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苍茫-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烈也可以差人到千户所报信,让千户所派人来接,不过,一想来回的时间,还不如直接去了。
到千户所的道路还是颇为宽阔的,肯定是当年建卫时,一并拓宽了的,不过,年久失修到处坑洼,太坑爹了,到最后,李先生等人,说什么也不做牛车了,宁可步行。
就这样,众人到达赤山镇时,已是一个多时辰以后的事了。
千户所所在城堡,周不过两里有余,高两丈,阔一丈,外有护城壕环绕,城有东西两门,不过,城池破败,唯一包砖的西城门楼包砖脱落,残破不已。
进入城内,赤山镇不大,房舍陈旧,来往的人一看就知大多是军户,衣衫褴褛是必须的,甚至有的没穿鞋袜,只用破布裹脚。镇内垃圾甚多,脏水遍地,气味熏人。
北边的官署门外无精打采的戳着四个兵丁,战袄还算齐整,看着赵烈等人停在门前,余大宝喊了一嗓子:“新任千户赵大人到,快来迎接。”
领头的总旗还算晓事,跪拜于地。一边差人进去禀报。
须臾,里面奔出两个中年军将,当先一国字脸的施礼:“下官祝英拜见霍大人、千户大人。”另一个长脸的脸色蜡黄的施礼:“下官郑益民拜见两位大人。”
“祝大人郑大人乃是副千户,祝大人是代千户。”同来的霍谷山一一介绍。
赵烈微笑还礼,“本官乃是新任千户赵烈,望两位大人多多帮衬。”嗯,这祝英也是个倒霉孩子,代理没扶正啊。
祝英,郑益民忙回礼:“大人客气,下官敢不尽力。”寒暄完毕,众人相续进入官署,官署内还算干净。
众人先后落座,寒暄过后,李先生又与两人见过,两人也明白李先生是赵烈心腹,也是着意巴结,李先生久在官场游走,驾轻就熟,双方气氛和谐,相谈甚欢。
第032章破烂一箩筐
赵烈的就任酒宴在镇内唯一的酒楼范氏酒庄进行,祝英、郑益民以及镇抚刘平献上承仪,赵烈坚拒,赵烈拿定主意自家对付上司是无法,但是绝不在自家的地盘上纵容如此潜规则。
晚上,赵烈等人在赤山堡内游走一番,赤山也就有一个十字长街,还有十几小巷的小镇,在西边有个不大的道观,镇中建有一个戏台,不过,年久失修,斗檐塌落,人气皆无。
当晚,赵烈一行就在官署后宅休息。当然是在四个丫鬟和亲卫奋战一个时辰后的结果,毕竟千户空悬,后宅已是久无人气,到处是灰尘。
第二天,赵烈召集祝英、郑益民、刘平叙事。
“祝大人,本千户所现在军户实数是多少,军田有多少,本官要的是实数。”赵烈开门见山,不打算耽误时间,时间对于他来说是最欠缺的,后世有个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在赵烈这里时间就是一切。
祝英略一犹疑,看看郑益民、刘平,“大人,本千户所军户在籍五千余,共计两堡十三墩,现下军户实数是四百余,丁口两千余,军田在籍是两万七千亩,撂荒万余亩坡地,实数是一万余亩。”
果然,一到就盯住田亩,可惜,海边卫所田亩本就比不得内陆卫所多,加之土地贫瘠,没有大的进项,嗯,小破孩倒是一样贪。
啧,人逃一多半,田亩一多半撂荒,真是名副其实的乞丐所啊,“祝大人,本所仓管为谁啊。”
郑益民忙起身:“大人,库藏是我的职责。”
“嗯,那我们去库藏去看看。”
库房就在官衙左侧一进院子里,郑益民差老军打开武库大门,只见兵甲摆放还算齐整,弓弩、箭矢、刀枪、火铳、三眼铳、棉甲、战袍、木盾、皮盾各自归拢在一起。
赵烈着余大宝试兵,余大宝上前拿起一步弓,开弓三次。
“大人,弓弦无力。”
赵烈拿起步弓,全力拉伸,只听啪的一声,弓弦断裂。不用问,弓弦脆化,余大宝拿起一把雁翎刀,只见刀身锈迹斑斑,给赵烈看看,赵烈咧咧嘴,赵烈拿起大枪舞起一片枪花,嗯,只是中枪,上阵长度不够,这枪尖也锈住了。
拿起火铳一看,做工粗糙且铳管薄厚不一,谁敢用啊,这是自残用的,只有棉甲、战袍保存还算可以,不过,棉甲只有二十余套,战袍几十套,过冬用的胖袄更是全无。
