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赵云-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干咳两声:“子龙小友,不知吾之师弟为何得罪你?”看到对方一脸迷惘,又加了一句:“他是张角的师傅于吉!”

“于道长?他今在何处?”赵云还是真的担心,毕竟是为了把珠江口的龙脉锁住。

即便如今他是朱崖侯,也没想过要据岛自立,海里有传说中的真龙,不需要借助大陆的龙气。不然几百年后,焉知不会出现前世的土著针对中原。

当下,他也不啰嗦,言简意赅地把于吉的情况传音说了。

“于师弟误我!”鬼谷子脸色灰败,搞了半天自己闹了个大乌龙。

大宗师又如何?总不能你想欺负谁就欺负谁吧,那样的话,鬼谷定然激起公愤早就被天下所灭。

如此说来,还是赵云挽救了师弟的性命。

其实他也很奇怪为何以前不管怎么算,于吉都难逃一刀,鬼谷的前途咋算都算不出来。

现在算起来,师弟竟然会寿终正寝,自己这一脉貌似也有一定的转机。

他却不敢掉以轻心,隐门让外间行走的门人传话,消灭张角鬼谷责无旁贷。

然而,他把所有的后事都交待清楚,还准备给于吉报仇以后,再启程北上,单枪匹马去广宗。鬼谷子十分肯定,相对于自己这一脉来说,黄巾对隐门的威胁最大,不敢不出全力。

“小友,说来惭愧,我们还在漠北扶持一脉来对抗中原。”他真的很不好意思。

不管怎么说,鬼谷都是名气咣咣的,老祖宗做的决定,后辈没法质疑。

想当初,王禅老祖获得了上古时期一个小门派的修炼典籍,直指先天。

他算出今后中原无自己后辈的立锥之地,悄悄把蚩尤一脉比较邪恶的修炼方式放到了北海之滨。

后辈们也没有撒手不管,而是日夜监视着那边。一旦有人修炼,要么剿灭,要么扶持。

“说起来和虎魄颇有渊源,那就是吞噬!”鬼谷子脸色凝重。(未完待续。)

第二十五章日达木基去雒阳

前世的赵子龙可是看了不少书籍,黄易大大那几本书,差点儿都翻烂了。

在没有网络的年代,连手机都是GSM信号,黄易的纸质书在大陆一般都是盗版,毕竟香江那地方的人用的是繁体字。小小的一本册子,刚一面世就一抢而光。

那里面,什么厉工、蒙赤行、八思巴、庞斑之类,张口就来,难不成是真的?

难怪后世没有鬼谷一脉的传说,难怪北方异族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南下中原。

可是赵云竟然说不出一句责怪的话,毕竟中原皇朝对待武者可是态度极不好的,用你的时候,什么大饼都给你画。用完了,如弃敝屣,还大加迫害。

就像一个人一般,忍无可忍,不必再忍。至少草原上的民族,在信誉上来说,比起满口仁义道德的中原皇朝要实在得多,帮他们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就是鬼谷门人的意愿吧。

只不过改头换面,自称为魔门的鬼谷门人还算是鬼谷一脉吗?估计他们内心里面也是万分挣扎,却又十分无奈,大家又不是皇帝的老爸儿子,没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前辈,晚辈对此知之甚少,请为晚辈解惑!”压下心头烦闷,赵云缓缓说道。

“也好!”鬼谷子眼露奇光,他原以为这青年会沉不住气和自己再次大打出手,那样就顾不得脸面只好逃走了。毕竟身为华夏久负盛名的道家派别,移居漠北也是内心有愧。

虎魄魔刀,当然,在蚩尤方面称之为虎魄神刀,反正就是一把神奇无比的武器。

它有自己的灵性,能够从被杀的人身上吸收到精气神来不断壮大自身。

更为神奇的是,它还能反哺主人,两者一起成长,可是让黄帝阵容吃足了苦头。

原始的典籍上,并没有介绍蚩尤是如何得到这把武器的,只是说他很聪明,根据虎魄的作用,创造了一套能够吸收人精气神的武功,是为黄帝方谈之色变的吞噬功法。

与其说黄帝阵容为了镇压蚩尤,不如说大家都很眼馋这套功法。

其结果和传说中的大同小异,反正蚩尤是输了,可是那套功法再也找不到。

至于一把能够吸收人精气神的兵器,修者还是能够自己炼制出来的,尽管有人想贪墨,众目睽睽之下,联手封印掉,干脆让其去祸害蚩尤的子孙。

事情就是这么巧,首代鬼谷子竟然获得了蚩尤遗留功法,他本身是修道之人,认为每一个人修炼的方向不尽一致,即便吸收过来,也没法应用。

或许在修炼的刚开始阶段,可以快速完成功力的积累,久而久之,必然不能达到极致。

听到这里,赵云就是一愣,自己吸收了晁家老祖的精气神,好像没有一丝不适。按说当初的王禅老祖,在眼界上肯定比自己要高,为何在自己身上没有副作用?

