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苍茫-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烈催马直追,大群的护卫急忙追上,一时间道路上尘头大起,响声如雷。
李秋生背着砖瓦向屋内走去,初冬的寒冷没有挡住他干活的热情,李秋生浑身是劲的把褐色的砖瓦递给二儿子,二儿子递给房顶的大儿子,李秋生递完砖瓦,又回身返回屋外,婆娘将砖瓦放在他的背上,李秋生再一次的循环。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的年份,三十亩的坡地种了二十亩的白番薯,十亩的玉米,共收获了一百零四石白番薯,十五石的玉米,家里的粮仓根本是装不下。
幸亏千户所收购了七十石番薯,三钱银子一石,家里因此多了二十余两银子,加上去年结余的十余两银子,共有了三十五两银子。
李秋生和婆娘一商量决定给两个儿子盖上东西厢房,孩子都大了,该到成亲的年纪了,不能再拖了。
于是李秋生召集了胡云等几个邻居商量着建房,村里三十余户除了一户外都要建新房,于是几家决定合起来轮番给各家建房,至于建房的先后,当然是抓阄了,抓阄的结果李秋生家悲催的最后建房。
几家决定由村中瓦匠郭老三掌总,郭老三冬闲时节到石岛打过工,在那里学会了水泥等新的建筑材料和方法,几家合计到了千户所的颜计杂货店讲价购买了水泥、铁筋、砖瓦,又到附近的山上砍了木料,备了些石料,开工。
到了李秋生家建房快要结束时,已经忙活了一个多月了,今天李秋生家就会封顶了,大伙都是干劲十足,天就快亮了,也能好好休息一下了,毕竟忙了多半年了。
晚上,李秋生家铺开了席面,几家人凑到一起好好大吃了一顿,青鱼炖豆腐,猪肉炖粉条,炒番薯,凉拌番薯,玉米饭大盆呈上来,小烧酒管够,大伙气氛热烈,推杯换盏,连婆娘都倒了一碗小烧相陪。
“今年又是一个丰年,今日在邻居们帮衬下李家建起了新房,俺老李在这里谢谢大家伙了。”李秋生感慨万千的举碗说道。
几人相续碰了碗喝了一口,吃了几口菜。
“那是,以往连吃食都不够,哪有银钱建房啊,只要不漏就凑合住,漏雨补补就是了。”一喝就脸红的郭老三砸吧嘴说道。
“就是,前日我家婆娘给临近的中千户所娘家弟弟送去了五石番薯,他们那里还是以前咱们过的日子,一年得断顿三四个月,用野菜米汤吊着,我家婆娘这次送去,可是被她兄弟众星捧月般伺候,她兄弟还说什么时候他们也摊上象赵大人这样的好官。”胡云感慨道。
“可是,以往咱们过的什么日子,现下是什么日子,这都是赵大人功劳,不收税,还分田地,给种子,赵大人就是老天送来帮助我等穷人的。”李秋生兴奋的满脸通红说道。
众人纷纷附和。
“俺们两口子从盖州卫逃到东江,家里的三个孩子都在路上病饿死了,就剩我们两人在东江乞讨过活,如果不是赵大人将我等运来此地,分田分地,我们恐怕早就死在东江了,这不,婆娘又有了,这苦日子总算熬出头了。”去年新到来的三十来岁的辽民韩六流泪说道。他们家就两口人,就没必要建新房了,是村里唯一不建新房的人家,今年就是给各家帮忙。
“看看,不怪石岛的辽民都称颂赵大人,杀鞑子、救辽民、分田亩,咱们千户所的人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能有赵大人这样的上官。”郭老三红着眼吼道。
“我等为赵大人升官发财,百事百顺干一碗。”胡云提议道。
几人轰然饮胜。
“嗯,不对啊,赵大人升官发财要是走了,俺们怎么办?”郭老三后反劲的说道。
一时众人无声,这确实是个问题啊,大家不约而同的画魂。
“呸呸,权当俺胡说。”胡云扇了自己一下。
不过,气氛可是怎么也回不去了。酒席最后草草收场,众人心中一片狐疑,赵大人可是别突然走了,这好日子才刚开始啊。
