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小驸马-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定一路既平,再说建宁雍一路,自从张羡、田利设谋以后,派人密切监视雍举动。张羡、田利在姜述登基以后,跟随刘晔、李严等一道返回益州,高定造访雍之时便已得到消息。

第一卷姜述篇VIP卷第335章益州平叛2

雍家势力比高定更是胜出一筹,族人共计二十余万,还有数十听其号令的小部落,人口比起建宁汉人人口还要多出数倍。所幸经过前期分化,内部不合,新任分蛮司各自建了一套班底,雍在族中掣肘力量很大。

雍抓捕六分蛮司首领,早被六人心腹报到官府,张羡与田利、潘彰商议,决定出重兵围困雍家堡寨,逼迫雍交出雍智等人,然后让雍智等人分别整合建宁境内势力,共同讨伐雍。

此时高定尚未行动,雍每日与心腹商议,刚刚商议出初步计划,突闻汉军兵临堡寨,不由吓了一跳,急忙往寨楼上下观,只见汉军主力杀气腾腾,正在寨门前排列军阵。

雍以为计划泄露,刚待统兵顽抗,忽有使者上前,呼道:“雍首领无故拘押分蛮司头领,太守、郡尉前来问罪。”

此时蛮寨兵丁不过数千,绝非汉军对手,雍闻言顿时放下心来,不及细想,便派人释放雍智等人,招呼至前厅,温言抚慰一番,继而将六人送到军前。

汉军本无意攻破蛮寨,得了六人,径自回城。雍以往还幻想以本族实力,足以占据一郡之地,今日汉军主力临门,方知族中实力与汉军相比,实在相差太远。正在犹豫是否举事,忽有探子来报:“雍智等人得了太守文书,正在聚集亲信,要合力来攻首领。”

雍内心畏惧汉军,对雍智等人却有心理优势,闻言大怒,传下命令,集合亲信族兵,不等雍智等人寻上前来,反去讨伐雍智等人。

雍智等素为蛮族王子,原本在族中就各有实力,雍毕竟是族中嫡子,因此众人势力小些,前些时日得了朝廷任命,时间虽然不长,但足以结交部分小部落,势力提升很快。雍往常自大惯了,飞扬跋扈,小部落首领内心皆厌烦此人,此时雍智等人刻意拉拢,诸首领纷纷更换门厅。此消彼长,雍智六人合力实则还要高于雍,但是雍不知其中变故,依然自行其事,号令众部落首领出兵。

内部人心不稳,外部汉军暗中相助对手,雍岂能得胜?雍数战皆败,大片地盘被雍智等人占去,最后一战更是丢盔卸甲,主力溃不成军,所幸雍智等人非汉军,并没有特意屠杀,而以受降为主。即使这样,雍家族人经过数次内战,壮丁数量锐减三分之一。

雍智最后一战抓了雍,送去郡城献功,六人又为争夺蛮司首领起了内讧,雍昌、雍曾兄弟皆推雍智为首,而雍问、雍闸等少壮派皆推雍阁为首。双方势同水火,渐至不可调和,雍身为族长,原本可以居中调解,怎奈此时被捕入狱,族中长老无人能够压制诸人,最终两方大打出手。

雍阁等人底蕴毕竟浅些,数战皆败,丢失不少地盘。汉军此时隔岸观火,并不参与双方争执,在两方交战之时,在小部落集中居中区域新建蛮司,从中挑选十位首领,各划小块区域管理。

小部落脱离蛮司管理,雍家势力顿时减半,雍家双方顿时傻了眼,双方决定停战,经过艰难谈判,划定疆域,互不统属。雍家议定,东方归雍智管理,西方归雍阁,将名单上报官府。

张羡不仅没有批文,反而以雍智、雍阁无故兴兵之故,削去雍智等人分蛮司职务,反立雍家旁系多人为分蛮司首领。所谓权势动人心,这样一来,雍家族中更是大乱,官府一口气封了三十余分蛮司,疆域又划分不明,雍家内部又起争端,自此人心崩离,各自存着心思。

雍任蛮司首领时,建宁合境蛮族皆属雍家管理,这下分为三十余个蛮司,各不统属,即使雍出狱,诸位蛮司首领为了各自利益,如何会听雍管理?

