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枭杰-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王离和章邯搭档也很久了,他知道章邯的脾性,喜欢已奇谋取胜,如果赵毅离开了邯郸,章邯一定也会跟着把目光投向巨鹿,如果章邯真的会转账巨鹿的话,也许,王离可以放弃邺县,直接从邯郸向东进兵。

不过这些问题都不是眼下最要紧的,而是那支已经向着邺县行去的赵军,他们的目的显然是想要夺回邺县,这个时候他们这么急着夺下邺县,甚至兵力多达五万,这说明什么?说明赵凯的补给供应已经严重不足,自从被自己断了这批物资以后,估计安阳的形势已经十分吃紧了。

又有赵毅逃离邯郸,借助张耳等人自立一方,谴责赵凯谋杀赵歇,这一系列事情同时爆发,估计赵凯已经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了。

也正因如此,王离在邺县的选择上才会如此犹豫,邯郸城已经被自己困住,这就好比到嘴的肥肉,吃还是不吃呢?

馋嘴的孩子一般都没有好下场,王离苦笑着摇摇头,他盯着地图,嘴里冷冷的问道:“确定了那支赵军的主将是谁了吗?”

已经派斥候查过了,是始终驻守在西面的李左车军,他们全营撤退,连营盘都不要了,我军在李左车的军营里还发现了大批的物资和粮草,说明他们走的很仓促,可以看出,邺县的丢失对他们打击很大。

“李左车吗?”王离自言一句,李左车可是个难缠的对手,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就在王离犹豫不决的时候,帐外忽然想起一名士兵的大喝声:“司马大人到。”

司马大人就是司马欣,他始终跟随在章邯左右,他的忽然到访,让王离眼前一亮,这说明,章邯已经收到了自己的信,并且已经有了决断,司马欣的到来,必然是有什么消息要告诉自己的。

王离把目光从地图上挪到了账帘处,很快,账帘掀开,司马欣快步走了进来,在他身边,还有一将,是苏角,原来也曾是蒙恬麾下的部将,与自己同在一个帐下供职,只是那时候王离还仅仅只是一个裨将。

蒙恬被杀,各军团陆续独立,王离也是那时候逐渐抓住了军权,成为蒙恬的后继人选。

此时司马欣走进大帐,与王离见礼,王离也笑着与二人各自见礼,见礼之后,王离笑问:“我写给章将军的信,将军可曾收到?”

“呵呵,收到了。”司马欣笑笑,与王离,苏角分宾主入座,其余一些将领和刚刚陪站在帐内的斥候千长退下去了,此时帐内只剩下他们三个人。

司马欣这时笑道:“赵国内部发生的矛盾,我想王离将军已经听说了吧?”

“嗯,听说赵凯当初谋反自立,设计还是乐赵王歇,又诬陷大将军陈余,此事如今被识破,赵王毅已经逃去了巨鹿,用张耳为相,兼领军队,自立一方,响应他的郡县还很多,此时正是我们灭赵的好时机,只是……已经有一支军队向着邺县进发,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夺回邺县,疏通赵军南北的联系和补给路线,这让我恨忧虑啊,而且,这路兵马的主将由七成可能是李左车。”王离很无奈的笑了笑。

按理说他不应该这么忧虑,可眼前的形势,秦军聚众三十万,区区赵国至今没有攻克,就连安阳都未能踏破,朝廷的补给物资迟迟不来,就连自己的军营都快要揭不开锅了,这么下去,这一战的结局到底会是怎样的呢?

王离苦恼之余,他看向了司马欣:“司马大人就别绕弯子了,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回军扼守邺县,邺县不能丢,邯郸也不能松,我们不能给赵凯缓冲的机会,否则养虎为患,他日必成气候,你尽管阻断邯郸与安阳的联系,坚持一个月,我们会尽快攻下安阳,扭转战局,成与不成,就看这一把了!”司马欣斩钉截铁的说道。

第0097章 邺县之争(二)

王离很不解,既然已经决定全力防守邺县,保全邺县的话,为什么还要围困邯郸呢?难道章邯不知道,赵军有五万之人吗?而且,自己来时只有五万人,此时战争持续了这么久,麾下难免会有死伤,人数在下降,而且,如果分兵作战,邯郸和邺县之间一旦被阻断,这是兵家大忌,所以,王离并不想两线作战。

这对他而言,是在赌博,拿麾下五万将士做赌注。

王离显得很为难,但是,他又没有太好的借口回绝司马欣,至少,想要让王离死守邺县,章邯也应该做出点表示,调拨几万兵马到自己麾下,让自己可以更加稳妥的巩固邺县防御,这样才可以保证万无一失。

