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枭杰-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还管不了那么多。

离开酒坊之后,有急卒来报,李左车已经赶回安阳城了,赵凯点点头,之后急匆匆向着安阳北的赵军大营赶去。

这里驻扎着近三千赵军,是赵凯从邯郸带来的部队,赵凯并没有住进任何军营,而是自立营寨,在安阳北屯扎,这样,他可以尽早收到各路送来的急报,所以,此时李左车刚刚赶回安阳,便来到了位于城北的赵军大营。

他在中军大帐内等候赵凯,直到赵凯风尘仆仆的赶回之后,李左车慌忙上前施一礼,之后拱手道:“将军。”

赵凯点点头,示意李左车坐下,他又让其余人坐下,这时,赵凯发现,不仅仅李左车来了,蒯彻和蔡文也都赶来自己的大帐了,这样最好,免去自己逐一去喊。

还有几名赵凯的心腹将领和有功将士都跟着一起坐下,之前赵凯带着他们去了酒坊,就是要让他们了解高度酒,有了高度酒可以让将士们以后学会用酒精杀菌,消毒,可以减少感染,在这个年代,减少感染就意味着减少死亡。

此时所有人都已入座,赵凯看了看众人,之后他从桌子上拿起之前弁卒送来的地图,又扫一眼之后,他声音低沉的说道:“安阳的房屋李将军做的很到位,虽然对一些重要路口做了防御,但是秦军若是大举北侵,大规模作战,我们这点兵马显得微不足道,而且,还容易被主意击破,力量太分散,这对我们不利。”

赵凯停顿了一下,之后望向众人,声音中略带无奈:“以少胜多,我们不单单要依险固守,更重要,我们还要伺机而动,防御拉的越长,我们需要的兵源就越多,可我们没有这么多兵源,唯一能打破窘境的办法,只有楚军,只有楚军加入,我们才有希望。”

赵凯这番话并不是否认了李左车布防的能力,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去提醒大家,对于大规模作战和防御秦军,不要太拘泥,要学会变通。

但是很多话也不能说的太直白,否则,会大大抵消大家抵御秦军的积极性,所以,赵凯说话也是点到即止,他已经把不满和赵军布防的不足指出来了,下一步,就该李左车自己再看看地图上的布防和实际地点的设防,假意改善了。

可不管防御这块李左车做的到不到位,赵凯不得不承认,秦军疾驰猛扑,都被李左车化解了,安阳能够死守到现在,李左车功不可没。

而就在赵凯准备对眼下战局做进一步部署,全力安排军队收缩战线,集中优势兵力,随时对抗秦军有可能发动的近一步强攻时,帐外响起了一名士兵的汇报声:“将军,张大夫的信送来了,好像是楚国有新动向!”

听说楚国有新动向,赵凯不禁眼前一亮,而且,张敖的书信可是他期盼已久的了,想到此,赵凯立刻喝令:“快,把送信之人带进来!”

第0090章 僵局

一名身穿青色袍服的中年人在两名士兵的带领下快步走进大帐,他刚刚进账,便看到了高坐在上的赵凯,他急匆匆在怀里摸出一个布囊,双手呈给赵凯之后拱手道:“将军,楚国已经拜宋义为卿子冠军,上将军,领兵十五万克日北上,赵国有救了,张大夫恐将军着急,命我先行一步,前来送信。”

听说楚军北上了,赵凯并没有展现的太高兴,反而双眉紧锁,一脸的平淡,众人不解,纷纷拱手问明原因,赵凯没有理会大家,只是吩咐重赏送信之人,等送信之人离去后,赵凯才叹道:“宋义为将,他并不是章邯的对手,我们恐怕白期待了。”

“将军这话怎讲?”李左车等人还是不解。

蒯彻从旁补说道:“宋义有谋却没有勇气,章邯三十万大军屯于河北,宋义怎么可能轻易渡河一战?我猜想,他必然会止步不前,静观时局,所以将军说我们要空欢喜一场了,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蒯彻说完,很多人将信将疑,不过赵凯很清楚这一点,而且历史上,宋义的确在黄河北岸拖了很长时间,直到项羽谋杀宋义之后,楚军才北上援赵。

也因为宋义此人刁钻耍滑,他才能避开定陶一战,没有和项梁一起败末定陶,但是赵凯也曾提醒宋义,早做决断,脱离楚军,没想到,自己的一次提醒,宋义成为了楚国政治舞台的新巅峰,他赢得羋心的信任,成为了这次北援的主将。

