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世吉祥-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文瀚不置可否的问道:“你如何看待此事?”

杨致冷冷道:“很简单。皇帝上当了。”

徐文瀚叹道:“我也是这么想。这几年四海升平,国用富足,册立太子十分顺利,且署理政务可圈可点,皇上确实有点飘飘然了。”

杨致皱眉道:“你每日呆在宫中,怎么不劝一劝皇帝?来找我又有什么用?”

徐文瀚茫然摇头道:“如今之势,已是今非昔比。皇上册立太子之前,曾为如何用你大感头痛,因此召我垂询。皇上从来就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这只能说明他已经没必要急着用你了。所以我顺水推舟的劝谏。对你不用或是备用。现在我只是一个六品侍读,若非皇上相召,罕有机会涉足政务。你只是一个滞留在京的外臣,在皇上眼里这只是无关痛痒的施恩小事。何须问计于你?”

“我也知道找你没用。但皇上刚过了几天好日子,目光就远不如从前长远。太子纵然天赋睿智,毕竟稍显稚嫩。想及于此,我……我这心里委实闷得慌。”

杨致叹道:“吃一堑才会长一智,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只是我很为那些战死大漠的兄弟们感到不值。感到心痛!”

二人正在感叹间,阿福气喘吁吁的来报:太子到访。

赵启已是太子,不是以前的小屁孩越王了。杨致尚未来得及整裣衣袍起身相迎,就听到赵启在门外呵呵笑道:“姐夫为谁感到不值心痛啊?听说徐先生也来了,是么?”

赵启的身份无论是越王还是太子,出入杨府向来都如自家后院一般随便,杨致对他这一点也深感无奈。

杨致与徐文瀚互望一眼,一同躬身一礼道:“臣等恭迎太子殿下!”

赵启脸上的笑容顿时一滞,随即伸手扶道:“免礼,免礼!我不请自来。夤夜来访,按说是我失礼才是。姐夫,徐先生,我们且坐下说话吧!”

如果说杨致初识赵启之时,二人之间只隔着一道可一步而过的小水沟,在赵启那年大宴群臣之后,二人的间隔则变成一道不高不矮的篱笆,在赵启被册立为太子之后,二人的间隔已变成了一道无形的高墙。不管他们愿不愿意,这都是硬生生的事实。

见礼奉茶落座之后。赵启笑意盈盈的道:“天色已然不早,我就不再啰嗦了。二位方才所议,可是为突厥来使一事么?”

这没什么好隐瞒的。听赵启的意思,似乎他也是为了此事而来。或许还有挽回的机会!徐文瀚不禁眼前一亮,坦然道:“禀太子,臣确为此事而来。”

赵启晒然一笑,转头问道:“姐夫,我想听一听你怎么说。”

“想听真话吗?”

“……当然!”

杨致侃侃而言道:“真话就是皇上与太子此举,是好了伤疤忘了痛!突厥自古以来便是我中华王朝的北方强敌。为什么会常年南下犯境,烧杀抢掠?因为他们要生存。突厥虽然疆域广大,却大多气候苦寒,不宜耕种。他们只能逐水草而居,游牧而生。一旦遭遇天灾,他们的生存条件、医疗条件远远比不上中原王朝,不南下劫掠,他们吃什么?只要这个问题一日不得解决,便会一直存在!”

“突厥分裂,两部对立,西突厥不得已才向大夏俯首称臣,以至数年不敢南侵。遭遇天灾,更是大夏削弱他们的天赐良机!他们需要生存,我大夏就不需要生存么?只要关乎国运,原本就容不得有半点仁慈!”

“东西突厥的地理条件相差无几,西突厥爆发蝗灾,难道东突厥就可以幸免?当年我悍然斩杀国师忽尔赤,索力王子依然愿意与我谈判,缔结和约。可见如今的索力可汗并非善类,隐忍待机只为发展壮大。近年来西突厥稳占上风,便意味着两部对立相持的局面已然失衡。大夏本应设法打压才是,如今却反倒免除贡赋,援助粮草,岂不是放任其坐大?”

赵启愕然道:“姐夫,没你说的那么严重吧?父皇都已经答应了,若是出尔反尔,恐怕也不太妥当。”

徐文瀚插言道:“太子若非对此事心存疑虑,怎会夤夜来访?如若直言进谏,皇上必会慎重考虑。恕臣斗胆相问,太子是怕皇上猜忌擅权么?”

