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世吉祥-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不好说,但我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他信还好,如若不信,又待如何?周挺是皇帝的死忠尚有疑窦,那对金牌心存忌惮的人呢?实掌禁军兵权只宜低调,而借助朝野舆论的力量高调宣示金牌合理合法的无上权威,绝对是必要的!
周挺的谨慎可以理解,杨致是来寻求他的全面合作,而不是找茬发飙。不经意的淡淡一笑:“不知者不罪,大将军言重了。有这金牌与见到这金牌的人是有幸无幸,现在还很难说。”
他虽说得轻松随意,在周挺听来却说得轻落得重。隐然认定周挺对金牌的真伪如有丝毫怀疑,便是有罪。周挺心知杨致这是委婉提醒他必须坚定立场不能站错队,不由暗骂自己多嘴,他还没蠢到再顺着这个话题多说什么,只连声点头称是。
略一思索。自行取了笔墨在那纸空白将令上一挥而就,又取出一叠空白将令,郑重的在落款处逐一签上大名,一股脑儿交与杨致。决然道:“侯爷,有这将令与皇上的御赐金牌,再加上你在军中的声名人望,相信到了危急之时,纵无将印与兵符相佐。也至少能调动数万兵马了!老夫一门荣辱事小,社稷存亡百姓苍生事大。日后侯爷与徐相凡有用得着老夫之处,尽管吩咐便是!”
十余张空白将令上无一例外都已事先盖好鲜红耀眼的禁军大将军印,周挺这么做等于舍一门生死荣辱于度外,足见其已经深思熟虑早有准备。
江山帝位之争没什么孰对孰错可言,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失败者的下场通常悲惨至极。周挺是忠臣,更是纯臣,他忠纯的成色显然比杨致要足实上百倍,令人肃然起敬。
杨致由衷赞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在下今日方知,大将军之风范不逊当世任何名将,真正当得起一个大字!”
周挺谦道:“承蒙谬赞,老夫但求无愧于心罢了。且请侯爷指教,老夫这将令还合意否?”
杨致仔细一看周挺文不加点写就的将令,堪称滴水不漏:本大将军奉旨病中卧委军务,着一等飞虎侯、禁军五品参军杨致,简选精干僚属书吏若干名随侍参赞帮办,此令!
按大夏官制,享有封爵与委任实职完全是两码事。爵显职低甚至有爵无职的现象在官场与军中不乏先例,杨致一等侯的爵位与禁军五品参军的双重身份一点也不矛盾。自耿超率领突袭军团残部从朔方班师返京后,其时包括皇帝在内人人以为杨致殉国身死,奇迹般生还后又连轴赶上了安贵侯那档子事。当初他的五品参军是皇帝钦点,至今尚无明确免除的旨意。周挺很利索的钻了这个空子,这道将令在任何人面前都名正言顺无懈可击,即便是卫肃也无话可说。
更妙的是,周挺还给了杨致十余张用印签名的空白将令。也就是说,由他杨致想怎么填就怎么填。“精干僚属书吏”不必另行在军中选拔调用,他说是谁那就是谁。周挺可谓一片苦心,虽手续稍嫌烦琐且调兵尚受制约,可这么一来,事实上的禁军大将军还不就是杨致?
正思索间,隐隐听到窗外不时响起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空气中弥漫着香烛味。此刻天色昏沉已近酉时,杨致这才恍然想起,今日是夏历武成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的小年夜,千家万户都在送灶君了。他自昨日黄昏时候踏入长安城开始,除了胡乱睡了两三个时辰之外未曾有片刻消停。令人窒息的暗战一点都不比冲锋陷阵的亡命厮杀来得轻松,杨致直感觉骨子里透着说不出的厌倦与疲乏。
总算上蹿下跳的奔忙不是徒劳无功,虽然现在还远远谈不上能够保证后发而先至,但至少摆开了全面迎敌的阵势,心里多少有了一点底,也该回府陪家人吃顿安生饭了。把一叠将令贴身收起,与周挺默契的相对一笑拱手告辞,出门之际情不自禁的摇头感叹道:“又是一年年来到,要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并非只有灶王爷一人啊!”
