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小驸马-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董重知道已是入不得宫,无法探明详情,心中无奈,只得回府。回府不久,有心腹来报,道:“从旁观者处得来消息,被生擒者二十余,称为首之人曾声称,皆上峰所令,有机密大事请求面圣。”

董重顿时如同入了冰窖一般,寒意凉到了心底,知晓大祸临头,命人火速将心腹亲朋召集起来,道:“事急,刺杀之事已败,根据探来的消息,被生擒二十余人,为首者亦被擒拿。董家大祸将至,诸位各自逃生去吧。”

董重之弟董浑道:“此事尚未见胜负,岂可言败?何况我等尚有一丝生机。”

董重道:“讲。”

董浑道:“车骑将军府内有护卫八百,辖下两标人马驻于城内,城外尚有辖下兵马五千余众。矫太后诏,召集兵马冲入宫中,或可拼出一条活路。”

董重脸露惊容,道:“这可是逆反大罪,安能如此。”

董浑道:“事急矣,此事若是查实,董家亦是族灭之祸。今上无道,可除之立皇子协为帝。上有太后,下有皇子协,或可成就大事。”

董重犹豫半天,不能决断,董浑急道:“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董重方决,派出心腹手持车骑将军军令出城,命令城外所属驻军将领统兵入城。又让董浑手持令牌去城中军营,统领营中两标兵马,约期至皇宫南门聚集。又矫太后诏,召集府中护卫道:“今宫中为内侍把持,奉太后诏,入宫清君侧。”

护卫不知内情,皆齐呼道:“喏。”

史阿得到消息,急报给姜述。姜述谓郭嘉道:“奉孝之计果然精妙,此事成也。”随即入宫。

何进正在宫中候旨,听闻姜述在宫门求见,说有火速事情禀报,急忙到宫门与姜述相见。姜述道:“事急矣,车骑将军董重欲反。”

何进大惊,道:“贼子安敢如此?”

姜述道:“据报,董重之弟董浑已持军令,入车骑将军辖下城内军营,又派心腹传令城外驻军入城,此时召集车骑将军府护卫,要攻打皇宫。”

何进知道何后素重姜述,不敢以年少而忽视,问策道:“依昌邑侯之见,此事如何处置?”

姜述道:“城内兵马多为将军所控制,可以北军监视城中车骑将军麾下两标兵马,再派兵马巡防诸城门,不放城外兵马入城。车骑将军护卫人少势单,不足为惧。董重若是率少量兵马攻打皇宫,可借势将其一网打尽,殿下之位安矣。”

何进当即秘密调拨人马,又去求见灵帝。此时冯尚已将刺客口供献上,灵帝看完口供,心中知晓此事应是董重指示,待要重办,又碍着太后脸面,正在犹豫之际,忽闻何进有急事来报。

何进入殿,急道:“董重造反,统兵将至皇宫南门。”

灵帝大惊,道:“兵马多少?”

何进道:“车骑将军府护卫八百,尚有董家及其心腹家丁,共约一千五六百人。另外,其弟董浑持军令去军营调董重辖下两标兵马,臣已命部将张兰统部下前去阻截。另闻,其心腹已到城外军营调兵,臣欲安排兵马严守诸门。没有明旨,诸军皆不敢动,因此前来请旨。”

灵帝心中大定,道:“如此安排甚合朕意,立即传旨依此行事。”

何进出门调兵,灵帝稍起疑心,以为何进与董重不和而欲陷害之,若是扳倒董重,京城军权大半就归到何进手中。正在狐疑之时,忽闻南宫卫士丞王前来报,道:“车骑将军统兵攻击皇宫南门,声称奉太后诏书,以清君侧,卫士令黄忠正统兵守御。”

灵帝闻言疑心始消,心中怒火又生,正待去南门看看情形,刘辩前来求见,道:“听闻董重造反,又声称奉太后诏书,儿臣以为必是董重矫诏,若请太后同临南宫城墙现身,其势自消。”

灵帝闻言大慰,道:“皇儿如此识见,甚得兵法精要,随父皇去见太后。”

太后听闻刘辩平安回宫,正不自安,却见灵帝急速进来。灵帝见面略一施礼,道:“董重造反。”

太后惊道:“董重为孤亲弟,安敢如此,必遭人陷害。”

灵帝道:“请母后同至南门往观。”

一行人急行至南门,登上城楼下望,远远望见一群人簇拥董重在内,其部下兵丁正在盾牌掩护下,用大木撞击内城门。董后不由大怒,指着董承道:“天家待董家甚厚,为何造反?”

