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苍茫-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铜号沉闷的响声响起五次,马速下降,后面中部的骑兵向前,军阵重组成四十列的纵列,整个过程迅捷没有失误,重组的军阵在军号的指挥下重新提速冲阵,奔跑了一里多地后,军阵降速,马力已尽,全甲的短途疾驰也就是一里多地,蒙古马的短途冲刺能力不强。

王海州满意微笑着,不易啊,就任第二千总后,经过三个多月的操练,终于成军,虽说只能马上投掷飞枪,使用马刀铁盾以及击发火铳,排成密集阵型冲锋,只有数十人会开弓射箭,不过总算是成军。

如此短的时间这些兵丁是不可能成为全能骑兵,只是马上开弓射箭就不是一两年时间能练出来的,长程武器只有靠火铳了,为此每个骑兵都配置了三把燧发铳一长两短,临阵装弹,发射三枪,马速极快三枪放完了也就接阵了。

“老王,操练的不错嘛,这第二千总也是有模有样了。”黄汉的声音传来。

黄汉是相隔两个校场来回督战,当下又是来到骑兵的校场看看骑总的操练,骑总的合练极为出彩,他也是心情极佳,最难的部分就要完成了。

“那得多谢黄总镇,属下回到济州,黄总镇就将他们粗训完了,最起码能够御马了,如此属下才能在三个多月将其操练完毕。”王海州马上施礼道。

“多了我是不懂,只是按原先操练骑兵的法子先让他们同马匹熟识,让老兵教他们骑马、喂马打理马匹,最后将他们绑在马上,一个多月下来果然会御马了,不过就是伤了二十余人马,可惜了。”黄汉吧嗒一下嘴,因为其中有两个不错的兵丁摔断了腿,只能修养退役了,令人可惜。

“没法子,此番是建奴来犯,如果没有在半年内操练完毕,就耽搁大人大事,黄总镇也是没有法子。”王海州开解一下黄汉,即使是他也是如此操练,时限在那。

“怎样,王千总,成军了吧。”黄汉问道。

“下午是最后一步,检马。”赵烈所部骑兵都是火铳兵,战马如果不习惯火铳和火炮的轰鸣声,是上不得战场的,几次三番的操练还是不能适应的,就会被淘汰出去,作为非作战兵丁以及文员的坐骑。

“说到检马,黄总镇,骑总的备用马都是济州马,这也太不济事了,这济州马马力太小,不能上阵啊。”王海州诉苦道。

“王千总知足吧,如今能够买到的好战马都被我军买来,如今战马的价钱上涨了三成,这还购买不了多少,母马还得送交马场育马,这千余匹马也是花了七万多两白银买来的,只能先这样了,以后再行更换,如今就用济州马对付吧,再说济州马很是听话,服贴啊。”黄汉说道。

王海州咧了咧嘴,“这也不是老爷太太们骑乘用老实的马匹,这可是与建奴对阵啊。”

“没法子,当下,就只有济州马,再小那也是马匹,要不就不用了。”黄汉撇撇嘴,这些还是矮子里拔大个从数千匹战马里挑选出来的。

“好歹也是马匹啊,如何能不用。”王海州不甘不愿的嘟囔着。不用用什么啊,聊胜于无吧。

下午,所有的骑兵骑乘战马和备用的济州马来到试炮场,在十门九磅火炮的持续轰鸣声中,所有的战马经过最后的点检。

结果所有的战马都没有大的骚动,只有十余匹的济州马还是暴跳起来,还是被淘汰了,好在济州马是多了近百匹的备用,很快补足了,至此,骑兵千总正式成军,黄汉是全程督军,骑总是重中之重,不由他不重视。

至于三个步兵千总则是大半是铁山之战的老兵构成,虽说抽调出三百名老兵补充新建的步总,还是有七成的老兵留存,其他就是后补的新兵,这是让黄汉较为放心的,经过数月的操练,可说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涨,只等和仇人建奴一较高下。

“回去点检兵甲火铳,黄总镇让我等将折损的报上去,此番是出征前的最后一次找补,嗯,几位,好好看着这帮兔崽子,他娘的,别让他们偷懒。”刘福贵大声说道,发号施令气场十足。