与众多普通百姓人家一样,杨府上下也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气氛。老爷子杨炎在信阳老家时就是家中的绝对权威,迁居长安后随着儿子的强势崛起身价百倍,更是脾气见涨,时而不时有些忘乎所以的瞎胡闹。往年的这个时侯,正是他大呼小叫显摆家长威风的时候。今天却一反常态,魂不守舍的坐在前厅呆呆发愣,任由沈玉领着一众仆婢折腾去了。
儿子虽位及人臣圣眷正隆,但杨炎对伴君如伴虎也已深有体会。杨致雪夜突返京城,到现在父子俩还没来得及好好说上几句话。杨炎行商多年精于世故,并不是个不晓事的,本能的感觉到儿子绝不是一意赶回家过年,突然冒出来一个金枝玉叶的大肚子公主儿媳,更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接踵而至的将是福还是祸?
别说杨炎,就连杨致自己也说不清。明天将会怎么样?谁又知道呢?
第170章别样小年夜
杨致心知无论老爹、沈玉还是赵妍都不是傻子,他回得突兀又不着家,他们怎么会察觉不到其中异常?然而,如果将眼前时局情势无所隐瞒如实相告,除了令他们徒生忧虑之外,还能怎么样呢?保证至亲家人宁静的享受富足安乐,既是杨致的理想与目标,也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何谓“如朕亲临”?顾名思义,御赐金牌到了哪儿就等于皇帝到了哪儿,只要杨致祭出这件法宝,他说的每一句话都等于是皇帝的旨意。此前杨致出于对皇帝利用自己的反感,从心底对金牌有一股本能的抗拒意味,事到临头才体会到委实妙用无尽。心下不由感慨:皇帝在利用他,他何尝不是在利用皇帝?这块金牌至少说明皇帝对他的利用是基于绝对信任基础之上,就冲这一点也必须全力拉皇帝一把!
让一家人安安心心过好这个年,比什么都重要。杨致深知其父的脾性,安抚老爷子的招数可谓直截了当。习惯性的泛起一脸令人如沐春风的慵懒笑意踱到前厅,在老爷子身边坐下,问道:“爹,您这是怎么了?是有哪儿不舒服么?”
“臭小子,你可算回来了!”杨炎一双眯缝小眼霍然一亮,登时从如患梦呓中醒过神来,一把扯过儿子:“走!爹有话跟你说!”
杨致轻轻甩脱老爷子,笑道:“我知道您想说什么,我也有话跟您说。这是在自家府上,咱们爷俩有什么话就在这儿说不是挺好么?”
飞虎侯府邸阔大恢弘,当初从信阳老家带来的仆婢不到二十人,如今府中仆婢杂役连同当值大内侍卫在内有数百人之多,谁知道哪些是人哪些是鬼?老爷子有儿子的惯纵撑腰,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的无法无天是出了名的,连酸腐掉渣的亲家公沈老夫子在他眼里都算不得一盘菜。只要唬住了老爷子,就等于唬住了阖府上下数百人。现在万万不是父子俩私密交心的时候,杨致想说的话不仅是说给老爷子听的,也巴不得说给全长安的人听才好。又何必刻意隐瞒遮掩?
老爹,对不住了,我唱这一出都是为了你们好。杨致敛起笑容肃然站定,在众目睽睽之下取出金牌。如唱戏一般朗声道:“皇上钦赐一等飞虎侯杨致金牌一面,凡金牌所到之处如朕亲临!”
杨炎果然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唬得两眼瞪得溜圆,一时手足无措。杨致连忙低声提醒道:“爹,我是奉旨回京公干,您就尽管放心好了。按规矩见金牌如见皇帝。您虽然是我老子,可现今还是布衣身份,赶紧行礼叩拜啊!”
“哦,对!对!”杨炎纵然不谙朝堂规制礼仪,但好歹听过书看过戏,猛醒到儿子手持金灿灿的小牌子与戏文里的尚方宝剑完全是一回事,见之不拜起码得问个“大不敬”的罪名,岂是轻慢马虎得的?有这么个宝贝玩意儿在手上,还用担心有什么事搞不定?小兔崽子掏出来抖威风是为了给老子吃定心丸呐!顿时一扫心中阴郁又惊又喜,十分配合的趴在地上高呼万岁连连叩头。
杨炎叩拜之后一骨碌爬将起来。冲着众多侍卫与下人们神气十足的吼道:“你们这些混账东西!难不成耳朵都拍苍蝇去了?眼珠子都长在屁股上了?没听见刚才少爷说的话么?没看见少爷拿的是皇上御赐的金牌么?还不滚过来行礼叩拜!是不是都他妈不想过年了?”