不过赵凯并不是担心宋义会不会过河与秦军一战,因为只要项羽在军中,时机一到,自然会有转机。

而且,项羽脾气暴躁,他不会容忍宋义隔岸观火的,尤其当赵凯看到信中写到,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的时候,赵凯的心思终于放下了。

眼下,唯一需要自己做的,就是抵御住秦军的攻击了。

赵凯起身在桌前踱步。思考了一会,之后,赵凯拿起桌上的一张羊皮,在上面草草书写几个字,然后喊来武商。命他找人送出去,即刻勒令张敖转道出使齐国,燕国,向他们求援,会猎于安阳,共灭秦军。

……

在赵凯的精心安排下,赵军缩短战线,对一些主要路口进行布防,扩展斥候的活动范围,已不变应万变。抵御秦军的进攻。

秦军也一如往常拉开了新一轮的进攻,由于得知赵军主将赵凯已经抵达安阳,章邯加大了对安阳的进攻,调拨兵马近十万,分成三波,轮番进攻,安阳的战局渐渐吃紧,各营各寨也纷纷向安阳驰援。

城头上,赵凯站在烽火台旁,他手扶墙垛。目光坚毅的望着远处的秦军,只要守住安阳,就是守住了赵国南面的屏障,秦军不敢绕过安阳直接袭取赵国腹地。否则,秦军将会陷入窘境,没有补给,他们撑不了太长时间。

但是赵凯还有一事担忧,他非常顾虑恒山郡一线,井陉是他的软肋。直到此时,井陉关还掌握在秦军手里,一旦秦军从井陉南下,直插邯郸,大势去矣。

赵凯也在北面布置有近万赵军,但是难以抵敌大批秦军,所以,一切只能看天意,如果北面吃紧,赵凯能够回援的兵马不足两万,那时,战局会扭转,自己也只能退守巨鹿了。

这一切,都只是万一,是赵凯的猜测,战局毕竟还没有走到这一步。

此时城下呐喊声一波高过一波,秦军战鼓如雷鸣一般,轰隆隆炸响,震得人耳膜疼痛。

而赵军城楼上的鼓声也不照比秦军小,他们鼓足士气,用各种手段防御城池,刘渊为赵军打造的弩床可以三只弩箭同时发射,上弦速度也比往常快很多,这大大的降低了弩箭射出后和安装第二轮弩箭的时间,为赵军守城带来了非常有利的远程进攻。

不仅仅有弩床,赵军在城头布置了金汁,滚木雷石,还有用木桩削尖捆绑一起的雷麻子,刺猬桩,就连日用的灯油也被送往城头,浇灌在草团上,点燃草团之后抛下城,一片大火之上便有好几个秦军被烧死,无论是攻方还是守方,死伤都非常惨重。

时而有秦军士兵跃上城头,他们挥舞兵器与城楼上的赵军士兵厮杀,或者与帮助赵军防守的墨家弟子厮杀,但是秦军最终总会被赶下去。

但是秦军一波的溃退,引来的却是新一波的进攻,他们运用的战争利器越来越多,有塔楼,攻城锤,投石车,弩车等等,每一次进攻,都会增加数千或者一万的兵力,章邯就驭马停留在纛旗下,一整天都在那里查看攻城情况。

起初秦军还只是从南面强攻,但是随着战局的变化,赵军的防线溃缩,漏洞一点点显露出来,秦军从各处山路,要路或者驰道向北流窜,形成对安阳城的三面围攻,战争从一点用兵转而变成全城戒严,赵军好几次都险些丢了城防,最终是王蒙亲自上阵,以一敌十,领着一帮死士一路冲杀,把秦军又赶回了城下。

战争整整持续了三天,安阳城头硝烟滚滚,熊熊烈焰布满了城头,很多尸体东倒西歪,已经被大火烧得只剩下一堆堆黑色的尸骨,城墙也被烧成了黑色,很多屯防在城边的滚木雷石已经被鲜血染成了红色,一些被临时征调的民夫胆怯的坐在墙脚,浑身瑟瑟发抖,有的则失声痛哭,十分悲惨。

墨家子弟也死了近二十人,此时剩下的墨家子弟已不足十人,他们的脸已经被烈焰熏黑,一脸茫然的望着四周,对于他们而言,也从未见过如此惨烈的大战。

城头上一队队刚刚从东面赶来的赵军士兵正在清理尸体,把秦军士兵的尸体扔下城,一些没有死透的则补上一剑,然后扔下去。

赵凯刚刚研制的烈酒此时也派上了用场,可以帮助一些伤兵涂抹伤口,消炎止痛,十分好用。

在安阳城北门的一个角落里,赵凯一身疲惫的半倚着墙头,秦军虽然暂且退去了,但是。下一波进攻不知何时会再次打响,而且,此时各路口的防线已经崩溃,赵军仗着在安阳以西。以东尚有几路兵马驻扎,没有全部屯在安阳城中,如果赵军把全部兵力屯在城内,此时章邯就可以全力围困安阳,然后挥师北进了。

