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隋草头兵-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这边声嘶力竭的喊叫,旁边的一阵风却是脸上阴晴不定,沉默不语。

李靖冷笑道:“就凭借你等这点匹夫之勇,还想与我天朝大军为敌,当真是活得不耐烦了。若是现在投降,我家将军可能还会饶了你等的性命,否则明年这个时日,就是尔等的忌日。”

历山飞更是恼羞成怒,手中挥舞着大刀,叫嚣道:“你们隋军除了这点阴谋诡计,还能有什么本事?如果不敢与我单挑,尽管射杀了就是。”

第247章 收服马匪

第247章 收服马匪

李靖鄙夷的一笑,轻蔑的说道:“还用单挑么,只需要我说句话,你就得乖乖落马。”

历山飞就是一愣,不知道李靖是什么意思。就在这时候,突然觉得脑后嗡的一声,不知什么东西已是砸到了自己脑袋上,顿时眼前发黑,栽倒在了马上。随即从他身后窜出一匹战马,转眼工夫已是将历山飞生擒活拿,就那么提溜着拍马到了李靖面前,将历山飞往地上一丢,哈哈大笑。

“李靖,这次你可来的有些晚了,幸好有这条大河拦住了他们这些人的去路。”

说话的自然就是胡刀,趁着历山飞不备,早就移到了他的身后,等着李靖与他说话,一时没有防备,偷袭得手,将这个马匪头目走马活擒。这下事出突然,让剩余的马匪都来不及反应过来,自家的头领已是落到了隋军手中。

一阵风骇然色变,没想到他们这一路逃走,队伍里居然还混杂着奸细。心中惧怕万分,就不由自主的往自己身边打量,果然有几个陌生的面孔,心中咯噔一下,竟是起了疑心,不禁往旁边多走了几步。

非但是他,其余的马匪都人人自危,纷纷用怀疑的目光盯着自己左右,生怕一个不慎,旁边又有了隋军的奸细。如此一来,这三百多马匪更是惶恐不安,有个别几个机灵的趁着旁人不注意,已是拨转了马头,冲隋军而来,口中高声喊叫:“我投降了,我投降了!”

有带头的,自然就有跟着的。何况历山飞就这么眼睁睁的被抓了过去,谁知道隋军还有什么后手,既然已经走投无路了,还不如索性痛快点,投降也就罢了。若是隋军真的能信守承诺,说不定还能拣一条性命回来。

眨眼间,数百马匪已是作了鸟兽散,一半以上的倒是投降了隋军,剩下还有不到一百骑,尾随在一阵风身后,迟疑着等待自己首领的决断。一阵风呆呆的看着面前景象,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胡刀嘿嘿笑了两声道:“一阵风,听说你是个契丹人,何苦与突厥人高句丽人搞在一起?还不如投奔了我家将军,说不定还能搏个出身。”

一阵风迟疑半响,最后哀叹一声,翻身落马,伏倒在李靖胡刀两人马前,恭声道:“罪人一阵风,得罪了天朝使节,还请大人发落。”

见到一阵风投降,他身后的那些马匪都是长长的吁了口气,暗道这下性命恐怕是保住了,至于别的,日后再说吧。

李靖朗声大笑,吩咐手下将那些马匪捆绑起来。就此得胜回营。路上与胡刀切磋这偷营的手法,话里行间,竟是对胡刀等人推崇备至,极大的满足了胡刀的虚荣心,也不再隐瞒,将这次偷营所用的手段都告知了李靖。

李靖闻听过后,吃惊非小,又听得胡刀说起当日训练之残酷,对杨戈更是心生好奇,不知这位年轻的郎将大人还会有什么手段。在骁果营中待得时日越久越觉得杨戈在这骁果营烙刻下的根基之深厚。

此次偷营大获全胜,非但抓到了两名马匪头子,还多了数百名马匪俘虏。更是让杨戈等人好笑的是,其中数十个马匪忙中出错,逃奔出来后竟是不辨方向,居然闯到了骁果军大营,自然被王伯当等人生擒活拿,其中一人居然大有来头,正是那高句丽人渊大临,更是从其身上搜出了一份书信,却是高句丽大对卢渊子游送给始毕可汗的亲笔书信。

那书信中所写的内容却是让杨戈等人大吃了一惊。原来前番身弥岛抓到的那两名突厥人,正是始毕可汗所派,与渊子游互通有无,竟是存了一些不轨之心。两家非但要联手对大隋不利,而且话里行间竟是隐隐对高句丽大王高元有了怨气,想取而代之。

