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苍茫-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一千骑队开始轰轰的飞驰向数里外的倭奴大营,那里还有不少的钱粮,再者说,这个营寨也是监押这些万余幕府军的好地方,都不用另起炉灶,只须好好在围栏等方面想想办法就好了。

当骑队飞驰入大营时,留守的五百幕府兵丁早已逃离,他们看到大军被迫投降时,立即逃往横滨城,至于营帐谁还顾得上,毕竟区区五百人如何守护这么大的营盘。

横滨再小也是个城池不是,比这个空荡荡的大寨安全多了。

于是破虏军骑总全无障碍的接收了完整的大营以及里面的粮秣辎重。

此时,井伊直孝、土井利胜、堀田正盛三位老中被军兵看押着走向明军的大阵。

此时明军已经全部坐下休息,已经忙碌了近一天,都已经是筋疲力尽之感,尤其是幕府军投降了,已经没有外敌的情况下,这种疲累就突然产生了。

在军将的号令下,他们全部坐下休整,喝水整理兵甲,同时医护已经开始忙碌起来,虽说伤亡不是太多,那是同幕府军比较起来,这么一场数万人的大战,伤亡者也是可观,他们这两天都不会闲下来的。

看着安安静静的在地上休憩的破虏军,井伊直孝和土井利胜突然感到这支队伍不可战胜,如果是他们的麾下此番大胜下一定是人声鼎沸,武士们根本不能节制住,但是这里的明人军兵虽说很多人都是喜气洋洋,但是没有多言的,只是静静的休憩。

说明什么,武士世家出身的并且都是经历大战的两人都晓得,这些军兵都是经历了严苛的操练才能有如此的表现。

两人深感他们败得不怨,真的不怨,这支明军从各个方面碾压他们统领的幕府军。

两人相互看了看,他们都是想着一个问题,既然这股明军如此军令森严、悍勇敢战,那么幕府如何自处。

他们对幕府军战胜这支明军感到悲观,除非这个明人的军将犯下致命的错误。

比如攻取江户这个坚城不下损失惨重,被守军和外面的援军里应外合大败。

但是经过交手这股明军的总大将极为的警醒,同时这股明军都是骑兵,偷袭也是着实不易。

再次见到赵烈,赵烈已经下了马,说实话他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马上指挥观阵,也是双腿僵直,关节僵硬,如今大战结束,他也下马松快一下腿。

土井是老熟人了,井伊直孝和堀田正盛都是第一次见到赵烈,只见一个身材魁伟全身南蛮具足的明人战将驻立在那里,粗黑的面容上挂着淡淡的笑意,眼神锐利仿佛能看透人的心扉。

在这个明将的周围簇拥着大批的全甲护卫,尤其是一个比这个明人还要高些壮些的护卫就站在此人侧后。

看来这就是明人总大将赵烈了,倒也仪表堂堂,当得起这个总大将的名号。

堀田正盛已经在赵烈和护卫的威压下不自觉的挺直了腰身,毕竟他是幕府老中,不是阿猫阿狗。

但是特么的让他极为憋屈郁闷的是,这些明人怎么都是如此高大,他只能仰视,这太特么没有面子了,就好像他是来听训的一般。

“拜见总大将阁下。”土井利胜全然没有堀田正盛的别扭,既然已经惨败,就要忍,直忍到不用再忍的时候,这是老家主留给他最大的遗产。

井伊直孝也是躬身施礼,他也摆的清,胜者为王,这是胜利者的特权。

堀田正盛苦着脸不情愿的躬身施礼,他如此做就是不想惹怒明人军将,然后被明军好生折磨,那就太没有颜面了。

“聪明的决断,你等为德川家保留了希望。”赵烈看着三人抚掌笑道。

“总大将这是在嘲笑我等吗。”堀田正盛眼睛都有点红了,他感觉赵烈在羞辱他。

赵烈看到较为年轻矮小的堀田正盛,尤其是他的月带头极为的滑稽,也是个年轻气盛的,德川幕府看来也是人才出了问题,这样的人怎么当上老中的。

“我军就要直指江户,此行就是要德川幕府递上降书奉上赔款,收回锁国的命令才能回军,经此一战,德川幕府定是元气大伤,恐怕很多大名会蠢蠢欲动了吧。”

赵烈没有理会堀田正盛说出了这番话。

三人脸色大变,这也是他们顾忌的,否则他们绝不会投降。

“只怕明军最后会是大败而归。”堀田正盛看着赵烈成竹在胸的模样就是来气。

“我军不会攻击坚城,只是利用骑兵围困江户,江户几十万人的米粮能挺多久,来的援军绝大部分是步队,呵呵,骑军在平原里冲击步队,哈哈。”