赵凯不是一个成功的军事家。但是他自幼苦读兵书,就是为了能够在天下纷乱之时,力扶赵国,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而此时,赵凯把发生在巨鹿一战的战争拉到了安阳上,可事实证明,安阳的防线太长了,赵凯失算了。

赵军终究兵力有限,如此大规模防御。赵军已经先露出他自身的不足。

但是楚军北援,只要拉拢齐,燕共同抗秦,待项羽兵变之日,便是章邯投降之时。

赵凯凝神望着远方,他很期盼这一天。

……

秦军东营,这里之前发生了一场恶战,在章邯全力督攻安阳城的时候,位于安阳以东的李左车大营忽然调遣鲍忠率兵一万,奇袭了秦军的这座营盘。这座大营里屯有兵马三万余人,但是攻打安阳,这路兵马被章邯调往了西面,所以。营内留守的军士无法保守大营,导致大营被赵军焚烧殆尽。

营内的一些物资也被掳走,虽然损失不大,可却严重打击了秦军的士气。

此时营内的秦军士兵正在清理尸体,其中有赵军的,也有秦军的。一些侥幸活下来的人正在不远处给司马欣讲述当时所发生的事情,而章邯在营内巡视一圈之后,他转身离开了这座大营。

他来到位于大营东面的一个高阜处,这里是一处断崖,可以遥望对面的赵军大营,李左车这路兵马屯驻在安阳以东,与安阳互为援助,使得章邯一时间难以下手。

但是李左车奇袭秦营却无形中提醒了章邯,如果自己也屯驻一支兵马牵制李左车,那么他就无法去营救安阳,安阳没有援军,没有补给,何愁不下呢?

虽然章邯所急需的物资补给迟迟没有送到前线,但是尽快结束安阳之战,对于章邯大破僵局而言,至关重要。

主意打定,章邯的心情好了许多,他勒转马头,恰巧这时司马欣也赶来了,章邯看着司马欣,不由朗然笑道:“我有办法对付赵军了,哈哈哈。”

章邯等人没有再去那座大营,他们直接返回了中军大帐,大帐里,已经有士兵备好了午饭,午饭十分丰盛,章邯与司马欣,王离等人入座,之后章邯拿起一双箸夹起一块肉放进嘴里嚼了嚼。

只要心情好,人的胃口也好,章邯吃了几口肉,喝下一口酒之后,章邯目光冷冽的望向李良,声音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我给你两万兵马,你去东面给我牵制住李左车军,如果他敢离开大营,你就全力猛攻其营,拿下此营,我算你首功。”

李良起初没有明白章邯的意图,他还纳闷,章邯今天为啥会突然把自己喊来中军,但是转念一想,李良似乎有些明白了。

他一脸狞笑的望着章邯,声音陡然一高:“将军放心,不拿下此营,我李字倒着写。”

“先不要给我说大话,拿下了再说。”章邯略显不爽的呵斥道。

之后章邯看向王离,吩咐道:“你选一将带兵三万,北上邺县,断了赵军的粮道,安阳指日可破。”

王离也点点头,这时,章邯目光深邃的望着盘子里的肉,声音冰冷的说道:“只要安阳成了瓮中之鳖,不怕他赵凯还能飞上天去!”

……

安阳之战,不断有秦军北窜,有溃兵,有零散的骑兵群,也有一些为了试探邺县虚实,专程来攻打邺县的秦军。

总之,安阳之战不结束,邺县的禁严就不能解除,这里已经连续半个月没有打开城门了,只有物资补给输往前线,需要在这里停留时才会接纳军队,而这一天,恰巧刚刚有一批兵器军甲和粮草输往前线,这些物资是从巨鹿郡调来的。

驻守邺县的樊亮此时有兵马近三千人,城里城外到处都是往来巡视的赵军士兵,樊亮从前驻守过这里,他对把守邺县有一些经验,即便如此,他也不敢有一丝松懈,每天都要定期检查府库,检查城防,防止城中有秦军的刺探混入其中。

而这一天,太阳刚刚落山,四周渐渐陷入昏暗,两名亲信士兵手举火把,陪着樊亮来到城头,城头有近五百名赵军士兵站岗把守,邺县共有三座城门,分别是南,北和东门,樊亮对这三座城门布置了重刑弩床,弩床是从邯郸城运来的,出自刘渊之手。

