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枭杰-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之前范增的建议已经被项羽采纳,扶持赵毅来制衡赵凯,分化赵国的全力中心,让赵国从一个大国分裂成几个小国,使其实力削弱,也可以巩固赵毅的王权。使赵国不会从根本上威胁到楚国的根基。

但是游戏规则即将被打破,所以项羽也变得犹豫了。

昨天夜里埋伏在赵凯府内的不仅仅有秦军的探子,项羽安排在邯郸城的探子也带回了消息,赵凯刚刚归国,便聚众痛饮,并没有第一时间兵进巨鹿,这倒让项羽稍稍松了口气。

却是范增一脸狡黠的冷笑三声,他明言赵凯并非这种庸碌之人,他越是这样表现自己,其背后越是可疑。便让陈平连夜赶往赵国邯郸,已借粮为名斥探虚实,又叮嘱赵凯加兵攻打秦军,尽量赶在赵军之前。踏破巨鹿,赶走秦军。

由楚国拥立赵毅和赵国自己拥立赵毅,效果是不一样的。

项羽犹豫再三,最终决定听从范增的意见,再调黥布和蒲将军二人带兵两万,向北推进三十里。给秦军施压,为大军北上做准备。

之后陈平与项羽告别,启程北进了,军帐里除了油灯一跳一跳的火光外,就只剩下二人孤独的身影在灯光下随着灯光一跳一跳的乱动。

项羽手里端着茶杯,却无心喝茶,好半天,项羽都只是呆呆的端着茶杯,直到他浑身一震,从沉思中惊醒时,他才看一眼对面的范增,略显不爽的笑问道:“亚父这么夸赞赵凯,我觉得言过其实了吧?”

“哼哼,我虽然年岁高了,可我没有老眼昏花,赵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虽然还看不透,但是我知道,此人绝对不简单,将军切不可小瞧了他。”范增撇撇嘴,之后端起茶杯喝一口,而后又道:“还有那个刘邦,他与赵凯都属于同一类人,我们不可以大意。”

之后范增从怀里掏出一张布卷,把布卷递给项羽之后叹道:“这是我在荥阳一带布下的眼线送回的情报,刘邦结合了韩军,大败杨熊军,杨熊被围困在荥阳城内,恐怕已经无力阻挡刘邦入关的脚步了。”

范增说完,他冷冷哼一声,之后又道:“倘若被刘邦先一步踏入关中,楚王殿下若践行前约,封他为秦王,雄踞关中,恐怕日后此人定然是一个难缠的对手,所以,眼下,我们更要制衡赵凯,免得赵凯崛起,成为北方一股难以抚平的势力。”

范增一脸举出二人对项羽的危害之后,便又继续说道:“之前我曾劝将军早早北伐,将军总是迟疑不定,若此时再犹豫,恐怕就要被赵凯占了先机了。”

“赵凯此时正在城中休整兵马,大犒三军,估计征讨巨鹿未必会太急,我们时间还很充裕,亚父多虑了。”项羽冷然笑道,他并不在意赵凯,也没有把十五万赵军放在眼里,此时停了范增如此赞誉赵凯,项羽既觉得好笑,又觉得范增老了,胆子小了。

范增见项羽依然不肯听劝,他便叹道:“赵国之势一旦养成,将军日后若想北征,恐就难了,何况灭秦之势迫在眉睫,我军也需要联合各路兵马即刻西进,不能让刘邦先一步踏破关中,雄踞秦岭,所以,将军最好不要再犹豫了。”

范增说完,项羽心里也不再犹豫了,他沉吟片刻,之后拍案而起道:“明天我亲自带兵北征。”

……

东征之势已是必然,历史上,章邯实在胡亥三年被项羽破釜沉舟,奋力北征所击败的,当时项羽一战成名,震慑了各国联军,一度将各国兵马收拢麾下,一起西进秦关,起部下多达四十余万。所过之处,无不闻风胆寒。

而如今,秦二世二年还没有过去,寒冬腊月。战争便在无声无息中拉开了序幕,虽然天寒地冻不易征战,各国的御寒物资都很紧缺,粮草稀少,可战争却没有因此而耽搁。

在赵凯的府内偏厅。一名身穿皮甲的军侯站立在赵凯身前,这名军侯是从张伟的营内赶来的,按造张伟送来的情报,牛蛮,宋河,刘赞和鲍忠四路兵马都已经抵达了指定位置,虽然还没有向秦军发动进攻,但是战争的布局已经正式拉开了。