赵烈没有说完,但是意思已经什么明显,不攻坚城,骑兵制胜。

三人听完都是目瞪口呆,如果按照明人总大将所言,明人几乎可以位于不败之地,幕府怎么玩,城里的米粮能坚持三月不错了,江户都是靠外运的粮食,如今城池被围攻,海面被封锁,粮食呢。

赵烈一挥手,护卫带着三人回转,对他们说这么多足够了,目的只是让他们安心平复战俘罢了。

第484章兄弟情深

在一场数万人的大会战中大胜并且存活下来当然是值得庆幸的,很多破虏军军兵一边休息一边说笑着,松弛着紧绷了许久的神经,也算是劫后重生吧。

赵广则是呆呆的坐在地上看着一臂外静静躺在地上的胡成,胡成脸上此时没有任何的痛苦,他静静的躺在那里就像是睡着了,眼睑合拢,还有稚气的面容很是平静。

大战后赵广第一时间找到了胡成的尸体,就留在那里不走。

在赵广这个位置可以轻松的看到胡成的眼睫毛随风飘动,虽说激战过去一些时候了,但是赵广还是没有缓过神来。

毕竟胡成掩护了他,而轮到他掩护胡成的时候,他失职了,代价是胡成丧了命。

赵广此时无比懊悔,满脑子都是为什么当时自己飞的踢出那一脚,混蛋啊。

一旁的段明、童英劝了他几次,他都是充耳不闻,让方远山极为的担心,毕竟平日里赵广不是这个样子的,这厮平日里就是个话痨。

此时破虏军的军兵们已经开始为死难的战友搭建巨大的柴禾堆,陆陆续续有军兵将阵亡的破虏军军兵的尸体抬运过去。

“走吧,将胡成的尸体抬过去吧。”方远山终于发话道。

段明和童英加上方远山走过去,此时赵广终于起身,他默默的走过去同大伙一起抬着已经有些僵硬的胡成向柴禾堆走去。

他们小心翼翼的将胡成抬到柴禾堆前,方远山将其铭牌摘下,并且将他的包囊里留下,这都是要留给他的家人的。

然后四人轻手轻脚的将胡成放在柴禾堆上,他们退后十余步等待着。

他们一直等了顿饭时间,天色渐晚,所有的阵亡破虏军军兵的尸体都码放好了,几个大的柴禾堆都被引燃,已经有些黑下来的天色中橘红的火焰显得极为的刺眼。

赵广此时突然跪地大哭,他响起同胡成一同相携操练阵势、骑马、游泳,相互帮助的济州生涯,如今胡成没了,还是他粗心大意造成的。

方远山等人也是留下了泪水,相处两年兄弟情深怎不心中感伤。

吴晗正快步走向土岗下面的大营,他方才同千总、镇抚一同统计伤亡、安慰受伤的军兵,此刻事情稍稍安顿下来,阵亡的军兵已经被送去焚化,受伤的战兵都被送去大营里的伤患营,吴晗同千总请了假后,急匆匆的走向伤患营。

他此时十分关心昏迷不醒的马文的情形,当年什的老兄弟存活下来的就这么几个了。

在战兵营里就是四个人,如今马文也重伤昏迷,说实话,吴晗心里真不是滋味。

他边走边回想当年在石岛的岁月,十个人在一起流血流汗、一同摸爬滚打,如今汤陷军、梅开山等已经阵亡,老丁到了北华,马文如今也是生死未卜,真是七零八落了。

吴晗心中五味杂陈的步入伤患营,只见很多医护在紧张的忙碌着,受伤者的哭喊声在这里此起彼伏着,吴晗第一次同情起医护来,虽说他们不用冲锋陷阵,但是战后的日子也是真不好过,这些刺耳的声音不断鸣响,真是让人癫狂的节奏。