而弩床的弩箭却并不充足,每只弩床只有百余支弩箭,这是邺县防御的唯一利器,可数量不足却让樊亮感到无奈,他多次向邯郸城主管后勤的单洪申报,希望多拨付一些弩箭,但是单洪却把物资系数拨给了前线,并不重视邺县的防御,至少,眼下单洪还顾不上邺县。

樊亮也只能凭借自身的经验,备下一些常用的守城物资,例如从城内挑粪送到城头,装到大鼎里,焚烧后浇灌敌军,还有滚木雷石,一些简单粗暴的守城器械。

此时樊亮行走在人墙之中,每一个墙垛前都有一名赵军士兵手拿长戈站岗,没三个城垛就有一名弓兵站在侧面,这是应对战争最有效的布置。

樊亮从东门走到南门,他很满意军士们一丝不苟的守卫城池。

偶尔会有军侯派过来跟樊亮汇报情况,也就在樊亮巡视完南门,准备返回府衙休息的时候,一名陪站在侧的亲信士兵用手指向远方,一脸惊恐的说道:“樊将军,你看那!”

樊亮很诧异,他扭身看去,只见不远处,如火龙一般,一条长长的队伍沿着蜿蜒的驰道向北而来,他们中间时而有战马的嘶鸣声隐约传来,虽然相距甚远,但是在寂静无声的黄昏时分,这种声音尤为明显。

樊亮的心脏跳的很快,他走回到城头,双手扶着城垛,凝视远方,大概有一刻钟时间,那条火龙渐渐清晰,是一支打着秦军旗帜的骑兵群缓缓而来。

樊亮惊讶之余,他立刻吩咐身边的亲信士兵道:“赶快出城!去安阳汇报,秦军已经越过防线了!邺县告急!”

亲信士兵唱一声诺,他转身匆忙离去了,樊亮又注视一会远方,从他行军多年的经验来看,这支秦军至少有数万人,绝对不是自己这三千人可以抗衡的,但是邺县不能丢,邺县丢,安阳危!

樊亮立刻回身吩咐:“快,准备战斗!”

第0091章 邺县告急

樊亮低估了秦军的数量,在第一支先锋部队抵达之后,秦军的后队陆续出现在邺县以南,这是一支约有五万余人的秦军主力部队,他们越过牛蛮所负责的交通要路之后,沿着洹水大桥向北行进,抵达了邺县境内。

起初并没有赵军斥候发现这支兵马,五万大军,按理说,不应该如此轻易的渡过洹河,抵达北岸,但是牛蛮为了减轻安阳的负担,他率领近两万大军向安阳以北进发,将游荡在安阳北面的秦军主力清理出安阳以北,这样,安阳就不会那么吃紧了。

可牛蛮的离去,带走了营内近八成的兵力,剩下的兵马多是从邯郸北营收编的新兵,他们作战经验并没有那么丰富,很多军官多是新提拔的,所以,出现了这样的防御漏洞,导致秦军可以悄然的向北进发。

可惜,这支兵马的目的地并不是邯郸城,攻打邯郸城同样可以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但是秦军需要向北布防更多的兵力才能保证全力围困邯郸,更何况,邯郸是大城,不是那么容易围困的,如果处置不当,秦军会腹背受敌,尤其在安阳没有攻下之前,所以,章邯选择了邺县,拿下邺县,安阳城的物资补给就会中断。

赵军可以从别的路途运送物资,但是没有休息和中转站,秦军便可以派出游骑伏击赵军的物资补给,安阳一样会断粮。

这就是章邯所谓的瓮中捉鳖之策。

率领五万秦军北上的是大将王离,将门之后,对攻伐小城而言,完全可以胜任。

王离的前队抵达邺县之后,邺县城上已经敲响了警钟,赵军起初以为秦军只有万余人,他们并没有那么惊慌,可沿途的火光越拉越长,秦军的后队延绵不绝,赵军开始意识到。这是一支庞大的秦军,他们茫然的同时,开始加强城防,樊亮也是在第一时间调集了城下驻扎的全部赵军上城助守。

秦军的前队抵达邺县城下之后。他们横亘开队伍,咆哮声,呐喊声不绝于耳。

仅而是王离的中军抵达了邺县城下,但是他们并没有急着进攻邺县,而是继续列阵以待。后面,有更多的辎重车,攻城器械被运往邺县城下,一些工匠开始组装攻城器械,有云梯,投石车等。