为了让得到功法的人对鬼谷的忠心,在典籍里面,也是改头换面,还有些基本的东西掌握在鬼谷门人的手中。

因此,知道了有人修炼成功,那也就是王禅老祖说的时机成熟,张角的事情处理以后,不管他能否活着回来,鬼谷的人移往漠北已成定局。

“前辈,你也要去黄巾那边?”赵云很是惊讶,自己得到了同样的诏令,是隐门的人用过灵帝的手发出来的。目前刘宏还是国家最大的boss,不得不去。

鬼谷子一直都没怎么重视这个青年,哪怕在功力上能够逼得自己使出压箱底的绝招,他始终认为不过是一个赵家的后辈,分家家主。

此刻也是惊讶万分,小小的黄巾,虽然人数众多,真正的高手寥寥无几,用得着这么多人?既然连赵家分家都去了,看来自己保命的几率又大了一点。

不待他回答赵云眼神一冷:“前辈请便,有朝一日云当亲自灭魔门!”

说完,不管不顾,径直到大哥赵风身前叙旧。

让你解释是一回事,他根本就不认同魔门。你们那一脉人如何要去漠北我管不着,我赵家人凭借自己的双手打出一片天,道不同不相为谋。

夏天的大草原是最美丽的,翻滚的草浪悠扬的牧笛以及远处戈壁滩上的鹅卵石和砂砾,构成了一副对比鲜明的和谐画面。

黄忠、徐庶、关羽、张飞终日驰骋在玉门关外,经过不大不小的好几次战争,让周围的蛮族夷人部落成为仆从军。

黄巾军突然举事,不仅影响到西征军,也影响到凉州军的持续作战。

曹操等人现在是以战养战,不再像刚开始那样突飞猛进,毕竟后方的给养基本上断绝。

说起来这家伙也是够狠的,加之耿家人以及后来找到的窦固与班超的后人,大家都对异族没有任何好感。稍有不顺,灭部落灭族都是有的。

当然,那里是西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再说皇帝只担心自己的位子,可能早就把自己亲自决定的西征事宜忘到了九霄云外。

黄忠等人不得不撤回凉州境内,毕竟大家的主要职责是保土安民而不是打擦边球到塞外作战,万一羌人趁着黄巾举事再次反叛那就麻烦大了。

对于日达木基,大家都十分感激,毕竟在这边的兄弟中此前还没有一位大宗师强者。

交战地带,要是在突破的时候遇到敌袭,不要说突破,就是保命都成问题。

“你要去雒阳?”徐庶十分惊讶:“值此内乱之际,拉巴部落就是此处的定海神针。”

言下之意,生怕他人走了,周围的羌人部落不服管教就有些头大。

“你们是不是把我们羌人看得太坏了?”日渥不基还没有把自己当成汉人,别看他小小年纪,经常跟随阿妈管理部族,对西羌的感情很深。

徐庶本来口才不错,却也不好和一个小孩子辩解,只是笑笑不语。

“我儿说得有道理!”日达木基长身而起:“不管我是汉人还是什么人,自打岳父救我的那天起,我就是不折不扣的羌人,所有的羌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

“其实大家要求的并不多,只是想有衣穿有饭吃。大家活不下去的时候才会造反,现在那些头领们一个个老老实实,赵家从大草原上都还能送来粮食。”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哥儿几个也不好再说啥。

第二天,太阳还没升起,日达木基艺高人胆大,单人独骑,往雒阳而去。(未完待续。)

第二十六章叫声四弟哭断肠

夏育身为护羌校尉,本身就是凉州出身的将领,有了刺史黄忠的帮衬,他的镇压进行得也很快。在黄巾举事的时候,不管是在安定、汉阳还是陇西郡,基本上就没有叛军的踪迹。

当然,西羌之人一旦反叛成了习惯,就不可能对汉人心服口服。不少叛军被打得逃入西倾山、岷山,混到那边的钟存、参狼羌、白马羌里面。

甚至在凉州与益州交界的武都郡两不管地带,也有零星的叛军武装。不管怎么说,在一定程度上,为汉庭的西疆稳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日达木基去雒阳?”夏育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在这个要命的时刻一个异族人进入京城,想必会让那边更加紧张。最主要的是,这不是一个普通人,除了大部族首领的老公,还是一位强者。

