给调开了吗?”看到情报,曹操怅然若失。

夏侯渊、夏侯惇、曹洪和曹仁大惊,生怕此话传了出去。他们确实对赵云有一定好感,那又如何?在家族利益面前,皇帝都无所谓。

“看你们紧张那样子,”曹操呵呵笑道:“军中也就耿纪一个武者,还不入流呢。大兄,难不成你还听不到,他们正在商量么?”

夏侯渊闻言,赫然一笑不语。

“主公,慎言!”程昱赶紧制止:“不要说赵家父子忠心体国,先后北征、南征,当是你出自南征军这一层关系都会让人诟病。”

曹操一滞,随即呵呵笑道:“我也就是这么一说,西征军是有汉以来都没有过的大事。大汉立国之后,始终在西域问题上谨慎,每次派出的军队不满五千。”

大帐里的人都笑了起来,至于他们心里的真实想法,谁知道呢?

有怀疑的人当然不止曹操,益州北边,居然也有黄巾。

说实话,永昌郡不管混得多么好,刘备想进入到天下人的视线里面。

凭着现在郡兵的力量,多的人马不敢说,两千人肯定能够派得出去的。

正在他召集几位兄弟想着派谁去的时候,突然得到了噩耗,此次的傈越部动了真格,一下子掳走了四个亭的人,里面有汉人也有蛮人。

刘备脸上的颜色要多精彩有多精彩,攘外必先安内,不管他派出军队在益州北面打得多么风生水起,要是自己辖区内后院失火,天知道上面会有啥想法。

灵帝对于刘氏子孙掌权有些害怕,除了比较亲近的刘焉等人,目前有才能的刘陶也就是士燮的先生,本来就身陷囹圄,这次更是雪上加霜,说是与张角有勾结。

你麻痹,太平道是要夺取刘家的江山,刘陶又不傻,他为何会投靠黄巾?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可惜刘宏的杀意已决,就看啥时候下手。

作为中山靖王的后裔,与灵帝并没有多亲。况且刘备的官来得不正,哪有先当太守再自己给自己一个孝廉身份的?天下也就独一份儿。

要是永昌郡真有事情,说不定有心人会趁机掺乎一脚,那就大发了。

廖立心头剧震,他要还看不出谁在后面下棋,那他的才智就活在狗身上。

南征军连三苗都轻而易举平定,一个小小的傈越部,嗯,相对起南征军来确实不屑一顾,为何在三苗与永昌的边境上老是搞事情?

然而,廖立再也不敢和那个人作对,上一次是让自己老了三十岁,人生有几个三十岁?下一次恐怕天下之大,再也无处藏身了。

没办法,刘备只得把程普北行的计划搁置,重新商量怎么把被掳去的人弄回来。

打傈越?理想很丰满,那里山高林密,连本地人都说不清该部究竟有多大,部落几许。

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沾,哪怕刘备这种人物,也不敢轻易真正动兵,每次出兵恐吓居多。

相对起刘备这边,袁绍就悲催了。

五溪蛮人简直就把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发展到了一个高度。

黄巾起义这么大的事情,袁家在文官系统人脉厚实得不行,武事上乏善可陈,目前也就他有领兵的经历,不管是汝南袁家还是他自己都想在此事上插一脚。

可惜该死的五溪蛮人,差点儿把始安县给搬了个空,连周遭的亭,老百姓也掳去了大部分,剩下一些老弱病残。

关键是他们借助老百姓的口,传播了袁绍无故兴兵,把蛮人奴隶交易的事情捅了出来。

不要说其他地方的人,就是在零陵本地,那些中小世家看这个太守的眼光就不一样了。

你麻痹的,汝南袁家差钱吗?你即便要倒卖奴隶,自己把屁股擦干净就没事儿,这些家族,谁没在上面牟过利?你让人家抓住把柄就是你的错。

说得有鼻子有眼睛,交易的对方,人数,都是确确实实的。

得,先把五溪蛮的问题解决再说,袁绍也不是拿不起放不下的人。

一郡之隔的孙坚日子就要好过得多,他出兵荆北,会和刺史徐璆,面对黄巾这群乌合之众,打了好几次胜仗。

要不是因为黄巾的数量太多,荆州兵早就肃清了境内。

“刺史有请?”孙坚举棋不定。

徐璆得罪了太后的事情,并不是啥秘密,此时此刻,去还是不去呢?