张羡、田利此计以权势利益离间,所行皆是阳谋,雍家人明知道汉人未存好心,却又不得不坠入计中。任职文书只是公布大致区域,没有具体区域划分,乃至蛮司管辖权不明,逢事多有争议,乃至诸蛮司之间仇隙渐生,再也无力统合诸蛮之力兴事。

建宁蛮族并未大兴刀兵,而是利用内部纷争,将蛮族分化成无数小势力,再无与官府做对的实力。姜述听说此事,大赞张羡、田利处事有方,因为雍反情未行,让张羡将雍贬为庶人,放归乡里。雍身为族长,见族人各行其职,召集诸人相责,无奈诸人势力已成,安能再听雍招呼?雍大权旁落,又与雍智、雍阁等人成仇,气愤之下,未有数年便病故。

三路反蛮平了两路,朱褒并非蛮人,往昔交往诸部首领,诸首领并非看重朱褒人品,更重要的是看重朱褒官职。耿纪虽然性格刚直,但明白其中关键,有蛮族首领首告朱褒密谋作乱之时,便以此为由先免了朱褒官职。

听闻朱褒失官,诸族首领顿时转了脸色,往昔言听计从者如今相见恍若路人。朱褒这时才知自己往昔荣耀,皆建立在从政多年身居高位的基础上,一端失去官职,让诸族首族请吃酒食尚可,想让诸族首领随其造反,根本没有可能。

后来耿纪查出实证,以谋逆罪判处朱褒斩刑,此事上报到洛阳,姜述知晓朱褒文武双全,心思斩之可惜,令其充军至敢死营,以战功赎罪。耿纪又行建宁治蛮之法,以郡丞专门治理蛮司,下设蛮司无数,又故意留下许多争议,使诸蛮相互争吵成仇。

姜述登基以后,旧朝后妃皆迁到北宫居住,马后心思重,心思自己毕竟年轻,姜述妻妾众多,原本入宫次数就不是很多,如今登上帝位,来北宫次数定会越来越少,她比姜述只是略大数岁,何不改嫁给她?

马后家人死于当年洛阳政变,遇事只能寻找心腹商议,但是合朝文武能替马后着想之人,只有荀攸、田丰、黄忠等刘辩旧部,田丰性格刚直,黄忠武将出身,不善谋略,只好使人寻找荀攸前来商议。

荀攸现任太仆,属于九卿之一,是朝堂重臣之一,奉召来到北宫,比以前还要毕恭毕敬。马后迎接荀攸入殿堂坐下,挥退左右,道:“汉王逊位,忧虑其日后安危,今日请公达过来,就是商议此事。”

荀攸是刘辩心腹亲信,刘辩病亡之时,一直守在旁边,此后种种故事,皆参与其中,深悉其中隐密。荀家最优秀者就是荀攸、荀两人,当年在临淄立朝之时,荀攸便知齐郡朝廷久后若是平定天下,姜述定会取汉而代之。世上智者预判大势,定然不会做势不可为而为之的蠢事,朝堂议论改朝换代之时,荀攸、田丰、黄忠等人皆知隐密,知晓刘中非刘辩亲子,因此并未阻拦,反而上书附合。荀攸熟读史书,知晓废帝鲜有善终者,听马后说起此事,虽知刘中非刘辩亲子,却承刘辩宗嗣,默思一会,忽问道:“汉王为何人之子?”