邹怀恩等十个什长都是施礼应答。

“百总大人,咱们此番是与何人对阵。”一个什长问道,其他人也是很关切,早日知道对手,心中也能有个谱。

“你等问我,我他娘的问谁去,去去去,都回去忙活去。”刘福贵不耐烦的挥手撵人,他还想知道对手何人呢,他敢问吗。

别看刘福贵性子粗豪,平时胆子大敢想敢做,可是不蠢,临阵知敌那是总镇和千总的事,与他无干。

几个什长看到刘福贵不耐,急忙走人,这位爷脾气可是有名的不好。

“嗯,邹怀恩留下。”刘福贵看到几人要走,说了一句。

其他人也是不以为意,千总队里谁都知晓两人好的穿一条裤子。

“怀恩,我说,昨日,老牛给你牵线找个媳妇,你怎么不去。”刘福贵很是不满的说道。

老牛乃是总镇的宣抚官,由于和地方上的人接触多,人面广,借着这个给不少军将说上了婆娘。

刘福贵是请了老牛吃了顿饭,才让他给邹怀恩找个女子,这不,三日前,刘福贵花了五两银买了些米粮杂货,算是代邹怀恩递上了见面礼,于是昨日老牛找到邹怀恩让他与女子一家会一下。

不过,邹怀恩就是不去,让刘福贵暴跳如雷,不过当着老牛的面前,刘福贵不想让兄弟难看,也就敷衍过去了。

今日刘福贵可是想好好说道说道,这不是浪费了此番机会了不是,这可是五两银子没了,他刘福贵一共才有几十两银子。

“贵哥,兄弟我对不住,昨日没给你长脸。”邹怀恩先是给兄弟赔个不是。

“去去去,咱俩用说这废话吗,就说说你为啥不去。”刘福贵一摆手。

“贵哥,说实在的,咱们这般东讨西杀的,哪天不定埋在哪里,就像老廖、老汤一般埋在了铁山,一旦有了婆娘、孩子,到时让他们日后如何过活。”邹怀恩咔吧着眼睛说道。

“怎的,就是阵亡了,大人也会发下两百两银子,还有五十亩勋田,怎的不能过活。”刘福贵瞪起眼睛。

“那你怎么不找个婆娘。”邹怀恩横了他一眼,都是在一个屋檐下长大的,谁不晓得谁。

“这个……”刘福贵一时语塞,被噎得够呛,这话好像还是他刘福贵说过,这真是打脸啊,这才明白昨日邹怀恩当着老牛的面为何不说,这是给他留面呢,“就是你阵亡了,你的家眷我也不能看着吧。”

“别说的太远,我是你属下,我要是阵亡了,你也好不了。”邹怀恩没好气的说道,好嘛,你咒我呢。

刘福贵一时傻眼,话赶话,这不是惹邹怀恩不快吗,自己可是要让他改变主意来着,如何成了当下的局面,乱了乱了,还得好好捋一捋。

“那你说,怎么办,老牛没说你不去,只是说操练期间没有空闲,那家人家还等信呢。”刘福贵软下来问道。

“怎么办,你要是也找个婆娘,我就去。”邹怀恩翻了个白眼,这事就是要拉上你。

“这个。”刘福贵为难的疵着牙,真够难为他的。

“怎的,你家也是就剩你一个,不给叔婶留个后。”邹怀恩鄙夷的斜睨着他。

“那,那就一起找婆娘。”刘福贵无奈的言道。

“这就是了,咱们是兄弟,要是成亲谁也跑不了。”邹怀恩起身说道:“那啥,我先回去了。”

刘福贵魂不守舍的应答一声,他是真不想找个累赘,一想到自己一旦战死家人怎么办,让他自己不能没牵挂的上路就很是憋闷,嗯,不对啊,不对,邹小子这是挤兑我呢,嘿,小子……

第210章丰收的喜悦

秋天的北华早晚凉爽,雨水不多,正是收获的好节气,在已经开垦的二百六十余万亩的耕地上到处是辽民秋收的场景,激动和欢快充斥其间。

方顺一家还是和老于头一家搭伴收获,这也是方顺帮衬昔日这个忠心耿耿的老部下,方顺家两个大小伙子,一个半大小子,老于头一家只有两个劳力,实在是忙不过来,如果是两口人收五十亩地,且忙去吧。

方顺几百个玉米棒子掰下来,尽管方顺的手上到处是干活留下的老茧,那他也觉得自己的手指已经发麻发木了,他盘腿向下蹭了蹭,将下一捆玉米杆子放到腿上,接着掰着玉米棒子。

不过,老方心里真是甜滋滋的,他估算了一下,老于家的一亩玉米地能收上来一石半的玉米,老于家耕种了二十八亩的玉米,这就是四十余石的玉米,还有二十亩出头的白番薯,好歹也得有着一百石的产量。