一旁的夹间里还有二三百斤火药,颜色已是发灰了,一看就是多年的老货了。
唯一的亮点大概是墙角的仿弗朗机铜炮了,一共有三门,不过只有两门还算完整,安装在铁木炮架上,用其守城还算利器。
“大人,久无战事,所内饷银拖欠,更是无力打理武库。”郑益民尴尬的解释道,他也是没法子上面不拨款子他也是有心无力。
赵烈点点头没有回应,赵烈明白,登莱全境的财力物力都用在了登州和东江,至于成山卫、靖海卫等南部卫所没有裁撤就是万幸了,至于补充战力直到明亡都不用想了。
众人来到粮库,只见库房里只有五十余石米面,还有三十余石高粱、谷子等杂粮。
赵烈又到马场、草料场,看了看百来匹骡马,马只有四十余匹,其中上阵的战马二十余匹,骡马大多消瘦脱形。
很明显,没有足够的杂粮喂养,毕竟只是吃野草骡马很难长膘,至于千户所在骡马身上漂没多少那就不得而知了。马车破损不堪,反正是千户所所有,只有使用,很少维护,这在卫所里极为常见,用废了算。
赵烈一圈下来已是无语至极了,这就是大明军队的主体,没错,大明军的主体,大明军将是有不少募兵,俗称家丁,不过毕竟是少数,军将用大笔银子养着,关键场合冲锋陷阵,不过,有财力养个几千家丁的只有辽镇而已,辽镇是靠大明每年二百余万两白花花的银子打造的,其他都司都是以卫所兵为主,每镇只有一营或两营的战兵游动而已。
无他,没有银子。登州镇就只有登州营、莱州营、文登营三营战兵,当然员额不一,登州营三千余人,莱州营三千人,文登营一千余人,剩下的都是卫所兵。
名义上登州有数万兵员,大多就是卫所的乞丐兵,而且空额极多,战力可想而知。也就是说大明军兵的主体就是这些军户,而如今这军户嘛,不过都成了拿锄头的农民了。
回到官署,赵烈马上命杜立、汪全出发,随船回威海,采买物品、粮食,调集五千辽民来石岛修建码头、军营等,通知以马涛、徐鸿为首的军余随船到来,又给老爹赵指挥带了一封信求援,让威海水师帮助运输,这番人多、货多、粮食多,凭自己的破船三两条实在是不济事啊。
赵烈没有隐瞒祝英、郑益民、刘平,都是在大厅发号施令的,一个个命令,手令发出,杜立、汪全跪拜而去。
祝英、郑益民、刘平等人一是看出这位小爷不是来混资历的,是真来做事,还很利落,来了就干,再就是羡慕嫉妒恨了,尼玛,要人,辽民五千,要物品,撒开银子采买,要船威海水师出动,祝英想问一声,衙内,来和我抢这个穷山恶水有意思吗。大把银子撒出去好地界多的是。
郑益民想问一声,那么多银子仍在这儿太特么浪费了,不行可以分润一下嘛。这的军户也没活计呢。几人当然只是心中腹诽,赵烈年纪再小毕竟是千户,是上官。
赵烈事情发派完毕,和颜悦色的吩咐看茶。
“几位大人田亩几何啊。”赵烈抿了口茶问道。
几人疑惑的相互看看,怎么说呢,世袭军户到他们几人的高位,分润的军田不少,外面购买的民田也有一些,逃离的军户的军田也有一些他们也种着,当然是没有造册的,不过,只要他们差使军户为自己耕种,收成就归自己,这也是他们在这个残破卫所的福利了。
“大人,此地田亩少且贫瘠,我等每人不过千把亩水旱田,产出不多,大人这是有何吩咐。”祝英谨慎的回道。
“哦,本官此次上任,巡抚登莱武大人吩咐让我等安置数万辽民,并赐予钱粮。”虎皮不扯白不扯,确实是安置灾民啊,赵烈看看几人神色。只见祝英等人目瞪口呆的看着自己。
刘平心直口快,“大人啊,几万难民啊,大人,万万不可啊,此地无论如何安置不下。”
“刘大人,别急,本官是这般打算的,开垦荒废的田亩分流出去一些,为几万人打渔供应肉食分流一些,另外,有人向本官订购大批船只,建立数个大型船厂、铁厂,还有挑选一些敢战之士为威海水师以及本官的家丁,应当分流个七七八八吧。”赵烈胸有成竹。
祝英、郑益民、刘平瞠目结舌,无言以对。这得多少银子啊,不是,船厂就这般赚钱,不能吧。
“几位大人,过几日,本官就将重新丈量田亩,以便为难民分派田亩,所以,本官不希望因此事与几位大人产生不快。”赵烈把事摆在明面。