父子俩联袂演出的这幕拙劣的活剧,自然引得府上人人瞠目。临近的侍卫久处大内,其中不乏脑子活络的识货之人,哪儿敢有丝毫怠慢?在这一干人的引领下,视线所及之处的男男女女不管有没有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事没事的无不停下手中的活计就地跪倒叩拜。只不过十个人里头有十一个是认为,杨氏父子此时拿了御赐金牌出来显摆,百分之两百是为昭示他有摆平迎长秀公主进门这事的底气。
杨致的脸皮厚度与时俱进日益见长,演技较之从前也有了显著的进步,一本正经的点头道:“我杨家满门忠义。阖府上下对皇上莫不忠心耿耿,皇上圣心烛照明见万里,怎会不知?大家都请起来,该忙什么还是忙什么去吧。”
俗话说看大的眼睛吃大的口。自儿子开始理事,尤其是举家迁居长安之后,杨炎感觉银子来得比白捡还容易,在信阳经商时锱铢必较的吝啬习气业业已淡化不少。怎么说多了位肚里有货的公主儿媳对一脉单传的杨家都是一桩大喜事,豪气的接口道:“都给我放机灵点!今年过年的赏钱一应加倍,府中无论男女老少见人有份。咱们大伙一起过个好年!”
老爷子一高兴就平白多了一倍的过年赏钱,莫名其妙磕的这几个头还真是值啊!众多侍卫和仆婢们尽皆欢欣雀跃,人人精神大振。
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杨致知道自家老爹一时兴起张口允诺大派利是,难保稍后回过神来的时候不会肉疼。他在蓬莱数管齐下搜刮甚巨,由于走得太过匆忙没来得及尽数向玲珑与毅先生交代交割,当时也不知道长安到底有何重大变故,为以防万一揣回来的银票粗略估计最少不下五十万两。仔细一想回到长安以后,依他的家世地位,还真是很难有需要亲自动手大把花钱的机会。银子是老子的还是儿子的,到了现在这个份上又还有什么区别?倒不如索性都给了老爷子,再哄他一个高兴。
取出银票想了一想,又点了六万两出来,将剩下的都一把塞给老爷子:“爹,这些银子是我过年给您的孝敬,您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吧。”
杨炎这两年早已见惯了儿子搂钱的本事,虽然非常高兴,但并未喜极失态。喜滋滋的接过一大摞银票摩挲半晌,喟叹道:“致儿,爹知道你一直是个孝顺的好儿子,老实说凭咱们如今这份家业,已经是几辈子都花不完了。都说创业艰难,其实守业更为不易。我都这把年纪的人了,又还能花得了几个银子?我并不是个糊涂人,总不能让人家笑话我们杨家是儿子兴家老子败吧?传闻皇上在班师途中病倒了。你在为皇上做什么,爹也不懂,但你要记住:纵有万般富贵都抵不得一世平安,钱要留与儿孙用。福要预为儿孙谋啊!银子爹都给你留着,等到将来哪天真正天下太平了,也好兴家置业图个后世荣昌。”
仅凭这番话就足以看出杨炎所言不差,他确实不是个糊涂人。
“爹,您的话我记住了。”杨致也让老爷子说得动了真情。继续宽慰道:“您且放宽心,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今日我进宫晋见了皇后与梅妃娘娘,皇后已经答应为我与公主尽力周旋。您什么都不用多想,就只安心等着抱孙子吧!”
所谓家和万事兴,安抚好了老爷子,接下来就该安抚两位老婆大人了。沈玉虽然性情粗疏却并不笨,赵妍是金枝玉叶的公主之尊尚且在名分上只能屈居其下,又与自家男人木已成舟,她与赵妍本就投缘,是以无需费多大的事就解开了心里的结。赵妍进门还只有一天的功夫。二人就一口一个姐姐妹妹的处得十分亲热融洽。沈玉对赵妍的居所用具安排更是难得的细微周到,很有几分杨家大妇风范。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沈氏少夫人原本在下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多少有点胡搅蛮缠爱胡闹的嫌疑,不想却歪打正着,在一夜之间形象骤然光辉高大了不少,在杨府的地位愈发巩固。
都说不到京城不知道官有多小,像沈子通这样的致仕官宦,如果不是因为他是杨致的老丈人,恐怕在太子眼里的价值也几近忽略不计,在长安连列入人们茶余饭后谈资的资格都没有。别具用心的举家迁来长安后。沈府的吃穿用度虽然一如既往的保持从前的富足宽裕,但无论在哪方面与那个可恨可气的土财主亲家相比,怎么比都很难让人高兴得起来。
杨致以为无论孰胜孰败,岳父沈子通与妻兄沈重都应该是有区别的。沈子通在太子集团中顶多只能算是个摇旗呐喊敲边鼓的小喽啰。沈重却充当了太子事关成败的马前卒。在外人看来他们是父子一体,但杨致仍然有心要将这对父子区别开来。如若太子事成,自然说什么都是多余。如若太子事败,庐州沈氏是否会有灭族之祸?那里的沈姓几百上千条人命是否会稀里糊涂的一同陪葬?