经过一番审讯,渊大临吃不了苦头,将实情说了出来。原来高句丽人前番与大隋动武,虽然战胜,但这元气大伤,急需要一段时间休养生息。但又担心大隋来年再行北伐,就开出了条件,请始毕可汗出动兵马,在大隋边界处挑衅,最好能打上几仗,以此拖住大隋的进攻步伐。

而高句丽人送出的东西也颇为丰厚,竟是将抢占契丹的一部分塞北牧场交了出来,送与了突厥人。更是与突厥人定下了协议,要定期供应精铁兵器等草原上急需的东西。而始毕可汗有了这些东西,自己的实力将会进一步的扩大,等一统草原后,就多了与中原抗衡甚至争霸中原的本钱。

杨戈达奚嵩与可敦听着渊大临所吐露的事情,不禁暗暗吃惊。这高句丽人心怀叵测,难怪圣上一心要征伐,这卧榻之侧岂容猛虎酣睡,如此心腹大患,的确要消弭于萌芽之中的。

高句丽与突厥又有所不同。突厥人都是草原游牧民族,草原上的势力此起彼伏,很难有常运不衰的民族。即便是如今草原上的霸主突厥人,也不过是阿史那王室的荣光罢了,其统治下更多的却是铁勒人。诸多部落混居在草原之上,内中矛盾错综复杂,甚是纠结。如今更是分成了东突厥与西突厥两个汉国,更是内乱不止。

在这样的形势下,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确很难对地处中原的大隋构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但高句丽却完全不一样了,它本身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备的国家体制,下辖百姓半是游牧,半是耕农,而其国内各种手工艺又比较发达,常备军力更是多达数十万之多。自三国以来,就已经不断侵吞北部疆域,短短几百年光阴,原本属于汉家江山的土地,此时都已经不复为大隋所有。如果再如此放任自流,恐怕尾大不掉,再想有所动作,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思及到此,达奚嵩颇有些忧虑,不禁开口道:“杨将军,以前觉得圣上讨伐高句丽,还觉得是劳民伤财多此一举。但如今细细想来,却又觉得这一场战争,是根本无法避免的。既然要打,自然是越早越好。前些日子听你说起那身弥岛的事情,不知现在如何了?”

杨戈呵呵笑了两声,指着那渊大临道:“方才已经从他口中得到了一些消息。如今身弥岛上兵强马壮,这沿海一线又是没有什么对手,那高句丽不断受其侵扰,叫苦不迭,但又无可奈何,否则也不会求助于突厥人了。照这么下去,若是来年圣上真的兵发高句丽,必然大胜而归。达奚大人尽可放心。”

杨戈虽然口中这么说,但心里却也是无底。这杨广第二次征伐高句丽,的确是大有机会的。如果不是杨玄感造反,这高句丽恐怕也就到头了。但杨戈心里明白,却根本不敢吐露半丝半毫。

这造反的事情,岂是可以随便说出来的。更何况涉及到的人是礼部尚书杨玄感,更是杨素的公子。那满朝的文武,不知有多少都是出自杨素的门下,如果他杨戈敢于贸然指证杨玄感造反,恐怕还没等见到杨广,他这条小命也早就一命呜呼了。

不过他这么一表态,达奚嵩倒是松了口气,说话时候的神情也轻松了许多,笑呵呵的对可敦道:“公主,杨将军果然带的好兵,这数千马匪,没费什么大力气就被杨将军击溃了,我倒是颇有些期待那什么金狼军的表现了。哈哈”

可敦心中也是高兴,这大隋军队越是骁勇无敌,她在草原上的地位就越是坚若磐石。此时看向杨戈的眼神也有些许的不同,更是起了拉拢之意,欣欣然赏赐了不少的金银珠宝下去,犒赏立下大功的那一百精锐。

历山飞与一阵风被擒获,但是待遇却截然不同。有胡刀出马,历山飞受不了煎熬,将自己与始毕可汗约定的一些事情如实说了出来,更是对欺瞒一阵风的事情说了出来。他却没有想到,在他招供之时,一阵风就在外面侧耳偷听。但听到始毕可汗根本无意让与他那些领土,而是存了卸磨杀驴的心思,顿时怒不可遏,就想冲进去痛打历山飞一通,却被李靖将其拉住。