就当玉米不值钱,四五钱银子一石,白番薯两钱出头一石,去了口粮,那也是近三十两银子收入,自家人口青壮多,留下的口粮多,那也是发卖二十余两银子,这些银子都是自家的,赵大人三年免税,如今不过是第二年,今年还是不用交税。

当算完这笔账时方顺眼前一花,怀疑是不是自家算错了,于是又估算了一番,直到三次之后才发现没错,就是这些银两,方顺登时欣喜若狂,一直到当下他还是美滋滋的,心道一会给婆娘和儿子们好好算算,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方头,来喝口水,解解乏,歇息片刻。”老于头扯着嗓子喊道,他不会算账,不过满地的玉米棒子也让他明白自家这是大丰产了,声音里都透着喜气。

方顺、老于头、方高山、方远山、方明山以及于哲凑到一起,喝着凉水,松快松快身子,他们身边还是摆放着各自的兵器,虽说最近半年来,很少再听到阿努伊人烧杀的事情,他们这里离着隔离区也是很远,不过还是不能大意。

方高山、方明山和于哲几个半大小子则是精力无穷,很快打闹起来。

“老于头,今晚你得摆宴庆贺啊。”方顺笑眯眯的说道。

老于头心下一喜,方头每次说出这话都是有喜事接上。

“方头,您放心,晚上俺亲自下厨摆上一桌子好菜,俺早已准备好了。”老于头笑呵呵的回道:“不过,方头,该是您说说有什么好事了吧。”

方顺用手一点老于,“好嘛,老于,怪不得人说人老奸,你是又猜出什么了。”

“方头,这不跟您时候长了,大约摸有个念想。”老于干笑两声。

方顺也不耽搁,直接说出了自己估算的收成和发卖后的银子。

“这,这个,方,方头,你可不能骗俺。”老于激动的有点语无伦次。

“老于,这可是秋收的大事,这我能骗你。”方顺看着老于头高兴的老脸通红,自家笑着说道。“告诉你说,待一两年后,这片地成了熟田,还能多产不少米粮。”

“呃,这真是想不到啊,想不到。”老于头突然站起身看着四周自家的收割了大半的田亩,不禁老泪纵横。

“这,看看,老于,多大年纪了,怎么当着后辈还淌眼泪。”方顺心中一酸。

“方头,忍不住啊,方头。”老于头尴尬的使劲擦了把泪水,“俺老于十几岁从山东到辽东讨生活,直到三十岁才有了二十来亩田,娶了个身子不好的女人成家立业,野猪皮一来俺们一家五口逃亡东江,路上死了一口,俺想过了,岁数这么大了,于哲、于远以后的日子只能靠他们闯了,没想到啊,临老了,还能给孩子们留下如此好的田亩,俺就是死了也能瞑目了。”

“看看,说什么混帐话,你不给你儿子娶妻生子了,不帮着照看孙子孙女了。”方顺眼中也是一热,不过还是呵斥了老于头几句。

“是是,还是方头想的长远,俺这辈子老天保佑遇到方头,要不俺们一家子早就不知死在哪里了。”老于头掏心窝子道。

“都是一个墩堡的弟兄,说那些作甚。”方顺一摆手,“老于头,收成这么好,前几日咱们造的粮仓可是不足啊,回头还得好好弄弄。”

方顺说起了粮仓的事情,果然老于头也跟着他说起还得再起一个粮仓,不然有了大的雨水,粮食可是损失不起。

“吃饭了,吃饭了。”离着老远,方吴氏的声音传来,她带着十二岁的女儿方明娟来给大伙送饭来了。

方高山、方明山、于哲快步跑着迎上前去,接过了方吴氏手中的陶罐,几人说说笑笑的走了过来。

“爹,你累不累。”女儿方明娟蹦蹦跳跳的当先跑来,十二岁的小姑娘还没有长开,皮肤不是很白,不过方明娟总是脸带笑容,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很是讨人喜欢。

对于方明娟对他这个当爹的牵挂方顺很是满意,不过还是呵斥一句,“小娟,怎么不招呼于叔叔。”