李明峪也同属下的小吏们在官署宴饮,到今日为止,官署将可以收购的粮食收购完毕,共收上来近十万石的白番薯,其他的还有数千石的玉米,这样将会为石岛节省数万两银子,毕竟番薯可是比杂粮都便宜不少,数万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
因此,李明峪做主宴请忙碌了近月的各位下属。
在李明峪手下办差很简单,是否尽心尽力的完成各自职责,没有其他官署龌龊事情,一众下属倒也舒心,酒席上多敬了几杯,李明峪也是高兴多饮了几杯,他是真高兴,治下之民富庶安泰就是当年他出仕时所求,如今实现了,岂能不高兴。
饭后微醺的李明峪回返内宅,如今夫人也来到石岛照拂他的生活起居,此时夫人钱氏正同女儿李霖叙话,见到脸面通红的李明峪回返,急忙吩咐侍女上茶,亲自帮李明峪宽衣。
“老爷年纪不轻了,日后不可多饮。”钱氏邹眉说道。
“无妨,夫人,一年就此一遭,丰年啊,大喜。”李明峪微摇折扇,笑着说道。
“母亲,今日父亲高兴,就此一遭嘛。”李霖为父亲说情。
钱氏长叹一声,她当然明白夫君的心情,不过,李明峪不善饮酒,她当然为其担心。
“只是不知道小赵大人在哪里,是否知晓这个消息。”李霖邹眉说道。
“当然知晓,小赵大人的快船经常来往石岛,不日小赵大人就会知晓。”李明峪轻摇折扇,“为父如今也没看清小赵大人,年纪轻轻,武夫出身,却既能战阵杀奴、又善内政,眼光长远,奇才啊,老赵大人是后继有人啊。”
“怎么,父亲想起我那两个哥哥来了?”李霖最是明白父亲心意。
“唉,你两个兄长四书五经通读的尚可,只是庶务不通,前景有限,我意让他们到此地看看,涨涨眼界。”李明峪询问的看向李霖。
“好啊,父亲不是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哥二哥就是应当来此看看,同其他地方比较一下,也是多加历练。”李霖赞成道。
“嗯,如此明日为父派人回老家护卫他们来此,唉,如今大明地界流民四起,想为父当年求学时何曾如此草木皆兵,大明今不如昔啊。”李明峪长叹一声。
“父亲,不如此不能体现小赵大人的本领,如今就看小赵大人是否另辟蹊径了。”李霖宽慰父亲。
钱氏担忧的看看李霖,又看看毫无察觉的李明峪,心中暗骂糊涂,女儿如此明显的迹象也未察觉,真是糊涂。
第二日一早,李明峪在老妻的服侍下吃早饭,年纪大了,还是愿意吃稀软的,喝点小粥,吃点咸菜。
“老爷,小霖是不是有中意的人了。”钱氏悠悠的说道。
“不能,小霖在此地没有接触多少青年才俊,要知道此地不是文风鼎盛之处,千户所内所谓人才不过是粗识文字罢了,同江南才子不可同日而语。”李明峪不以为然,认为老妻多虑了。
“霖儿多慧,这等人不会入眼。”李明峪当然晓得老妻的意思,钱氏年来同李霖商量了几番相亲之事,有的是家乡士绅,甚至是李明峪同年之子,不过,李霖都是拒绝了,很是让钱氏气闷不已。
李霖今年十六岁已过,再不定亲年纪就大了,在这个时代就靠向剩女了。两口子对于李霖极为疼爱,不想瞒着她定下婚约,让其伤心。
李明峪倒是不急,他自认为自家女儿读书万卷,精明多慧,自有大好姻缘。
“老爷,小赵大人年纪倒是合适。”钱氏突然提了一嘴。
“呃。”李明峪一愣,“不妥,霖儿向来对粗鄙武夫不屑一顾,还为其起了绰号黑炭头。”李明峪摇了摇头,老妻看来是真急了。
“粗鄙武夫?一个粗鄙武夫能折腾出如此局面,赵家我看如今是以他为主了吧。”钱氏点了点李明峪,“我观霖儿只要涉及小赵大人就会滔滔不绝,这些日子还总是提及小赵大人在哪里何时归来。”
“呃。”李明峪一恍惚,这倒是实情,李霖确实对小赵大人多关注了些,昨日还,“嘶。”李明峪被热粥烫了一下,很疼。
于是属下们当日看到李先生嘴边多了一个微红的烫伤,平时温和的李先生当日突然咆哮了几次,脾气也是大坏,一众属下各个循规蹈矩,别处了大人的霉头。
第158章对马守
