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枭杰-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河内郡还没有打下来,赵凯又在考虑去魏国,这不是自投罗网吗?何况章邯有二十万大军,区区两万军队去了,就能解救危难中的魏国了吗?

虽然赵凯之前的分析很有道理,可秦军到底是不是来征讨魏国的还是个未知数。

没有人愿意远离家乡,去黄河以南的魏国,那样军心会涣散的。

赵凯似乎有点喝多了,他半倚着桌案,眼睛眯缝着,谁也不知道他是睡着了还是在思考问题,有的人甚至觉得,赵凯今天说的一定是醉话,可再两国外交的时候说醉话,这可太误事了。

最后,蒯彻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担忧,他看着赵凯叹道:“上将军不会真的打算增援魏国吧?”

蒯彻的声音把赵凯从沉思中拽了回来,他抬头看了一眼蒯彻,又看了看帐中其余众人,大家都是一脸的惊愕,一脸的费解,赵凯知道,想让大家明白自己南征的想法很难,没有实际利益,南征就变得毫无意义。

赵凯轻“嗯”了一声,他在思考说辞,等了好一会,赵凯才叹道:“你们以为章邯伐魏是无稽之谈吗?”

“不,我们知道秦军肯定要北伐,第一个攻打魏国的几率最大。”蒯彻叹口气。

“如果在支援魏国和西进河内郡上,你们觉得哪个更重要?”赵凯又问一句。

“嗯,讨伐河内郡,把上将军的封地夺回来。”

“不不不,支援魏国,唇亡齿寒,魏国亡,谁能保证章邯不会北上,一旦他北上,河内郡迟早还会被他夺回去的。”

“可是,我们这是在冒险,一旦魏国败了,我们跨河一战,没有后路,又该往哪里退呢?”这次的质疑又是蒯彻提出来的。

众人说法不一,赵凯猛然拍了一下桌案,屋内忽然静了,直到此时,大家才发现赵凯脸上坚毅的表情和他南下的决心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赵凯已经彻底决定南下了。

此时赵凯看着众人,他不能用巨鹿一战或者定陶一战来解释他南下的目的,他只能另寻说辞,他看着众人,义正言辞的说:“你们要记住一点,在自家门口打仗,消耗的是自家的实力,在别人家门口打仗,是消耗别人家的实力,另外,把秦军控制在黄河以南,这才能让我们更好的控制河北之地,更好安稳的收回河内郡。”

赵凯说道这里忽然顿住了,他起身在屋内踱步,之后又道:“如果跨江一战,对付秦军的是四国之力,胜算较大,如果让秦军跨河一战,对付秦军的是一国之力,我们必败,另外,我们强攻河内郡,即使胜了,也只会加速引起秦军对我们赵国的注意,章邯是否会舍弃山东之地而北伐赵国谁也不敢保证,与其这样,我们何不跨河一战,把我们赵国的雄威散布到秦国的每一寸土地呢?”

……

是夜,离开府衙之后的张敖坐立不安,他在军帐内来回踱步,赵凯之前说的话确实非常有道理,向南走,借助其他三国之力把秦军控制在南面,这样远远要比秦军跨过黄河在邯郸郡讨伐赵军要好,可这个想法太疯狂了,不单单是军队远征这么简单,后勤补给,兵源补足,更重要,赵国在黄河以南根本没有根基。

一系列想法让张敖变得更加不安,他不知道赵凯这样做到底是对是错,他犹豫了很长时间,最终,他拿起桌上一根毛笔,在墨汁里蘸墨之后,在一张布帛上匆匆书写一封书信,随后喊来自己的亲信士兵,把书信交给他,并嘱咐他连夜出营,去邯郸把这封书信交给自己的父亲张耳。

不管赵凯的决定是对是错,一切还是让赵王来决定吧。

【本卷终】

第0039章 魏国求援

张敖的一封书信引起了赵王朝的动荡,此时的赵国已不比当年赵歇被迎立回来的时候了,沃野千里,赵国一路向北发展,陈余接连攻克恒山郡部分城池与巨鹿郡部分城池,声威大震。

赵凯虽然安阳一战打的十分漂亮,可在赵歇眼里看来,赵凯的功劳远远比不过陈余,即使陈余所面对的都是一些弱势群体,而赵凯面对的却是两万秦军主力与安阳五千守军,这并不足以抵消赵凯进兵缓慢的过错。

赵国的日渐昌盛引来了各国的使节,起初是周市,周市想要魏赵两国之间建立联盟,继而可以让魏军北进河内郡,两国彻底接连领土,虽然这件事是赵凯勾起来的,但是赵歇却婉拒了周市。