杨致不知道沈氏父子有没有往这方面去想,他也不想知道。平时他对那位傻不拉几的老丈人犹自望风躲三尺,现在这个时候就更不想去沾惹了。但沈子通是自己的岳父这层关系毕竟是剥不开的。要过年了,为人半子该有的礼数还是不能少。
沈玉作为大名鼎鼎的杨府少夫人,不管她想干什么,银钱花销都不受任何限制。杨致自问是个细心的男人,有些钱由沈玉去府中账房自行支用,与自己亲手交付于她,其中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了,例如准备送给老丈人府上的年礼。
杨致离家数月,回京之后直到这时才得闲暇。今日已别无他事,也不忙着去找沈玉与赵妍,悠然在府中四处转了转,感受一番久违了的家的气息。漫步走到书房所在别院,找到了刚刚安顿不久的常三。常三已换上了一身崭新的杨府仆役装束,要不是有心留意到他那偶尔一现的敏锐犀利的眼神,谁又能想得到,这个一副老实木讷模样的中年仆役曾经是一位杀人不眨眼的职业杀手?那些喜欢装酷近乎耍宝一般,竭力想将杀手两个字写在脸上的人,充其量也就是个打手。
杨致将常三上下打量了一番,笑道:“似常兄如今这般模样,若非此前与你有旧,绝计想不到你原本是何身份了。事非得已,如此委屈常兄,万望勿要见怪才好。”
“侯爷言重了。”常三恭敬的道:“能追随侯爷这等做经天纬地的大事之人,乃是我毕生的荣幸,岂敢妄顾其他?恕我直言,我虽只进府半日,却对侯府耳目众多鱼龙混杂已略知一二。请侯爷留意,如无紧要事务需当面吩咐于我,平时不宜与我接触过多。若因此而引起旁人对我的注意,我暗中充当棋子的功用势必大打折扣。请侯爷放心,我若发现府中但有任何异动,自会及时禀明侯爷。”
这正是杨致想来嘱咐常三的。不禁暗赞他省心懂事。也就不再啰嗦赘述,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那一切便有劳常兄了。”
从留余的六万两银票中拈出二万两来,交到他手上笑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也不知常兄有没有家人妻室。你我虽名为主仆,但我却是诚心视常兄为兄弟。眼看就快过年了,这点银子就当是我给常兄的一点小小意思吧。”
常三以杀人为业浪迹江湖多年,还是第一次碰上像杨致这样的主人。只要你死心塌地跟定了他,不仅该给你的尊严毫不吝啬。而且每一桩事都不会让你白干。如果干得让他满意,赏金之重足以令人两眼发直。当然如果一意与他为敌的话,这位大爷也不会有半分手软。用杨致前世的话来说,杨致在常三眼里绝对是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实力、有手段的“四有”老板。这年头对一臣不事二主的忠义极为推崇,诸如常三在内的六喜还有什么理由非要跳槽呢?在常三等人看来,张博虎那种妄图干掉这样的老板取而代之的疯子简直不可理喻,所以他是理所应当的该死。
常三被杨致收服心甘情愿与他为仆后,对他这种做派早有领会,也不假惺惺的多加推辞。郑重收起银票,抱拳长揖道:“那我便愧受侯爷重赏了。侯爷恩义。我虽效死不能报也。”
主仆名分和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从古至今永远都是横亘在老板与员工之间的最大障碍。杨致显然没打算与常三进一步探讨这个课题,自失的摇头一笑,径自寻沈玉与赵妍去了。
杨致唤过一个家仆一问,才知道沈玉这个时侯正好在赵妍房里呆着。赵妍的房间是沈玉在偌大的侯府精心挑选出来的,一应用具摆设都是沈玉根据记忆中赵妍宫中闺房的大致布置亲自开具清单,交由首席家仆阿福添购置办。银子对杨府来说根本不是问题,俗话说有钱好办事,阿福万万算不上伶俐,却也在一天之内办了个妥贴。
杨致轻咳一声推门而入。沈玉正与赵妍亲热的拥做一团小声絮叨着什么,想必是在说些女人之间的私房话了。二人见杨致一进门,便一齐起了身。沈玉白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死没良心的!都回府半晌了。怎地磨蹭到这个时候才想起来看妍儿?”
