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枭杰-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耳大恨之余,扭头就想离开朝堂,却被一只手悄悄的拽住了衣袖,张耳很诧异,回头看去,是自己的儿子张敖。

张敖用嘴向着赵凯的方向努了努,张耳再次看向赵凯,赵凯此时已经放下茶杯,正一脸悠哉的看着陈余等人在讨论出兵的问题,张耳很诧异,他又看一眼儿子张敖,张敖趁着没人注意他们父子的机会,悄声说道:“长信君似乎并不支持出兵,父亲何不寻求他的帮助呢?”

“赵凯吗?我和他根本……”张耳话还没说完,张敖已经伸手挡在张耳的嘴前,把他后面的话硬生生堵了回去,之后张敖小声说:“大家都是为了赵国,父亲有父亲的难处,陈余有陈余的苦衷,不打仗,邯郸就收不回来,可一打仗,父亲就要遭殃,所以,不如找长信君做中间人,也许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张耳虽然并不看好赵凯,但是张敖的话却很有道理,张耳也不便再执拗下去,他走回到之前议政的位置,向着赵歇行一礼:“国君,出征之事,我希望大家能在冷静的讨论讨论,另外,长信君自从进来,便一直没有发言过,我认为,我们应该听一听他的意见和看法,毕竟赵国刚刚才从动荡中稳定下来,一切,还是多考虑考虑的好。”

“有什么可考虑的?”陈余从旁插话了,他还想用高姿态打压张耳,反正现在主战的多,自己没什么好怕的。

可他却没有想到,张耳这是在向赵凯求援,不应该说是求援,而是希望赵凯能出来解围,当然,张耳并不知道赵凯出来会说些什么,也许是帮助张耳提倡钱粮为先,劝阻陈余出兵,也许,会主张出兵,张耳唯一能做的,就只剩回去筹备粮草了。

筹备粮草并不是什么大事,如果紧一紧,倒也无妨,可谁敢肯定这场仗能打多久?这才是关键,持久战,赵国耗不起。

这个问题赵凯也心知肚明,但是熟知历史的赵凯,却有着另一个想法,而这个想法在赵凯的心里正慢慢筹划着,自然,他在朝堂上没有话语权,他索性就装个哑巴,不管不问,你们愿意闹就闹去吧。

更重要,赵凯想要在朝野中分一杯羹,想要一步步抓住政权,首先,就要让张陈二人的刎颈交彻底断裂,只有这样,赵凯才能渔翁得利。

似乎赵凯的计策奏效了,他的沉默换来了张耳的妥协,张耳今天的举动,将会为赵凯日后在朝堂上进一步夺得发言权奠定基础。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此时赵凯见形势已经变得难以控制了,他起身走到众人中间,在众人身边踱步的同时,赵凯犀利的目光游走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他在观察众人的表情。

虽然赵凯没有什么实权,可他毕竟是赵歇的弟弟,是长信君,在赵国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他的突然加入,在气场上就足以给很多人带来压力了,此时他在人堆里转悠,却不说话,很多人开始投来质疑的目光,却在大家的精神都处在高度紧张的时候,赵凯忽然向着张耳深施一礼:“敢问丞相大人,如果给你时间,多久可以筹备充足的粮草?”

“这……春种秋收,几个月吧。”张耳说的很不肯定。

赵凯又看向陈余,也同样深施一礼:“敢问大将军,如果让你讨伐李良,你多久能够拿下邯郸,赶走李良?”、

“这……双方人数相当,甚至李良的兵力要高于我们,至少,一个月吧。”陈余也不太肯定。

赵凯见二人都不是十分肯定,他声音陡然太高,当着众人的面继续说道:“自古有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如今你们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便在此公然争吵,一个要战,一个要忍,我赵国难道就没有第三条路了吗?”

赵凯提出第三条路,所有人都懵了,甚至有人开始怀疑,赵凯是不是要提出迁都,避其锋芒呢?

就在所有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向赵凯的时候,赵凯已经回到了自己刚刚坐着的位置,他从软席下面拿出了一封竹简,而后把竹简高高举起,对着众人大声说道:“我王乃赵国正统,赵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今我王登位,正是赵地响应,赵人归心之时,我们应发出檄文,通告四海,无论曾经是否跟随过李良,无论曾经是否犯下过罪恶,只要肯离开李良者,统统赦免,纳入军中,为国效力,他日可分田娶妻,荣归故里。”

说到这,赵凯目光深邃的扫一眼众人,继续补说道:“一人走则会带动百人走,百人走则千人动摇,那时李良军心不稳,我军可对外宣扬,半月内必然攻克邯郸,李良匹夫之勇,必来逆战,我军以逸代劳,已正义之师讨伐弑君逆贼,何愁此战不胜呢?”