前方几十人迎面走来,吴晗定睛一看,正是赵烈赵大人和他的护卫们,赵大人只要是大战后必来伤患营探视他是晓得的,此番看来也不例外。

只见赵大人脸色凝重,眉毛在昏暗的天色中拧紧着,显然心情不是太好,显然伤亡还是很大的。

吴晗和护卫急忙敬礼,赵烈看看吴晗,依稀响起这是吴群的弟弟,他勉力一笑回了一个军礼,带着随从继续前行。

在中间的一个帐篷中,吴晗找到了还在昏迷不醒的马文,此时马文脸色苍白,嘴角痛苦的耷拉着,眼睛紧紧的闭上。

他的左臂被棉布包裹的紧紧的,棉布下部还有殷红的鲜血渗出,不过比起早先好太多了,看的出来如今也就是慢渗而已。

一旁季刚正在看护着,看到吴晗和护卫进来急忙起身。

“医护怎么说。”吴晗直接问道。

“方才医护用火钳将高波的伤口封上了。”季刚响起方才火红的火钳烫击高波断臂的情景,身子不禁一紧,他仿佛又听到高波的惨叫和皮肉焦糊的味道。

“高波方才疼昏过去了,医护将他伤口好好用烧酒擦拭,说是流血太多,如果明日醒过来就可以了,如果醒不过来……”

季刚摇了摇头,意思很明显了。

此时里面的传来痛哭声,两名军兵抹着眼泪看着地上躺着的另一个军兵,这个胸部受创的备兵刚刚咽了气。

吴晗无言的看看四周,这个帐篷里除了中间摆放的炭火盆外,其他四周有六七名伤患,都是重伤者。

吴晗摘下头盔,擦了把汗水,心道那就等吧。

赵烈心情沉重的回到大帐中,每次大战后他都要去伤患处探访,其实这是一种煎熬,毕竟这些所有阵亡和重伤的军兵都是在他的命令下对战中伤亡的,同时哀嚎处处的场景也着实折磨人。

但是作为一军的统帅他必须去,这也是鼓舞士气的时候,显示他作为大帅没有放弃伤患们,当然结果就是回来后心情肯定是极为不好。

晚饭还是马肉汤饭,凡是大战过后,这道菜是必备的,因为伤亡的战马到处都是,卸下来的马肉可以吃好多天,尤其是在冬季,这个肉是能保存好久的。

但是总是吃着这个,几天也就吃的有些腻烦了,但是没法子总不能扔了吧。

赵烈现下着实没有胃口,不仅是伤患营的事情,最主要的是一会儿镇抚会将阵亡数字报上来,这也是他头疼的因由。

果然过了一会儿,李禄、镇抚常明、宣抚官夏子长走了进来,他们呈上了此番大战的检点情况。

赵烈接过来一看,上面列出了敌我的伤亡,以及缴获的兵甲,应当说缴获是巨大的,当然伤亡也是不少。

破虏军阵亡五百六十三人,受伤四百七十二人,其中重伤一百一二十三人,这里大部分是步队伤亡的,此外损失战马三百零五匹,其中石岛马二百一十五匹,还有三门火炮开裂,不敷使用。

看到伤亡数字,赵烈面沉似水,他接着看下去。

幕府常备阵亡一万零八百五十四人,其中有侍大将、骑大将、足轻大将等等二十余人,受伤两千余人。

被俘一万一千二百三十余人,其中幕府三位老中井伊直孝、土井利胜、堀田正盛等人在列,其余数千骑步军趁乱逃散。

缴获各式兵器近万,铁甲一千六百余,竹甲八千八百余,步弓七百八十余,骑弓一千一百余,铁炮一千六百余,太刀肋差一千三百余,三间枪一万三千余把,铁盾四百余。

战马一千六百三十余,十门小铜炮,以及一千石米粮。

此外,还缴获了金小判两千八百余、银小判一万七千四百余。

看到这里,折损虽说不少,但是十几比一的战损,也可说是大胜,当然此番速胜的关键还是骑军,如果不是骑军率先击溃幕府军骑备,两军的步队还得纠缠一阵子,这样破虏军的损失更要增加不少。

“此番大战之所以速胜,没有拖到两三天去,最紧要的还是我破虏军骑军的骁勇善战,此战歼灭了幕府军骑备,可说日后我破虏军的战兵骑队在倭国也是纵横无敌了。”

赵烈抬头看着众人,感慨道。

“此战过后,我军马上就要兵进江户,当然倭人也会调集援军,在决胜负。”

赵烈用手点指了信札。

“此番大战表明,为了减少伤亡,还得是充分利用骑兵,尽量减少大会战,这才能较为顺畅的击败幕府军,要晓得各地大名即使时间仓促,让他们凑出十几万兵马来还是绰绰有余。”

众人尽皆点头,倭国二百名各地大名,尤其是一些几十万石和百万石的大名,实力不可小觑,虽说此战表明,破虏军的战力还是极为强横,但是如果象今日大战这般再有两场,破虏军就得是元气大伤。