方明娟吐吐舌头,对着老于头别扭的施礼。

“好了,咱们家没有多余的礼数,来,坐下歇歇。”老于头笑眯眯的看着方明娟说道。

“他于叔累了吧。”方吴氏来到眼前问候道。

“弟妹,不累,不累,有方头和你家三个大小伙子帮忙,俺还真没累着。”老于头笑呵呵的回道。

方吴氏接过三个淘小子手里的两个瓦罐和粗瓷碗,打开一个瓦罐,里面是黄澄澄的玉米稠粥。

方刘氏分别将五个瓷碗盛满,再将另一个瓦罐打开,一股鱼香飘出,乃是青鱼炖海菜,鲜香的很。

这里是北华平原的西南,离着大海只有十余里,海鱼海物还是买得到,也不贵,只是得赶巧,不然没到这里,已经卖光了。

几人都是狼吐虎咽的吃起来,两个半时辰的劳作让每个人都是饥肠辘辘,一时间只有咀嚼的声音传来。

“孩他娘,你也吃点。”方顺口齿不清的说道。

“你们吃,俺和闺女在家里吃过了。”方吴氏摇头道。

方顺看看闺女,只见方明娟眼巴巴的看着鱼块咽口水,他知晓婆娘和闺女把好吃的留给这几个干活的男人,她们两个恐怕又是啃的咸菜。

“他娘,带闺女吃几口,我说,以后,家里吃的上面不用太过节省了。”方顺笑道。

“唉,他爹,不节省不中啊,家里还没建房,还有三个小子娶亲,还有,唉,一想到这些,俺头都疼。”方吴氏皱了皱眉头。她看看孩子们身上穿的到处是补丁的外裳,露出脚趾头的鞋子,还有冬季的棉衣,立时觉得头有点晕。

“孩他娘,从今以后,咱不发愁了,知晓不,今年咱家和老于家都能收上来近一百五十石粮食,不愁了。”方顺放下饭碗,抹了抹嘴。

“他爹,真的。”方吴氏惊喜的望向方顺。

“地里收成如何,你也知道,方才我都估算完了,上下不出十石。”方顺笃定道。

“当家的合计的俺当然信得着,如此岂不是……”方吴氏也是不会合帐。

“最少也是二十多两银子。”方顺抢先说道,就别让婆娘胡乱合计了。

“哦,这,这可是大丰产了。”方吴氏喜滋滋的,旋即,她又开始估算建房,做新衣,聘礼,娶儿媳,这些钱加上家里还有的三十七两银子也是不足啊。要知道当下一个女子的聘礼就得最少四五十两银子。

登时方吴氏喜悦之情去了一半,不过毕竟是有了指望,只要田亩继续产出,早晚有钱粮入账,方吴氏心里还是舒服多了。

方顺看到婆娘呆呆的坐在一旁,脸上变换的样子,就知道婆娘又是想起孩子的婚事,他刚才合计过了,还是稍有不足啊。

数月前他派人跟着新到的辽人,之后又带着一些年轻人帮着新到辽人建造地窝子,开拓荒地,也是好好交结了一番,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家的方远山同一家辽民的大女儿很是般配,两家也都有了这个意思。

不过,对方的婆娘咬住四十两银子的聘礼不松口,让方顺很是头疼,如今聘礼是有了,不过,这建房,购置物件,新衣,酒席等还是稍有不足啊。

“起来,干活喽,收庄稼喽。”方顺吆喝着站起身来,天大地大收成最大,先把庄稼收上来再说。

经过近半月的忙碌,两家总算将全部的收成运回家中,这还不算完,两家有用了三天时间建了两个粮仓,这才将全部玉米收入在内,白番薯就按照去年的老办法窖藏,仗着丁口多,两家开始在住宅前后挖了十余个地窖,将番薯全部下窖,这才全部完成了今年的秋收。