“自然,自然,我等明了大人安置难民的急切,我等当尽力相助大人。”几人咬牙应答。都是从身上挖肉啊。不过,那个上司来都会分润,这是官场常态,几人可以接受,就是腹诽,恐怕是让难民给你做佃户才是真的吧。为自己敛财,还打着安置难民的幌子,小小年纪够无耻的啊。
赵烈不管几人腹诽,反正是日后自知。
第033章凶残的伊泰阿
当赵烈为千户所的残破苦逼不已之时,郑芝龙却是意气风发至极的去往大员。
当郑芝龙得知李旦在日本平户去世时,心中悲喜交加,李旦是郑芝龙的领路人,让郑芝龙进入了以前一直向往的世界,就是因为不甘卑微和没落,郑芝龙才拒绝了父亲安排的道路,没有去当什么劳什子小吏,也因此和二弟郑芝虎被父亲逐出家门,而李旦圆了郑芝龙这个梦。
当然郑芝龙也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不是哪个人都能掌握几门外语,并自如游走日本人、弗朗机人、尼德兰人之间的,这也是李旦赋予他最大信任的原因,李旦坐镇日本,开拓小琉球只好交给手下最有能力的郑芝龙。
真是时也命也,李旦一死,他在小琉球的基业就完整的落入了郑芝龙手中,当然在福建等地李旦的一些基业也便宜了其他一些海盗海商。
郑芝龙对东北遥拜李旦后,庆幸自己的天赐良机终于来了,自己属下的大小海船有二百余艘,原来还担心控制力稍差,好在数百族人、乡邻投奔,至此船队可以说是姓郑了,李国助即使来到小琉球也没机会。
当然,郑芝龙也体会到恩人李旦的苦恼,那就是领头人,首脑的责任,自己必须让手下的数千弟兄吃饱穿暖,还必须很有前景,要知道在此次突发事件中得利的不止自己一人,李魁奇、刘香、钟斌等既是李旦的同盟者和属下,包括厦门的许心素,毕竟人员船只是可以流动的,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如果在自家手下没有前程,一些个船头连人带船投靠他人太正常不过了。
郑芝龙思之再三,自己的根还是在大明和日本,大明的广大和富庶,以及日本开拓的人脉和商路是无法放弃的,而自己在尼德兰人身边的这一年让自己明白尼德兰人对大明的野心。
为了大明,尼德兰人才需要小琉球,所以如果自己还是把小琉球作为基地,那么自己与尼德兰人冲突的日子就不远了,尼德兰人的战船和船上密集威力极大的大炮不是自己的福船和现在船上寥寥几门弗朗机可以对付的,所以自己必须在与尼德兰人最终冲突以前借助其力量在大明打出一片天来。
他最终的目的打疼福建或两广的大人们,逼他们主动招揽自己,从而获得官身、官商,看看日本幕府这个最大的官商吧,长崎平户的市舶税,交易税,人头税,把银流吸入德川幕府的口袋。
德川幕府就是一个官身强盗,全日本就只许长崎可以对外贸易,税赋多少德川家说了算。而德川家就是郑芝龙的榜样,世上还有比垄断的官商更好的生钱买卖了吧。
郑芝龙对此次大员之行信心满满,因为在小琉球刚刚开拓的尼德兰人还离不开大明海商,人口、粮食、铁器、丝茶、瓷器,这些都是尼德兰人垂涎的。
没有人口、粮食、铁器如何开拓小琉球,从巴达维亚运来,一年能到多少物资,最重要是人口,郑芝龙不是大明愚昧而可怜的官员,人口可以带来田亩、粮食以及市场和赋税。
尼德兰人需要大量的大明人口,而自己能带来人口以及尼德兰人所需要的一切,尼德兰人却连大明的海岸都靠近不了,在澎湖与大明交战两年,被赶到了台湾。
当然,这个时间不会太多,当尼德兰人在小琉球立足开拓以后就是摊牌的时候。
沈阳,大金临时汗宫,发须花白的身材魁伟的努尔哈赤望着东方升起的朝阳,感叹老天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近年来,他自感精力不济,常年征战带来的伤痛隐隐作痛,以往几年无病无灾,今年来,小灾小病不断,努尔哈赤不甘,自己前半生与明人虚与委蛇,积蓄力量,萨尔浒一战冲天,夺得辽东三千里大好江山。