“一阵风,你是个契丹人,自然知道一些规矩。在这草原之上,向来都是强者为大。就如今你这些兵马,想在大草原上纵横,对抗始毕可汗,比登天还难。唯今之计,你应该选择什么路,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李靖不厌其烦,将种种厉害关系都讲给了一阵风听,也不给他什么空头的承诺,只是让他想清楚一些,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店了。

一阵风并非傻子,自然知道选择什么对他最为有利。大隋军想要些什么,他心里也明白,无非就是让大草原恢复到以前四分五裂的局面,所有的草原牧民部落都耗在了内斗之中,自然就没有什么精力与本事去侵扰大隋地面。不过这也正是他一阵风心中的愿望,自然一拍即合。

他是个契丹人,同时也是个马匪。从契丹人的角度来说,他渴望恢复契丹人的荣光,在这大草原上重振雄威。而身为马匪,他又希望这草原上乱作一团,只要没有出现一个统一的草原,对于他们这些马匪而言,自然是便利了很多。

所以无论如何,他都已经明白,他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投靠大隋军队,借助大隋军队的实力,在这草原上也能分上一些汤汤水水,说不定,还能吃上大块的肥肉。

选好了路,更要选择好人!而眼前的杨戈,虽然官职不高,但手下却是猛将辈出,日后前程必然不可估量。一阵风心中盘算良久,终于下定了决心,日后就听命于杨戈,倒要看看,能否搏出一番大的功业出来。

第248章 突厥王庭

第248章 突厥王庭

一阵风的归顺让杨戈很是高兴,他正愁这手上兵少,对这草原地形又不熟,如果遇上什么意外,恐怕就会遭遇极大的风险。(天才只需3秒就能记住)但是有了一阵风这样的马匪,就好像带上了一匹识途的老马,至少不会担心迷路之忧了。

杨戈当即宣布,一阵风编入他的亲兵卫队,至于另外一个匪首历山飞,杨戈却不再客气了,直接枭首示众,以示警告。而这一仗后,光是抓到的马匪就不下四五百人之多。除了个别凶残暴虐之徒统统杀掉了事外,剩下的马匪都打散了,调拨给李靖统管。

那些马匪见自己的首领一阵风都乖乖充当亲兵,而原先不可一世的历山飞大当家更是身首异处,这心里更是不敢有什么异议,一个个乖乖的服从李靖调遣。

如此一来,加上那些随从军和马匪数目,李靖手中掌握的兵力已经达到了约有两千上下。再加上王伯当胡刀率领的千余骁果军,已经有了三千之数。这实力上的增强,也带给了可敦以及达奚嵩更为强大的信心。

击溃了马匪之后,再往前行已是一路无阻。接下来的十多天内,最为忙碌的却是李靖和胡刀了。

胡刀又从李靖手下的诸多部落勇士和马匪中,挑选出了近百名身手矫健骑术高明的充进了自己的骁果军斥候队。训练之余,更是分成了若干个小分队,每队约莫十多人,带足了干粮,进行长距离的侦查敌情。

而李靖自然是将全身的精力投入到了新军的整合训练当中,不得不说,在整训这方面,李靖比起王伯当等人要强的多。这十多日下来,那些随从军和马匪已是服服帖帖,单从秩序而言,与骁果军相比也不逊色多少。

如此走了半月多,终于前行不远处,就是此行的目标东突厥王庭的所在地:鄂尔浑河西岸,也就是今蒙古国哈尔和林西北部区域。不过这时候的东突厥王庭,也不过是数以千计的帐篷为载体,而非后世的城市了。

始毕可汗选择在这里建牙帐,自然是有他的道理。此处自古以来就是漠北各民族的中心区域,也是这一带牧草最为鲜美的地方。若想统一大草原,首先需要征服的就是漠北各族。

东突厥牙帐内,草原各族长老贵族济济一堂,正坐在帐内闲谈。他们都是这次奉了始毕可汗宣召而来。阿史那王族在大草原上的显赫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等闲弱小民族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而那些大的部落,譬如铁勒九姓等异姓突厥,在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联盟之前,彼此之间也是有一些潜在的矛盾。而这些矛盾落在始毕可汗手里,就无疑成了大大的砝码。

这次征召各部落前来,始毕可汗的借口无非就是要趁着隆冬来临之前,纠集大队,要杀入中原好好劫掠一番。但真实用意却是想藉此整合草原上各部落的实力,以此为契机,再行统一草原。这点心思,对于那些长老贵族而言,自然心知肚明,但却又有些无可奈何。谁让人家始毕可汗的实力最大呢,更何况这次始毕可汗是代表了整个阿史那王族的意思。