赵启讪讪一笑,不予作答,等于是默认了。

杨致冷笑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并非危言耸听。皇上与太子看重的面子与里子,我只知道必须付出无数军士的性命与无数百姓膏油聚就的钱粮为代价。所以我才会说,为那些战死大漠的兄弟们感到不值,感到心痛!”

“我敢断言,今冬明春,索力可汗必会攻灭东突厥,一统大漠。三年之内,或许索力用不着再等三年,突厥与大夏必将再有一战!”

徐文瀚忧心忡忡的接话道:“或许是臣多虑了。不知太子可曾想过,突厥与南楚素有勾连,如若索力可汗这次遣使来朝,是经与南楚密商之后的第一步呢?恕臣妄言,皇上业已年迈,这番急着册立太子,恐怕随时可能……。”

杨致则说得更为直接:“不管是突厥还是南楚,皇上驾崩之日,必是开战之时!”

赵启闻言并未大惊失色,而是默然半晌,开口问道:“依你们看,现在应该如何补救?”

徐文瀚正色道:“放下脸面,贡赋不免,粮草不给。传令朔方守军严加戒备。必要之时,可命曾英明以查探灾情为名,派兵出朔方。随州方面,传令杨耀亦是如此。余杭方面,传令耿超派兵前出,对南楚摆出攻击态势!”

第345章一个时代的终结

皇帝对徐文瀚与杨致言听计从的年月,早已过去了。二人的谏言仅是推测,并无实据。想要皇帝与太子赵启接受并付诸实施,绝不是那么容易。

赵启并未当即予以答复,在他告辞之后,徐文瀚又与杨致提到了二王辅政的事。

杨致以前世记忆中的史实为鉴,对这一点看得十分透彻:“宁王与康王都是皇帝的儿子,皇帝忽悠了他们那么多年,你以为他就不会心存愧疚?若是再下重手处置,皇帝怎么做得出来?继承皇位的皇子只有一个,其余皇子通常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能够像福王一样混吃等死、安享一世富贵,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赵当与赵敢都曾统兵多年,战功赫赫,在军中根基深厚,威望甚著。若是封地外放就藩,谁敢放心?现在名为同朝辅政,实则形同软禁,皇帝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要赵启没有绝对掌握说一不二的权力,这等状况便会长期维持下去。”

夏历武成三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清晨,就在突厥来使离去后不到半个月,皇帝在御花园内散步之时突然昏厥,自此一病不起。午后申时时分才苏醒过来,传召杨致即刻入宫觐见。

杨致闻讯,叫上赵妍立刻赶往宫中。径直赶到御书房时,以梅妃为首的诸位妃嫔,以及太子赵启、宁王赵当、康王赵敢已经直挺挺的跪在了皇帝的病榻前。王雨农、陈文远、耿进、周挺、徐文瀚等文武重臣,另有马成、金子善两名内侍,令杨致略感意外的是秦公也赫然在列,众人都双眼泛红的侍立在旁。

杨致见皇帝两眼无神,嘴角歪斜的仰天躺着,顿时心中一痛,不由自主的跪倒在地。眼前这个随时可能撒手人寰的老人,不仅是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之主,仅凭他是杨致的岳父,就当得起杨致真心一跪。

皇帝此时连说话都异常艰难了。见杨致到来,挣扎着拉过他与赵启的手握在一起,勉力一笑:“致儿,我儿就拜托你了!务必……好生帮他!……文瀚。准备为朕宣诏吧!”

十一月初十日丑时,也就是翌日凌晨,皇帝驾崩,庙号太宗。太子赵启继位称帝,拟改元隆昌。

夏太宗驾崩后。一直称病不朝的老太尉陈文远、首辅大学士王雨农不药而愈,现身佐理朝政。

国不可一日无君,因新皇继位,既要操办大行皇帝国丧,又要署理政务,第一道旨意便是命宁王、康王二位皇兄代天子为先帝守灵。

第二道旨意是将皇帝宾天、新皇继位的消息昭告天下。

第三道旨意命禁军大将军周挺坐镇禁军大营,主持京畿防务。命禁军副将王文广、张安领兵巡查全城,在各处王公重臣府邸驻兵“护卫”。命禁军骁骑将军韦志高领兵一千,会同内廷禁卫将军严方,确保皇宫大内的安全。

第四道旨意严令各地驻军统兵将领不得擅离职守。违者以谋反罪论处。命朔方守将曾英明、随州守将杨耀、幽州守将罗辉祖、余杭守将耿超等人,对突厥、南楚、北燕方面加强戒备。

以守灵为名,将两位心有不甘的辅政皇子羁留宫中动弹不得。昭告天下新皇继位,坐实了皇帝之名。有陈文远、王雨农两位对先帝忠心耿耿、力求善终的老臣实际履行辅政之责,足以应付国丧期间的任何军国政务。严掌城防宫禁,对周边诸国保持高度警惕的戒备状态……。这一切赵启做起来,那叫一个利索顺溜!至高无上的权力真是个好东西啊!难怪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的为之疯狂!