赵凯话音刚落,朝堂中响起一片叫好声,很多人纷纷转而支持了赵凯的策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不但可以减少伤亡,还能让李良自乱阵脚,何愁日后李良不能束手就擒呢?

就连陈余和张耳也无话可说,只默默的盯着赵凯,谁也不知道,他们二人心中在想写什么。

第0004章 蒯彻来访

接下来的几天里,赵歇的临时王宫里人来人往,自从赵凯在朝堂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之后,赵凯在赵国的声望一瞬间忽然提高了,络绎来投靠赵凯的人也多了起来。

可赵凯此时还没有那么大的财力去招募宾客,多是已赵凯不在为由,拒绝了前来投奔之人。

不过,赵凯并不是放弃了这些人,他又让赵琊给每个前来投奔的人一些钱币,让他们暂谋生路,等他日赵凯彻底站稳脚跟之后,定当收纳众人。

与此同时,赵凯亲自帮助赵歇拟定了几份檄文,布告信都城中和周围乡村,广布谣言,只要肯背弃李良者,赵军都愿收容,百姓来投者,可以得到土地耕种,春耕时,朝廷还会补助百姓种子,帮助他们渡过春耕的难关。

这个消息散发出去之后,信都城仅几天时间,人口骤然增长了三倍之多。

军队也在逐步增加,从李良麾下逃离的兵将多达三千余人。

这仅仅是赵凯强赵梦想里的第一步而已。

对于赵凯的奇谋妙计,赵国朝野的很多官员开始接受赵凯,赵凯虽然暂无职务,但是他却已经可以动摇朝野的每一个决定了,当然,这也只是赵凯谋权路上的第一步而已。

接下来,是如何分化张耳陈余,二人若是一条心,赵凯在赵国依然没有立足之地,若是二人被分化,赵凯才有能力插足赵国的政务和军务。

只要拉住这两项的主动权,赵凯就算胜利了,如果说扳倒二人比赵凯夺权更重要的话,赵凯也会想尽一切办法逐步除掉二人,但是这几天赵凯也曾反复思索过,历史上二人的确做过一些错事,也是因为二人的分裂导致了赵国后期的一蹶不振,甚至,井陉关一战,若不是陈余不听劝阻,也不会一败而灭国,但是他们对赵国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没有二人,恐怕巨鹿一战赵国就已灭亡了。

扳倒远远没有利用二人更奏效,可如何才能不失去二人的情况下,还能稳拿赵国的政权呢?

答案绝对不在赵歇身上,赵歇虽然是自己的哥哥,可一个国家,如果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心而坏了制度,这是赵凯永远不愿看到的。

赵凯站在窗前,他的位置正好可以看到不远处的院门,那个院子正好是通往赵歇的住处的,与议政堂紧紧相隔一道墙,看着那道墙,赵凯就好像看到了议政堂一样,那天张耳和陈余的争吵还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今天一样。

赵凯忽然觉得,唯一能够分化他们的办法,只有离间计,如何施展离间计,必须好好筹划,张耳陈余可都不是傻子,一旦被他们识破,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弄不好,还会把他们的忠心给搞丢了。

说来说去,赵凯唯一的难处,就是缺少盟友,亦或者说,赵凯缺少能和自己共进退,有着共同目标的人。

赵凯站在窗前,再次陷入了沉思之中。

不知多久过去,窗外忽然响起了轻微的脚步声,之后,一个人影出现在赵凯的窗前,赵凯被这个人影打断了沉思,他凝神看去,这人不就是蒯彻吗?

赵凯慌忙笑着拱拱手:“蒯先生,你是什么时候来的?”

蒯彻笑着拱手回一礼:“长信君,我来了好一会了,本来想去见见国君的,可国君已经休息了,我这不,没地方去,转悠转悠就来你这了,没打扰你吧?”