马凝脸色一红,犹豫片刻,鼓起勇气说道:“实是我与齐侯之子。”

姜述处事谨慎,与后宫诸后私通之时提前就做好部署,根本无法流传在外。马后生子一事,荀攸当初亦以为是马后抱养宗族子伪为自己生养,实不知刘中是姜述与马凝亲子,闻言不由变色,道:“果真?”

马凝郑重地点了点头,道:“当年先夫亡故,又没有留下子嗣,当初与母后商议,认为抱养宗族子不如借种育子妥当,因此设计促成此事,刘中确是我与陛下亲子。”

荀攸拍额道:“怪不得陛下入驻南宫,使汉王仍居旧处,并且亲自教导,原来是这番缘故。既然是陛下之子,以陛下心思,定然会保汉王此生平安,太后何忧之有?”

马凝默然一会,忽道:“我欲嫁给陛下,公达以为如何?”

荀攸又是一惊,心中盘算良久,摇头道:“太后原在朝堂理政,诸臣莫有不识者,若是公然改嫁,不仅于陛下名声有碍,于汉王未来也不利。”

马凝也知此举于姜述名声不利,却认为对刘中有益,听到荀攸之言,不由奇道:“我改嫁给陛下,刘中便是陛下之子,为何反而不利?”

荀攸苦笑道:“这并非寻常人家嫁娶,陛下名义上是汉室正宗骨血,即使嫁了过去,若是改姓,必会遭到刘氏族人唾弃,若是不改姓,在诸子之中便是异类,于汉王成长不利。汉王身份尊贵,又得陛下亲传,比起诸子身份更加超脱。以汉王经历,即使日后归宗,也难以登顶。我猜测陛下之意,日后会划地让汉王建国,身为诸侯,有名有实,此汉王最佳出路。”

第一卷姜述篇VIP卷第336章南疆小国1

马后又道:“陛下改革旧制,除了军功,皆不授实邑,如何能让汉王建国?”

荀攸笑道:“陛下雄才伟略,征伐四方断然不会就此而终,汉王得到陛下亲授,日后统兵占下之地,便是立国之疆。此不违犯现行朝制,又使汉王有个极好归宿。此事目前只是我的猜测,后来能否实现不敢保证。”

马后送走荀攸,寻思半天,这才息下嫁给姜述的念头,又去寻何后商议,与姜述定下每月入北宫时日,以免日后受到冷落。

王浩死后,东海公主孀居,姜述以陪伴何后名义,迁东海公主刘霜、袁尚之母刘霖入北宫陪伴两后,又让张鲁之母张李氏在北宫道观主持,每月朝朔两日,以赴北宫教导刘可、董睦为名入北宫居住两日。

中华二年六月,东莱衣家三艘商船从占城回国,途中遭遇风暴,被狂风吹至朱崖州东南一处大岛上,因为一船船体受损,故而在岸上扎营,伐木修船。入夜,遭受当地蛮族攻击,死亡两十余众。

衣家商行见蛮族势大,天亮以后,弃了伤船,径直回国,去甘宁辖下水军报案。甘宁大怒,派部将马谡、丁奉统领两营水军,以衣家水手为向导,兴兵讨伐。

事发地点即今菲律宾,马谡、丁奉奉令行军,十余日抵达此岛,在岸上扎营,寻找遇害者尸首未果,只在蛮人驻留之处发现无数白骨,方知岛上蛮族食人,估计遇害汉人已被蛮族吃掉。

汉人向来讲究叶落归根,见此惨状,汉军收殓白骨,统兵入岛,凡是所遇蛮族,无论男女老幼,皆族灭之。其岛甚大,甘宁又派吕蒙、全琮、任峻、李继宗四军前来,六军历经半年,方才屠平岛上蛮族。