而赵凯,也在秘密嘱咐张伟率兵东进,此时四路兵马的消息送来后。赵凯毫不犹豫,吩咐这名军侯,让他回去转告张伟,令他带麾下三千兵马,即刻向巨鹿进兵。

这一路兵马是实的,正大光明东进,不再像其他三路悄悄东进,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把秦军的注意力拴在这路兵马身上,秦军至少还不知道赵军在东面布置了多少兵力。而与此同时,赵凯喊来小七,让他拿着自己的令箭,立刻前往李左车和王离两座军营。吩咐他们天亮之后,点兵东进。

一切布置好之后,赵凯从桌上拿起了一块竹简,竹简上刻着一行小字,这是张敖命人送来的,此时张敖从常山一带和武垣一带募集了数万兵马。准备驰援巨鹿,但是他却没有轻举妄动,他知道,凭借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围巨鹿,反而会受制于人,所以,他写来了一封信,希望赵凯尽快解巨鹿之围。

张敖还命来人送了一句口信,他希望赵凯能够原谅张耳,他是张耳的儿子,他不希望看到父亲死在乱军之中,他愿意用自己的前途,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张耳的苟活。

如果是以往,赵凯也许会网开一面,可惜,张耳一次又一次的出卖赵凯,这一次,他公然扶持赵毅独守巨鹿,使得赵国在最危急时刻分裂,险些葬送赵国,赵凯无论从个人的角度,还是从国家的角度,他都不可能轻易放过张耳。

可赵凯还是需要给张敖一个说法,至少,赵凯斩杀张耳也不想寒了张敖的心。

屋内很静,军侯离去之后,除了门外有十余名士兵站岗外,屋内再也没有别的声音,可赵凯心里却十分沉重,其中不仅仅是张敖写来的信让赵凯犹豫,更重要一点,赵凯还拿不定自己该如何与项羽相处,既然赵凯答应和项羽西征,那么,是选择与楚军一同行进,还是另辟道路,独树一帜,只作为项羽的侧应呢?

而兵进关中,不仅仅是因为赵凯曾经与项羽有过承诺,换取楚军北上增援才答应西进的,另一方面,兵进咸阳,也是赵凯对岑凤的诺言,帮助她给哥哥报仇。

而且,各国若都会西进咸阳,偌大的咸阳经历了秦国几代君王的建造与发展,赵凯也想从中捞点油水。

而且,如果历史的滑轮没有改变,项羽必然会在关中大封诸王,鸿门宴,赵凯更不会错过这精彩的好戏,所以,赵凯眼下最犹豫的,就是如何与项羽相处。

和项羽一同西进,赵凯直到,项羽还不能把自己怎么样,可赵凯又有些顾虑,当年秦军降兵二十万,已经投降了楚军,项羽却因为秦军人数众多,对楚军构成了威胁,就坑杀了二十万兵马,如今自己手握重兵,项羽会不会在西进的路上算计自己呢?

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赵凯当然不会全然相信项羽,但也不会盲目跟随项羽,所以,赵凯在这件事上,必须深思熟虑。

而此时,千头万绪的事情萦绕着赵凯,赵凯不得不一一解决,首要问题,是张耳问题,赵凯既然要给张敖一个交代,他就必然要有一个合理的方式处置张耳,其次便是西进问题,再有,赵凯既然兵进关中,他就要在这场咸阳风波中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才不亏待自己,也不亏待跟随自己征战已久的将士们。

而就在赵凯脑中思考着这些琐事时,外面忽然响起了几名士兵的讨论声,赵凯被打断思绪,他抬头望向门口,冷然喝道:“外面什么事?”

“将军,岑姑娘来了。”一名士兵在外面喊道。

很快,从房门外走进一人,身穿白色棉裙,手里捧着一个托盘,托盘里摆放着一个陶碗,陶碗还冒着热气,这是岑凤亲手为赵凯熬制的热汤。

她把热汤放在桌上之后,笑着看一眼赵凯,略显责备的说道:“将军,这都几更天了,您还不休息,我给你熬了一羹热汤,你趁热吃点。”

岑凤说着话,已经拿起一旁的一件大氅走过来,披在赵凯的身上,而后慢慢的推着他来到了桌案旁,赵凯被岑凤的一举一动搞的手足无措,很是无奈,这么晚了,这妮子不睡觉,还想着自己,赵凯心里虽然暗喜,却也为即将要再次离开她而感到无奈。

赵凯不想搏了岑凤的好意,他拉着岑凤一起坐到软席上,这时,已有士兵端着一个燃烧正旺的火盆走进来,放在屋子的侧面,把旧的火盆端下去之后,屋内再次陷入了安静。

只有他们二人,赵凯看一眼冒着热气的汤,他稍显不满的说道:“这汤虽好,却美中不足。”