源源不断的秦军后队越过王离的队伍,他们沿着另一条宽广的驰道向漳河南岸进发,这里是邺县北门和西门,秦军的队伍同样是井然有序的列阵,一架架云梯被组装备用。还有零星的几架塔楼,投石车也在北门和南门组装完毕,秦军的进攻即将拉开序幕。

围绕着邺县从三个方向分别传来了隆隆的鼓声,鼓声中时而夹杂着号角的呜咽声,呐喊声连连,有马匹的嘶鸣声和秦军士兵时而发出的狞笑声,大概又是半个多时辰的准备和酝酿,天色彻底大黑了,这时,王离挥舞手中的断剑。划破夜空,向着邺县城池的方向一指,位于南面的秦军最先发动了进攻。

第一波冲刺的秦军是位于南面的盾兵和弓兵,他们奔出约有千余步的时候。已经距离邺县很近了,盾兵扬起盾牌,尽量防御来自邺县城头的流失,流失如雨点一般砸下,与此同时,秦军的弓兵在盾兵身后张弓搭箭。已最佳的角度还击。

仅仅弓兵的还击远远不够,秦军中最精锐的十字弓队也扬起了手中的十字弓,借助盾兵的防御,向城头释放弩箭,弩箭远比弓箭的杀伤效果更好,距离更远,很快在邺县城头传来了一阵惨叫声。

进而是第二波秦军赶到了,他们手捧云梯,十几人为一队,越过盾兵,向前冲去。

之后,是手里拿着圆盾和断剑的步兵群,他们同样紧随云梯冲向了邺县城下,几个人齐声唤着口号,“一二”

云梯被架上了城头,之后是倒钩钩住了墙垛,紧随着云梯的步兵开始攀爬云梯,向城头攻去,上面,滚木雷石不断向下抛扔,早已准备好的金汁被城楼上的守军拉倒大鼎,金汁扑朔朔浇灌而下,下面响起一阵撕心裂肺的惨叫声,第一批攀爬云梯的人惨叫着掉下了云梯。

弩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穿透盾牌,直接刺向盾牌后面的秦军士兵,不少人命丧弩箭之下。

但是,很快有塔楼越过了人墙,向着城头而去,塔楼上有五十多名秦军士兵,他们拿着弓箭,腰胯短剑,居高临下,向城头射箭,羽箭如雨点般落下,城头上的守军只能低矮着身子躲避羽箭,借助墙垛的防御,时而抛扔滚木雷石。

战争异常惨烈。

秦军的塔楼过去之后,是投石车,投石车在盾兵后面拉开阵势,几个脚架被木桩死死的固定在原地,一颗颗大石头被抛上城头,赵军的守卫更加艰难了。

樊亮在邺县南门指挥战斗,起初他还有一些把握,可秦军不下数万之众,又有攻城利器辅助进攻,此时塔楼的接近使得守军根本站不起身,就连樊亮也只能借助墙垛躲避流失,战争已经进入了窘境,下面不断有秦军士兵攀上城头,虽然赵军还能勉强支撑,抵住秦军的进攻,但是久而久之,赵军的伤亡越来越大,开始有城头失去了抵御能力,秦军攀上了城墙,一部分赵军士兵冒死抵御,与秦军在城头鏖战,但是很快就会被塔楼上的秦军士兵用弓箭射杀。

樊亮半蹲着身子,他已经急的眼睛都红了,可他却没有一点办法,他根本无法阻挡秦军的进攻,他只能无数次的呼喊,呵斥:“快,那里失守了,给我杀上去。”

樊亮指挥着军士防御,从另一处的台阶匆匆跑来一人,这人手举着盾牌,好不容易来到樊亮身边,他一个猛扑扑到了樊亮身边,已极快的速度贴近墙垛,躲避流失,这人是这次负责运送物资的官员,他姓夏。

刚刚来到樊亮身旁,他如释重负的长出口气。但是如雨点般落下的箭矢还是让他心中害怕之极,他一脸苦涩的看着樊亮,略显无奈的问道:“我这几千车物资,该咋办?要不……”

还没等他说完。樊亮已经暴怒道:“都tm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思管你那些物资,如果邺县守不住,咱们谁也活不成!”

樊亮刚说完,忽然一双脚落在了樊亮身边,这是一双穿着黑色步靴的人。樊亮一眼便认出,这是秦军。

他毫不犹豫,挥起青铜剑奋力横劈,立刻将那双脚砍断,一声惨叫之后,一名穿着秦军黑色军袍的人倒在樊亮身前,樊亮又是一剑,结果了这人的性命,这时,樊亮已经顾不得那个姓夏的军官了。他赶忙起身探头查看,却发现,塔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