在此其间,汉军乘船围绕此岛探查之时,于附近又发现无数岛屿。姜述判断应是现在的菲律宾群岛,定名为夷南群岛。遂命建立东州,将东倭四岛、夷州岛、朱崖岛、夷南群岛划为东州管理,改东倭都督府为东州刺史府,任命徐庶为东州刺史,纪灵为东州兵曹,调东倭将军诸葛亮担任司隶校尉。东州兵马编制仍为五万二千。增加原水军编制,由一万八千水军增至三万,由凌操为水军主将;骑兵编制一万,分为两军,以李典、杨秋为将;步卒分为两军,以军六千编制,以史涣、梁兴为将。东倭四郡不变,新设朱崖郡、夷州郡、马来郡、夷南郡四郡,任命王连为朱崖郡太守,王坑为夷州郡太守,孙朗为马来郡太守,曹馥为夷南郡太守。

中华二年六月,海州兵曹部将郭淮,沿东海岸往北巡察,发现一个大岛,报上朝廷以后,姜述定名为库页岛。郭淮兴趣大起,留下一军征服岛上蛮族,自领主力继续北行,竟至白令海峡一带。因为气候寒冷,郭淮派兵从白令海峡过去,见附近荒无人烟,插上大汉军旗并埋石为证,以示此地为大汉之境,见士兵难耐严寒,统兵返回海洲。

汉人在东方强势崛起,凡是侵边的异族人,都尝到了汉人铁骑的滋味,北边诸胡、诸羌族灭,让附近诸国非常恐慌。汉人消灭鲜卑、唐羌、兰羌、西羌、烧当羌、南洞蛮、北洞蛮,疆域扩大许多,正值新朝初立,大齐精力放在理顺发展内部上。诸国见大齐不再外扩,顿时松了一口气,纷纷派遣使者到洛阳递交国书,表达友好之意。

大齐东部、东北、正北、东南基本已经平定,西域北部坚昆、呼揭、列伊三国较弱,西北方向北匈奴国势较强,惧怕汉人军威,不敢轻启战端。往西康居粟特、花刺子模两国比北匈奴还弱,经济水平不及大齐一个大郡,对大齐来说也无威胁。西域以南的贵霜却是一个大国,与安息、身毒都是原先的地区霸主,附近不少小国或部落皆依附三国。

安息与大齐中间隔着几个小国,并不接壤,所谓近亲远疏,两国关系维持得不错。贵霜新王继位时间不久,境内还未完全安顿下来,与大齐情况相仿,精力集中在国内,无暇考虑外事。南方大国身毒与大齐关系一般,在印度半岛称王称霸惯了,与刚在南部建立势力的大齐冲突越来越多,战事已经迫在眉睫。

身毒此时称为百乘王朝,音译为娑多婆诃王朝,创建者是案达罗人中的百乘族人须慕迦,从孔雀王朝独立出来约有二百余年。百乘族自独立以来,与巽伽族联合,共同推翻了身毒孔雀王朝。

百乘王朝建立初期积极对外扩张,本来只据有原孔雀帝国的南方部分地区,以案达罗和大罗兹掘为核心。在娑多迦罗尼一世统治时期,百乘王朝占领西起古吉拉特邦,东至羯陵伽的辽阔地区。后来普兰梅伊又向东北进兵,灭了甘华王朝,占领了孔雀帝国的核心和起源地摩揭陀。百乘王朝亦大力发展海军,在东南亚建立了多个殖民地,国力十分强盛,与贵霜帝国南北分治,是南亚的两个巨无霸国家。

身毒百乘王朝现任国王名叫严加阿?娑多迦罗尼,自十七岁登基,现年已年过四旬,控制身毒已有二十余年,是百乘王朝有史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

大齐占了占城和占城新国,又兼并南洞蛮故地,与身毒已经接壤。身毒属国林邑、夫甘都卢、都无,皆被南州隔开,原先臣服身毒的掸国和骠国,也有摇摆之意。

严加阿是个雄才大略的人,他知道若让大齐在南方站稳脚跟,林邑这些小国久必被大齐吞并,掸国和骠国也可能臣服势力更强的大齐。

严加阿想联合贵霜共同对付大齐,派出使者出访贵霜,使者回来说贵霜新王专心内治,无力对外,严加阿就息了这个念头,探听大齐兵马在南州驻兵总量不多,调集合国兵马,传属国也备战,又派人进入南州境内,秘密联络诸族首领。