“不足?你说说,哪里不足了?”岑凤柳眉紧锁,不知道赵凯对汤的味道不满还是这汤的颜色不好。

而赵凯此时却把汤慢慢的推向岑凤面前,然后指了指汤碗旁边的勺子道:“若是有佳人喂我喝汤,这汤也就算是佳品了。”

赵凯这话一出口,岑凤的脸立刻红了起来,她本想拒绝赵凯,赵凯却已慢慢的抓起她的手,把她的手一点点贴在自己的脸上,之后赵凯笑着看向岑凤道:“美羹,佳人,江山,战马,我赵凯此生,还有何求?”

赵凯用手轻轻握着岑凤的纤手,在自己的脸上轻轻的蹭着。

第0110章 血战章邯(上)

许久的未见,久别的温存,赵凯与岑凤聊了很久,直到夜色越来越深,赵凯才亲自送岑凤返回岑府,并在回来的途中,赵凯得到来自牛蛮的战报,楚军已经开始向东推进,强攻秦军西面和南面的两座营盘,秦军虽然死守大营,却最终难敌楚军的猛攻,败下阵来,两座营盘相继失守。

楚军忽然开战,而且,战报是从牛蛮军营送来的,也就是说,从战报出发到送达自己手中,这中间就已经过去五六个时辰了,而之前牛蛮在探查敌情,核实情报,也就是说,这件事至少发生在昨天或者前天了。

那么,项羽突然改变计划,这到出乎了赵凯的预料,赵凯不能再等待了,他立刻命令身旁的亲兵去分别请蔡文,蒯彻,单洪和左耳来自己府宅,又让人去喊来王离,李左车,赵琊,武商,李琼等人。

而后赵凯的队伍也加快了速度,十几人沿着空旷的街道,急速向赵府驰去。

刚刚回到赵府,赵凯便直奔自己的偏厅行去,穿过一座花园,赵凯来到了偏厅,偏厅里没有什么人,赵凯进屋之后,来到了自己的软席上坐下,后面紧紧跟着的管家贺伯急匆匆也跟了进来,他在发掘赵凯脸色不好之后,没有敢和赵凯多说一句话,便一直跟在他身后。

此时进了偏厅,赵凯的亲随都站列偏厅外巡哨,只有贺伯一脸紧张的跟着赵凯来到偏厅,他用手扫一下桌上的浮灰,其实赵府内都是有下人每天打扫的,桌子上不可能有灰,这只是贺伯的习惯动作而已。

贺伯做了一个扫灰的动作之后,便轻声道:“将军,您一定累了吧?我去给您泡杯茶,您喝点茶,早点休息吧。”

赵凯本来在思考一些关于楚国的问题,此时被贺伯打断沉思。他看一眼陪站在侧的贺伯,略显不满的吩咐道:“你不用管我了,时间也不早了,你要是困。自己去休息吧,我还有些事要忙。”

贺伯一听这话,他哪里敢回去睡觉,只能施一礼,之后转身退出偏厅。准备茶水去了。

而后不久,中文武将员纷纷赶来,赵府偏厅里,众人各自寻找位置坐下,赵凯简单的把牛蛮的军报告诉大家,楚军忽然强攻秦军,发起了战事,这与以往楚军的态势截然不同,可以看出,楚军突然发动战争。是有目的的。

其中,有可能是发觉了赵国已经东进的四路兵马,或者,项羽意识到了什么,所以,他想提前行动。

可不管项羽是怎样打算的,赵凯都需要做出行动了。

所以,赵凯在得到秦楚开战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召集了大家,此时大家已经大致了解了情况。左耳有自己的耳目,他更早于别人知道秦楚开战的消息,正如左耳的主张,扶持赵毅。稳定赵国,为日后天下纷争,群雄角逐做准备。

所以,即便赵凯没有得到消息,左耳今夜也会来拜会赵凯,此时赵凯说出了秦楚开战的消息。左耳当然首当其冲,毕竟这是他一人的主张,并且由他自己说动了赵凯,即便别人也支持自己的想法,劝说过赵凯,左耳也希望从这件事上作为突破口,把这件事办完美,也可以让赵凯对自己更加信任,从而在赵国谋得更高的权位。

虽然左耳曾经是王离的谋士,曾是秦国的臣子,但是大秦气数已尽,左耳并不想和大秦国共存亡。

此时左耳已经在座位上拱手道:“将军,我认为,此时正是最好的时机,将军不可犹豫,即刻点兵东进,在北面打开局势,巨鹿之围可解。”