对马南岛严原金石城天守阁,今年不到二十五岁的宗义成主持评定,身高近一米七的宗义成最后进入评定室,本来就是高大的他站着环视伏地的各个家臣,更是彰显威严。
柳川调兴暗自撇了撇嘴,从小玩到大的他从不惧怕宗义成,宗义成不过就是有个好爹罢了,他柳川家数代以来为宗家笔头家老,为对马藩立下汗马功劳,不过还是属臣。
向来志向高远的柳川调兴当真不服,当今之世不是风云激荡的战国时代,不过下克上取而代之还是可行的。
不错,柳川调兴的目标就是松前藩的松前公广,同是边疆荒凉之地,也同是家臣,松前公广硬是从安东氏手中抢到了虾夷地道南的控制权,幕府因此承认其为松前藩,下克上成功。柳川调兴就是想夺取对马藩,彰显家名,流传后代。
柳川调兴作为家臣能够与宗义成抗衡的最大依仗不是自家数百的军势,而是宗家为了勾连朝鲜和幕府,私下串改幕府文书的行为,此乃是大罪,他和宗义成心知肚明。
虽说这事不是宗义成做主的,不过,宗义成的父亲宗义智和自家祖父柳川调信共同商议了这个办法,给朝鲜和幕府下台阶接洽的机会,一改庆长文禄之役后两国断交的局面,两国通过对马藩交结。
不过,也留下了私自串改文书的罪责,如今两家是都怕对方告发引起滔天大祸。
宗义成冷眼看看拜服于地瘦小的柳川调兴,本家石高只有两万有余,当然这只是知行地,不算与朝鲜通商的收益,不过宗家封赏了柳川家两千石封地,还准许柳川家保有通商朝鲜的岁遣船两艘,这都是每年可以数次出入朝鲜的商船,获利颇丰。
可是柳川调兴还是不知足,真是贪得无厌,真是不知睿智的柳川调信如何有如此贪婪愚蠢的孙子。即使父亲做主将自己的妹妹嫁给柳川调兴也改变不了他的野心。
“起来吧。”宗义成安坐后发话。
一众家臣应诺起身端坐。
“昨日接到征夷大将军谕令,命我等尽快探查明了济州明人虚实。同时命我对马整军备战。”宗义成环视众人说道。
“我令山本多加出动三十艘关船小早探查济州岛明人水师虚实。尽快来报。”宗义成命令道。
“遵命,属下必尽早探明虚实。”船奉行山本多加伏地答道。
“宗义明,我命你召集足轻整训,以待幕府命令。”宗义成转向他的堂兄。
身为一门众足轻大将的宗义明伏地领命。
“柳川调兴,我命你组成三百军势归宗义明统领整训。”宗义成玩味的看向柳川调兴。
“遵命。”柳川调兴含恨伏地领命,柳川家只有四百足轻,按说两千石石高养两百军势都是困难,这都是动用通商所得组建的。
宗义成嘴一动就动用柳川家大半军势,真是让柳川调兴肝疼,不过,这是征夷大将军的命令,宗义成借此行事,柳川调兴无可奈何,这就是主家大义,柳川只有忍了。
“今川明一,组成两百军势交由宗义明整训。”宗义成命令道。
身为金石城城代的今川领命。
“早川润一,借助釜山商馆通过朝鲜人探查明人底细。”宗义成吩咐道。
“遵命。”城下町奉行早川润一伏地应答。
“大人,今年济州收获了两季的番薯,都是大丰收,亩产可达三石半,济州官署动用银两收购了五十余万石的番薯,三万四千石的玉米,济州和西归、大静、城山等地的粮仓都堆满了。”白士第颇为得意的向赵烈禀报。
济州官署,这是赵烈关于济州岛政事的评定会,作为民政的实际主持者白士第还是极为得意的,据朝鲜人讲,济州从未如此丰收。
“大人,我等济州岛民从未收获如此多的粮食,大人义释我等官奴,为我等贱民分地分田,拨下种子骡马,才有此丰收局面,济州各地民众各个称颂明人老爷。”作为如今的朝鲜事务司的主官李玄恭敬说道。
作为尽力靠拢明人,灵活晓事的朝鲜人,万基当然会竖立这样的榜样,济州成立朝鲜事务司后,白士第任司长,李玄和宋哲就成为副司长,也就是实际经手人。
今日他们是第一次加入明人老爷的评定会,当然心情激荡,这是被认可的节奏啊,终于加入上层明人老爷的圈子了。
“李玄,是否夸大其词了。”赵烈笑着说道。
“大人,绝无夸大,想我济州岛民大多是官奴私奴,如今都是平民,又分得田地,即使是佃户明人老爷也定下了最高四成的佃租,今年丰收,家家都有活钱,大多贴补家用,有的做些新衣,有的改建新房,真是济州从未有过的盛况啊。”李玄激动辩白,极为的激动。
