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小驸马-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少外姓亲信明里暗里向太子系投诚,就是亲外孙姜策为了避嫌,也积极向姜靖靠拢。
曹操事败,其一是不了解姜靖的套路,对姜靖的能力评估不足,过高地估计自家的影响力,其二是吃了自己人的亏,夏侯兄弟与曹操是同族,多少年生死与共,是曹操认为可以托付生死的心腹,关键时刻抛弃了曹家。曹操认为可以信赖的许攸和杨修,一个是姜述埋在曹操身边的重要暗子,一个暗地里已向姜靖投诚。
曹仁、曹纯两名最有影响力的军将,让姜靖一纸军令夺了兵权,其余子弟又在曹操一记败笔下,全军覆灭。在外界看来,曹家已经大势已去,外姓心腹开始离心。遭杨修出卖的威远基地,是曹家最重要的武坊和印坊加工基地,在情报人员仔细搜查下,最终犯罪证据被岳石寻了出来。有意思的是,泄露机密的杨修是曹操认为可以信任的心腹,传递机密的姜策竟然是曹操的亲外孙,也是曹操想扶上马的皇子。
在得知岳石派人调查威远基地以后,曹操准备了两套方案,一是尽量游说姜靖的政敌,以期组成联盟,二是调派高手进京,准备伏击刺杀姜靖。
第二卷夺嫡篇VIP卷第521章准备大捕涉案人!
??不得不说姜靖福大命大,无意中发现陈耀的踪迹,从而察觉到曹家的阴谋,没等到岳石查出证据,突然发动,将曹家子弟软禁,又抄了曹家的大宅。姜策进入曹府时,曹家大势已去,远在海州的岳石此时也搜出证据,除了查实曹家武坊、印坊,连秘密仓库也寻了出来,不用再查其它证据,只凭私建武坊、印刷假币、阴蓄甲士这些罪过,无论那一条都是足以族诛的大罪。
如此大案,针对地又是姜靖,若按一般人的思路,姜靖定会将曹家族诛,但姜靖在深思熟虑以后,并未对外公布这个案件。事后,姜靖将曹家相关涉案人员充入敢死营,海外基地则让刀锋营分头接管,曹家核心全被囚禁在天牢。
丁夫人与姜述感情不菲,曾经被姜述迎到府上住过一段时间,与太后很熟。太后亲自出面,为不知内情的丁夫人求情,姜靖也答应了此事,不料丁夫人却不出狱,甘愿在牢中陪伴曹操。太后无奈之下,只好传下懿旨,让狱卒善待曹家人,明旨不准欺凌丁夫人。
九皇子姜行此时被委以重任,开始清查涉曹案的世家。姜行在海州低调数年,熟记官员履历,此时派上了大用场。根据曹操供状,先行排查出相关世家名单,姜行不需查阅资料,很快将涉案世家的文武官员名单列出。
姜靖接过姜行递交的名单,密密麻麻记了二十余张纸,共计五千余人,姜靖不由吓了一跳,问姜行道:“这些全是涉案世家的文武官员名单?”
姜行答道:“这只是涉案的主要世家,部分涉案轻的世家还未波及到,若是全部列出,至少有上万名。”
姜靖拿着名单,翻来覆去地看了又看,又问姜行道:“这只是官员名单,不是官员的涉案者能有多少人?
姜行略思一会,道:“不下两万人。”
姜靖犹疑半天,最终下了决断,站起身来,道:“既然敢露头,我就敢抓。”
姜靖说完,道:“老九,随我见太后去。”
周氏听说曹操案涉案人员如此多,也不由吓了一跳,迟疑一会,道:“文武官员数量这么多,若是全部抓起来,军政事务不会受影响吗?”
姜靖盘算一下,道:“肯定会受影响,但是能够正常运转,国学弟子很快就能补充上。”
周氏默想片刻,道:“文若公是什么意思?”
姜靖道:“若是定下抓捕的大策,不用商议任何人的意见,犯了法就要受到惩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何况这些世家在后面生事,能与曹操串连,就能与别人串连,我的意见是留不得。这些世家子弟清除出军政系统,世家就失了爪牙,威胁力就会减弱不少。”
太后想了半天,立起身来,道:“只要不会造成社会动荡,抓就抓吧,按照律法决判,只要不重不纵,百姓心里有一杆秤,对朝廷的做**理解的。”
姜靖征得太后同意,又寻张宁和万年公主商议。万年公主望着张宁,道:“德妃若是同意,我没有意见。”
张宁望着名单看了看,长叹一口气,道:“太子既然下了决断,太后也同意了,那就抓吧。”
皇家高层形成统一意见,接下来是统一军衙、政衙高官的意见,听说涉案人如此多,无论郭嘉还是荀彧,都有些迟疑。姜行问道:“涉案人数虽然多些,高官却没有多少,为什么迟疑不决?”