最重要一点,邺县城小墙低,阻挡赵军五万大军确实困难,而且,赵凯虽然只调了李左车一路兵马,可安阳距离邺县并不远,一旦赵凯投鼠忌器,全力一搏,放弃安阳而转战邺县,自己不但要丢了邺县,而且很难退出战局,如果被赵军形成合围之势,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全力保守邺县,我一定会做的,只是……我很担心我的兵力恐怕不够啊!”王离支吾着说道。

他看一眼苏角,苏角能和司马欣一起来,估计章邯还有什么别的用意。

王离用兵力不足来当借口,这样的借口简直逊爆了,司马欣不想给王离带来太多的压力,毕竟大战在即,他也只能报以无奈的笑意:“王将军,我刚才已经说过了,坚持一个月,给我们一个月时间,若攻不下安阳,我们另作筹谋。”

“可是……邯郸和邺县之间,很难贯通,如果我全力保守邺县。我邯郸附近的部队又该如何布置呢?”王离似乎感受到,这件事已经没有商量的余地了。

他只有尽量服从章邯的调遣,如果闹得太僵,章邯若向朝廷汇报。自己可就得不偿失了。

司马欣也不多和王离废话,他指了指旁边的苏角,之后告诉王离,章邯担心王离两线作战,压力很大。而且防线太长,容易被敌军切割成两条战线,所以决定让苏角带领五千骑兵,两万步兵从殷墟渡河,走山路驰援邺县,所以,王离不用太担心,尽可全力部署防线。

王离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和司马欣讨价还价的了,这一战,王离知道。自己必须坚持到最后,否则,只能北窜,可自己若北窜,恐怕章邯不会轻饶自己,对于伐赵之势,也会土崩瓦解。

他尽量压下心中的忧虑,指着帐外对司马欣笑道:“既然来我营中,司马大人和苏将军不妨吃顿便饭再走,我已经命人准备伙食了。两位大人,请。”

……

从鬲县渡过黄河,走关津,进武垣。再行过高阳便是燕国的国境了,对于刚刚出使齐国的张敖而言,原本可以路过巨鹿的时候看看父亲,再从巨鹿向北进发,可父亲张耳再次挑起赵国内部的两派之争,在赵国最危急的时刻发动政变。就连张敖,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他眼下,只能先去通使燕国,之后在筹谋如何与父亲一见了。

自古忠孝难两全,张敖在出使齐国之后,向北进发,过黄河的时候,张敖收到了赵凯的亲笔书信,赵凯责备张家背信弃义,责备张耳在赵国最危难的时候发动兵变,邯郸分割,两庭对立,如今赵国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赵凯责令张敖劝说张耳举城投降,否则大军过处,绝不轻饶。

而张敖这时候已经出使了齐国,劝说齐王田市出兵赵地,与赵国,楚国合伙击溃秦军,天下之势可定,田市毕竟还无法决断出兵之事,他打发张敖回驿馆之后,与田横田荣商议,最终决定出兵援赵,唇亡齿寒,东阿之战历历在目,如果赵国亡,秦军下一个目标必然是燕国,亦或者齐国。

所以,在第三天的早朝,田市答应了张敖,会尽快出兵,让张敖归国复命。

张敖刚刚离开齐地,从鬲县渡河,却不想,赵国出了这么大乱子,身在安阳的武信君赵凯既震惊,又愤怒,他休书给张敖,信中多是责备的话语,张敖可以从这封信里看出,赵凯已经愤怒道极点了。

连夜,他也回信一封,明言忠孝难两全,他不会辜负赵凯重用自己的情谊,但是,能否说动张耳投降,张敖没有把握,眼下军情紧急,秦军压境,尽早联盟燕国迫在眉睫,所以,张敖选择先北上燕国,再回去的途中去一趟巨鹿。

此时张敖的车队已经过了高阳,一路向北而去,这里道路平缓,已经没有之前那么颠簸了,从这里向北,再有两天的路程便可以抵达涿县,到了涿县,张敖就不用那么奔波了。

可一想到父亲张耳,张敖不禁再次皱眉,他重新拿出赵凯的书信,掀开车帘,目光注视在竹简上,一副无奈的表情反复的读着赵凯的信,他心中更加忧虑的是,一旦秦军势败,赵凯会如何处置自己的父亲和年幼的赵王毅呢?

