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苍茫-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为何他们战力如此强横,能与我军野战对阵。”皇太极问道。

“奴才只是略知一二,这股明人从弗朗机西夷人那里习到火炮火铳、战阵的威力,此外,同二贝勒对阵前他们将阵前布满杂物,让我大金铁骑无法冲击,只能步战,这才侥幸得胜。”李永芳磕头道。

皇太极点点头,不错,这股明人施计让大金骑兵没法上阵,这才步战得胜,但这股明人颇为凶悍,毕竟女真步战也是天下闻名的,还是战败,确是劲敌。

“李永芳,无论如何,本王将明国之军情尽皆交付与你,你这个奴才没有完成本王所托,嗯,罚奉一年吧。继续探查明人军情,再有疏忽严惩不贷。”皇太极训斥道。

“奴才遵旨,奴才定会竭尽全力。”李永芳浑身一松,还好,过了此关,当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这股明人是皇太极心里的一根刺,今日虽不全然知晓,也是知晓大半,既然知晓这股明人乃是龟缩济州一地不属大明麾下,且有畏惧骑战的弱点,皇太极总算放下了伐明的最后一个心结。

待李永芳离开,济尔哈朗跪拜于地,“汗王,两年前奴才败退铁山,折损甚巨,此乃奴才之过,还请汗王处罚。”

“起来吧。”皇太极虚扶一下,“本王观明人之三国,胜败乃兵家常事,当年你等忽遇变乱,不知敌情偶有小败,实乃寻常,本王已经降爵惩治,不再追究,起来吧。”

济尔哈朗这才起身谢过,方才李永芳和汗王所言皆是铁山战事,济尔哈朗即使面皮厚如城墙也不能掩耳盗铃,故作不知,请罪是必然的。

这一日辰时初,皇太极带领着代善、阿敏、莽古尔泰、阿济格、多尔衮、多泽、阿巴泰、德格类、岳托、济尔哈朗、硕托等众贝勒在太庙祭拜先祖,献上明军的人头和各色祭品,望先祖保佑旗开得胜。

沈阳城的演武场内,两黄旗的甲兵们全身披挂,盔明甲亮,皇太极骑马巡视了军兵大阵,并在阵前隶数了大明对于女真的种种罪行,当然大多是构陷而成的,之后在万众欢呼声之中下令发兵大明,所谓征讨不义,为其此番征伐披上了正义的外衣。

皇太极率领着大队人马沿着辽河河谷向西北开进,沿途汇合陆续赶到的各旗精兵,终于汇集成延绵数十余里的军势,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的直驱朵颜。

在西拉木伦河上游汇集了敖汉部、乃蛮部等蒙古外藩兵丁,接着科尔沁部落数十台吉带领近万族人来会,全军步入朵颜。

此时最为讽刺的局面出现了,为大明蓟镇北部屏障两百年的朵颜卫在其首领苏布地、色楞带领三千余族兵加入皇太极的大军。

至此,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经营二十余年的蒙古战略大获成功,东部蒙古大部归附与皇太极麾下,加入了伐明的阵列。

两万余的八旗甲兵、旗丁,四千余的汉军、五千余的内附蒙古兵丁,六千余的包衣奴才,两万余的外藩蒙古兵丁共计七万的庞大军势蜿蜒向蓟镇以北开进。

这是永乐大帝征蒙以来出现在朵颜的最为强大的军队,不过与永乐帝踏出长城不同,他们的目的地是大明长城内的富庶京畿。

就在临近蓟镇长城的时候,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三大贝勒突然言道,破关容易,但大明军兵数十万,如倾力来攻,会让女真大军陷入苦战,恐损失惨重,不如退兵还去,云云。