郭嘉道:“这事涉及面太大,如果想达到抓捕效果,组织一定要严密。首先,政衙和军衙要拿出预案,保证有人暂代被捕官员的职责。其次抓捕要在同一时间段完成,以免有人听到风声,领人作乱或是逃跑,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第三,军队要做好预案,保证有人拒捕或作乱时及时镇压。第四,要提防世家掌握的民兵组织作乱。军政监察情报系统要同时动,确保抓捕人犯的同时,社会不会出现动荡。”
荀彧想了想,道:“政衙系统涉案者,主官由副职暂代职务,副职由主官暂代职务。其中还有主官和副职同时涉案的,由第三顺序人暂时接替职务,上级部门派人入驻,应能保证政务工作畅通。”
姜靖笑道:“我感觉不用如此郑重其事,主官副官都开会或出公差时,各级官府都有一套临时机制。我考虑以州为单位,州衙、军衙下达会议通知,让犯案官员自行到达会场,在会场内集中抓捕。抓捕官员的同时,当地驻军同时出动,抓捕其余涉案人。”
荀彧道:“涉案官员级别不一样,甚至不是一个系统,以什么名义开会?”
姜靖想了想,道:“后备干部培训班。”
姜靖提出思路,以州为单位抓捕官员,各州兵曹出面抓捕其余涉案人,人数看起来多,但是分散下去,动作并不是很大。一州最多有数百官员涉案,其余涉案人也就是千余人,最多派出两营官兵,就能顺利完成捉捕任务。
军衙、政衙抽调人员,组成精干的专案组,分派到各州州衙、兵曹。涉案人员多集中在内州,隶属中部元帅府和西部元帅府的,由军衙和政衙同时下达政令和军令,由周瑜和关羽全面负责辖区的抓捕工作。
再说孙静之子孙诚,那日真是一波三折,先是向上司提出意见,被上司狠狠批了一通。从上司公房出来,孙诚将报告愤愤地撕碎,回到公房坐着生闷气。
孙诚是个很有才华的人,看问题很准,而且有不少解决问题的点子。孙诚进入银行司工作虽然不久,但是敏锐地发觉制币工艺相对滞后,外界肯定有人能够仿制纸币,琢磨了十余日,写出一封洋洋洒洒的报告,不仅将问题坦率地提了出来,还将自己的建议写了出来。不想一腔热血的孙诚,遭受当头一棒,建功立业的心顿时凉了半截。
心情不好的时候,往往容易招祸,这就是所谓的祸不单行。孙诚在这生闷气的时候,外面忽然有人送来一封信,是从长沙捎来的信件。孙诚打开一看,差点气得吐血,原来恋受两年的女友,已经允了婚,要嫁给程立的侄子程实。
第二卷夺嫡篇VIP卷第522章小孙诚苦尽甘来!
?
推荐阅读:挨了上司的批评,又被女友抛弃,孙诚感觉公房里人的眼睛都在盯着他看,像是笑他可笑又可怜。孙诚脾气不好,在公房人缘不怎么样,几名年长的吏员,见孙诚脸色发黑,压着声音在旁边指指戳戳,还有一名女吏员用手帕捂着嘴偷偷地笑。这些人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开怀大笑。孙诚听在耳中,看在眼里,知道公房这些人,最善于落井下石,这是在他心情不好时,再给他的伤口上洒把盐。
孙诚咬了咬牙,强自按捺下心中的怒火,暗自埋怨大伯孙坚。也不知大伯怎么想的,自从与太子联姻以来,就告诫家人低调低调再低调,说皇家教育皇子的办法好,让族中子弟大婚前不得暴露身份。这下可好,女友为了追求荣华富贵,跟了别人,在这里当差,不仅要挨上司的批评,还要在这里受这些俗人的冷嘲热讽。不过这样也好,试探出女友的品性,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孙诚认为自己很有能力,不愿走家族子弟从军的老路子,想创出除了从军以外的第二条路。孙诚上学时主修金融,选修格物,当初选科时兄弟叔伯多不同意,唯有父亲孙静支持孙诚。孙诚也不负众望,在国学数年时间,成绩优异,最终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进银行司。
孙诚能取得这个成绩,除了学习刻苦,与他的才智也有很大关系,所以孙诚自视甚高,有着傲视一切的风骨。孙诚上学时勤奋读书,立志上进,想要在考录时压倒众人,结果如愿以偿。当差后孙诚也很努力,处事以公心,做事很较真,就是因为认真,看不惯同事们懒散的做事习惯,结果弄得人缘很不好,受到同事们的集体排挤。
孙诚闷头想着心事,忽然福至心灵,发现自己除了较真得罪了人,恐怕还与同事的忌妒心有关系。一个刚当差的年轻人,做事堂堂正正,为人坦坦荡荡,当差再出来优异成绩,这些昏庸之人的面子往那里放?