其实以夏育的情报,他对武者划分并不是很清楚,将门家族与武者家族,两者不相容。在他看来,高来高去的人都是强者,至于强到哪一步,算什么级别,他不懂。

要知道,当初有田晏、臧旻和夏育三人都被贬为庶人,而且田晏还是以前的护羌校尉,夏育是乌丸校尉,臧旻则是护匈奴中郎将。

三人之中,位置最高的臧旻没有得到赦免。前任也没有,他结识的可是中常侍王甫,与宦官之间关系不错,不然也不会鼓动皇帝发起对鲜卑的战争。只有夏育复出。

何耶?很简单,他为人处事十分低调,却并不意味着傻。他很清楚,只有皇帝才是决定所有人命运的那一个,只有揣摩刘宏的心思才能得到升迁。

果然,灵帝时刻在关注他们,要是任何人露出不满的意思,不免咔嚓一刀。

很简单,对鲜卑的战争失败了,是世家和皇权对抗的结果,没有后勤的军队,即便卫青重生,霍去病再世,也只有落败。

其他两人没有动静,特别是臧旻,本身就是他犯错了找到王甫行贿才有的战争,想戴罪立功,用战争的胜利来掩盖他的错误,可惜结果与他的美好愿望相去甚远。

臧旻则是心灰意冷,从扬州刺史到匈奴中郎将,他看清了大汉的本质。

只有夏育私下里盛赞皇帝英明,大骂世家罔顾国家大义,一下子就获得了灵帝的欢心。

到了凉州以后,他审时度势,压根儿就没有与黄忠等人对抗。

尽管明面上,两边泾渭分明,私下里时不时找人向赵家那边传达善意。

凉州三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赵家的崛起如日中天。再说,同样是没有世家的帮助,人家真定公硬是把鲜卑给干趴下,不服不行。

武人之间,没有那么多的虚头巴脑,夏育服气了。他的善意得到黄忠等人的首肯,要不然,东边的几个郡也不可能在镇压羌人的动作上这么快,夏侯兰在大力支持。

“你们沿途多设兵士,然不可交战!”夏育给部将嘱咐:“武者的破坏力惊人,普通兄弟的血肉之躯不是对手。况且人家只是去雒阳而已,又不是反贼。”

果然,日达木基一路上畅通无阻,经过凉州进入到司隶校尉的范围。

还没等司隶校尉的人反应过来,他已经从右扶风过左冯翎,也没在京兆尹停留,到了弘农郡。这里的地头蛇是杨家,他们和赵家现在是蜜月期,听说来找真定公,装聋作哑。

现在的河南尹是大将军何进的弟弟何苗,他根本就不理事。

等到隐门得知消息的时候,人家快到雒阳城了。

尼玛德,如今隐门的力量绝大多数去了广宗,准备收割张角的人命。

日达木基也有意放出自己的气势,大宗师身边,根本就没有游侠儿敢于靠近。

京城里有的是权贵,每一家子嗣繁多,也豢养了全国最多的游侠儿。

想去试试深浅的,离他一定范围内被强力弹开。而带有敌意的,则会口吐鲜血。

“有点儿意思!”日达木基像是亘古不变的脸上有了表情:“小伙子,你要是在暗中出手,或许能对老夫产生一点威胁,仅此而已。”

那人被看得发毛,不得不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末学后进,王越门下史阿见过前辈。”