李玄冤枉啊,昔日自己或许浮夸,不过,如今自己是谨记不可重犯,如今济州岛岛民都是如此称颂啊。
“大人,李玄所言倒也没有大的疏漏,今年丰收,家家有余粮,余钱,很多拿出来购买物品,建造新房,如今来此的船队带来的水泥,铁料大增,此外布匹,首饰等杂货也是大增,运来此地发卖的罗长山可是笑的合不拢嘴。”万基笑道。
“是啊,大人,我济州万民很多家为明人老爷建立了牌位,日日上香祈福。”宋哲小心翼翼的说道。
“哦,都是为谁立的牌位。”赵烈颇感兴趣。
“大人,嗯。”宋哲略一犹豫,“有的立的是白大人,有的是马大人,还有的立的是大明皇帝,有的就是供奉明人老爷。”
赵烈大笑颔首,“如此甚好,今日都是一国之民,济州民众所为济州官署不会干涉。”
赵烈当然高兴万民归心,老百姓许多不知家国,只知道谁能为自己带来好日子就跟谁走,如今明人在济州可是万民归心。
赵烈同黄汉一对眼,是时候了。
“诸位,介于济州离倭国近在咫尺,倭国向来劫掠成性,因此,我命济州建立后备兵役制。济州今日起,十八岁到三十五岁的成丁每年冬闲时期整训三个月,由破虏军派出兵丁整训,三个月期间每月发放饷银一两。日后后备兵丁就是济州的守备部队,协助破虏军守备济州,如有外敌入侵,即刻组队参战,参战时按每月一两银计算军饷,如有伤亡,按破虏军抚恤处理,可入忠烈祠,配享香火祭祀。”赵烈朗声说道。“即日起,由济州官署牵头,破虏军和朝鲜事务司施行。”
众人轰然应诺。
赵烈早已等着这一天,临近的倭国嗜血成性,济州乃是连接大明和北华岛的根基,破虏军又进击虾夷地,倭国必不能容,双方早晚一战。
介于自家财政有限,不可能无限的扩大军队,又分为济州,北华岛两处,所以在济州和北华建立后备兵役制就成为必然。
一是为破虏军预备兵员,毕竟经过整训被生瓜蛋子强多了,二是整训后作为守城部队足够了。借此丰收岛民归心之时建立,也是为了在北华岛推行建立基础。
“白士第、李玄、宋哲,记住,建立这个后备兵,就是为了保住他们的家业,谁也不希望倭人、李朝打来拿走他们的田亩私产,重返奴婢之境地吧。要在这点上做足文章。”赵烈叮嘱道。
白士第、李玄、宋哲躬身领命。
“如果有不愿服兵役的没收其田亩,本将用船将其送回朝鲜。”赵烈当然是铁腕推行,不从者不杀,不过你可以不当此地之民。
“遵命。”几人终于体会到赵烈的决心。
第二天,后备兵役制在全岛推开,为了顺利完成赵烈安排的任务,破虏军出动了济州一个千总部,西归五个百总和城山的五个百总,朝鲜事务司更是几十个文员全员出动,配合破虏军深入村屯宣讲整训。
济州所有的底层百姓没有对抗的,每年农闲三个月的整训真不是个事,当奴婢时经年的当牛做马,比这苦累危险,何况明人老爷还给银钱,甚至有的人家还为得来外快沾沾自喜。
不过,一些大大小小的地主就不同了,他们本身或是子侄也得服役,这就是他们很难接受的了,何况,破虏军的到来,他们没有大的收获,只是因为丰收多收了佃租而已,却断绝了同本国权贵血亲的联系,当然不满。
“将此信交于来人,告诉他尽快离岛回返全州。”朴永泰在他的书房里叮嘱管家。
半月前以前交往过的全州牧崔浩派人从海路扮作渔民进入大静,找到他的门上,让其帮助李朝打探明人军力,主将何人、舰队情形,朴永泰一时踌躇,没有答应。
不过,近几日后备军役法施行,让他将子侄同贱民编入一起整训,这是全无脸面之事,朴永泰再不能忍,终于将明军岛上五六千正兵,二三十艘西夷战舰的事情写于信中禀报全州。
“老爷,这可是掉脑袋的事。这……”管家跪地劝道。
“不必多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老爷实不甘屈从明贼。”朴永泰一咬牙。
管家只好出门去往后院柴房去找那两个在那里躲避多日的探子。
昏暗的夜色里自以为很小心的管家没有发现一双眼睛远远的盯着他。
第159章朴东主的奉献