董重见太后驾临,心知不妙,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已是没有退路,呼道:“奸宦当道,清君侧尔。”

太后怒骂董重不休。董重部下兵丁初时以为董重奉太后诏书而为,今见太后如此,知道受了董重蒙蔽,纷纷倒戈反击。董重见军心已乱,援兵不至,正欲率领亲信撤退,只见宫门大开,黄忠统领卫士杀奔过来。

董重也是一员勇将,见状策马来迎。不料黄忠名声不显,武艺却高,一个来回,就将董重生擒。董重被擒,亲信见大势已去,皆弃械拜伏于地。

董浑统领两标兵马,出得军营,忽见前方有兵马挡道。统兵大将张兰策马上前,呼道:“奉天子诏,车骑将军董重谋反,你等按兵不动者,可保无虞。捉拿附逆者,以军功论。”

张兰所领北军皆军中精锐,人马众多,两标将领虽是董重部将,但见势力相差悬殊,自然不会上前拼命,沉默片刻,几乎同时下令,统领兵马去擒拿董浑。董浑身边只有十余名亲随,怎能抵挡得住?旋即被擒。

城中既安,城外车骑将军辖下兵马奉命来到城下,见城门紧闭,洛阳城又是坚固,强攻断不可为。因此任凭董重亲信催促威胁,各军只在城门外按兵不动,未有多时,何进统兵将董重、董浑等人押至城头,张让宣读圣旨,道:“董重谋反,除首恶及同谋者外,余众除罪,诸将即各引部下回营,抓获附逆者记功。”

这场轩然大波来得快,平息得也快,短短一天时间,洛阳城就平静下来。董氏一族被连根拔起,董太后外援已失,在后宫发言权随之降低。

对于何家来讲,这无疑是一场空前大捷,事后论功行赏,姜述当推为首功。何后召姜述入宫答谢,候姜述进殿,何后屏退左右,道:“此次除去董家,大快孤心,述儿当居首功。”

姜述谦道:“臣不过想些主意,大将军应居首功。”

何后道:“述儿身为女婿,也是半个何家人,想要什么封赏,尽管道来。”

姜述道:“左右数人随臣日久,欲为其求尉官。”

何后笑道:“此事甚易,些许不入流的小官,大将军即可办理,只须将名单报来。”

姜述道:“车骑将军原辖兵马,母后意欲何为?”

何后道:“自使大将军兼并之。”

姜述道:“此事万万不可。”

何后道:“为何?”

姜述道:“何家掌握大权,皆陛下宠幸所致。若京城兵权尽归大将军,陛下心安否?”

何后恍然大悟,道:“述儿所言甚是。”

姜述道:“可使大将军面奏陛下,言车骑将军辖下兵马甚多,应尽快封车骑将军,以安抚部下。陛下定会征求大将军意见,大将军言:‘天下兵马皆属天家,此重要职位臣下安能建言?只须陛下一言而决,谁敢不从?’陛下以为大将军没有私心,自此何家地位必固。”

何后然之。

姜述又道:“若是陛下身后,何家尽掌天下兵马,殿下心安否?”

何后沉思片刻,道:“述儿有何想法?”

姜述道:“若无意外,殿下即位已无异议。如今何家权势已是天下第一,又有扶助之功,殿下登基之后,何家权势欲大。主弱臣强,乃为祸之道。历来帝王御下之道,不外平衡两字。臣以为殿下年纪渐长,若能独立开府,则能培育自己势力。等到登基之时,羽翼已丰,对何家依赖则低。如此一来,殿下可以顺利掌控天下,而何家亦得长久富贵。目前殿下身边亲卫,有数人能力尚可,可以借机安插军中,以为殿下爪牙。”

何后展颜笑道:“辩儿得你之助,真乃幸事。董氏已去,陛下未立太子,何故?”

第一卷姜述篇第51章意外被劫

姜述道:“殿下已是十二岁,到了开府年龄。只须提出开府一事,陛下必会考虑封为太子或是封王,以当前形势来看,理当封为太子。”

数日后,何后寻机见驾,对灵帝道:“辩儿年纪已长,居于内宫不便,特请开府。”

灵帝想了半晌,道:“此言有理,朕明日与群臣商议。”

次日早朝,灵帝上殿,议完数事,道:“朕有一事,欲请众位大臣商议。皇长子辩年满十二,欲令其开府,众位以为如何?”