关键时刻,祖茂建言:“主公还是去一趟的好,毕竟目前我们荆州对抗黄巾,需要一个领头的人,不管是蔡家还是其他家族都不行。”

说起来,蔡讽也有些憋屈的,他和荆州世家的力量雄厚,这两年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荆州的绝大多数兵力,现在都在海外征战,尝到了海外甜头的世家们,根本就舍不得那丰厚的利益。

孙坚发现自己去的比较晚,徐璆的营帐里高朋满座,里面有好些看上去就是商贾之类的人。

“文台兄,何故来迟?”徐璆笑容满面,没有半点责怪的意思:“来来来,诸位贤达,我来为大家介绍下金主们,他们来自璆的家乡广陵海西,今天特意召集各位,有好事。”

领头的人看上去就是一个管家,其实是徐家的人。

他泰然自若地站起来,恭恭敬敬冲四周做了一个罗圈揖:“徐某是生意人,宗旨只有一个:你们打黄巾我们买俘虏,有多少要多少!”

尼玛,这口气太大了啊,众人皱眉不已。(未完待续。)

第四章赵家不挡你们路

荆州世家的人都不好开口,毕竟大家虽然都在做生意,还是觉得自家与商贾不同。

马家这些年跟在赵云屁股后面可没少赚,孝廉没捞着,毕竟蔡家、蒯家、黄家、张家等家族在暗地里合作赚钱,却又在压制豪门。

本身就这么多钱了,要是有一个孝廉身份,金钱开路之下,荆州不被他们玩儿得风生水起才怪。好在军队里面的校尉,每家给一个也不是难事。

马家如今在整个荆州都是巨富,他如何会把来自徐州的徐家放在眼里?刺史而已,今后家族想想办法,给后辈捐一个孝廉,自己等人想捐都没办法,父母早就没了。

“徐兄你口气是不是大了点儿?”马怀言语不善:“你以为我们会把区区俘虏卖钱?”

“就是!”秦波冷笑道:“惹毛了我们荆州到你们海西,干脆就把海西给买下来算了。”

还别说,如今的荆州世家豪门就有这个底气,作为最早跟随赵云的人,财力冠天下。

“二位的话自然有道理,”见其他人都群情激愤,徐管家慢条斯理地插嘴:“朱崖侯说过:蚊子再小也是肉,目前在夷洲、朱崖洲、新近拿下的吕宋洲,何处不缺人?”

徐璆忍得很辛苦,在座的人可能都不清楚,我海西一脉,早就上了赵家的大船了吧。

毕竟徐家做得很低调务实,就像他在荆州做官一样,看上去波澜不惊,一步步都很稳健。

在得知家族获得的利益过后,连徐璆都淡定不了。尼玛,家族的人都说过,不要说九卿,就是三公的位置,只要他想,毫不犹豫拿钱出来买了。

Word天,三公的位置几千万钱,在家里看来就好像是几百钱的样子。

然而徐璆忍住了,雒阳的水太深,连赵云都不敢掺和,在朱崖洲呆着当土皇帝。

他自忖不管是徐家还是自身,和赵家比起来差得太远,最后觉得还是荆州刺史踏实。

荆州世家豪门的人蔫儿了,搞了半天,大水冲了龙王庙,都靠着朱崖侯发财呢。

“其实徐管家说得没错,”蔡讽多精明的人,马上就看出了此人与徐璆的关系:“皇上除了收钱,从来没有过赏钱。诸位,说句大逆不道的话,你们觉得把俘虏敬献上去有什么?”

“是啊,”徐璆趁热打铁:“我荆州水师打出了大汉的威风,镇南将军更是有汉以来彻底平定了交州之地包括三苗、朱崖洲的第一人,仅仅是个朱崖侯。”

孙坚插不上话,他脑袋里急转,为何武陵郡与零陵郡挨着,都在五溪蛮交界的地方。可是自己孙家参与了南越事宜,武陵南部风平浪静。

他不是军师型人物,此刻豁然开朗,背后都与那个始终处于局外的朱崖侯有关。

况且武陵郡兵本身就只有一千多人,加上战损,目前正兵仅仅八百多,辅兵合在一块不足四千人,俘虏更是不值一提,一千多算啥啊。

本来武陵的兵也有几大千,关键不管五溪蛮表现出的人畜无害,也不能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作为武陵郡尉,郡里才是自己的职责,他只带了三成的兵力。

“孙某的俘虏给你了,”孙坚呵呵笑着:“孙家这两年赚得不少,钱就别说了。”

“孙将军,生意是生意!”徐管家不干了:“要是我此次把人带走,还有下次吗?不过考虑到诸位还要继续征战,咱就不用现钱交易,不管是武器装备还是粮食,大家尽管提。”