之后的时局变动,章邯南阳郡战役结束了,魏国陷入了恐慌之中,魏国也就没有再派使节。

燕国韩广命臧荼出使赵国,并递交过礼,希望能永远和睦下去,共抗秦军,赵歇欣然接受。

之后有齐国使节也来拜访,他们夸赞赵凯安阳一战的神威,喟然叹息,有赵凯在,赵国可重振雄威。

几乎除了魏国和楚国,赵国已经搭通了北面与东面的结盟,虽然算不上实力雄厚,赵国也可谓雄踞一方了。

根基的巩固与实力的扩张让赵歇变得忘乎所以,他身上的王者气息渐浓,已不再是一个只会听从别人意见的赵王了,张耳摆布赵歇的机会虽然在减少,但是赵歇对张耳的信任却在日渐加深,陈余北面捷报连连,陈余扩军至七万余人,这让赵歇欣喜不已。

反倒是赵凯,依然屯驻两万兵马,并没有任何扩军消息,也没有继续向南进兵,之后不久又有张敖的密信送来,赵凯故意止步不前,想要跨河南征,这让赵歇怒不可谒。

而且,自己的命令是进兵河内郡,赵凯居然置之不理。

即便如此,念着手足之情,赵歇也没有公然翻脸,只是对赵凯一天天变得冷落,也不过问安阳的情况,甚至张耳也从中克扣发往安阳的军饷,安阳县的驻军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

张耳敢公然扣押粮饷,也是授了赵歇的允许,只有这样,才可以逼着赵凯向河内进兵,自给自足,早日收复河内郡,为赵国巩固南面的防线。

时间一天天蹉跎,转眼是春末夏初了,距离赵凯驻军安阳已经半个多月过去了。

杨雄军始终驻扎朝歌,没有越半步雷池,也没有再向东进兵半步,也许是安阳一战给杨熊的打击太大了,也或者杨熊在等待时机,更或者白马津驻扎的魏军对朝歌威胁太大,使得杨熊不敢轻易出兵。

总之,半个月的安宁换来了安阳县的大规模垦荒,不仅仅百姓开垦荒地,驻守在安阳县的赵军也被赵凯派出了近一万七千人开垦荒地,种植农业,不但可以把大部分荒地开垦出来,种上庄稼,也可以在秋天补足军粮不足的缺陷。

赵凯不但鼓舞军队去开垦荒地,他自己也亲自下到田间,在外人看来,这根本不像一个将军,倒像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

赵凯并不在意别人的议论,他有自己的想法,并且,赵凯知道,赵国想要富强,光有军队还不够,强大的农业根基才是供养军队最基本的保障。

农垦渐渐接近尾声,赵凯这几天并没有下地干活,他始终窝在县衙偏院的房间里,手里拿着一份书信,在屋内踱步。

这封信是周市亲笔信,此时的周市正在集结兵马,准备和秦军做最后一战。

之前秦军在南阳郡击溃了宋留军,并将宋留押往咸阳,宋留被秦二世胡亥下令车裂,震动天下,之后秦二世责令章邯继续剿除匪军,不必回朝复命,章邯犹如放生的苍鹰一般,翱翔于山东一带,来无影,去无踪,仅仅半月时间,连克魏国多处城池,如今已经距离魏都临济不足百里了。

周市在发书给赵凯的同时,也向齐国和楚国发出了求援信,希望两国能来相助,信中周市明言,魏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他希望赵凯能够紧守诺言,早日提兵南下,拯救魏国百姓于水火之中。

这正是赵凯所期盼的一封信,有了这封信赵凯便可名正言顺的兴师南下了,可这封信来的又有点不适时宜,赵歇对自己的猜疑越来越重,赵凯在赵王朝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根基,此时忽然帅军过河,后果极其严重,赵凯不想因为自己的一意孤行而得罪赵歇,所以,这封信令赵凯犹豫了。

他该如何说服赵歇允准自己南下呢?

他又该已何种方式参与到秦魏之战呢?这一战必然是一场恶战。

可时间紧迫,周市已经调集主力开始向临济集合了,大战随时都可能发生,赵凯如果迟误,就可能失去这次救援魏国的机会。

赵凯还在犹豫的时候,忽然,屋外响起了武商的声音:“上将军,邯郸城来人了。”

赵凯被打断沉思,他走过去打开房门,看到武商身边站着一个身穿棕色袍服的少年,从他这身打扮赵凯可以认出,他是赵王宫里的内侍,赵凯略感诧异,问道:“找我什么事?”

“楚国来使者了,国君希望您能回邯郸一趟。”

“楚国?”赵凯很诧异,他问道:“楚国的使者是谁?”