张敖的车队由于悬挂着赵国的旗帜,又有百余名精壮士兵护卫,在离开武垣时,李琼担心张敖沿途遇到山匪,或者燕军的边军为难张敖,又拨给张敖五百军士,所以张敖的队伍还算庞大。

沿途的燕军也没有为难赵国的使臣,就这样,张敖的队伍沿着驰道向北,来到了涿县。

涿县目前是燕国临时行宫,就在燕赵两国的战事爆发之后,燕王韩广就来到了这里,在这里屯驻着很多兵马,此时虽然与赵国和解,但是秦军就在赵地,谁也不敢保证,赵国灭亡,下一个会不会是燕国,所以,屯兵在涿县必不可少。

燕王韩广也就没有再返回都城渔阳,在这里暂且住下了。

恰巧,赵国的使者张敖在出使齐国之后便来到了涿县,沿途劳顿,张敖十分疲惫,但是他没有沿途休息,也没有在涿县的临时馆邑将歇一宿。直接前往了燕国的行宫拜会燕王。

韩广这几天有些伤寒,精神状态不是很好,但是听说张耳的儿子张敖来了,是为了两国之间的外交而来。韩广还是勉强支撑,在前殿召见了张敖。

陪同韩广在殿内迎接使臣的还有大将军臧荼,丞相刘善等人。

有内侍传召张敖进殿,之后张敖手捧旄节走入大殿,向着燕王行一礼之后。张敖双手把国书递上,有内侍上前接过,之后张敖才开口说道:“如今天下苦秦已久,四海分崩,自从张楚王陈胜吴广举旗自立,天下多有响应,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各国纷纷自立,如燕国,赵国。齐国,楚国,魏国,韩国,七雄之势重现,可秦国余威尚存,甲兵数十万,南征北战,无人能敌,如今秦军入寇赵地。赵国已经到了唇亡齿寒的地步,还望燕国能够念及唇齿相依之情,尽早发兵,解赵国之危。”

张敖入殿。便已天下之势劝说韩广,又用战国七雄为引子,希望燕国早早发兵。

当年七国各怀心思,诡谲纷争,却让秦国逐一击破,统一了天下。如今若是各国之间再我行无素,各怀鬼胎,恐怕秦灭六国之势,将会重演。

也的确是这样,韩广听张敖侃侃而谈,已经有些动容了,却是一旁的刘善干咳一声,打断了韩广的沉思,也打断了下面正在劝说韩广的张敖,张敖凝眉看去,他认识刘善,虽然不熟,但是也知道其人。

刘善是燕人,籍贯是广阳郡,此时他忽然打断自己的话,恐怕这次劝说要费一些力气了。

张敖没有继续说话,他凝视韩广,韩广也一脸狐疑的望向刘善,刘善没有急着说什么,他只是看一眼一旁的内侍,声音嘶哑的吩咐道:“今天天色已晚,不适宜谈论大事,张大夫旅途劳顿,也该歇息一夜,你去替我王送送张大夫吧。”

内侍唱一声诺,走到张敖身前,指着殿外道:“张大夫请。”

张敖忽然吃了闭门羹,他心中怏怏,只得叹息一声,随内侍去了。

这时,刘善才拱手道:“大王,天下之势未定,我们茫然出兵,恐怕于国不利,况且,赵国在武垣布兵一万,他们也未必会允许我们跨境作战,何不观望一阵,静观时局变化,再做定夺呢?”

“唔……”韩广有些犹豫。

臧荼却一脸怒气的横一眼刘善,之后恨道:“天下格局已定,秦国不亡,六国难立,难道相国大人想要等其余五国相继灭亡,再图自强吗?恐我燕国一家,难以抵挡秦国数十万大军吧!”

臧荼的话略带嘲讽,刘善气的浑身发抖,指着臧荼怒斥:“你……”

可是刘善却说不出什么话来,臧荼继续说道:“即使要观望,也要在赵国境内观望,进,可直捣巢穴,诛杀秦贼,退,可再赵国境内筑垒防御,抵挡秦军北伐,这样,可以免去我国百姓战争之苦,只是多费些劳力运送补给,这和秦军入境,屠戮百姓相比,算不得什么吧?”