荆州确实富庶,可是几百年的存粮都弄到交州去了,那时候的交州缺衣少粮。众人就当是自己在那边分一杯羹的投名状,想不到自己等人也有缺粮的时候。

具体的事务,自然有专人在负责,可以说小小的插曲,让整个荆州团结在一起。

尽管大家的兵力都不多,合在一起也才不到一万人。目前到了海外的兵,没有任何人想要抽调回来,都觉得黄巾不过是疥癣之疾,不足一提。

与师傅不一样,道家的典籍千千万,于吉不知道看了多少部的道经。

可是张角,自始至终,都只研究一部经典,那就是《太平经》。

他们兄弟三人创立了太平道这一组织,主要受该经书的影响,加上早期流行的黄老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化为自己的教义,广泛向信徒们宣传。

太平道的教义宣称在天上有鬼神监视人们的行为,并根据人们行为的善恶来增加或减少他们的寿命,要求人们多行善事,少做坏事。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张角的太平道发展到大汉的许多地方,教徒人数达到了几十万。而张角就以教主的身份来布道,据历史记载,他布道的方式主要是以给人治病来扩大影响。

他还自称大贤良师,把自己看成大众的先觉者。他把全国信徒按照地区,建立了军政合一的组织方,共设三十六方,各方首领称渠帅,在民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由于此时社会腐败,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所以张角就顺势而起。

张角信奉《太平经》,他把自己创立的道教组织命名为太平道,就是直接来源于《太平经》。

所谓太平道,即行太平之前之义,因为太平道,其文约,其国富,天之命,身之宝。

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亦来源于《太平经》。

卷九十:今行逢千斤之金,万双之璧,不若得明师乎?学而不得明师,知何从得发乎?治国欲乐安之,不得大贤事之,何以得一旦而理乎?

卷九十八: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蚑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

张角把自己称之为大贤良师,实际上是把自己看成是太平道的先知先贤,目的就是要行大顺之道,以教救世赈民,实现天下太平。

他传道的主要法术,是教人叩头思过,以符水治病。这叩头思过,也来源于《太平经》。

在张角看来,天以至道为行,地以至德为家,共以生万物,无所匿,无所私。

人之过,是违天犯过所致,要治病,就得跪拜首过,跪拜首过的方法是常以除日于旷野四达道上四面谢,叩头各五行,先上视天,回下叩头于地。

由于朝廷紧急捕捉马元义,车裂于洛阳;并紧急动员各种力量,捕捉诛杀张角信徒一千余人;又通知冀州捕捉张角及其家人。

张角等发现事已败露,即用各种方法星夜通知各方,立即起义。

起义时,义军首先将抓获的贪官杀了祭天。起义时,张角军皆头裹黄巾,时人称之黄巾军。

起义后,张角依据《太平经》中关于“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气极,然后歧行万物治也”的理论,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自称地公将军,其弟张梁自称“人公将军”。

起义开始后,群众纷纷响应,或入伍为信徒,或送粮送衣,义军发展很快。义军攻克城镇后,往往烧毁官府,杀贪赃官吏,将其财产分给百姓。

贪官污吏平时作威作福,一闻义军到来,便吓破了胆,如同丧家之犬,多已逃之夭夭。旬日之间,天下震动,京师震动。

而在巨鹿周围,黄巾军初战先擒皇族安平王刘续、甘陵王刘忠;攻杀幽州刺史郭勋、广阳太守刘卫。

立足广宗,看来大事可期。

正在一切顺利的时候,张角收到了一封信,上面只有简简单单的两行字:赵家不挡你们路,黄巾不攻赵家人。

最可气的是,他刚刚看完,上面的字迹消失不见。(未完待续。)

第五章黄巾试探尽折戟(保底一更)

说实话,刘宏尽管觉得黄巾起义声势浩大,却并不太在意。他始终不认为一群拿着木棍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为兵士就能颠覆大汉的政权。

然而,却不能把战火烧到雒阳,这是他的统治区域。不管外面如何乱,只要京畿之地太平,西面还有的是地方可以提供资源让自己来享受。

碰巧,他早就对世家不满意了,干脆把雒阳的大门关起来,任凭世家与黄巾军相斗。

汉灵帝光和七年三月戊申日以何进为大将军,他对其他人都不太相信,让其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于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

刘宏又自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关口,设置都尉驻防。还同时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

一句话,你们就在中原打吧,打得越厉害越好,就是不能乱我雒阳。

可惜,太平道不是刘宏肚子里的蛔虫,第三天,也就是庚子日,太平教大方自称神上使马元义事败被捕于洛阳车裂,部下张曼成闻讯立即率众在南阳起兵。

在这一天他击斩南阳郡太守褚贡后,占领了宛城。不啻于给了刘宏一个响亮的耳光,黄巾不仅要和世家斗,你的各地郡县,爷们儿一样要攻打的。

皇甫嵩上谏要求解除党禁,拿出皇宫钱财及西园良马赠给军士,提升士气。

另一位大臣吕彊又对灵帝上言:“党锢久积,若与黄巾合谋,悔之无救。”