左耳说完,他看一眼众人,之后又道:“楚军在南,我军在北,形成夹击之势,又有其余几国的军队相呼应,若能合力战秦,秦国必亡,而我军也可从巨鹿北门入城,控制局势,保守巨鹿。”

“呵呵,左参政也许搞错了,目前巨鹿的守军并不认可我们,我们即使救援他们,他们也未必会和我们同仇敌忾,对付秦军,时势如此,我们也该考虑一下,该如何自处,免得被张耳倒打一耙,得不偿失。”

说这话之人,乃是单洪,他因为张耳的反叛,对张耳意见极大,此时听左耳主张救援巨鹿,心中更是恼火,这个左耳分明是想把赵毅重新扶持起来,而赵毅最依仗的,便是张耳,如此下去,不但张耳扶持赵毅叛离邯郸没有罪过,反而可以轻松回道都城,那么日后,他们必然还会谋反,时间久了,赵国必然会形成两股势力,相互抨击。

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单洪想要极力反对左耳的计策,但是他的意见和想法还没有说出,赵凯已经点头答应了左耳的意见,并且在第一时间看向各军主将,吩咐道:“你们各自回去准备吧,李琼帅军前方开路,一会就出发,武商和赵琊留守邯郸,单洪总督财政,其余人都准备一下,明天清晨,随我挥军东进,讨伐秦军!

……

局势的突变,使得原本想要过几天再出征的赵凯不得不临时披挂,提早启程。

这一夜、赵凯始终踱步在窗前,他一夜都没有合眼,好几次,赵凯都想去岑府和岑凤告别,可最后,赵凯还是放弃了这一念头。

也许天亮之后,岑彤会得到消息,岑凤也会知道自己东征的消息,与其和她告别,看着她的泪眼,倒不如走的干脆一些,所以,赵凯没有再去想岑彤,他尽量克制自己,让自己的想法尽量停留在巨鹿的问题上。

也许,左耳说的对,眼下的局势,赵凯未必能够稳控赵国,一旦名不正言不顺,被有心人趁机发难,赵凯就会变成第二个李良,当年赵凯能够顺利击败李良,依靠的不仅仅是智慧和勇气,还有赵人对赵国王室的支持,毕竟,自己的哥哥是赵国王室的后裔,虽然自己也是,只可惜。自己不是长子,所以,当年能够被张耳等人毫无顾忌的扶立起来的,也必然是哥哥赵歇。

转眼间。赵歇已经被赵凯转移到信都附近的村镇定居了,虽然赵凯没有诛杀赵歇很危险,这样会给别人留下把柄,日后若赵歇被人掌控,后果不堪设想。可手足情深,赵凯和赵歇毕竟是兄弟,所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出发,赵凯都难以下手杀死赵歇。

即便赵毅违背了赵凯的意愿,赵凯也没有杀死赵毅的打算,但是,赵毅能否稳坐王位,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赵歇这一脉,注定要被赵凯推翻。

当黎明的曙光到来,公鸡开始打鸣的时候,已经有一队骑兵驰骋在邯郸城的街道之中,一些百姓正在清理街道,当他们听到杂乱的马蹄声之后,立刻悄悄躲藏起来,在街角或者某家刚刚开业的店铺里躲避。

这并不是他们的身份可疑,而是这么早便有军队行走在街中,说明战局又要升级了。很多人担心会受到牵连,所以,他们会躲避起来,这样也可以防止朝廷抓壮丁。在把自己抓走。

而这队骑兵的主将,便是赵凯的参将马文,马文接到赵凯的手令,让他负责督阵中军,所以他一早便叫开了城门,亲自来城中接应赵凯。等候赵凯的调拨。

而此时,这队骑兵驰骋在街中,不一会便来到了赵凯的府宅前,小七早已召集了赵凯的数百亲兵集结在府门前,见到马文抵达后,小七象征性的给马文抱抱拳,马文也同样还一礼。

很快,一身穿银甲,后批白色披风的少年将军走出府宅,他就是赵凯,手里拿着纯钩剑,大步来到军前,早有人迎上去,递上缰绳,赵凯接过缰绳之后,翻身而上,之后再马文和小七二人一左一右的护卫下,勒转马头,准备向城外进发。

这时从街的另一面响起一人的喊声:“将军留步。”

所有人的目光都望了过去,只见一队人驭马而来,为首几人,都是留守邯郸的军将,有单洪,武商,赵琊,刘渊和岑彤等。

他们驭马来到赵凯身前,岑彤来到最前面,他笑看赵凯道:“将军难道想悄无声息的离开邯郸吗?我们可是特意来送将军一程的。”