毕竟在倭国四面皆敌,如果拼消耗,破虏军肯定不是倭国各地大名的敌手,当然要另想办法,否则如何能达成迫降倭国大将军,迫使其开放门户的目的。

“大帅,抵达江户后,我军应当留下备军困住江户城,骑总和战兵应当向各处出击,沿途逐一击败倭人援军,不给他们聚合一起合战的机会。”

李禄拱手道。

“李禄说的对,看来是的将破虏军分为两部,备军就是困住江户城,让江户城成为诱饵,引诱援军抵达,而骑军利用机动随时出击陆续到来的援军,被敌人汇合聚集的机会。”

赵烈点头,这个法子是如今最好的办法了。

“好了,你等回去安抚军兵好生休整,我等在这里停留两天好生休息一下,然后直驱江户。”

众人施礼告辞,回去他们的事情也是很多,也不是能马上休息的,今晚谁也别想早睡。

第485章信使蓝三的见闻

在镰仓码头下船后,蓝三即刻拜见了留守镰仓的水师总镇李虎,禀明了此番行程,并且将杜立的原话奉上,船长蓝三必须亲手将信札呈上赵帅。

出于对于杜立职位的看重,晓得这是军情司的紧急要务,因此李虎派出了一个百总的备军骑马护送蓝三,交代护送百总的原话是,如果信使出了意外,你就不用回来了。

一行百人即刻备马出发直驱东北,追赶破虏军大队的脚步。

沿途上几乎人迹断绝,当地的倭人都是晓得明人攻占了镰仓城,既然如此大将军定会派军驱逐,因此大战将起,几乎没有人在冬日里出门,都是等待着大战的最后消息。

蓝三这辈子在当上船长前,从没有骑过马,只是在济州当上船长后才摸了几回马,能骑,但是不熟练,更是从没跑过长途。

他如今骑在战马上可是遭了大罪,骑行了七八里路后,他的两腿内侧就已经红肿,腰背酸痛,内脏差点没颠簸出来。

到了十几里路时,蓝三总算摸索出骑马的规律,能陪着战马较为轻松的一起上下起伏,这下内脏稳当多了。

但是大腿内侧是怎么也来不将厚茧练出来了,十里开外,蓝三的大腿内侧已经破了皮,摩擦的火烧火燎的疼。

为了不耽搁紧急军情,也为了保持自家统领两百余军兵的船长的尊严,蓝三是咬牙没有声张,毕竟水步军暗地里的争斗早就开始了,谁都对对方有些小意见,高阶军将在一起时,时不时呛起来。

而高阶军将的小矛盾也扩散到水步军中下层,说白了都是认为对方占用了过多的资源,都是认为破虏军成军的根基在自己一方。

蓝三当然也不能免俗,他也是认为如果没有水师扫平了西夷人和倭人的舰队,哪里来的宝船宝藏,哪里来的济州北华,没有这两个地方屯田养民,步队的军兵从哪里来的。

因此,蓝三当然认为水师才是为大人立下了汗马功劳,步队相比就差多了。

此时让他向步队的人马求告,慢些跑,好生歇息一下,处理一下伤势,真是说不出口。

带队的百总当然对水师也是太多亲近,但是如今这个船长的安危干系他的身家性命,他看出这个船长笨拙的骑姿,因此压下了马队前行的速度。

到了晚间,他们不过前行了三十余里,天色黑下来后,他们在路边的小土岗上停下休息,毕竟路途太不熟悉,带队的百总不敢夜间赶路。

这也解救了疼痛难忍的蓝三,下马后他急忙处理了一下破了皮的大腿内侧,用布头好好包裹了一番,晚间蓝三几乎没有睡好,双腿和腰背的疼痛难忍,同时在冬日的野外睡觉也是个遭罪的事,但是他看到步军的兄弟们倒是极为的适应,睡的很沉。

早晨起来时,蓝三脑袋还是昏昏沉沉的,但是不得不起身前行,怀里的东西要尽快送到大人手中,这是杜立大人千叮咛万嘱咐的事情。

辰时初,天还没有亮,他们就起来烧了点热水,吃了点炒面,然后起身向北行进。

将近午时,他们抵达了横滨。

蓝三一行在离着破虏军大营十里时,就遇到了破虏军的夜不收,在他们的引领下较为顺利的从南方接近了大营。

当他们登上了那个小山岗,俯看前方的大营时,蓝三惊讶的看到前方的原野上到处倒毙的尸首、旗帜,几乎遮蔽了原野,他们凌乱的堆放在方圆数里冰冻的大地上,在冬日的旷野里极为的刺眼。