赵凯笑了笑:“请还请不来呢,快请进屋。”

赵凯转身向门口走去,蒯彻在外面朗声笑了笑,进而又来到了赵凯的门前,这时两人已经碰面了,蒯彻再一次向着赵凯一拱手:“叨扰了,长信君。”

赵凯走过去,拉着蒯彻的手返回了屋内,这时,已经有赵凯的好兄弟李琼跟了进来,等二人坐下之后,李琼从一旁的柜子上拿起两个茶杯,然后出去了,又过了两分钟,李琼送来了两杯茶,放在二人面前的桌案后,李琼笑着说了一声‘请用差’,便退去了。

屋内只剩下二人,不久,门窗也被相继关闭了,这时,二人已进入了话题,赵凯拱手笑问:“蒯先生此来,不知道有啥事?要不一会我去替您探探,看看哥哥醒了没,要是醒了,我陪你一起过去。”

蒯彻笑着摆摆手:“没什么要事,若是国君休息了,我明日再来也无妨。”

蒯彻是空手来的,不曾拿着竹简之类的物品,这不像是刻意来找赵歇汇报事情的,赵凯反而觉得,蒯彻怎么好像是专程来找自己的呢?

虽然只是猜测,但是赵凯已经开口笑道:“蒯先生见不到家兄,有啥事何不跟我说说,兴许,我也可以帮助您呢?”

蒯彻再次摆摆手,笑言没事,之后蒯彻拿起茶杯慢慢品茶,茶水很烫,蒯彻一小口一小口的喝着,喝了几口之后,蒯彻说道:“那天长信君在朝堂上提出的先攻心,后掠地的策略当真精辟,我蒯彻回家琢磨了一夜,终究感慨,唏嘘,今天能和长信君谋面,我还真想与长信君畅言一番,就是不知道长信君你可有时间啊?”

蒯彻说着,用眼睛瞥一眼正在喝茶的赵凯,又笑着说:“我可是听说,长信君最近很忙,很多人来拜访,连长信君的门槛都进不来啊!”

蒯彻爆出一声长笑,赵凯慌忙解释道:“并非我赵凯不通人情,不懂世故,实在是形势所迫啊,况且,我兄长刚刚登位,我这个做弟弟的便四处招揽门客,若是被人知道了,还以为我赵凯图谋不轨呢,您说是不是呢?”

“长信君这话说谬了。”

蒯彻笑了笑,他用手沾点水,在桌子上写下一个赵字,然后问道:“长信君可知道这是个什么字吗?”

“赵字。”赵凯被蒯彻问的有些莫名其妙。

蒯彻呵呵一笑,又说:“将军姓什么?”

“赵啊。”赵凯回一句。

这次蒯彻不再拐弯抹角了,他把茶杯拿起来,说道:“长信君与大王就好像这杯里的茶一样,众人跟着你们赵家,不仅仅是为了光复赵国,他们更想跟着你们一起分享茶中滋味,而且,他们也希望日后能光宗耀祖,福荫子孙,所以才会冒生命之险,上刀山,下油锅,为赵国拼死一战,我说的对吗?”

赵凯低头沉思了一会,他在品味蒯彻话中之意,过了一会,蒯彻又说:“同样,他们为什么来投奔你长信君呢?不就是因为长信君也是赵家的后裔吗?即使长信君你不能登大统,至少他日封地也不会太少,他们跟着你,也可以混得一碗残羹,所以,我建议长信君不要有太多的顾虑,很多事情,顺其自然的好。”

蒯彻拐了这么一大圈子,就是想让自己在赵国竖起一杆大旗,独建一党,更重要的是,赵凯似乎听出了蒯彻有支持自己的意思,这让赵凯兴奋不已,但是赵凯却没敢把兴奋表露在脸上,他强行克制自己激动的心情,他看了看蒯彻,假装为难的说道:“可张耳,陈余已经抓住了赵国的军政大权,我……又能做什么呢?”

“呵呵,长信君的能力我蒯彻不会看走眼,我知道你绝对不是一个甘于蛰伏的人,如果长信君愿意,我有一策,不知长信君愿闻否?”

蒯彻的话无疑是给了赵凯希望,更何况,在历史上蒯彻也并非庸碌之人,他曾在韩信麾下当过谋士,也曾提出过三分天下的策略,若不是韩信犹犹豫豫,那一场楚汉争雄,谁胜谁负亦未可知,而今天,蒯彻甘愿投奔自己,这让赵凯意识到,自己可以照比预计提前出山了。

赵凯思索了一会,他向着蒯彻拱起双手:“愿听先生妙策。”

蒯彻点头笑了,他把赵凯的茶杯也拿到怀里然后一手一个,对着赵凯说:“弃文从武或者弃武从文,拉拢一个,打压一个,只是,要看长信君会拉拢谁了。”

赵凯听后笑了,这与自己的想法基本上吻合,赵凯思索了一下,问道:“弃武从文,如何?”

