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隋草头兵-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到离开之时,光是留在北海高密两郡的郡丁,其数量已经有五六千人,其中不少中高级将领都是出自骁果军。可以说,北海郡高密郡这两处地方,已经牢牢的控制在骁果军中。如果再算上巨盗郭方预的近万贼兵,这股力量足以护卫两郡有余。

而此次出征高句丽,杨戈也是有不少自己的打算,自然要有着足够的实力才能说得上话。他这支骁果军虽然仅仅带了三千人,但却都是骑兵,机动能力在全军范围内,也是首屈一指。

等到了涿郡之后,首先拜见了当今圣上杨广。

杨广对杨戈所率领的这支骁果军甚是满意,原本想将这支队伍留在他的身边充作亲卫,不过经过宇文述提了建议后,考虑半天后却改变了主意,居然听从了宇文述的主张,让杨戈这支富有战斗力的骑兵军团担当了护粮军,整日龟缩在大军后面。

这让杨戈甚是诧异,原本想着会充当全军的先锋,但到了地方却被指派了这么一个重任,让他以及手下的诸多将领哭笑不得。更有不少人当场就骂骂咧咧的,认定是宇文述诚心不想让骁果军立功,是以才委派了这么个鸡肋一般的角色。

杨戈起初也有些愤愤不平,但随即想起接下来的战役,却又有些释怀了。若是历史并没有太多偏差,恐怕这辽东城也不是那么好打的,这功劳难道真的就那么唾手可得么?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不过当护粮军倒是有不少的好处,至少这一路走来,竟是出乎意料的没有遭到任何高句丽人的抵抗,前面不远处就是辽河了。而渡过辽水之后,就是高句丽的第一座坚城:辽东城。

想起去年时候,第一次征伐高句丽时,就在这辽河,隋军遭到了重大的伤亡,老将军麦铁杖就丧身于此。而此后的辽东城,也随即成了隋军心中的梦魇。历时数月,始终无法攻破辽东城,隋军更是死伤无数。最后迫不得已下,杨广才下令分兵两处,由宇文述等九路大军绕过辽东城,直接进攻平壤。可惜的是,大军竟是因为缺粮导致兵败,这血淋淋的场景至今还不时在杨戈脑海中回荡。

而现在大隋军队,再次在杨广亲自率领下,已是将辽东城围困的水泄不通。不过根据前方传来的战报得知,虽然大军围攻辽东城数日之久,但高句丽人却是仿照第一次被围困的法子,当起了缩头乌龟,根本不敢出来与隋军作战。

就在辽东城西北处二十里,就是隋军大营,总数多达数十万的军队驻扎在此地,再加上那几十万的辅军民夫,这里俨然已经成了一处极其热闹的场所。整个大营连绵盘踞数十里地,成千上万顶帐篷矗立在大营之中,宛若一座没有城墙的城堡一般。

在这大营最中心位置,就是当今天子杨广的亲军营地了。一座临时赶制出来的木制宫城精美绝伦,杨广自然就是在此处歇息了。在宫城外围,乃是随军而来的诸位大臣的帐篷,再往外延伸出去,才是各军的营地,将里面团团围住,力保万无一失。

随着夜色降临,隋军再一次无功而返。一天的攻城结束了,辽东城依然属于高句丽人。一队队隋军垂头丧气的返回到自家大营之中,时不时的能听到凄惨的哭叫声,那是一些隋军的亲人恐怕将性命丢在了城池之下,但更多的隋军则是满脸的落寞,对这等生离死别,他们已是司空见惯,再也引不起他们任何心情上的波动。

一个晚上很快过去,等到天色再次发亮,城头上的高句丽人诧异的发觉,今日似乎并没有隋军前来攻城。正在这时,远远的传来了一阵阵鼓声。

“咚,咚,咚,”随着一阵阵的鼓声响起,隋军中诸多乐器齐齐奏响,锣鼓喧天中,夹杂着震耳欲聋的吼叫声:”万岁,万岁,万岁!”。

城头上的高句丽人面面相觑,不知道隋军在搞什么鬼。就在他们惊惶不定时,又是一阵阵山呼声犹如海涛汹涌般传了过来,刹那间辽东城中报警的号角声此起彼伏,响个不停。犹自困倦疲乏的高句丽士兵打着哈欠,满脸睡衣的纷纷跑上了城头,各就各位,准备迎接隋军的攻击。