随着越来越接近原野,蓝三看清了地上都是倭人的尸首,确切的说都是无头的尸首,在原野的中心,他们的头颅被堆放成几个巨大的京观。

蓝三心下凛然,他从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大战的场面,但是他能想象到,既然杀伤了如此众多的倭人军兵,破虏军的伤亡也不少。

破虏军水师经历的海战的胜负如今往往是炮战定胜负,虽说偶尔也有接舷战,但是规模不大,基本都是短促激烈的结束,因此伤亡不是很多。

这次蓝三也深深被大战后凄惨的场面震摄,头一次产生步队的兄弟们也是相当的不容易啊,伤亡肯定是比水师大多了。

赵烈刚刚同李禄韩建等人碰了个头,询问了伤患的情况以及各部休整的情形,他下午打算拿下小小的横滨城,一个是断绝后路上的一切隐患,也是为了安置破虏军的一众伤患。

韩建、关明等人先一步离开,赵烈留下了李禄打算商议一下后续进兵江户的骑兵的行止,此时外面军兵禀报,石岛派人前来有紧急军情禀报。

赵烈让人即刻将来人带入大帐,心里却是不断思量到底是什么样的紧急军情,能让石岛如此看重,说实话,此时赵烈是最担心大明内部出了大问题的时候,毕竟他和破虏军的主力都出阵倭国,登莱的根基不容有失,而此时他偏偏无能为力。

蓝三被侍卫引领进入大帐,他一眼就看到端坐在上位的赵烈赵大人,他抢前几步上前立定抚胸施礼。

“石岛水师高仙芝号船长蓝三拜见大人。”

赵烈起身回了一个军礼,“蓝船长一路辛苦,讲讲怎么回事吧。”

赵烈的问候让蓝三有些晕晕乎乎的,他急忙将杜立的话讲述了一遍,并从怀里将油纸包裹好的信札拿出。

赵达上前接过信札,蓝三则是被侍卫带下去休息等候。

赵烈打开信札,他只看了几眼,就皱紧了眉头。

“大人,难道石岛出了什么大事不成。”李禄看到赵烈的表情不渝问道。

“杜立军情司收到线报,建奴大军八万入寇大明,这是两月前的消息了,如今建奴恐怕已经攻入京畿了吧。”

赵烈将信札投入了炭盆中,军情司的信札看完了他都是投火了事。

“建奴入寇大明,这不可能吧,建奴数月前刚刚在旅顺吃了大亏啊。”李禄吃惊不小,按道理说建奴该是修养生息时候啊。

“哼哼,建奴两白旗两红旗两黄旗都是安然无恙,不过是两蓝旗受创较重而已,皇太极还会聚集汉军和归附蒙人,凑足这些军兵不成问题。”

此时赵烈越发感到他不过是一个开了挂的普通人而已,而皇太极等人才是这个时代的高明统帅,有时候你根本不能臆测他们下一步的出招,也就无从应付。

赵烈倒不是当下就有同建奴决战的想法,他心中明白,麾下的铁骑还没有最后成军,没有两三万成形的骑军想同建奴大军硬碰,那他就是自视过高、自寻死路。

但是如果他留在登莱,还是能做些文章的,比如在辽东沿海出击,袭扰建奴的大后方,烧毁村屯,带离汉人杀伤留守的女真人等等,只要折损建奴的实力,赵烈都会去做。

当然从旅顺出击的念头他是一点没有,他估摸金州一带皇太极一定会留下重兵等候着破虏军,否则皇太极绝不会让大军出击,他甚至怀疑此番入寇大明,皇太极甚至有引诱他带领破虏军野战的意味在里面。

毕竟几番交手,皇太极一定意识到了只有野战才能歼灭破虏军,攻城是不可想象的。

“大人,建奴不会一路攻伐登莱吧。”李禄问道。

“不会,你觉得建奴经过涿州旅顺还敢攻击有我破虏军守卫的坚城吗。”赵烈傲然一笑,他倒是希望建奴如此不智,可惜皇太极和建奴不是京师里崇祯和他的那干眼高手低的所谓干臣。

“如此倒也好,大人也正好躲个清净,朝廷肯定会下旨登莱军勤王的。”李禄笑道,他也晓得骑军如今只算成了一半,还不是同建奴正面对撼的时候。

“就是诏书来了我军也不会出阵的,建奴恐怕是一箭双雕之计,既能打劫大明,又能迫使朝廷调我军入援,然后半途迫使我军野战破之。”

赵烈摇了摇头,他心中是有些憋闷的,回明八年了,他可算每天都没有浪费,尽了全力追赶,但是如今还是不能与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