中原有个王姓的武者家族吗?赵家的网络系统,日达木基也曾让黄忠等人提供了一些东西,他对中原的武者家族还是比较了解的。

如此年轻的人,竟然也是宗师强者,显然经过了系统的训练,能够做到的只有武者家族。尽管气息里面若隐若现,带有刺客的性质,那也是一个家族。

不管是自身还是要拜访的赵家,日达木基都不想添麻烦。对于武者家族,能不得罪尽量就不得罪,反正双方也没有解不开的仇怨,大不了就是阻止自己进京城而已。

“你出手吧,三招之后你还不能给我带来困扰,那就自己滚!”他脸上又古井无波,兴趣缺缺。当然,不管是什么来路的武者,自己也不会去以大欺小,除非对方找死。

“好!”史阿说着,手中窄窄的剑锋犹如羚羊挂角,直飞对方面门而去。

这一下卒不及防,旁观的众人不由睁大眼睛仔细观看。

那异族人好像根本就没动弹,史阿的剑落在了空处。他一直在积蓄力量,哪怕在和对方说话,气机也不曾遗漏半分,这一下落空,差点儿吐血。

他再次后退半步,深吸一口气,手中的剑以肉眼看不到的速度直击中盘。

在史阿看来,刚才自己为了追求效率剑走偏锋,现在这一剑尽管不是大开大合,这么大的攻击范围,哪怕是擦着一点,也能为师父搏得脸面。

咦,又空了?

他不退反进,手中剑再次挥出,全身的精气神都压了上去。

只听叮的一声,剑腾空而起,不知道飞哪儿去了。史阿整个人如同抽空了力气,失魂落魄的一屁股坐到地上。

日达木基负手而立,声音冷冽:“需要我逼你出来吗?”

一个面貌普通的中年人越众而出:“隐门……”

“你有资格和我说话么?”日达木基看也不看,沉声喝道:“凉州日达木基拜访真定公!”

夏末暖暖的阳光照在人身上,竟然有了一丝凉意,赵孟在庭院中凉椅上小寐。

那一句喊声“公……公……公”一直在雒阳上空回响,这么熟悉?他眨眼间不见踪影。

一二十里的雒阳城,三四个起落,人到了日达木基身前。

“四弟!”赵孟的眼泪扑簌簌下来。(未完待续。)

第二十七章三家广宗城兴兵

日达木基手足无措,他只是觉得眼前这人很是熟悉,血液里面有一种亲切感。什么?我是他四弟?他是何人?如果是真定公的话,怎么会穿着如此简朴?

“这位大哥你好,你说我是你四弟?我是谁?你又是谁?”日达木基对于过往的经历没有半丝记忆:“黄忠几位告诉我,应该与真定赵家有些关联,适才我也在呼唤真定公。”

“我就是真定公赵孟!”他顿时吹胡子瞪眼睛,转念一想,冲四周挥挥手:“都散了吧,这是老夫失散多年的兄弟。”

眼光一扫,见到隐门的人,也视而不见:“走,此地不是叙话之处,我们回家说。”

日达木基本能有些拒绝,看到那身影一眨眼就不见了,赶紧定定神跟了上去。

皇宫中,隐门派去保护刘宏的人全神贯注,生怕两位大宗师强者来到灵帝身边。

说起来,这个皇帝当得很憋屈,在朝堂上就不用说了,处处都有世家的人掣肘。

那些高来高去的武者,宗师还稍微低调点。大宗师轻易不出现,偶尔即便在京城中,也是行若无忌,就在城里面飞来飞去,压根儿就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探知到那两股绝强的气息消失在真定公府中,一个个隐门的人长出一口气。

如若不然,大家只能禀告一直在闭关的门中前辈,有事还好,没事的话自己这条小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两说。所以一般只要不是特备紧急,根本就不敢去和老祖们汇报。

“毋庸置疑,你就是老夫的四弟赵季!”赵孟止住了他的发问:“当年我们四兄弟被当地的部落军队冲散,你三哥赵叔当场战死,就只有你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说到这里,老爷子又禁不住泪光连连:“要是一直都没有你的踪迹,不知道百年以后,为兄有何面目去见九泉之下的父母,天可怜见,你终于还活着!”

赵孟从来都是沉稳有度的人,至少在小辈面前,看上去气度沉渊若海,哪有这么小孩子气的时候?这么些年,家族的重担一直扛在他一个人身上。

可以说,他随时都紧紧绷的,在京城作为赵家的柱石,更是劳心劳力。

赵家从一个豪强武者家族成为今天大汉瞩目的世家,是上下每一个人努力的结果,他这个家主更是殚心竭力时刻不敢松懈。

“你说我还有个夫人?”赵季不淡然了。

家里有拉巴子,结果以前自己还成了家,虽然赵秦氏无所出,过继大房的赵雨也续上了血脉,他自是感激不尽。此刻,哪怕仍旧不太接受自己的身份,也对赵家有了归属感。

“兄长,秦氏照你这么说是我的夫人,这么多年来,含辛茹苦,操持着我的家。”赵季有些为难:“可愚弟在西凉已有家室,于微末之时收留了我。”

“这有何难?”要是在以前赵孟还没有办法,他爽朗地笑道:“你大侄子有两房妻室,你三侄子有四房妻室,有一个还是当今的女儿。”

赵季有些懵,这个没见面的侄儿太猛了,连皇帝的公主都搞定。

“所有的妇人没有大小之分!”赵孟霸气地一挥手:“什么拉巴子不愿意就休了,把侄子侄女领回来,家里帮你抚养!”