不过这些高句丽士兵都是些老兵了,去年就曾经在这里坚守辽东城,并且最后取得了胜利。那场胜利直接助长了他们的信念,这信念的强烈,甚至影响到了这一次的攻防战。尽管每一次似乎都是岌岌可危,但这些高句丽士兵都坚信,辽东城绝不会被攻破。

辽东城是高句丽的坚城,能够驻守在这里的自然也是高句丽最精锐的士兵。但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严阵以待了好半天,居然也没看到隋军半点进攻的人影,心里面顿时七上八下,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乙支文德满脸郁色的盯着城外,好半天那双眸子也没有任何变化。又过了片刻,乙支文德一挥手,下令让全军轮换原地歇息,但绝对不能擅自离开战场。

此时,在隋军大营内,杨广正高高的站立在高台之上,看着底下山呼万岁的诸多军队,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有如此军队,何愁高句丽弹丸小国不灭?

杨广要做的是超越秦皇汉武的伟大君王,他要开创一个无与伦比的大业。只要将这小小的高句丽征服,载着无尚的荣誉,他将亲自主持这一年的科举考试,他要建立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国家。什么世家门阀,再不会对他造成丝毫的阻挠。

“高句丽高句丽撮尔小国,不服王化,窃据我华夏之地,如今朕再次挥师百万,亲征高句丽,虽偶有小挫,但终不能阻挡我百万雄师。诸将军听命,但凡有攻破辽东城者,必有重赏。第一个登上城墙者,黄金百两,连胜五级。朕决不食言!当为众将士擂鼓助威!”

杨广在台上侃侃而言,台下众将士无不雀跃欢喜,要争做第一个登上城头,第一个破城的勇士。

随着杨广亲自在台上擂鼓助威,隋军将士鱼贯而出,喊杀声瞬间响起,往辽东城杀了过去。一队队隋军汇聚了一个个方阵,通通通脚步声,跺在地面上,顿时让所有人心跳同时加快,这脸上的血色更加浓郁。

这时候,天色已经大亮。初升的太阳带着一缕缕暖意,照射在辽东城下犹如蚁群般的隋军队伍内,明晃晃的明光铠甲上顿时发射出一股股耀眼的光芒,只是刹那间,辽东城头上已是一片耀眼夺目的白色光芒。

乙支文德望着缓缓走来的隋军,不由得心跳加快,不停的大声吼叫道:“隋军来了,准备迎敌!”

一面面隋军军旗迎风摆动,直直的往辽东城方向撞了过来。乙支文德默默的凝视着城下的隋军,盘算着距离,突然高声喝叫道:“放箭!”

刹那间,成千上万支羽箭飞了出去,宛若下了一层黑雨相仿,铺头盖脸的洒落在了隋军头上。还好隋军早就有所防范,盾牌兵将手中盾牌齐齐举了起来,形成了一面盾牌组成的平面,将那密密麻麻的箭矢挡在了外面。但即便这样,依然免不了不少士兵被箭矢射中,惨叫声中倒地身亡。

但随着隋军缓缓推进,不一会功夫已是冒着箭雨冲到了护城河外。

自从上次坚守辽东城后,高句丽人就知道,恐怕下一场战争是在所难免的,所以也研究出了不少对付隋军攻城的装备。

在隋军这次进攻之前,高句丽人早就在原先的护城河上重新开挖,竟然挖成了一条极深的壕沟,这壕沟之大之深,完全比得上任何一家道观来的重要。

而在护城河之外,高句丽人又挖了数道壕沟,并且在城墙前的五百步内的空地上,全部都栽上了鹿角。所谓鹿角,分防步骑两种,第一种是将许多尖锐而坚固的树枝或树干捆绑在一起而成,因形状像鹿角而得名,亦称拒鹿角。第二种就是把圆木削尖,并交叉固定在一起以阻止骑兵进攻,可以活动,也称拒马。

但是辽东城下的鹿角却比这两种更加厉害,乃是将手臂粗的木桩两头削尖,一头打入地中四五十厘米,另外一头也削尖露出地面四十厘米左右,这些尖桩埋在城墙下的所有空地之上,密密麻麻,错乱有致,不但能对步兵攻城进行有效的遏制,对骑兵的冲击能有更大的限制。

隋军要想接近城墙,只能一点点的清除这些鹿角,而高句丽守军则能依靠着城墙使用弓箭、守城弩等大量杀伤隋军。在辽东城下的这段时间,虽然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但好歹是将这城墙之下的所有鹿角都已经清理干净了。不过,付出的代价却是极大的,不少隋军将士的性命都死在了这里。