孙诚的父亲孙静很低调,但是孙诚认为父亲水平很高,谋略方面比伯父孙坚强出不是一个档次,只是因为身为庶子,自小不受家庭重视,在族中话语权一直不高。孙静在长沙太守任上干了有二十多年,自从孙坚领兵征讨董卓,孙静就是长沙太守,多年来一直替孙家看护着大本营。
建立新朝以后,姜述数次想提拔孙静,但都被孙静婉言推辞。孙静认为孙家目前风光太过,若是不低调些,一旦引起皇家猜忌,就可能带来很大的灾祸。孙家满门富贵,少个太守不少,多个刺史不多,在家门口当父母官,可以就近照顾族人,感觉已经十分满足。
孙静认为孙诚能力很强,比孙坚家的诸子资质都高,平常十分注意孙诚的教育。孙诚现在的能力比较出色,与孙静的刻意培养有很大关系。孙诚来洛阳当差前,孙静曾经告诫孙诚,道:“孙家衣食无忧,田地、商铺、工坊都有,钱财不缺。你身为孙家主系子弟,要出仕就要决心当忠臣,刚正廉洁,敢说敢言,敢做敢当。”
这次,孙诚与上司争执几句,挨了这顿批,并非单纯只是因为建言尽快印刷新币这件事。孙诚顶头上司是甄家人,名叫甄葛,比甄姜矮一辈,是甄姜叔爷的重孙子,算是甄家近支族人。甄家现在虽然势力大落,甄姜跟随姜中就国,但宫中还有甄宓,甄家又是五大巨商之一,后台依旧很硬。
孙诚发现问题,敢于仗义执言,若是遇到姜述或姜靖这样的上司,肯定会得到赏识重用。甄葛能力平平,能在银行司当个中层,也是沾了甄家的光。孙诚提出的事情属实,建议十分合理,但在甄葛看来,有想出风头之嫌。另外,甄葛隐约还有些嫉妒,孙诚的能力比较突出,提问题一针见血,解决问题的方案简单易行,若是准了他的报告,不是向糜竺说明自己的能力比不上属下吗?
孙诚从这件事情上,发现了人心的险恶,也知道弊政牵连甚大。孙诚处以公心,将自己拟定的报告,郑重交到甄葛手中,不料不但没有得到上司的认可,反而受到了一顿奚落。甄葛的讥讽挖苦,孙诚牢牢记在心里,说你年轻社会经验少,管得未免太宽了些。这样的事用得着你去操心吗?你不知道制币是谁负责?你想制新币,糜家和内府要花多少钱?若是违了糜大人的心意,你自己不想要这份差事,我可要保住这个饭碗。
孙诚在室内闷得慌,推门出来,看着门口站着挺直的守卫,望着忙忙碌碌的官吏们,孙诚的心情突然好起来。既然处以公心,又是利国利民的事,甄葛不想做,难道我就没办法了吗?将报告再进一步细化一下,去寻玲珑侄女一趟,转交给太子不就行了,不信太子知道这个弊政,还能置之不理。
孙诚刚踏上仕途不久,社会经验不是很足,面对突然而来的打击,他的想法有些偏执,非想证明一下自己不可。孙诚现在还不理解,若是将报告直接递到姜靖那里,他不仅会更加得罪甄葛,糜竺对他也不会有好印象。无论人的心胸有多宽广,都不愿手下有经常越级上报的下属。
正在孙诚盘算修改细节时,院中有位打扫卫生的异族杂役,嬉皮笑脸地说道:“年轻人,看你整天心事重重的样子,像是考虑国家大事一样。闪开一些,您想您的大事,别耽误我的小事。”
杂役话音未落,门下吏纪奇的声音传了过来,道:“我说耶先朗,看你家口多,照顾你才给你这份差事。记住,你是来打扫卫生的,不是来评点别人的,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你就真接走人!”