皇太极即刻召集一众贝勒共议。

“众位贝勒大臣,你们讲讲是否叩伐明。”皇太极眼睛巡视了一圈后言道。

“诸位,大明边关在即,破关不难,不过深入大明京畿腹地,大明天子必定下令各地勤王,大明军兵数十万,本贝勒深恐我军陷入苦战,我大金人丁稀少,折损不起啊,不若我军在蓟镇攻略一番后即刻返程,不给大明兵丁合围的机会,诸位贝勒意下如何。”莽古尔泰朗声说道。

此言一出,大帐内一片寂静,莽古尔泰说的不是没有道理,毕竟破关入明是大金的头一遭,里面能有什么遭遇,当真是不好说。

虽说女真贵族对于自家八旗军的战力很有信心,但兵凶战急深入敌后,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此番出兵是不得不为之,一是皇太极初登大位,宁锦大战战略上破坏了袁承焕建立辽西防御阵线,步步为营围困大金的企图,将袁承焕费尽钱粮建立的大小凌河等十余城堡破坏,人丁尽皆掳掠回大金为奴。

只是女真人的中下层则是认为宁锦大战没有攻下宁远和锦州,没有打通去往大明的通道,更没有抢掠到银钱,田亩,和老汗王时相比,当然是大大不如,皇太极的威望颇低,皇太极必得做些功绩出来,巩固自己的王位。

二是今年辽东大旱,本已疲敝的财政更是捉襟见肘,如今年没有大的进项,恐明年春夏日子难熬,女真贵族、汉军汉奴都有不满。

因此此番征战势在必行,这番道理豪格是一清二楚,他也知晓三大贝勒对此也是心知肚明,此番发难不过是为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罢了。

尤其是代善一向韬光隐晦,此番却同其他二人在这个时候一同发难,这是为了各自私利打压父汗的威望,害怕一旦伐明大胜,父汗的威望大增,众贝勒共议国事的制度不复存在,他们失去与父汗平起平坐的超然地位。

豪格大急,就待发作,皇太极却是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他。

“三贝勒此言大谬。”此言一出,众人视线转过去发现发话的竟是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虽说两人不和尽人皆知,不过向来大面上还过得去,没让别人看了笑话,不过此番济尔哈朗可是当众发难了。

“我军与大明辽镇军兵野战向来无敌,而辽镇乃是大明九边边军中战力最为强横者,其他大明军兵战力更是羸弱,我军即使遇到大股明军,也可野战破之,只要不攻坚城折损严重,大明能奈我何,此正是夺其钱粮丁口为我所用之时,岂能退兵前功尽弃。”济尔哈朗言之有物,掷地有声,让人信服。

“济尔哈朗言之有理,我军自入主辽沈以来,与明军对阵战无不胜,岂能如此避战,如这般所为将会丧失军心士气。”岳托站出来应和道。

接着,阿济格、阿巴泰等人也是出声附和,主战一派声势大振,三大贝勒形单影只,代善心中长叹,皇太极其势已成,如今只能期望征明不顺了。

“既然大政已定,孤王命莽古尔泰、阿济格统领正蓝旗、两白旗军兵攻击蓟镇龙井关,如破关入,则直下遵化。”没用自己发话,就让三大贝勒败退,这让皇太极心情大好,头一遭没有问询三人的建言,直接的发号施令。

“臣遵命领旨。”莽古尔泰、阿济格上前应答。

第217章盛宴开始

崇祯二年十月十七日凌晨,蓟镇长城,冬夜的城门紧闭的龙井关上只有飘摇的几盏灯笼在西北风中飘荡着挣扎着,敌楼内几个十余个明军早已昏睡过去,睡的很安心。

龙井关多少年无战事了,别看西边的宣大,东边的山海关都是动荡不已,与它们相邻的蓟镇确是安稳之极,多少年没有经历大战了,顶多是有些小股的北虏骚扰,蓟镇所部极为的松懈。

脱去了铁甲身着棉甲的伊泰阿同其他千名兵丁一起伏在距龙井关只有百多步的暗夜里。

在正白旗主贝勒爷阿济格、贝勒阿巴泰的统领下,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各出两个牛录偷袭龙井关,三贝勒莽古尔泰和贝勒多尔衮、贝勒多泽则是在后方统帅两万大军。