徐文瀚为先帝起草的遗诏,洋洋洒洒数万言,实际上等于是先帝自述形式的生平回顾。代为整理润色的先帝在位三十一年以来颁布的圣旨与起居注,实际上就是为了彰显先帝的文治武功。以在后人眼里好看一些。由此可见,先帝对身前功过、身后声名非常看重。

太宗皇帝知兵好战,知人善任,雄武无双。大夏由割据西北金城贫瘠一隅的藩镇。在位期间疆域拓展了数十倍。兵锋锐利,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为后世子孙铺排出了吞并天下的大好态势。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无可否认的是,夏太宗或许不是一个好人。但绝对是一个称职的好皇帝。

皇帝宾天国丧必须守孝三年,依据大夏礼制,以日代月,无须赘述。在此期间,杨致重操旧业,又成了新皇的超级保镖。赵启宣布继位称帝之后,第一道口谕就是:“姐夫,不,飞虎侯,父皇大行,诸事繁杂,我……这个朕的人身安全,恐怕要辛苦你了。”

于情于理,于公于私,杨致都没有理由不答应。重又装备起单刀、强弓,贴身护驾。但这一回根本无须打打杀杀,以为赵启撑门面的成分居多,更像是在作秀。

新皇寝殿的安全有无处不在的金子善负责,皇宫大内的安全有内廷禁卫将军严方负责,皇宫外围的安全有禁军骁骑将军韦志高负责。赵启身边连只蚊子都飞不进去,所谓人身安全,何须他杨致操心?

先帝曾经说过,有的事只能做,不能说。

如今的杨致有钱、有权、有地盘、有舰队,结义兄弟徐文瀚有宰辅之才,卫飞扬有将帅之能,秦空云是执掌大夏首屈一指的新兴财阀秦氏长子,俨然已是一个以杨致为首的实力雄厚的势力集团。

认真说来,杨致是出自新皇“龙潜”时的门下。能贴身护驾,便是宣告对新皇的鼎力支持。赵启要向诸方势力传达的潜台词是:现在我才是皇帝,谁都别想乱说乱动!否则的话,哼哼,关门!放杨致!

翌年,即夏历隆昌一年元月初十日,先帝国丧已除,新皇举行登基大典,大赦天下。

新皇登基之初的执政纲领,通常是无为而治,巩固皇位。安抚人心,稳定局势。

随后圣旨接连如雨颁下:尊奉梅妃为圣母皇太后。恩赦废太子赵恒,封为雍王,赐邸另居。枢密院太尉陈文远、首辅大学士王雨农、宁王赵当、康王赵敢同朝辅政。宁王与康王除各自承袭王爵的世子外,凡是二王嫡出的王子,一概赐封郡王。

原被缉拿下狱的郭子光、刘秉德、李子宽等三位重臣恩赦出狱,以原职留任,“戴罪立功”。耿进“病愈”。仍以武英殿大学士身份入阁为相。包括徐文瀚等原被降黜的宰辅大学士、各部尚书,一律官复原职。原被缉拿下狱的三十二位各级官吏,一概开释,回府“反省”待旨。

卫肃赐爵三等公,因其久病未愈,“不忍”委职,恩准其安居府中颐养天年。擢拔其子卫飞扬为禁军都尉。兵部左侍郎沈重调任禁军偏将。

先前诸方势力的人马,统统有份,几乎都或多或少的尝到了甜头。一团和气,皆大欢喜。很多人都十分乐观的估计。新皇比先帝要好伺候多了。但徐文瀚与杨致却可断言,赵启的心机与手段,只会比他老子更狠。

在牢牢掌控局势的前提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至于能否像赵启死去的老爹一样,将他们置于掌中运用自如,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赵启的政治智慧、帝王权谋、心胸气魄,都将是漫长而严峻的考验。

颁给杨致的旨意姗姗来迟,大夏海关总督一职虽已任满,但除杨卿之外,无可替代。从先帝驾崩到新皇继位登基。已然告一段落。旨意一到,便意味着杨致已经完成在这幕大剧中担当的角色,是时候该滚蛋了。若是再留在长安,连同新皇在内的许多人都会感到不安的。

赵启很清楚杨致的能力与脾性。海关总督一职换了别人未必就干不了,但没了杨致的支持,一定什么都干不成。

此时辞官走人,无论是对赵启,还是对杨致来说,无疑都不太现实。大夏需要稳定。夷州需要加快发展步伐。那就接着干吧!