纪奇训完杂役,转向孙诚,温言说道:“孙诚,你跟我来一下,糜大人要见你。听说你写了一篇币制改革的建议,糜大人很感兴趣。”
孙诚似是暴风雪后猛然见到阳光,阴沉沉的心顿时阳光起来,他的双眼不自觉有些湿润,跟在纪奇身后走向糜竺公房,顷刻间,信心重又回到他身上。
看过《三国小驸马》的书友还喜欢
第二卷夺嫡篇VIP卷第523章甄家也有聪明人!
?
推荐阅读:孙诚虽然没有跟任何人明言他的出身,但是糜竺这些信息灵通的皇亲,孙家直系子弟到了属下,如何能不知道?纪奇身为门下吏,迎来送往,眼力很毒,平常与糜竺接触最多,即使不知道孙诚是孙静的儿子,但从糜竺的言行中也能发现些苗头,对孙诚这位敢于说话的年轻人,从心底里不敢轻视。
糜竺送走姜述以后,先将成立东莱商业银行的报告批示下去,就开始琢磨印刷新币的事情,想了一会,让纪奇去寻孙诚。
纪奇将孙诚带到室内,道:“大人,孙诚来了。”
糜竺放下手中的纸币,示意纪奇退下,抬眼望着孙诚,温言说道:“孙诚,听说你挨了训斥?怎么回事?”
孙诚定了定神,道:“我发现纸币工艺已经相对落后,外界造纸工艺和印刷工艺有仿制的可能,写了一份关于币制的建议书,交给甄大人过目。甄大人认为币制改革是件大事,我只是制币处的吏员,做好本职工作就行,这些宏观方面的大事不是我考虑的事。”
孙诚虽然挨了甄葛的训斥,受了委屈,但与糜竺提起此事时,并没有借此告甄葛的状。糜竺已将事情了解清楚,闻言对孙诚更生好感,指着案前的胡椅,道:“你来这边坐,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其实币制改革已经到了非改不行的地步,你将你的想法大致跟我讲一下。”
孙诚写报告时,查阅了不少依据,许多数据记在心里,报告虽已被他撕毁,但是整篇内容了然于胸,当即坐了下来,将旧币发行流通存在的问题,外界的造纸工艺和印刷技术现状,以及新币的改造工艺简单论述一遍。
糜竺边听边暗自称道,心道孙诚是一员干将,以目前的阅历就能想得如此细致,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又能想出解决方案,委实不容易。等孙诚说完,糜竺点了点头,道:“你回公房整理一份报告给我,回头我让纪奇给你收拾一间独立的公房,近期由你专门负责币制改革的事情。”
孙诚毕竟年轻,见自己提出的意见获得重视,糜竺又表示要重用他,不由兴高采烈。
回到公房,孙诚也不理别人,稍微琢磨一会,开始提笔撰写报告。孙诚胸有成竹,这时候状态又好,时间不长,报告已经完成。
孙诚放下笔,拿起报告看了一遍,十分满意。抬头一看,见室内已空无一人,看看外面天色,这才省悟到了午饭时。孙诚将报告放在书橱里锁好,去打饭时见伙房已经开始收拾摊子,出门寻个小店匆匆吃完饭,回来问明糜竺在公房,就将报告送了过去。
糜竺看完报告,满意地点点头,道:“纪奇已将公房收拾好了,下午你就搬过去。牵涉币制改革的事情,都属于保密范围,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孙诚从糜竺公房出来,寻到纪奇,跟着一名吏员去看新公房。公房面积虽然小些,布置得十分简洁,但是办公环境比起以前要强出许多。让孙诚感到最兴奋的是,终于可以与那些庸俗的同事分开,撰写报告时再也不会受到干扰。
孙诚东西不多,不用别人帮忙,两趟就搬了过去。孙诚坐在新公案上,兴奋了一会,开始考虑细节问题,正想着出神时,只听门声响处,一人走了进来。孙诚抬眼一看,见来人正是老上司甄葛,连忙迎上前来。
甄葛笑眯眯的打量一下公房,道:“刚才纪大人跟我说了,你被糜大人直接点名要了去,现在已经不是制币处的人了。你在制币处干了这段时间,成绩不错。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同事关系处理得不太好,大半就是这个道理。我以前对你很严厉,原想让你改掉两个缺点,一是为人处事不圆润,棱角过尖,容易碰壁,也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二是你考虑问题过大,远远超出你的职责范围,给人一种不安于本职的感觉。担心这种状态发展下去,你的思路飘在半空,落不到实处,想法不接地气,过于宏观,就不易实现。现在你调离制币处,我再没有机会训你,就来跟你说明白,希望你以后注意这两个问题,对你未来的发展是有助益的。”