大齐神鸟机构早已渗透到周边诸国,身毒这边异动,周瑜很快接到消息。因为南州新下,境内又多异族,南州境内驻军共有四支,除了周瑜原来率领的南洋军改为南州兵曹,徐晃统领的护北胡军驻于西南边境,姜维统领的山地营驻于西北边境,甘宁部下两万余兵马分驻各港口。

周瑜身为南州兵曹,又有调动境内诸军之权,得到情报后,自然不会被动挨打,召集诸将会议,决定先发制人,拔除身毒属国。会议议定,姜维部以守为主,抵御身毒来攻的同时,伺机灭掉掸国;徐晃部也以守为主,抵御身毒来攻的同时,伺机灭掉骠国。甘宁部主力配合周瑜部灭掉林邑国,南下消灭都无国和皮宗国,然后转到印度洋,配合姜维部作战,伺机灭掉身毒海军。

林邑国本属汉日南郡象林县,古越裳故境,原是占族根据地。伏波将军马援征南,设置象林县。象林县虽是一县,但是区域很大,南北五百余里,东西六百余里,境内多蛮人部落,县内驻有一部汉兵。

灵帝末年,黄巾乱起,各地诸侯割据,象林这些偏远之地,除了交纳钱粮,几乎无人过问。象林功曹吏名叫区江,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在县内十分吃得开。区江之子区连,比区江本事还大,一身武艺不错,仗义疏财,下面拉起一伙人马,上面又有父亲遮掩,成为象林黑老大一般的人物。

后来象林换了县长,与区江关系不睦,一次酒宴上公开冲突,区江受了气,怒气冲冲回府,向区连说起这事。区连大怒,召集心腹亲信,趁夜攻入县长居所,杀了县长,拥立区江为县长。又交好驻兵低级军官,驱赶校尉、司马,夺汉军为己用,形成一方割据势力。

彼时中原大乱,士燮接掌交州不久,鞭长莫及,这事竟然无人过问。区连得二千余汉兵之助,开始讨伐四周,与西图夷大战数次,占了西图夷很大一块地盘。区江去世时,势力区域北接日南、九德两郡,西至安南故境,东到大海,南临占城。

象林县城名叫象林邑,区连接掌权力以后,去象以林邑为国号,自封为王。林邑盛产沉香木,土人斫断沉香木,年代久远,外表朽烂而内心独在,置水中则沉,故名曰沉香,次浮者为栈香。境内多金矿铁矿,沿海又有港口,林邑因此财政富足。

中原大乱,不少汉人逃往南方,区连来者不惧,凡有汉人投奔,都分以田地,人口越来越多。难民中还有不少工匠,区连高薪聘请,修建宫室,锻造兵器,林邑国力逐渐强盛起来。

周瑜征南时,区连闻讯惊惧不安,遣使者奉万金去见周瑜,求为属国。周瑜当初根基未立,不想得罪林邑,虽然未同意其为属国,却与林邑形成共同应对安南的默契。

姜述上次巡游占城,区连派使者求见,姜述只是冷冷一笑,并未接见使者,但也未派兵攻打。后来安南国除,林邑四周皆是大汉疆界,区连见大汉不纳,就派人出使身毒,求为身毒属国。

第一卷姜述篇VIP卷第337章南疆小国2

周瑜行军讲究神速,定下计议,便调派兵马。临邑国土虽大,但合国兵丁不过万余,又没有什么准备,失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南洋水军在占城驻有一营,甘宁得了军令,带着这营兵马,会合中军亲卫,于夜袭夺林邑港。区连听到消息,连忙聚齐兵马,待要复夺港口时,外面警讯不断传来,原来周瑜部下兵分五路,已经相继杀到。