原本阿史那王族内几个兄弟相争,尤其是埃利佛与咄苾两人,对始毕可汗的这次征召表态赞成,让各部落长老贵族更是大感意外。在恐吓下,纷纷派遣出自己部落中的勇士,来到了鄂尔浑河,听从始毕可汗的调遣。

这处牙帐的空间很是宽敞,里面的长老贵族足足有三十多人,依然不见拥挤。此时这许多人却是围成了几个圈子,窃窃私语,目光都是盯住了最前面中央位置的虎皮座椅上。那上面巍然正坐的正是东突厥的最高领导人:始毕可汗。

此时的始毕可汗,却是满腔的怒火,两只手紧紧的握住座椅把手,青筋暴露,显然内心极为恼怒。方才他已经得到斥候来报,大隋使节队伍距离王庭已经不足两日行程了。而护送大隋使节的,也并非原先报来的仅仅一千人左右,而是多出了两倍之多,足足三千名铁骑。

历山飞失利被杀,马匪溃不成军,这些消息对始毕可汗来说,无疑坏到了极点。偏偏这时候,他又听说,让他甚为忌惮的可敦也在大隋使节队伍当中,正朝着突厥王庭的方向而来。

此时牙帐内的窃窃私语声越发大了起来,显然不少人已经得到了消息。始毕可汗强忍住内心的暴怒,漫不经心的往身边瞅了两眼。那里坐着的两人正是他的弟弟:埃利佛与咄苾。看着两人谈笑风生,丝毫没有担忧的神情,始毕可汗就是一阵的心慌。

前些日子埃利佛曾经带着心腹手下秘密行军,消失了一段时间。这事情并非什么秘密,始毕可汗也很快就收到了讯息,一度以为埃利佛要对自己不利,但等埃利佛回来之后,却告知自己关于那大隋使节的一些事情,更是提醒他要设法留下使节队伍。若是让他们到了突厥王庭,凭借大隋的赫赫声名,对那些心有不甘的大部落来说,恐怕并非什么好消息。

始毕可汗发觉,似乎随着大隋军队的到来,自己的两个弟弟又开始支持自己了,这倒是个好事情。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只要他们阿史那王族内部没有什么问题,在这草原上,旁人就翻不起什么大的风浪。

“各位长老,想必有件事情,大家都已经知晓了。”始毕可汗终于开口,帐下的诸多人都纷纷闭住了嘴巴,仔细听着他的话语。“那便是大隋朝派来了两个使臣,具体为何而来尚不知道。但对于我们草原人来说,却不是什么好消息。”

底下人听到他这么说,有个别几个长老就露出了会意的笑容,这大隋使臣的到来,对于他始毕自然不是好消息,但对于他们这些小部落而言,这好坏还很难说呢。

“我们聚集在这里,为了什么?大家心里自然有数,还不就是去隋朝地方抢一些钱粮回来,也好过冬。但这时候大隋使臣来了,这就有些尴尬了。虽然大隋已经不是以前的大隋,但这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面子还是要给的。埃利佛,你与那些使臣熟悉,就由你出面相迎吧。”

阿史那埃利佛心中窃喜,面上却不动声色,慨然奉命。不过他还没走出帐门,却听得始毕可汗阴森森的口吻继续说道:“大隋毕竟是在中原,距离我漠北有万里之遥。有些话应该怎么说,大家心中有数!”

埃利佛冷笑一声,走出了牙帐。那些个长老却是各怀鬼胎,在牙帐内窃窃私语。其中的一个圈子内,有四五人在小声议论。

目视着那个圈子,始毕可汗的眼神里透出了丝丝冷意。阿史那咄苾凑到了他跟前,往那个圈子瞥了两眼,乐呵呵的道:“可汗,近来这铁勒人可是有些活跃啊。”

始毕可汗看到是他,脸色略微缓和了下来,点点头道:“咄苾,不用拐弯抹角。有什么话直接说就是。”

“呵呵,可汗,听说这大隋使臣队伍里面,可是有些铁勒人充斥其中的,是否真有其事?”阿史那咄苾装出一副糊涂的模样,向始毕可汗打听着消息。

始毕可汗紧握拳头,两牙相交,已是发出了摩擦声,恨恨道:“你说的没错。我得到消息,仆骨部和回纥部居然敢派出近两千人马护送大隋使臣,这胆子还真是不小啊。”

阿史那咄苾诡异的笑道:“这倒不算什么,我可是听说了,仆骨盖金暗地下联络了其余铁勒人,想成立什么九姓联盟,如果成事,对我们阿史那王族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这事情可汗可清楚么?”