杨彪出列道:“为社稷计,当先立储,再议开府。”

朝中诸人皆奸滑精明之辈,董家倒台,何家势大,刘辩登基已是大势所为,当下纷纷附合,皆言当立刘辩为太子。

灵帝问何进道:“你为辩儿之舅父,以为如何?”

何进早得何后叮嘱,道:“君臣有别,立储国之大事,又是皇家家事,臣是外臣,唯陛下之命是从。”

灵帝哈哈大笑,道:“大将军明哲保身也。”

当朝传旨,封刘辩为太子,择日开府建官。

何进又奏道:“车骑将军一职出缺,其辖下军马甚众,宜早选良臣接任,免生纷乱。”

灵帝问何进道:“爱卿以为何人可当此重任?”

何进道:“天下兵马皆属陛下,此职重大,然臣无人可荐,但凭陛下决断。”

灵帝心思半晌,欲让执金吾冯尚接任,又想起冯尚为何进心腹,何家独大不为好事。猛然记起当初姜述所言皇甫姓将军,皇甫规久经沙场,战功卓著,为人低调。灵帝遂提议皇甫规为车骑将军,众人无有异议者。

刘辩开府,人才奇缺,姜述推荐黄忠担任太子率卫。太子率卫执掌兵权,黄忠跟随刘辩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忠心耿耿,能力足可胜任。又推荐黄门侍郎荀攸为太子洗马,御史田丰为太子家令。

刘辩十分信任姜述,凡事皆与他商议,事无巨细,基本按照姜述建议行事。姜述见刘辩如此推心置腹,也投之桃李,将史阿执掌的情报体系交到刘辩手中,刘辩使荀攸执掌此事。

仅仅只有三个月时间,张辽训练特种兵已经颇显成效,部下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威力。由姜信掌控的另一情报体系框架已经搭好,因左丰暗中相助,触手已经伸入宫中。而最为机密的信鸽传递系统和密码体系,姜述不敢大意,皆交由姜信、姜丁等心腹打理,让郭嘉负总责。

当时信鸽功能尚不为人知,还是姜述听甄姜说起家丁甄贵驯鸟有术,训练鸽子能够定点来回。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姜述闻讯大喜,用了不少手段,才从甄姜处将此人讨了过来。在快马传信的年代,信鸽作用非常关键,甚至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因此姜述将其列为重要机密。

姜东此时传来一个好消息,赵云跟随童渊习武,期满已经出师,回到辽东闻知朝廷征召之事,前去太守府打探消息,被姜东留在府中。马上将到年关,姜述要回青州过年,让姜东为赵云安排军职,暂时留在辽东。

万年公主比姜述同岁,往昔姜述进宫之时,常跟随刘辩与姜述相处,姜述会讲许多故事,青蛙王子、白马王子、白雪公主之类的童话,让万年公主非常着迷。宫中除了刘辩之外,万年公主整日也跟在姜述身后,两人关系很好。

汉代少女一般十二三岁结婚,十岁已经懂得人事,赐婚之后万年公主反而觉得害羞,姜述进宫之时有意躲开。并不是万年公主不赞成这门婚事,她对姜述非常崇拜,嫁给他感到十分满意,而是害羞之心让她不知道如何面对。

姜述实际上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足,若非战乱迫近,他几乎想要放弃前番的努力。何后、刘辩、万年公主都对他不错,宦官也不似历史记载那般可恶,朝堂诸公也相处融合,可以说姜述是这个时代的宠儿,朝堂内外几乎没有政敌。

计算时日,姜述进宫拜别何后,又去太子府辞别刘辩,留下十余家人看护府第,与郭嘉等人一起返回齐郡过年。万年公主听闻消息,求了何后出宫相送。洛阳城门外,少年油亮的发髻,俊俏的面容,貂皮披风迎风招展,虽然年纪还小,神态已颇为潇洒。万年公主上前叮嘱几句,道:“夫君要回去过年,本宫也不多说什么,本宫对于军国大事毫无兴趣,但求夫君能够平平安安。”

姜述不由哑言失笑,在他看来万年公主还是一个女孩,此时说的却是大人话,不过俏脸上的真诚和担忧,让姜述内心特别感动。实则人生就是这样,让人关心同样是一种责任。说起来,姜述还未遇上太大的麻烦,也没有让身边关心的人提心吊胆,这也算是一件足以引为自豪之事。

姜述拉住她的小手,轻声道:“别为我担心,又不是去闯龙潭虎穴,回一趟家而已。”

万年公主显得很老成,道:“本宫从来没有对你失去信心,是怕万一。”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两人聊了一会,万年公主伸手将姜述的披风系了一遍,踮脚突然送上一吻,娇脸瞬间红透,羞得低头匆匆走向车驾。