臧荼的话的确有几分道理,刘善的观望之策也没有被臧荼否决,但是臧荼刚刚那盛气凌人的架势,却让刘善心中极为不满,但是,他却不能反驳臧荼,毕竟韩广已经对出兵援赵动心了。

“可千里运粮,这……”刘善小心翼翼的提醒,他见韩广看向自己,又继续补说:“而且,我听说赵国如今已经分为两派,彻底决裂,赵王毅和张耳自成一派,保守巨鹿,巨鹿郡一带多有响应,而赵国的武信君却还在死守安阳,虽然也算的上一派,终究名不正言不顺,而且,已经是垂死挣扎,其势必灭,我们何不联合赵毅,固守巨鹿呢?”

“屁话!”臧荼曾和赵凯会过面,他知道赵凯是个枭雄,绝对不会这么轻易败下阵来,此时刘善居然想入非非,想和刘毅结盟,已巨鹿为底线,驰援赵国,这和不援助赵国有什么区别?

“大王,我可以这么说,赵凯枭雄,绝非池中物,如果我们能和好赵凯,便不用担心南面会轻易被秦军踏破,若我们眼看着安阳失守,秦军北伐,即使联合赵王毅据守巨鹿,也难以遏断秦军北征之势,唯独赵凯才是赵国未来的主人,若我王不信,我愿以性命担保。”臧荼愤愤说道。

臧荼横一眼刘善,之后走出席位,在韩广身前拱手道:“如果大王信得过我,我愿意率兵南征,驰援赵国,如果形势对我们有利,我愿意与赵国一同讨贼,若局势对我们不利,我们可以蛰伏以待,赵国也怨不得我们不讲信誉,没有驰援赵国了。”

“嗯,臧将军的话确实有理,本王再想想,这件事急不得。”韩广叹了口气,起身向后殿走去。

刘善也想劝阻韩广一些话,但是韩广却谁都不理,直接进后殿了,二人彼此对望一会,臧荼索性冷哼一声,理也不理刘善,大步向殿外走去。

……

张敖在燕国驿馆一住就是五天,这五天他度日如年,每天都去燕国行宫或者街边酒肆等地打探消息,从一些属员的口中得知,燕国两党相争,刘善和臧荼意见不合,韩广犹豫不决。

可张敖的担忧和焦虑并没有白白付出,第六天,臧荼终于控制了局势,用军权打压了刘善嚣张的气焰,近百名将领同时进言,劝说韩广出兵援赵,韩广最终才下定决心。

但是韩广却不得不嘱咐臧荼,随机应变,顺势而动。

第六天中午,韩广召来张敖,宴请张敖的同时,韩广明言,愿意援赵,但是,必须跨境作战,武垣的赵军却成了最大的阻碍,如果燕军南援,恐怕无法绕路而进,那样阻碍太多,对驰援赵国也不利。

张敖见韩广终于肯松口,他便朗然回道:“国家都快保不住了,何惜一个武垣,如果信不过燕王,我们又何必前来请援呢?”

这是张敖明确表明,他会劝说赵凯撤去武垣防御,与燕国修百年之好。

韩广见张敖有如此气魄,不愧是张耳的儿子,他非常满意,随即答应,尽快调拨物资,尽快集结部队,早早出兵,驰援赵国。

第0098章 邺县之争(三)

赵军虎视眈眈,从棘浦一线猛扑邺县,日夜行军,马不停蹄,战车与骑兵行走南路,步兵护送辎重车辆沿着北路进兵,几天时间,便分批次抵达了邺县附近。

赵军分成五座大营,封锁了邺县附近的所有交通要录,兵马在平原,山林,河道以及高丘处筑营,营寨络绎不绝,下寨后的第二天,赵军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深沟高垒,构筑了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

之后赵军中开始有兵马向外活动,对邺县三座城门,三个方向发动了猛攻,这一战便是十天时间,不停歇的猛攻,秦军苦不堪言,没有援军,没有补给,赵军甚至切断了王离军南北的联系,王离军筑营在邯郸城附近的兵马已经成了一只孤军,王离已经顾及不到这路兵马。

但是王离担心这路兵马被赵军吞没,所以,他下令放弃对邯郸城北面的进攻,让这路兵马向西走,在武安以东依山筑营,对邯郸掣肘,必要时,也能对邺县驰援。

这路兵马依险立寨,赵军一时间也不能对他们怎么样,所以秦军主要的战斗地点,就集结在邺县了。

邺县内,王离这十天没有离开城头半步,本来是讨伐赵国的,而此时,自己却被困在邺县,章邯想要在一个月内踏破安阳,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秦军在数量上占据着绝对优势,况且,****之师,谁敢抗衡?

可自己能不能坚持一个月呢?