不但鹿角,就连那条花费了高句丽无数民力的人工河,也被隋军一批批的士兵在这段时间中,不断的驱赶民工背着土袋子兜土而填,从最初的在护城河中填出几条进攻通道,到如今基本上这护城河已经成为了平地了。

看着眼前的地上还残留着的一些矮桩,那护城河中的一些尸骨,甚至那破损的城墙,就连脚下的土地中也都还渗着红黑色,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流满了中原将士们的鲜血,这座城池就如一个无底洞,不断的将大隋的鲜血抽走,让一个无比兴盛的大隋,损失了太多的元气。

这时候,已经有几个方阵停了下来。用盾牌挡着对面城头上的冷箭。旋即随着各自方阵的将领发布命令,队伍中所有的弓箭手张弓搭箭,方向指向了辽东城头。

随着一阵阵弓弦声响,数十个声音同时高声喊叫:“放箭”

一阵阵破空的声音传来,数万支羽箭组成了一片黑压压的乌云,呼啸着往辽东城头上覆盖了过去。刹那间乌云蔽日,整个天空也变得暗淡下来。

高句丽人对此种箭雨倒是习惯了,纷纷取出盾牌躲避,但绝对没有人敢于在外面晃悠。两轮弓箭完后,等候多时的步兵嘴巴里吼叫连连,已是以队为单位,往城墙处扑了上去。

此前每日隋军都强攻无数次,但最后都是死伤无数却无功而返。这一次,杨广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再也不随便干涉下面将领的指挥,甚至大开封赏,征求各种攻击手段。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不少人开始苦心研究这破城良方。

有将领建造了一种可以高空作战的飞楼,可以平地拔起数丈高度,从高处对高句丽士兵进行对攻,从而抵消了高句丽人从上至下的弓箭优势。还有人采用撞车,用来撞击城堡。甚至有些将领开始从地底下打上了主意,挖了地道要深入城中。如此种种,数不胜数。

此时,各种各样的攻城器具让高句丽人尝尽了苦头,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高句丽人历经几次攻防大战后的一些经验之谈。双方你争我夺,陷入了白热化。

而就在这时候,杨戈却是接到了来自宇文述的书信,信中对杨戈的骁果军赞叹不已,但同时却提到了一点。那就是当今圣上杨广已经颁布下命令,大军一分为二,他将亲率一路围攻辽东城,而另外派遣了宇文述与杨义臣两人,绕开辽东城,率军直接攻击平壤。而杨戈所率领的骁果军,也被划分给了宇文述统管。

其实这兵分两路的策略,上次征讨高句丽时就是采用的这个计策,可惜的是,就在胜利曙光乍现时候,先是水军来护儿轻敌冒进,导致大败。然后又因为没有军粮的缘故,落得悲惨下场。但这绝非是战略上的失误。是故这一次,依然采取了兵分两路的做法。

宇文述下令,杨戈的骁果军不必再担当护粮的重任,而是充当了全军先锋,从辽河下游绕过辽东城,从乌骨城一带进击平壤。

其实要说起来,宇文述这做法自然也有他的道理。杨戈这支队伍,其战斗力自不用说,早就被认定是强军无疑。此外与其他队伍相比,骁果军全部都是骑兵,机动性自然无与伦比,担当前锋自然是再好不过。

不过对于宇文述的好意,杨戈等人却是有些许的不安。

第287章 城池攻防

第287章 城池攻防

“将军,这定是宇文老贼的诡计。(天才只需3秒就能记住)我们堂堂骁果军,这三千铁骑,竟让我们干护粮军的差使,这明摆着就是瞧我们不起。眼看快到了辽东城,又将我们远远的打发走,什么前锋军,明明就是看辽东城快要破了,不想让我们捞点军功。”

胡刀按耐不住自己的脾气,开口骂骂咧咧,矛头直接指向了宇文述。

杨戈瞪他一眼,转头冲着李靖道:“药师,你怎么看?”