始毕可汗脸色铁青,对那几个长老怒目而视,似乎在那刹那,那几人感觉到了来自始毕的怒火,身子微颤,已是有些心虚的散开。

这几个人,自然就是那铁勒九姓部落的长老,此次带着族中子弟出战,在各自族中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都是有些份量的。他们九姓铁勒同气连枝,互相之间都有些许的联系。这次仆骨铜与菩萨两人加入随从军,护送大隋使臣前来,这消息早就传到了他们的耳中。

对这些长老而言,这消息确实喜忧兼半。一方面是靠上了大隋,凭借大隋的力量,他们铁勒人也有了一丝立足大草原的机会,而不是像现在这般,备受阿史那王族的欺凌压榨。但同时他们也是心中隐隐有些担忧,他们大隋使臣毕竟不是军队,听说这次只来了寥寥千余人,这又能有什么作用?

更何况他们并非草原人,能够长期立足此地的,还是他们这些牧民。若是公然与阿史那王族扯破脸皮,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可就值得斟酌了。

在这几人当中,年纪最大的是回纥部的长老时沙,为人老成,甚是受大家的尊重。当他听到消息后,却是跺足长叹,对自家部落参与护送大隋使臣的举动很是不满,觉得如此一来,始毕可汗的怒火无疑会发泄到了他们头上,对于回纥部更是灭顶之灾。

但与之争锋相对的却是仆骨部的长老仆骨和,他年少时曾经跟着族人到大隋行商游历,对煌煌大隋的风采甚是景仰,随着年龄的日益变大,眼界渐开,越发觉得游牧部落的落后和大隋的富有根本没有可比性。此时见有如此机会,自然心中大喜过望,巴不得马上能促成此事,日后仆骨部借着地利之便,与大隋紧密接触,日后实力大涨,摆脱阿史那王族的欺凌自然不在话下。

第249章 部落异动

第249章 部落异动

这两日,时沙与仆骨和两人争辩不休,连带着其余几个部落的长老也渐渐分成了两派。(天才只需3秒就能记住)这次铁勒九姓各家部落都派了不少人前来,但里面人数最多的却是薛延陀部,足足有六千人。而带队的却并非其部落长老,而是薛延陀王子夷男。

夷男是薛延陀已故首领乙失钵的孙子,此时不过二十岁,但其自幼聪慧过人,更是难得的有一身的武力,被族人视为薛延陀部的希望之星。这次他带着军马过来,一方面是壮其声势,另一方面却是另有目的。

薛延陀部原本隶属于西突厥,居住在阿尔泰山之脉。但因为西突厥射匮可汗的崛起,薛延陀部的生存空间遭到进一步的挤压,不得不领着部族一路东迁,来到了东突厥界内。这次他几乎带来了近半族内精锐,自然也是为了向始毕可汗表表忠心,以方便自己的部族能顺利迁徙到漠北鄂尔浑河流域一带。

但是计划不如变化,来到了这里之后,却从种种途径了解到一些内情,夷男警觉的发现这始毕可汗的权利并非想象中那般强大,而是颇有些困窘。与铁勒其余部落长老私下交流之后,夷男更是欣喜的察觉到目下铁勒各族人心思变,以仆骨部为首,竟是存了建立九姓联盟的念头,以对抗阿史那王族的统治。

遇到这种混乱的局面,夷男敏锐的把握住了其中的变局。如果能抓住这次机会,他们薛延陀部不仅能得偿所愿,回到鄂尔浑河流域,甚至会有所收获。而此种的关键,就在于即将到来的大隋使节一行。

正因为如此,面对仆骨和与时沙二人的争论,夷男却并不像他的年龄那般冲动,而是老成的选择了沉默。在一切还没有明了之前,他是不会做出任何决断的。现在的薛延陀部,需要的就是等待,等待变乱的那一刻,再把握住机会,一举成事。

夷男不发一言,其他的长老也没有确定的主意,这场争辩终究没有个结论,众人不欢而散。

回纥部的长老时沙心情不顺,郁郁寡欢的回到了自己部落帐中。还没进到帐中,就看到帐帘一挑,一个人头冒了出来,笑嘻嘻的冲他打着招呼:“时沙长老,这一向可好,菩萨有礼了!”

这人却是回纥部王子菩萨。时沙长老一见菩萨在自己帐中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