一个正白旗的牛录当先举着十具云梯慢慢的靠近了城墙。

伊泰阿紧张的看着已经登到半途的正白旗甲兵,他抬头看看城墙上,还是没有人迹,伊泰阿心中祈祷偷袭成功,否则就是他们这些旗丁们攻坚城的开始,这可是容易送命的差事,伊泰阿宁愿带领数十甲兵冲击数百明军也不愿攻城。

在他胡思乱想间,二百多人悄悄的爬上了城头,城上还是没有声息,内地的明军真是大意啊,全无警觉,无怪乎接连大败,伊泰阿鄙夷的想着。

终于城上响起兵器碰撞的声响,以及惨叫声,这是交手了,各个牛录额真大声喊叫起来,催促甲兵们起身冲向城门,伊泰阿起身随同众人小跑着奔向城门,他们在城下等待了不一会儿,城门被正白旗兵丁从内部打开了,女真军兵们呐喊着冲入城中。

就在此时,龙井关的南城敌楼燃起了烽火,明军报警了,虽说火光没有狼烟升腾的高,不过在漆黑的夜里,红色的火头还是太明显了,远处的烽火台一个接一个的点燃,向大明内地预警,建奴入寇。

伊泰阿统领着其属下的数十甲兵深入城内,他不断看到有明军明人与女真人厮杀,不过很多明人仓促间都是手拿腰刀、木棍等武器,披甲的跟是一个都没有,甚至还有手拿菜刀拼命的,不过战力都是不值一提。

伊泰阿带人接近了一个骡马店,只见店门紧闭,不过里面影约的光线说明店里有人,不过不敢开门出来罢了。

伊泰阿一挥手,四个甲兵撞向大门,店门瞬间碎裂,伊泰阿率人冲入店内的前院,只见三十多名的明人手持刀剑在院中列阵,伊泰阿知晓这是遇到明人的商队了,这些都是明人护卫,他不惊反喜,商队好啊,不但有银钱还有货物,这才是不虚此行啊。

没有多余的犹疑,两方即刻交手,明人也明白建奴就是来抢掠的,不会饶了商队各人的性命,拼命吧,立时兵器相交的声音不断。

很快明人就吃了大亏,他们做护卫的只有短兵器,而女真人很多都是长柄大刀和长枪,狼牙棒等重兵器,须臾之间十余名明人惨嚎倒地,在地上翻滚不断。

伊泰阿等旗丁继续大呼酣战,又有几名明人被杀,就在此时,伊泰阿发现一个粗壮的明人夺下了一个女真人的狼牙棒,接着此人将狼牙棒挥舞如飞瞬间击倒了三名女真人,其中一名女真人的头被击打的碎裂开来,血肉飞溅。

伊泰阿没有靠前,他自咐也没有勇力抵挡,他拿起长弓抽出重箭,瞄向明人,就在这个明人将一个手拿长枪的甲兵击倒在地时,伊泰阿手一松,重箭发出嘶的一声响,整个的重箭前部没入这个明人的胸口,这个明人闷哼一声,狼牙棒拄地,踉跄不稳,此时两把长柄马刀挥舞将这个明人劈成两段。

这个明人死后,其他的明人士气全无,甚至还有两名明人跪地求饶,不过都被女真甲兵劈死当场。

店内安静下来,几十人尸横当场,血腥恶臭充斥院中,伊泰阿走到那个勇武明人上半身尸首处,只见这个明人怒目圆睁,脸面因为痛苦而变形。伊泰阿看看他,心中钦佩,明人还是有着这般勇武之辈,可惜太少了。

门外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响起,一伙镶白旗的甲兵蜂拥入内,当先的是一个巴牙喇,此人看看院中用敌视的目光看向他们的正蓝旗甲兵,一摆手带领镶白旗甲兵回身离开。