但是,大明毕竟国土广大,军民甚多,自己在辽东巩固战果,大明又在辽西复建锦州,大凌河诸城,自己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夺取全辽,坐辽东而窥视中原。而辽西走廊的宁锦就是大明在辽的最后堡垒,必拔之而后快。
虽说,尼堪南逃日甚,证明了尼堪皆不可信,不过,今年收成大减,今次一可重创辽西明军,二可夺取粮秣,如果没有足够的米面,明春的日子难熬。恐怕得死不少人。
“秉汗王,诸贝勒,大臣已到。”戈什哈的声音打断了努尔哈赤的冥想。
努尔哈赤龙行虎步的走向大殿,孤还没老,还能征战沙场,此番如能攻取宁远锦州,就能直抵山海,叩关而入就是富庶的大明了,这就是努尔哈赤的野望。
辽东海州王家集,王铮眼看着二弟王军在顺刀下咽了气,呆滞的眼睛麻木的看着前方,王铮告诉自己一定要忍,忍不住,王家就没人报仇了,他强迫自己不看弟弟布满身体的鞭痕,不看弟弟几乎被割成两半的脖子,他浑身颤抖着,别的汉奴以为他是害怕,他知道自己是愤怒的发狂。
他父母已经在去年春天冻饿而死,自己带着弟弟妹妹强撑着,秋天,妹妹王惠被牛录夫人收去当了使唤丫鬟,虽说挨打受骂还算能吃上口饭,自己带着弟弟为额鲁主子放牧种地。
今年逃亡,饿死的汉奴太多,自己和弟弟怎么也干不完的活,弟弟十六岁正是能吃长身体的时候,却吃不了一顿饱饭,今天趁往谷仓运粮的时候,偷了一些高粱米充饥,谁知正被狗腿子范二看到,告发了。
额鲁的儿子伊泰阿整整鞭打了弟弟半个时辰,当自己以为伊泰阿的怒气就要过去时,他却拔出顺刀一刀抹了王军的脖子。
一双鹿皮靴子出现在王铮的视线里,王铮回过神来,只见伊泰阿向他举起了带血的顺刀,王铮明白自己也要死了。
“住手。”
伊泰阿一顿,只见额鲁和几个护卫站在院子里,怒视着伊泰阿。伊泰阿不服的合上顺刀,梗着脖子走出院子。
“都散了吧。以后再有偷东西的定不轻饶。”额鲁冰冷的目光环视了一圈汉奴们,汉奴们缩着脖子伏地叩首:“嗻。”
额鲁吩咐一声,出了院子。
王铮大喘了几口气,感觉血液又从脑部回转全身,僵硬的躯体一颤,他知道过了这一关。他也晓得自己得走了,如果再呆下去,自己还是没有活路,对不起了,妹妹。
晚上,额鲁的府邸,伊泰阿站在额鲁面前听训。
“阿玛知道,吉鲁的死让你难过,不过,吉鲁不是独子,家里还有兄弟,前日,我已经升了吉鲁的大哥巴克坦为领催,也当是全了你等的情谊,今天,你鞭打了那个汉奴也就是了,何必杀了他,要知道,现在每一个汉奴都是宝贵的,今年,我家田亩有四分之一撂荒,不就是没人手吗,难道汉奴跑的不多吗,现今,汉奴就意味着粮食。”
额鲁很是恼火,自从旅顺回来后,伊泰阿伤心吉鲁的死,对汉奴非打即骂,已打死三个汉奴了,也因此吓跑了五六个汉奴。
“出去在门外跪一个时辰。”
伊泰阿无声的出去跪在门外,正在此时,管家谭真飞奔进来。
“老爷,今日死去的汉奴的哥哥在庄子中杀死范二逃了。”
额鲁恼怒的拔刀劈翻了桌子。
第034章扬州之行
扬州自隋唐始繁荣至今,凡千年矣,城郭几经扩充还是容纳不下近百万人口,城外大量住宅纷乱的围绕着码头建成,码头是扬州繁荣的根基,是扬州繁荣的龙头。
棉帛、丝绸、粮食、铁器、瓷器等物资每天川流不息的北上南下,带给扬州繁荣兴旺,也吸引着无数明人汇集于此,这里承载着他们奔向新生活的梦想。
李绅诗句: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既反映了扬州的繁华,也点出了原因,水运的昌盛是扬州繁盛数百年的因由,这就是大运河的功劳,它能让一些千年的无名荒村逐渐成为繁盛的大城。
黄汉就是深深体会到运河的繁忙,在镇江将货物换成平底的漕运船进抵扬州近郊,船流拥堵,船行十分的缓慢,好不容易抵达港口,交了抄税,黄汉带人上岸寻了一家客栈。
休息了半日,店家介绍的一个牙人就登门拜访,此人名唤沈泰康,身形高廋,眼睛乱转,一看极为油滑。