看到岑彤,又一人的身影忽然闪进了赵凯的脑海里,那就是岑凤。

赵凯强压心中的思念之情,略显苦涩的笑了笑:“前方军情紧急,如今秦楚已然开战,我赵国更是责无旁贷,何况楚国是为我赵国而战,我们若是慢在楚国的后面,不但会让天下人耻笑,也会让项羽得到口实,诋毁我国,所以,我也没有时间与大家一一叙面了。”

赵凯说完,他又拍了拍岑彤等人的肩膀,之后嘱咐道:“邯郸城就摆脱诸位了,带我凯旋之日,再与众位叙旧。”

赵凯说完,准备上马离去,单洪却从旁拉住了赵凯,此时左耳不在赵凯身边,单洪始终憋在心里的话,终于有机会吐出来了。

他拉住赵凯的同时,便已悄悄给赵凯递了个眼色,赵凯会意,他转而翻身上马,然后说道:“单大夫随我一起出城吧,许久未见,我也有话想和你聊聊。”

赵凯和武商等人道别,之后带着千余随从,离开了赵府,向城外行去。

队伍行进的并不快,单洪始终紧随在赵凯身边,此时得了机会,单洪便把心中的忧虑和盘托出。

他明言,此时赵毅已经走错了方向,他重启张耳,独守巨鹿,虽有部分郡县响应赵毅,却也只是冰山一角,掀不起大风大浪,而秦军围困巨鹿,正是除去赵毅,张耳等人的好机会,赵凯又是赵国王室后裔,名正言顺可以登上大统,控制赵国,何必再走弯路,重新扶持赵毅呢?

更重要一点,通过这次的政变可以看出,赵毅已经在谋划赵凯了,如果留着赵毅在朝野,恐怕日后,赵毅羽翼丰满之时,就是赵凯被打压出赵国之日,甚至,可能连性命都难以保全。

单洪的意见和见解,正好与左耳相反,两人各持己见,赵凯倒是有些犯难了。

可以说,二人的分析都很有道理,单洪不希望赵凯继续迎立赵毅,而左耳担心,楚国会借着赵毅来大做文章,从而抨击赵凯,可是,如果不迎立赵毅,按照左耳的说法,眼下显然时机并不成熟,而如果按照单洪的说法,此时只需要借机除掉赵毅张耳,时机便成熟了。

可一个最实际的问题又出现了,章邯已经是强弩之末,秦军虽然有近三十万之众,可在赵凯眼中,这已经是一群死尸了,至少,他们只能称得上是活死人。

一群活死人组成的军队,还能兴风作浪吗?

赵凯没有明着答复单洪什么,他还需要进一步考虑,究竟孰轻孰重,赵凯还需要点时间去分析,亦或者,赵凯需要再观察一下时局再做定夺。

赵凯安抚了单洪几句,天下之势才刚刚拉开序幕,群雄角逐都没有正式到来,又何必那么在意细节呢?一切,都还需要随机应变,静待时机,不可强求,也不可太迂腐,太固执,否则,何以争天下呢?

赵凯本来还想和单洪再聊些别的,却有一名队长带着几名属下从远处疾驰而来,此时已经快到邯郸城南门了,那名队长很快穿过骑兵队,来到赵凯身前,在马上拱手抱拳:“将军,前军来报,有楚国使者已经行过列人,再向邯郸城而来,刘军侯怕将军已经东进,特让我来禀告将军,询问是否带楚使来邯郸,还是让他们在列人静待将军到来?”

赵凯听说出使来了,他心中略显不悦,项羽这个时候派人来,除了催粮,不可能是督促自己尽快进兵的,想到此,赵凯便问道:“知道楚使来的目的吗?”

“不清楚,好像是让赵国履行什么约定的。”那名队长说的很不确定。

而后,那名队长又道:“楚使好像说过,他叫陈平,是项羽将军麾下都尉。”

听到陈平二字,赵凯浑身不自觉的颤了一下,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竟然在项羽的麾下,赵凯把之前的不悦收了起来,转而又安抚单洪几句,打发他早点回去,之后自己带着队伍匆匆离开了邯郸城,向着东面的官道疾驰而去。

第0111章 血战章邯(中)

赵凯抵达军营的时候,各军主将已经依次按造赵凯的部署,向东进兵,大军共分两路,一路沿着洹河东进,一路走北面的沙河一线,在沙河南面的山路向东进发。

军队浩浩荡荡,人数多达十一万。

这是赵军自从保守安阳之战以后的第二次大规模进兵,而就在大军陆续启程后不久,赵凯也下令中军出发,向东缓缓而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