开玩笑,他是想着趁火打劫来着,不过,这可是正蓝旗兵丁,正蓝旗的统领三大贝勒莽古尔泰就在军中,在他们手中抢食,莽古尔泰能饶了他们,就是他们的旗主多尔衮、多泽也是求不了情,还是走吧。

伊泰阿撇撇嘴,如果这些蠢人强抢,护犊子的三贝勒能用马踏死这般混蛋,便宜他们了。

伊泰阿手下的甲兵辅兵们扑向店内,直接砍杀了几个店伙计,开始翻箱倒柜的翻找钱粮,首饰等细软,后院响起女人的哭号,伊泰阿没有在意,苦战过后找几个大明女人乐呵乐呵是女真勇士寻常事。

伊泰阿的包衣带领着其他三个包衣正四处收罗金银细软,伊泰阿无聊的摘下头盔,开始擦拭自己的大枪,方才它也刺死了一个明人,伊泰阿耐心的将枪头上的血迹擦干,如果不及时处置,锈渍会腐蚀兵器,而兵器可是救命的家伙。

龙井关明人几乎被尽屠,这让后面进关的莽古尔泰大发雷霆,丁口就意味着财富,三贝勒如今也晓得这个常识,于是莽古尔泰将统兵的阿济格骂了个狗血喷头。

十月十七日,烽火从大安口、洪山口、龙井关、喜峰口等近百里的边墙燃起,建奴入寇的消息传遍三屯营、汉儿庄、遵化等边城重镇。

三屯营蓟镇总兵朱国彦即刻塘马飞报遵化。

遵化巡抚王元雅接到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告急,从他这里来看,大安口、洪山口、龙井关等地发来的塘报皆称建奴主力数万破关而入,让王元雅头大如斗。

到底建奴主力军力多少,是从大安口、洪山口、龙井关等何处入寇,是骚扰边墙,还是入寇蓟镇,这让从未经历战阵的王元雅手足无措,不过,他总算即刻向京师发出了塘马禀告建奴入寇。

岳托、济尔哈朗统兵万余陷大安口,大安口明军几乎没有抵抗,岳托等人统领的两红旗和镶蓝旗军兵只损失了几十名的兵丁,其中旗丁不过六人,其他都是外藩蒙古兵和包衣奴才。

岳托、济尔哈朗在大安口没有多呆只是停留了一天就向南沿官道直驱马兰峪,他们右翼成败的关键就是马兰峪,这里有着两千余战兵,是大安口的后盾,也是遵化的左翼屏障,而右翼军就是为了抵达遵化城下与左翼军会师,因此两军必有一战。

不过,他们只向南行了十余里,途中就与马兰营战兵相遇。

“大人,探马没有探明建奴主力人数,建奴斥候密布,四处劫杀我军探马,哨探只是报出万余建奴大军,就在我军前方五里。”守备刘聪禀报。

“万余大军。”马兰峪参将霍明惨笑一声,“万余建奴,我等只有拼死报国了。”他奉命反攻大安口,不过他无论如何没有想到大安口有这么多建奴,此前蓟镇从未有过大股建奴入寇,他以为只有有千八百建奴来此抢掠。

“大人,建奴凶猛,连辽镇都是败多胜少,丢失辽东大部,我等不能硬拼啊。”游击方檀大急。

“没法子,巡抚王大人派来了他的幕僚命令我等即刻反攻大安口,如夺不下大安口提头来见。”霍明咬牙说道。

“大人,不可啊,不说战力,只是人数我军也是敌众我寡啊。”刘聪急忙拦阻。

“如不战而退,王大人就会用我等人头抱他的官位,我等家眷还得充作官奴官妓,大不了一死而已,也好过家人受辱。”霍明面孔扭曲的喊道。

刘聪、方檀低头不语,他们当然知晓王元雅身为文官巡抚提督遵化,可以将他们先斩后奏,怪只怪他们是最靠近建奴的战兵。

两军顿饭之后相遇,岳托、济尔哈朗惊讶的发现,人数较少的大明马兰营战兵率先向他们发动了攻击,而且是先后两番攻击,虽说人数不多只有数百兵丁出阵,不过也看出此股明军倒也不是无能之辈,还有敢战之心。