李靖微微摇头道:“将军,恐怕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这辽东城岂是那么容易就攻破的,依我看,圣上分军北上攻击平壤,恐怕也是不想被辽东城拖住。派遣我们为先锋,也未尝不是件好事。不过,怕只怕……。”

话说到这里,却有些犹豫,住口不言,看向了杨戈。

胡刀听着不耐烦,也懒得猜谜,叫嚷道:“药师,别磨磨唧唧,有什么话快说吧,就别吊老胡的胃口了。”

李靖见杨戈沉思不语,苦笑道:“怕只怕宇文述是存了借刀杀人,那我们可要小心为上,步步为营了。”

胡刀瞪大了双眼,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药师,你说的有些夸张了吧,这等大事,可不是儿戏。”

杨戈一摆手,制止了胡刀的嘟囔,指着前面的辽河道:“若宇文老贼真的存了这心思,哼,难道我们骁果军就是纸糊的不成?辽东城打不了,不是还有平壤么,索性我们一路杀过去,难不成还怕了高句丽人?更何况,来大总管与王猛将军早就从海路出发,目标也是平壤。我们并非孤军深入。”

话虽如此,杨戈却不敢大意,率领全军小心翼翼度过辽河后,远远的撒出了斥候探查敌情,以防被高句丽人设下埋伏。

高丽城山城规模不算太大,但也不小。自从今春杨广下令征辽,高句丽国内开始在辽东坚壁清野以后,城内便满满当当挤下了近万人之多,其中守城的士兵倒有三千,再加上城池依山而建,只有一面临敌,也是个易守难攻之所。

不过和最紧要的辽东城比起来,这座山城中虽然号称有三千士兵,可大多都只是临时拉起来没多长时间的青壮,平时都是摸锄头的人,别说杀人,便是杀猪杀狗也没几个人杀过。听说辽东城被围个水泄不通,这些高句丽士兵早就魂不附体,也不敢外出巡查敌情,龟缩在山城之中,心中祈祷着隋军万万不能从这里经过。

距离山城不到二十里的距离,杂草丛生的山丘之后,一座简陋的军营拔地而起。

中军大帐之内,杨戈与手下将领正在研究如何攻打这座山城。忽然外面亲兵来报,出去巡逻的士兵抓到两个人,要求见将军,说与将军相识。

等到将来人带到帐中,杨戈与胡刀等几名身弥岛的老人不禁喜出望外,热情的与来人拥抱在一起,其余将领看的目瞪口呆。

“余老三,你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哈哈,真想死我们了。”

胡刀用拳头捶打着来人的肩膀,欣喜之情浮于言表。来的两人都不是外人,正是杨戈的老部下:余老三与关义,也就是曾到过洛阳送信的那名信使。

余老三见到杨戈胡刀两人,也是喜不自胜,兴奋的说不出话来。直到旁边关义提醒后,这才躬身施礼说话道:“将军,余老三听闻将军来了辽东,带着兄弟们等候多时了。总算不虚此行。对了,外面还有二十名兄弟,都是将军的老部下。”

杨戈更是欣喜若狂,刚来到辽东就撞上了自己的老部下,当即吩咐胡刀,赶快派人将那二十名老兄弟接应回来。等所有人都到齐后,杨戈很是诧异的发觉,这些老兄弟中居然还有一个旧人,却是那高句丽的内奸金德柱,居然也跟随余老三这队人行动。

寒暄了两句,余老三细说详情。原来自打杨广发布征讨令后,身弥岛上群情激奋,都是渴求再立战功。但两位主将却起了争执,王猛一心要带着人登陆,从侧面接应隋军。但周文博却予以反对,认定要等来护儿的水军船队,再进攻平壤不迟。

王猛一心想抢立战功,又顾忌来护儿的权势,哪里肯将主动权交予来护儿手中,遂不听劝阻,带了五千士兵强行登陆,奇袭了宣州。他这支队伍突然杀将出来,在鸭绿江南岸区域横冲直撞,杀了个天翻地覆。而高句丽人因为辽东城被困,又唯恐隋军进犯平壤,大部分主力都收拢了回来,一时间竟没有任何可以与王猛相抗衡的力量。沿途山城的高句丽士兵无不龟缩在山城里面,任由他们在宣州定州等地肆虐。

王猛虽然在身弥岛上,但朝廷动向也了如指掌。自从得到隋军大队人马已经渡过了辽河,兵锋直指辽东城。王猛就知道机会来了。很早以前他就听杨戈说起这分兵的原由,自然明白这次也有极大可能是分兵前来攻袭平壤。于是遣派出数支斥候分队,沿途查看敌情,准备迎接大队人马。只要能与大队接应上,以他现在对高句丽的熟悉程度,再加上手下无数次侵袭高句丽的成果,他甚至可以预见到自己必定是最先攻破平壤的将领,这份荣耀足以让他安享荣华富贵。说不定再凭借身弥岛的功绩,自己再上几个台阶也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而余老三这队人,正是其中一支斥候分队,不过他却是为了杨戈而来。当见到大帐中诸多将领正在研究如何拿下高丽城山城时候,心中暗喜,这一趟算是来对了。

“将军,这高丽城山城,莫不如交由我们这二十多人吧。”余老三突然开口道,在座将领顿时吃惊非小,这莫非是在开玩笑,如此山城虽然并不是那种牢不可摧的,但也绝不是二十多人就能强攻得手的。

除了胡刀等人以外,其余将领看着陌生的余老三,都窃窃私语,显然并不怎么相信他所说的话。余老三也不分辨,昂头看向杨戈。

杨戈哈哈大笑道:“余三哥,老兄弟们的本事都还没忘太多吧?”