赵季哭笑不得,不过自家妻子掌管一个部落,好像并不太强势,事事还隐然以自己为主。要不是醉心武学,部落首领就是自己了。

“对了,隐门的人不怀好意!”赵孟嘱咐道:“你赶紧回真定,传讯给二弟,谨防刘家的人对云儿动手。我赵家不出手,他们还蹬鼻子上脸了。”

“兄长,你是不是太急迫了?”赵季苦笑:“尽管还没见过云儿,既然已是大宗师,等闲人根本就算计不到。何况我们家就在左近,说什么也不会让他吃亏的。”

旁观者清,既然大哥一个人在雒阳呆着,家族的事务就是二哥在负责,自然不是弱者。目前的赵家井井有条,显然比京里得到的消息更为详细和快捷。

其实赵云并没有四叔想象得那么从容,特别是到了广宗城外,心里更是忐忑不安。

他原以为,连自己都被召集起来,很显然隐门的人要大动干戈,估计全天下的武者差不多全部聚齐了。谁知竟然只有自己、鬼谷子,其余的都是隐门的人。

卢植被关押回京,董卓本身就是出来刷存在感的,他带兵纯粹是敷衍了事。

要不然的,西凉铁骑或许在凉州对付羌人不占优势,在中原,特别是广宗这里的平原上,对步兵简直是摧枯拉朽。

好死不死,他败了。好在董卓私下给大将军何进不少好处,竟然没有受到任何责罚,又重新回去优哉游哉当他的河东太守。

身为赵家旁系,丁原这两年上升势头很猛,刘宏不得不防备。河东是并州到雒阳的门户,让董卓立在那里,大家都安心一些。

颍川的战役,有荀彧的加入,平息得很快。

荀家异军突起,惊爆了一地眼球,连带着荀爽在朝中的日子都好过了许多。

于是朝廷下诏让荀彧以中郎将的名义,一下子就和皇甫嵩、朱儁平齐,人家好歹还有个左右的前缀,他没有。

说白了,刘宏就是把荀家架在火上烤,一个文士家族,你非得要从军,不治一下就不是灵帝了。他做皇帝算不上雄才大略,对于平衡玩儿得颇为纯属。

如今,朝廷让荀彧会同豫州刺史王允继续在中原地区平叛,朱儁调遣到南阳,应对越来越浩大的黄巾叛军,皇甫嵩则被派到广宗,收拾董卓留下的烂摊子。

“特喵的,隐门太欺负人!”赵云心头大怒,吩咐典韦:“拿我的名刺,直接到皇甫义真的营地,让他帮我立一个营帐。”

要是自己单人独骑来,他啥话都不说,关键千里迢迢,带着山主和蛊主,隐门的营帐十分显眼。鬼谷的名气很大,也有一个营帐,单单没有自己的,为何不生气?

皇甫嵩这个左中郎将胸有沟壑,曾经的凉州三明势大,遭到世家的打压。随着田晏和夏育的被贬,凉州帮声誉降到了低谷。

他是朝廷派遣的左中郎将,又不是隐门的什么人,尽管一个个看上去武功高强,那又如何?武者不得对普通人下手,哪怕对方持有皇命,也只是让手下立了一个营帐。

听说赵云前来,于公于私,都要拜见。

中郎将尽管是战时的武将官职,也在镇南将军之下。何况没有荀彧的帮助,要平定豫州一代的叛乱,不知道等到猴年马月。

两人相见已毕,正准备叙话,突然听见一声大喝:“黄巾张角、张宝、张梁,静候隐门刘家,可敢前来?”(未完待续。)

第二十八章张角殒黄巾凋零(本卷终章)

赵云的出现是一个异数,隐门的人有些伤脑筋,他们一直在应对刘家即将崩溃的大事。此时此刻出现了不可控的人,自然会召集相师前来。

相术是华夏社会古代中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主要通过对人们的体貌特征、言行举止等外在的观察来预测人的吉凶祸福、贫贱富贵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