姜述吓了一跳,良久未回过神来,心思万年公主真够开放,也不怕有人说她有伤风化。望着她的车驾慢慢进城,姜述这才翻身上马,一行人直奔青州。而不远处的高埠上,静静的站着一位少女,呆立半晌,直至姜述的身影逐渐远去,脸色落寞,不自觉落下两行珠泪。

或许是穿越后一直很顺,所谓泰极否来,或许万年公主有第六感觉,不幸为她言中,一向顺风顺水的姜述马前失蹄,在兖州地界着了别人的道。

自从夺舍以来,姜述遇到的最大危机是首次进宫之时,后来因祸得福,其后一直一帆风顺。看起来似是姜述运气极好,其实其中有许多有利因素。姜家是大族,姜述身为嫡子,本就占了天大便宜,当初信口说出家令,就逼得官承低头便是明证;姜述有书法基础,记得许多名人大作,因此得到孔融、郑玄两位大家赏识,名声因此越来越大,修《三字经》又将天下大族一网打尽;又发明许多赚钱门道,与天下诸大商家共享,形成利益体共同进退;虽有职务,但是未入朝堂,与朝堂诸臣没有利益冲突;皇室之中与刘辩交好,又得何后看重,后来更是成了皇亲;宫中宦官首领,多与何后私下交好,因此不愿多事;武将以何进为首,与姜述也是姻亲,共推刘辩上位,彼此相处融洽。如此多的因素相加,倘若姜述遇到种种波折,反而显得很不正常。

偏偏这个时候,姜述在梁郡被人阴了一把,一行人在馆舍就餐时被全部迷翻。典韦、姜丁等人虽是老江湖,防范也有疏露之处,而且对手手段高明,众人并没有发现任何前兆。

郭嘉、姜乙等人醒来之时,发现身处馆舍后院房内,盘点一下,行李、马匹、银两样样不少,就是少了姜述。姜乙、姜丁等人顿时急了,大呼道:“家主,家主。”在院中乱寻起来。馆舍之内,遍寻不到,又到前面去看,店面已经上了门板。最后寻到后院一间偏房,发现里面关着不少人,连忙解救出来,一问方知是馆舍的掌柜伙计。

郭嘉走到这帮人面前,掏出腰牌,厉声道:“本官乃大将军府少吏,此事关系重大,诸位据实说明情况,不得隐瞒!”

掌柜见这伙人表情不善,不由战战兢兢,见到腰牌,知道皆是官身,心情略定,道:“小老儿姓于,蒙主家不弃,在此间掌管十年余,一向尽心尽职,从未出过什么事故,不想今日遇到这等祸事。午时进来一波人,将小老儿挟持至后院,前堂之事小老儿不知,具体情况要问伙计。”

郭嘉逐一询问,大致弄清午时发生的情况。对头尾随他们一行入了馆舍,见他们分别进了几个包间,迅速挟制掌柜和伙计,在酒菜里做了文章,迷倒众人。有人在前堂主持,食客走后,以主家查帐为名上了门板。而后将掌柜伙计厨丁和郭嘉等人分别关在房内,其间有数辆马车进出。

郭嘉看完口供,吩咐道:“掌柜速查一下,看看有何异状?”

掌柜前后仔细察看,谓郭嘉道:“物品银钱皆原封未动,柜上多了二十两银子,还有一封书信。”

郭嘉打开书信一看,只有十六字:慕名相见,并无恶意,且请静候,切勿报官。

郭嘉看完书信,让姜乙等人分头到周边询问情况。众人询问一圈,次第回来。姜乙道:“左邻右舍皆言,均未发现异状,午后上门板时有人询问,答道馆舍帐目不符,主家派人封门查帐。”又有家丁说道:“午后有人看见后门驰出数辆马车。”

郭嘉仔细调查询问,查到马车出了城门,再要追查守门兵丁,势必惊动官府。郭嘉担心逼得对方太紧,于姜述人身安全不利,无奈只得暂回馆舍等候消息。众人都知郭嘉足智多谋,皆来询问如何行事,郭嘉苦笑道:“对头非同一般,仓促做得如此干净利索,幕后之人智谋出众,实力恐怕也庞大得很,定非常人。从目前情况判断,此人对侯爷应无恶意,我等暂且在此耐心等候。”