岳托统率两红旗正面迎敌,济尔哈朗带领镶蓝旗右侧迂回攻击,明军拼死抵抗,半个时辰的时间里,一千多名明军在女真人的弓箭和重兵攻击下战死,而只是杀伤了不足百多名的建奴,其中大半还是外藩蒙古兵。

此时两红旗、镶蓝旗、蒙古兵三面围向明军,很快就要四面围住马兰营,就在此时,刘聪带领着三四百军兵决死冲向正面敌军,方檀护卫霍明向南突围。

顿饭时间,刘聪全军尽墨,方檀身受重伤,霍明只剩二十余家丁冲出重围,至此马兰营全军败亡,马兰峪也被建奴不战而下。

于此同时,左翼军莽古尔泰、阿巴泰、多尔衮、多泽则是统领两万余兵丁围住了汉儿庄,守备管至诚被堡外漫山遍野盔明甲亮的建奴大军震摄,为了保住自家性命,出城投降,剃发明志屈服于奴。

第218章被坑的赵率教

一日后,警讯入京,大明内阁震惊,首辅韩爌即刻报于崇祯帝。

“建奴入寇蓟镇确实否。”崇祯帝惊诧问道,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建奴是如何破关而入,威胁京畿的。

“万岁,此番建奴号称十万,攻破蓟镇大安口、龙井关等长城关隘,直逼遵化,长城各处关隘守将和遵化巡抚都已派人到京师告急。”次辅李标一旁说道。

“建奴此番所谓何来,是劫掠边镇,还是攻取京畿。”崇祯帝面沉似水,蓟镇的虚弱让他颜面全无,只三两天的功夫百里长城数十军堡陷落,这就是京师以北让他视若屏障的蓟镇。

“目下不知,不过。”李标一咬牙,豁出去了,“万岁,还是以备万一,遵化一旦失守,建奴即可南下京畿平原,再无险可守。”

崇祯闭目思量,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心里如惊涛骇浪般汹涌,大明历任天子,发出勤王令的就是坐困北虏数年的那位吧,至今风评不佳,让仕绅百姓非议不断,难道自家是第二个,众口铄金啊。

“万岁,事不宜迟,如建奴当真攻陷遵化,进抵京师,再行调兵,老臣恐为时晚矣。”韩爌所言打碎了崇祯最后一丝幻想,他同意调兵勤王。

“当先就要下旨给蓟辽总督袁崇焕,调辽镇兵马入京。”钱龙锡言道。

崇祯听闻这个腻歪,现下他最听不得袁承焕的名号,什么五年平辽,如今两年,建奴已经入寇京师了,五年,大明是否该亡国了。

“是极,万岁,辽镇是离此最近的强镇了,此外,宣大、山西、陕西、登莱等各地边镇也要下旨调兵。”李标言道。

崇祯愤恨的扬手,“即刻下旨与九边各地,抽调精兵卫戍京畿。”

三位阁臣和王承恩跪拜领旨。

不过,不等大明内阁和天子的旨意下达,知晓建奴入寇蓟镇消息的袁承焕蛮劲上来,已经不等兵部内阁的调令,下令辽镇整兵勤王。

为了今日赶到蓟镇,卫戍京畿,袁承焕统领他麾下的近两万骑兵即刻出发赶往蓟州,这些骑兵可是他这两年用钱粮堆出来的,他深知与建奴对阵没有骑兵是万万不能的,他是东挪西借好不容易建立了这支还算可堪一战的辽镇铁骑。