秋收完毕,方顺和老于头与村里人一起开始打听收购的粮价,为了买个好价钱,方顺带头领着十余个村里人前往方茂港,因为这里的收粮价钱最高。

这一番方茂之行可是了不得,让他们打探出同他们相关的无数消息。

第211章北华银行

当方顺等一行人从东面大道进入方茂港时,此地的景象与一年前是大不同了,首先他们遇到的是,嗯,是警备部队设立在东郊关卡的盘查。

“脸扬起来。”一个高瘦的兵丁看着老王头说道,他们是严查阿努伊人混入港内,面前此人不修边幅,头也不抬,让人生疑。

老王,大名王盘山听闻挺了挺腰,可惜,腰没直起来。

高瘦的军兵警惕的看看众人,他身旁的几个兵丁往前靠了靠。

“军爷,他早年在东江时,腰摔坏过,以后就直不起来啦。”方顺看到情势不妙,急忙发声。

“哦,能说话不,说两句。”军兵说道。

“能,军爷,俺确实是东江过来的。”王盘山一开口就是一口的辽东话。

“行了,你们进去吧,进入港内,不要随地吐痰,随地方便,小心罚钱。”军兵一扬手。

不怪兵丁戒备,此地的村民都是配给了兵器的,村民来往大多身配腰刀,这十几个村民中五六人身带腰刀,为了防止阿努伊人的偷袭,自带兵器在北华是寻常事。

十余人进入港内,宽敞的可以并排跑四辆马车的大道两侧泰半建起新房,有的还是两三层的房子,一年前道路的两侧都是荒芜的,再往前走,两侧的杂货铺、成衣铺、丝绸庄,金银铺、酒楼、米铺等接连出现在路旁,各色的幌子、牌匾,以及招揽客人的伙计、来往的行人显现了一年来方茂港的繁华,住所多了,店铺多了,行人更是多了不少。

“几位爷,本店新进的松江斜布、锦缎,扬州成衣、鞋袜,几位进来看看。”正当一行人眼花缭乱之时,一个一身青衣小帽的年轻伙计笑容可掬的拦住了他们。

方顺等人向身后看看,发现他们身后没有人,这是招呼他们呢,方顺等人狐疑的看向小伙计,心道,你不会看错了吧,就我等衣衫褴褛的一身乞丐行头,你也能看成买家。

“几位爷,进店看看如何,本店乃是山东罗老爷开设的北华分店,本店童叟无欺买卖公道,本店……”伙计是巧舌如簧,喋喋不休。

“这位伙计,怕是你看错了吧,我等都是附近的庄户人家,怕是买不起这些绸缎。”方顺磕绊着说道。

那是以前,自从秋后你等可是大东主,这我可是不会走眼,伙计暗中嘀咕着,嘴里却说,“几位爷,不会有错,今年北华风调雨顺,乃是大大的丰年,各位爷收成定是不错,手里有了闲散银两,谁不给妻儿置办点布匹绸缎,将他们好生打扮一番,跟有的爷还给妻妾买上一些金银首饰,几位爷,小的没说错吧。”

小伙计眼里精光闪闪,这双眼睛也能走眼,方顺暗骂自家一下,恐怕这小伙计早就瞄上自己这些人了。

“这位伙计,为啥我定要买你的物件呢。”方顺此番是买不成,不过卖了粮食肯定是要买的,不介意交结一下。

“这位爷,本店布料齐全,价位北华最低,还可制作成衣成帽布袜布鞋,几位可以到处走走看看,到时还得回到本店来。”小伙计的话崩豆般爽利,一点不带磕绊。

“实不相瞒,我等此番是打听粮价的,卖了粮食才能买入物件,因此……嘿嘿。”方顺干笑两声,小子你看错人了。

“此乃平常之事,来者是客嘛,小的既然遇上几位爷,不知晓各位本店详略乃是小的失职,至于几位爷何时前来捧场就不是小的得知了,不过,小的以为几位爷还会回来帮衬本店,无他,本店货全价廉而已。”伙计不以为意,这样的见多了,大多回来购入,无他,咱这就是货全价廉。

“既然你小老弟多番想让,我等也就前往一观。”方顺估算卖了粮食进项不少也有了底气,左右也要购买棉帛,就顺水推舟进去一观。

几人跟着伙计进入店名宏泰的布庄,只见里面很是宽阔,丝绸、锦缎、棉布、男女成衣、鞋袜置放齐整,种类繁多,店中一个掌柜的正与两个中年客人滔滔不绝的解说,另有三个伙计正在叠放物件、清理台柜,见到几人进得店里,几个伙计都是抱拳施礼,问候一声,几人回了礼,几人也心安起来,看来象自家一般穿着进入此店的不在少数,要不几个伙计都是没有惊容,面色如常,该干嘛干嘛。

里面各色布匹和绸缎以及鞋帽让方顺十分眼馋,想起家人褴褛的衣着心里就不舒服。

方顺一行在伙计的陪同下细细看了各自感兴趣的物件,更是将价位牢记下来,才被小伙计恭送出来,方顺等人继续前行,方顺心中有数,看来这家店真是不怕货比货,看来还算实在。

路过铁匠铺,一行人又进去好好看了看,家中的农具都是上面分发下来的,经过一年多的使用,很多破损,也到了填补的时候了。

从铁匠铺出来,再往前走,来到一个大的空场,场地的一角就是政务司,广场南面汇集了不少的庄稼人正在火热的交谈着,这让方顺一行人极为好奇,也凑了过去。

到了近处一看,原来这里是政务司张榜的地方,十余步长的围栏上贴满了告示,而庄稼人正在商议的就是其中的两个告示。

一个是政务司以四钱五分银子一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