汉灵帝接纳提案,在壬子日大赦党人,发还各徙徒,要求各公卿捐出马、弩,推举众将领的子孙及民间有深明战略的人到公车署接受面试。

而另一方面又发精兵镇压各地乱事:卢植领副将宗员率北军五校士负责北方战线,与张角主力周旋。

皇甫嵩及朱隽各领一军,控制五校、河东河内河南骑士及刚募来的精兵勇士共四万多人,讨伐颖川一带的黄巾军。

朱隽受到张温的委托,上表武陵尉孙坚为佐军司马,带同乡里少年及募得各商旅和淮水、泗水精兵,连同武陵郡兵三千多人出发与朱隽军连军。

汉军在首战并未得利,四月,朱隽军就被黄巾波才所败而撤退,皇甫嵩唯有与他一起进驻长社防守,被波才率大军围城,汉军人少,士气低落。

汝南黄巾军在邵陵打败太守赵谦,老爷子只有退守平舆,广阳黄巾军杀死幽州刺史郭勋及太守刘卫,黄巾军并未因汉室的动作而有败退的迹象。

在这种时候,赵云竟然写了这么一封信,如何让大boss张角不生气?

连日来的辛苦,让他两鬓都有了不少白头发,与以往仙风道骨的样子有天壤之别。

他随着起义的进行,城府日深,淡淡询问道:“究竟是何人传进来的信函?”

刚才正忙乱,他并没有细问,随手接过来看了一眼。见落款是赵云,瞬间就不淡定了。

“下面的人说一位仙翁自称是你的师傅,所以想也不想也就递了上来。”传令兵嗫嚅着。

他也感到奇怪,自家的大贤良师、天公将军难不成不是天生的神仙吗?如何还有师傅?

张角闻言一滞,神念马上探了出去,在广宗城外,于吉安静地在地上打坐。旁边的守门军士,看着他不知如何是好,怕其说的是真的又怕是假的,要是假的项上人头不保。

“先生前来,怎不提早告知?学生也好扫榻相迎!”张角大喜过望,神念招呼。

只有真正发动起义以后才明白,一支军队一个国家,和当初的教主比起来,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早就想多找些能人智士前来帮忙。

可惜大多数世家得知了圣旨以后,义正词严声明和黄巾划清界限。他们尽管在观望,却不会在这种敏感时期,对新生的黄巾军进行投资。

至于道家一脉,大家本身就以求仙修道为终身的事业,近来又在交州那边传播开来。随着南征军的扩展,道门不断扩大。

再则不少实力强大的道门领袖夜观天象,暗中推算,根本就不看好太平道,如何会与张角等人有瓜葛?

要是惹恼了世俗的皇帝,刘宏一气之下,整个支脉的道统就全部灭绝了。

见到于吉脸上淡淡的笑容,张角瞬间懵了,不管以前两人的关系有多僵,那都是自己的师傅。前段时间听说他去了交州,想不到回来的时候竟然成了凡人一个。

好,姓赵的,祸不及亲人,你居然对我的师傅动手?以为他是孤家寡人么?

张角瞬间飞了过去,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盈盈下拜:“师傅,不孝徒儿有礼了。”

于吉是真正的道门中人,不像左慈一样还有些凡俗的牵挂。

看到眼前两鬓白发的张角,于吉上前搀扶起来:“痴儿,痴儿,此前为师还有些疑虑。大汉气数已尽,老道也早就看出来了。”

“你和我都出身贫寒,我也想改变这个时代。可惜你做的方法太激烈,有干天和啊。”

“现在武功失去,一切都看开了。不管你选择了什么道路,那都是你想要走的。”

“你成功了,为师在山中为你祈福。你失败了,老道为你上香!”

说着,他上了旁边一直在等候的牛车:“没有来见你一面之前,为师确实有些放不下。现在终于放心了,你安心地去做自己的事情吧,老道去也!”

张角愣愣地看着于吉的牛车渐行渐远,不由自主想起曾经求学无门时,一个中年道长收留了自己。那时的师傅就像如今这样恬淡,他赐给自己的《太平经》,也解读出了别的含义。

“师傅,你就安心去修道吧!”他在心里暗暗发誓:“赵家小儿,不是人子。一边说不挡我们的路,一边又把你功夫给废了。”

“来人!”张角冷声吩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