“听说好像叫项伯,是楚国上将军项梁的弟弟,在楚国很有地位。”内侍诺诺的说道。

听说是项伯,赵凯到来了几分兴致,本来赵凯还在犹豫要怎么说服赵歇让自己出兵南征,此时有了项伯在宫中,也许,项伯就是最好的突破口,可以帮助自己说服赵歇。

有了这种想法,赵凯心情立刻好了很多,他吩咐内侍,自己随后就出发回邯郸,内侍唱诺退去了。

与此同时,赵凯吩咐武商去把李左车,蒯彻和单洪请来,之后自己返回房间,准备行装。

而就在赵凯把皮甲换上,披上黑披风之后,忽然听到院子里隐隐有哭声传来,这哭声有点像中年妇人的哭声,赵凯很诧异,这县衙里怎么会有中年妇人呢?

赵凯随手拿起放在桌上的剑,走出房间,他站在原地仔细去听那隐隐的哭声,听了一会,赵凯确定这的确是一个妇人的哭声,赵凯很诧异的询问把守房门的士兵有没有发现什么陌生人,士兵的回答都是没有。

不过,有人提醒赵凯,这声音好像是从后院传来的。

赵凯这才想起来,岑彤一家还在后院住着呢,可这突然出现的哭声让赵凯感到诧异,他寻着声音向后院走去。

刚刚进入后院的小门,赵凯忽然看到了一个灵堂,这让赵凯很不解,他缓步走了过去,却见岑彤一家人围着当中摆放的棺椁啜泣,哭的最厉害的是岑凤的母亲,也就是岑彤的夫人,赵凯之前听到的哭声就是她发出来的。

岑彤眼圈噙着泪,不停的唉声叹气,赵凯一步步走了过去,他一脸诧异的看着岑彤,不解的问道:“岑大人,你们家这是……谁去世了?”

岑彤叹口气,他刚要开口,却忽然哽咽了,到是一旁的岑凤满眼泪痕的咬着嘴唇,一字一顿道:“我哥哥是被……秦国那个狗皇帝杀死的!”

“凤儿,不可以这样称呼陛下!”岑彤有些不悦。

岑凤也不甘示弱,她怒吼道:“难道不是吗?我哥哥犯了什么错,他们要车裂我哥哥?”

赵凯为之惊讶,他不解的问:“不是已经休书让你哥哥尽早赶过来了吗?”

“唉……我哥哥逃到临晋的时候,不幸被秦军认出来了,结果……”岑凤也哽咽的说不出话来,她嘤嘤的哭泣着,一脸愤怒与不甘,“我哥哥为官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即使我阿爹投靠了赵军,可我哥哥是无辜的,他们怎么可以这样!”

岑凤越说越激动,她已经无法在抑制自己的情绪了,赵凯匆忙抱住岑凤,把她搂在怀里,轻轻拍打她的肩膀,安慰道:“不要再想了,你哥哥死得冤,我赵凯总有一天会替你哥哥报仇的!”

“呜呜……真的吗?”岑凤哭了一会,仰头望着赵凯,她没有想到赵凯会为了这件事拥抱了自己,更没想到,赵凯会在乎自己这么一个无关紧要的女子,她哭泣伤心的同时,眼神中多了一份依赖。

赵凯非常郑重的点点头:“我会的!”

“可以让我亲手杀了那个狗皇帝吗?”岑凤依然咬牙切齿的说道。

“会的。”赵凯的回答还是非常肯定。

“能让我跟着你一起杀入咸阳吗?我有武艺,我可以自己照顾自己!我……”岑凤有些语无伦次了,她忽然意识到,自己这样伏在赵凯的怀里非常不妥,她匆忙推开了赵凯,后退了几步,脸颊也因此红了。

在哥哥的灵前,在这样的情境下自己竟然依偎在一个男人的怀里,岑凤立刻意识到自己刚刚的失态,她既惊又怕的看了一眼岑彤,岑彤却没有在意之前发生的事,他只是一脸愤怒的看着儿子的棺椁,之后恨道:“我就算死,也要替儿子讨回公道。”

岑凤又悄悄瞥一眼赵凯,赵凯依然目不转睛的望着自己,岑凤的目光立刻又闪躲开,可不一会,岑凤却又再次望向了赵凯:“你之前说的,还算话吗?”

“当然,我赵凯从不说大话。”

“那你带上我,我要和你一起杀进咸阳。”岑凤断然道。

“这……”赵凯犹豫了,岑凤却固执的说道:“即使身死沙场,我岑凤也无怨无悔!”