“扬州城,我是第一次来,我想知道扬州的几大商家。你尽管道来。”黄汉不管此人油滑,反正已经见了底,沈泰康知道自己的军将身份,不敢造次。
“大人,扬州大商首取几大盐商,卢家、胡家、王家、黄家、吴家、孟家,各个富可敌国,豪建庄院,养奴无数,挥金如土。”沈泰康说起扬州人物,口若悬河,马上歪楼。
“咳咳,少要罗嗦。”黄汉打断一下,“说说货运各地的行商。”
“哦,盐商里就有大商家,我之所以说盐商,就是因为大行商就在其中……”沈泰康连喝了几口茶才说明了。
原来,扬州盐商吴家,孟家人脉不及前几家,于是另辟蹊径,组成船队,利用雄厚资金货贩南北,在江南自己大肆办店贩卖粮食、瓷器、棉帛、丝绸等,在北方与当地豪族合股经营,倒也另外开辟出局面。相对来说,吴家更强一些。
“你能与孟家联络上吗。”黄汉打断沈泰康的喋喋不休。黄汉不与吴家联络是因为赵烈定下的调子,哪一行的头家都是桀骜之辈,价格供货方面苛刻不已,不如找寻次一家,反而比较容易接洽,这是赵烈交待的,黄汉无不遵从。
“当然,大人,只要您办的是扬州城的事,我定会给您办妥。”沈泰康拍着胸脯保证。吹得没边。“我识得孟家三掌柜的张庭,不是一般熟识,我等……”眼看又是滔滔不绝之势。
黄汉瘦长脸一抽搐,这个沈泰康也太过罗嗦,不耐的打断沈泰康:“我欲今日与张庭叙谈,你就与他说,北方有大客户与孟家接洽。”
沈泰康点头哈腰而去。
沈泰康也许吹嘘的不少,不过,能搭上孟家的线倒是真的,一个时辰后,沈泰康回禀,约了张庭今晚在广汉居饮宴。
此时,到宴饮不到一个时辰了。
广汉居位于码头区,在黄汉看来规模不小,装饰豪华,实际上在当地只是三流的酒庄,不过适合张庭这等人的身份,张庭与沈泰康家是远亲,只是沈泰康太过油滑,与张庭办过几次事,手尾一般,张庭不是很满意。
此次,张庭本是不愿来,沈泰康赌咒发誓,此次来人是北方军将,来头不小,既有货物交接,还有大批货品采买,张庭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走了这一遭。
当沈泰康引着黄汉进入二楼雅间时,张庭看到同沈泰康一同到来的是一个不到二十的年青人,一时有点恼怒,不过久经历练的张庭看到此人走路的姿态和身后四个带刀护卫,心中一动,忙起身见礼。
“小可乃是孟家管事张庭,不知客官来此何事会办。”张庭笑着拱手一揖,尽显掌柜的本色。
“好说,好说,本人也是我家老爷管事,来自山东。”黄汉笑着回礼。
张庭笑着不语,心道,信你才怪,有这般年轻的管事嘛。
沈泰康忙将两人安置在酒桌旁,吩咐小二上菜,几人热络的闲谈,吃喝了一会。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黄汉直奔主题。
“张兄,我这里急需一万石粮食,五百匹棉布、炊具、熟铁、棉花、针线,这里是具体数目,花色,你这里能否备全,并送往山东。”黄汉拿出具体账目交于张庭。
张庭接过一看,心中暗惊,数目十分庞大,看数量粗估是最少数万人的衣食,心道,此番沈青皮终于没有哄骗与我,当真是一个大客户。
“大人放心,所列物品我们孟家皆能备全,一定是不会耽误大人的行程。”张庭笑容满面的应答,他此时要做的就是留住这个大客户。
“实不瞒张兄,我家大人乃是登州镇靖海卫千户,奉巡抚登莱武大人的命令安置数万辽民,寒冬将临,时间紧迫,万不可耽搁。”黄汉仔细叮嘱,赵大人的事可是不能耽搁。
“原来是千户大人奉命安置灾民,可敬可敬,大人放心,决不会有所拖延。”张庭笑容更甚,这就对啦,不然几万人的衣食住行采买太少见了,一般都是商家才是这般采买。
“另外。”黄汉眼看着沈泰康,欲言又止。
沈泰康识趣的起身出外,想是这位黄大人要同张庭谈论如何上下其手,贪墨一些银两,此为常例,不足为奇,沈泰康经历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