“弃武从文,长信君需打压张耳,力扶陈余,不过,我觉得,陈余脾气暴躁,为人倨傲,不易掌控,况且,乱世之时,从政未必是最好的出路。”蒯彻笑了笑。

“那弃文从武如何?”

“弃文从武,长信君力挺张耳,打压陈余,将他的军权夺下,长信君便可在军方站稳脚跟了,在这乱世之中,有军权,就有说话权,此乃上策。”

蒯彻笑言。

听到蒯彻的分析,赵凯非常满意的点点头,如果蒯彻真的肯甘心支持自己,成为自己的谋士,这小小乱世,赵凯还有何人可惧呢?

赵凯从蒯彻怀里拿回自己的茶杯,之后赵凯笑言:“张耳要扶持,陈余却不可废,他毕竟是将才,只有学会驾驭陈余,才能真正稳固赵国,况且,多事之秋,我料想,陈胜不久必败,天下动荡之时,也正是用人之际,所以,我认为,最高明的手腕就是……”

第0005章 李良兴兵(求收藏)

赵凯与蒯彻聊了很久,赵凯对蒯彻并没有什么可隐瞒的,毕竟赵凯想彻底把蒯彻变成自己人,他就得用真诚去对待蒯彻,欺诈只会让蒯彻阴奉阳违,最后离开自己。

赵凯也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想要平衡赵国目前的局势,让自己可以渔翁得利,彻底在朝堂占住脚,打压任何一方都是不明智的,而且,赵国现在还需要众人的鼎力支持,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那么要如何来维持自己和张陈二人的关系呢?赵凯说给蒯彻听得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二人永远处在对立面,打掉他们曾经的关系网,什么刎颈交,什么生死交,在赵凯眼里,都必须扯断。

也正是这一点让赵凯很为难,如何才能分散他们呢?历史上,陈余和张耳闹僵是因为巨鹿被围险些沦陷,张耳认为陈余不肯救援,两人才闹僵,以至于后来兵戎相见。

可眼下,还没有这么大的仗,即使有,赵凯也不能允许他们闹分裂,那样会直接影响到赵国,所以,赵凯必须想出一个不伤害根本,却又能拆散他们的好办法。

但是赵凯短时间内,却又想不出有什么办法可以拆散他们,所以赵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是希望蒯彻能帮助自己,蒯彻自然是愿意的。

之后,蒯彻又对赵凯说出的另一个话题产生了兴趣,在之前赵凯曾言,陈胜王不久必败,已陈胜王现在的暴戾,加上他身边的很多文臣武将已渐渐离心,蒯彻也认为张楚国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了。

尤其关中那一役,章邯已十万骊山囚徒为军,大破周文之后,张楚国的士气便一落千丈,吴广久攻荥阳不下,眼看着张楚国的气数在一天天耗尽,蒯彻也觉得,张楚国很难再与强秦对抗了,而今天,赵凯能说出这样一句话,到是出乎了蒯彻的预料,与此同时,蒯彻认为,赵凯目光深远,绝非池中物,他日必有大成,这也更加坚固了蒯彻跟随赵凯的决心。

两人直聊到傍晚方才散去,期间赵凯命人准备了酒席,两人各自喝了一些酒,之后赵凯不胜酒力,也早早休息了。

天还没有亮,一人匆匆推开了赵凯的房门,又急匆匆来到赵凯床前,这人推了推赵凯,赵凯睡眼朦胧的看一眼,是赵琊,他这么急着来,到让赵凯吃了一惊,赵凯慢慢坐起身,缓了一会,他才觉得自己清醒了许多,之后赵凯略显无奈的问道:“什么事这么急?”

“李良的军队杀来了,国君让你尽快去一趟。”赵琊说完,把一旁的衣服拿过来递给赵凯,之后又说:“听说李良点了三万大军,此时丞相,大将军他们都在议政厅呢。”

李良这个时候发兵,分明是想在赵国根基未稳的时候将赵国一举歼灭,但是,其中也有一个原因,就是赵凯之前草就的那个檄文起作用了,可李良的进军远远要比赵凯预计的要早。

三万大军,即使有一大半是运输补给的临时军队,至少还有一万以上的可战之士呢,这场仗不好打。

但是如果连李良都打不赢,赵国恐怕自此也别想在历史的舞台继续存活下去了。

赵凯穿好衣服之后,在一旁找来一件斗篷,虽然是初春,但是北方的天气依然很凉,赵凯准备妥当之后,离开了房间,他的房间距离议政堂仅几十步远,很快,赵凯来到了议政堂。

议政堂里有很多人,其中张耳,陈余,李左车等人皆是一脸的愁眉苦脸,而蒯彻则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并不发言,也不参与他们的争论。

赵凯走进之后,有人喊了一声长信君来了,之后大家的目光在赵凯身上扫一眼,随后又各自议论去了,没有人在意赵凯的出现,只蒯彻与赵凯彼此点了点头,之后赵凯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陈余一脸不爽的说道:“什么攻心之策,现在好了,我们还没准备好,人家先打过来了,这可如何是好?”