方宇的办事地点在官署后身的偏房内,最是隐秘,周围明松暗紧,既有明哨,还有暗哨,让济州府衙的官吏军丁等都知道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公事房。
这里除了赵烈、黄汉、万基等人知晓以外,其他人都不知道此地的用处,只是从未见到他们的人员同府衙及军中人士来往,很是神秘。
二十八岁的方宇高鼻深目,身材高大,筋骨扎实,辽东盖州卫军户,父亲方明成为盖州卫镇抚,作为长子他本是盖州卫右千户所镇抚。
数年前盖州失陷,父亲无奈投降,不料,正蓝旗牛录额真刚安看上了方宇弟媳李氏,当街将弟媳李氏抢去,方宇弟弟方浩前往要人,连同两个护卫被女真人砍死,暴尸街头。
方明成是盖州老户,平日颇有脸面,出了此事,自感无颜苟活,带领着子侄杀向门去,将刚安砍死,杀死了十余名女真人,只是李氏已经上吊死了。
方明成、方宇带人杀出城外,在逃亡途中,几十名的方家本族和家丁大部战死,方明成、方宇妻子、方宇的一个妹妹尽皆战死,方宇带领四个家丁护着一个妹妹冲到旅顺。
他和妹妹方媛就是方家仅存的血脉,由于毕竟投过敌,方宇是不可能再回明军,那还不够砍头的,被赵烈船队带到石岛后,杜立招募人手时,被杜立相中,方宇由于听话、能干,对于敌人狠辣逐渐成为杜立左膀右臂。
今夜,方宇没有回宅,在昏暗的油灯下一直等候着。终于外面响起敲门声。
“进来。”冷冰冰的声音响起。
“大人,朴永泰家里出来的朝鲜来人已经被缚,朴永泰如何处置。”门下行动队执事元豹进来施礼请示。
“敢私通外敌,图谋不轨,必是严惩不贷。大人一定感谢他献出万亩良田。”方宇面皮略一抽搐,冷笑说道。
到济州已经数月有余,方宇已经在很多关键的位置布下暗子,当然最初是用尽手段,在几个大地主家里,在州府衙,县府衙中都安置了人手,可以说济州的风吹草动方宇肯定会第一时间知道。
当然,方宇也明了,石岛汪全的部下应该也在济州布局,这是规矩,一个主外,一个主内,相互制衡,不能独大。
“老爷,大静明军派人通秉老爷,让老爷马上赶到县衙。”当管家禀报朴永泰此事时,朴永泰慌乱起来,自身有鬼当然心虚。
他强装镇静,更衣后在一个什的明军陪同下来到县衙,在他看来更像是押送,带头的什长紧盯着朴永泰,让他极为慌乱。
“正浩兄也来了。”看到卢正浩和其他几位大静地主都在,朴永泰放下大半的心。
“哦,朴兄,没法子,千总有请,不能不来。”卢正浩也是摸不着头脑。
“千总大人到。”一个明军大喊道。
只见韩建、方宇、李玄走了进来。
“今日召集大静各位士绅会商,主要是为了近日推行的后备军役法,各位皆是大静贤达,不知能否让各家子弟入军操练。”韩建笑着说道。
李玄通译着。
室内一时无语,既然没有赞同,当然就是明面抗议。
“朴东主,你意如何。”韩建转向朴永泰,朴永泰倒没感到异常,毕竟按照各人的地位,当然是首先咨询他的意见。不过,他是不知道,韩建是在默默为他致哀。
“嗯。”朴永泰看看众人,众人的默不言声给了他勇气。“大人,此事我意不妥,想我众人都是大静乃至全岛贤达,让我等子侄同官奴,嗯,贱民一同操练,大失身份,古今未有。”朴永泰开了一炮。
既然有开头炮的,其他几人也附和了几声,只有卢正浩默不言声,向来谨慎的他感到不对。
韩建笑笑转向方宇,“方司长,您请说。”
方宇拱手示意,看看众人,几人看到他冰冷的面容,都是心中一突,室内登时静寂下来。
方宇在一片静谧中走向朴永泰,他围着朴永泰走了一圈,朴永泰惊诧的看着他。
“朴东主,你不是感到面目无光,而是想借此配合李朝破坏济州兵役法,在李朝反攻时作为内应而作此言行的吧。”方宇停在朴永泰面前盯着他说道。
“胡言乱语,你是何人?怎可血口喷人。”朴永泰象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了起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