区连连忙来到城门观看,见大齐兵马势如破竹,追着败兵已经杀到城下。区连见状,知非其敌,叹息一声,令人悬起白旗,合国投降。林邑国自立国到国灭,总共两代十余年。

林邑以前与南洋都督府关系良好,区连与周瑜也有数面之缘,周瑜见区连投降,也未难为他,让他尽起王宫财物,带领家族去洛阳安置。报请朝廷在此地建郡,称为林邑郡,划归南州管理,南州与交州至此疆界全部连上。

甘宁这路水军任务最重,灭了林邑,与周瑜部下交割防务,即日启程赶往占城,在占城补充物资以后,杀奔都无国而去。

皮宗国在现在新加坡附近,都无国在皮宗国正北五百里,国都离大海一百余里。都无国大小与林邑国相仿,兵力武器还不如林邑国,国王平常不管事务,皆由国相管理。都无国相是身毒人,所以说都无国算是身毒的殖民地。

甘宁统领五千水军从水路出发,周瑜部将王双统领八千步卒从陆路启行,甘宁部停靠都无港口时,王双统兵也已进入都无北方边境。

都无气侯又热又湿,午时暑气正盛,空气似乎也在沸腾,走路也会出一身大汗。都无城北军营,背倚山峰,面临池溏,规模在大齐来说并不大,但在人口稀少的都无国来说,这已是都无国最大的军营。

都无国共有八千兵马,除了王城守军、王宫护卫等,这所军营共驻有四千兵马,主将是王弟混冲。混冲与都无国王混瘭同父同母,混瘭将主力军权交在混冲手中,足以说明兄弟之间关系良好。

正是一天内最热的时候,军营内外一片安静,几乎无人巡逻,如同蒸笼般的营房内更无人愿呆,除了数名在营门前站岗的哨兵外,一部分官兵都泡在池塘里,另一部分士兵在池塘边的树荫下打盹。泡澡以后在这凉风徐徐的树荫下睡个小觉,是件十分享受的美事,正在舒服的都无官兵,丝毫没有发觉有人正悄悄摸上前来。

王双带领部下伏在半山坡上,头上身上皆以树枝做好伪装,像一颗颗低矮的灌木。王双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一会,笑道:“这群蛮子真会享福,只想乘凉享受,不着兵甲也罢,武器也不带在身边,这下省了我们的劲了。”

王双吩咐道:“李爱,你部摸到池塘南部,分兵在池塘东西两边为疑兵,能杀多少杀多少。”

又吩咐一人道:“方挺,你带兵摸到军营左侧树林处,李爱那边发动,蛮兵见东、西、南都有人,定向军营处逃窜。你部这时插上前去,一标兵马守住前门,其余兵马围杀那些不带兵器的蛮子。”

继而扭头对传令兵道:“传令其余兵马,跟在中军后面,从军营北门进入,兵分三路,中军跟我包围帅帐,左右两路依序杀入,一个也别放过。我们到营前门集合。”

王双部下八千兵马,都无兵马不足五千,又是有备战无备,王双如此小心翼翼,感觉有些小题大做。其实不然,王双部下这八千兵马,只有数百军官是汉人,余者皆是蛮人。这些蛮人虽在征战南洞蛮时见过血,但是比起大齐正兵,相差不是一星半点,打顺水仗可以,一旦遇到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如何,王双心中实在没数。

李爱领兵到位,都无蛮兵并无人发现,李爱蹲在齐腰的杂草丛中,打出一个手令。大齐蛮兵此时手持标枪,各自找好位置,突然现出身影,助跑加速,数千标枪一齐投向都无官兵。

正在享受的都无蛮兵还未反应过来,标枪已经铺天盖地而来,一名军官望着南方冒出来的齐兵,不由打了个激灵,慌忙起身,喊道:“有人劫营,汉人来劫营了!”

如果是汉人正兵,这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