这年头手握重权的高官,如果没有达到董卓、曹操、司马懿这类猛人的档次,是不可能做裸官的。若是杨致一股脑儿将妻儿老小迁往夷州,即便是一头猪都能想到,万一哪天您要是心血来潮,想过一把称王称帝的瘾,难道让新皇背着石头打天去?纵然阖家迁回祖籍信阳居住,也仍是在大夏治下,有什么太大的意义?除了招来猜忌与攻讦,还会招来更加严密的看守,不如暂且装个大方。

夏历隆昌一年元月二十六日,杨致再度离京前往金陵,开始海关总督的第二个任期。

皇帝亲率满朝文武百官,送出城外三十里。依依不舍的拉着杨致的手道:“杨卿,你这一去,又不知何日才能相见啊!先帝既将这万斤重担交给了朕,朕只好勉为其难,尽力而为。朕有一事托付,朕新登帝位,正自用人之际,务请杨卿在为国操劳之余,记得为朕发掘、举荐人才才好。”

有的人天生就是影帝级别的好演员。杨致在上回返京之前,就对海关总督衙门的人事做了一些前瞻性的安排。海关总督衙门只要有一天是杨致的家天下,皇帝就一天不会放心。常言道,树挪死,人挪活。何不顺势而为?

新一轮的博弈,这就开场了。杨致躬身长揖,满脸诚恳的道:“臣定当不负皇上所托。臣请皇上留意,海关总督衙门乃是臣一手创立组建,五年以来,运作已上正轨。海关总督衙门上下所有官吏,只要皇上不嫌弃,只要皇上看得上眼,悉听调用。”

放眼朝中诸方势力,只有杨氏集团最难掌握。赵启原也打算在稳定局势之后,逐步分化、瓦解杨致的势力,将海关总督衙门这个日进斗金的聚宝盆收为己用。现在杨致主动提出来,无非是行韬晦之术尔!岂不是正中下怀?

这可是你自己说的。赵启感佩的道:“杨卿所言,朕当时刻谨记!”

第346章大家都有难处

大夏王朝的武成时代已经终结,崭新的隆昌时代已经到来。

杨致此番赴任,没打算去各地海关分署巡视,而是直往金陵。先帝驾崩与新皇登基,虽然先前制订的所有应对预案都没用上,但无异于一场实战演习。杨致很想了解演习成效,尔后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在赵启羽翼未丰之前,只会沿袭先帝时期的策略,对杨致既用且防。杨致有钱、有权、有地盘、有舰队,几乎已是公开的秘密。赵启与先帝一样,一来顾不上,二是没办法,三是师出无名,再次从战略上考虑,无论杨致有多大能耐,山东外海诸岛与夷州的土地、资源、人口终归有限,或可与大夏抗衡一定时日,若想掉过头来吞掉大夏是绝无可能。

先帝在世之时曾与赵启无数次谈及杨致,父子俩在另一节亦持相同看法:杨氏集团未必就是铁板一块。秦氏架构庞大,分号遍布天下,雇工数以万计,根基只能扎在大夏,皇权威压之下的顾虑,远非杨致可比。徐文瀚有宰辅之才,卫飞扬有将帅之能,这都不假,若逢事有万一,难道都会不顾一切的追随杨致远走海外不成?海关总督衙门乃是大夏官署,那就更不足虑了。收归朝廷,不过是早晚的事。俗话都说一个好汉三个帮,顶尖人才不是大路货,他杨致一个人凭什么去包打天下?

而按杨致的第二步构想,至少又能争取到三年的宝贵时间。现在已经奠定了初步基础,接下来就该卯足了劲进入快车道了。

财富,武力,人口,三者缺一不可。财富可以掠夺式的赚取,武力可以不懈的打造,但人口的稳定良性增长,尤其是要分享人口红利,却是万万急不来的。没有战乱。没有天灾,安居乐业,自古至今就是小民百姓们心底最朴素、最实在的愿望。刚以优厚的条件吸引他们移民定居,还没过上几天安生日子。又鼓动他们准备迁往更为遥远的海外,谁愿意这么瞎折腾?