赵妍颇有些不自在,显然还在努力适应杨府平妻这个新的角色,对杨致福了一福,捏着衣角局促的道:“夫君,你回来了?我这儿劳玉儿姐姐费心才收拾好,夫君你……你请坐吧。”
杨致讪讪笑道:“妍儿。日后我们都是一家人了,你还跟我这般客气什么?”
赵妍的房间不但和杨致与沈玉原来的卧室一样亮堂轩敞,诸般陈设还更显精雅奢华,而彰显赵妍公主身份的配饰却是一样也无。这说明赵妍的头脑非常清醒,知道以后要以什么样的身份自处,避免给人留下逾制的口实,免得为杨致无端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不错,不错!”杨致忍不住连连赞叹。沈玉心中是何滋味,杨致完全能够想象得到,拉过她的手重重一握,歉然道:“玉儿,真是难为你了!”
沈玉与杨致的结发原配,也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的初恋情人,感情远非阴差阳错凑合在一起的赵妍可比,夫妻之间自有一番难言的默契。有道是女人心海底针,说沈玉心底全无一点怨气,那肯定是假的,此时却被杨致这一句话瞬间化了个干净。晒然一笑,佯嗔道:“该死的!你方才说日后我们都是一家人了,怎么又说出了两家话?没来由的倒让妍儿笑话!”
杨致所谓的安抚暂时只能是适当的安抚,以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保证不至于后院失火令他分心。一切如常不该说的什么都不说,就是目前对两个将为人母的小女人最好的爱护。
无心再与两位小娇妻过多缠绵,将余下的四万两银票匀称分作两份,首先拿了一份给沈玉:“玉儿,这里有二万两银票,明日你好生封做红包,再到府中库里选些贵重的礼物多拣了几样,叫阿福给岳父府上送过去,就说是我们孝敬的年礼。待到新年正月,我再登门给二位老人家拜年。”
沈玉接过银票,笑眯眯的戳着他的脑门道:“亏你还记得自己有个老丈人!”
杨致又把另一份给了赵妍,柔声道:“妍儿,这二万两给你。委屈你进了我杨家的门,我知道你甚为不易。你初来乍到,我怕你脸皮薄了,在手中留些银子,打赏侍卫和下人们不妨大方一些,日后他们就不会与你似现在这般生分了。今日皇后已答应全力我们的婚事周旋,等到正月里我再与你入宫晋见,既是去给梅妃娘娘与越王拜年,又当是陪你回娘家省亲吧!”
“这……你为我想得真是周到!”赵妍呐呐接过,犹豫着嗫嚅道:“夫君,有句话我不知当问不当问,听说父皇病倒在班师回朝的路上,你此番突然自山东返京,是不是……?”
赵妍自幼在深宫长大,向来关心国事,又远比沈玉心细,在政治上有一种近乎本能的敏锐嗅觉。可即便她通盘知晓了时下情势,又能帮得上什么忙呢?
杨致截断她的话头,像是在回答赵妍,又像是在自言自语的喃喃道:“你们必定听说我有皇上御赐金牌在手了,我回来是为了做我认为该做的事。”
抬头看了看已渐显昏暗的天色,一左一右牵过沈玉与赵妍的手,岔开话题笑道:“今日是小年夜了,我们一同去给灶君上柱香,送他上天言好事去吧!一会儿吃过晚饭,待我去拜访几位柱石老臣之后,回来一定好好陪你们说说话。”
时至今时今日,不管是王公贵戚还是寻常百姓,家家户户都在张罗着过年了。到底是哪几位柱石老臣,值得他手握御赐金牌的杨致连夜登门拜访呢?
第171章子系黄鼠狼
皇后对御赐金牌的忌惮,无疑在整个太子集团极具代表性。皇帝生死未卜的险恶处境,使太子集团将来完全有一口咬定金牌系杨致伪造、从而拒不认账的可能。就连死忠于皇帝的周挺,乍一见到金牌都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这一切都令杨致有一种紧迫的危机感。
在每一场较量中,杨致都有将自己手上的本钱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的习惯。代表无上皇权的御赐金牌这样的宝贝,更是绝不能有一丝半点的浪费。他必须抢在双方公然翻脸之前,尽快昭示御赐金牌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威,确立自己凌驾于越王赵启与监国四重臣之上的皇帝代理人地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