为此,他不惜克扣蓟镇军饷,暂缓整修蓟镇各处关隘,没成想,建奴此番就是攻击羸弱的蓟镇,入寇大明,这让他颜面无存。

为了尽量在遵化以北挡住建奴,他命令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率领四千骑兵先行,直驱遵化,务必在辽镇援兵到达之前坚守遵化,保住京师的北大门,袁承焕对于赵率教这个善于守城的爱将寄予厚望。

赵率教不是无脑武夫,他深知此行之紧要,建奴是否能够进抵京畿,就看能否守住遵化,如果遵化失陷,建奴就算本来只是图谋在边镇劫掠一番,此时也会飞马南下,因为京畿平原富庶之地近在眼前了,谁人能抗拒如此诱惑。

赵率教率军日夜兼程,终于在建奴攻击遵化前抵达遵化,入城拜见了遵化巡抚王元雅,结果是又生枝节,原因嘛就是王元雅不怕死,而且很“能干”。

介于遵化前卫城堡总兵驻扎地三屯营的重要性,他命令赵率教即刻带兵驰援三屯营,对于遵化的防卫,他颇有信心,认为只要三屯营不失,建奴就不敢大举进攻遵化,何况他已经命令征集城内外青壮守城。

赵率教大惊,他已经知晓建奴大军兵分几路破关而入,不过,都是直指遵化,驻防三屯营可阻止两路来敌,不过右翼来敌不在三屯营的来路上,可直击遵化。

赵率教百般规劝,不允,作为一个武将,即使是贵为朝廷二品的总兵他只能屈从三品的遵化巡抚的命令,驰援三屯营蓟镇总兵的驻地。

当他带领着疲惫不堪的四千骑兵来到三屯营时,蓟镇总兵朱国彦却是认为辽兵凶恶,向来有劫掠百姓的恶习,不许赵率教入城,怕辽兵纵兵掳掠。

至于建奴入寇,他自认戚爷修建的周七里余,高近三丈的三屯营雄城定会让建奴无功而返。

当然,朱国彦还是认为建奴只是袭扰劫掠一番而已,如果他知晓皇太极是必得取下三屯营和遵化而后直捣京畿,这位蓟镇总兵就不会如此孟浪的行事了,到了这个时日,大明文武对于建奴入寇的目的还都是一无所知。

赵率教这个憋屈,身负袁总督重任,千里驰援,却是连吃闭门羹,让辽镇总兵赵率教暴跳如雷,他直接带领军兵返回遵化,爷不侍候了。

可惜,这番折腾的结果就是他再也回不去遵化了,在返回遵化的半途,建奴左翼正蓝旗、正白旗、镶蓝旗大军在莽古尔泰、阿济格、阿巴泰、多尔衮、多泽的统领下,将赵率教所部团团围住。

“总镇大人,卑职万死,卑职没想到建奴大队能从后路来攻。”后队把总田厚成汗流浃背,诚惶诚恐的跪伏于地。

“罢了,事已至此,如今国难当头,本镇留下你的人头为国效命吧。”接连的挫折让头发花白的赵率教更显憔悴,不过不改其和煦的带兵风范。

“谢大人不杀之恩。”田厚成泪流满面。

赵率教环顾四周,副将唐奎、参将范俱亭、游击张孝、游击白路民……,都是追随自己多年的老人。

“诸位,我等共事多年矣,此番陷于重围,此乃本镇之过。”赵率教拱手施礼。

“大人不可,赵大人数十年与建奴鏖战,乃辽东柱石,我等有幸追随大人,岂敢有怨。”副将唐奎跪拜于地,其他军将随之拜伏于地。

“众位请起。”赵率教一一亲自扶起各位部下。

“建奴残暴,在辽东屠城屠村,如今直逼我大明京畿,眼看我大明腹地重演辽东之惨祸,众将可否同我与建奴决一死战。”赵率教激昂言道。

“属下愿往。”众人齐声应答。

“好,人生几十年,今日最为快哉,本镇在此拜谢诸位。”赵率教鞠躬施礼。

众人急忙躬身回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