五万大军,听起来声势浩荡,挺吓人的,可实际上呢,邺县城池并不是很大,五万大军据守一座城池,显得有些局促,而且,长时间的攻坚战。城池松动,人员松散,对于王离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他在城南和城北各布置了一座大营,用来抵御敌军的进攻,把敌军牵制在外县,这也是李左车为什么来了之后没有急于攻城。反而钩住防御的原因所在。

两军十天的攻伐战,双方都死伤极为惨重,赵军付出的代价要高于秦军,所以,十天的攻坚战之后,李左车转攻为守,扼住要路,反而不去进攻邺县了。

只要守住各条要路,不让秦军有机可乘,也不给他们任何补给。他们必然不战自溃。

对于城头上刚刚巡视完的王离而言,城楼里,城楼下的大营堆满了伤兵,他们痛苦的哀嚎,而赵军突然停止了进攻,这让他略显迷茫,他不知道,赵军想要怎么样?突然停止进攻,背后一定有什么鬼。

而邺县城下,数千具赵军的尸体堆在那里。没有人来收走,也没有人去管,天气虽然渐进寒冬,偶尔有雪花飘落。可白天温度还是很高,这些尸体有的会变质,腐烂,位于城外的秦军大营困苦不堪,可他们却不会去为赵军士兵收尸。

就这样僵持着,王离一脸忧虑的望着远方。说好的援军,为什么还没有出现,苏角从殷墟北上,虽然需要翻山越岭,可十天已经过去了,他的军队也该出现在北方,可王离却没有得到苏角任何消息,他不知道,这样的恶战还要持续多久。

沉沉叹息一声,王离不由自主的叹道:“秦国之势一日不如一日,若赵国也拿不下,恐怕大秦之势,亡矣!”

位于邺县以北的赵军大营,这里有两万军马驻扎在营内,这里也是赵军讨伐邺县的中军所在,李左车恐王离狗急跳墙,向北逃窜,或者袭去邯郸,所以他亲自坐镇在北面。

南面有牛蛮军大营,所以李左车并不是十分担心,反而,他担心北面会有不测,与李左车一同督军的单洪也是这样认为的。

在中军大帐里,李左车犹豫不决的徘徊在地图前,他来回踱步,他并没有因为双方停战而松口气,反而是一脸的忧虑,李左车于昨夜已经得到了斥候的消息,自从李左车进兵邺县,王离将主力部队也同时撤回邺县的时候,章邯再次向安阳发动了猛攻。

而且,这一次猛攻,双方都投入了全部的兵力,章邯四面围困安阳,三十多万兵马分屯各处要隘,从四面八方猛攻安阳,冲车,投石车,塔楼纷纷上阵,安阳形势十分危急。

可这样的局势下,赵凯却没有召回李左车,李左车匆忙休书一封,命人冲破秦军防线,把书信送进安阳,赵凯也于今天回信一封,命李左车尽早收复邺县,打通南北要路。

李左车却在这里停战,想要困死王离,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王离有五万大军,即使轮番上城驻守,自己想要踏破王离的防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想要在短时间内攻克王离的防线,夺回邺县,更是难上加难。

李左车也再犹豫,是否要再次加兵攻城,却是单洪一再坚持,要围而不战,静待时机。

安阳的急迫让李左车不敢有丝毫松懈,如果秦军北援,邺县得到了外力的帮助,战局会瞬间扭转。

李左车更不解,赵凯何不回兵邯郸,就是因为他的一句不弃百姓,就要把自己困死在安阳吗?

李左车忧虑的同时,单洪却冷然一笑:“李将军不要这么惊慌,天还塌不下来,我料想,将军一定在等一路兵马的到来,只要那路兵马一到,时局扭转,秦军就换转为劣势了。”

“哦?”李左车顿住了脚步,他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然后凝望着单洪,一脸焦躁的问道:“您就别卖圈子了,究竟是哪路兵马?”

“呵呵,自然是楚军了。”单洪朗然一笑。

……

秋去冬来,赵国的战争已经持续了一个半月之久,双方还在紧张的僵持之中,而早已允诺北援的楚军,自从离开彭城之后,十五万大军浩荡北上,却在亢父一带停止了前行,驻兵近半月,只拨付几队快骑,对河南一带游荡的秦军进行清剿,之后宋义再次北行。率兵抵达长垣,燕县一带勒兵不进,沿途二十里安营下寨,派斥候跨黄河刺探军情。再定行止。

此时得宋义已经明令禁止楚军原地待命,有敢出战者,杀无赦。

项羽虽然是名义上的副将,但是他却没有调兵的权利,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