到了饭时,掌柜备好酒食,亲自过来相请,但是郭嘉等人皆是心急如焚,如何吃得下去?正在此时,有人送来一封书信,郭嘉打开一看,上书十二字:众人勿忧,与客相聚,明日即回。郭嘉细看字迹,确是姜述手迹,又比对信上暗记,知晓姜述确实无事,心中大定,通知众人暂在馆舍等候不提。

姜述醒来以后,发觉置身一辆马车,车内装饰十分讲究,猜想应是大户人家所有。姜述从窗帘往外一看,早已出了繁华之地,外面只见大片田地。周围十余名壮士骑着健马,郭嘉、姜丁等人却是不见,姜述仔细心思一番,知道此次被人阴了。在人群熙攘的闹市竟被迷昏,简直不可思议,行此手段之人,定非等闲之辈。处于如此劣势,也不容不低头,姜述稳定一下情绪,呼道:“有人吗?”

马车停了下来,有位黑脸无须、长相端正的青年男子,掀开车帘,探头问道:“公子,有事吗?”

姜述心中暗骂,自己被捉,还问有没有事?不是废话吗?姜述问道:“阁下高姓大名?在下如何到了此处?”同时却在仔细观察,发现此人手腕粗壮,手掌满是厚茧,知是勤练武术之人。

青年男子笑道:“公子莫问,在下奉命行事,不得不为。一路之上,公子别出花样便好,否则……”青年男子说完,拿起车厢内一个木枕,两手运劲,木枕立即开裂,顺手搓了一会,木枕很快化成一堆木屑。

青年男子露了这手,姜述知道以现在的身手,跟人家没法相比,道:“既然如此,到了地头再说。”

再行半刻钟,前方山路变陡,马车已经不能前行。青年男子掀开车帘,道:“公子请下车,步行一段时间就到。”众人沿着小道走上山梁,地势忽然变陡,前方出现一座关隘,足足有丈许高,两旁皆是石头砌成,只留三尺宽的通道,使用大闸封住,闸外设有拒马。

沿着陡峭的石阶往上走,还有五十步时,只听弓弦声响,一只响箭从众人头顶斜飞入林,前方有人喝道:“口令!”

姜述暗呼不妙,看来应是进了贼窝,以眼前情况来看,贼人组织严密,行事谨慎,明悉攻守之道,匪首应该是位了不得的人物。

青年男子大声道:“富贵在天!”

对方回道:“黄天有命!”

口号无误,上面那人大呼:“你等从拒马左边穿过,莫要走错,以免受伤。”然后又呼喝道:“李麻子,将闸拉起。”

第一卷姜述篇第52章初见张角

过了关隘,一位壮士迎了上来,道:“十四师弟,如何刚到?师父已经问了几遍。”

青年男子道:“路上耽误一会,三师兄辛苦。”

从此处回头一看,发现关隘下方山坡陡峭,匪首当真眼光狠辣,选择关卡之处独具匠心,如此险峻工事防守,想要攻破关隘,伤亡必定十分惨重。

前面不远出现大片空地,左侧悬崖边用石头砌起半人高的围墙,右侧山坡数十排石头房子,显然是众人居住之所。不远处传来叮当叮当的凿石声,扭头看去,约莫数百名壮丁正在凿山开石,所凿石头或方或圆,一个个大如笆斗。圆的用作滚石,可以用于防御,方的可以建屋造舍,修建工事,挖山开石又可开辟场地,真是一举三得。看到此处,便知匪首能耐,姜述内心陡然重视起来。

类似关卡接连过了三道,每道关卡工事坚固,戒备森严。姜述越看越是心惊,表面虽然面露微笑,内心却如翻江倒海。

“公子,前面便是大厅,师父定然已在大厅迎候。”青年男子道。

姜述笑而言他,道:“一路欣赏沿途雄伟气势,别有一番感触。”

说话间山路陡然拔高,转过一条弯路,山顶霍然出现在前方;两侧皆是郁郁苍苍的青松林海,劲风吹过松涛阵阵,宛如劲浪拍崖,又如千军万马呐喊之声;林中伐木开道,宛如麦田中割出的垄沟和过道一般,在这林海之中,别具匠心伐出数十条纵横蜿蜒宛如迷宫的林间通道。

这些通道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将整座山头兜头笼罩,姜述慧眼如炬,在一片松涛中发现端倪,每两个通道交叉之处必有一棵高大松柏,松柏枝叶间藏着堡垒平台,既可作为望之用,又可当成箭塔使用。

现在姜述对匪首简直佩服之至,如此一来,即使敌人偷入密林,也皆在重重监视之下,即使侥幸躲开数处望塔,但想躲开全部根本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