看着岑凤那果决的目光,赵凯心中不由一叹,自己又怎么会舍得她战死沙场呢?

“……”看着岑凤,赵凯却又不知道该用什么话去婉拒她,最终,赵凯只能无奈的答应岑凤,“好吧,不过你不用担心,我一定会照顾你的。”

……

明天有事出门,这一章是第二更,提前上传的,不知道明天几点能回来,回来了尽量赶稿,要是赶不回来,还望谅解,后天正常更新。

第0040章 平静背后的风波

赵凯在岑彤儿子的棺椁前拜了拜,在这枭枭乱世,像岑彤儿子这样冤死的人不占少数,甚至,连尸体都带不回来,只能弄个衣冠椁草草下葬。

赵凯没有在后院多做停留,他也没有办法在安慰岑彤家人,离开之前,赵凯喊来了何斌,让他点兵二百,帮助岑家办理丧事,并明言,一定要风风光光,之后赵凯回到了偏院。

屋子里,李左车,单洪和蒯彻已经等候多时了,几个人只知道赵凯有事找自己,便匆匆赶来了,可来到这里之后,却又不知道赵凯干嘛去了,只能在屋内等候。

好在赵凯没过多久就回来了,赵凯一进屋,众人匆匆过来给赵凯施礼,赵凯心情非常低落,他摆摆手示意大家不必多礼了。

众人分宾主入座,赵凯把短剑放在桌案上,之后拿起桌子上的一封信递给众人道:“魏国果然大祸临头了,哼哼,章邯匹夫已经向魏境压进,此时距离魏都不足百里,魏国危在旦夕,周市准备和魏国作最后一搏了。”

三个人接过信彼此对望一眼,然后匆匆看了一遍,蒯彻看着赵凯问道:“上将军准备怎么做,即刻南下吗?”

自从上次赵凯提起南征之势,所有人都回去仔细的想了想,虽然有的人还不很赞同赵凯的南征之势,可大势所趋,渐渐的,大家也就接受了。

赵凯此时望着蒯彻摇了摇头:“仓促南征,后勤得不到保证,还会让国君误以为我赵凯目中无人,视王法为儿戏,只会增加我们兄弟间的误会,得不偿失,如今楚国使者项伯已经在邯郸了,我准备一会就启程,回邯郸一趟。”

“上将军,现在这么多人算计你,如果回去,恐有不测!”李左车也拱手说道。

赵凯冷哼一声,“只要军权在我手里,他们还不敢动我。”

赵凯顿了一下,又说:“之所以让你们几个来,是有事情安排,李左车,我回邯郸的这些日子里,军中事务你全权负责,有什么事可以和单先生商量。”

二人各自点头,赵凯又吩咐蒯彻跟着自己回都,之后吩咐众人各自准备,三个人这才匆匆离去了。

武商一直是跟随着赵凯左右,寸步不离的,此时赵凯又命武商去找宋河,让宋河点兵五百随自己北上,一切安排妥当,赵凯在半个时辰之后匆匆带队离开了安阳县。

安阳距离邯郸不算远,可也不近,赵凯一行人一路快马加鞭,赶回邯郸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再过一个时辰,太阳就该落山了。

城门口加强了守卫,有不下百人在城门前巡逻,盘查来往行人。

但是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拦阻赵凯的行程,赵凯带着五百多人穿过城门,直奔赵王宫而去。

一路风尘仆仆,虽然疲惫,但是赵凯心里记着魏国求援的事,也是不敢有一刻的耽误,如果出兵晚了,很可能就会错过战局,魏国亡,章邯下一步会向谁下手?齐国还是赵国?

赵国如今这么显眼,雄踞河北,章邯不可能没有耳闻,若他真的跨河北进,历史又该向着哪个方向前行呢?巨鹿一战还是邯郸一战?

总之,安阳定然是守不住的。

这一点赵凯很清楚,不多时,赵凯一行人来到了赵王宫前,赵凯命宋河带着军队宫外等候,他带着武商和蒯彻急匆匆走进了赵王宫。

这一路上,赵凯发现,赵王宫的守卫照比从前至少多了一倍,沿着前院向东走,赵凯一行人很快来到了前殿,赵琊带着数十名士兵正在殿前巡逻,赵凯一路快步行来,赵琊很快发现了赵凯,他匆匆迎了上来:“上将军,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国君都已等着急了。”

赵凯笑了笑:“军务在身,所以耽搁了一会。”

之后赵凯瞥一眼前殿内部,这个位置还看不到里面在干嘛,他笑问道:“项伯还在这里吗?”