张耳一脸不屑的说道:“你不是一向主张一战吗?这个时候,你更应该高兴才对,哼。”

张耳的话句句带刺,陈余脸青一阵紫一阵的,虽然与李良这场仗陈余早已经盼望能一战了,可这仓促开战,陈余却没有十足的把握。

议政堂里众人分成好几伙,讨论十分激烈,犹如菜市场一般随意,这是没有一个真正的体质去约束众人,不过已赵国目前的形势和势力,礼乐不振是正常的。

赵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就像看一群小丑一样,他们的慌张与无助,他们的满口抱怨只能托显得他们更加无能而已。

赵歇一脸的惆怅,三万大军,这已经是赵国目前的全部国力了,不过赵国可战之兵却远远不足两万,这两万兵马才刚刚训练不久,如果真的拉到战场上,还不知道能不能打赢呢。

赵歇有些后悔当初听信赵凯的话了,老老实实在家多好,虽然家财并不是特别大,可赵歇知道,自己这辈子足够衣食无忧了,还有妻子在家捂被窝,也算是人生一大乐事了,可如今……

赵歇不敢想下去了,赵歇知道,来了信都,自己就没有退路了。

他没有理会议政厅里其余的人,只用征求的目光望向赵凯,希望赵凯能出来说两句,但是已眼下这种形势,赵凯即便站出来,也未必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

所谓万众一心,其利断金,各怀异心,这仗必败。

大概半个多时辰过去,陈余身边的一人走出来,对着赵歇拱手施礼:“国君,敌强我弱,不如迁都如何?”

赵歇听到迁都二字,也犹豫了,这时,内中有一人大喝:“你是何人,敢劝国君迁都,此人当斩!”

众人瞧去,是李左车麾下的骁将王蒙,他一脸不屑的看着那人,那人吃了一喝,只能无奈的拱拱手:“在下是夏说。”

夏说又给赵歇施一礼,之后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如果我们这一战败了,再想撤,可就难了。”

王蒙冷哼一声,之后说道:“战与不战,一死而已,何必怕那乱臣子贼呢?如果国君不弃,我愿率兵一千,前去会一会李良,为我赵国扬威。”

王蒙的话迎来了许多人的喝彩,几个军将纷纷竖起拇指:“我们愿意跟他一起去。”

“好!英雄本色,大丈夫立于天地间,本该如此。”一人从坐上站起身,一边鼓掌,一边走向王蒙,并用手轻轻拍了拍王蒙的肩膀:“你叫什么?”

“回长信君,末将叫王蒙,是李将军麾下的千长。”王蒙向着赵凯行一军礼。

赵凯点点头,他又看向陈余,冷笑一声后说:“李良如今已经众叛亲离,即使有人愿意跟他来打赵国,也是迫于李良的威势,此战不需太多兵马,一万便可大破李良,陈大将军还在犹豫什么?”

“哼哼,一万兵马对阵三万?长信君,你可太能……”陈余一脸狞笑的说着,但是他的话只说了一半,赵凯已经大喝一声:“住嘴!”

这是赵凯来到信都后第一次用如此强硬的口吻在朝堂上说话,何况,赵凯明知道赵国一大半的军队掌握在陈余手中,而且,陈余是大将军,军队至少还是听从陈余调遣的情况下,还和陈余公然对抗,这反倒让陈余愣住了。

赵凯断喝之后,继续说道:“国难当头,岂能儿戏,我赵凯愿立军令状,迎战李良,胜,我赵国可一举出兵直抵邯郸,败,我赵凯愿献上项上人头,如何?”

“军中无戏言!”陈余冷冷说一句。

赵凯哼了一声,之后看向众人,朗声问道:“谁愿和我一同出征?”

“我……”议政堂里,近三成的战将纷纷举手,就连李左车也走出来,朗然吼道:“长信君尚且如此,我等还有什么可怕的,愿为国君赴汤蹈火。”

……

当天清晨,赵凯在议政堂立下了军令状,愿帅兵一万,阻击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