赵启目前最为明智的选择,就是学他老爹生前装聋作哑的套路,以求于杨致两下相安。

时间。赵启与杨致最需要就是时间,各自最大的优势也是时间。

突厥遣使来朝之事。徐文瀚与杨致皆有先见之明,竟是一语成谶。

夏历隆昌一年二月,索力可汗倾西突厥举国之力,在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时节,出其不意的向东突厥发动突袭。以原右贤王为可汗的东突厥一众王公贵族被诛杀殆尽,东突厥遂灭,大漠重归一统。

三月,索力可汗再度遣使来朝“请罪”。声言只因草原遭遇蝗灾,几至寸草不存。继而严冬来临,牛羊马匹冻饿倒毙无数。而大夏援助粮草太少。远不足以供其熬过一冬。于是“迫于无奈”,来不及向“天朝上国”请示,只得向东突厥发动突袭,以保属下部族能够活命。

大夏正值改朝换代,新老交替之时无暇他顾。去秋塞外草原爆发蝗灾确有其事,以此为借口向你索要粮草,你小里小气的把我当成叫花子打发,也是事实。没办法,我也是一大家子要吃饭啊!没到你家来烧杀抢掠就不错了,难道你还不许我去抢别人?本来没你什么事的。但因你腰杆子太过硬朗,又怕你怪我,所以特地遣使前来请罪。够客气的了吧?

苍茫大漠,历来不乏枭雄之辈。索力对于时机把握极准。外交手段十分圆熟。

历代中华王朝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对峙中,能够长期占据绝对优势的屈指可数。如今的大夏根本不具备彻底征服突厥的实力与条件,更没有悍然向突厥发动全面战争的决心与勇气。

连瞎子都看得出来,索力可汗遣使前来示弱请罪,不过是缓兵之计。赵启需要巩固皇位,索力同样需要收拾残局。巩固汗位,两家都不愿开战。但突厥民族向来崇尚武力,索力要应对的局面,比赵启要简单得多。不管怎么说,自夏历武成二十五年以来,因突厥分裂而形成的有利战略态势,已经不复存在了。

你高兴也好,不乐意也罢。人家那边都打完收工了,总不能让他把吞进肚里的肉再吐出来恢复原样吧?好歹言不由衷的顺势道个贺,将突厥使节打发走人。

赵启貌似不动声色,从容处置,实则郁闷之极,甚至是窝了一肚子火。这一日散朝之后,将自己关在御书房里,一言不发的呆坐了近两个时辰。

先帝驾崩后,内侍马成奏请自愿守陵三年,新皇如今的贴身内侍是金子善,也兼贴身保镖。赵启打小就不喜欢金子善,但他认为喜欢与任用是两码事。

突然开口问道:“子善,如若先皇在世,将会怎生处置此番突厥来使之事?”

这世上从来就没有如果。金子善面无表情的道:“回皇上,免除突厥一年贡赋,援助粮草二十万石,都是数月之前先帝的旨意。”

赵启沮丧的道:“朕就知道,问了也是白问。——召徐文瀚来见!”

徐文瀚应召而来之后,赵启径直问道:“文瀚,朕这番处置突厥来使之事,你以为如何?”

徐文瀚惜字如金的道:“尚可。”

“尚可”的意思,就是一般般。赵启颓然问道:“你是不是对朕很失望?”

“皇上言重了。臣不敢。”

“是吗?……那朕再问你,换做是杨致,他会劝谏朕怎么做?朕自小与你们兄弟相熟,别说你不知道。”

“皇上既是这么说,应该比臣更了解杨致。依臣愚见,若真换做是杨致,早在去年突厥遣使之时,他就会力主派兵寻战。在索力可汗向东突厥发动突袭之时,他又会力主趁虚进攻。此番突厥再度遣使来朝,他仍会极力主张开战。”

徐文瀚与杨致气味相投,见解向来基本一致。换句话说,徐文瀚只是借机假托杨致之口,说出自己的看法。

赵启的心机再怎么深沉,毕竟还很年轻。听徐文瀚这么一说,脸上有点挂不住了:“你的意思是,朕本有三次开战的机会,但都没能好好把握?杨致因血战大漠而名振天下,一力主战,焉知不是出于个人意气?朕想听你说一说开战的理由。”

徐文瀚淡然答道:“臣只是就皇上的问询据实回奏,别无他意。兵凶战危,乃是国之大事。杨致素来见事深远,从来不做损己无利之事。臣敢以性命担保,他一力主战绝无本分私心。”

“至于开战理由,往大处说,突厥自古以来便是我中华王朝的北方强敌,但有打压削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