赵琊点头,随后他警惕的望了望四周,见没有人注意这里,他才小声说道:“项伯来,是想达成联盟的,共抗秦军,不过我听说国君嫌弃楚国太远,赵国与他结盟没有实质性意义,所以,国君可能会婉拒项伯。”

赵凯听赵琊说起此事,他不由一惊,历史上,巨鹿一战若非楚人,赵国早就灭亡了,此时赵歇竟然要回绝楚国,这个万万不行。

赵凯来不及和赵琊叙旧,他轻轻拍了拍赵琊的肩膀,急匆匆走进了前殿。

前殿里歌舞升平,音乐声声,赵歇正在宴请项伯,赵凯来到前殿门口时,有内侍进殿禀告,不久,内侍匆匆走出,在赵凯身前施一礼:“国君请上将军进去。”

赵凯快步走进了前殿,前殿并没有什么人,内侍又用手指了指偏殿的方向,轻声道:“上将军,请移步偏殿。”

赵凯点头,他带着蒯彻和武商直奔偏殿而去,刚刚进入偏殿,赵凯便看到了坐在客席上的项伯,项伯年已四十多岁了,不过人很精神,穿着一袭青色的宽袍,此时见到赵凯进来,他目光深邃的打量赵凯一眼,然后看着赵歇笑问:“莫非,这就是安阳一战名震天下的赵凯,赵将军吗?”

赵歇笑着点点头:“他正是孤的王弟。”

项伯吃惊的望着他,接连说了三个‘像’字。

赵歇很诧异,问:“像什么?”

“和我的侄儿太像了。”项伯说着,掠须大笑。

赵歇更不解了,他又问道:“你的侄儿是谁?”

“项羽,项羽是在下的侄儿,如今跟随家兄项梁在军中,征战四方,至今未有敌手。”项伯笑了笑,就在这时,赵凯已经来到了赵歇身前,他双手抱拳,给赵歇行一军礼:“军铠在身,不能行大礼,国君勿怪。”

“呵呵,你我兄弟何必如此客气,快,赐坐。”

几名内侍匆匆端来一桌酒席,赵凯道声谢回身坐到了酒席上,这时,有人开始送来酒菜等,蒯彻和宋河也来到了赵凯身后站立,酒宴出现了短暂的冷场,之后赵凯看着项伯笑道:“莫非您就是项燕之后,项伯吗?”

项伯没想到自己的名字也能传播的这么远,他一脸不可置信的望着赵凯道:“正是在下”

“那您一定认识张子房了?”赵凯非常虔诚的问道。

其实,赵凯也只是随口问一问,张子房就是张良,当初项伯犯了命案,在下邳避居,那时候他是和同样逃亡在外的张良住在一起的,所以,赵凯才会这么问。

张良可是历史上有名的霸佐,没有张良,未必有刘邦后期的一统江山,所以,赵凯这么问,也是有目的的,此时项伯笑脸消失了,他一脸警惕的望着赵凯,这警惕之中还带着一丝不可置信,他不知道,赵凯为何对自己的身事如此了解,甚至,很多事情就连项梁也不知道,毕竟当时张良也是隐姓埋名,项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才知道公孙良就是张良的。

此时项伯的警惕也引起了张耳的注意,他略微干咳了一声,之后笑问:“你们说的张良,莫非就是韩相张平的后人?”

项伯不好在沉默了,他意味深长的点点头:“正是此人。”

赵凯从旁笑了笑:“日后可否拜托项伯引荐一下,我也正想结识此人呢。”

项伯也陪笑着说道:“不久前我去拜访过张良,可惜他已经搬离了下邳,此时不知道人在哪里飘荡呢。”

项伯摇摇头,之后拿起酒杯道:“我已客礼,敬赵将军一杯。”

赵凯也拿起酒杯回一礼,两人各自喝尽杯中酒,酒席又恢复了之前的歌舞声声,项伯之前提出的结盟一事,赵歇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项伯也就没有再提起,他只是喝了点酒,与众人聊了聊天下之势,到了夜晚,项伯告辞返回馆邑去了。

兄弟俩许久未见,赵凯并没有急着离开王宫,他直等到张耳陈余等人各自告辞,几个朝中大官也陆续散去之后,陪着赵歇回到了书房之中。

赵歇刚刚坐下,就已有人送来茶水,赵凯也在这时坐到了赵歇的对面。

两人彼此相视,竟然没有一句话可以打开眼下的尴尬局面。

平静的背后也有风波,山雨欲来风满楼,赵歇与赵凯之间的关系无形中已经拉开了,而且,拉开的非常遥远。

赵凯沉默了一会,之后赵凯叹道:“魏国眼下的局势,我想国君已经听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