听到余老三主动领命,杨戈立刻就明白了余老三的意思,再比较一下现在的骁果军,不由得暗暗摇头。说起来还是实战经验啊,骁果军虽然训练刻苦,但毕竟没有经历过多少血与火的磨练。即便是塞外一行,将骁果军的血性磨砺了出来。但是说到底也终究比不上原先在高句丽时候训练出来的那三百多精锐斥候。

余老三自得的笑道:“自从将军走后,属下并不敢轻易放松训练。这次带来的二十多个老兄弟,都是其中佼佼之辈,将军尽管放心!”

辽东城下,数万支利箭宛若乌云罩顶般,刹那间笼罩了辽东城的城头。一波接着一波,压制的高句丽人根本无暇进行反击。

趁着己方箭雨的掩护,一架架云梯被军士们抬着冲到了城墙下面,发一声喊,已是靠到了城墙之上。在他们的身后,一部部更加巨大的冲车一字排开,在身后军士的奋力推动下,一步步的也被推到了城墙下面。

这种冲车体型巨大,大概有十多米高度,全身上下被厚厚的生牛皮皮甲包裹住,前面斜上方竖起一个粗大的柱子,最上面是铁做的巨头,用来撞击敌人城墙上面的女墙。下面安装着巨大的车轮,整体看上去就好像一座可以移动的炮楼。

到了城墙下面后,诸多府兵一个个高声嘶吼着,口中叼着钢刀,双手用劲,往车顶上的平台爬去。

除了这种冲车云梯之外,隋军将士从营中缓缓推动着一些更加庞大的攻城器械,慢慢往城墙上挪动。这种比冲车更为庞大的叫做飞楼,下面装有八个大车轮,在飞楼上面全部用木板蒙的严严实实,在木板外面又蒙上了一层生牛皮,都已经用冷水淋透,根本无惧高句丽人的弓箭甚至火箭的攻击。

这种飞楼只要能推到城墙下面,靠了上去,就无疑多出了一面进攻的斜坡,其宽度足够四五名军士同时冲击。不过这种大家伙制作极其不易,隋军上下也没有多少,自然是宝贵之极。每一座飞楼身边,都有数百名隋军护卫。

而除了这种云梯升级版的飞楼外,隋军阵后又推出一排的大家伙,这些家伙和之前的飞楼很相似,也是比城墙还高,也一样的是八个大轮推动。但这种大家伙却看着更像是一座高楼,这种大家伙就叫云楼。在云楼的最顶端,同样是一个平台。一座云楼上面可以容纳一百名弓箭手,这些云楼的作用就是将隋军的弓箭手运到城墙附近,让云楼上面的弓箭手,能直接从上面俯射城墙上和城中的守军。

如此一来,有了云楼的隋军就能完全的用弓箭手压制高句丽守军。这样的战略性武器同样也限制于高造价、高耗时,而且在战斗时运动缓慢的缺点。

除此之外,投石机这样的常规必备武器隋军自然也是少不了。一队队的驼马及辅兵的努力下,一排排的投石车也被拉到了阵前,并且很快有隋军辅兵民夫们运来了石弹。那些石弹都是数十斤重形状打磨成圆形的大石。

除大部分的投石机投射石弹外,还有少部份投石车投的是瓦罐,这些瓦罐里装的都是油,隋军早已经在瓦罐口塞了布团,到时点上火,再抛入城中,将能给守军带去很大的破坏。

“放箭,都给我起来,隋军攻上来了。” 乙支文德高声呵斥着城头上的高句丽士兵。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高句丽将领涌上了城头,呼叫着各自手下,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一人手持盾牌进行防御,另一人则负责放箭。很快城头上再不是杂乱无章,变得井然有序起来。

加上这一次,辽东城已经是第二次被围困了。去年这个时辰,辽东城据守了数月之久,虽然是靠着几次诈降,最终守住了城池。但不可否认的是,高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