甄葛出身大商家,是个八面玲珑的人,听说糜竺直接讨了孙诚,就知孙诚并非池中之鱼。孙诚在他手下,能力太强,让他压制数次,上午还狠狠批了他一通。
甄葛不想因此成仇,听说孙诚搬了过来,特意过来看看,借此解释一下,以免孙诚内心有成见。
甄葛很会说话,这番言语说出口来,依然含着训诫的语气,但是字里行间,又让孙诚感觉甄葛真心真意对他好。孙诚阅历毕竟差些,听了甄葛的话十分感动,心道甄葛也是一番好意,自己记恨他未免显得有些小肚鸡肠。
孙诚热情地给甄葛奉上茶,道:“我们年轻人不懂事,大人提点是为我好。”
甄葛接过茶杯,就势坐下,吮了一口茶,道:“你们年轻人就得常有人训着,这样长进才更快。在这社会上,无人愿意无端训人。你可以回想一下,从小到大,除了望子成龙的家长,还有希望你学业有成的师长,不关心你的人谁会训你?”
孙诚点头道:“大人说的极是。”
甄葛放下茶杯,站起身来,道:“今天你离开制币司,晚上我设个小宴,为你饯行。”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道:“我们同事一场,以前对你太严厉了,现在你调出来,又委实有些舍不得。”
送了甄葛出门,孙诚回想甄葛的话,颇有些道理,对甄葛原先的恶感消散大半。回到座位上又开始琢磨公务,不知不觉天色渐黑,外面有人进来,道:“下值了,走吧,今晚我没叫别人,就三两位能说得上话的。”
孙诚在制币处人缘不好,能与他坐下喝酒的没有几个,甄葛是个精细人,为孙诚饯行既想体现诚意,又不想因此闹出事来,全部叫上不好,只有他们两人也不好,就寻了两名孙诚平常能说上话的,四人寻个地方小酌,说话随意,气氛也好调节。从这件小事上,就能看出甄葛为人处事的性格,不大气,但是着眼点很细,适合做迎来送往这样的事务性工作。
看过《三国小驸马》的书友还喜欢
第二卷夺嫡篇VIP卷第524章录试试卷可买卖?!
??甄葛约的两个人都是老成之人,在制币处工作年限都已不短。一人名叫李艾,青州人,国学前期弟子,负责制币工坊巡察,能力一般,但是工作很认真,颇对孙诚的脾性。另一人名叫魏相,是魏延的族弟,年纪不大,国学金融系毕业,处事十分圆润。
四人从银行司出来,来到政衙南边这条大街上,找到一家新开张的馆舍,名叫腾达楼,取飞黄腾达之意,生意不错。四人上楼要了一间雅座,点了几样精致的酒菜,边吃边聊起来。
雅间里布置得十分简洁,新装的红松木地板刚用桐油打过,擦得纤尘不染,锃明瓦亮。墙角处还专门设了一个大几案,案上笔墨纸砚样样俱全,是供来这里吃酒的客人题诗用的。
四人从共事的情谊说到银行司的变化,从太子监国又说到吏治的**,谈的话题很多。话题不一会转到马上就要进行的录试上。录试类似现在的公务员考试,无论国学弟子还是三大学院学生,要想入仕或从军,都会参加朝廷组织的录试。以往录试都在设有国学分院的郡治地,这几年名额渐少,竞争十分激烈,改在州治所。听说不久还要改革,只设洛阳、月亮城和罗马三处考点。
四人都是同事,大齐也不以言获罪,大家畅所欲言,气氛十分热烈。甄葛消息灵通,很了解姜靖的能力,甄家虽然与太子系有旧怨,言谈时却能公正评论,人品还不算太差。甄葛道:“太子是位能干的储君,可是掣肘的人太多,诸系明面顺从,背后暗箭更可怕。想要干点事情,传达到下面,往往就会变样。”
李艾、魏相骨子里都是很正直的人,李艾说话很直白,道:“陛下英明神武,是不可置否的千古一帝,对皇子的教育很成功。太子能力很强,监国时间渐长,对朝堂和地方掌控力度也逐渐加大,现在的问题没有多长时间就会理顺。说起太子的能力,不得不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